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送祖三 / 河上送趙仙舟 / 淇上別趙仙舟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王維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
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送別 感傷

譯文

譯文
才相逢剛剛以一笑相對,又相送變成了陣陣啜泣。
祖帳裡我已經感傷離別,荒城中我更加發愁獨入。
天寒季節遠山一片明淨,日暮時分大河格外迅急。
解開纜繩你就迅速遠去,遙望著你我還久久佇立。

註釋
齊州:唐代州名,故治在今山東歷城縣,離濟州不遠。祖三:即祖詠,唐代詩人。洛陽人,與王維友善。詩題一作“河上送趙仙舟”,又作“淇上別趙仙舟”。
祖帳:為出行者餞行所設的帳幕。古人出行,上路前要祭路神,稱“祖”,後來引申為餞行。此句一作“祖帳已傷離”。
荒城:即邊城的意思。指齊州。一說指濟州。
長河:指濟水,齊州在濟水南。
纜:系船的繩索。
佇立:久立。此句一作“望君空佇立”。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86 . 2、 鄧安生 等 .王維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0 :35-36 .

賞析

  此詩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為送別友人祖詠而寫的作品。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起句平易如話,寫兩人才相逢又相別了,剛高興了一會,此時又悲傷了起來。這兩句語言樸實平易但蘊含的情感又很豐富。“相逢”、“相送”、“方”、“還”傳達出來去匆匆的遺憾。“還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麼真摯、深厚;另一方面短暫的“笑”對“泣”又起了反襯、加強的作用。這兩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語。下兩句亦是敘別。濟州位於黃河下游,作者在《被出濟州》中謂之“井邑海雲深”,謫居於此,自然更生遙遠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於這種境遇的意思。那首也是作於濟州的《贈祖三詠》寫道:“貧病子(指祖)既深,契闊(離散、勞苦)餘不淺。”可見二人皆是天涯淪落人,因此友情就顯得分外深厚了。“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這兩句寫到環境,彷彿一路絮談,周圍環境都未顧及,此時友人解纜離去,才注意到佇望中的這些景象。這兩句使人產生時間感,“祖帳”進行了多長時間啊。這景象引起作者特別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時的情緒,表現出友人離去造成自己的空虛感、落寞感,而“日暮長河急”更加重了心緒的撩亂。沈德潛稱“著此二語,下‘望君’句愈覺黯然。”(《唐詩別裁》)詩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望著友人離去,真是“黯然銷魂”至極了。“解纜君已遙”,寫船快,實則怨船快;“望君猶佇立”,一個“猶”可見他是何等執著。這類的詩句很多,只是王維這兩句用兩個“君”分明是談話口吻,彷彿此時他在心裡默默地與友人在交談。

  這首詩敘別情,在王維同類詩歌中,顯得特別濃摯深至,而語言表達又很自然素樸,“天寒”二句的描寫也似是不經意間的點染,王文濡評曰:“不設色而意自遠,是畫中之白描高手。”(《歷代詩評註讀本》)這真是“淡者屢深”(司空圖語)了。

參考資料:

1、湯華泉 等 .唐詩鑑賞辭典補編 .成都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0 :102-103 .

創作背景

  祖三即祖詠,是王維詩友,王維另有《贈祖三詠》一詩,稱彼此“結交二十載”,可見交誼之深;且該詩結語云“良會詎有幾,終自長相思。”與此詩首二句意思略同,均當是作者貶謫濟州時,為祖詠離開濟州赴官送行到齊州而作。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 .王維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0 :35-36 .

2、 湯華泉 等 .唐詩鑑賞辭典補編 .成都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0 :102-103 .

詩人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