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還是分擔相關作文20篇

分享還是分擔 篇1

高一作文 ,1459字

一晃眼,稚嫩的我逐步走向成熟,身上肩負著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在這漫漫的人生長河中,有得有失。分享的喜悅以及分擔的快樂伴隨我成長的腳步漸行漸遠。

分享勝利的喜悅,分享好吃好喝好玩的東西,從中我們可以獲取情感上的滿足感和心靈的慰藉。我熱愛分享,這一良好的品質是我爸從小教導我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也恰恰是我所不擅長的,我學會了分享但卻不會分擔。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致使我從小就有公子哥的模樣,我不想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別人求我幫忙時,我就架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正是因為我不會分擔,從而使我從小就沒有幾個好朋友。直至現今,我連個小學同學的聯絡方式都沒有。後來,步入初中我才漸漸改變這種性格,逐漸學會如何去和他人共患難,共得失。

那場足球賽是七年級和八年級之間的生死角逐,但人數沒湊夠,在一旁看戲的我被硬拉了上去,起初有點牴觸情緒,很不情願,但看著同班同學的吶喊,我毅然決然的上場了,那是我第一次踢足球,不懂規則,但總體實力相差懸殊,最終還是敗北了。雖然輸了,但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一種比我把東西分給別人一起吃還喜悅的感覺。比賽過程中隊友讓我一直跑,不時地傳球給我,讓我射門,他們極度信任我,這讓我心裡非常的感動。從那時起,我體會到了同學們對我的關愛以及一同分擔的感覺。那場比賽,最後大家都筋疲力盡,雖然輸了,但並沒有怪罪我什麼,大家都盡力去分擔著比賽的每一個細節。從此,我愛上了這種團隊的使命感,對於足球,我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以後的每一天,我們這一幫兄弟都會不約而同的來到操場上踢球。夜色降臨,伴隨著晚風的拂拭,在嘈雜的街上,我們並排的行著,在一個十字路口,各自分道揚鑣。曾經的那段回憶深入我心,或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我爸是我從小到大人生的導師,他教導我如何做人,記得他曾教導我遇到困難不要孤獨前行,要和朋友或家人一同分擔。現在,我明白了,團隊的力量是偉大的,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就能解決。“人心齊,泰山移”這句話說得真不錯。

就在前年,一款風靡全球的電子競技遊戲進入了我生活,這款遊戲在創立一年之後便佔據了網路遊戲的半壁江山。正是它,讓我更深刻的瞭解了分擔是一次旅行,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沒有放棄前行,那分擔過後一定是收穫分享的喜悅。例如,這款遊戲需要五個玩家的齊心協力才能和對面抗衡,但隨著比賽的程序,雙方中一定會有一方處在劣勢的地位,如他們五個人都凝聚成一團,大家都抱著必勝的信念,就算他們之間差距再大,也有翻盤的希望。其實,這就是分擔的力量,每個位置擔任著隊伍中不同的角色,如果能夠處理好每一個細節,把對手擊敗,那麼就能幫隊友多分擔些壓力,贏得希望也就越大。

可以說我是陪伴著足球和這款遊戲一同成長的,我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分享的喜悅和我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應該去承擔的義務。如今的我已經邁入了高中的大門,在老班的教育下,我對分擔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他說我們猶如狼,別的學校的都猶如猛虎,如果和他們硬碰硬單打獨鬥,那我們肯定會輸的一敗塗地。但是,如果一群野狼,他們殘暴,無情,凶狠,果斷。如果它們遇上老虎,那誰輸誰贏就不得而知了。那麼如何去成為野狼呢?那就得藉助集體的力量了,如果我們班的每位學生都能各盡其責,各行其事,那麼終究這個班級會很狂野很恐怖,去承擔,去分擔,這也是是自身變強的一種方式。目標明確,齊心協力,其實就是那麼簡單,但這要靠每一個人得努力才行。

在痛苦時與他人分擔,在快樂時與他們分享,相信集體的力量,相信你的隊友,因為他們會在你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給你加油吶喊並與你並肩前行!

分享還是分擔高中作文 篇2

高二作文 ,3903字

【篇一:分享還是分擔】

有人說:“一份快樂分享給兩個人,就會獲得兩份快樂;一份痛苦分擔給兩個人,就會變成半份痛苦。”

分享是什麼?分享,是當你有一塊餅乾時,你會分一半給別人;分享,是當你有一本好書時,你會傳閱給他人;分享,是當你獲得學業上的進步時,你會說出你的經驗;分享,是當你……

從前,有一位商人,在某天偶然得到了一袋名貴的花卉種子。他把它培育在自己的花園裡,準備賣個好價錢。許多親朋好友聞訊趕來向他索要,一向慷慨的商人這次吝嗇到一粒種子都不給。

