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語言文字相關作文20篇

我與語言文字同行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460字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字一直伴隨這國家的發展。

漢字,是炎黃子孫的驕傲,是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當我們每寫下一個個生動的漢字時,總能感受到漢字的奇妙。“橫”“豎”“撇”“捺”……每個簡簡單單的筆畫,卻組成了成千上萬的漢字。

一個“喜”便讓我們笑逐顏開;一個“怒”字,便讓我們怫然作色;一個“哀”字,便讓我們黯然失色;一個“樂”字,便讓我們開懷大笑……面對我們祖國的那些多姿多彩的文字,現在的青年人又怎麼做呢?

時尚、潮流,這都是中小學生的追求。在我國已經出現了亂用繁體字,亂寫火星文,這是對我國文字的嚴重破壞。我國文字歷經了600多年的演變:由甲骨文,到近代的繁體字,到現在的簡體,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嗎?

“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中國話的魅力可真大,“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每當我唱起這幾句唱詞,心裡都唔俾自豪,當我正聽著這優美的中國話,能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國文字的魅力。

我與語言文字規範標準 篇2

國二作文 ,588字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紐帶,是人與人交往的橋樑,更是人與人共同的結晶。

在偌大的世界上,有著數不清的語種。漢語,英語,法語,日語,漢語……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使用最廣泛的是英語。每個國家都會有相當比例的人會兩種以上的語言。所以語言對人類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語言卻不知不覺地變了味。拿漢語來說,中學生是使用漢語的一分子,但我自認為,我們的漢語水平基本達到了國家的水準,但也有不足。比如“我”常說為“偶”,“同學”變為“童鞋”,“什麼”變成“蝦米”,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連我也不曾“倖免”。因為我也是流行語使用的一部分。雖然這一種只是流行語,但這也是一種較嚴重的語言扭曲。

除了語言,文字的使用也逐漸被語言所“傳染”,亂改動成語,字詞發音不準,簡直可以用“猖狂”形容。

大街上,商店的招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服裝店有“百衣(依)百順”“衣衣(依依)不捨”。開啟電視有“默默無蚊(聞)”“隨心所浴(欲)”“樂在騎(其)中”……甚至在某些典禮或晚會上,也有發音不對的地方。今年,我在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某頒獎典禮時,主持人竟然把“給(ji)”予讀成了(geiyu)的錯誤。

文字也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讓錯誤的文字誤導人們,也決不能讓錯誤的文字矇蔽人們的雙眼,進而將錯誤發揚下去!

在不斷進化的社會中,就讓我們的文明不變,語言文字不變吧!

我與語言文字 篇3

國三作文 ,984字

“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一首首的繞口令縈繞在耳邊,久久揮之不去。中華民族的語言是那麼優美,一個個的文字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組成美麗的篇章。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語言文字更是其中最耀眼的花朵。做為華夏兒女,我們更是從小接觸那美麗、獨特、有趣的語言文字。記得剛上小學,剛剛認識拼音,老師便給我們講了倉頡創字的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字也隨著時間改變,從甲古文到現在的楷書,文字語言也在不停的演變著,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還只會簡單文字的我,便對閱讀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因為識字不多,便只能讀童話,有時父母也會抽出時間給我讀故事。我每次都會被故事所吸引,其中也包括許多古代文字,如“北” 最開始是兩個人背靠著背站著的樣子樣就是指兩個人背靠背面朝相反的方向,最初是背後,後面的意思隨著時間變化變成了“北”的意思; 又比如說“日”原來是一個圓圈後來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樣子。也許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到了四、五年級,隨著認識的字越來越多,我便開始了與語言文字一起的旅行。各種短篇小說集、名人故事、名著賞識……甚至於高科技、新聞等我都通過文字去了解和認識,也從中體會到了文字的奧祕。一個字都有多種讀音,多種解釋,多種情感,例如一個簡單的“行”字都有“Xing”和“Hang”兩種讀音,所表達的意思也不相同;又如藏”有“Zang”和”Cang”兩種讀音,西藏(Zang)是地名,捉迷藏(Cang)則指的是一種遊戲……細細品味,便會體會到不同的情感,這也許就是文字的神奇之處吧。

廣泛閱讀的我開始瞭解歷史,到了初中以後,我便不知不覺的被中國的歷史所吸引,還有一些偵探小說等。在書本上我總能從其中的語言文字中瞭解很多,體會當時人的心情,從中感悟一些事件。福爾摩斯的情節更是起伏不定,每當我讀到壞人在行凶時,便會有些緊張與憤恨,同情那些被傷害的人,當真相浮出水面時,我會緊張,同時也很好奇。讀這些書時我總懷著激動的心情,因為語言文字使故事變得精彩絕倫。曼妙的文字讓我感到輕鬆愉悅;悲痛的語言讓我為此感到焦慮。一個字,一句話都有可能改變一切,這就是文字的偉大。

