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味兒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篇1

國二作文 ,2752字

【篇一:家鄉的年味兒】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裡,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裡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裡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裡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裡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篇二:家鄉的年味兒】

春節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於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媽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裡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麼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裡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的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的婆婆,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裡的那麼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嚐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唉,春節就這麼過了。

【篇三: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家鄉的年味兒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8字

爸爸說他們小時候的年味兒是穿新衣戴新帽;是裝在口袋裡的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媽媽說年味兒是蒸籠上的饅頭和一鍋鍋白白嫩嫩的豆腐。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家家戶戶都準備甜甜糯糯的食物,如年糕、湯圓,送灶神爺“上天言好事”,然後開始購買年貨、蒸饅頭、做包子,然後就是炸丸子,各種美食讓人眼花繚亂,到處都是滿滿的儀式感。超市裡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人們大包小包地往回拎;大路上車水馬龍,忙碌了一年的人們滿懷喜悅地從四面八方奔進最溫暖的港灣—家。

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對於我來說,這些就是年味兒。其實,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讓我們瞭解傳統文化、民俗的好機會。

年三十一大早,媽媽就叫我起床貼春聯。據老人講,今年“打春”就在除夕夜下午,所以要在“打春”之前把春聯貼好。看到爸爸把“福”字倒著貼,我不明就裡大聲提醒“福倒了”,爸爸笑著說:“到了就對了。”原來爸爸是故意倒著貼,寓意“福到了”。接著我們備好酒菜,隆重地迎接灶神回來。“三十下界保平安”,灶神爺在這一年當中會好好照看整個家。

到了晚上才是過年的重頭戲,媽媽準備了一桌特別豐盛的“年夜飯”。餐桌上有一條大魚,奶奶提醒說這條魚不能吃只能看。因為“魚”和“餘”同音,餐桌上有魚,就代表“年年有餘”的意思。吃完了年夜飯,是我們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不僅可以拿到鼓鼓的紅包,還可以盡情地放小鞭炮,更重要的是不受大人的約束,想多晚睡就多晚睡,因為這叫“守歲”。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人們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家鄉的年味兒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5字

“穿新衣,過新年。”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大街小巷濃濃的年味,讓我雀躍,使我沉醉。

春節前夕,是我們家最忙的時候—全家齊上陣蒸饅頭。家鄉的饅頭可有特色了。各式各樣的餡兒,肉餡、豆沙餡、蘿蔔絲餡,甜鹹都有。加水和麵後,把它們蓋在被子里長“胖”。奶奶說這就是“發酵”。睡醒後的麵糰被分捏搓圓,塞進餡兒,然後上籠蒸。蒸籠一層層高高堆疊起來,被鍋爐蒸出嫋嫋白煙,蒸出濃濃饅頭香。邊說笑邊忙碌的長輩們,穿梭在白色的煙霧裡,額間、眉梢、嘴角都溢位滿滿的幸福。

大年三十貼“福”字,這是大江南北都不能少的年俗。這還不簡單?我一口承包下來。剛要貼上一個,媽媽攔下我說:“‘福’字要反過來貼!”“啊?”“妞妞,這是為了取美好的寓意‘福到了’!”原來,小小的“福”字,還有這樣的講究。

大年初一,最熱鬧的莫過於走家串戶去拜年。一年沒有見面的大爺大伯更加精神了,叔叔阿姨更加時髦了,小弟小妹更加高了。我跟在爸爸媽媽後面,甜甜地向長輩們拜年問好,口袋裡、手掌間,乃至帽子裡,都被色彩鮮豔的各式糖果,塞得滿滿當當。剝一顆糖嘗一嘗,甜甜的,美好味道融在口中,甜到心裡。

也許,年味兒就是這樣,是一份溫馨的回憶,一份團圓的喜悅,一份祝福的真誠。濃濃的年味兒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永不忘懷。

家鄉的年味兒 篇4

國三作文 ,890字

記憶中的年味兒,似涓涓細流,一步一步,蔓延,席捲。

臨近春節,家裡總能忙上幾天。一大早,天才微微亮,遠處的山還隱沒在霧氣中,媽媽就叫醒我,要大掃除了。大掃除,是過年的序幕,寓意為,掃掉煩心的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才起床,媽媽便已踩著陽光,把窗簾,床單統統扯下來,準備清洗。進進出出,忙的不亦樂乎。我呢,就負責擦傢俱。偶然抬頭,瞥見媽媽,她在擦玻璃。呵上一口熱氣,再用指甲一蹭,一連串動作乾淨利落。打掃完畢,便在大門上,貼上大紅的福字、對聯,紅紅火火,好不熱鬧。年味兒,便在冬日的空氣中,微微醞釀著。

