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才知道獨處更好作文範例

國三作文 全文約1015字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這是孔子對“群居”之徒的無奈。過去,總覺得與人交往才能成長;如今,我卻要說獨處更好。

小時候,我們被囑咐“多交朋友”,卻無人告訴我們“學會獨處”;似乎我們都享受社交,卻忘記了留給自己生命更多的空間。曾經,我也是個熱衷“社交”的人——整日與朋友閒聊漫話,卻從不與自己的靈魂交流;生活充斥著零散、無意義的事件,缺乏了深刻的思考和安靜的冥想。後來,我慢慢發現這樣的生活的弊端,領悟到原來獨處更好!

獨處是遠離喧鬧、自我安靜的生活狀態。一個終日混跡社交場的人,缺乏了平靜的秉性,外物的干擾會輕易使他迷失方向。在外物安靜、了無打擾之時,你才會思考,會靜心。諸葛亮曾說“靜以修身”,又說“險躁則不能治性”,可見靜心的重要性,更可見獨處的必要性。

獨處是留給自己靈魂更多的位置,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的過程,實質是一個人學會獨處、靈魂清醒、學會與靈魂交流的奮發歷程。在安靜的獨處中,我們才能理清思路、深入思考,進而有所提升、擺脫焦慮,並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完成自己的事業,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檢驗一個人能否獨處的標準就是看他能否與自身交流。”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如是說。

獨處並不意味著絕對的孤獨和封閉。誠然,沒有了親情、友情,隔絕了與外界的交往,我們的生活將會是封塞、單調、無味的;但獨處並不在於身體的孤單,而在於內在的平靜。我不敢說整日孤零零地、“孑然一身,形影相弔‘就是獨處的表現,也不敢說一個與外界交流的人一定不會獨處,但一個學會了獨處的人一定有豐富的靈魂,能夠安於靜心的生活狀態。也只有兩個學會了獨處、有深厚心靈內涵的人,才能成為靈魂的摯友。

摒棄了嘈雜的社交,遠離了喧鬧的外界,我漸漸瞭解到——原來獨處更好!如今,我學會了獨自在平靜中沉思,在冥想中回憶;我學會了與靈魂對視,端詳生命的瑕疵。如今獨處的生活是我滿意的狀態。也許,我們都該學會獨處,在忙碌的社交之外,用獨處的姿態,與自身深切地交談;在時間之水構成的生命長流中,領悟到“獨處”這朵最美麗的浪花。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