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後感作文範例

讀後感 全文約1554字

《目送》這本書,我閱讀了很久,因為書中的很多片段總是能讓我回味很久。在第一部分中,龍應臺寫出了她與父母孩子之間不一樣的親情。而其中他與兒子華安、華飛還有母親之間的感情最讓人最捉摸不透。

書本的第一篇《目送》的開頭就寫到了龍應臺和兒子華安之間發生的小故事:華安十六歲到美國做交換生,臨別前沒有回頭看母親一眼;上學不願與母親一起,即使同車也要戴著耳機……在後面文章中,龍應臺又談到與兒子華飛的故事,讀起來,著實讓人有些奇怪。

在《十七歲》一章中,華飛種種“嫌棄”母親的行為看似確實有些不妥。但是仔細想想為什麼,就會發現這已經是當代年輕人的常態。在《愛情》一篇中,華飛把他所謂的“愛情”說得頭頭是道,讓母親十分詫異,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有“代溝”吧。

這使我想起之前在電視節目裡看到的一個片段:一個母親苦口婆心的對眼前一身打扮時尚,話裡還帶著幾句英文的留學回國的女兒說了這樣一段話:“我省吃儉用供你上大學,可不是為了讓你有一天可以在我面前表現得高高在上!”

這句話又讓我聯想到華安和華飛。十七八歲,青春最好時,這時的人總會和父母有些彆扭,包括我們這些剛上初一的孩子,都覺得自己長大了,感覺父母的很多東西都太“老派”。想擺脫父母的約束,不認同父母的想法,或像華飛一樣“嫌棄”他們和自己不在一個時代。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無論我們怎樣任性,他們都會一如既往的愛著我們。

看看龍應臺與母親之間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這位老母親很多事情都已經不記得了,甚至連她的“雨兒”都會忘掉。她的一生是有意義的,培養出了三個博士和一個優秀的商人。記得在《散步》一篇中有一句這樣的話:“她從夢魘中醒來,乖順地點頭,任我牽著她的手,慢慢的走。”從“乖順”、“任”這些詞中都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依賴。她現在像個小孩一樣,聽“雨兒”的話,就像孩子們小時候總是很聽她的話。我覺得孩子有父母之間的交往是很有趣的,像是一個迴圈。想象一下,很多年以後,你的父母也會像孩子一樣跟著你,因為,愛是相互的,誰都一樣。

而更令母親念念不完的還有她的“家”。讀到《回家》一篇,我十分感動,是母親對家最真實的渴望打動了我。她要的“家”,是一段永遠回不去的時光——過著最平凡的生活,和所有的家人一起,就足夠了。她深愛著家裡的每一個人,龍應臺也一樣,誰都一樣。

很多人會想,同樣是孩子和母親,龍應臺和孩子的關係為什麼那麼不一樣,難道華飛和華安不愛母親嗎?我想不是的,只不過在這個年紀,他們不能接受這樣的表達方式,有不一樣的表達方法罷了。

其實龍應臺也在《十七歲》一篇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我頓時失神;自己十七歲時,曾經多麼強烈憎惡媽媽堅持遞過來的雨傘。”我讀完後發現,每個家庭都很相似,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往往是從小時候的依賴到青春期的疏遠,最後到父母老年時期又回到小時候的那樣關係密切,只不過換成了父母依賴著你……

這是不同的感情,卻是同一種愛。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又讀起這句話,又想起他們的故事。無論是華安、華飛與母親龍應臺,還是龍應臺與母親,這是不同的感情,卻是同一種愛。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