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原文賞析

朝代兩漢 詩人劉向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小學文言文 哲理 故事

譯文

譯文
  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晒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註釋
方:剛剛。
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以開閉
曝:晒。
支:支援,即相持、對峙
鷸: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同“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嘴,專指鳥獸的嘴。
雨:這裡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舍:放棄。
相舍:互相放棄。
並:一起,一齊,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將要。
弊:弊病;害處,這裡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擔心。
為:替,給。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故事

  有一天,天氣很好,太陽照在大地上,一隻河蚌順著河水上了岸,躺在沙灘上,張開兩個蚌殼悠閒地晒著太陽。

  這時,一隻名鷸的水鳥從河邊飛過。鷸鳥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輕輕地走到河蚌旁邊,猛地伸著又長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殼內的蚌肉。

  河蚌反應也很快,鷸鳥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殼,緊緊夾住了鷸鳥的長嘴。

  鷸鳥急了,趕緊甩動長嘴,想甩開河蚌。可是河蚌夾得很緊,根本甩不開。它們各自用力搏鬥了一會兒,鷸鳥和河蚌誰也不肯相讓,就這樣僵持著。

  雙方爭吵起來。鷸鳥威脅河 蚌說:"你若不張開甲殼,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會被晒死在這裡的, 我看你能撐到什麼時候。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來,你就會在這裡餓死和憋死在這河灘上,

  就這樣,鷸鳥和河 蚌誰也不肯讓誰。時間一長,它們倆都累得筋疲力盡。

  正在這時,一個老漁夫從河灘打魚回家路過,就從沙灘上走過。看見鷸蚌相爭的情景,漁夫覺得很有趣。他悄悄地走上前去,沒有費多大力氣, 把兩個一起抓住,高興地拿走了。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劉向
    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稱劉中壘,世居漢代楚國彭城,仕於京師長安,祖籍沛郡豐邑(今屬江蘇徐州),出生於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去世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劉邦異母弟劉交的後代,劉歆之父。曾奉命領校祕書,所撰《別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列仙傳》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楚辭》是劉向編訂成書,而《山海經》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