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寧波博物館作文範例

國小六年級作文 全文約1157字

週六一早,我隨爸爸媽媽去參觀寧波博物館。心情像窗外的天氣一樣,雨後初晴,陽光明媚。

這是我第二次參觀寧波博物館。記得第一次來這裡時,我還上幼兒園,跟在講解員身後聽了老半天,沒聽懂多少,只有“趙大有”綠豆糕的滋味還依稀記得。

寧波博物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鄞州公園旁,博物館主體高大巨集偉,由青磚、白瓦、龍骨拼成的“瓦爿牆”立面,古樸而典雅,彷彿向我們講述著久遠的過去。一條鵝卵石鋪成的“歷史長河”把我們帶進館內。

我們從服務檯租用了三隻講解器,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聆聽講解器裡悅耳的講解聲。兜兜轉轉,我們來到了二樓的河姆渡展廳。

櫥窗裡陳列著許多陶器、石器和骨器,最讓人驚歎的是那些精美的青銅器。望著這些來自五千年前生活器具,我似乎能感受到那些遠古寧波人在使用這些器具的鮮活場景。

一處由雕塑、繪畫、實物等構成的河姆渡人生活圖景把我深深吸引住了:天是那樣的藍,雲是那樣的白,水是那樣的清,花草是那樣的鮮豔。一群腰圍麻裙,上下赤裸的河姆渡人正在辛勤地勞作,多麼美麗的田園風光啊!我的思緒立即隨著講解員的聲音漸漸穿越到五千年前,進入到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的生活空間。

這是河姆渡村一個極其普通的秋天早晨。陽光透過樹梢照進林間的茅屋,茅屋分上下兩層,用榫卯結構的木柱支撐,樓上住人,樓下養豬。

我坐在屋簷下,逗著小狗“花花”。媽媽在屋裡用骨針為我縫製麻裙,她的身後有一隻紡輪,紡輪下是一卷未紡完的麻線。

一股米飯的香味飄上樓來,順眼望去,奶奶正在茅屋旁的廚房間燒飯,她將敞口陶釜中的米飯裝進陶罐內,木桌上放著三盆菜,一盆豬肉,一盆魚,還有一盆“夜開花”。

“喔!喔!喔!”大公雞“歡歡”站在高處,直起脖子打鳴。一旁雞窩內,老母雞“麻花”正在下蛋,兩隻黃澄澄的雞蛋露在翅膀外面。大肥豬“黑黑”正“呼哧!呼哧!”地拱著爛泥。大狗“旺財”正懶洋洋地趴在林間空地上,看爺爺和爸爸做陶器。

林地空間是陶器作坊,聰明的爺爺帶著手巧的爸爸,正專心致志地製陶器,他們的身旁擺放著一長溜做好的陶坯,有盆、缽、豆、碗、釜、罐等等,陶坯上刻印著各種各樣的紋飾,等做完這批陶坯,裝進土窯內用火一燒就能用了。

離茅屋不遠的地方是一片稻田,大伯和大媽正用骨鐮收割稻穀,二大伯用骨耜鋤地。

稻田外就是姚江,五叔、六叔他們正划著木槳,駕著獨木舟在江面上打魚。日近中午,二大爺將打上的魚穿在棍子上挑回家,哥哥蹦蹦跳跳地跟在身後。

今天收穫最大的要數四叔和四嬸。傍晚時分,他們抬著一頭大山羊和一隻大野兔,從田螺山中興沖沖地往家趕,滿是汗水的臉上透著笑意。

“安安,我們走吧!”爸爸的叫聲把我從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一下子拉回到眼前的博物館。我回過神來,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河姆渡展廳。

參觀完寧波博物館,爸爸問我:“感覺怎麼樣?”

“好極了!下次我還會來的。”我脫口說道。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