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惜取盤中餐相關作文20篇

勸君惜取盤中餐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14字

一個酷暑難耐的晌午,當人們手搖蒲扇坐在濃密的樹蔭下談笑風生時,可曾想起那些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農民?一串串汗珠從他們那飽經風霜的臉上滾下,滲入了腳下那遍佈禾苗的黃土地……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室裡傳來朗朗的讀書聲,那聲音穿過走廊,飄向校園的上空,吸引來了幾隻好奇的小鳥,站在操場邊的樹梢上,嘰嘰喳喳地歌唱。可是,正是這首連一年級小朋友都耳熟能詳的古詩,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丁零零”,隨著上午最後一節課的下課鈴聲響起,伴隨著一聲“開飯咯”,教室裡立馬響起一首鍋碗瓢盆的交響曲。可是隨後我便看到了一張張嫌棄的臉,和一聲聲不滿的嘆息:“哎,真難吃,一點胃口都沒有。”“就是,賊難吃,真是受夠了這些黑暗料理。”於是,那些可憐的飯菜便被它們的小主人毫不留情地倒進了垃圾桶。我彷彿看到了那些白花花的米飯,那些香噴噴的菜餚,那些一口未吃的水果,躺在黑黢黢的垃圾桶裡,無助地哭泣。我彷彿看到了農民伯伯那傴僂的身體,那粗糙的握著鋤頭的雙手,那順著刻滿皺紋的額頭滑下的汗珠,在陽光下變得刺眼。

曾經的我,也是這些“浪費大軍”中的其中一員。不是因為我不懂珍惜,而是食堂阿姨做的飯菜,有時真的讓人難以下嚥。飯不是夾生就是稀得像粥,菜不是缺鹽就是少油,更別提什麼色香味俱全了。我常常吃兩口便倒掉了,甚至有一次,因為實在沒有胃口,一口未動便扔了。直到有一天,媽媽給我看了一段視訊。她告訴我,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他們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有很多戰亂國家的兒童,他們因為飢餓而屍橫荒野,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觸動。學校做的大鍋菜,自是比不上家中那般美味可口,可是自那以後,我再也不敢浪費糧食。彷彿只有這樣,我才對得起農民伯伯那辛勞的汗水,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今,社會在發展,經濟在騰飛,人們的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我們呼朋喚友,出入高檔餐廳,主人似乎只有點上一大桌子菜,才不顯得自己吝嗇。於是,推杯換盞,酒足飯飽後,一眾賓朋滿意離去,只留下一大桌未動幾筷的佳餚在偌大的餐桌上狼藉著。我不知道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時代的悲哀?

是的,我們的生活富裕了,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勤勞簡樸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我希望,大家都能認真對待每一粒盤中餐。我希望,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光碟”。珍惜糧食,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神聖而莊嚴的職責。如果我們能做到珍惜所有的食物,那麼我想,這個世界的天會更藍,陽光會更明媚,一切都將變得更美好!

所以,我在此呼籲大家:讓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吧!那是農民伯伯汗水的結晶。讓我們做到“光碟”吧!這個世界將會因為你的每一個小小善舉,而變得更加美麗。

珍惜盤中餐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2字

早晨,媽媽叫小明來吃早餐,說完就急匆匆地去上班了。只見餐桌上放著三個饅頭和一杯牛奶,小明只吃了兩個饅頭就感覺實在吃不下了。

小明左思右想,這個饅頭該怎麼處理呢?吃了吧,又覺得吃太多實在吃不下,扔到垃圾箱裡吧,又覺得媽媽看到肯定會罵人的,一想,還是扔到窗外吧,於是小明一揚手就把饅頭扔到了窗外。

這時,小明的同學小林正好經過他家窗前,只聽“啪”的一聲,被扔出來的饅頭好巧不巧就打小林的頭上,小林被嚇了一大跳,小明見狀趕緊說:“對……對不起,小林!”小林這才緩了一口氣,回答說:“沒關係的,我正好有事找你呢,古詩《憫農》我不會背,你能背給我聽嗎?”小明一聽,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原來是背古詩啊,他還以為小林要告老師呢,於是,他馬上露出得意的神情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林說:“這個饅頭,我還給你,你把它洗乾淨,還可以吃的呀!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呀!”小明聽後慚愧地低了下頭。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666字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小朋友都知道這首詩吧!可你們知道這首詩含意嗎?這一顆顆米粒雖然很小,但事卻包含了多少農民伯伯的汗水呀!你們是否珍惜了這顆顆米粒呢?如果你們不節約,但身邊一定有一些珍惜糧食的優秀少年吧!比如我身邊的張子怡,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爭做文明好少年。

