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相關作文20篇

元宵節的來歷 篇1

節日作文 ,575字

今年的三月二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有吃元宵、鬧花燈、放禮花的習俗。恰巧今天是週五,我們半天課,作業也很少,我很快就寫完了作業,要去奶奶家過團圓節了。

路上我問媽媽:“元宵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媽媽想想說:“是從我國古代傳下來的,正月又稱元月,古人又稱夜為宵,所以正月十五又為元宵節。”我恍然大悟,不知不覺我們到了奶奶家。這時,豐盛的飯菜已經擺好,和往常一樣,全家人圍坐在圓桌旁,開開心心地吃起了團圓飯。

漸漸地,夜幕降臨了,圓圓的明月升起來了。奶奶家還有許多禮花,我們今晚要把它們全部放完。爸爸先把禮花整齊地擺放在空地,然後依次點燃,許多禮花一起在空中綻放的場面真是壯觀了。有紫色的降落傘,有紅色的滿天星,還有銀色的流星劃過神密的夜空,五彩繽紛,交相輝映,真是美不勝收!

我忽然想起,我們班畫的花燈今晚要在大潤發展出,我一定要去參觀一下。我剛走進大門,就看見大廳懸掛著五顏色的花燈,我是誰很快就找到了我畫的燈籠,還有我們班其它之同學的。大家畫得都很漂亮,我多麼希我多麼希望同學們的花燈都能獲獎啊!

回到家,媽媽給我煮了一碗我最喜歡的黑芝麻餡的湯圓。剛端上來我就迫不急待地咬上口,軟軟的,滑滑的,粘粘的,一股香甜濃郁的汁流到嘴裡,真是好吃極了,不一會兒,一碗香甜可口的湯圓就被我吃光了。

今年的元宵節過得可真高興啊,我做夢都會樂出聲的。

元宵節的來歷 篇2

節日作文 ,441字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作為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習俗很多,你們可能記不起別的風俗習慣,但你們一定記得元宵節要吃元宵吧!這種食品叫法不一,南方叫做元宵,北方叫做湯圓。那你們知道元宵節的由來以及為什麼要吃元宵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說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共有3個習俗。一:吃元宵也叫吃湯圓,元宵即湯圓,它們因風味不同而做法各異,但是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二:看花燈。看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綵,盛況空前。元宵節賞花燈也是一個交友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物色自己的物件。三:猜燈謎。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做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測,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且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猜燈謎已形成元宵節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其實,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代表著過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說,到了元宵節這一天,春節才算是徹底的結束。最後,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的來歷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368字

以前只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要吃湯圓,看燈會放煙花。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天,要做這麼多事情。今天讀了叢書,從裡面知道了元宵節的來歷,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它的來歷。

在上古時期,一有一隻仙鶴飛到了人間,一位獵人不知道它是隻仙鶴,於是就射了一劍,正好射中了仙鶴的翅膀,仙鶴帶著疼痛飛回了天宮,告訴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很生氣,於是就派天兵天將,在正月十五這天,火燒人間。這事被一位善良的仙女知道了,她偷偷跑到人間告訴了人民,大家很著急紛紛出主意。最後人民在十五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點起了燈籠,放起了煙花。天兵天將往人間一看,到處火光,以為人間已經被打大火吞噬,就回稟了玉帝,說人間已經受到處罰。這事就在民間流傳直到現在。

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但是讓我對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到驕傲。我們要繼續傳承老祖宗留下的習俗,繼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元宵節的溫暖 篇4

國二作文 ,675字

今天是元宵節。吃著精美別緻、小巧玲瓏的餃子的元宵,一股暖流匯入心中。在這個傳統節日裡,家人一起精心準備,傳遞溫暖。

清晨,耳邊傳來剁餡的聲音,一大早,爸爸媽媽就開始忙碌了。走進廚房,媽媽早已和好了面,只見爸爸站在桌前,一手拿著一把刀,兩把刀上下翻飛,此起彼伏。“噔,噔,噔,噔……”廚刀碰擊案板的聲音格外清脆,彷彿是節日裡最動聽的樂曲。我也想為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就是一個好時機。

餃子餡和好了,我們一家三口圍在餐桌前,很快分好了工。媽媽先將和好的面搓成長條,再用刀將面切成一個個小麵糰。接著,就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在案板上撒上面粉後,我拿起一個麵糰,一隻手快速滾動著擀麵杖,一隻手快速轉動著小麵糰。擀麵杖在我手中如同一個魔法棒,轉眼間,小麵糰就“轉身”為一個厚薄適中的餃子皮。爸爸拿起我擀的皮,用筷子挑起一些餃子餡,放在餃子皮上,兩手對稱一擠,一個漂亮的元寶形餃子就做成了。

這一個個餃子,凝聚著我們一家三口人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一個人認認真真完成的。在包餃子的過程中,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嘴裡都說著甜蜜的話語。“你擀的皮有點薄哦”,“你包的餃子肚子有點大喲”,這些話沒有半點責怪的意味,而是從內心中發出的溫暖的叮嚀,為這個節日增添了歡快的氣氛,一上午,我們就在這歡聲笑語中度過。

餃子煮好了,端上桌。夾起一個,沾點醋,放到嘴裡,真是鮮味美。細細端詳這節日的小元寶,想起這是一家人共同勞動的果實,這餃子愈發顯得可愛了。

元宵節的溫暖,體現了在這傳統習俗與美食裡,寄託在一家人的共同勞動中,更重要的是這溫暖來自於每個人的心中。

元宵節的夜晚 篇5

元宵節的夜晚作文35 ,352字

熱鬧的春節已經度過,剛沒有平靜幾天,在鞭炮的轟鳴聲中,又迎來了元宵節。

晚上,燈火輝煌,熱鬧非凡,一片人山人海的場景。我和爸爸媽媽也不顧一切的出門賞月、觀花燈。在花燈的海洋裡,掛著各種式樣的燈:有掛在枝頭五彩繽紛的彩燈;有小巧玲瓏的、火紅的小燈籠;還有一串串銀鏈似的彩條燈等等,總之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可計數呀!