臘月二十八,便要趕集上店,置辦年貨了。大集上是最熱鬧的,漫天遍地的叫賣聲,無不吸引行人注目。馬路上堵的水洩不通,行人臉上綻放著笑容,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我們全家,一前一後在人群中。買些瓜子,糖果,年糕等小吃,還有肉類,豆腐,蔬菜水果。不知不覺,便逛了一上午,心裡樂滋滋的。路上張燈結綵,掛上了紅燈籠,年的味道,更加濃郁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入暖送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rdquo;一日一日扳著指頭數日子,年味漸濃,新年總算盼來了。

除夕夜,吃團圓飯,總覺得自家的團圓飯是最豐盛的。媽媽將事先準備好的豬肉洗乾淨,切成肉丁,放在鍋里加佐料,熬成湯,放在碗中靜置,待成肉凍,這第一道菜便準備好了。過年必不可少的,當然是餃子。媽媽最喜歡做胡蘿蔔餡和韭菜餡的,餡多皮薄,一個個花朵一樣,綻放在菜板上。加入水中,翻滾幾次,便出鍋了,熱氣騰騰的。還有清蒸魚,涼拌黃瓜……屋子裡瀰漫著各種飯菜的香,這是幸福的味道,年味兒。大家便在著濃濃的年味中,吃著美食,闔家團圓。

吃完團圓飯,大家都移步客廳,其樂融融看春晚。一邊看一邊聊,今年的收成,孩子們的工作,左鄰右舍的日子……當然最高興地是晚輩向長輩們要壓歲錢。我們向長輩磕頭,滿口的祝福,他們總是笑眯眯的遞過來鼓鼓的紅包。這柔柔的幸福,便是新年的饋贈。窗外的鞭炮聲,響徹雲霄,連綿不絕。爆竹聲中,人又長了一歲。

任憑舊年的回憶浮現,又帶著懷念期盼新一年。

家鄉的年味兒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91字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們大家都十分喜愛的節日。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們都做起了充足的準備:該打年糕的打年糕,該做臘肉的做臘肉……人人都有事兒做,連我們這些小孩子也都用零花錢買來了愛吃的,愛玩的,就等著過年時與小夥伴們分享呢!

年三十舞著歡快的步子匆匆趕來。

傍晚,一陣陣“啪——啪——”的聲音從樓下的空地上傳來。咦,這是在幹什麼?哦,原來孩子們在玩“摔摔炮”呢!比比誰摔的更響。如果運氣不太好,你還有可能遇上個“啞炮”。孩子們你一個,我一個地摔著,玩得可開心哩!

也有些膽子特別大的,“摔摔炮”顯然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就都趁著爸媽忙碌之時,偷偷拿著自己的零花錢,跑去小店買來了各式各樣的鞭炮。孩子們從盒子裡小心翼翼地取出鞭炮,輕輕地在盒子上一擦,用力地扔向空地上,不一會兒,鞭炮便“砰”地一聲爆炸了,騰出一片煙霧,好似仙女下凡時身邊縈繞的雲煙。

還有的嫌事兒不夠大,還從家裡搬了些爆竹,用打火機給爆竹點上了火,爆竹便開始“噼噼啪啪”地唱起了歌,年紀小的孩子躲在門後,手捂住了耳朵,偶爾從門縫中瞄一眼,卻始終不敢探出頭來,睜大眼睛觀望,年紀大的就嘲笑他們“膽小如鼠”。孩子們的打鬧聲與歡笑聲使這春節更加的歡樂,有趣。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啊!

一陣陣飯菜的香味兒從每家每戶的窗戶裡飄了出來,香氣四溢,香飄十里,孩子們都聞到了,爆竹聲戛然而止,孩子們都紛紛跑到了自己家裡,去吃那美味的年夜飯了。

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擺著各式各樣的美食,有的吃火鍋,有的吃家常小炒……餐桌旁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祥和的氣氛在全中國擴散開來……

吃過了美味的年夜飯,我們孩子可高興了。因為大人們都會為我們精心準備一個個紅包,有厚的,也有薄的,紅包不論大小,但圖的是對待孩子們的那一片心意,一片期望,一片祝福……

