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社會相關作文20篇

共“享”社會 篇1

國二作文 ,910字

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人的”?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概念似乎越來越不清晰。在這個新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源源不斷地為我們帶來便利,可是身處這個時代中,正在“貪婪”享受這一切的人們,是否想過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共“享”這個社會呢?

早上,坐在媽媽的自行車後座,走著這樣一條尋常的上學的路。一路上,許多風塵僕僕的男男女女或是步履匆匆的學生匆忙解鎖停在路邊的共享單車,隨後飛速騎向上班或上學的路;可是一輛倒在路邊的“小黃車”卻一直襬在那兒無人問津。我本覺得會有人去扶的,便也沒有考慮太多。誰知一天緊張的學習生活過後,坐在媽媽接我回家的自行車上,經過那段路,仍有零零散散幾人在解鎖共享單車,而那輛倒路邊的還是無人理會。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叫媽媽停下,和我一起去扶起了那輛共享單車。

無獨有偶。一天中午,我與同學們一起去打掃保潔區。忙了一陣子後,走在回教室的路上,某同學發現隔壁班的區域內有個礦泉水瓶,便彎腰拾起了。不料旁邊竟有人說:“你就放在那裡好了,讓他們班扣點分,就不會來搶我們的流動紅旗了。”我聽了便也只好無奈地笑笑。

當今社會上,還有無數這樣的事例,若有哪位作家願意寫,至少也能寫出一本幾十萬字的鉅作。這難道就是社會發展的“後果”嗎?那我們直接回到石器時代,去過原始人的生活好了—寫到這裡,我險些沒笑出聲來!這固然不是社會發展的目的,也並非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生活中愈來愈多的共享資源難道僅供我們無條件享受嗎?回答無疑是否定的。我們固然不用花大價錢去“買”這些資源,僅僅只需有一份共“享”社會的責任感便可—路邊單車到了,扶一下;地上看到垃圾,彎腰拾起;商場旁遇到趴在地上的可憐的老伯伯,俯身遞上一、二塊硬幣……這些簡單舉動從不會讓我們在緊張、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掉隊,也未必會消耗我們多少體力或金錢,但卻可以讓我們學會如何“共享”這個社會。

展望未來,也許用不了多久,全人類便會基本習慣這個共享時代,但這並非社會發展的根本意義。或許有一天,當全人類都學會為這個社會付出,共同“享受”這個社會的一切—便利與“缺陷”時,這個共享時代才能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

共享社會之我談 篇2

國二作文 ,777字

如今,社會上的共享資源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人們把一直閒置在家裡的東西,如單車、汽車,大量投放在城市裡。需要它的人可以租下,按時間計算費用。

共享資源用最少的成本,讓大多數人都感受到便利。這種資源,需要用時,不用花錢去買,也不用一直尋找,隨時隨地都能租得到。生活中共享單車與汽車是最常見的,它們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記得前幾天,爸爸與同事在外面吃飯,一直到深夜還沒回來。打了電話才知道,地鐵和公交車都停了。他還在想方設法打出租車呢!媽媽靈機一動,共享單車就算是半夜也能用,找一輛騎回來,不就行了?不出半小時,爸爸就回到了家。回家後還不停感慨,真是太便利了!

相信,你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了共享資源的種種好處。但這樣的情景你一定看到過:許多共享單車疊在人行道上,把路堵住。

的確,共享資源數量多、方便又快捷、隨處可取可用,這些都是它的優勢,但這些優勢也成為大麻煩,而最大的弊端恰恰是人為的。

新聞上經常說,有人為了圖方便,把共享汽車停在停車場。這不僅給使用者造成不便,更給商家造成了損失。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事卻發生在了我的生活中:

我所住的小區裡,有這樣一輛共享單車,二維碼被塗成了黑色。所以,只有他能開鎖。也就是說,這輛單車被他私自佔有了。最可惡的是,他居然把單車編號也塗成了黑色,就沒有人能向商家舉報他了。有時急著用車的鄰居好不容易發現一輛可用的車,但最終還是無奈放棄。對此,我也很無奈。

