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 十四原文賞析

朝代魏晉 詩人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友人 飲酒

譯文

譯文
老友賞識我志趣,相約攜酒到一起。
荊柴鋪地松下坐,酒過數巡已酣醉。
父老相雜亂言語,行杯飲酒失次第。
不覺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貴?
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註釋
故人:老朋友。挈(qiè)壺:提壺。壺指酒壺。相與至:結伴而來。
班荊:鋪荊於地。荊,落葉灌木。這裡指荊棘雜草。
行次:指斟酒、飲酒的先後次序。
“不覺”二句:在醉意中連自我的存在都忘記了,至於身外之物又有什麼可值得珍貴的呢?
悠悠:這裡形容醉後精神恍惚的樣子。迷所留:謂沉緬留戀於酒。深味:深刻的意味。這裡主要是指託醉可以忘卻世俗,消憂免禍。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