第一年春天,他的花園裡到處都開滿了又肥又大、雍容高貴的花朵兒,引人注目,而這些花朵兒也帶給了商人一筆不小的財富。第二年春天,商人發現這種名貴的花沒有去年的好,花朵變小了,顏色也不怎麼純正,商人的收益也沒有去年的多了。第三年春天,這種花的個頭已經變得很小了,顏色黯淡,失去了以往的高貴。在這一年,商人幾乎廣種薄收。

商人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請教專家。專家實地考察了一番,得出了結論:“你的鄰居們種植著不如你的花,風一吹,其花粉便會傳播到你的花上,導致你的花一年不比一年,越來越差。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讓你的鄰居們也種上這種花即可。”

於是,商人便把自己的花種分享給了鄰居,讓他們都種上這種花。到了第二年,他和鄰居們的花園成為了花的天堂—典雅高貴的花兒一朵挨著一朵,好不豔麗。商人和他的鄰居們靠著這些花都發了一筆大財。

所以,想要保持自己的喜悅,就要學會與他人分享。

那麼,分擔是什麼呢?分擔,就是朋友在考場上失利時,你的一句安慰;分擔,就是母親勞累時,你替她做完了家務;分擔,就是同學忙得不可開交時,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分擔,就是……

《伊索寓言》中有一則故事,是關於兩個朋友的。從前,兩個朋友正在森林中行走。一個是高個子,一個是矮個子。高個子對矮個子說:“我們是朋友,如果有什麼危險,我會幫你的。”矮個子說,“當然了,我們是朋友嘛!”正在這時,一隻熊朝他們走來。高個子連忙跳上樹躲避危險,而矮個子上不去。他說:“朋友,幫幫我,我爬不上去。”可是高個子卻說:“不行,這棵樹不太結實。”無奈之下,矮個子只能倒在地上,屏住呼吸。熊過來聞了聞,就走開了。待熊走遠後,高個子下來問矮個子:“熊對你說什麼啦?”矮個子從地上爬起,拍拍手,說:“它說:‘你的朋友在危難關頭丟下你,他不是你的朋友。’”

所以,想要交上真正的朋友,就要學會替人分擔。

狼,是我見過最團結的動物。它們生活有規律,群居生活。外出捕食時,分工明確,不讓獵物有一絲逃脫的機會。捉到獵物後,它們不會一隻獨吞,而是大家共享。這樣的集體,有著這樣的意識,不得不讓其他動物對其有所忌憚。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應當向狼學習它們知分擔、懂分享的精神。

分享,讓我們收穫;分擔,讓我們成長。二者並存,缺一不可。

【篇二:分享還是分擔】

分享,還是分擔呢?真正有義氣的兄弟們絕對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而貪名好利的小人們絕對是“有福自己享,有難別人當”。如果一個人真正有情有義,那麼分享與分擔只是個人品德的具體表現罷了。

有些人認為只有先分擔了才能分享,而有些人卻恰恰相反。這兩個觀點,可以體現出兩類人在做事做人方面的不同。

如果先分擔再分享,那麼這些人常常希望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並且厭惡不勞而獲。東漢末年,劉備招賢納士,不惜三顧茅廬請出臥龍諸葛亮。開始諸葛亮並未有過任何軍功,眾多蜀將不服,後來諸葛亮操盤大局,火燒新野,擊退曹軍,眾將士無人不服。劉備在伐吳失敗後,病死白帝城,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這何嘗不為一種分享呢?分擔了重任,有了地位,再來分享,個人品德不言而喻。

如果先分享再分擔,這些人至少不會唯利是圖,比較崇尚公正、公平。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熱血沸騰。他們基本上是被黑暗汙濁的官府小人所迫害,走投無路,才投奔梁山,與同道中人結為兄弟的。他們劫富濟貧,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財富共有,有福同享。分享了,便也分擔。一百零八個好漢親如一家,一人有難,餘人挺身而出,不避刀劍,共同反抗惡人的迫害和官府的圍剿。他們中的一些人成了抱打不平、崇尚正義的典範。

只是分享或只分擔的人,往往帶著某種目的。一味地花重金買豪禮贈送給別人,往往是有事相求;或是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幫了你大忙,你需要傾囊回饋。否則,也許便是真正意義上的“知己”。所以,在平常與人交往時,寧肯多留個心眼,也不能不留心眼,從平常對人的觀察、判斷去處理好交往的尺度。

現代社會不少人樂於分享卻不願分擔,他們更多想到的還是自己,做生意、寫協約、籤合同都是為了盈利,甚至錙銖必較。當然,好心人也有不少,像慈善家、志願者等等,他們分擔了,卻不片面要求分享,他們向社會傳播了正能量。這類人應該是有精神境界的人。

