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遺址探“寶”作文範例

國小六年級作文 全文約1203字

老師說,常德市澧縣夢溪鎮五福村的八十??遺址是“稻米文化”的發源地,那裡有發現6000多年碳化的稻穀種子。哪天有機會帶我們去一睹“芳容”。

一個星期四的下午,老師興奮地告訴我們說,今天大家有機會去進行“稻米文化”的採風活動。誰願意去?大家把手舉得老高老高的。老師選中了我,可能是我上次的作品在《墨池文學》刊發了的緣故吧。

那天下午,我們乘著校長的車,不到15分鐘就到了。原來離我們學校這麼近。一下車,就看見一塊高大的木牌上寫著八十??遺址。一進門就看見了八十??遺址的平面圖。一條公路貫穿其中,上面栽著高大的紅積木,同學們到了右邊的古河道,那裡垂柳依依,塘邊及淺水處生長蘆葦、水葛蒲;河道里的荷剛剛探出幾個小腦袋,有的還平鋪在河面上。古河道用木柵欄圍圍著,顯得十分的清新。我們要去的展覽館,往左手邊走30米就到了。展覽館的進門是文化館,那裡陳列著許許多多的圖書,專供農民伯伯在那裡學習。是一間不到20平米的小屋,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圖片、還有考古專家挖掘出來的一些東西的複製品。有切割器、刮削器、石斧、石錛、石棒飾、鹿角、尖狀器、炭化稻、炭化菱角等等。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陶鳥。一個小小的紅色的陶鳥,栩栩如生,從中可以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現代人說,古人不發達,我不這麼認為,在當時沒有科技的條件下,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這時,我彷彿看到那玩著陶鳥的小孩子,臉上滿是興奮。

在一個玻璃蓋下面,有碳化的稻穀種子。當然是複製品。老師告訴我們:考古工作者先後五次對八十??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280平方米,發現了環繞聚落的土圍、環壕、擋水壩以及大量墓葬和以杆欄式建築為主的居住房址,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木器和百餘種植物的杆莖與果核。

遺址出土的數萬粒炭化稻穀、稻米均儲存完好,不僅向世人展示了水稻的原始形態,而且表明長江中游地區是世界最發達的原始稻作農業區。八十??遺址是黃河以南整個南中國最早的環壕遺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用實物證明的稻作農業遺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

右拐彎一間小屋,以木頭為架,用繩索牢牢地綁著,上面用稻草蓋著一間小屋,充滿了遠古的氣息,牆上掛著一個牛角,那是用來裝水的。父親在編籃子,母親正準備生火做飯。還有一個小孩子,懷中抱著一條魚,向母親奔跑過來,好像在喊:“媽媽—媽媽—我逮住一條大魚啦!”這時我眼前彷彿浮現這樣的景象:6000多年前,先民們率先邁進了一個相當文明的社會,人們就已經在這裡,引水種稻、結網捕魚、編制蘆葦、立窯燒陶、伐木造房的痕跡,過著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萬千,做為先民們的後代,又怎樣讓古老的稻米文化發揚光大呢?

這次“稻米文化”主題的採風活動,不虛此行,終於探到了“寶貝。”—以澧陽平原為代表的長江中游地區,是世界水稻的起源與傳播中心之一,水稻起源之謎,已基本破解。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