訴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盤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周邦彥

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可惜半殘青紫,猶印小脣丹。
南陌上,落花閒。雨斑斑。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

宋詞精選 少女 傷春

譯文

譯文
新出林的杏子特點是鮮脆,逗人喜愛。但又由於是新摘,沒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顏色青紫而不太紅。而少女好奇,好新鮮,見到鮮果以先嚐為快。但乍嘗之後,便覺味酸而齒軟了。青紫色的殘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紅痕跡。
南邊的田間小路上,滿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少女傷春每由懷春引起,對花落春歸,感歲月如流,年華逝水,少女不可透露的內心世界的祕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語,終日攢眉。

註釋
杏子:一種果實,圓形,未熟時為青色,成熟時為黃紅色,味酸甜。金盤:金屬製成的盤子。
齒軟:牙齒不堅固。
可惜:意謂應予愛惜的。半殘:指杏子被咬了一口。青紫:此處指槓桿透出紫紅的半熟青杏顏色。脣丹:嘴脣上限量的丹砂紅。
陌:泛指田間道路。落花閒:花兒安靜地飄落。閒,安靜。
斑斑:顏色駁雜貌。這兩句說落花如雨,紛紛飄墜在地。
傷春:因春天的景物而引起的傷感。

參考資料:

1、俞朝剛 周航.《全宋詞精華 (二)》:遼寧古籍出版社,未知:第169頁 2、劉石.《宋詞鑑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08,:第493頁 3、蕭希鳳.《宋詞三百首簡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09:第105頁 4、江文.《中國詩詞曲賦精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7:第307頁

創作背景

  《訴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盤》寫於詞人周邦彥暮年遠宦之時,詞體產生於筵宴。這是一首寫少女傷春的詞。少女傷春,在周邦彥以前的詩人詞人中有不少人寫過,但跟嘗果怕酸聯絡起來,卻是罕見的。  

參考資料:
1、夏承燾.《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未知:第104頁

2、劉揚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39頁

賞析二

  上闋寫酸杏子。

  “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可惜半殘青紫,猶印小脣丹。”“出林杏子”,說明杏子方熟,還沒有熟透,一個“落”字,生動地寫出女子嘗杏的生動、活潑場面;“齒軟怕嘗酸”,既承上句講酸杏的新鮮,又是對女子嬌柔媚好的形容,韓僵《幽窗》詩有云:“手香江橘嫩,齒軟越梅酸”,亦是此義。上闋生動地描寫了一副女子暮春嘗杏的人物畫,點睛處全在“小脣丹”三字上。“小脣丹”寫女子的紅脣皓齒,又有“半殘青紫”與之相映。酸杏與美人、青紫與丹紅,不但在色彩上,還在酸澀與甜美的意味上相互映襯。

  下闋依舊由景語帶起。

  “南陌上,落花閒。雨斑斑。”南窗下陌,飛紅悠悠飄落,雨跡尚殘些斑點。“南陌”就是南邊的小路,不寫東、西、北,單寫南,因為南是溫暖柔潤之象,用此類意象,將詞的氛圍烘托得溫蘊可人;“落花閒”化自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的句子,亦是描摹閒靜而略透悲意的場景;“雨斑斑”是描寫雨跡、斑點眾多的樣子。

  這幾句寫外景的詞句,拉開了全詞的境界,是情感順流而出中的一次回溯與淨化。此景既是女子眼中之景,又與女子春心同為一構。是春景本就如此寂寞,還是女子愁情眼中萬物皆如此淒涼。寫景在寫人之後,情景模糊、意蘊豐富。

  “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是最終的抒情之語。女子寂寞一人,不言不語,此時無聲,悲情卻自現於眉間。顰顰蹙眉,一段傷春情懷,自在其中。寫眉間蹙皺來表現傷春之情,見蘇軾《蝶戀花》詞有“學畫鴉兒猶未就,眉間已作傷春皺”的句子。

  詞用嘗杏引出美人的丹脣皓齒,又回到屋外的春景,再寫嘗杏美人的傷春之情。杏酸使人蹙眉,傷春之情亦在眉間一皺中。詞人勾畫圖景、描摹情態,表現女子的心理狀態和日常生活的情景,如落花流水,靈動鮮活。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6月:1007頁 2、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286頁