文字是神奇、偉大還很有魅力的,所以做為華夏兒女,我們有義務去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亂使用成語,拼詞造字。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遨遊於漢字王國,體會語言文字的精髓。

我與語言文字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821字

漢字,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是祖先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從一個人的語言中就可以看出他的修養,語言文字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紐帶,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樑。作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我們要說標準的普通話,寫標準的中國文字。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語言漢字一直伴隨著國家的發展。“橫”“豎”“撇”“捺”簡簡單單的筆畫,卻組成了獨具魅力的中國文字。一個“喜”讓我們笑逐顏開;一個“怒”讓我們怫然作色;一個“哀”讓我們黯然失色;一個“樂”讓我們開懷大笑……

面對我國這豐富多彩的文字,現在的人們是怎麼做的呢?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經常會改變中國文字,常常把“我”說成“偶”,把“同學”說成“童鞋”,雖然這是一種流行語言,但這也是語言上的大錯誤,更是一種對中國語言的不尊敬。

看到現在的服裝店、商店、旅店,很多店家都把成語做了改變。記得有一次看到商店為了推廣蚊香,在寫廣告的時候,把默默無聞寫成了默默無蚊,當時我還以為這是一種創意,後來我才漸漸明白,其實在很多時候,這種創意誤導了低齡兒童,可又會有誰在意呢?看到現在的服裝店,店名都是“百折布衣[百折不撓]”、“衣衣布舍[依依不捨]”、“百衣百順[百依百順]”、“留戀往返[流連忘返]”……我多想告訴大家,請使用正確的詞語,不要讓我們的炎黃子孫跟著你們一起犯“錯”哦!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網際網路也在進步。現在的人們都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來進行聯絡,這時,就跟我們的文字有著密切的聯絡,想到這裡,我突然想到我們的拼音,可以用拼音來發送簡訊啊!當然,科學家們比我想得要仔細的多,科學家們發明了手寫,大家可以直接在手機上寫字,就和在書本上寫字沒什麼區別了。看到現在的發展,有些軟體已經可以使用語音輸入了,我真想對偉大的科學家說一聲:謝謝您!是您讓我們在科技高速發達的今天,仍然熟悉中國漢字。

“說普通話,寫規範字”是你、我、他以及全中國人的責任,就讓我們一起與語言文字同行,共創祖國美麗明天吧!

我與語言文字的故事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855字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聽媽媽給我讀書上那些有趣故事,也喜歡跟隨媽媽一起認識書上的文字。所以,在上小學前我就比同齡的孩子認識了更多的字。在我上了小學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我識字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來的那些簡單識字方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我現在的認字要求了,媽媽為了讓我記住更多的字,總會教我新的識字方法,讓我能體會到學習漢字的快樂。

媽媽教我學識字的方法很多,讓我受益匪淺。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她採用聯想記憶法,根據不同的漢字意思給我編出很多有趣的故事,讓我能很快的記住新學的字,並且會讓我過目不忘。比如,在學習“瘸”字時,我總是記不住這個字,後來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讓我立刻記住了這個字的寫法。她說從前有個小朋友特別調皮,總是喜歡從房頂上往下跳,結果有一次摔斷了腿,走路就一瘸一拐的,媽媽看到他的腿生病了,為了讓他的腿早點好起來,每天給他加點肉吃,所以這個“瘸”字就是病字頭裡面加一個“加”和“肉”。這樣有趣的故事還很多呢,比如“飆”車的“飆”字就是比賽開車看誰開得快。由於古時候沒有車,卻有很多狗,就讓三條狗來比賽。三條狗使勁地跑啊跑,一條狗跑在最前面,另外兩條狗跟在後面,它們跑得都很快,簡直比風跑得還快呢!所以“飆”車的“飆”就是三隻犬,一隻在上面,兩隻在下面,右面是風,這樣我很快就把這些難記住的字就記住了。

媽媽還讓我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其中《趣味成語故事》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它也是我學習識字的好幫手。我每天都會拿出來讀上一兩篇,因為那樣不但能學會很多新知識,還能通過裡面的小遊戲讓我認識許多生字。

我們家人團聚的時候,也經常進行各種比賽,比如朗讀課文、繞口令等,誰表現最棒,誰就能免做家務。媽媽用這種識字方法激勵著我,也獲得了不錯的成效。

我還會把平時容易認錯、寫錯的詞寫在一個專用的本子上,並把每個字都編上號碼,並讓媽媽經常從中出題來考考我。這樣我認錯的字越來越少了,識字量也大幅增加了。

怎麼樣,我的識字方法是不是很不錯?你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試一試,相信你們一定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與語言文字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5字

從我們在媽媽的懷抱裡牙牙學語時,我們就已經接觸文字了。我們漸漸長大了,對文字的瞭解也就越來越多。

小學裡,老師在課堂上指著黑板上的文字教我們組詞、筆畫;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始終對中國文字的歷史感到震撼。以形象表達意思的甲骨文,蒼勁有力的金體、婀娜多姿的篆書,正正方方的楷書,龍飛鳳舞的草書……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它見證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以後,會有更多的文字等待我們去研究。

我們要學習漢字,為什麼呢?

