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求凰原文賞析

朝代兩漢 詩人司馬相如

其一:【琴曲出自王實甫《西廂記》】
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其二: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思念 愛情 戀情

譯文

譯文
有位俊秀美麗的女子啊,我見了她的容貌就此難以忘懷。
一日不見她,心中牽念得像是要發狂一般。
我就像那在空中迴旋高飛的鳳鳥,在天下各處尋覓著凰鳥。
可惜那心中的佳人啊,未曾住在我家東牆鄰近的地方。
我以琴聲替代心中情語,姑且描寫我內心的情意。
何時能允諾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與你相配,與你攜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無法與你比翼偕飛、百年好合,這樣的傷情結果,令我淪陷於情愁而欲喪亡。

鳳鳥啊鳳鳥,回到了家鄉,行蹤無定,遊覽天下只為尋求心中的凰鳥。
未遇凰鳥時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門後心中所感?
有位美麗而嫻雅貞靜的女子在她的居室,居處雖近,這美麗女子卻離我很遠,思念之情,正殘虐著我的心腸。
如何能夠得此良緣,結為夫婦,做那恩愛的交頸鴛鴦,但願我這鳳鳥,能與你這凰鳥一同雙飛,遨遊天際。
凰鳥啊凰鳥願你與我起居相依,形影不離,哺育生子,永遠做我的配偶。
情投意合,兩心和睦諧順。半夜裡與我互相追隨,又有誰會知曉?
展開雙翼一起遠走高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傷。

註釋
室邇人遐:室:房屋;邇:近。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
頡頏(xié háng):亦作“頡亢”。鳥上下飛、向上向下飛。
孳(zī)尾:動物交配繁殖。後多指交尾。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首《鳳求凰》表達了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暢明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合了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為後人所不能逾越。後來的人根據二人的愛情故事,譜成了經久不衰的琴譜“鳳求凰”,千年以來吟唱不已。

  第一首表達相如對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義。其一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大戴禮·易本名》雲:“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長卿自幼慕藺相如之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當時文壇上已負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絕非等閒女流。故此處比為鳳凰,正有浩氣凌雲、自命非凡之意。

  “遨遊四海”更加強了一層寓意,既緊扣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風穴”(郭璞注《爾雅》引天老雲)的神話傳說,又隱喻相如的宦遊經歷:此前他曾遊京師,被景帝任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相如志不獲展,因借病辭官客遊天樑。樑孝王廣納文士,相如在其門下“與諸生遊士居數歲”。後因樑王卒,這才反“歸故鄉”。足見其“良禽擇木而棲。”

  其二,古人常以“鳳凰于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如《左傳·莊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佔之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鏗鏘。”此處則以鳳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愛,而“遨遊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

  其三,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如《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又《列仙傳》載: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吹簫,鳳凰皆來止其屋,穆公為作鳳台,後弄玉夫婦皆乘鳳而去。故李賀嘗以“崑山玉碎鳳凰叫”(《李憑箜篌引》)比音樂之美。文君雅好音樂,相如以琴聲“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浪,從而發出芸芸人海,知音難覓之嘆。

  第二首寫得更為大膽熾烈,暗約文君半夜幽會,並一起私奔。

  “孳尾”,指鳥獸雌雄交媾。《尚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傳》雲:“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說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溝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兩句呼喚文君前來幽媾結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連夜私奔,不會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遠走高飛,叮嚀對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悲傷。蓋相如既已事前買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對文君寡居心理狀態和愛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復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膽無忌如此。

  這兩首琴歌之所以贏得後人津津樂道,首先在於“鳳求凰”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膽衝破了封建禮教的羅網和封建家長制的樊籬,什麼“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什麼“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儀禮·喪服》)什麼“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班昭《女誡》)什麼“男女……無幣不相見,”(《禮記·坊記》)“門當戶對”等等神聖禮法,統統被相如文君的大膽私奔行動崐踩在腳下,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一面旗幟。試看榜樣的力量在後代文學中的影響吧:《西廂記》中張生亦隔牆彈唱《鳳求凰》,說:“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相如,願小姐有文君之意。”《牆頭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為自己私奔辯護;《玉簪記》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動陳妙常私下結合;《琴心記》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臺……足見《鳳求凰》反封建之影響深遠。

  其次,在藝術上,這兩首琴歌,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即使是後人偽託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首《鳳求凰》表達了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暢明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合了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為後人所不能逾越。後來的人根據二人的愛情故事,譜成了經久不衰的琴譜“鳳求凰”,千年以來吟唱不已。

  第一首表達相如對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義。其一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大戴禮·易本名》雲:“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長卿自幼慕藺相如之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當時文壇上已負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絕非等閒女流。故此處比為鳳凰,正有浩氣凌雲、自命非凡之意。

