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歡迎您作文作文範例

中考作文 全文約4237字

【篇一:天門歡迎您】

天門是我的故鄉,俗話說的好“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雖然我的故鄉不像大城市那麼美麗與繁華,但在我心中它就像是天上下凡的仙女,像那天空中最亮的星。它給了我一個家,一個學習知識,報效祖國的機會。我感謝它。

天門這地方也是小有名氣的。天門被稱為“三鄉寶地”,因為它是文化之鄉、內地僑鄉、棉花之鄉,這是一種榮耀。還有天門市內有湖北省最大的人工河—漢北河。

其中,我最驕傲的是—它是名揚世界的茶聖陸羽的故里。

陸羽撰寫的《茶經》對現在東西方的茶文化都有很大影響,如今的茶葉價格也越來越高,像龍井茶是暢銷全球,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

讀完了這些,你們一定會問:“那天門有什麼特色文化嗎?有什麼小吃呢?”

別急!別急!我現在就告訴你們,據我所知,天門的特色文化有:皮影戲、花鼓戲、採蓮船等。我特喜歡的便是那皮影戲,皮影戲說難它也不難,說容易它也不是那麼容易。表演皮影戲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我看過的皮影戲有武松打虎等。記得那次看完演出後,我還跑到表演的叔叔那兒學了幾招,他還送了我一隻紙剪的小白兔,可愛極了。

我們這裡的特色食品便是那過年時的蒸菜,想起這便讓我直流口水。奶奶做這可是一把好手,每到快過年時,她就開始準備。先把菜葉洗淨放在蒸籠上,然後再把已經蒸熟的肉和骨頭放在上面,再放上一點蔥之類的,就大功告成了。我們家鄉的蒸菜像一個大雜燴,有葷也有素,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蒸菜習俗!

我們天門的景色也很優美,道路兩旁都是樹,交通秩序良好。您若前來,交通、住房、景點、小吃等都莫需發愁。我們這裡的旅店保您冬天不冷著,熱天不熱著。我們這裡環保也很好,地面乾淨,我們這裡民風也很純樸,就拿上次說吧,我媽媽和我去陸羽廣場參觀,走到半路我媽媽想買水,我們這才發現錢包掉了,到景點負責處,正好碰到了那位拾到錢包的熱心人。從中您能看出我們天門人的品行了。

天門人很好客,如果您來這裡觀賞,相信我們一定會盡地主之誼,好好關照您。

天門歡迎您。

【篇二:天門歡迎您】

天門這個地方,是我的家鄉,雖不算太大,卻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請讓我來帶你領略天門的風采。

舌尖上的天門

“天門三蒸”可說是天門食物裡的一絕。“三蒸”即蒸菜、蒸魚、蒸肉,幾乎每個天門人都會。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其他值得慶祝的日子,每家每戶餐桌上必少不了這“三蒸”。這些準備起來也很簡單,就拿我家來說,奶奶總是會在自家菜園裡摘菜,買幾條魚,割幾斤肉,弄好後和蒸粉和在一起,放到蒸籠上蒸熟後拿出,淋上一點香油,香氣四溢。每當這時,我和弟弟總是率先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裡,那味道,現在想想都要流口水呢!

棉花裡的天門

天門是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之一,在天門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幾畝棉花。

每到秋天,棉花收穫的季節,奶奶從田裡把摘下的棉花運回家裡,我和弟弟便幫著把棉花剝出來,這棉花一部分拿去賣,一部分留著製成棉被、棉褲等棉製品,而且棉花籽還能榨油呢!天氣晴朗,奶奶會把棉花全擺在地上晒,我和弟弟就喜歡在棉花上打滾,我們就像駕著白雲朵的鳥,玩著玩著,就睡著了,睡出一身汗來—棉花太暖和了呀!