為了交流,為了把它們組織成語言,像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各種有名的書籍、小說都是由千千萬萬個文字組合而來的,但每個人在欣賞一段文字時,腦海裡所浮現出的場景卻是不同的,這可能就是文字的奇妙之處吧!

我讀三四年級的時候,我總把“幸福”的“幸”寫成“辛”,把“辛苦的”“辛”寫成“幸”,因此鬧了一個大筆話,記得有一次老師讓我們用“只要……就”造句。我是這樣造句的:“只要你不怕幸苦,就可以成功。”我還美美地欣賞了一番,嗯,不錯!結果第二天,就被老師當眾批評,說我這個字錯了很多遍了,就是改不過來。哎呀!還真是!回家後,媽媽也說了我:“搞什麼啊,快點,這個字錯了好多遍了,快點,給我更正後抄一百遍,還要組詞!”現在我也沒有寫錯過了,還是要謝謝媽媽的良苦用心啊!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快發展,現在網上掀起一股“火星文”的熱潮,雖然這種東西可以一笑帶過,但是這對我們延續了五千多年的中國漢字卻是極大的不尊重,作為少年的我們,更應該自覺維護我們祖國的漢字,不讓她受到汙染!

弘揚傳統中華文化,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一起“說普通話,寫規範字”!

我與語言文字同行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4字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素有“文明古國”之稱。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漢字,是炎黃子孫的驕傲,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橫”“豎”“撇“捺”……簡簡單單的筆畫構成了千千萬萬個神奇的漢字,賦予了漢字與眾不同的魅力。“一字之差,天壤之別”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就如我以前上課時把“烏魯木齊”讀成“鳥魯木齊”,就這一字之差,我受到了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當時的我簡直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所以,我就深刻體會到了筆劃的重要性。我們如果小時候就不重視改正錯別字的重要性,不認真讀書,那麼以後會犯更嚴重的錯誤,所以大家一定要規範使用文字。

語言文字的規範雖然讓我受到過教訓,但也給我帶來了許多的樂趣。曾經在語文課上,老師讓我們玩漢字急轉彎的小遊戲,我們開心極了!“王大媽,白大媽,坐在石頭上。”老師的一聲令下,全班立馬開始了激烈的討論。我用筆在草稿紙上畫來畫去,突然,有一位同學說:“不就是王嗎”?老師失望的搖了搖頭,我猛然想到“碧”這個字,激動說:“碧”!老師瞬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並豎起大拇指,同學們向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我特有成就感,同時也享受到了語言文字給我們帶來的無限樂趣,也讓我感受到了中華語言文字的生動與靈活。

作為小學生和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要說好普通話。可是有時候,我還是管不住自己,嚐嚐把“我”稱之為“偶”,“同學”說為“童鞋”,“什麼”變成了“蝦米”……儘管這只是一種流行語言,但也是語言上的大錯誤。生活中,還有些商店、飯店、服裝店等,都把成語中的字做了改變。如賣蚊香的店鋪的廣告詞是“默默無蚊(聞)”,服裝店寫的是“百衣(依)百順”或者是“衣衣(依依)不捨”……語言文字就像流淌在我們毛細血管的血液一樣,所以絕不可以讓錯誤誤導人們,也不要被錯誤矇蔽雙眼,更不要將錯誤發揚下去。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正確使用文字。

中華語言文字,像一個緊緊纏繞的中國結一樣,把五十六個民族的人民牢牢的聯絡到一起。我們要學好語言文字,因為有了它,我們才會更加團結一致,因為有了它,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繁榮富強!

我與語言文字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950字

我認為,語言文字簡稱語文,語文是什麼?拆開來看,語就是語言,而文就是文字。我隨便一說,就能說出發生在我身上的好幾件語文小事來呢!

先說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在我咿呀學語的時候,媽媽想讓我掌握一門外語,就把我送到一個專門學英語的培訓學校,希望我能學到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一學就是整整一年。後來因為我們家搬家就沒再去那個學校了。等我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的時候,媽媽以為我還記得曾經學過的一些內容,便故意考我,我卻一臉茫然地看著媽媽不說話。“完了!”媽媽沮喪地看著爸爸說,“那年學英語的錢只怕是打水漂了!”站在一旁的爸爸說:“嗯,你看他是什麼膚色,流的什麼血液?”是的,我心想:我是中國人,中國話才是我的母語。

我剛出生的時候,爸爸提議給我取名叫“不為”,立即招來了家裡其他人的反對:“不為不為,不就是沒有作為的意思嗎?”爸爸笑著解釋:“如果前面加上咱家的姓呢?”“何不為!”“是的,意思是不是就變成了‘為什麼不去做呢’?有‘篤行’的意義,是吧?”爸爸把這件事告訴給我的時候,我打心眼裡覺得,中國的文字真的很奇妙,有時加一個字,一句話的意思就立即變得積極向上了,我都覺得有些可惜為什麼我不叫“何不為”了呢!