到了晚上八點整,大家準時開啟電視機,一邊嗑著瓜子,吃著花生,一邊圍坐在電視機旁看著春晚。大家時而因幽默風趣的小品捧腹大笑,時而被優美動聽的歌聲所陶醉,時而因神奇無比的魔術而瞪大眼睛……直到鐘聲敲響到第十二下,真正地迎來了2020年後,他們才依依不捨地關了電視機,上床睡覺。

躺在床上,靜靜地聽著窗外的鞭炮聲,煙花聲,我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禱道:年啊,你走的慢一些吧!時間啊,你就再等一等吧,就讓這祥和、歡快、有趣的氣氛永永遠遠的在中國流傳下去吧!這年的味道,這年的聲音,彷彿在這一刻靜止了!

家鄉的年味兒 篇6

國二作文 ,1145字

自從來到城市之後,就很少回老家過年了。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依然和以前一樣精彩,可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倏地一下,心裡覺得悵然若失:小時候在老家是如何過的年呢?

猶記得,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家裡人都變得忙活了起來:外公、爸爸和姨夫準備親筆寫春聯;外婆、媽媽和阿姨在灶房裡薰臘肉。我和表弟一臉茫然,而後會心一笑:今天是湖南的小年,大傢伙都開始“忙年”了。家人們急促而溫馨的步履,使新的一年不得不收拾收拾自己,和大家見面了。

我們家鄉有一個習俗,就是要很早地吃年飯。所以臘月三十那一天,家人們老早就起了床,開始準備年飯。於是乎,我在炒飯聲中睜開惺忪的雙眼,趿拉著棉鞋,走向飯桌。飯桌上的菜之豐美是我沒有意料到的: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缽子菜,有外公親手種的大蒜炒上醃了一個多星期的臘肉,有香氣撲鼻的鄉村鮮魚湯,還有鮮嫩多汁的土雞……原本昏暗的天在香氣騰騰的霧中氤氳化開,吐出金黃的晨曦。雖然天才剛剛亮,我和表弟卻很盼望晚上的到來,因為昨天我們約了好友牛牛一起炸鞭炮、看舞龍燈。

我和表弟在堂屋裡亂竄,在田野裡挑逗野雞,在油柏路上奔跑嬉戲……終於熬到了晚上。鄰里街坊都回到家裡去,準備吃年夜飯了。待到大家享用完美味的年夜飯之後,就是長輩們給孩子們發壓歲錢的時候了。媽媽曾教導我說,壓歲錢不僅僅是幾張人民幣,它還飽含著長輩們對子孫們平平安安、幸福安康的期盼。所以,每當我接過長輩遞過的壓歲錢時,心總是很虔誠。收完紅包,大人們開始喝擂茶拉家常,就沒有小孩子什麼事了,所以我和表弟便走出門去,發現鄰居們也紛紛貼春聯的貼春聯,掛燈籠的掛燈籠,好不熱鬧。一股濃濃的過年氛圍仿似充斥著周遭,給人一種安全感。

牛牛從遠處奔來,喘著粗氣分我們人手一盒鞭炮,笑吟吟地對我們說道:“走,我們炸鞭炮去。”我們自然是欣然應許。到了一處空曠的平地,牛牛先是把鞭炮鋪成一條,再用打火機一點燃,噼裡啪啦的聲響就從鞭炮裡迸濺出來,我和表弟連忙把耳朵捂上,臉上卻樂開了花,是啊,“炮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不就是在中不知不覺中開始的嗎?炸完鞭炮,我們仨就去街上看舞龍燈。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紅色巨球作為引導。舞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看到這震撼的場面,使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回憶時,眼前的春節晚會正在如荼放映,可我卻一直望著掛在天穹上的明月。聽說月亮可以遙寄情思,那可否告訴我的家鄉我懷念她,我會一直記得家鄉的年味兒呢?

家鄉的年味兒 篇7

國一作文 ,579字

盼星星,盼月亮。在全國人民三百六十五天的盼望下,春節,這個中國最傳統也最重大的節日,終於向我們款款走來。

為了陪兩位老人過年,我和母親早在臘月二十七那一天就回到老家去了。

臨近過年的那兩天,家家戶戶都在準備著年貨:每家每戶都會時不時的傳出一聲動物的哀叫。大街上人山人海,超市裡的東西都被一搶而空,交費的隊伍宛如長龍。超市裡十分擁擠,我是一個肉丸進去的,一個肉餅出來的。大街上年味十足!