唉,說優秀少年這讓我不經回想起了一位好友“張子怡”。我和張子怡有一件另人十分難的事情。叮鈴鈴,吃飯的時間到了,大家你爭我搶的排成了一條長長的隊。這時只有“張子怡”在那裡,等大家都等好了隊以後,在等到了隊的最末尾,你怎麼插隊呀?王業,對不起,我不知道你在這。張子怡說,什麼嗎?明明是王業插隊,我對陳娜說。

今天的飯真難吃,走買雪糕去。真美味的雪糕呀!哪這飯怎麼辦,陳娜問。找個地方偷偷的倒掉吧。走我們去樹林那。那裡安全,你們不能倒飯。誰呀?“張子怡”,你們要是倒我就告老師。沒辦法,我和陳娜你甘心的吃完了飯。當時我心裡的怒火不知不覺的燃燒了起來,怒火心裡暗暗的罵到,你這死王八。還好,我還有雪糕。什麼!我的雪糕全化了。“張子怡”,你等著吧,我跟你沒完,我定會狠狠的報復你的。

上課了,老師嚴肅的走到我們面前,對我們說,:“今天誰沒有吃飯,我……,咦!我明明吃了,接著老師又說,今天,我讓“張子怡”檢查,結果好多同學都沒吃,你們呀知道……這時,聽了老師的話,不經臉通紅,知道了自己錯怪了“張子怡”。

這時,我不好意思偷望了一眼“張子怡”,她沒有什麼表情,總是微微一笑。下課了,對不起我錯怪了,沒關係,你以後可要珍惜食糧呀。嗯,我以後一定珍惜糧食,這一個好少年!

清點盤中餐 篇4

國三作文 ,974字

“快來人吶!裡邊屋裡這個呷白粉的喝了鉀胺磷啦!”

眾人聞訊趕來,七手八腳將這個喝了一瓶鉀胺磷的吸毒鬼抬上車,送往醫院搶救……

然而晚了!醫生說,發現得太遲,又喝得太多,人早就死了!

這個喝農藥死了的吸毒鬼,就是我的親爹!

爹死了!娘下堂了!我成了孤兒了!我還不到6歲!

娘本來要帶我走的,但爺爺、奶奶太疼愛我了!太捨不得讓我走了!娘便把我留下來,以慰藉老人悲慼的心……

爺爺奶奶發誓說,砸鍋賣鐵,也要送我讀書,把我撫養成人……

然而,不用爺爺奶奶砸鍋賣鐵供我上學,我就已經順利讀完了小學、初中,並且還如願以償,考上了安化一中。

—這完全得益於黨的助學政策!

清點盤中餐,粒粒皆黨恩

不必說如今農民種田不光農業稅全免,而且每畝還有國家補貼,也不必說種子、農機另有國家直補,這些惠農措施讓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國糧產實現十一連增,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單是黨的“學生營養餐”政策,就惠及億萬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尤其是像我這樣家庭貧困,無錢供養、送讀的孤兒、窮學生,黨還有特殊的助學政策—貧困學生每期生活費減免或全免。我就是靠享受著每期生活費全免這一助學政策的好處,順利讀完小學、初中的。9年18期,每期1000多元!黨給我減免的生活費就超過了兩萬元!並且進入高中以後,黨還在繼續為我減免生活費;將來考進大學,黨的助學政策仍將伴我前行。

所以,每當我端起飯碗,品嚐著飯香菜美的時候,不論是在學校食堂,還是在自家廚房,我都會在心裡默唸著—今日盤中餐,粒粒皆黨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黨指引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幾位“具體的共產黨”—他們是我小學時候的黨員校長謝術其、姚歲清,初中時候的黨員校長李德知、劉永紅,還有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黨員教師陳輝老師。是他們在得知我的特困情況後,全力為我解決生活困難,爭取資助指標,落實資助金額。我還要特別感謝他們對我的精神鼓勵和對我的未來我的路的正確指引。是他們叫我不要怕別人說我是“爹死娘不在”的孤兒,是沒人愛的“沒娘崽”,天天吃“漫餐”;是他們教我聽黨的話,聽老師的話,好好讀書,增長本領,將來回報黨,回報國家,做一個有益家庭和社會的人。

