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賦·並序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白

  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此賦已傳於世,往往人間見之。悔其少作,未窮巨集達之旨,中年棄之。及讀晉書,睹阮宣子大鵬贊,鄙心陋之。遂更記憶,多將舊本不同。今復存手集,豈敢傳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辭曰:

  南華老仙,發天機於漆園。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徵至怪於齊諧,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其幾千裡,其名曰鯤。化成大鵬,質凝胚渾。脫鬐鬣於海島,張羽毛於天門。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憑陵乎崑崙。一鼓一舞,煙朦沙昏。五嶽為之震盪,百川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亙層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背嶪太山之崔嵬,翼舉長雲之縱橫。左回右旋,倏陰忽明。歷汗漫以夭矯,羾閶闔之崢嶸。簸鴻蒙,扇雷霆。鬥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怒無所搏,雄無所爭。固可想象其勢,彷彿其形。

  若乃足縈虹蜺,目耀日月。連軒沓拖,揮霍翕忽。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邈彼北荒,將窮南圖。運逸翰以傍擊,鼓奔飆而長驅。燭龍銜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啟途。塊視三山,杯觀五湖。其動也神應,其行也道俱。任公見之而罷釣,有窮不敢以彎弧。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吁。

  爾其雄姿壯觀,坱軋河漢。上摩蒼蒼,下覆漫漫。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以旁嘆。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當胸臆之掩晝,若混茫之未判。忽騰覆以迴轉,則霞廓而霧散。

  然後六月一息,至於海湄。欻翳景以橫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勢所射,餘風所吹。溟漲沸渭,巖巒紛披。天吳為之怵慄,海若為之躨跜。巨鰲冠山而卻走,長鯨騰海而下馳。縮殼挫鬣,莫之敢窺。吾亦不測其神怪之若此,蓋乃造化之所為。

  豈比夫蓬萊之黃鵠,誇金衣與菊裳?恥蒼梧之玄鳳,耀彩質與錦章。既服御於靈仙,久馴擾於池隍。精衛殷勤於銜木,鶢鶋悲愁乎薦觴。天雞警曉於蟠桃,踆烏晰耀於太陽。不曠蕩而縱適,何拘攣而守常?未若茲鵬之逍遙,無厥類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順時而行藏。參玄根以比壽,飲元氣以充腸。戲暘谷而徘徊,馮炎洲而抑揚。

  俄而希有鳥見謂之曰:偉哉鵬乎,此之樂也。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我呼爾遊,爾同我翔。於是乎大鵬許之,欣然相隨。此二禽已登於寥廓,而斥鷃之輩,空見笑於藩籬。

志向

評析

  他彷彿在迷茫中看見北冥天池中的巨鯤,隨著大海的春流,迎著初升的朝陽,化為大鵬,飛起在空中。它一開始振動羽翅,便使五嶽為之震盪,百川為之崩奔。接著它便廣袤的宇宙中翱翔,時而飛在九天之上,時而潛入九淵之下,那更是“簸鴻蒙,扇雷霆,鬥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只見它“足系虹霓,旨耀日月。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它一會兒飛向北荒,一會兒又折向南極。燭龍為它照明,霹靂為它開路。三山五嶽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泥丸,五湖四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杯盞。古代神話中善釣大魚的任公子,曾經釣過一條大魚讓全國人吃了一年,見了它也只好甘拜下風。夏朝時候有窮氏之君后羿,曾經射落過九個太陽,見了它也不敢引弓。他們都只有放下釣竿和弓箭,望之興嘆。甚至開天闢地的盤古開啟天門一看,也目蹬口呆。至於海神、水伯、巨鰲、長鯨之類,更是紛紛逃避,連看也不敢看了。

  李白《大鵬賦》,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他從少年時代以來,一直在心頭洶湧澎湃,而且越來越強烈的豪情逸致,讀來令人感到極致的痛快。

  李白賦中的大鵬出於莊子寓言。大鵬的形象,在莊子文中誕生,在李白賦中完成。從此,大鵬作為一個壯志凌雲,博擊萬里的巨大形象,彪炳於文學史冊。但莊子和李白寫此形象的目的以及形象的內容卻有許多差別。莊子寫大鵬的目的,是說其與小小的斥鷃本無高下之分,莊子也未以大鵬自喻;李白則不然,他是以大鵬自比,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大鵬賦》繼承了莊、屈浪漫主義手法及楊、馬、班、張排比鋪陳的文風,開始形成李白自己獨特的風格。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評析

  他彷彿在迷茫中看見北冥天池中的巨鯤,隨著大海的春流,迎著初升的朝陽,化為大鵬,飛起在空中。它一開始振動羽翅,便使五嶽為之震盪,百川為之崩奔。接著它便廣袤的宇宙中翱翔,時而飛在九天之上,時而潛入九淵之下,那更是“簸鴻蒙,扇雷霆,鬥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只見它“足系虹霓,旨耀日月。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它一會兒飛向北荒,一會兒又折向南極。燭龍為它照明,霹靂為它開路。三山五嶽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泥丸,五湖四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杯盞。古代神話中善釣大魚的任公子,曾經釣過一條大魚讓全國人吃了一年,見了它也只好甘拜下風。夏朝時候有窮氏之君后羿,曾經射落過九個太陽,見了它也不敢引弓。他們都只有放下釣竿和弓箭,望之興嘆。甚至開天闢地的盤古開啟天門一看,也目蹬口呆。至於海神、水伯、巨鰲、長鯨之類,更是紛紛逃避,連看也不敢看了。

  李白《大鵬賦》,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他從少年時代以來,一直在心頭洶湧澎湃,而且越來越強烈的豪情逸致,讀來令人感到極致的痛快。

  李白賦中的大鵬出於莊子寓言。大鵬的形象,在莊子文中誕生,在李白賦中完成。從此,大鵬作為一個壯志凌雲,博擊萬里的巨大形象,彪炳於文學史冊。但莊子和李白寫此形象的目的以及形象的內容卻有許多差別。莊子寫大鵬的目的,是說其與小小的斥鷃本無高下之分,莊子也未以大鵬自喻;李白則不然,他是以大鵬自比,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大鵬賦》繼承了莊、屈浪漫主義手法及楊、馬、班、張排比鋪陳的文風,開始形成李白自己獨特的風格。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