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觸控的文字歧義作文範例

國三作文 全文約1423字

這一學年可以說我是正事不幹,一天到晚就“沒事找事”。最近我的“火車大腦”又想出了些我認為比較奇妙的東西—文字歧義。

我對文字歧義的理解是對一句話或一本書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我在看《哈利波特》英文版—這本來是一本講善惡鬥爭的書—感覺這是一本講述學以致用的過程的書;在讀《愛麗絲夢遊仙境》時我感覺這是一部關於我們應該與動物友好相處以及如何與動物們友好相處的書;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看到了一位愛護兒子的偉大父親……為什麼我的理解會那麼“另類”呢?難道說我的智商低於常人?我可以很自信的回答:不!

我認為:我們之所以會產生閱讀上理解的誤差,是因為我們的性格,價值觀與在閱讀時我們所處的心情與時代等因素決定的。就好比閱讀理解,課外閱讀若答案不是“言之有理,皆可得分”那麼我們恐怕就很難拿滿分了。我在讀《愛麗絲》的期間也同時在讀《自然史》,《自然史》將生物們寫得如同人一樣有性格,甚至是說一種動物可以描述了一個人的人品。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所以也就導致了我對愛麗絲的理解是上述那樣的。在另一方面,我還是一個支援保護動物的人,所以在看到這麼多的動物在紙上跳躍我也就想到了我們應與動物建立友好的關係。《愛麗絲》放在當時的維多利亞時代是在諷刺當時的政治環境,但放在現代則就有不同的理解,這我想也正是古詩要讓我們知背景的原因。這是在理解上發生的歧義,其實也不能說是歧義,應該說是理解的不同。

讓我再來說說文字上的歧義,季羨林先生曾寫過這麼一句話:“這是他兒子特別孝敬她的。”《季羨林自傳》這一少少的幾個字竟會產生兩種不一樣的理解:1表達了當時貧窮與他們家的貧窮。2對他兒子的一種諷刺,諷刺他不孝敬父母,甚至暗示他挑撥離間。除了時代背景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中華漢字博大精深。不論我們是在聊天也好,寫作也好都會存在理解發生不同。舉個例子,在我們班政治課上,政治老師說:“所以說政治主觀題必須要早練。同學們一定要早練”。當時幾乎全班同學笑出了聲,這是因為同學們把早練理解為早戀了。“我要炒土豆”這句話也有兩個意思即我要去廚房和我要點菜。再舉一個好玩兒的例子“中國的足球誰也打不過;中國的乒乓球誰也打不過。”這句話要結合時代背景,21世紀。我們若是22世紀看到這句話,可能就會認為中國原來在100年前足球和乒乓球就已經很厲害了。

我曾經讀過一句話:“一部好電影是要讓觀眾看懂。”(大意)一開始這讓我很不理解,他的意思是說像《星際穿越》這種深奧的電影不是好電影?其實我的理解錯了,這句話也體現了漢字的博大精深。現在我懂了,這裡的懂字不是指一個將道理或思想感情全部體現在電影中,而是指電影將所有細節都準確無誤的通過銀幕表現出來,這我認為也是寫作的最高境界。

我再來把我的理解擴大—人的性格、心情決定著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這也是我的一個缺點。舉個簡單的例子,下雨了有兩個詩人,一個詩人寫出了“雨和血夾雜著,染紅了地”而另一個詩人寫出了:“即使雨模糊了我的視線,我也將當做天空的恩賜”。其實這就表現了當時詩人的心情,前者在生活上遇到了寫困難寫下了消極的詩;後者當時心情激動寫下了這句。紙上的字,處處體現著一個人的性格。

事實上在文學上本來就有理解上的多意現象,比如紅樓夢有人說是反清復明,有人說寶玉和黛玉是順治和董小宛……,常用的說法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說西方有個伽達默爾提出“視域融合”,那樣的解釋就更加深刻了。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