抬頭望望明月—一輪皎潔的月亮懸掛在天空之中,讓人遐想萬千。我不由得想起一個美麗神聖的傳說:嫦娥偷吃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藥後,躲避在月宮裡去了。還有那可愛的小玉兔陪伴在她身邊。桂花樹上,一朵朵嬌豔、金黃的桂花芬芳撲鼻,沁人心脾。我感嘆一聲,向月宮的小玉兔輕聲細語地說:“你好玉兔,祝你元宵節快樂!”

這個元宵節的夜晚牽動了許多人的心,那些懷有赤子之心的遊子看見月亮一定十分想念祖國吧!

元宵節的夜晚 篇6

元宵節的夜晚作文30 ,281字

眾所周知,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在我的家鄉還有一種習俗,也就是正月十五十六的夜晚要點燃旺火,燃放花炮,寓意在這一年中的一切紅紅火火心想事成。

十五的晚上,人們吃過晚飯,在各家門前放一堆柴火點燃,看誰家的火焰高。我來到大街上一看,整條大街上的人們都在火堆旁邊說著笑著,街道上是一堆堆火焰,小孩子們在放花炮,遠處近處,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連綿不斷,天空中的禮花一閃一閃的,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像夜幕中璀璨的明星,太美了!

這也告訴人們,新年過完了,親人們的團聚也該結束了,大人們該去工作了,而我們小孩子們也要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去了。我在心中默默想著,下學期我一定會努力的!

元宵節的夜晚 篇7

元宵節的夜晚作文35 ,345字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一起回老家過節,家裡的小朋友很多,有的在玩耍;有的在放鞭炮,我在和不到一歲的弟弟玩,他笑的可開心了。

一會兒媽媽在叫我,說:“快吃飯吧!”於是我就回家吃飯了。我一看,是我最喜歡的元宵。我吃起來可好吃了,於是,我又讓媽媽給我盛一碗,可是媽媽說:“晚上元宵不能多吃,會消化不好的。”那我只能噘著嘴去玩了。

我玩了好一會兒,爸爸說我們要回新家了,路上我看見了一個剛修好的公園,公園裡的的水是五顏六色的,可好看了。還有一個噴泉很有意思,水不但可以往上噴,而且還會左右交叉噴,就像兩個人在握手一樣,還有各式各樣的燈,看的我眼花繚亂的。

我又讓爸爸帶我去轉了一圈,我就依依不捨的回去了,因為媽媽抱著弟弟在等我們呢!所以我們只能回家了。雖然有一點遺憾,但是我仍然很高興。

端午節的來歷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0字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的早飯是粽子。我一邊吃粽子,一邊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呀?”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

戰國時期的一天,秦國打敗了楚國。愛國的屈原覺得國家要滅亡了,理想實現不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然後,屈原就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大河。大家划著一條條船,把一個個飯糰扔入大河裡。人們希望魚兒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現在的端午節,人們賽龍船,包粽子,放風箏,掛艾草……我最喜歡吃粽子,因為我的外公會包,肉粽和蛋黃粽,還有豆沙粽。

其實,在屈原的故事發生之前就有端午節了。後來,屈原跳河的那一天正好是端午節。於是,人們就把端午節變得更隆重了。

今天,人人都過端午節,是為了記念偉大的屈原。

元宵節的一天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4字

今天是元宵節,爸爸帶我們去西湖邊看燈籠。在西湖邊的大樹下,我們看到了許多小松鼠。“一隻,二隻,三隻……”妹妹在一邊數松鼠。“呀,我都數不清了!”

我在樹下喂松鼠,可以松鼠就是不肯下來。不知誰扔了一片薯片,一隻松鼠飛快的跳了下來,叼在嘴邊就往樹上跑,得意極了,兩隻爪子抱著薯片吃得好香,我和妹妹在樹下看得哈哈大笑,好羨慕小松鼠得意洋洋,自由自在的樣子。天黑了,我們要去吃飯了,妹妹很天真,總想著讓小松鼠下來,抱抱小松鼠,摸摸小松鼠,可是小松鼠太機靈了,始終沒有能讓她碰一下,妹妹就一邊哭一邊給媽媽拉走了,我戀戀不捨的告別了小松鼠。

晚上,我們來到了河坊街看燈,這讓我想到了王菲的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媽媽說,王菲的這首歌,其實是蘇軾的一首詩,回家給我看這首詩。

看完燈,我們在回家的路,在復興大橋上看見了圓圓的月亮,漂亮極了!明天就要開學了,我要在新學期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明節的來歷 篇10

國小二年級作文 ,300字

曾經有位偉大的詩人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各上行人慾斷魂。沒錯這位詩人杜牧說的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人們都會到先輩祖先那裡去掃墓懷念祭祀他們。所以清明節又叫鬼節,掃墳節,冥節,與7月15中元節及10月15下元節共稱三冥節。清明節習俗掃墓,禁火,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插柳等

清明節相傳是始於春秋時代的普國,為了紀念普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普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隨從,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普文公。介子推卻躲到了深山。普文公去尋找。沒找到,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但介子推死也不出來。普文公很傷心把這天叫做清明節。

現在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