如今,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被人為破壞、佔有。我認為,商家應該制定更為有效的監控和懲罰措施,以減少損失。只有監控、懲罰到位,那些自私的人或許會停止惡行,共享資源也能發揮應有的良好作用。

總而言之,共享社會的便捷與否是由心靈的美與醜決定的,最根本的還是人們的心靈。只要我們自覺“清除”內心的自私與惡意,做一個循規守矩、愛護公物的人,相信一定能使共享資源的作用發揮得更好。

共享,社會之聲 篇3

國三作文 ,1092字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發達先進的時代,也是最質樸野蠻的時代。這是希望之春,也是絕望之冬。—而當如此褒貶不一的語言浪潮向我們的社會砸來,“共享”,這個最具時代性的詞彙又怎能倖免?

我是路邊借書站的常客,一刷借書證,悉心挑選出想讀的書目,便能隨時在路的轉角與那份期待已久的美好相遇。共享圖書也常遭人詬病,說是書上常常出現別人留下的文字,我則認為在書上發現他人的讀書筆記是件賞心樂事。那本《中國古代哲學史》晦澀艱深,我在長篇大論的玄學理論間暈頭轉向,所幸書頁邊角上時有淺淡瀟灑的鉛筆字列出這一時期的學說與上一章有何聯絡或是自己的看法,引著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在《第七天》的扉頁上,有人書寫下自己的感慨:“在死無葬身之地的草原上,人們一笑泯恩仇,凝練出友情,愛情乃至親情,那麼為何不趁人生在世的時候就這般相處,把人間打造成天堂?”他的文字和書本身一樣地撼動著我的心靈與感官,共享的不僅僅是書本,還有思維碰撞出的火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當我們共享時,思想的藤蔓可以密織成網,竟築成一個精神的伊甸園。

穿梭在上海的街道,腳下踩著一輛共享單車。我起初以為這讓我們返璞歸真又綠色出行的發明定然好評如潮,可問題也是一個接著一個湧現,隨意停靠,塗改二維碼,更有甚者把單車給抗上了樹。前幾日放學回家,我看到一個精英打扮的家長直接把單車停在校門口便和孩子回家了。我暗暗地給自己打了打氣,上前勸阻:“叔叔,共享單車是不能停放在校門口的,學校對面就有專門停車的空間了,您可以挪一挪嗎?”不同於我的想象,他的臉上閃過一瞬的怔愣,隨即不好意識地重新停了車。不久,共享單車公司也推行了相應的措施,而我們所共享到的,是一日更勝一日的文明素養和善意。再小的不經意鑽進共享的大圈子裡,也將造成巨大的隱患,而只要每個人做出努力和改變,敲在社會的迴音壁上,也將發出巨集偉而震撼的樂音,久久不去。

一千條街道像一千條奔騰的河流,一萬扇窗背後是一萬家燈火,一萬個幸或不幸的故事。屏障隔絕了牆外鞦韆牆外道,也註定了我念不了別人家的經,但在這個共享的時代,每個人都又這樣息息相關。我們共享著資源,共享著同一片公共財產,保護共同呼吸的空氣不受汙染,用盡自己的力量來淨化共同生活的社會,成千上萬的聲音匯聚成吶喊,成千上萬的力量擰成一股可以沖天的勁頭,把城市打造成一個共享家園。

我不知道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因為我親眼所見,親身所踏入的唯一一個,便是這共享時代。這,也是我深深眷戀的時代。在共享的萬花筒裡,折射著他人的智慧為我們所見,打磨出一個水晶球般更美的世界。共享,讓希望之春常在。

共享——社會的多稜鏡 篇4

國一作文 ,961字

現今的城市如一個愛美的姑娘,整齊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容不得一絲“不和諧”。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不管小巷還是高樓,期間都流行著一個詞—共享。

2017年最流行的出行方式,大家一定會異口同聲地說“摩X單車”,而當我們漫步於大街小巷時,是否發現從前流行的三輪車已經所剩無幾。發展就是這樣,新奇代替陳舊,像“共享”這樣的字眼,就是以有限的資源來為大眾服務,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這也非常考驗一個企業的能力,一架單車的造價就要上千。“摩拜單車”的創始人大家一定想不到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她這樣的勇氣,可是比大多男人厲害得多呀。同時,共享背後不可或缺的必然是有強大的國力支撐。改革開放後,中國迅速的崛起拉近了與各大國之間的距離。“中國製造”正轉變成“中國創造”。當“共享”走出國門時,外國人也在驚呼我們的智慧,身為中國人當然感到無比驕傲。

然而,國家的飛速發展,國人的素質真的跟得上嗎?