年貨辦好了,就要開始大掃除了。全家上下打掃的乾乾淨淨,寓意新的一年裡不會有些“不好的東西”找上門。

在除夕的那一天,我,爺爺還有伯父在老家門上貼對聯。我們拿著自制的“膠”往門上一抹,對聯往上一拍,OK,對聯貼好了!

很快就到了除夕晚上,我們一桌的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奶奶揉麵,弟弟和媽媽團麵糰,爺爺擀麵,我包餃子(雖然包的不是怎麼好)。我們在餃子裡面放上硬幣,蓋上餡,兩邊一捏,包好了!旁邊的小傢伙饞的直流口水。

守了除夕夜,長輩們給了我們壓歲錢。沒想到初一一大早上就有人來拜年。大家互相的說著“過年好”,聊著生活中的小事,空氣中飄著一股濃濃的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兒其實就是過年時炒菜的香味,是大街上人來人往的熱鬧氣氛,是一家人一起做年夜飯的快樂,是大年初一親戚朋友來拜年時的喜悅。年味兒無處不在!

家鄉的年味兒 篇8

國一作文 ,883字

當絢麗的煙花在空中綻放時,當熱氣騰騰的餃子被端上桌時,當相隔千里的親人相聚時,當火紅的燈籠被掛上牆時……這一卻,都在傳遞著一個訊息:過年啦!

早晨,是不同尋常的熱鬧,各種各樣的鞭炮聲不絕於耳,空氣中滿是爆炸完的煙霧,彌散著濃濃的火藥味。梳洗完畢,吃過早餐,“聲勢浩大”的拜年隊就出發了,踩著由爆竹碎片拼成的“紅地毯”,碎片踩在腳下的聲音清脆,小樹在晨風中搖擺,樹枝上挑著一點紅,好像也在慶祝著新年的到來。邁著輕快的步伐,來到了鄰居的門前,說上幾句祝福的話,就得到一大把美味的糖果。小時的我,對糖果可是愛到了極點,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糖果的熱情度似乎也在一點點的減少。無奈下,只好假裝很歡喜地收下糖果,前往下一家,拜完了所有的人家,也快到8:00了。回到家,將糖全部掏出,裝進袋子,送給了弟弟,弟弟歡喜得臉上都笑開了花。你看,他還在興奮地拍打著糖,將糖一股腦地掃在地上,弄得“一地狼藉”呢!

拜完了年,喝點水,磕磕瓜子,一眨眼就到了中午。肚子開始不聽話地“咕咕”叫著,奶奶也準備好了一大桌豐盛美味的佳餚,讓人看得可謂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家人全部到齊,午餐便開始了。在輕鬆的交談中,分針飛快地轉動,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下午。吃完飯,“全家總動員”便開始了,該洗碗的洗碗,該帶娃的帶娃,該洗食材的洗食材,各幹各的。只有孩子們閒著,走街串巷,呼朋引伴,一起放鞭炮,一起狂奔,一起撒野,笑聲響徹雲霄。到了傍晚,才依依不捨地分別。

回到家,不經意間的一個抬頭,看見了奶奶頭髮中夾雜的許多銀絲,不禁陷入沉思。我們盼著過年,一天天地長大,爺爺奶奶卻在一天天地變老。這一刻,我才明白,爺爺奶奶經濟不算好,為何也生活的如此開心。原來有錢並不是很幸福,家人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這才是最幸福的,爺爺奶奶就享受著這親情之間的一份快樂呀!

年,小時候盼的是過年,長大後,盼的是團圓……

家鄉的年味兒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4字

除夕前一天,我和家人回到老家。

老家的變化可真大呀,馬路又寬又平。小河更加清澈了,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遊動著。每家每戶門前都擺放著兩個垃圾桶,以前垃圾亂倒現象不見了。

人們忙著為過年做準備,有的在貼門聯,有的在殺雞、鴨等,還有的在“謝年”。“謝年”是老家的傳統祭祀,魚、肉、水果、零食等擺滿一桌。奶奶告訴我,謝年就是開開心心送走舊年,歡歡喜喜迎來新年,祈禱在新的一年裡全家健健康康,萬事如意!同時,奶奶告訴我桌上擺的東西都有寓意,魚代表“年年有餘”;年糕代表“一年比一年高”;火龍果代表“紅紅火火”等。

