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詞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白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
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寫人 女子 分別 不捨

譯文

譯文
巴地的長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兒順水漂流疾若飛。
十個月時間走過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迴歸?

註釋
巴:今四川省東部一帶地方,古時為巴國。巴女,即巴地的女子。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內。巴水:指三峽中的長江水,因處在三巴之地,故名。王墒注:“唐之渝州、涪州、忠州、萬州等處,皆古時巴郡。其水流經三峽下至夷陵。當盛漲時,箭飛之速,不足過矣。”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993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詩人二十五歲去蜀途中,行至巴地,擬民歌之作。自此之後,不斷有擬作,表現了李白對民歌的傾心和學習。  

參考資料:
1、劉憶萱 王玉璋.李白詩選講: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12-13

2、安旗,閻琦著.國學大講堂 李白詩集導讀: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1:110-111

賞析

  詩中巴女的丈夫大約是乘船東下去經商,所以詩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極簡單的幾筆,勾勒出與丈夫分別時的情景,道出了女子當時的不忍分別的複雜心情。

  詩中前兩句寫水、寫船,“急如箭”“去若飛”兩個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這既是對客觀事物的實寫,又含蓄地寫出了送行者灑淚惜別的細微心理活動。在詩中主人公看來,頃刻離別,去若離弦,萬千心事還沒有來得及說,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盡頭了,這實是令人難以忍受的。

  接下兩句是對巴女內心活動的直接刻畫。巴女送丈夫離去以後,落淚如雨,痴痴立在岸邊,她默然地計算著:“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暗寓出身隔異地,夫妻兩人不知何時才能團聚的悲傷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於交通極不便利,各種物質條件的貧乏,往往客死異鄉,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獨守的商婦,大多形同孤寡、無依無靠,她們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所以她們與丈夫離別就象生離死別一樣。本詩就在對這種無限惆悵的情調的描寫中,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社會問題。

  這首詩從題材到語言與六朝民歌幾無區別,形式樸素簡潔,語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動地表現了巴女那種真摯淳樸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1、劉憶萱 王玉璋.李白詩選講: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12-13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詩人二十五歲去蜀途中,行至巴地,擬民歌之作。自此之後,不斷有擬作,表現了李白對民歌的傾心和學習。  

參考資料:
1、劉憶萱 王玉璋.李白詩選講: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12-13

2、安旗,閻琦著.國學大講堂 李白詩集導讀: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1:110-111

賞析

  詩中巴女的丈夫大約是乘船東下去經商,所以詩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極簡單的幾筆,勾勒出與丈夫分別時的情景,道出了女子當時的不忍分別的複雜心情。

  詩中前兩句寫水、寫船,“急如箭”“去若飛”兩個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這既是對客觀事物的實寫,又含蓄地寫出了送行者灑淚惜別的細微心理活動。在詩中主人公看來,頃刻離別,去若離弦,萬千心事還沒有來得及說,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盡頭了,這實是令人難以忍受的。

  接下兩句是對巴女內心活動的直接刻畫。巴女送丈夫離去以後,落淚如雨,痴痴立在岸邊,她默然地計算著:“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暗寓出身隔異地,夫妻兩人不知何時才能團聚的悲傷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於交通極不便利,各種物質條件的貧乏,往往客死異鄉,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獨守的商婦,大多形同孤寡、無依無靠,她們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所以她們與丈夫離別就象生離死別一樣。本詩就在對這種無限惆悵的情調的描寫中,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社會問題。

  這首詩從題材到語言與六朝民歌幾無區別,形式樸素簡潔,語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動地表現了巴女那種真摯淳樸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1、劉憶萱 王玉璋.李白詩選講: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12-13

詩人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