賞析

  這是一首寫少女傷春的詞。少女傷春,在周邦彥以前的詩人詞人中有不少人寫過,但跟嘗果怕酸聯絡起來,卻是罕見的。周邦彥這首詞由少女嘗果寫到傷春,過渡自然,聯絡緊湊。

  “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可見杏子成熟,當在暮春時節了,新摘來的杏子放在金盤裡,色澤鮮豔明麗,不用“置金盤”,而用“落金盤”,因“落”字有從摘下到放置過程的動態感,即摘下放入的意思,比“置”字生動得多。新出林的杏子特點是鮮脆,逗人喜愛。但又由於是新摘,沒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顏色青紫而不太紅。而少女好奇,好新鮮,見到鮮果以先嚐為快。但乍嘗之後,便覺味酸而齒軟了。正如韋應物詩“試摘猶酸亦未黃。”少女怕酸,不敢再吃,只剩下大半個吃剩的杏子。青紫色的殘杏,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紅痕跡,脣丹與青紫相間,在詞人看來,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而這位少女也必然因怕酸而攢眉蹙額,嬌態可掬,更惹人憐愛了。所以詞人用了“可惜”二字,而不用“留得”二字。因為這不只是在寫半枚殘杏,而是透過殘杏寫少女。

  下片先從少女眼裡寫周圍環境,南陌上,滿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真是春雨無情,落花有恨。這三句似與上下文無關係。但看最後三句之後,便可體會到這三句環境描寫對少女的傷春情懷起了烘托作用。正是在這樣一個落花春雨的撩亂氛圍中,才使少女感到“落花風雨更傷春。”(晏殊《浣溪沙》)而傷春心事“都在眉間”。也就是說因傷春而愁眉深鎖。對於妙齡少女來說,傷春每由懷春引起。對花落春歸,感歲月如流,年華逝水,因而有了某種愛情意識的躍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卻是少女不可透露的內心世界的祕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語,終日攢眉。

  上片說的少女因嘗杏怕酸而攢眉,這是生活中的偶然現象,少女因懷春傷春而攢眉,則是生活中的必然現象。這兩種現象在詞中來了個巧合,少女以嘗杏怕酸而攢眉,巧妙地掩飾了她因懷春而攢眉,掩飾了她內心的祕密,可謂妙合無垠,這也正是作者構思細密,匠心獨運之處。

  這首詞上下兩片初看似無關係,不易銜接,實則用暗線貫串,自然過渡,結構曲折。作者又善於抒寫女性心理,將女性心理活動與景物描摹巧妙結合,所以後來評論周詞的都很稱讚他的詞法,如清陳世焜雲:“詞至美成,開合動盪,包掃一切。”(《雲韶集》卷四)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訴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盤》寫於詞人周邦彥暮年遠宦之時,詞體產生於筵宴。這是一首寫少女傷春的詞。少女傷春,在周邦彥以前的詩人詞人中有不少人寫過,但跟嘗果怕酸聯絡起來,卻是罕見的。  

參考資料:
1、夏承燾.《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未知:第104頁

2、劉揚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39頁

賞析二

  上闋寫酸杏子。

  “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可惜半殘青紫,猶印小脣丹。”“出林杏子”,說明杏子方熟,還沒有熟透,一個“落”字,生動地寫出女子嘗杏的生動、活潑場面;“齒軟怕嘗酸”,既承上句講酸杏的新鮮,又是對女子嬌柔媚好的形容,韓僵《幽窗》詩有云:“手香江橘嫩,齒軟越梅酸”,亦是此義。上闋生動地描寫了一副女子暮春嘗杏的人物畫,點睛處全在“小脣丹”三字上。“小脣丹”寫女子的紅脣皓齒,又有“半殘青紫”與之相映。酸杏與美人、青紫與丹紅,不但在色彩上,還在酸澀與甜美的意味上相互映襯。

