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父母做菜相關作文20篇

我為父母做菜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0字

這個週末,我早早完成了作業,想到父母工作挺累的,便決定給父母做一道愛心菜。

我其實不怎麼會做菜,於是打算做一盤炒雞蛋。中午,趁父母外出辦事還沒回來,我溜進廚房,從冰箱裡取出兩個雞蛋,打在碗裡攪拌攪拌,再舀一小勺鹽和在雞蛋那黏黏乎乎的液體裡,待到蛋清與蛋黃融為一體時,我便放下碗,跑去開煤氣。我雖然找著了煤氣爐,可是開關油乎乎的,怎麼擰也擰不開。

“奶奶!奶奶!你在家嗎”我請求求助。

“怎麼了?”奶奶從房間聞聲而來。

“我擰不開這開關。”我說。

“用力往左擰。”奶奶回答說。我用盡吃奶的力氣,可還是擰不動。奶奶走上前,“哧”地一聲,煤氣便開了,我終於鬆了口氣。

可麻煩還沒完呢。當我不緊不慢地開啟火,把鍋燒出煙來,把碗裡的雞蛋倒入鍋時,感覺怪怪的。大人炒的時候都有“滋啦啦”的聲音,我的怎麼沒有呢?哎呀!油哇!我怎麼會忘記放油了呢?看著黑糊糊的鍋裡,那已經小面積炒熟的雞蛋,便手忙腳亂地拿起油罐子,往鍋裡順時針倒一圈,連忙拿起鍋鏟,把雞蛋刮到有油的地方,再加上幾滴醬油,雞蛋炒好了,黃燦燦的,香噴噴的,自我感覺良好!

炒好了當然是要盛起來了。可是我到底要不要用打蛋的碗來盛呢?要吧,雖然可以少洗一個碗,但是怕殘留在碗裡的蛋液不衛生,不要吧,雖然乾淨些,但是不節約。當我正在糾結時,看到鍋裡的雞蛋起了一些黑黑的點。哦!不好!雞蛋要燒糊了!我只好匆匆忙忙地從碗櫃裡拿了個乾淨的碗慌慌張張地用鍋鏟剷出來盛好了,我才長吁一口氣,關掉了火。

我小心翼翼地捧著這碗充滿愛的炒雞蛋端上桌,再把碗筷擺放好,等奶奶把其它菜做好。父母回來了,他們迫不及待地品嚐我做的炒雞蛋。媽媽高興地說:“真是長大了啊!”爸爸讚許地說:“比我們炒的還香!”

通過這次做菜,我體會到了大人的不容易。每一個做菜的人都在用心地做菜,我也是這樣。父母吃得滿意,便達成了我的心願。以後我要學會更多的菜式做給他們吃,來孝敬他們。

我為父母做一件事 篇2

國二作文 ,637字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而現在我所擁有的一切,都緣於父母的給予和付出,在我成長的這十幾年來,我與父母之間經歷的一幕幕,猶如一滴滴水,早已匯成了汪洋大海。這裡面蘊含著父母的付出,但也有我的回報。

在我記憶中,有許多零落的小傘花,每一朵花都記錄著我對父母的報答。有一件事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成為我與父母溝通的緣起。

那是一個炎熱的中午,父母都在田裡幹農活,直到吃飯時還沒有回來,我想他們肯定餓壞了,於是,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做飯。說幹就幹!我翻出了家裡的土豆,削了皮,開始用刀切,一個不留神,我將手指擦破了,剎那間,鮮血直流,人們都說“十指連心”,真的很痛,可是為了做好這頓飯,只好硬撐下去。因為從來沒有嘗試過做飯,我糊里糊塗的把土豆片放進了鍋裡,然後放了很多醬油。好不容易把菜燉熟了,我興高采烈的嚐了一下,卻發現沒有一點滋味。正在我眉頭緊蹙時,爸媽回來了,見我把飯做好了很高興,可我心裡卻很不是滋味。

過了一會兒,我把飯菜端上了桌子,媽媽先嚐了一口,高興地說:“真香!”這使我更加慚愧,臉紅得像一個大蘋果似的,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父母安慰我說:“不要哭,你能想到自己做飯給我們吃,我們已經很開心了。這不僅說明你長大了,也說明你學會了照顧父母。女兒,你真棒!”聽了這些話,我破涕為笑,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生活中子女為父母做的哪怕只有一件小事,就足以讓父母欣慰,所以我們更應該行動起來,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回報父母的恩情。

