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隱自題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林逋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
鶴閒臨水久,蜂懶採花疏。
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
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

隱居 生活 閒適

譯文

譯文
翠竹綠樹環繞著我的茅草房屋,清雅幽深情趣十二分地豐富。
白鶴水田中覓食久久也不飛走,蜜蜂採花忙了一陣又逐漸稀疏。
多喝了酒有些醉意不想開卷閱讀,春樹形成濃陰正好扛上鋤頭鬆土,
我非常欣賞古代畫家的作品。那裡面描繪的多半是樵夫漁夫。

註釋
酒病:酒後睏乏。開卷:讀書。
春陰:春天的陰涼。
憐:喜愛。
樵漁:漁父樵夫,這裡指隱於水邊林下的隱士。

參考資料:
1、劉乃昌.宋詩三百首評註:齊魯書社,2004年:14頁

2、徐寒.歷代古詩鑑賞 中:中國書店,2011年:493頁

3、蔣孟豪.中國曆代古典詩歌精品選譯:重慶出版社,2006年:244頁

賞析

  首聯兩句,直寫詩人隱居之樂。陶淵明《讀山海經》詩云:“孟夏草木長,繞屋弄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此處“竹樹繞吾廬”句,即用其意。雖然從字面上看,只是描述詩人居所的環境,但卻透出一種自得欣愉之情。“清深趣有餘”為全詩主旨所在。“清深”二字,既指竹樹圍繞居所那種清幽深靜的環境,也指隱居生活之趣的性質。可以聯想到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首聯兩句,實已奠定了全詩的基調。

  頷聯、頸聯便具體寫清深之趣。“鶴閒臨水久,蜂懶採花疏”兩句為物趣:白鶴久久地立於水中,一動不動,似乎也在享受著一份悠閒;蜜蜂則駐足花上,並不穿梭往來,彷彿是有意疏懶。兩句雖是寫物,卻帶有詩人明顯的主觀色彩,所謂鶴閒蜂懶,其實都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正因為詩人的隱居生活是那樣的閒適自在。所以在詩人眼中,一切景物便都帶有悠然自得的特徵。然而,這種主觀色彩的滲入又未改變景物的客觀形態,即是說,在詩人筆下,景物描寫仍是白描,而不同於變形、誇張。對於形成平淡自然、清幽靜遠的詩風,此種手法有著直接的作用。“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轉寫人事之趣。詩人酒醒之後,仍覺酒意未去,頭腦昏沉,懨懨如病,欲讀書而不能。於是荷鋤下田,做一些農活,而春日的樹蔭恰好擋住了太陽,別有一番情趣。本來,酒病而妨開卷,是件令人不快的事,但是人林逋既以隱居自樂,則讀書並非每日必修的功課,更不是博取功名的手段。讀書對於他,只是一種消遣,一種興之所致的娛情悅志的方式,恰如陶淵明之“既耕且已種,時還讀我書”;“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所以,酒病礙於開卷,卻不妨荷鋤而作,同樣可以得隱居閒適之趣。尤其當春日樹蔭彷彿有意移向詩人勞作的地方時,這種閒適之趣、田園之樂就更為明顯,真正是“清深趣有餘”。

  尾聯“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則是借寫詩人喜愛古代描繪漁樵生活的圖畫來說明此種清深之趣與古人相同。古代的高士圖、隱居圖,多擷取這些高人隱士漁樵生活的場面,以表現他們遠離世俗,恬淡自適。詩人說他喜愛這類圖畫,其實是想說他目前的隱居生活恰與古代的高人隱士相同,一樣可以寫入畫中。詩人不便直說他的行跡心境可以媲美古人,那樣會有自詡之嫌,而如此表述,則意在言外,既表明了詩人對古人的思幕,又道出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同時還使詩歌在結構上富於變化,耐人尋味。

  此詩受陶淵明的影響較深,或是一首擬陶之作。若論質而自然,此詩有所不及,但詩境、旨趣,頗為相近。

  全詩以向人誇讚的口吻,新穎的筆姿,輕鬆的情調,清淡的語句,寫隱逸高趣,和諧而又完美。有一種“詠之令人忘百事”(梅堯臣語)的藝術魅力。

參考資料:

1、張海明.林下風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211 2、李世琦.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 述志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161頁

創作背景

  詩人林逋是宋初有名的隱士。早年遊江、淮間,後結廬杭州西湖中孤山,二十年足不入城市,這首詩就是作者隱於孤山時,感於生活環境所作。   

參考資料:
1、楊義.唐宋名篇 宋詩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376頁

詩人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