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910字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時期讀它我就有不同的感受。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是在讀三年級時,去書店,我看見有一本連環畫的《三國演義》,就讓爸媽給我買,爸媽一看是名著,不錯,可以多讀讀歷史名著,於是我有了第一本《三國演義》。

在我第一次看過《三國演義》後,裡面的人物就給我留下來了深刻印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陰險狡詐的曹操、俠膽仁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老當益壯的黃忠、比肩臥龍的龐統……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作者對於歷史的合理改寫也更加凸顯了人物的特性,也符合了小說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寫作風格。

這次暑假讀《三國演義》,我有了更深的認識。比如《三國演義》裡最重要的戰爭之一赤壁之戰。其實在歷史中並不存在這一場戰鬥,是作者想象出來的,裡面也有不少對人物的改寫,比如:周瑜在歷史上並不小氣,反而十分大度,更不用說氣死了。還有草船借箭並非由諸葛亮想出,而是吳國的主公孫權想出的。是孫權讓黃蓋借的箭……而這些的改寫多半從反面寫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可見歷史上諸葛亮確實有著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能力,不然白讓作者花了這麼多筆墨去描寫他了。再說說赤壁之戰中用的計謀,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黃蓋的苦肉計,說的是黃蓋與周瑜在暗地商量黃蓋假裝去投降,周瑜大發脾氣,叫人來抽打黃蓋讓曹操認為黃蓋是真心想投降,便放下了戒心,這才有了後來的“巧借東風”、“火燒連環船”。這一場仗讓曹操損失慘重,險些被捕,多虧了關羽講義氣放了他一馬。作者這麼寫為了讓三國勢力達到鼎力局面,方便後面的創作。

剛開始我本以為結局蜀國必勝,因為它們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如同一支威武之師,所向披靡,可到頭來,關羽、張飛慘死;劉備病死;阿斗(劉禪)無能,這都讓蜀國走向了滅亡。不久只有魏國笑到了最後,趁其不備讓司馬氏長驅直入,被司馬氏的人統一了天下。

故事我只猜對了開始,卻沒有猜中結尾,這也正是這部小說的能成為名著的理由。等我知識再長進一些,我一定要再去好好品讀羅貫中先生的原著!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