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氣象站相關作文20篇

參觀氣象站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618字

“耶”,就在上個星期五,我們澧源鎮一小四年級全體師生參觀了“桑植國家基本氣象站”。

天氣陽光明媚,我們戴著鮮豔的紅領巾,排著整齊的隊伍,邁著輕盈的步伐,就開始出發了!

到了氣象站的出入口,伸縮門的旁邊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國家基本氣象站”,過了出入口,就來到了一片空曠的水泥地,正前方是講解牌,背面是石頭砌成的牆,往下是整個桑植縣城,左邊是用藍漆塗成的房屋,右邊是一排鬱鬱蔥蔥的小樹,綠的可愛,長得正旺。

講解員叔叔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有幾個小杯子的儀器,學名叫:“風向風速感測器”,顧名思義,當然是測量風向和風速的。下一個介紹的是火箭發射器,不要害怕,那只是人工降雨的好幫手,當乾旱季節時,讓人工降雨來溼潤大地吧!

有同學提問:“火箭發射儀最多一次能發射幾個火箭炮呢”。

講解員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可以發射四個”。

又一個同學問:“怎樣發射的?”

講解員回答說:“首先空管一定要讓做決定,決定後再發射”。

接二連三的同學問問題,講解員都一一解答。

往前走,觀完解說牌,走上臺階,到了一個草坪上坐在上面玩,可舒服了。這次換了一個講解員姐姐給我們介紹,這一個像水井的儀器,學名叫:“水蒸氣感測器”,是測量水蒸氣的,我們認真地聽著,卻不知時間在飛快地流逝。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許多花草,感覺聽到它們正在向我們點頭微笑,更像是在說:“下次再來哦!”我心裡裝著滿滿地遺憾,但又是一次美好的回憶。

雖然過了一星期,但是記憶猶新,回味無窮,不想忘記!

參觀氣象站 篇2

敘事作文 ,853字

一走進氣象臺,一位大姐姐就微笑著向我們走來。

"小朋友們好!"

"大姐姐好!"

"來,咱們看一下上方在轉的東西,它是由三個"風杯"做成的。風杯也就和水杯杯子差不多,形成一個弧形,用來測風速?"

接著,她給我們介紹了太陽能板、全自動測水量、空氣溫度、紫外線……杆子、兩種測水量的。我最喜歡的東西有三個一一量水器、百葉箱、和測地溫計。

量水器

這個量水器和其它的水量器不一樣。其他的只有一個功效一一測水量。可這個卻有兩個功效:測水量和測下雨的時間。

方法:開啟蓋子,中間是漏斗狀的。雨從中間漏下去,漏到一個圓柱形的鐵盒裡。鐵盒上有一隻筆,筆前有一個可以轉動的折線統計圖。筆根據水有多少,會向上畫。由於"圖"也在轉,所以筆其實是在向左上畫。雨流進鐵盒裡不會流下來,當雨裝滿後,會一次性落下來。落在一個可以拿動的瓶子裡。折線統計圖豎軸是雨量,橫軸是時間。

百葉箱

用來測量空氣溼度和溫度。

方法:因為百葉箱有可以流通空氣的地方,所以測的時候可以不用把"門"開啟。裡面有四根又粗又長的溫度計,兩根豎著放,兩根橫著放。豎著放的兩根溫度計用來測溼度。左邊一根的"頭部"球上,什麼也沒有,叫做幹球。右邊一根的"頭部"球上用紗布裹著,下面用一個很小的瓶子裝著水,叫溼球。它們兩個溫度計叫"乾溼球"。

橫著的兩根,一根中間有一條藍色小短橫,是測空氣質量最低溫度的。又一根是測最高溫度的。最低溫度溫度計的最低度數是零下三十五度。最高溫度溫度計的最低度數是十五度。

測地溫計

可以測地面溫度和測地裡不同深度的溫度。

方法:在一個"小草園"裡,平放著三根溫度計:一個是在百葉箱裡的最低溫度計,一個是在百葉箱裡的最高溫度計,一個是普通溫度計。每個溫度計必須是放在平坦的土地上,溫度計"頭部"插進土裡。這是測地面溫度的。

有4根普通溫度計,都是豎著插在土裡的。溫度計尾部是在一個水平線的,可溫度計的長度卻不一樣,所以它們插進去的深度也不一樣。分別是:五米、十米、十五米和二十米,分別測地裡不同深度的溫度。

參觀氣象站 篇3

敘事作文 ,594字

氣象站裡,老師拿了一把鑰匙,向孔隙裡一扭,當!“箱子”開了。只見裡邊裝的時一個像膠捲一樣的機器。這個機器,上面四一個捲起來的東西,上面有一些數碼,還有一個黑色的箭頭在東西上。中間有一根細管,細得好像是一根毛,下面還有一個大杯子。