《黃生借書說》中袁枚曾寫到他少年時去借書讀被拒後,日思夜想要讀書,可有了書後卻不讀,素銀灰絲時蒙卷軸。袁枚的行為不正是如今很多人的行為表現嗎?—沒有的東西想佔為己有,而擁有了卻將其束之高閣。“共享”其實很好地滿足了大家前者的心理,自然而然大部分人緊接其後的便是不珍惜。“共享時代”實在太符合一些人的口味了。自己原沒有的東西就在眼前,還是共享的,壞了也不干我的事。這時人思想轉變的關鍵就在於“文明”與否。龍應臺在《目送》中就寫到“野蠻與文明之間,竟然只有及其細微,隨時可以被抹掉的一線之隔”,踏過那條線,那就是“野蠻”的出現。其實無論身處何時代,無論你是行於樓間的高薪人士,繁榮大街上的紅男綠女,抑或是工地上為餬口的民工,都可能是文明或野蠻的。曾聽聞北京某醫院裡的兩個護士,把共享單車鎖在家門口;而網路上卻也看到有乞丐把散落在地的共享圖書整理整齊。一念之間,大家眼中的文明人還是文明嗎?“野蠻”不會隨著社會的“文明”而消失,“文明”也與你身處何地身為何人無關。課本上更多教我們如何創造,而如何文明卻少之又少。

“共享”反映了現實國力的強盛但也考驗著人們的行為。“共享時代”需要大家的維護才能成為美麗的時代。真正美麗的時代,不是為了順應潮流而出現的,服務大眾才是本質。“共享”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我們共同加油。

共享社會 篇5

國二作文 ,967字

“共享”早已經不是一個嶄新的詞彙了,當我把共享單車歸還時,我這麼想著。早已經忘記是誰最先提出這個詞彙,“共享”一詞早已滲透進社會了,我走進了共享書店心裡同時想著。

不錯,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逐漸改變著社會,人們的生活理念也在悄然重新改變、重組。滿大街佈滿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我默默地取了一輛騎上,混進同樣五顏六色的人群之中。終點是共享書店。邀請同學一同前往,騎共享單車並行了一段旅程,旋即有改變主意步行。路上,我們拿出手機重新整理著紛亂的社會,誰料到手機沒電了。只得尋著個便利店,連上共享充電器。去的路上經過一個籃球場,場內的少年們把共享籃球玩得流利自如。到了書店與書暢遊完,另一同學發給我們一共享地址,邀請我們一同去品茶。連上了共享網路,登陸上一個網站,我們在歡笑中一同前往……

人們的生活與共享越來越割捨不開,如同像我與同學的出行近乎全與“共享”有關聯。它已然成為了我們社會的一部分,是整個社會運作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時我會想“共享”與“公共”有何不同。有時,我常把它們混在一起。我翻開我的語文筆記本,想用常規的解題思路來分析,開啟網路,在公眾裡獲取線索與資源。我卻沒能得到我最渴望知道的答案。或許,我應該跳出常理來思考,但我很快就放棄了它們在某種意義上一樣。

在這個人口急劇上升的國家,幾乎沒有什麼理由來拒絕“共享”。我們走的不就是共產主義的道理嗎?人口在升漲,資源在減少,若是每一個都要一個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那可謂是難如登天。而今,我們除了把使用的人疊加在一個物品上,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不知是誰頭一個吃了“共享”這個大螃蟹,跟隨的人如泉湧般一併爆發了出來,或許初衷也是謀求利益,但最終也是造福了社會。

凡事利與弊共存。它造成了問題也不小。管理的失利,讓共享單車在停車場內幾乎停成個金字塔。不過這只是一時的疏忽導致的,很快就能改變。我是這麼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比出現的問題要來的多。