所以,分享還是分擔,這取決於你自己。不管是分享還是分擔,只有不逃避,做一個遵紀守法、有情有義、為他人著想、傳播正能量的好公民,社會生活才更加美好。

【篇三:分享還是分擔作文】

分享,分享喜悅,分享成果,分享一份份感動;分擔,分擔憂傷,分擔責任,分擔一次次辛勞……

生活在這繁忙喧囂快節奏的社會,人們腳步匆匆。面對著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們需要理清分享與分擔的關係,學會分享,也要學會分擔。

分享,讓快樂最大化。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小的時候,有一天,親戚送了兩筐桃子去他家,一筐是剛熟的,一筐是熟透了的。正在他父親美滋滋地挑選先吃哪一筐時,小潘說:“何不把兩筐桃混在一起,分給鄰居們吃?”父親採納了他的建議,隨後,鄰居們都很開心地吃上了鮮美的桃子。

看,簡簡單單的一種分享,便能將友善與溫暖傳遞。分享,並非難以做到的事:告訴父母你的進步,是一種分享;和你的朋友互送祝福,是一種分享;在朋友圈裡晒晒自己美好的一次旅行,也是一種分享……分享,讓“獨樂樂”變為“眾樂樂”,讓快樂擴散得更廣更遠,讓平淡無奇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分擔,給負重打折。

他,出生在亂世,誤打誤撞成了反叛軍首領;他,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他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位皇帝將痛苦與艱辛分擔給所有人,卻不願與昔日的戰友一起分享快樂與榮華。當坐上寶座、宣告自己是大明王朝名正言順的天子後,他最迫切的,不是分享勝利與喜悅,而是無情地將昔日同患難共生死的戰友趕盡殺絕。一個做不到分享的人,等待他的,將是在內心的孤獨與恐懼的掙扎中老去。

分擔,擔的是艱辛,擔的是責任。而沒有分享的分擔,是一種遺憾,一種荒涼。每每看到螞蟻們齊心協力地搬運食物,無數只小黑點,向著一方跑,勁往一處使,我都不禁心頭一熱……讓我們向這些渺小的生命致敬。

也許,我們做不了潘基文,但是,我們卻可以像這些團結一致的小黑點一樣,勇於分擔:齊心協力,為了目標共同努力,慷慨地獻出自己的一份力。“眾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且始終相信,再微不足道的力量,把它平方,立方,最終都能夠化成一股創造奇蹟的巨大能量,引領我們一馬平川,所向披靡。就像何炅所說的:“沒有一件了不起的事,是你自己一個人完成的。”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忽然覺得人們之間多了很多無形的障礙,讓我們難以、甚至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也許是因為現代人的名利之心過於強烈了。我不想否認名利與地位,也不想輕易批判什麼現實的黑暗、世俗的汙濁。我希望的世界,人們之間有較量,有爭鋒,卻不忘本,不忘情和義,能分享,亦能分擔。

如果你的身邊,有著可以和你分享快樂、又能分擔壓力和痛苦的人,他會是你的朋友。這是你的幸運,所以請珍惜。

【篇四:分享還是分擔】

自古就有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很少。大多數人只懂“有福同享”,因為這對他們有利;而不知道“有難同當”,因為沒有利益可得。孰不知這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如同人的權利和義務一般。

懂得分享往往可以成就人的事業

湯姆霍普金斯在初踏入銷售界的前6個月,屢遭敗績。他窮困潦倒,於是決定把最後的積蓄投資到世界第一激勵大師金克拉的培訓班。沒想到,這為期五天的培訓成為他生命的轉折點。在之後的歲月中,他利用潛心學習鑽研的心理學、公關學、市場學等理論,結合現代推銷技巧,在短暫的時間裡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他被美國報刊稱為國際銷售界的傳奇冠軍,是吉尼斯房地產銷售最高記錄的創造者,至今無人能破這個記錄。湯姆霍普金斯目前是國際培訓集團的董事長,每年出席全球上百場演講會,向全世界夢想獲得巨大成功的人們傳授銷售知識,讓他人分享他的成功經驗。如今全世界很多的銷售培訓課程,都源於他的銷售培訓系統。

因為湯姆霍普金斯懂得分享,樂於向人們分享他的成功經驗,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和支援。這成就了湯姆霍普金斯更大的成功!

而只知道和別人分擔痛苦卻吝於分享成功的人,則最終會導致眾叛親離,一敗塗地。

陳勝起義成功後,他當初的朋友去投奔他,而陳勝卻因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過去,將那些朋友全部殺害,起義最終失敗!陳勝的自私與吝嗇,使得身邊的人一步步遠離他,最終失去人心,功敗垂成。

現實生活也是這樣。現在流行的“閨蜜”一詞,就是指可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朋友。她們可以共同面對挫折,承擔痛苦,可以在一起分享成功和喜悅。

分享幸福的前提是分擔痛苦,共同面對困難。只有在困難中共同努力,才會成功,才能分享到成功的快樂。然而現在的人大多都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不願意和他人共同面對挫折;在他人成功時,卻想來分享成功的果實。這些人急功近利,往往令人看不起,也會失去人心。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僅僅是一個諺語,更是對相伴走在前進道路上的人們的一種警示!