大家看了這個機器都是一頭霧水:“這啥呀?是電動膠捲嗎?哪有這麼大的膠捲……”正當我們爭論時,老師開口了:“同學們,這個機器叫紅外量雨器。”

“哇!太酷了!”我忍不住蹦了起來。老師繼續笑著說:“上面有個洞,雨水就從這個洞滴進去,然後滴進這個卷裡面。”老師指了指黑色箭頭,“每滴一滴,箭頭就會向上移一格,如果箭頭在最上面,說明今天要下大暴雨,如果箭頭在最下面,說明今天是晴天。”老師又摸了摸細管,“接著,細管會把水排到杯子裡。好了,來試試吧!”我們迫不及待地看向老師,老師把水向裡一灑,水飛奔到細管裡,而黑色箭頭指向了中間,水慢慢“走”到盡頭,然後再“嗶”的一聲,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同學們歡呼了起來。

在那以後,我給紅外量雨器曲取了個外號叫“驚奇紅外量雨隊長”!

參觀氣象站 篇4

敘事作文 ,599字

氣象站裡有三個“勺子”。我看見它們圍著一根根柱子跳舞,節奏非常一致。突然一陣大風颳來,它們便發瘋似地轉起來,不一會兒,風停了,它們便非常緩慢的繞圈轉,我覺得它們的速度與風相關。

老師帶我們來到“勺子”下面,聽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些勺子是用來測風速的。風越大轉的越快,風越小轉的越慢。

“這不是勺子嗎?”

“不,這只是長的像勺子而已。”

我仔細一看,原來它和勺子還是有一點點區別的。普通勺子都很小巧,很別緻。而測風速的“勺子”很大,而且黑,這就是它們的區別。

“勺子”是掛在一根細細的柱子上。如果一陣颱風來了,風速是測到了,可是柱子一下子被刮斷了,還怎麼看啊?

我仔細觀察著柱子,我從上往下看,發現上面有兩個掛鉤,鉤子上有兩條繩子,一直扎到地上,如同一顆大樹一般深深的扎到土地裡。這樣風就吹不走它了。

可是,舊的問題一去,新的問題又來了,勺子是怎麼動的呢?老師說“勺子”的中間會凹下去,風吹到凹的地方,“勺子”就會轉動起來。

“那勺子是什麼材料做的?它不會壞嗎?……”我好像問題沒完沒了了。“下次有機會再給你一一講解吧”老師說。

參觀氣象站 篇5

敘事作文 ,2573字

【參觀氣象站】

——鄭淑尹

進入氣象園,一個“黑貓警長”映入眼簾。他身穿銀色大衣,頭戴“小帽”,吸著個“大煙鬥”,還提這個手提包“箱子”。

“哇!”同學們都叫起來。

“快看!那上面有幾個什麼字?”趙海彤指著“黑貓警察”頭頂說道。

“那不是帽子!是風杯,它是用來測量——”

“它是用來測量風向的!”沒等老師開口,潘昱皓就搶著說到。

“不是,它是用來測量風速的!”老師微笑著告訴我們。

說完,又指著兩個“大箭頭”說:“那才是風向標,那才是用來測量風向的。風吹一吹,他就會指著風吹來的反方向。”老師告訴我們。

“原來如此!”

“大家過來看,這是百葉箱!”老師指著一個方形的箱子給我們講解……

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把知識裝進口袋,邁著歡快的步伐回了學校……

【測溫度的“蜂房”】

——汪詠??/p>

專案課,我們來到了氣象站,一進去就看見草地立著幾個蜂房,頓時,我所有的好奇心都被激起了,巴不得立馬參觀。

老師介紹完量雨器,就帶我們來到了“蜂房”面前,她開啟“蜂房”,只見裡面都是一些溫度計。老師說這是用來測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測最低溫度的溫度計裡裝的是酒精,因為酒精能承受0攝氏度以下的低溫也不會有冷凝現象,它在環玻璃管裡宛如一條銀線,極難被發現,看久了眼睛都會花。測高溫的溫度計裡裝的是水銀,因為它永運不會受高溫的一些傷害。在溫度計下面,還分別有兩個小球,一個是幹球,另一個則是溼球,好像是用來測空氣溼度的,但我越聽越糊塗,希望我回去以後能搞懂。

【參觀氣象站】

——蔣曦樂

我們一去到重師的氣象站。“一些雨層雲出現了!”一名熱心的大姐姐講解到,“快要下雨了!”。不一會兒,一層“細雨”就落了下來,籠罩人間。“真美呀!”