我為父母做點啥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161字

我還可以在媽媽做飯的時候,幫媽媽拿菜、洗菜、切菜,飯做好了我可以端飯、搬板凳、放桌子……

還有,爸爸一天都在上班,也十分辛苦。我可以在爸爸下班回來的時候把爸爸的拖鞋拿給爸爸,併為他倒一杯水喝,讓他進家就能好好休息。

希望我能從今天開始,做到上面這些,使父母不再那麼辛苦了。

我為父母做二三事 篇4

國一作文 ,702字

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在了母親的髮梢上,黑髮中裸露出一根白髮。什麼?母親老了?我不願意去相信這個事實。在我心中,母親永遠是一個活潑開朗的“頑童”。

因此,我要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什麼好呢?”我左顧右看,在電視前走了一圈又一圈,但始終想不出來。“你在做什麼?”母親疑問的聲音從廚房傳來。我突然靈機一動“對!就這麼辦!”跑去了我的房間,低頭鑽研起來。

傍晚,快到五點了,我“出宮”了。揹著手自信地走到廚房,拿起我左手的小本子,一步一步的照做起來。母親不知我在做什麼,便來到我身旁“需要我幫忙嗎?”“您怎麼來了?”“轉過身,我要給您一個驚喜,等做好了再去叫您!”母親只好無奈的走出廚房。

“最後……完成!”我在上面加上了一個香菜葉,再用家裡最精美的盤子裝上我做的飯。這是我為母親做的第一頓飯---蛋炒飯。

我激動地把母親拉進了廚房。

她拿起了勺子,臉上顯露出了期待的表情。母親竟然全吃光了,臉上喜笑顏開,連連說:“好吃,好吃。”

雖然現在父母離異了,但是母親還是愛我的。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你是否在父母工作勞累之後遞上一杯暖茶,為父母甩開疲憊;在他們生日無人陪伴時遞上一張生日卡片,讓父母度過一個溫馨的生日;在他們失落哭泣時獻上一番問候與安慰,讓他們忘記悲傷,露出笑臉。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嘗體會到他們每天工作時的勞累,何嘗察覺到那縷縷銀絲早已生根,那一絲絲皺紋印在他們的臉上。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對父母來說,孝敬他們,比做什麼都重要、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讓他們熱淚盈眶!

我為父母做件事 篇5

國一作文 ,576字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他的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空中飄蕩,繪畫著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它對哺育它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有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所以我們不能只享受父母給予的愛和溫暖,也應該去回報和感恩父母。

回報父母,不需要感天動地的語言和驚天動地的事蹟。只需要在父母下班回來時為父母捶捶背,拿拖鞋,倒杯水,吃晚飯時主動承擔家務:刷碗,掃地也許你覺得這是事太平常,太微不足道了,但是你做過著些事嗎?也許你去做,父母就會感動萬分的高興和莫大的安慰。當你去做的時候你就驚奇的發覺:原來感恩父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但你能堅持下來嗎?

吃完晚飯,為父母端來一盆熱熱的洗腳水,把手浸入水中,撫摸著父母那雙長滿老繭的腳。你知道這些繭子怎麼長出來的嗎?對,沒錯!這正是父母付出的見證:每天忙碌的工作,幹活,只是為了能讓你上學,享受更好的生活。往事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小時候,父母為自己洗腳,自己,不聽話,將腳一跺,水濺到父母的臉上,可父母依然為自己洗腳,毫無責備之意。

感恩父母吧!為父母做件事,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不跟父母頂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有人有人問你:“你為父母做過事嗎?”這時你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我做過”。

我為父母做件事 篇6

國一作文 ,452字

夜空愛星星,所以給了它無限夜空。太陽愛花草樹木,所以給了他們無限溫暖,父母愛孩子,所以他們奉獻了很多……

從小到大,老師總會教給我們要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想為父母做件事,卻不知道該做什麼。爸爸回來了,一進門,就坐到了沙發那上,說:“給爸爸拔一拔白髮吧。”我下意識地瞥了一眼爸爸的白髮。多少年來,為這個家庭付出著,在那一分鐘裡,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把爸爸頭上的黑髮與白髮分開,稍一用力,白髮就落到地上了。這白髮象徵著爸爸辛勤的勞動呀!