三歲左右的時候,我開始通過卡片來識字。走在外面,我會指著各種文字讀給爸爸媽媽聽了,不過有時候也鬧出了不少笑話。有一次,我跑到一輛小汽車旁對爸爸說:“爸爸,快看!這裡有一臺臭油車!”爸爸愣了一會兒,而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來:“兒子,這兩個字不念‘臭油’,是‘奧迪’!”等到我上學了,我才漸漸明白,中國的漢字真是變化多端,雖然形狀很像,但是,有時多一筆少一點,意義和讀音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現在讀四年級了,我越來越喜歡語文了。去年秋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爬嶽麓山。山邊晚霞飄過,縷縷炊煙從紅色的楓葉林中升起,有幾隻小鳥從我們身邊掠過,頓時讓我興奮不已:“嶽麓山好美啊!楓葉好紅啊!我好喜歡這裡!”媽媽笑著說:“寶貝,你看,古人用一句詩就把你這幾句話描繪得很好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我忽然覺得,中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短短几個字,便能準確地描述我此時的心情。

隨著我一天天長大,讀的書也越來越多,我漸漸懂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文化,我要更加認真地學習它,掌握它,讓它更好地融入我的血液!

我與語言文字 篇9

國一作文 ,1213字

語言文字,是人際交往的鈕釦,是淳樸的民族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一句溫暖幸福的關心,一首悠揚清新的歌曲,一段華麗高雅的小詩,一篇優美閒適的散文,都離不開悠久的語言文字,或陌生或熟悉或親切,喚起人們心底深處的回憶。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如同一道神祕的面紗,你輕輕撥開,就會看到一個輝煌耀眼的舞臺。從我們知曉的甲骨文,到如今的字型,漢字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

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不僅僅是氧氣、水、食物,還有我們誰都無法離開的語言文字。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能讓我們正常地與人交流,表達出心底的幸福與感恩,感受到別人的安慰和鼓勵,分享別人的苦與樂。語言文字就像黑夜裡的皎皎明月,又彷彿是喧囂中一條寧靜的小巷,還如一幅靜謐美好的圖畫,讓我們回味無窮。就在上週語文小考過後,彭老師親切地詢問我,在語文學習中是否存在困惑,也肯定我上課注意力集中了,鼓勵我努力學習。那些親切的話語從和藹可親的彭老師嘴裡汩汩流出,就像是優美的音樂,讓我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又像是和煦的微風,吹過我的心田,給我上進的力量和勇氣

眾所周知,海倫凯勒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自小雙耳失聰,也失去了甜美的聲音。但是她用心靈去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樂趣,用心靈去捕捉語言文字的藝術。她用心中的筆,創造了許多文學奇蹟,語言文字也讓她的人生更豐富、更自信。

語言文字就好像是一個紐帶,將人們的感情、生活交織在一起。語言文字也是十分有趣的。還記得小學時學過的一副對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剛開始預習的時候,我感覺挺有趣的,這麼多“好”要怎麼讀?又是什麼意思呢?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終於分清楚了這裡面多音字的讀法與對聯的意思,更加覺得語言文字十分博大精深。還記得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綠”字是他反覆斟酌後才定下來的,曾用過“來”、“吹”、“拂”等字,都覺得不夠形象生動,最後得此絕字,成就千古名篇,盡顯語言文字的藝術性。偉大的總理周恩來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家,那一個個精彩的外交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加佩服總理的機智幽默。這些故事,這些人,感動著我,影響著我,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在我的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

語言文字不僅僅是高雅藝術,它更象徵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它樸素、規範而不可輕易改變。現在時常可以見到為了吸引顧客的眼球而隨意更改語言文字的現象,一些商鋪的招牌突兀地寫著“百衣百順”“衣衣不捨”等大字,還有電視廣告中也出現了“默默無蚊”“騎樂無窮”等改編成語,甚至現在的網路語言,“同學”成了“童鞋”,這些讓人無語的詞語,已經缺失了對語言文字的敬畏,更誤導了我們青少年一代。語言文字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絕不能讓錯誤的文字誤導人們,也絕不能讓錯誤的文字矇蔽人們的雙眼。

提起筆來,筆尖輕觸,一個個方正秀麗的文字在紙上歡快地跳動,用遒勁的橫豎撇捺,一筆一劃地書寫文字,穿越歷史的塵埃,吟誦經久不衰的文明。

我與語言文字 篇10

國一作文 ,646字

語言文字是日常生活中交流的紐帶,是我們不可或缺的。

如果沒有語言文字,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暗淡起來,人與人之間就會少了交流。從古至今,語言文字經歷了許多年的發展和革新:從最初發現的甲骨文到大小篆,再到我們現代的字型。瞧!我們的語言文字多麼有趣,它的經歷多麼豐富多彩。