我們看見的第一個儀器是測量雨下了多少,大約一米的圓柱,頭頂上有個小漏斗。雨點慢慢流下去,機器轉圈圈,小筆自己畫,雨又坐上小滑梯,落進燒杯之中。那名大姐姐用了120毫升的水來演示。只見“雨水”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水一落下去,就有一隻無形的、但有力的手,推動了無數根數軸的圓柱體。突然,哪一支筆開始上下移動。“哈哈哈……”笑聲響起來,我一看,原來筆沒有墨了,我們一齊問大姐姐,如果上面有刻度,又要怎麼辦?大姐姐說,讀刻度就行了。

我喜歡氣象站!

【細長的“電飯煲”】

——陳涵彬

星期五下午的氣象站遊覽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儀器就是檢測雨量的儀器了。

我來到檢測雨量的儀器面前,發現它體型細長,於是我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做“電飯煲”。只見這個細長的“電飯煲”長約一米,寬約零點二米,全身圓形狀,它的頭部是一個圓形漏斗,中間是一個指標和一個包了紙的圓體,底部則是一個水壺大小的杯子。

“電飯煲”是在下雨天才起到作用的,假如今天下了雨,那麼“電飯煲”上方的雨點就會順著頂部的漏斗“刷刷”的流到中間,流到中間之後指標受到壓力,裝有墨水的針頭就會緩緩的升高(在紙上)。雨停後,暫時儲存在中間的水便會一下子排到底部,指標會漸漸地退回去,不過指標上裝的墨汁卻在下雨的時候留下痕跡,根據這道痕跡,便可以輕鬆的判斷降雨量。

天色不早了,我們也帶著豐富的知識返回校園了。臨走前,我還想著那個細長的電飯煲。

【風向標】

——楊新晨

“太棒了!”我們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似的,衝進了氣象園。

那個像風車一樣的裝置是什麼呀?氣象園裡的姐姐告訴我們“那是風向標,它是一種能夠測量風來的方向和速度的裝置。”我們興奮地看著風向標一會順時針,一會逆時針地轉來轉去。

更讓我們好奇的是“風向標”頭頂上那個一直像風車一樣轉的東西。它是由三個勺子組成的,不過它可沒喝湯的勺子那麼光滑!我開始以為它是電動的,觀察了一會兒,才發現它竟然是依靠風向和速度來旋轉的!原來如此。氣象園裡的姐姐告訴我們,它的名字叫風杯!不過我們認為它的名字應該叫風勺才對,因為他長得像勺子嘛!

【神奇氣象園】

——姚予

從學校望去,你會看到一個大白球,那個大白球位於操場旁的山坡上。“那裡是哪兒?”我坐在臺階上,常常這樣想。

烏雲呼呼的吹,馬上就要去氣象站了,那裡肯定很大,像科技館,我們肯定也要坐電梯,最頂端還有精密的儀器,但現實結果超出了我的想象,因為那裡不是氣象站,而是氣象園!

朝四處看看,那裡根本就沒有房子,只有工作房,並且小的不能再小,長約70米,寬約80米,不過那裡打扮的很像花園。有幾個長杆子立在了大家面前,風一吹杆子像勺子一樣的東西就會像做旋轉木馬一樣繞著杆子轉,下面一點則是風向標,風朝哪邊吹,細的那頭就會指向哪兒,在用計算機計算什麼時候風大什麼時候風小。

下一個東西是啥?我們走進了用柵欄圍起的一塊花叢,“嗯,這是裝飾品”?老師搖了搖頭,用手扒開了花叢,上面有4個溫度計,土裡的部分有的稍微短一點,有的則長很多,他們都是用來測地溫的,不過露出來的部分都一樣長,我到現在都還沒弄明白為什麼。

當我要臨走時看了看工作坊,令我沒想到的是原來他就是大白球。

我坐在臺階上望著大白球,常常想著關於氣象園的事。

參觀氣象局 篇6

國小二年級作文 ,293字

天氣的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天出門是颳風還是下雨,是陰天還是陽光燦爛,我們都要看看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帶我們來到了一個神祕的地方-蕭山天氣氣象局,來了解天氣預報是怎麼產生的。

首先由路姐姐帶我們參觀氣象局的展示廳,讓我們瞭解許許多多的氣候科普知識;演播廳、半山腰的觀測站、預警釋出中心。預警釋出中心就是最神祕的地方,通過觀測站、衛星、雷達等裝置來收集氣象資料,計算機將收到的資料進行處理和運算是對氣象資料的分析、計算,預報員會商得到預報結論並對外發布。

今天讓我們學到的知識還真多!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是科學技術的進步,使我懂得知識的重要性。

參觀氣象局 篇7

國小一年級作文 ,225字

今天,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帶我們走進了蕭山氣象局,參觀了蕭山氣象局。

我們先在三樓的一個會議室集合,水晶老師帶領著我們去一樓參觀展示廳,在那裡,我看到了許多關於氣象的儀器,還看到了像電視機一樣的裝置。

接著,老師來領著我們走到了演播廳,那裡有很多電視和開關,後面有個演播室,一走到後面,就會從電視機裡播放出來。

後來,我們又回到了會議室,老師給我們看了關於氣象的動畫,問了我們問題,就這樣,我們的活動結束了。

在回家的路上,心裡想:“啊!今天真開心!”

