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子原文賞析

朝代魏晉 詩人陶淵明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勉勵 勤奮 學習

譯文

譯文
白髮覆垂在兩鬢,我身已不再結實。
身邊雖有五男兒,總不喜歡紙與筆。
阿舒已經十六歲,懶惰無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歲,也是無心去學習。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識六與七。
通兒年齡近九歲,只知尋找梨與慄。
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飲酒莫論理。

註釋
責子:對兒子的責備、批評。
被(pī):同“披”,覆蓋,下垂。鬢(bìn):面頰兩旁近耳的頭髮。
肌膚:指身體。實:結實。
五男兒:五男兒:陶淵明有五個兒子,大名分別叫儼、俟、份、佚、佟,小名分別叫舒、宣、雍、端、通。這首詩中皆稱小名。
好(hào):喜歡,愛好。紙筆:這裡代指學習。
二八:即十六歲。
故:同“固”,本來,一向。一作“固”。無匹:無人能比。匹,字形近於“二”、“八”之合,這裡用了析字的修辭法。
行:行將,將近。志學:指十五歲。
文術:指讀書、作文之類的事情。
垂九齡:將近九歲。垂,即將到。覓:尋覓,尋找。
天運:天命,命運。苟:如果。
杯中物:指酒。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79-181

賞析

  此詩先說自己老了:“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這兩句寫老相寫得好,特別是後一句說自己肌膚鬆弛也不再豐滿了,這話少見有人道出。後面是寫兒子不中用:“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總寫一筆五個兒子不喜讀書,不求上進。下面分寫:“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舒是老大,十六歲了,而懶惰無比。“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阿宣是老二,行將十五歲了,就是不愛學寫文章。這裡語意雙關,到了“志學”的年齡而不志於學。“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雍、端兩個孩子都十三歲了,但不識數,六與七都數不過來。“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通子是老五,快九歲了,只知貪吃,不知其它。“垂”與前“行”義同,都是將近的意思。按,這裡用了“孔融讓梨”的典故。《後漢書·孔融傳》注引孔融家傳,謂孔融四歲時就知讓梨。而阿通九歲了卻是如此,可見蠢笨。作者將兒子一一數落了一番後,感到很失望,說“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這兩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給了他這些不肖子,那也沒有辦法,還是喝酒吧。

  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關於它的用意,後代的兩個大詩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一個是杜甫,一個是黃庭堅。杜甫的意見是認為《責子》此詩是在批評兒子不求上進,而黃庭堅予以否認。詩題為“責子”,詩中確實有對諸子責備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詩及《與子儼等疏》,對諸子為學、為人是有著嚴格的要求的。陶淵明雖棄絕仕途,但並不意味著脫離社會、脫離文明、放棄對子女教育的責任,他還有種種常人之情,對子女成器與否的掛慮,就是常情之一。杜甫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此詩的。但是,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認真、太著實了些。批評是有的,但詩的語句是詼諧的,作者不是板著面孔在教訓,而是出以戲謔之筆,又顯出一種慈祥、愛憐的神情。可以說,兒子的缺點都是被誇大了的,漫畫化了的,在敘說中又採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辭手法,體現出作者下筆時的那種又好氣、又好笑的心情。這是帶著笑意的批評,是老人的舐犢情深。這樣看來,黃庭堅的體會又是頗為精妙的。

  用詩來描寫兒女情態,首見左思《嬌女詩》,唐代不少詩人都寫有這方面作品,陶淵明起了推波助瀾作用。這對詩歌題材的擴大及日常化是有不可低估的意義的。

參考資料: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569-570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東晉安帝義熙四年(408年),當時陶淵明四十四歲。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79-181

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