聽媽媽說,我很早就學會了說話。小時候的我喜歡聽外公講民間故事,依偎在外婆的懷抱裡學古詩。現在的我,學的知識越來越多。當然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但這仍然改變不了我對語言文字的那份激情和熱愛。因此,我對語言文字的感情,自然也會越來越深。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會有人故意把文字寫錯,如:禮品店的招牌“禮所當然”;服裝店“衣鳴驚人”……瞧瞧!這些多麼搞笑,簡直侮辱了我國燦爛輝煌的語言文字。作為21世紀的主人公,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把祖國的藝術文化發展好,再呼籲大家一起正確傳承祖國文化的語言文字。

傳承我國語言文化是每一箇中國人責任,語言文字是一片汪洋,讓我們在海洋中盡情遨遊,探索文字的奧祕,領略語言的魅力;語言文字是一泓清泉,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語言文字是一群閃耀星星,在夜空中放射出最閃亮的光。語言其實是一朵鮮花,文字其實是一片綠葉。紅得耀眼,綠得清新;由綠葉襯托鮮花,煥發出屬於它們的美麗。文字與語言結合在一起,是那樣迷人,誰不會陶醉其中呢?

語言文字,令我如此陶醉。現在的我已深深地愛上了語言文字。我對語言文字的感情是甜蜜的,那甜蜜是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我願意將語言文字放在心頭。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把這份文化傳承下去吧!

我與語言文字 篇11

國一作文 ,754字

現在我是一位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每當我看到文字就會想起小時候看動畫片時,那些生動、有趣的圖片。常常問媽媽:“這是什麼字啊,那是什麼字。”媽媽都會耐心地告訴我,慢慢的,漢字就在我的腦海中紮根了。

記得上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第一堂課就是教我們寫自己的名字,我呆呆地看著自己的名字,半晌才回過神來,老師看著我們一個個不知如何下筆的樣子,感到無奈而又著急。便慢慢地引導我們。老師說:“漢字是有規律的,漢字的筆畫可以分為:橫、豎、撇、點、捺、提等等,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決不能亂塗亂畫哦。”就這樣,我真正開始接觸漢字了。

記得有一次考試,錯別字扣了6分,從而我只得了94分。如果我認真一點,認真看一看自己有沒有寫錯別字,就可以考一個百分了,就可以讓爸爸媽媽高興,就可以讓老師感到欣慰。可是,我寫了錯別字,整整被扣了6分!這次讓我得到的是爸媽的責備和老師的批評。

錯別字在我的字典裡,可是經常出現的。寫作文時,有一兩個錯別字還說得過去,但是錯別字多了,那就絕對不正常了。我記得有一次我寫的作文,簡直是錯字連天,讓老師看了都頭疼。把“蔬菜”寫成“蔬萊”;把“天天”寫成“夭夭”……有一些句子更是讓人看了一頭霧水。所以,我想用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告訴大家不重視錯別字,將來要吃很多虧的。

中國的漢字很有趣。比如說“志”字,它就用“士”和“心”來組成一個字。還有“吳”,它用了“口”和“天”來組成。太有趣了!漢字有它獨特的魅力,它隱藏著精妙和機智,如“明”是由兩個象形字“日”和“月”組成的會意字,以“太陽和月亮”的光輝表達了“明”字的含義。“笑”字使人快樂,“哭”字像在流淚。

每當我在看書的時候,就像在漢字王國裡遨遊,使我和漢字成了好朋友,還讓我學會了猜字謎、編字謎,激起了我對漢字的無限興趣。

我與語言文字的故事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4字

從孩童時的咿呀學語,到上學時的認字,再到現在的讀書、寫字、看報,語言文字與我無處不相逢,它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記得小時候認字,我把“傍晚”讀成了“旁晚”,還會把“國家”讀成“玉家”,把“回家”讀成“口口家”,媽媽至今還把這些事情當做笑話來笑我,每次我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但是這也讓我知道,語言文字作為一種交流工具,是多麼重要。

暑假,我和家人去了美國,在異國他鄉,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連線意義。同我們一起旅行的,還有幾位年紀大的家人,他們在國外語言不通,也不習慣吃當地的食物,所以,我們只好去唐人街吃飯。來到唐人街,遠遠看見一個大門樓。門上盤踞著兩條巨龍,威武極了,門店上方都有大大的紅燈籠,漆成紅色的大柱子,還掛著大大的繁體字招牌,看到這些建築就彷彿回到了中國。特別是走進門店,服務員都說著流利的中國話,家裡的老人到了這裡才暢快起來,話也多了起來。我們有一次來到了一個湘菜館,這裡的老闆40出頭,告訴我們,他的老家就是湖南的,但是他從來沒有回去過。他告訴我,雖然他沒有回過湖南,但是他從小跟著父母學會了湖南話,聽到我們說的湖南話,他覺得特別親切,彷彿我們就是他的親人。每當他思念祖國的時候,他就和來自中國的客人聊聊天,瞭解祖國的發展情況,他覺得,這樣也算是他回到了中國。聽著這一席話,我十分感動,語言文字就是我們中華兒女的紐帶,不管走到哪裡,擁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字,我們就是一家人。

現在,我越來越覺得漢語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加上一個偏旁,就換了一個讀音,換一種讀音,它又變成了另外的一個意思。現在的中國越來越強大了,我希望能把中國的語言文字推向世界,我希望我與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一同並進,走向世界!