臘月二十九,是年前的最後一個趕集日。奶奶帶著全家一起去逛集市。穿過一條狹窄的老街後,奶奶告訴我,這就是我爸爸媽媽小時候趕集的街市。不過那時候集市上買賣的東西品種不多,都是鄉下農民伯伯們自己種的菜,手工編的一些竹籃等。農民伯伯們把這些東西放集市上賣了,然後買回一些肉和生活必需品。這一條窄窄的老街,給爸爸媽媽的童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新街集市上。集市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街道兩旁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攤位,商品琳琅滿目,看得我眼花繚亂。看來過年了,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看著人們大包小包拎滿雙手,我也躍躍欲試。穿過擁擠的人群,我拉著媽媽的手擠到一個老奶奶的小攤位前。只見老奶奶面前擺著好多紅色的窗花。老奶奶告訴我們,這些窗花都是她自己剪出來的,看著這些漂亮的窗花紙,我央求媽媽給我買一些。媽媽毫不猶豫的給我買了一堆,讓我把家裡窗戶到處都貼上窗花,我開心極了!

謝年、趕集,這樣的場景年復一年地上演著。它們是最樸實而又純正的年味兒,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深深地紮根在這片黃土地上,我們要好好地堅守併發揚這些傳統。

家鄉的年味兒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95字

伴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和“嘻嘻哈哈”的歡笑聲,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鄉村裡那特別的年味兒也慢慢的向我飄來。

在老家的年中,祭祖墳是必不可少的。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們和大伯一家子拎著鞭炮,拿著鐮刀風風火火的疾步走向那深山老林,來到太奶奶的墳邊,哥哥先用鐮刀麻利地把太奶奶墳前的雜草藤蔓清理的乾乾淨淨,隨後上香、燒紙、磕頭、放鞭炮……祭完三個祖墳,天也就黑了,回到家還沒進門,便有一股香味直往鼻子裡鑽。伯母一見我們回來,馬上說道:快去洗手,馬上開飯了。

坐在溫暖的火爐旁,吃著色香味俱全的團年飯,大家邊吃邊聊,好不熱鬧!大人們不禁談起了自己小時候過年的趣事,只聽爸爸說:“我們小時候啊,大年三十晚上要去挑水。水代表財富,誰家挑的水多,誰家的財富就多;大年初一要去砍柴回來,進柴偕同進財,就是把財神迎接到家。”

吃完年夜飯,精彩的聯歡晚會就開始了,今年的晚會比往年更精彩,可是看了一會兒,我的眼皮就開始大架了,我無精打采的問媽媽:“媽媽!什麼時候才去睡覺啊?”媽媽輕輕地說:“今晚要守歲,得12點放完煙花才能去睡啊!”一聽到“放煙花”三個字,我馬上來了精神,瞪大眼睛看著電視螢幕,迫不及待的盼望12點的到來。伴隨著“叮咚”的聲音,12點的鐘聲敲響了,我立即跳下沙發,穿上鞋子,抱著幾捆各式各樣好玩的炮竹,跟著爸爸和大伯來到家門前的空地上。突然,“砰”的一聲巨響,煙花似火箭班衝上了填空,在天空中綻放了它的美麗,一下子烏黑的天空變成了煙花的海洋,五顏六色,讓人目不暇接。你看,那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

大年初一早晨,我穿著粉紅粉紅的棉襖,坐上大伯紅色的小三輪車,行駛在天地間的小路上。讀到這裡,你肯定好奇:“這是要去哪裡呢,要去幹什麼呢?”那好,我來告訴你吧!在我們這裡,大年初一早上要吃大湯圓,寓意全家幸福圓圓。你瞧,我腳邊有兩個桶,裝著泡了一夜的糯米,我們這是要去村外的加工廠將白米打成粉,準備做大湯圓。來到加工廠,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臺老舊、滿是灰塵的機器,只見工作人員一按下電鈕,機器便劇烈的震動起來,把白米從上面倒進去,經過一陣“轟隆隆”,從一個鐵皮嘴裡吐出來的就是糯米粉了。我和大伯提著兩桶糯米粉回到家,糯米粉經過能幹的大伯母的巧手,不一會兒就變成大湯圓漂在翻滾的開水上面了(聽媽媽講,做得好的大湯圓皮薄餡厚,煮熟要能在開水裡飄起來)。我撈起一個大湯圓,問伯母,“這個好不好吃?”伯母慈祥地對我一笑說:“你嚐嚐看!”我使勁咬了一口,好燙呀,可那好吃的味道又讓我不願意吐出來……“真好吃!伯母您真棒!”我不禁讚歎到。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味兒!肉中有香,香中有甜,甜中是家人的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