那一夜,我沒有睡,坐在床上,透過窗戶看著夜空。皎潔柔和的月光,看著它們的星寶寶,把他們送入甜美的夢鄉。

我耳邊想起爸爸媽媽常說的話:“老了,就有時間享受了,真好。”我反思我之前不尊重父母的行為,我低下頭哭了。

其實,天底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的奉獻。“奉獻”他們或許不這樣想,可你要這樣想,要懂得感恩回報。

我為父母做頓飯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9字

在我的記憶中,父母每天總是馬不停蹄地去工作,但是我每天依然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飯菜。看到父母這麼辛苦,我便下決心也要為父母做頓飯。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日,當我起床時,父母已經照常去工作了,我赤著腳來到客廳,看見茶几上面有一張字條,寫道:早飯在鍋裡,吃完後好好寫作業。在家時不許瞎玩,不許碰插頭、打火機,不許出門,我們中午回來。一看就知道是媽媽的字跡,我“哦”了一聲,便迫不及待地去掀鍋蓋了。哇!早飯好豐盛呀!有五彩小饅頭,有嘉興粽子,還有永和豆漿。我滿足地吃著它們,心想:接下來該我大顯身手了!

我從媽媽房裡找到了好幾本美味食譜,從裡面挑了幾道步驟簡單的菜:青菜豆腐湯、韭菜炒雞蛋、西蘭花炒胡蘿蔔。食譜找好了,然後就是準備食材了。我在冰箱裡找到了豆腐、雞蛋、西蘭花、胡蘿蔔,在菜籃子發現了青菜和韭菜。食材準備就緒。

食材找到了,接下來就該為它們“洗澡”了。我拿出一個大盆,放了些清水,把菜放了進去,洗了兩三遍,最後身上都乾乾淨淨的。切菜不是容易活,我拿出切板,把它平放在桌上,把菜倒了上去,拿起菜刀小心翼翼地在它們肚皮上掠過,結果,光切菜就用了半個小時。

做菜時,最難的一道是韭菜炒蛋。我先把油倒進鍋裡,鍋裡頓時像放鞭炮一樣發出響聲,我把蛋敲碎放進鍋裡,可誰知蛋殼也順勢滑了進去,我趕緊手忙腳亂地撈出來。在炒蛋時,火候太足,蛋有點焦了,最後放韭菜時用力過猛,濺出好多油花。唉,還好最後賣相還行。

到了午飯時間,當我把碗筷放在桌上時,才發現沒煮飯,可是晚了,父母已經回來了,他們先是驚訝地問我:“這些菜是你做的嗎?”然後又發出感慨:”我們的女兒長大了,能自食其力!”這時我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那個,我忘記煮飯了。”可是他們沒在意,拿起筷子吃了起來,還誇我手藝不錯。

經過這次做飯,我體會到了做飯不是件容易事,我想對父母說:你們辛苦了!

我也要為父母做點事 篇8

國一作文 ,698字

感恩節那天,班主任給我們佈置了一個感恩作業:要求我們回家為父母做一件事。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邊走,一邊想,今天該給爸爸媽媽做件什麼事呢?要一點特別的,想燒個菜,可等我回到家媽媽肯定燒好飯菜了;掃地、洗碗……我想了好幾件事,覺得都不好。就在這時,我想到了一個公益廣告上的小片段,好,就這麼定了。

晚飯過後,我拿了洗腳盆開始做洗腳前的準備工作,先在盆裡接好了一些涼水,再拿了水壺往裡倒熱水,呀!一個不小心倒得太多了,水太熱了,又裝了一點涼水往裡倒,這次可不向上次一樣,盲目的往裡倒,我倒一點,就把手伸進去試一下水溫,試了好幾下才把水溫調得恰到好處。我把水捧到了媽媽跟前,媽媽臉上出現了奇怪的表情,我馬上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是感恩節,讓我為您服務一次,為您洗一次腳吧。”媽媽沒說話,但我從她的表情上看出她是十分高興的,我放下水,跑去拿了拖鞋,放下拖鞋後,我幫媽媽脫掉了鞋子和襪子,把媽媽的腳放進了溫水裡,泡了一會兒,我也把手伸進了水中,觸到了媽媽的腳,發現媽媽的腳已變得粗糙了,特別是腳底的凹痕已變得十分深了。我知道這是每天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她這麼辛苦都是為了我,為了我們這個家。媽媽把腳從水裡拿了出來,我把媽媽的腳擦乾後,把水倒掉。看著媽媽臉上欣喜地表情,我心裡也暗暗地高興。父母的要求都很小,或許有時我們認為是一點小事,但他們都會覺得很欣慰。

我把這件事寫在了家校聯絡本上並在結尾寫上:“媽媽,您辛苦了!”媽媽在下面寫道:“你真是媽媽的好女兒,你真的長大了,懂事了。”看完之後,我的眼淚在眼睛裡打轉,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媽媽正如你說的那樣,我也在長大,也變得懂事了。我還會為你和爸爸做更多的事。

我能為父母做什麼 篇9

國二作文 ,732字

當我們躺在父母懷裡撒嬌時,當我們還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時,是否想過,我能為父母做什麼?