  下闋依舊由景語帶起。

  “南陌上,落花閒。雨斑斑。”南窗下陌,飛紅悠悠飄落,雨跡尚殘些斑點。“南陌”就是南邊的小路,不寫東、西、北,單寫南,因為南是溫暖柔潤之象,用此類意象,將詞的氛圍烘托得溫蘊可人;“落花閒”化自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的句子,亦是描摹閒靜而略透悲意的場景;“雨斑斑”是描寫雨跡、斑點眾多的樣子。

  這幾句寫外景的詞句,拉開了全詞的境界,是情感順流而出中的一次回溯與淨化。此景既是女子眼中之景,又與女子春心同為一構。是春景本就如此寂寞,還是女子愁情眼中萬物皆如此淒涼。寫景在寫人之後,情景模糊、意蘊豐富。

  “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是最終的抒情之語。女子寂寞一人,不言不語,此時無聲,悲情卻自現於眉間。顰顰蹙眉,一段傷春情懷,自在其中。寫眉間蹙皺來表現傷春之情,見蘇軾《蝶戀花》詞有“學畫鴉兒猶未就,眉間已作傷春皺”的句子。

  詞用嘗杏引出美人的丹脣皓齒,又回到屋外的春景,再寫嘗杏美人的傷春之情。杏酸使人蹙眉,傷春之情亦在眉間一皺中。詞人勾畫圖景、描摹情態,表現女子的心理狀態和日常生活的情景,如落花流水,靈動鮮活。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6月:1007頁 2、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286頁

賞析

  這是一首寫少女傷春的詞。少女傷春,在周邦彥以前的詩人詞人中有不少人寫過,但跟嘗果怕酸聯絡起來,卻是罕見的。周邦彥這首詞由少女嘗果寫到傷春,過渡自然,聯絡緊湊。

  “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可見杏子成熟,當在暮春時節了,新摘來的杏子放在金盤裡,色澤鮮豔明麗,不用“置金盤”,而用“落金盤”,因“落”字有從摘下到放置過程的動態感,即摘下放入的意思,比“置”字生動得多。新出林的杏子特點是鮮脆,逗人喜愛。但又由於是新摘,沒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顏色青紫而不太紅。而少女好奇,好新鮮,見到鮮果以先嚐為快。但乍嘗之後,便覺味酸而齒軟了。正如韋應物詩“試摘猶酸亦未黃。”少女怕酸,不敢再吃,只剩下大半個吃剩的杏子。青紫色的殘杏,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紅痕跡,脣丹與青紫相間,在詞人看來,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而這位少女也必然因怕酸而攢眉蹙額,嬌態可掬,更惹人憐愛了。所以詞人用了“可惜”二字,而不用“留得”二字。因為這不只是在寫半枚殘杏,而是透過殘杏寫少女。

  下片先從少女眼裡寫周圍環境,南陌上,滿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真是春雨無情,落花有恨。這三句似與上下文無關係。但看最後三句之後,便可體會到這三句環境描寫對少女的傷春情懷起了烘托作用。正是在這樣一個落花春雨的撩亂氛圍中,才使少女感到“落花風雨更傷春。”(晏殊《浣溪沙》)而傷春心事“都在眉間”。也就是說因傷春而愁眉深鎖。對於妙齡少女來說,傷春每由懷春引起。對花落春歸,感歲月如流,年華逝水,因而有了某種愛情意識的躍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卻是少女不可透露的內心世界的祕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語,終日攢眉。

  上片說的少女因嘗杏怕酸而攢眉,這是生活中的偶然現象,少女因懷春傷春而攢眉,則是生活中的必然現象。這兩種現象在詞中來了個巧合,少女以嘗杏怕酸而攢眉,巧妙地掩飾了她因懷春而攢眉,掩飾了她內心的祕密,可謂妙合無垠,這也正是作者構思細密,匠心獨運之處。

  這首詞上下兩片初看似無關係,不易銜接,實則用暗線貫串,自然過渡,結構曲折。作者又善於抒寫女性心理,將女性心理活動與景物描摹巧妙結合,所以後來評論周詞的都很稱讚他的詞法,如清陳世焜雲:“詞至美成,開合動盪,包掃一切。”(《雲韶集》卷四)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周邦彥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於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蹟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鑑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