我與語言文字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1字

漢字,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語言漢字是國家的精髓,有了它,歷史才會熠熠生輝。

漢字,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一代代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名族的象徵。每當我們寫一個個生動的漢字時,都會感到漢字的奇妙;每當我們將一個個漢字彙聚成一句話時,都會感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動聽;每當我想起自己是中國人並說著普通話時,我就會感到驕傲。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背過的一首古詩,名叫《贈汪倫》。那時全班男生都是這麼背的:“李白乘舟掉河裡……”還有《春曉》,我們是這樣背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老師聽了,不滿地皺起了眉頭:“古詩豈是你們想改就改的,那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不就被玷汙了嗎?”經過這次教訓,幾乎沒有人再亂背古詩了,也知道語言漢字的博大精深。

有時,同學們還會寫錯別字,我也不例外,經常把“己”寫成“已”,把“了”寫成“子”,不光是我,還有許多商店、飯店、鞋店、養生店……都把成語中的字做了改變,賣蚊香的商店,把“默默無聞”寫成“默默無蚊”,鞋店寫的是依依步(不)舍,這些亂改成語的店子,給中國成語增添了一絲幽默,但也抹上了一層“黑色”。

相信大家都看過《漢語橋》這個節目吧!那裡面的外國友人說的普通話比有些中國人說得都好。那麼我們作為一箇中國人,作為一個少先隊員,又有什麼理由不說好普通話呢?

是啊,語言漢字是國家的精髓,我們一定要學好漢字,說好漢語。講好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是一把鑰匙,是用來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是開啟國與國交流大門的鑰匙。

我與語言文字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5字

有一樣東西,我們每天都在和它們打交道,你知道是什麼嗎?

我們每天看的書、說的話,都會用到它!這就是我們的“語言文字”。但是我們真的認識它們,瞭解它們嗎?

從我出生的那一天開始,我每一天都在和“語言”親密接觸。在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哇哇啊啊”地說著自己才懂的語言。直到1歲的時候,牙牙學語的我第一次說的話是“爸爸、媽媽”,那時的我被媽媽輕輕地抱著,而我正在吮吸著手指。媽媽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說:“爸爸、媽媽”,儘管我脫口而出是“麻麻,巴巴”,但是媽媽不放棄,耐心地繼續教我讀。漸漸地,我會讀啦,而且讀得越來越流利。媽媽激動得流出了眼淚,那時我感受到了母愛。

而正式和文字接觸,大概是在我三四歲的時候,那時我獨自坐在書桌前練習寫字。雖然那時握筆都非常吃力,但是我還是很努力認真地寫。識字較早的我,也會有傻傻分不清時候,“撥”和“拔”這兩個字的運用成了我的疑難問題,總是會寫成“撥蘿蔔”“拔電話”,經過多番努力仍然經常出錯,我便拿著問題去問爸爸,爸爸用字形的方法耐心地教導我:“‘撥’和‘拔’都是動詞,‘撥’是用手指或者棍棒攪動,‘拔’就是把東西連根拽起,所以‘撥’有那一豎,‘拔’就把那一豎拽走了。”中國的文字太博大精深了,看來我得多多練習才行。

現在我已經五年級了,學習了五年的語言和文字,深深感受到了它們的魅力,但仍有更多的語言和文字等待著我去探索。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多多記住它們,好好發揮它們。做一個愛寫中國文字、多說普通話的好孩子。

我與語言文字的故事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901字

我國的文字很獨特,從甲骨文到現在的簡體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每個字都像是一個性格獨特的小精靈,如看到“星星”,彷彿眼前有一片閃閃發亮的星空;看到“哀”字,人們就覺得很悲傷;看到“淚”字,就認為自己被打得哭時一定會掉小水珠;看到“興奮”二字,就覺得人很高興;看到“飛”字,就有一種飄浮的感覺……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了,自我從老家茶陵轉到長沙讀書後,我越來越發現語言文字與生活、學習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少一筆或多一筆,整個字的意思就變了,甚至還會讓人產生誤解,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上次,我們語文課中學了一篇《一點值萬金》的文章,在烏魯木齊市場,花了18萬元從日本購進1000卷重10噸的塑料包裝袋,貨剛運到,運貨的人發現“烏”字多了一點,變成了“鳥魯木齊”,結果慘遭18萬元人民幣的損失。從這故事中,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領會與掌握好中國的語言和文字,來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至關重要。