參觀氣象局 篇8

國小一年級作文 ,365字

以前,我每次聽到天氣預報時,心中總是疑惑不解:為什麼他們能知道明天、後天甚至未來7天、15天的天氣呢?今天,在參觀了蕭山氣象局後,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奧祕。

首先,得“觀天象”,也就是收集現在天氣狀況的各種資料。這個工作就由放在山上的各種儀器,如:溫度計、溼度計、風速器等儀器來完成。收集到的各種資料被時時傳送到了氣象局的核心部位—氣象臺。一進氣象臺,一排排整齊的電腦映入眼簾,上面是一個大螢幕,四周都是電視牆,一股濃濃的科技味兒撲面而來!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並形成氣象分析。我彷彿看見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努力工作的情景了!經過不斷的模擬和校正,最終形成資料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員也就有了可靠的預報資料。

人類真是太厲害了,科技的力量真強大呀!我相信,“天有不測風雲”這句話出現的機會肯定會越來越少!

參觀氣象局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488字

“有個地方真奇妙,能測晴來,能測雨”。大家知道這是哪裡嗎?沒錯!這就是氣象局。

每天我們總會看看天氣預報,瞭解溫度天氣情況,來判斷今天應該適合穿多少衣服,是否適合出行等,這些資訊都來源於氣象局,但這些資料是怎麼得出的呢?今天我帶著疑問來到蕭山氣象局一探究竟。

氣象局很大,有展示廳,有演播大廳,有會議大廳……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氣象檢測站。它建在氣象局大樓的後山上,我們在帶隊老師帶領下沿著三樓"天梯"爬到檢測站的頂上,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儀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晷,據老師介紹,日晷是古人通過影子來測時間的儀器。太陽在一天裡位置是會不斷變化的,光的照射角度也會不斷變化的影子當然也會變。古人利用了這一點,把每個小時日照的位置記錄下來,就成了日晷。我一邊聽著介紹,一邊在腦海中構思這小實驗,打算回家也試試看。

災害演播是讓我們瞭解了天氣災害,有閃電、暴雨和龍捲風。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情,我們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幸好現在科技發達,可以提前預防,減少傷亡。

今天我們是邊玩邊學,在學中收穫快樂!我像海綿一樣努力地吸收著氣象知識,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做天氣預報員!

參觀氣象局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1字

今天是3月23日,世界氣象日。這一天是專門紀念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日子。我們班很幸運地爭取到了去氣象局參觀的名額。我們激動極了,希望能收穫一些氣象知識。

清晨我早早的起床,和媽媽一起準備好就來到了學校。同學們一個個精神飽滿,心情非常地興奮。一會兒,我們揹著包排好隊出了校門,陸陸續續地上了大巴車。雖然去氣象局路途很有點遠,要坐很久的車,但是車裡總是有一些同學把我們逗得鬨堂大笑,使我們並不覺得很無聊。

來到氣象局,我們不由得感嘆這裡的寬敞。我們排好隊走進大廳,熱情的叔叔阿姨對我們表示歡迎。接著我們參觀了氣象局。這裡可真是高科技呀,到處都是電腦。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次的主題是“智慧氣象日。”因為現在都是用雲端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這些大資料測氣象。

那天氣和氣象又有什麼區別呢?工作人員解釋天氣就是一天的溫度。氣象確不一樣,它精確到每一分鐘,每一秒。其實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就會預測天氣了。比如那些“天上魚鱗斑,晒穀不用翻。”這些諺語都是他們用來預測天氣的。現在科技發達了,天氣預報也越來越精確了。

我們跟著工作人員來到播報天氣預報的演播室。我們班的毛伊蕊、白育潔,還有彭梓欽他們三個也在演播室的舞臺體驗了一番,可有趣了。

最精彩的就是趣味答題了,答對了還會有禮品。開始,我放不開,不敢舉手。後來被大家踴躍舉手回答問題的氣氛感染了,我也躍躍欲試。只是太多的人舉手,工作人員沒有看到我,所以我沒有機會回答問題。

這次活動讓我學到了新的知識,還讓我懂得了想做一件事就要積極去爭取,不然機會就會從你身邊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