分享還是分擔 篇3

高一作文 ,918字

與別人分享快樂,你的快樂就會加倍,與別人分擔痛苦,你的痛苦就會減半。這句話,大多數人都曾聽過,這個道理,卻不是大多數人都懂。

小時候,我們會從口袋裡掏出大把糖果分給小夥伴,這是最簡單,最純真的分享。因為做了調皮的事而將受到懲罰時,小夥伴們都會勇敢地站出來“分擔”。我也記得和一群女孩子被罰站在走廊的“壯觀場景”。

後來,隨著認知的增加,我們對“分享”的理解已不僅僅是幾塊糖果,對“分擔”的認識也不止與一起被罰站。我們依然可以做的最簡單的“分享”與“分擔”,卻難以上一個層次。

當你和朋友獲得了成功,你是否還願意與他分享一部分成果?還是自私一些,將其獨享?朱元璋固然是一世之雄,但他為了權力穩固,將屠刀轉向了昔日的戰友,最後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是悲哀的,因為他不懂得分享,這也或許是古代最高統治者共同的悲哀。

我們普通人也應引以為戒。貪婪的慾望是人之本性,而分享是與其矛盾的,確實是一種挑戰。有的人緊守財富與權力,每天生活在高度緊張中,有的人學會適當分享,反而收穫快樂。不會分享的人,即使貴為古時天子,也是是一個拼命守著龍椅不讓別人靠近的弱者。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當你能淡定地與別人分享你的喜愛,你才能變得更豁達。

當你和朋友遭遇了失敗,你是否願意和他一起分擔?亦或是不屑地離開?金庸小說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是最偉大的分擔。因為還有什麼比生死更重要呢?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蜀國正是依靠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一干臣子分擔國事才有立足之地。由此可見,一項事業的強盛離不開每個人的分擔。

錦上添花固然是美,雪中送炭的情誼卻更難能可貴。在遭遇挫折時,每個人都想要一雙溫暖的手將自己扶起,分擔一些自己身上的擔子。當朋友遭到別人的否定時,拍拍他的肩,不需要過多言語,只需要表達對他堅定的支援,就已足夠。

分享與分擔並不是沒有聯絡的,我們不必從中選擇,也不能從中選擇,因為這兩樣素質都是我們本身就應該具備的。不會分享,不會分擔的人,可能在一個人的祕密花園裡生活地很好,卻再不能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難以在社會大家庭中生存。

“分享,還是分擔”不是一個疑問句,“學會分享和分擔”才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那麼,你學會了嗎?

分享還是分擔 篇4

國三作文 ,1101字

人生就像一部曲折的情景劇,有幸福的瞬間,有悲傷的情節,有分享的喜悅,有分擔的堅定,而我們就是這部情景劇的導演與主演。在這部劇中,需要我們在幸福中學會悲傷,在悲傷中學會堅強,在分享中學會分擔。

—題記

春去秋來,我們在分享一份情意時,也分擔著一份承諾。洗盡鉛華,我們在分享一份喜悅時,也分擔著一份痛苦。風雲際會,我們在分享一份資源時,也分擔著一份責任。

分享美食,分享音樂,分享樂趣,世界因為分享才無比美好。分享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充實與快樂。分享是一種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穫高於常人幾倍的快樂。比爾盖茨曾說:“每天清晨當我醒來,我便思索著如何與他人分享我的快樂,因為那會使我更快樂。”蓋茨的確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與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發成果;他與社會分享自己的財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們的敬重,在敬重裡獲得了更多的快樂。而不會分享的人只能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為“幸福”地度過每一天。沒有分享,便不能開闊心胸,而心胸狹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樂?分享就似一味催化劑,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分擔責任,分擔勞動,分擔苦難,世界因分擔才無比和諧。伯樂與子期在琴聲中相遇,內心的碰撞,激躍出分享與分擔的火花,不在意旁人的紛言亂語,閒雜人等統統退去,只有親身伴隨著他們,分享對音樂的徹悟,分擔人生路上的苦痛。分享與分擔像盛夏石榴樹上開出的熱情似火的花朵,轉眼便會有顆顆碩果的收穫。古往今來,可記得俞伯牙與鍾子期在高山流水間相遇,訴說著感天動地的友情;可還記得樑紅與孟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訴說著亙古不變的愛戀;可還記得鄧小平與卓琳一生三起三落,始終不離不棄,一同分享和分擔的執著……

我不知道轉瞬即逝的流星是否值得我期待;我不知道淡淡盛開的櫻花是否值得我等待;我不知道短暫一現的曇花是否值得我期盼;可是我知道那些與我分享陽光,幫我分擔風雨的人,是我生命的守候。分享是愛的針線,縫合了悲傷;分擔是心的良藥,治癒了彷徨。