在這裡,我向你們表態,走黨指引的光明大道,勇往直前,將來一定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學農日記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5字

五下期末考試前,我和同學們參加了一次學農實踐活動。我們坐著大巴,來到了這次學農的地點—洞橋營地。

今天是學農的第三天了,我們從營地走路到達了位於查口村的農業體驗點。當地的爺爺奶奶熱情地招待了我們。天下著雨,一路走來,我們的雨披雨鞋都溼了,連褲腳也溼了。休息了一會,爺爺奶奶就叫我們下地摘蔬菜了。我摘過草莓,還從沒摘過蔬菜呢!

終於來到了農田裡,地上一片泥濘。我一不小心絆了一跤,險些摔倒。我的鞋底沾滿了泥,我連忙踩進一堆野草中。我小心翼翼地走進莧菜地裡,奶奶用一口標準的富陽話提醒我:“摘莧菜的時候,不要連根拔起。要先用指甲將菜柄掐斷,再用手拔起來。”我依樣摘了好幾棵莧菜,放進菜籃裡。雨水滴在莧菜上,顯得晶瑩剔透,讓人感覺莧菜十分新鮮。

除了莧菜,我們還摘了茄子、四季豆,挖了土豆。從農田裡出來,鞋子上滿是泥,走起路來沉甸甸的。奶奶教了我們幾個擦去鞋泥的好辦法:摘一棵無毒的植物,然後像抹布一樣往腳上擦;或者,將腳伸進一個草叢中,然後用力摩擦,就可以擦去泥了。

回到家裡,大家開始一起準備午飯。我們打算做一道蔥香土豆餅。生的小土豆皮很難剝,我們先將土豆煮熟,皮就好剝多了,只要撕開一個口子,然後輕輕一擠,土豆的衣服就脫去了。我們一會兒就剝好了兩大盤。奶奶示範了一個標準的拍土豆姿勢:用刀的側面,不偏不倚,不輕不重地將土豆拍成餅。我們排隊一個一個拍土豆。有一位同學掌握不好力度,用力小了,土豆調皮地維持一個土包的樣子;用力大了,土豆就成了碎末。奶奶就再次細心地教。他試了幾次,終於拍出了完美的土豆餅。準備好椒鹽和小蔥,就可以起油鍋了。先將灶膛裡的柴火調小,把菜籽油倒入大鍋中,然後將土豆餅一個一個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地煎炸。等一面略略焦黃了,就翻面。最後,撒上椒鹽和蔥花,用鏟子攪拌均勻,香噴噴的土豆餅就可出鍋啦!我和幾個同學忍不住偷偷嚐了一小塊,嗯,自己做的,吃起來格外的香!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我從小就會背。通過這次學農,我體驗到了食物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不能浪費。

“盤中餐”的滋味好辛苦 篇6

高二作文 ,1228字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宰相詩人李紳的《憫農》是我很小就會背的。那時只是學語言吧,揹著玩,並未深究“禾下土”“盤中餐”的意味。後來慢慢長大了,我基本上在城市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可能辛苦的日子,什麼“憫農”,好像與我無緣啊。

我很慶幸,此刻的我終於體會到什麼是“憫農”了,這得從一次勞動課說起。

本週三是我在高中生涯中最後一次勞動日,我被分配到了食堂組。

還記得勞動日的前一天晚上,老師發下各組的勞動安排表,我看了表上的安排:早上七點到食堂辦公室集合簽到,吃免費早餐,洗碗,打掃食堂;中午用餐後維持秩序,洗碗。下午4:30集合,吃晚飯後維持用餐秩序。最後,晚上七點半上晚修,寫心得。

紙上將一天的勞動描述得很輕鬆,我都有一絲小期待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來,我簽到後到消費視窗打了免費早餐。老師分組,我們到三個樓層打掃,洗碗。