父母每天早出晚歸,上班賺錢,為了使我們這個家庭有著充足的經濟來源,使子女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下班回來後還要給我輔導作業,督促我學習,還要做大大小小零七八碎的家務,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即使這樣,歲月的飛逝也絲毫沒有怠慢,我尤其記得母親那濃密的頭髮中隱藏的幾絲白髮,和母親額頭上被時光無情留下的車輾般的印痕。

我能為父母做什麼?隨著時間的步伐,我逐漸從一個“小小少年”長大成為一名少先隊員,後來又成為一名中學生。逐漸告別了幼稚的孩提時代,踏上了“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學習征程。在不斷成長的同時,煩惱也不斷增多。每當我遇到困難時,父母便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充當了家庭心理醫師,為我排憂解難。父母的恩澤有如陽光照射在我的心田,使我在溫暖中生根、發芽、不斷成長。

我能為父母做什麼?孟郊的《遊子吟》告訴我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王永彬的《圍爐夜話》則提倡“百善孝為先”。父母含心茹苦養育了我們,我們作為子女應該尊重孝敬父母吧!

在我們接過父母零錢時,說一聲“謝謝”;在準備享用父母的晚餐時,說一聲“謝謝”;在父母頂著雨傘來接我們回家時,說一聲“謝謝”;在父母過生日時,真誠地說一句“謝謝”;當父母為我們遞來一杯白開水時,說一聲“謝謝”……儘自己所能幫助父母,分擔家務,承擔起自己所能承擔的責任,用一生來孝敬父母。

我為父母分憂愁 篇10

國一作文 ,2315字

我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和許多打工子女一樣,父母常年在外,忙碌的他們就把我寄託在姥姥家,還把喜歡亂跑、愛闖禍的弟弟託付給我照顧。

姥姥家離老家二十多裡,是老式的舊木屋,家裡並不富裕。脾氣暴躁的姥姥沒有兒子,我的姨娘就把自己的孩子寄託在姥姥家。這樣,我5歲時就和兩個表妹生活在一起。兩個表妹喜歡哭鬧,這不,淘氣包變成了三個;姥姥家還有一個老人,80多歲,是姥姥的的母親,我和兩個表妹都叫她“老太”。年過花甲的姥姥姥爺為了讓我和弟弟還有妹妹們能過得開心,也在本地的一家紙廠打工掙錢。因此,現在的我不僅要上好學,還要擔任他們的“臨時媽媽”。

弟弟比我小兩歲,不僅不聽我的話,而且總給我惹麻煩—不是踩了人家的菜園,就是把鄰家的小貓扔河裡了。一天,姥姥姥爺還沒下班,弟弟放學後回到家裡,書包一扔,趁我炒菜不注意,他騎上了爸爸的舊單車,偷偷溜出去了。我擔心他闖禍,立馬停下炒菜,用洗臉帕揩了揩手上的油垢,追出門。兩個表妹也從後面跟著跑出來。這時,天下起了小雨,雨點雖不密集卻很大,打在兩個妹妹小臉上,小一點的表妹哭了,她一把拽住我的衣袖,說:“姐,回去吧,我好冷啊!”。我沒有吱聲,心中只想到弟弟闖禍時糟糕的情景。於是就左手一個右手一個拉著她倆跑。在我家對面大山下的公路上,我找到了弟弟,他坐在地上,眼圈也紅紅的。跑過去一看,原來是自行車掉鏈子了,鏈子上沾有許多黃泥土,自行車歪倒的公路邊有幾口大大小小的水潭。想到如果我不及時趕來,說不好弟弟連人帶車還有可能掉進去,我心裡抽了一口涼氣。因為力氣小,我抱不動他,只能先用我的衣袖把弟弟頭上的“板寸”弄乾,然後放下大一點的表妹,拉起他髒兮兮的手,一邊拿著木棍逼著垂頭喪氣的弟弟往回走。弟弟瞪著眼,走著走著,一屁股坐在地上,惡狠狠地對我說:“我不走,你打我試試!”說著說著,他那雙用裹滿了泥水手向我撲來。我一個趔趄,差點兒摔倒—我好無奈,我想要是爸爸媽媽在家該多好啊。我心裡正火急火燎的時候,姥姥和姥爺趕來了。藉著二老的“虎威”,我終於將這頭小“犟牛”給了弄回來。