記得我剛來長沙讀書的那年,語文老師佈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業:預習語文第1課,用普通話讀給家長聽。一直在株洲茶陵老家長大的我,在語文課堂上,雖然老師要求我們用普通話回答問題,但我一般都說家鄉話,我對普通話沒有什麼概念。到了長沙,大家都說普通話,我無法轉變過來。因此,無論姑姑怎麼要求,我都不肯用普通話讀課文。首先,姑姑和周老師溝通,再與我進行了半個小時的脣槍舌戰後,我才用“塑料普通話”勉強完成了那一次預習。現在回憶起來,感覺自己太不懂事:我也知道,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是自身良好素質的表現,也是和人們交流的重要橋樑。以後,對於不會讀的字,我一定要先查字典,且及時寫上注音,糾正平時那些不正確的發音,讓大家能聽得懂我的話。

還有,我平時寫作文時,也經常出錯,每次寫完之後交給姑姑檢查,出盡了笑話,如有時會少寫偏旁,有時只寫半邊字,還有時把原本是左右結構的字寫成了上下結構的字。姑姑說過我好多次了,我就是改不了。所以,我要聽姑姑的話,每天堅持認真練習一版字帖,讓自己寫一手好字,爭取在以後的作文或日記中,不寫錯別字。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既要努力做到說好普通話,又要寫好漢字,讓大家對我刮目相看。

我與語言文字的故事 篇16

國二作文 ,912字

媽媽說,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每天纏著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等到大了一點,又開始纏著要給他們講故事。現在想來不禁有些好笑,那些故事頂多不過是幾篇童話而已,可憐的爸爸媽媽竟然被幾篇童話“騷擾”了這麼久。在那時,這些卻是一個孩子單純的、對語言的願望和喜愛。

我愛閱讀,喜歡一篇篇文章中那一脈脈情誼、一段段故事。那些深奧而又變化多端的文字,既能端莊齊整,又能隨性灑脫;既柔情似水,又傲骨錚錚。這些墨色的精靈組合起來成為句子、文章的時候,就更加千姿百態、妙不可言了。“最是書香能致遠”,看看吧,讀魯迅時,感受到的是嚴肅中帶點詼諧,詼諧中又暗含諷刺;這些文字到了朱自清的手裡又能變個樣子,憂傷文靜地細細敘說著。字有靈,人類雖是它們的創造者,卻並不是人人都能領悟它們最深處的美麗。

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覺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詞”。其實我是不懂得怎樣鑑賞、品析古詩詞的,那些意象、修辭我似乎都只是一知半解,但我喜歡詞的韻律,那其中包含的美麗清愁、悠遠清雅的情思,令人怦然心動。如果可以的話,我要去看看“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的蘇杭,那是蘇東坡最喜歡的地方;我還要去看看黃州的月亮,道聲“明月幾時有”,是否真的“何似在人間”……與詞的相遇,是我生活中最美的部分。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倉頡造了字,於是天降下穀物,鬼怪都開始哭泣,原因是文字被創造之後,人明白了事理,它們就沒有那麼方便地橫行人世間了。如果這是真的,那倉頡真是功不可沒。是啊,如果文字沒有出現,人們的生活將會何等枯燥乏味。遙想千年前的船伕撐著船篙高唱“山有木兮木有枝”的輕鬆快意,曹操登臨碣石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的豪情壯志;李太白微醺時吟誦“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抵萬錢”的自由狂放……那都是何等的幸福美妙。

我與語言文字一次次邂逅,都是夢、是詩、是生活中最精彩的。

我與語言文字的故事 篇17

國一作文 ,961字

從懵懵懂懂,到現如今的了卻世事,語言文字陪伴了我已十餘年了。但初識過程中的那份欣喜與熱情,仍在心中迴盪,不曾消亡。

記得有一次與爸爸去辦事,在一輛公交車上我看見了一句話:路遙知馬力。便叫爸爸往那看,道:“爸爸,‘路遙知馬力’的下一句是‘日久見人心’嗎?”“嗯,答的不錯,但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聽著,我不禁搖了搖頭。平日裡學東西,背書哪次不是囫圇吞棗?雖有著對語言的熱愛,卻沒有足夠的想去了解的慾望。除了知道,我並沒有其他的任何的想法。想到這,我不禁感到些許遺憾。“我給你一個情景,看看你能不能總結出來它的意思。”爸爸見我老半天沒反應,笑著道:“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話又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才貌雙全,德才兼備。雖招人待見,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爸爸講著講著,放慢了行進速度,側目看著我。我心想:嗯……前面兩句是對立的,且兩者之間為轉折關係……經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便可以分辨。日久……日久……“哦,我知道了!”我興奮地叫了起來,全然不顧周身一眾不知所然雲裡霧裡的陌生人。“是不是指時間久了可以看出人性的好壞?”“答對了,我兒子真聰明。”爸爸欣喜地回答道。我也高興極了,蹦蹦跳跳地跟爸爸走了。

雖然最終圓滿的解決了就“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問題。但我的心中卻產生了一個疑問。我們學習語言文字,目的在於什麼?是在於比誰被記得多嗎?抑或是,比誰熟記的詩詞文學多?現在看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能夠靈活而熟練地運用這些我們所熟背熟知的知識,而並非單純的背記。若真是那樣,便與“死讀書,讀死書”別無一二了。

傳統文化的傳承在與語言文字的運用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與全身心的投入。不只是兒時初識時的激動,更是現如今我們所需要做的。我們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所以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努力學習,發揚中華文明!