七點半左右,我和三個同學一起到洗碗房洗碗。當我們走進去時,有一個阿姨正在刷碗,另一個阿姨正在快速地插碗到洗碗機上,還有一個阿姨坐在機尾集碗。

我和一個同學一起插碗。阿姨指導我們怎麼把碗一個個插在機上,她嫻熟的技術讓我覺得這活真的好簡單,可當我們親手操作時,我們才領教了什麼是“熟能生巧”。

剛一開始,我們的手下就狀況百出。因為速度太慢,以至於鏈條夾已經轉進入口,我們還沒插上碗。一旁的阿姨見狀就幫我們插,一下子就滿了。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的手上沾了不少油,一排排的碗只能用指甲一個一個扣。這時,我感覺指甲快扣掉了,速度又慢了,阿姨又幫我們插。阿姨脾氣好,沒嫌我們速度慢。

阿姨們太辛苦了。一個碗拿起來沒什麼重量,但要搬起一大疊一大疊的碗來,那可真像般石頭一般,拼盡全身力氣,才能勉強抬起來。

體驗著這勞動的過程,我突然就有些心酸和感動。原來我們吃的每一頓飯,都要阿姨付出那麼多的力氣和汗水。粒粒皆辛苦,勞動好辛苦,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不再抱怨。

雖然早上我們只勞動了一個多小時,但腳卻站得麻麻的,指甲也摳紅了,這裡的活兒一點也不輕鬆。

中午吃完飯,維護完秩序,我們又開始“幹活”了。有了早上的經驗,中午再做時就比較熟練了,遇到的“瓶頸”就沒那麼多了。

我們組最先完成任務,回到辦公室。等其他同學都做完後,老師交代了下午的安排,就讓我們回宿舍休息。

下午比較輕鬆了,不用再插碗了。回想起來,那天絕對是我這十幾年來洗碗最多的一次,沒有之一!

這一天,我只重複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給洗碗機插碗,而且一次一千多個。阿姨們則是餐餐一千多個,一天三次,長年累月不說累,而我只插了兩餐就已經腰痠背疼。

我們真的應該向阿姨們說:“阿姨,您辛苦了。”以前,我也會說,可那太多的是禮貌,也顯出我多麼有教養。而現在,我更會說,但我知道,那每個字都冒著汗,都有“憫農”的滋味。

插碗,是件小事,並不難,而把這平凡的事日復一日地做好就是件大事。一日體驗,一生成長,我會牢記“盤中餐”的不易,我會永遠向勞動者致敬。

誰知盤中餐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444字

一場有趣的多肉DIY之後,教官帶我們來到一片水田前,這裡,就是今天插秧的地點。同學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立馬下田去大幹一場。

可是一下田,大家那股威風勁立刻消失了。我們的腳全陷進了泥裡,即便使出吃奶的勁,可水裡的淤泥依舊死死地“抱”著我的腳丫子不肯放手。再看周圍同學,他們也沒好到哪兒去,都在那兒大呼小叫呢。

我靜下心來,不一會兒,果然慢慢適應了。身邊的同學也逐漸找到了竅門,水田裡又恢復了之前的平靜。我彎下腰,在泥土裡挖了一個深約5釐米,直徑約8釐米的洞,緩緩地把秧苗放了進去。可放下去沒多久,秧苗卻軟綿綿地倒了下來。咦,是我的洞挖太大了嗎?我重新挖了個比較小的洞,小心翼翼地把秧苗放進去,像呵護著一個新生的嬰兒似的,生怕它又倒了。這一次,秧苗沒有辜負我的期望,直直地立了起來。

眨眼間,大家都插完了秧苗。我們走出稻田,儘管感到腰痠腿疼,可看到田裡一排排翠色慾滴的水稻,它們搖晃著嫩綠的小腦袋,好像在向我們表示感謝,滿滿的成就感頓時湧上心頭。那一瞬間,腰也不酸,腿也不疼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3字

通過這件事,我真正懂得了《憫農》這首詩的意思,真正懂得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那天吃完飯,我把筷子放到碗上面,可剛剛離開桌子半步,就被爸爸叫住了:“甜甜,把碗裡的飯粒吃乾淨再走。”我看了看碗,無所謂地說道:“才兩粒,沒事。”爸爸說:“你先把這兩粒吃完了,我就帶你去一個充滿‘知識’的地方。”我半信半疑地把飯粒吃掉了。

來到田野,爸爸對我說:“這就是我說的那個神祕的地方。”我失望極了,爸爸指著正在勞作的爺爺奶奶,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你還記得《憫農》這首詩嗎?這首詩寫的就是你眼前的情景。我們吃的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先不說別人,就說說你的爺爺和奶奶,他們整天早出晚歸,是多麼辛苦,所以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不能浪費糧食。”聽了這段話,我很慚愧,暗暗下決心以後不浪費糧食了。

“好了好了,不說了,快點把飯送給爺爺奶奶吧!”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連忙招呼我把飯給爺爺奶奶送去。來到爺爺奶奶面前時,我驚呆了:他們的鼻尖和額頭上都是汗水和汙漬。看著爺爺奶奶和其他緊張地勞作的人,我又一次想起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825字

最近,我發現了一件事,令我十分震驚!