學會分享,學會分擔,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棄一切美好的事物,也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承擔所有的痛苦與責任。相對的,當你學會分擔,為他人分憂,在你遭遇困境時,他人也會樂於向你伸出溫暖的援手,助你渡過難關。當你學會分享,讓你心中的美好傳播到更多的人心中,你也必將會收穫更多不一樣的感悟與體會。分享陽光,分擔風雨,你將收穫不一樣的生活。

當你擁有了無比快樂時,你會選擇與他人一起分享嗎?當別人有了困惑或者煩惱時,你會選擇與他一起分擔嗎?樂於分享,你會很容易找到幸福,勇於分擔,你會很容易得到真情與愉悅。分享與分擔是你生命中的一道彩虹,抓緊它吧!

—尾記

分享,還是分擔 篇5

分享,還是分擔作文8 ,808字

我們的情緒影響著身邊的人,是該分享還是分擔?

我們總把不好的東西隱藏在心裡,把開心與快樂的事情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人性固然是這樣。

自打母親把我生出以來,他們每天都要面對著工作的艱辛,好不容易把我拉扯大。偶爾他們被上司罵,心裡的情緒像焰火一樣燒得猛烈。但在家中,他們的情緒像剛剛豔開的花朵,永遠微笑的面對我。從不與我分擔他們的任何壞脾氣。

這也促使現在的我也從不讓壞脾氣表現出來。就算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心裡很難過。回到家中,我也會微微揚起可愛的嘴巴,給家人一個甜甜的笑臉。

在家中,我們都是快樂的,因為我們從不把壞情緒帶回家。遇到困難時,我們也不板著臉對待。

現在的我快成年了,我多麼希望能替父母分擔一點經濟負擔,哪怕一點點。但是正讀高三的我,一無所有。我能做的就是分數能考高一點,再高一點。竭盡全力的把知識記在腦袋裡。在高考的那一天,衝上二本線。我也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安心一點。每次在學校中我與您通話時,您總是問我:“學習壓力大嗎?菜好吃嘛?錢夠不花?要不寄點回去。”我親愛的媽媽,您的女兒我很好,只是您能讓自己辛勞的身體放鬆一下嗎?我多麼希望用稚嫩的肩膀為你分擔。

我的事你總是安排得很妥帖,而您自己呢?什麼都省著,生病了也只是隨便。媽媽,我願意和您一起分擔痛苦。我要當個有擔當的孩子,雖然想一直依偎在你的港灣,但我並不只想這樣。

每每我叫你多休息,不要太過勞累時,您也總是嘴上應和我轉身就忘得一乾二淨。

我在一天一天的長大,而您們卻一天一天的老去。

歲月不饒人!

父母總是以子女為中心,所有的累活,苦活,從不讓子女幹。他們也許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渴望幫父母分擔一點,但固執的父母永遠不會讓子女受半點苦。

我的家是個幸福之家。

請不要讓你的壞情緒影響到別人,更不要帶回家中,父母不欠你的。好好愛我們的父母,把好的與父母分享,幫父母分擔不好的,這並不是法規,卻是能讓父母笑開懷的孝心。

我們可以分享,更應該學會分擔。

分享,還是分擔 篇6

分享,還是分擔作文1 ,1893字

窗外,風聲瑟瑟,雨聲蕭蕭。葉兒再次默默地走出家門,撐著傘,獨自徘徊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希望能看見那個熟悉的身影朝家這邊走來。迷濛的雨霧,青石板路上濺起的朵朵水花,伴著足下串串沉重的跫音,使葉兒的心更加冷縮迷茫,步子越來越緩—

相愛容易—只因為可分享

“得鏘鏘—得鏘鏘—”“噼噼啪啪”“砰—砰—”忽然,一陣熱鬧的鑼鼓爆竹聲湧入了葉兒的耳朵,原來前面巷口的鄰居家今天娶媳婦。四鄰八鄉的親朋好友都來道賀,分享他們的喜悅。年青的小倆口臉上寫滿了幸福與甜蜜。手捧鮮花的俊美新娘,與帥氣的新郎牽手,依偎著走進了甜美而又神聖的婚姻殿堂。這時,葉兒腦海裡又無數遍湧現出教堂裡新娘與新郎莊嚴的誓詞:從今日起,不論禍福,貴賤,疾病還是健康,都愛你,珍視你,直至死亡。”耳邊無數遍迴響著“執子之手,與爾偕老”的愛的宣言,葉兒的心也不免有了一份暖意。這對新人,從今以後,將攜手走過人生:不僅分享人生旅途中的陽光,還要分擔人生旅途中的風雨。甘苦與共,禍福共擔。

“每對新人當初都是如此的赤誠,如此鄭重地向對方承諾。可當甜蜜的愛情與平淡的日子相守,與財米油鹽相伴,一遇困境時,昔日的這番承諾,似乎早已蒼白無力;往日的甜蜜,似乎也早已平淡如水,甚至—”

葉兒不願再往下想,她只謹願這對新人不要像他們—

相處太難—只因為有分擔

邁著沉重的步子,葉兒失望地登上樓,回到那個令她厭惡讓她千百次想逃離但又不得不回的家,推開門,見爸爸又痛苦地緊縮成一團,倒在沙發上,屋子裡滿是淒涼之氣!葉兒心裡一陣又一陣發涼。難道媽媽真的就這麼決絕,永不回來了嗎?