還有有一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就是我讀四年級時學做飯的經歷。那時,姥姥姥爺為了多掙錢,很晚才回家,每次回到只有“老太”在家的舊木房,我和弟弟妹妹們的肚子總是餓得咕咕叫。這時,我們姐弟四總盼著姥姥姥爺回來。左等右等,餓得實在不行了,我便開始學做飯。這次做飯基本上是我一個人唱主角—我抱起外殼黑不溜秋的鐵鼎罐(煮飯的炊具),學著姥姥做飯的樣子,先用楠竹刷將它洗乾淨,然後開始淘米,用小碗舀出磁壇裡的大米,把它倒在盛水的臉盆裡,可一個不小心我把將近一半的大米潑灑了出去,弄得滿地都是。米粒細小不易拾起,我急得哭。窗外的風拍打著窗戶紙,我流著淚。半個小時過去了,米粒總算撿完,我便在火塘生起了火,弟弟妹妹們像過節一樣高興。突然,弟弟緊張地盯著我,像發現了稀罕之物一樣驚奇地說:“姐姐,你右眼上的眉毛燒焦了!”接著大家都嬉笑了起來。我跑進裡屋拿出小圓鏡一照,一個眉毛焦糊的大花臉出現在鏡子裡,兩個小表妹說:“姐,你的眉頭疼不疼啊?”說著便伸手來摸。這時,鼎罐裡響起了冒泡的咕咕聲。我猜飯可能快煮熟了。這時,弟弟妹妹們停止了嬉鬧,一個個望著鼎罐,口水都流出來了,嚷嚷了起來:“姐姐,我要吃飯,我要吃飯。”鬧得最凶的當然是最調皮的弟弟。由於初學做飯,沒把握好火候,結果差點把米飯給煮糊了,但飢餓的弟妹們吃得很香。不管怎麼樣,我又學會了一門手藝,要是爸爸媽媽知道了肯定會誇我的。想到這,我心裡美滋滋的!

上初中時,我的學習科目越來越多,弟弟妹妹們的學習成績好的好差的差,參差不齊。姥姥姥爺沒上過學,扁擔倒在地上也認不出是個“一”字。於是,輔導三個淘氣包做作業自然就成了我的“專利”。今年暑假,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輔導弟弟妹妹做功課的事情上,一是為了他們在學校裡不被老師留學;二是能同時回家,趕上我煮的晚飯。可意外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天,我正在家裡做家庭作業,門外傳來了急驟的敲門聲,我推開門一看,原來是弟弟的班主任,姓向,一見到我就說:“快,小妹妹,你弟弟的頭摔破了,我把她送到了醫院,你快點去。”等我趕到本地鄉里醫院時,弟弟正躺在病床上,額前已經上了繃帶,紗布上有指頭般大小的的血印,有鮮血往外滲,我心疼的不得了,連忙跑過去。醫生看到我,忙問:“小姑娘,怎麼是你啊?你的爸爸媽媽呢?”我說:“我爸爸媽媽在外面就打工,來不了,叫我來照顧弟弟,我可以的。”醫生嘆了一口氣,對我說:“那你就給弟弟倒杯水吧。”就在我去給弟弟倒水的時候,白髮蒼蒼的姥姥聞訊趕來了,在弟弟的病床前邊抹眼淚邊數落弟弟:“你這個小兔崽子走路怎麼這麼不小心啊,摔壞了怎麼辦哦”?不知道在深圳打工的媽媽是怎麼知曉情況的,不一會兒也打來了電話。電話是我接的。電話裡媽媽的聲音有點哽咽;“豆豆(化名),你弟弟怎麼樣了?傷得嚴不嚴重?”我像小大人一樣對著話筒說:“媽媽,弟弟是外傷,醫生已經把傷口處理好了,放心吧,有我呢。”其實,我在說這話的時候,聲音大得連醫生都知道是裝出來的,我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只是不希望在外打工離家千里的爸爸媽媽為家裡擔心。

就這樣,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一直照顧著比我小兩歲卻淘氣得讓我狼狽不堪的弟弟,還有兩個頑皮而又讓人心疼的表妹—一邊讓三個小傢伙完成好學習任務,一邊做著與柴米油鹽有關的家務。我今年才14歲,我知道稚嫩的肩膀扛不起家的責任,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出色地為生養我的父母分擔了憂愁。經歷了這些事,我長大了許多,也成熟了許多。願天下同齡人都能心疼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