那是幾天前,我坐車回家,我身後有一個大約5歲的小娃娃正在背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稚嫩的聲音迴響在車上,滿車的人都沒有講話,似乎是在享受著美妙的詩……之後,美麗的媽媽鼓勵孩子說:“寶寶真棒,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娃娃天真的搖了搖頭,“不知道。”媽媽笑著說:“這首詩的意思是讓人們節約糧食,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知道了嗎?”娃娃點了點頭,“知道了,我們不要浪費糧食。”車上的人都嘖嘖稱讚:“真是個聰明的寶寶。”

不一會兒,娃娃拿了一塊麵包吃起來。麵包吃了一半,娃娃又在背詩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娃娃手裡的麵包不覺間掉到了座位上,她停下背詩,馬上撿了起來。媽媽看到說:“寶寶,麵包要是不想吃,就扔掉吧。”說著伸手就拿過孩子手裡的麵包,扔進了垃圾桶。

這時,小娃娃走到垃圾桶旁,把麵包從裡面撿了起來。媽媽說:“寶寶,我們不要麵包了,我們背詩吧,你背的可棒了!”小娃娃望著媽媽,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媽媽看著著急了:“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小娃娃哭著背起來:“誰知……”

車上的人都默不作聲,我的心被震驚了:怎麼能這樣表裡不一?就是這樣對待盤中餐的嗎?節約是什麼呢?節約水,節約糧食,節約……可是節約不僅僅是在嘴上,更是在心裡,在行動上。

我從那一刻起下定決心,一定要以實際行動來踐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風,而不只是口頭說說的。

珍惜生命中的每次目送——《目送》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28字

一想到“目送”這個詞,我的腦海裡便會出現一幅悽婉的畫面:窄道、落葉、涼風、一雙含淚的眼、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

當然這本書並不只是這樣,封底的一段話可以很好地概括這本書的內容:《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決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默,如燭光冷照山壁。

當我我得到這本書,我準備一天到晚捧著書馬不停蹄的讀、飛速的瀏覽。我知道如果這樣讀書會是囫圇吞棗,體會不了其中的味道。可是當我沉浸在其中時,我又忍不住放慢腳步,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因為它實在太吸引人了。就像有人說的,這是一本人生之書,其中蘊含的寶藏理應是被深深挖掘。我總是不忍錯過一字一句,因為不論錯過哪裡,都是讀者莫大的損失。

龍應臺的文字,自有一種力量,讓你忍不住去接近,去品讀,它在荒涼與無奈中傾訴,在噪雜與混亂中低語。她寫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她的故事,會讓我不禁莞爾,也會讓我潸然淚下。她的情感,緩緩地,靜靜地,就湧入我的心田。《目送》包含了很多的故事,但是整本書是連貫的,寫進了一個人一生的感悟。每當我翻開書頁,便會沉浸在書中不可自拔。

是啊,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無數次的目送,期間的情感或是充滿期許、或是依依不捨、或是肝腸寸斷。記憶中的那些片斷,都是時光長河中的一粒小傻子,我們只能呆立在岸邊,目送著它們隨著河水奔流而去,向著大海的方向,自己卻無力挽留。或許那個方向,也是我們最終去到的地方吧。目送,是對故人的目送,對情感的目送,對時光的目送,以及最後,對自己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這句話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曾被多少人口口相傳。其實不論父子母女一場,這世間所有的情與物,不都是這樣的嗎?

合上書時,我總是在思考。我也是慢慢地、慢慢地瞭解,慢慢地、慢慢地體會。我們在目送中失去那麼多,可是又在目送中得到那麼多。我會珍惜生命中的每次目送,直至人生時光的盡頭。

就像封底的一句話所說的: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