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600字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1434字

【昆蟲記讀後感】

李蘇杭

都說《昆蟲記》是一部昆蟲的傳記,是昆蟲的史詩。但其中最吸引我的,卻不是荒石園中演技高超,擅長裝死逃生的大頭黑步甲蟲,不是有著個花粉刷的切葉蜂,亦或是這昆蟲伊甸園中其他的捕理者、造房築窩者、整理工等主角們,而是作者本人。從《昆蟲記》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得出法布林是如何中外聞名的。

首先是法布林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在許多偉人身上都有的。順便問一下,你們覺得自己有好奇心嗎?可能有人會說:“有啊,我對遊戲的玩法很有好奇心。”或者會有人說:“我對作業的答案很有好奇心。”但有人對大自然懷有好奇嗎?或者嘗試著解釋自然現象?我曾經在一本關於達芬奇的書中讀到過,達芬奇在他晚年,快要臨終時,還在筆記本上寫到“一定要搞清楚啄木鳥的舌頭是什麼形狀的”。一個快去世的老者還在思考這些,可見一斑。而法布林對昆蟲的好奇心大概也達到這種程度。所以他對每一個昆蟲都很好奇,都想要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慣。正因為有這一巨大的原始動力,才能讓法布林不斷地探索,在別人不顧一看的小小昆蟲上下大功夫,可以說是寫出《昆蟲記》的根本原因。

其次,法布林有一顆熱愛自然甚至可以說善良之心,所以他和其他研究昆蟲人員不一樣,法布林幾乎不解剖昆蟲,而是把昆蟲當作人一樣,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甚至交配習慣。也因為這樣,《昆蟲記》不再是一本乏味無趣甚至殘忍的一本科學書,而是一本昆蟲的自傳。

最後是法布林在《昆蟲記》中多次體現出的耐心。他為了觀察到一個現象,可以等待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當然有時會讓家人代替觀察,但盯著一個昆蟲,甚至有時是靜止不動的昆蟲幾個小時,已不是常人能及了。而法布林似乎認為為了看到幾分鐘的現象而等待幾個小時是非常值得的,就因為他的好奇心。

總結一下,法布林之所以能從一個窮小子而變得鼎鼎有名,就是因為他的好奇心,善心和耐心,也才為我們揭露了昆蟲世界的美麗,也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

【昆蟲記讀後感】

李想

讀完《昆蟲記》這本情趣盎然的文學經典,我發現昆蟲世界是那麼的豐富有趣,而作者法布林那持之以恆的科學探究精神更讓我欽佩。

《昆蟲記》中有許多昆蟲,其中有我們認識的蟬、天牛、蟋蟀、螢火蟲、昆蟲界的霸主——螳螂……除此之外,我也認識了一種新的昆蟲——金步甲。瞭解到它竟然有和螳螂一樣的習性。法布林把一隻鞘翅末端受損的金步甲放在盛有二十五隻金步甲的玻璃窩中。第二天,那隻受傷的金步甲被同伴襲擊,肚子被掏空了,全身都受損。法布林就發出疑問:那隻金步甲為什麼會被吃掉?它們中間是否約定俗成?之後,法布林進行了好幾次觀察,終於在大白天,撞見了進行中的剖屍行動,揭開了金步甲被吞食之謎——死的都是雄性金步甲。這是金步甲婚俗使然,雄性金步甲是已經對交尾感到滿足的雌性伴侶的犧牲品。

從文中來看,法布林做觀察時,一般不會輕易下結論,而且敢於提出疑問,做科學嚴謹的記錄,最後得出結論。有時,總碰不到觀察時機,法布林總是一等再等;一次實驗失敗後,他總是總結失敗的經驗,一做再做,直到成功為止。

《昆蟲記》這本書展現了昆蟲界的各類昆蟲的生活習性,也看出作者法布林為創作這本書而耗盡了畢生心血。從中我也得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認真對待,不能馬虎了事;失敗了,就要重新去做,不斷去嘗試,堅持不懈,相信一定會成功的!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