  “遨遊四海”更加強了一層寓意,既緊扣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風穴”(郭璞注《爾雅》引天老雲)的神話傳說,又隱喻相如的宦遊經歷:此前他曾遊京師,被景帝任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相如志不獲展,因借病辭官客遊天樑。樑孝王廣納文士,相如在其門下“與諸生遊士居數歲”。後因樑王卒,這才反“歸故鄉”。足見其“良禽擇木而棲。”

  其二,古人常以“鳳凰于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如《左傳·莊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佔之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鏗鏘。”此處則以鳳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愛,而“遨遊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

  其三,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如《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又《列仙傳》載: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吹簫,鳳凰皆來止其屋,穆公為作鳳台,後弄玉夫婦皆乘鳳而去。故李賀嘗以“崑山玉碎鳳凰叫”(《李憑箜篌引》)比音樂之美。文君雅好音樂,相如以琴聲“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浪,從而發出芸芸人海,知音難覓之嘆。

  第二首寫得更為大膽熾烈,暗約文君半夜幽會,並一起私奔。

  “孳尾”,指鳥獸雌雄交媾。《尚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傳》雲:“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說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溝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兩句呼喚文君前來幽媾結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連夜私奔,不會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遠走高飛,叮嚀對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悲傷。蓋相如既已事前買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對文君寡居心理狀態和愛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復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膽無忌如此。

  這兩首琴歌之所以贏得後人津津樂道,首先在於“鳳求凰”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膽衝破了封建禮教的羅網和封建家長制的樊籬,什麼“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什麼“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儀禮·喪服》)什麼“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班昭《女誡》)什麼“男女……無幣不相見,”(《禮記·坊記》)“門當戶對”等等神聖禮法,統統被相如文君的大膽私奔行動崐踩在腳下,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一面旗幟。試看榜樣的力量在後代文學中的影響吧:《西廂記》中張生亦隔牆彈唱《鳳求凰》,說:“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相如,願小姐有文君之意。”《牆頭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為自己私奔辯護;《玉簪記》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動陳妙常私下結合;《琴心記》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臺……足見《鳳求凰》反封建之影響深遠。

  其次,在藝術上,這兩首琴歌,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即使是後人偽託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這首《鳳求凰》表達了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暢明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合了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為後人所不能逾越。後來的人根據二人的愛情故事,譜成了經久不衰的琴譜“鳳求凰”,千年以來吟唱不已。

  第一首表達相如對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義。其一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大戴禮·易本名》雲:“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長卿自幼慕藺相如之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當時文壇上已負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絕非等閒女流。故此處比為鳳凰,正有浩氣凌雲、自命非凡之意。

  “遨遊四海”更加強了一層寓意,既緊扣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風穴”(郭璞注《爾雅》引天老雲)的神話傳說,又隱喻相如的宦遊經歷:此前他曾遊京師,被景帝任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相如志不獲展,因借病辭官客遊天樑。樑孝王廣納文士,相如在其門下“與諸生遊士居數歲”。後因樑王卒,這才反“歸故鄉”。足見其“良禽擇木而棲。”

  其二,古人常以“鳳凰于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如《左傳·莊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佔之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鏗鏘。”此處則以鳳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愛,而“遨遊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

  其三,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如《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又《列仙傳》載: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吹簫,鳳凰皆來止其屋,穆公為作鳳台,後弄玉夫婦皆乘鳳而去。故李賀嘗以“崑山玉碎鳳凰叫”(《李憑箜篌引》)比音樂之美。文君雅好音樂,相如以琴聲“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浪,從而發出芸芸人海,知音難覓之嘆。

  第二首寫得更為大膽熾烈,暗約文君半夜幽會,並一起私奔。

  “孳尾”,指鳥獸雌雄交媾。《尚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傳》雲:“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說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溝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兩句呼喚文君前來幽媾結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連夜私奔,不會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遠走高飛,叮嚀對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悲傷。蓋相如既已事前買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對文君寡居心理狀態和愛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復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膽無忌如此。

  這兩首琴歌之所以贏得後人津津樂道,首先在於“鳳求凰”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膽衝破了封建禮教的羅網和封建家長制的樊籬,什麼“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什麼“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儀禮·喪服》)什麼“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班昭《女誡》)什麼“男女……無幣不相見,”(《禮記·坊記》)“門當戶對”等等神聖禮法,統統被相如文君的大膽私奔行動崐踩在腳下,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一面旗幟。試看榜樣的力量在後代文學中的影響吧:《西廂記》中張生亦隔牆彈唱《鳳求凰》,說:“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相如,願小姐有文君之意。”《牆頭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為自己私奔辯護;《玉簪記》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動陳妙常私下結合;《琴心記》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臺……足見《鳳求凰》反封建之影響深遠。

  其次,在藝術上,這兩首琴歌,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即使是後人偽託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巨集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