昔日的家溫馨無比。至今葉兒耳邊還會響起一家人開心的笑,腦海裡湧現的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溫馨畫面,每每這時葉兒的心裡便會盛滿暖暖的愛……曾讓葉兒千般依戀萬般珍視的家,卻如今已是百孔千瘡,風雨飄搖。只緣於那猶如晴天霹靂的診斷結果:肝癌。這個結果一度摧毀了爸爸的生存意志。畢竟作為頂樑柱的他,得了此病,家何以支撐?不但幫不了家,還要拖累妻兒……爸爸絕望到了極點。而媽媽一改往日的溫柔,似乎對爸爸很是冷淡,一言不發,少了妻子應有的安慰關心與體貼照顧。這一改變讓爸爸很是傷心難過,經常暗自垂淚。那時葉兒不解媽媽怎會變成一個如此冷漠絕情的人。難道真如奶奶感嘆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難道愛情親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真的如此不堪一擊?

葉兒忍住悲憤,滿懷憐愛地似大人般把爸爸擁在懷裡,全身滿是撕心地疼。葉兒也不知道對媽媽該不該有恨。曾經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海誓山盟,曾經的卿卿我我蜜意濃濃,曾經的……最終都敵不過一場病痛的考驗,一場患難的見人心?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似乎在媽媽身上找不到半點痕跡。夫妻只能同甘,不能患難?只有享受的權利,而無分擔的義務?

但我們仍牽手白頭—只因懂得分享,更懂得分擔

“老頭子啊,你還是悠著點吧!我來照顧兒吧,你可別摔著哪兒,給我添亂啊!”院子裡,奶奶一個靜地叮囑爺爺。

“老婆子,咋能悠著呢!你身體並不比我有好啊,每天既要照顧生病的娃,還要照顧我,咱爺兒倆真是拖累你了。想你跟我一輩子,享了幾天福呢?隨後是爺爺悲慼的哽咽聲。

是啊,奶奶一生享了幾天福呢?年輕時,為了一大群孩子,為了這個家與爺爺一起起早貪黑地打拼,才拉扯大六個娃,供他們讀書,然後幫他們一一成家立業。這對穿越了大半個世紀風雨的老人,攜手走過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彼此用真誠與責任,用自己的愛與擔當,踐行著當初彼此那份真誠樸素的承諾:不論禍福,貴賤,疾病還是健康,都愛你,珍視你,直至死亡。”“山無稜,才敢與君絕。”葉兒想,奶奶是不知此詩,也不懂此詩的,但她知道自己肩頭的責任與義務,知道人間有情也應有義。即使日子清貧,即使有難,我亦應不離不棄。

那一刻,葉兒深切懂得了語文老師那深情地朗誦:“我們分擔寒潮、風雨、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也才真正懂得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這些詞語中的厚重與幸福。

漫步走在校園,葉兒又遇到了那一對與爺爺奶奶年紀相仿的退休老教師。正手牽手如戀人般蹣跚於校園的林蔭道上,手機里正播放著蘇芮那首深情款款的《牽手》。這畫面這歌聲那瀰漫了整個人生真正的愛與堅守,給寒冬更給葉兒帶來了漫天的暖意與感動,正無聲地詮釋著:愛,是分享,也是分擔。

又起風了,葉兒理了理凌亂的頭髮,望了望那遠去的身影,看了看身旁寒風中日趨長大的小樹,肩頭似乎沉重了許多。她轉身快步走向教室,因為她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了。

分享,還是分擔 篇7

分享,還是分擔作文1 ,924字

分享,是與別人分享快樂。分擔,是與別人一起分擔痛苦。分享與分擔是相互依存的,我們應該學會分享與分擔。無論是分享還是分擔,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都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分享是一種美德。當你把心中的喜悅告訴身旁的人時,身旁的人沉醉在你的快樂之中,使你身旁的人同樣感到快樂,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畫面。因為你把快樂分享,所以旁人把你當作朋友,朋友快樂時也會將其分享給你,這樣能增進朋友之間的友誼。當你與朋友穿行在沙漠中,你們都已經非常口渴,此時僅剩下你半瓶水時,你將其分為兩部分,一人喝其一半,最終共同走出沙漠。因為你的分享,而使你的朋友走出了生命的危險,這會使你的朋友對你感激不盡。有一次,一個同學買了一個魔方,他根據圖紙怎麼看也看不懂,於是我上前向他借來魔方,讓我來試著拼一拼。經過我二十幾分鐘的思考,終於將魔方拼成了完整的六面,我心中充滿喜悅,我帶著喜悅將我拼魔方的過程告訴了那個同學,經過我的講述,那位同學也能很快的拼出來了。因為我把拼魔方的經驗分享,讓同學能夠成功地拼好魔方,我們兩個人在共同感受成功的快樂的同時,也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誼。

