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碎片作文範例

拾起碎片作文700字 全文約747字

當今社會,網際網路大行其道。但是在追求網際網路便利與快捷的同時,網際網路也在不知不覺中漸漸侵蝕了我們生活中碎片化的時間。後知後覺的我們,知道現在,都沒能把握住碎片化的—但同樣也是寶貴的時間。

當你坐在餐廳中等待上菜之時,當你站在公交車裡百無聊賴之時,當你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之時,你是否會習慣性地拿起手機,開啟微信或是掌閱中的網路小說,最後在內心之中兀自美其名曰“社交”與“閱讀”?我相信大多數人會羞於提及自己的肯定答覆。沒錯,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碎片化時間,卻極少有人能夠加以利用。

眾所周知,一天有24小時。但若是減去睡覺吃飯的時間,便只剩下16小時左右,再減去朝九晚五工作的8小時,卻還有整整8小時的時間留了下來。那麼在這佔了一天之中三分之一的時間裡,我們又在幹什麼呢?—答案早已揭曉,這8小時再被碎片化之後,大多成為了手機的養料。

難道一天,不,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時光,都將這樣毫無收穫,毫無意義地浪費了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魯迅先生說:“總而言之,我們要拿來。”正適合於我們。既然網際網路、手機“偷”走了我們的碎片化時間,那麼現在,是時候物歸原主了。

宋代大儒歐陽修“不廢枕上、馬上、廁上之功”。就連千年以前的古人,都懂得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讀書學習,如此方才有了膾炙人口的的《生查子元夕》。近代毛澤東軍旅之中手不釋卷演戲馬哲。偉人們似乎都懂得利用生活中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也因此具有真才實學,方能傳頌千古。反觀我們自身,大量碎片化的時間被我們“小事化了”,正因如此,一天僅有16小時的我們,終究只是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

所以當我們正處於枕上、馬上、廁上的時候,何不放下手機,進入到學習的世界之中?或許我們和偉人的距離,真的只有那虛度的8小時碎片時間。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