我彷彿聽見了人群在高呼,“我們的時代終於到來了!”他們在唱著凱旋的歌曲,是的,他們贏了這場壯麗的變革。

他來了,不可抗拒的來了。這一次他沒像上次來臨時伴隨著批判。

他,是時代的革變。

這次,他換了個名字,他叫“共享”,悄悄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隨著它的到來,我們觸控到一個新的社會,它的名字喚叫“共享社會”。

共享社會 篇6

國二作文 ,967字

“共享”早已經不是一個嶄新的詞彙了,當我把共享單車歸還時,我這麼想著。早已經忘記是誰最先提出這個詞彙,“共享”一詞早已滲透進社會了,我走進了共享書店心裡同時想著。

不錯,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逐漸改變著社會,人們的生活理念也在悄然重新改變、重組。滿大街佈滿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我默默地取了一輛騎上,混進同樣五顏六色的人群之中。終點是共享書店。邀請同學一同前往,騎共享單車並行了一段旅程,旋即有改變主意步行。路上,我們拿出手機重新整理著紛亂的社會,誰料到手機沒電了。只得尋著個便利店,連上共享充電器。去的路上經過一個籃球場,場內的少年們把共享籃球玩得流利自如。到了書店與書暢遊完,另一同學發給我們一共享地址,邀請我們一同去品茶。連上了共享網路,登陸上一個網站,我們在歡笑中一同前往……

人們的生活與共享越來越割捨不開,如同像我與同學的出行近乎全與“共享”有關聯。它已然成為了我們社會的一部分,是整個社會運作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時我會想“共享”與“公共”有何不同。有時,我常把它們混在一起。我翻開我的語文筆記本,想用常規的解題思路來分析,開啟網路,在公眾裡獲取線索與資源。我卻沒能得到我最渴望知道的答案。或許,我應該跳出常理來思考,但我很快就放棄了它們在某種意義上一樣。

在這個人口急劇上升的國家,幾乎沒有什麼理由來拒絕“共享”。我們走的不就是共產主義的道理嗎?人口在升漲,資源在減少,若是每一個都要一個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那可謂是難如登天。而今,我們除了把使用的人疊加在一個物品上,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不知是誰頭一個吃了“共享”這個大螃蟹,跟隨的人如泉湧般一併爆發了出來,或許初衷也是謀求利益,但最終也是造福了社會。

凡事利與弊共存。它造成了問題也不小。管理的失利,讓共享單車在停車場內幾乎停成個金字塔。不過這只是一時的疏忽導致的,很快就能改變。我是這麼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比出現的問題要來的多。

我彷彿聽見了人群在高呼,“我們的時代終於到來了!”他們在唱著凱旋的歌曲,是的,他們贏了這場壯麗的變革。

他來了,不可抗拒的來了。這一次他沒像上次來臨時伴隨著批判。

他,是時代的革變。

這次,他換了個名字,他叫“共享”,悄悄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隨著它的到來,我們觸控到一個新的社會,它的名字喚叫“共享社會”。

共享社會 篇7

國一作文 ,648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我們周圍的環境正在慢慢改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商店……都在慢慢進入我們的視野。

但是就算社會提供給我們這麼多的便捷,可人們有珍視過嗎?隨處可見被弄壞的單車,弄壞不說,更可氣的是甚至有人把單車的鎖給卸下來換上了私鎖……這種自私自利、沒有公德心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是少數。

有一天,我和夥伴們走在馬路上。忽然不遠處傳來一陣陣爭執聲,我和夥伴們都懷著看戲的心情走了過去。

等我們走近,發現“事發地”擠滿了圍觀的人們。我一個人擠進人群去“打探情報”。原來事情是這樣的—一箇中年男子正在給共享單車上私鎖時被一個熱心腸的小夥給發現了,小夥子上前跟大叔講起了道理,可大叔不聽,兩人便爭執起來了……過後眼看兩人要動起手來了,有人便撥打了110,不一會警察來了,小夥和大叔才被分開了。警察耐心地勸導大叔,大叔卻一臉不耐煩地念叨著:“知道了,知道了”,然後不理警察的勸導走掉了。