分擔是一種感動。當你感到煩惱或痛苦時,倘若有人來給你幫助,解除你的煩惱,減少你的痛苦,你的心情一定會漸漸變好,這會增進你們之間的友誼。當你的朋友正提著兩袋重物從你身旁走過,你伸出援手幫他提一袋重物,使他輕鬆了許多,他會非常感激你,一路上你們的心情是快樂而平和的,早已忘記了手中重物給你們帶來的痛苦。因為你的分擔,而使你的朋友減輕了負擔,而你又會得到一份感謝,何樂而不為呢?有一次,我從自行車店買了一輛自行車,要坐公交車把自行車運到家裡。我下車時,因為自行車體積較大,而公交車門較窄,所以很難搬下來,一位熱心的叔叔此時伸出援手幫我搬下了自行車。雖然我與這位叔叔素不相識,但是因為他的幫助,讓我消除了煩惱,讓我感受到了為別人分擔也是一種快樂。

與別人分享你的快樂,你的快樂便會加倍;與別人分擔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會減半。善於分享與分擔的人,一定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善於分享的人一定擁有一種美德,善於分擔的人一定懂得感動。讓我們學會分享和分擔吧!因為無論是分享還是分擔,都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增添一道亮麗的光彩!

分享,還是分擔 篇8

分享,還是分擔作文1 ,864字

小時候,看到身邊的小夥伴們有特別好吃或新奇的東西,總是爭著搶著想弄到自己的手中但母親告訴我不可以這樣,要別人願意分享給我才能得到那些東西。然而那時年幼的我並不理解母親所說的“分享”。

如今,我已經長大,時光漸漸帶走屬於我的十八個歲月的記憶。的確,我成年了,再也不是當初的那個懵懂的小孩,我體會到了分享的整個過程。

從記事起,在我的讀書生涯中,身邊的朋友不計其數,他們也都分享過很多東西給我,不僅僅是物質上,在生活中也給予我精神上幫助。他們如同親人一樣陪伴著我,使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分享是什麼?分享就是將自己擁有的東西拿出來與他人一同享用的過程。分享能夠使大家相處的更加融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時間在流逝,青春的洗禮使我學會了成長,我們在逐漸長大,而父母卻在慢慢變老,父親頭上又多了許多白髮,臉上多了幾分滄桑,母親臉上也長出皺紋,手上也長滿了老繭,看著不禁覺得心疼不已。彷彿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過去的艱辛歲月,那時候的生活並沒有現在這般美好與幸福他們經歷的一切是我無法去想象的。

初中時期,看到上高中和大學的哥哥姐姐,我懷著無比羨慕的心情,當時我對高中和大學的渴望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就只想趕快長大去讀高中上大學。現在發現,我的想法是那麼的天真。時間在一天天的過去,他不會等我們,想要抓住那就得好好的利用他。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一定會好好抓住他,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後悔。讀了十幾年書因為貪玩,成績一直不出眾,我的懶惰`叛逆造就了一個如此後悔的我。但是在也回不去了。

人要學會面對現實,不要愚昧的去逃避什麼,害怕什麼,要知道有顆勇敢的心不會畏懼一切,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我們回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未來,現在要做的就是堅持好每一個當下,一步步向前走,相信夢想就會如約而至。人有了夢想,就能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分享是很奇妙的東西,如果你不注意的時候,他就會溜走;分擔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如果你不去經歷它,不會知道是什麼感覺,不要再做浪費青春的任何事,等到以後後悔了才發現一切已經來不及。所謂青春就是什麼都來得及。

分享,還是分擔 篇9

分享,還是分擔作文1 ,1113字

朋友之間,需要彼此之間的分享和分擔。

有心事向朋友傾訴,有難處與朋友商量,有困難與朋友一起面對。不管是什麼,都可以是“分享”或“分擔”。親密無間的朋友之間無話不說,無心不談。他們把彼此當做最知心的人,做了錯事一起承擔,有好事情共同分享。

我們朋友之間的傾訴,因為煩惱的傾訴,因為開心的傾訴,因為夢幻的傾訴,都是一種分享。因為分享,讓我們心情舒暢;因為分享,讓我們變得自信;因為分享,讓我們憧憬著未來;因為分享,讓我們變得堅強;因為分享,天空變得更藍、草地變得更綠、生活更加美妙。