茶文化裡的天門

或許你從未聽說過天門,但你一定聽說過“茶聖”陸羽。而陸羽就是天門人,他放棄科舉,不隨波逐流;四處遊歷,潛心研究茶藝,瞭解各地的茶文化,完成了鉅著《茶經》,他對茶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人稱“茶聖”。

若你來天門,你一定會看到以陸羽命名的公園,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道。雖說天門並不適宜種茶,但茶文化在天門仍流傳很廣,而陸羽已經成為天門的宣傳招牌。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天門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在天門投資建廠,鄉鎮企業也慢慢發展起來,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朋友,怎麼樣呢?請來天門吧,天門歡迎您。

【篇三:天門歡迎您作文】

走進天門,一陣微風吹過你的臉頰,這是我M鬆的我剛睜開眼,就看見一些老爺爺老奶奶在晨練,人最多的地方就要數大哥西湖了,那裡景色恬人,空氣新鮮,當然是不二人選,走進西湖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健身舞、交誼舞、拉丁舞讓我眼花繚亂,也實在佩服他們的精神也太充沛了,再往裡走,就可以看到有些年輕人在跑步,他們跑得可真快啊,我們你追我趕,最後我卻敗下陣來,不服氣的我決定來點慢動作—太極,可是不一會我又堅持不住了,那也太慢了吧,真佩服他們竟能如此的靜心養性。

帶你遊覽了一遍,但我笨口笨舌的也不能把我家的美講得淋漓盡致,那就給你留下懸念讓你自己來體會。

天門歡迎您!

【篇四:天門歡迎您】

我對它有一種獨特的情感,那是綠葉對根的情意,它是一段歲月,一場風景,一段述說不完的故事……它是天門,是我的故鄉。

品文化之鄉

我對天門文化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但最熟悉的,還是陸羽的茶文化。

小時候,懵懵懂懂的我,在爸爸的感染下,嘗試著用胖乎乎的手舉起過爸爸珍愛的茶杯,剛泡好的一杯清茶,清香四溢,輕輕呷一口,茶的特有的香溢滿了我的整個味蕾。我淡淡的抿著嘴笑,爸爸見了,笑著打趣我:“看我家的小寶,喝了一口茶,就作出一幅優雅的小淑女模樣了。”我可不依爸爸的調笑,從那以後,便纏著爸爸給我講茶的故事,茶的文化,教我泡茶品茶。我的童年,始終洋溢著茶的淡淡的清香。

那時的天很藍,偶爾幾朵白雲飄過天際,我手捧一杯清茶,品的是茶的香,想象的是茶文化,那麼悠久,那麼令人嚮往。

朋友,到天門來吧,品味茶裡洋溢著的幸福之香。

賞棉花之鄉

一望無際的棉花田,棉花踏著時光,準時準點的綻放,那是一種和諧的,極致的美。

在陽光的照耀下,潔白的棉花似乎被陽光鍍了一層金邊。那是希望的田野,象徵著天門人的未來。那幅場景,我是極愛的。天上的白雲朵隨風飄蕩,地上的白雲朵隨風起舞,但又不捨離開養育著它的土地。

我在棉花田埂中奔跑,我是駕著白雲朵的鳥。我要飛向更廣袤無垠的天空。而在田裡勞作的辛勤的莊稼人,直起身看到這豐收的田地,脣邊盪漾起的笑容,一臉欣慰的模樣,那是極能打動人心的。

我緩緩地停了下來,忽然覺得天地好寬廣,農民伯伯的笑容又似乎佔滿了整遍棉花田。我笑了。

朋友,到天門來吧,賞滿眼的棉花,傾聽天門人辛勤勞作的故事。

贊狀元之鄉

作為天門的一份子,作為狀元之鄉的一名學生,我是自豪的。我喜歡天門人熱愛學習,孜孜不倦的性格,我喜歡學校裡學習的氛圍,那是積極的,向上的。

每一位學生都勤奮,每一顆好學的心都閃亮。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勤奮的學子奮鬥的身影。每當我見到學子們刻苦的背影,我的心中也不免充滿了信心。

這就是狀元之鄉好學的氛圍。天門人的學習的熱情永遠不會消失,我們堅信“學到老,活到老。”因為我就是天門人,所以我為狀元之鄉自豪。

朋友,到天門來吧,狀元之鄉的大門為您敞開。

這就是三鄉寶地,我生活了十四年的,我的故鄉。天門歡迎您!