事後,人群散盡,只留下幾名警察在那裡嘆氣。我的幾個朋友湊上去問為什麼不懲罰一下那個大叔,只見那些民警搖了搖頭,其中一個苦笑著回答:“懲罰有什麼用呢,這種老一輩的思想早在他們心裡紮下了根,哪是說改就能馬上改掉的呢?”說罷,便擺了擺手離開了。

是啊,社會進步很快,可是人們的思想真的跟著社會的腳步在一起進步嗎?或許有但又或許沒有。但是我相信,只要人們一起努力,那麼社會的風氣就一定能夠逐漸改變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就算老一輩人改不掉,但是我們會改,我堅信不久後的社會一定是個文明和諧的優質社會。

共享社會 篇8

國二作文 ,1299字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輕輕降臨,撫摸著沉睡中的上海。這個千變萬化的'魔都'。寬闊的柏油馬路上掠過一隻只車影,尾燈劃出一條粗粗的軌跡,消逝在一棵棵樹的陰影底下,反射在排列整齊的小黃車車身上,照亮了光滑的亮黃色。那便是ofo共享單車了。一個更加方便的時代,正由這一抹絢麗的亮黃色引領,慢慢貼合我們的生活。

路邊的便利店裡,有一排閃著亮光的共享充電寶;一所所學校門口,擺放著共享籃球;更有甚者去,甚至研發出了共享男友。不管是共享什麼,它們都給我們每一個人帶去便利。

共享單車隨處可見,在道路邊上拿出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完成必要的程式,就可以輕鬆騎走,充的錢也可以反覆使用,並且每小時騎行所花的金錢也十分便宜,只需要一塊錢。單車的尺寸也非常人性化的有三種,適合各種人群使用。共享單車因為它的種種優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同時掀起了一股共享熱。不管是什麼,只要創意夠新,夠方便,它都可以投入使用,被放在全國,被稱為共享xx。人們早已經對新出現的共享事物見怪不怪了,只有共享單車,似乎永遠的滿足著大眾的需求與口味,長久的保持著它的名譽。

可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有一天下午,我剛剛放學回家,見樓道里停著一輛小黃車,本來心想騎著它出門轉幾圈,拿出手機準備掃碼,卻發現這一成新的小黃人版ofo的二維碼被人為的刮壞了,數字牌上的數字也被破壞了,看不清楚。我皺起了眉頭,心理暗暗'問候'了一下這位始作俑者。這也太自私了吧!可這還不算完。

幾天後,我吃驚的看到新聞上有報道稱因有人肆意破壞小黃車的二維碼與數字牌,將單車據為己有。現在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的惡化,將收回全中國大部分共享單車。

果然,第二天清晨,道路上少了一片片陽光一般的顏色,也沒有人再順暢的騎著一縷亮黃色滑行在馬路上,也聽不見共享單車在空氣中擦出的風聲了。這一段道路似乎因為失去了點綴的色彩而被剝離了靈魂。

這個社會好像曾經被填入了一些彩色的炸彈,它們被安放在人心的黑暗面的縫隙裡,現在終於爆炸了,一片片漆黑一團的粉末輕描淡寫地塗黑了一片想為社會做貢獻的善心。

幾天後,全新的小黃車又整齊的出現在了樹的旁邊。只是這一回,重新被塞入的靈魂總令人感覺帶著無奈與嘆息。一段時間後,人行道旁七零八落的散著ofo,有一些單車還發出了苟延殘喘的吱吱呀呀聲音。沒錯,它們壞掉了。

它們從修補的補丁,變成了化膿發臭的傷疤,覆蓋在魔都這個巨大的城市上。我們把一時的情緒與隨意,傾瀉在她身上,我們在他們的呻吟之上空洞而冷漠地微笑著。那些自私而毫無顧忌的人們,帶走了本應該屬於所有人的便利彷彿享受這一切的只有目空一切的他們。而這些人,對於共享這個社會系統,必定是沒有好處的。

自私像是一把尖利的匕首,把共享這個系統捅開,在城市的面板上掏出一個又一個的孔洞,毫不在意無辜受到牽連的別人。自然而然的,共享物品失去了它們存在的意義。我們生生把共享單車對於整個社會的付出,把它們創造出來的優勢變成了整個社會的創傷。

可是,說到底,我們依舊是在共享著這個世界。難道有一天,為了自己的生存,我們會愚蠢到目光短淺地去破壞這個社會嗎?不會吧。既然不會,那為什麼要去破壞共享單車呢?