我常這樣勉勵自己。

我與語言漢字的故事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0字

人類需要語言來溝通,文字可以把語言記錄下來,讓人反覆感受到語言的美,所以學好語言和文字對於我們非常重要。

我們中國的語言就特別有意思。拿我前陣子學的課文《火燒雲》來說吧,裡面描寫火燒雲的顏色就有葡萄灰,茄子紫,梨黃……等等。這些詞語讓我們一看就知道顏色的深淺,更讓人覺得這是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像葡萄灰,如果只說成灰色,每個人認為的灰色都是不一樣的,可是誰知道說的灰色深到什麼程度,又淺成什麼樣子呢?如果是葡萄灰,就能讓人馬上想到葡萄的畫面,一目瞭然地知道是像葡萄一樣的灰色。瞧,中國的語言就是這麼嚴謹。

更有趣的是同樣的一句話,多一個字,少一個字,改一個字,意思也大不相同。像蘇東坡年輕時寫的一副對聯,他首先寫的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讓人覺得特別驕傲自大。後來一位老翁拿著一本書來求教,他才發現自己原來還有那麼多的字不認識,於是,就把對聯改成了“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看,那副對聯只加了四個字,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中國的漢字更是精妙,它其中包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字要橫平豎直,寫得端端正正,告訴我們做人要堂堂正正;左窄右寬,告訴我們人要互相謙讓……可我經常會寫出錯別字,比如“堅”寫成“豎”,“今”寫成“令”,放到句子中讓人產生了很多的誤解,鬧了很多笑話,所以我一定要一筆一畫地寫好漢字,儘量減少錯別字。

前陣子看《漢語橋》,很多外國人都在學習中國的漢字和語言,身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學好,把自己的漢字和語言發揚光大!

我愛語言文字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7字

小時候,媽媽就教我使用禮貌用語,親暱地與他人打招呼,並告誡我不能使用語言譏笑和傷害別人。因為我友好文明地使用語言文字,所以我成了小區裡最受歡迎的小朋友,和我玩耍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媽媽還告訴我,中國的語言文字,自甲骨文演變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後來,我有了人生第一本關於文字的書籍—《文字的奧祕》。這本書中記載著每個字的演變、引申出的典故、在中國以及國際語言中的使用情況,它就像一塊磁石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我。漸漸地,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漢字。

上學後,老師教會了我新的字、詞語、詩詞、名言警句和優美段落,更讓我感受到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精美絕倫和博大精深。

但是,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常常會有用錯語言文字的現象。為了讓我們規範使用語言文字,學校為此開展了很多活動,印象最深的是“啄木鳥”糾錯活動。記得那天,我和媽媽在街上才轉悠了半小時,就找出了十幾個廣告和招牌上有用字不當的現象。比如:汽車修理店把“充氣”寫成了“衝氣”,停車場把“停車”寫成了“仃車”等等。我找到了老闆,誠懇地給他們指出了錯誤,並告訴他們濫用語言文字會嚴重影響市容市貌,也會扭曲漢字的真正含義。老闆們承認了錯誤,並答應改正。一陣醉人的歡樂浸透我的心,能為語言文字貢獻出微弱的力量使我感到無比快樂。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一定會紮實學好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的精髓,它就像一根無形的紐帶把我們華夏兒女緊緊串聯在一起。正確使用語言文字是每個小學生應盡的責任,讓我們一起維護它、傳承它,將語言文字發揚光大!

我和語言文字交朋友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9字

記得我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才兩歲多,我和妹妹就被送到了邵陽老家!從此,我們的口音就有一股濃厚的山門味兒,還夾雜著一些山門方言!

我四歲的時候,回到長沙才知道,原來還有“普通話”。那時,媽媽把我和妹妹帶回長沙上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們:“以後都要說普通話哦!”那個時候我還不太懂,直到我遇上了一些問題。記得有一次,我口渴了,我對老師說:“老師,我要恰茶!”老師根本聽不懂我的意思,當然,我也沒有喝到水。回家後,我告訴了媽媽。媽媽說:“寶貝,到了長沙,你要說普通話,不然老師就不能理解你的意思!比如“恰茶”要表述為“喝水”,“恰飯”要表述為“吃飯”,“快行(hang)”要表述為“快走”,“鱷(e)梨”要表述為“梨子”……媽媽說了很久,我才慢慢理解了普通話和山門話的不同,也才明白了普通話的重要性!

現在,我七歲了,我的普通話水平在漸漸地提高了!現在的我不僅能說普通話了,還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演講故事!我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隨著我們的學習,我們能夠用普通話交談。

讓我們一起來學好普通話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