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其一原文賞析

朝代魏晉 詩人劉楨

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
採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
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

讚美

譯文

譯文
山澗裡溪水順暢地向東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頭清晰可見。
蘋藻這些水草在水邊默默地生長,十分茂盛,隨著微波輕輕盪漾。
採集它們可以用作宗廟祭祀,可以進獻給尊貴的賓客。
難道沒有菜園中的冬葵這種珍貴的蔬菜可以用來進獻嗎?這是因為蘋藻來自幽遠的水澤,更加美好、可貴。

註釋
從(舊讀zòng)弟:堂弟。
泛泛:水流貌。
磷磷:形容石頭色彩鮮明。
蘋(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採作祭祀之用。
華葉:花與葉。
羞:通“饈”。嘉客:佳客,貴賓。
懿(yì):美好。

參考資料:

1、邵陽市第一中學網.贈從弟·其一

賞析

  這首詩,詠的是“蘋藻”。蘋藻生於幽澗,“託身於清波”,歷來被視為潔物,用於祭、享。此詩詠蘋藻,開筆先敘其託身之處的非同凡俗:“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敘澗水暢流之狀,“磷磷”寫水中見石之貌。讀者眼前,頓時出現了一派幽涼、清澈的澗流。然後才是蘋藻的“出場”:“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在幽澗清流之上,蘋藻出落得花葉繽紛,隨著微波輕輕盪漾,顯得何其清逸、美好!“採之薦宗廟,可以羞(進)嘉客。”這就是人們用作祭享、進獻貴賓的佳品呵!這兩句寫蘋藻的美好風姿,用的是映襯筆法。讀者可以感覺到,其間正有一股喜悅、讚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著,詩人忽然拄筆而問:“豈無園中葵?”意謂:難道園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嗎?回答是深切的讚歎:“懿(美)此出深澤!”但蘋藻來自深遠的水澤,是更可貴、更能令人讚美的。這兩句,用的又是先抑後揚的筆法:前句舉“百菜之主”園葵之珍以壓蘋藻,是為抑;後句贊蘋藻之潔更勝園葵,是為揚。於問答、抑揚之中,愈加顯得蘋藻生於幽澤而高潔脫俗的可貴。以此收束全詩,令人讀來餘韻嫋嫋。

參考資料:

1、語文學刊, Journal of Chinese, 1988年04期 2、少年文藝(寫作版), Kids Literature, 2007年12期 3、小作家選刊(小學生版), 2006年03期

賞析

  這首詩,詠的是“蘋藻”。蘋藻生於幽澗,“託身於清波”,歷來被視為潔物,用於祭、享。此詩詠蘋藻,開筆先敘其託身之處的非同凡俗:“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敘澗水暢流之狀,“磷磷”寫水中見石之貌。讀者眼前,頓時出現了一派幽涼、清澈的澗流。然後才是蘋藻的“出場”:“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在幽澗清流之上,蘋藻出落得花葉繽紛,隨著微波輕輕盪漾,顯得何其清逸、美好!“採之薦宗廟,可以羞(進)嘉客。”這就是人們用作祭享、進獻貴賓的佳品呵!這兩句寫蘋藻的美好風姿,用的是映襯筆法。讀者可以感覺到,其間正有一股喜悅、讚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著,詩人忽然拄筆而問:“豈無園中葵?”意謂:難道園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嗎?回答是深切的讚歎:“懿(美)此出深澤!”但蘋藻來自深遠的水澤,是更可貴、更能令人讚美的。這兩句,用的又是先抑後揚的筆法:前句舉“百菜之主”園葵之珍以壓蘋藻,是為抑;後句贊蘋藻之潔更勝園葵,是為揚。於問答、抑揚之中,愈加顯得蘋藻生於幽澤而高潔脫俗的可貴。以此收束全詩,令人讀來餘韻嫋嫋。

參考資料:

1、語文學刊, Journal of Chinese, 1988年04期 2、少年文藝(寫作版), Kids Literature, 2007年12期 3、小作家選刊(小學生版), 2006年03期

詩人劉楨
    劉楨(180―217),字公幹,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泗店鎮古城村)人,東漢名士、詩人。他的祖父劉樑,官至尚書令,其人博學有才,警悟辯捷,以文學見貴。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於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在當時負有盛名,後人以其與曹植並舉,稱為“曹劉”。如今存詩十五首,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於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於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