共享自然,共享社會 篇9

國一作文 ,913字

世間萬物多變,我們生活在這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裡,享受著自然,享受著社會。我們共享著這個世界:一片枯葉從枝頭凋零,這是我們共享的;一朵花兒含苞欲放,這也是我們共享的。而這社會的風采,也是與之相稱的。

秋風百轉千回捲過葉片的縫隙,那與其連線著,依存著的莖,因於此而毅然決然斷開了。佈滿褶皺的葉子花了很大的決心,任風把它們吹下,不帶一絲留戀,人們共享這樣的落葉,共享著這樣的大自然。

當節目《朗讀者》風靡之時,學校裡也掀起了一片朗讀熱潮。我們沒有時間去朗讀亭裡念出楊絳的親情之美,朱自清的戀鄉情懷,我們就組織在學校裡,用自己最真摯的情感,論著自己喜愛的書籍。

馮驥才筆下的動物靈動又可愛,葉聖陶筆下的童話折射世間萬物。我站在講臺前,前面是一片同學期待的目光,我開始放開聲朗讀。當我捧著書本,捧著筆記的時候,能聽見窗外沒被風吹落的,頑強的樹葉所發出的沙沙聲,幾片樹葉互相摩擦著,幾株嫩芽互相團簇著,共享著樹幹給予他們的乳汁。它們比落葉來得更有活力,更為旺盛,就如同教室裡頭的我們,共享著書籍給予我們的精神食糧。朗讀的人能重溫那本書為其帶來的情感,聆聽的人能感受那個故事給人帶來的啟發。無論是哪一方,始終是獲益的,這即是共享最大的好處。

要說社會因共享而受益,其實社會也因共享而團結。

大大小小的旅遊勝地,過路人來來往往,都能看到遊客們簇擁在景點前拍照,紀念自己的到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共享?可能是在餘暉映照的海邊,可能是在春暖花開的公園,可能是在氤氳繚繞的早晨,也可能是在燈光繁華的傍晚,總會有幾個因旅行而認識的好友。他們認識的源頭也許是因為旅行團中的無意談話,亦或是拍照之前那一句幫忙拿相機的請求。以自然為背景,以共享為基調,這個社會正在變得愈發團結。

不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時無意間匆匆瞥過的一眼花卉,也許是他人眼中的珍寶。人們共享這時代,卻又因共享而產生不同的思考,儘管我們的思想存在差異,但汲取的資源卻是相同的。自然也好,社會也罷,無一不使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更親密。我曾說,大千世界如稜鏡,無論是誰,都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彩,而共享資源就是稜鏡中的一角,它有時就隱藏於不被我們注意到的一片靜默之中,卻著實與我們同在。

共享—共享社會 篇10

記敘文 ,376字
是單車,但考驗的都是社會的文明,人們的素質。

不可否認,新事物的出現一定會帶來相應的負面影響,但是我們也欣喜地感受到了共享所帶給我們的快樂,共享的時代,共享資源,共享網路,共享知識……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與共享息息相關,越來越多的行業利用網際網路的媒介,讓供需雙方在共享平臺上實現協同,人們欣然地接受著它們所帶來的便捷,騎上共享單車,喝上共享淨水,借閱共享圖書,消費共享物品,一切的一切都如一股清流滲入我們的生活。

那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永遠無法忘懷那個年過七旬的老人自願整理著路邊的共享單車。明月依舊,只是有些刺眼,彷彿在嗤笑那些自私貪婪的人。那天晚上讓我想了許多許多,樓下的單車聲似乎不那麼刺耳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共享就是大家共同享受的同時也有責任共同維護,與其抱怨不如好好享受共享社會給我們的帶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