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憤詩原文賞析

朝代魏晉 詩人嵇康

嗟餘薄祜。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襁緥。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憂肆妲。不訓不師。爰及冠帶。憑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託好老莊。賤物貴身。志在守樸。養素全真。曰餘不敏。好善闇人。子玉之敗。屢增惟塵。大人含弘。藏垢懷恥。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顯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創痏。欲寡其過。謗議沸騰。性不傷物。頻致怨憎。昔慚柳惠。今愧孫登。內負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嚴鄭。樂道閒居。與世無營。神氣晏如。諮予不淑。嬰累多虞。匪降自天。寔由頑疎。理弊患結。卒致囹圄。對答鄙訊。縶此幽阻。
實恥訟寃時不我與。雖曰義直。神辱志沮。澡身滄浪。豈雲能補。嗈嗈鳴鴈。奮翼北遊。順時而動。得意忘憂。嗟我憤嘆。曾莫能儔。事
願違。遘茲淹留。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悔不生。萬石周慎。安親保榮。世務紛紜。祗攪予情。安樂
必誡。乃終利貞。煌煌靈芝。一生三秀。予獨何為。有志不就。懲難思復。心焉內疚。庶勖將來。無馨無臭。采薇山阿。散發巖岫。永嘯
長吟。頤性養壽。

詩人嵇康
      嵇康(224-263,一說223-262),字叔夜,漢族,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銍縣(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曾娶曹操曾孫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因得罪鍾會,為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