我們之間的為人處事,因一次犯錯共同承擔;因一次失落互相鼓勵;因一次失敗彼此安慰,是一種分擔。因為分擔,讓我們覺得人心溫暖;因為分擔,讓我們奮發進取;因為分擔,失敗將變成未來成功的動力。分擔,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積極向上進取。

分享,我們溝通的橋樑;分享,我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紐帶。分享很重要,

我記得一個故事:在一個大學裡面那時生活並不像如今的我們的生活。一位

同學,家中比較寬裕,每個星期都會從家裡帶來六個蘋果。室友們以為是一人一個,誰知那位同學竟然是每天一個,連一半都不給他的室友吃。那時,他的室友們對此感到很反感。後來,大學畢業,同學們開始創業找工作,每個星期拿來蘋果的那位同學沒有找到工作,他就去找一位現在是企業家的室友,這位企業家與其他的同學商量是否讓他一起工作的事情,然而他的同學們卻說:“他沒有分享精神,什麼事只顧自己,他太自私了,一定不要讓他進入公司工作。”最後這位同學因為沒有分享精神而沒有找到工作。由此可見,分享精神多麼重要!它是人際關係的橋樑,不學會、具備分享精神,萬事都只想著自己,是無法成功的。

學會分擔,同樣重要,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商人,趕著一頭驢和一頭馬去送貨。驢身上背有許多的貨物,而馬身上卻沒有貨物,所以馬很輕鬆。驢實在很累,就對馬說:“如果你願意幫我駝一些貨物,幫我分擔一下的話,我會很感謝你。”馬心裡想:主人是讓你背,又不是讓我背。馬最後沒有理會驢說的話,後來驢因為實在太累,倒地死了,於是商人只好把所有貨物和驢皮全部放在馬背上。馬哭著想:如果我當初幫驢駝一下貨,我也不會被所有貨物和那張驢皮全部壓在身上了。學會分擔,與學會分享同等重要,分擔,健全我們的心理。

分享,不只是意味著物質上的分享,還有精神上的分享,各種喜怒哀樂。分擔,也不只是意味著物質上的分擔,同樣還有責任,精神上的分擔。分享與分擔,共存於我們的生活,他們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共同存在,有分享,生活更豐富。有分擔,更具有責任心。

不管是分享,還是分擔,都是好的。一種分享,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分擔。一種分擔,同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分享。

分享還是分擔 篇10

分享還是分擔作文80 ,893字

世間百態,凡塵因果,分享還是分擔?

鳥寶寶出生之後,便與媽媽一起分享它帶來的美食,但待它長大後卻與媽媽一起分擔捕食的任務,養育著一代又一代。比爾蓋茨曾說:“當你分享出自己的財物,你會收穫更多。”美食就如那比爾蓋茨口中的財物,當自己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時,是否會考慮事大或事小,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分享與分擔可以並存嗎?分擔之後便一起分享,幸福的本身是需要力爭追求的,並不是上天本應賜予你的。也許有些人想:自己先享受再工作。這類人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會無端的為自己找任何藉口,比如:一個人很胖,但她卻很會吃,只會安慰自己:沒事,不吃飽怎麼有力氣減肥。本來這句話只是安慰那些胖子,鼓勵她們去減肥的,卻誤成了許多胖子增肥的理由。

分擔的人卻不會這樣,而是會為自己找各種讓別人難以接受的話:沒事,工作之後再吃飽會更有享受感。常言道,不工作哪來收穫,就像有些人明明工作了卻還要工作,可以說是為自己,不,可以說是為家庭、更是為社會在努力的工作,辛勤的不怕苦不怕難,拼了命似的苦幹。比如:愛迪生他小時候就在火車上賣煙,明明還小卻一邊賣煙一邊搞研發。常說自己就是因為還小,所以更要辛苦一點,不然長大了就會很怕苦怕難,可結果又是如何?天生聰穎的他在自己99%的努力下,分擔了全世界的難題—電燈。之後便創造了無數發明,人們為了紀念他,還給他封號為“發明大王”。

到底是分擔還是分享好?

凡事都有雙面性,有好的也有壞的,哪有什麼東西是最好而不是最壞。不,這都只是安慰人的,即使你再好看,但不中用的話,卻是一個難題:如果你只會獨自流浪,而不會與他人分享的話,只會成為閒患者;假設你很愛分享,但不希望為他人分擔,那還是空的,一點用都沒有。所以說不管是分享還是分擔,它們都有著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他們都是與人交流、交往,而分享的是美好,分擔的卻是經歷痛苦或勞作……

分享之後有分擔,分擔之後也還是有分享:去分享,那是幸福的源泉,為你領悟人間的純潔;去分擔那是成長道路上的輔墊,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是一種心理態度。生活如此,現實也如此。

分享與分擔,萬物併兼。何況“贈人玫瑰,手留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