【篇五:天門歡迎您】

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蒼穹與大地;夸父不懈追日,成就了百川與萬林;女媧細心造人,延續了萬物之源。

縱觀那一望無際而空靈遼闊的江漢平原,在它的腹地,閃爍著一顆璀璨而耀眼的明星—天門。

天門,故稱竟陵,又稱景陵,是竟陵派文學的發源地,自古享有狀元之鄉、內地僑鄉等眾多美譽。她似掩著面紗的少女,讓我來為您揭開她那神祕的面紗。

茶,文化之始源

中華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茶是無可缺失的。天門乃茶聖陸羽之故鄉也,其故居陸羽故園之中,西湖之水,上下天光,一碧萬傾,實則天門絕美風景聚集之地也。

陸羽的茶藝在歲月的輪迴中得以傳承,他的著作《茶經》可謂茶文化的精髓。天門雖不盛產茶,但茶文化始終是天門人內心不可撼動的弦。大大小小的茶館坐落在其中,人們品味一杯香茶,領悟淡淡的人生……

蒸菜,智慧之結晶

或許您曾品嚐過炒菜的絕妙口感,但您可曾領略過天門蒸菜的獨特風味?

獨具鄉土氣息的天門蒸菜是逢年過節、親友團聚宴席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主婦們嫻熟地切菜、磨肉、抹粉,宛如一曲無聲的樂章,只要你用心體會,必會了解其中的真諦。祖先的不懈探索,創造出了蒸菜這一美味佳餚,它就這樣代代相傳,一直延續下來。當今盛世,天門蒸菜文化節讓它發揚光大。

湖,上帝之給予

晚風輕輕地拂過我的臉頰,那垂柳順著春風的意願,欣欣然跳起了舞。花兒對你送出最燦爛的笑容,草兒為您鋪上最柔軟的地毯,靜謐、寂寥、清新—這是西湖的美景。

優美而富有節奏感的音樂躥進雙耳,閃爍著的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熱愛生活的人們歡聚在一起,搖頭擺手,彎腰屈膝,共同舞動著生命的活力,熱情、歡笑,樂趣—這是東湖風姿。

不同的景緻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感悟。

……

美麗的天門,化作了一條寬闊的河流。左岸是她淳樸的勤勞,善良友愛的風土人情;右岸是她獨具一格,風采飛揚的源遠文化,而中間流淌著的,是我對她深深的,發自內心的摯愛。

天門永遠為遠方的來客敞開心扉,天門歡迎您!

【篇六:天門歡迎您】

鬱鬱蔥蔥的藤蔓纏繞盤曲的滋長在冷冰的鐵柵欄中,清晨的小城塗上一抹瑰麗的胭脂紅。小巷人家裡傳來婦人忙碌操辦著的鍋碗瓢盆交響曲,嬰兒睡夢中驚醒的啼哭聲,男人厚重的呼嚕聲……各種聲音彙集成一股龐大的氣流,喚醒了這座繁忙的城。

真正的早晨開始於一頓豐盛的早餐。夏天的太陽還未掛上正空中,街鋪裡的人流卻正好湧動起來。膨脹潔白的饅頭剛剛被卸下蒸籠,便散發出一股來自田野間的泥土芬芳,還夾雜著小麥的香。鄰家的米粉晶瑩透亮,濃重的湯汁牽引起蠢蠢欲動的胃。才出爐的鍋奎色澤金黃,還帶著一種讓人迴歸原野與自然的粗獷與豪放,入口的芝麻與勁道的麵糰相得益彰。早晨忙碌的人兒啊,總能被這些家鄉地道的美食牽引得挪不開步,邁不開腳。

若要說唯有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那陸羽故園更是一大好去處。常常向往於紅磚青瓦、小橋流水人家的古典園林式建築,卻總能流連於這水天一色、茶道人家的水鄉建築中,恰好逢上煙雨天,執一葉扁舟,擎一把油紙傘,看紅日慢雲,落花成碧,楊柳依依,芳草十里。數十米高的茶經樓雄偉壯觀,待到夕陽晚霞交輝時刻,更覺多了幾分“悵然望層樓,寒日無言西下”的悽清之感。繞過亭臺軒榭,房舍廟宇,翻越幾個土坡,越幾層石階,曲曲折折,便到了西湖荷花臺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正值盛夏時分,斷然沒有“盼望著,盼望著”的焦急等待,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