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活著》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095字

那天晚上,我閒的沒事,然後就拿起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活著》。起初,我很好奇,不知道那書裡講的是什麼內容。我被迫無奈的翻開第一頁,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無聊。所以,我就大概翻了一下,在我煩的時候,我無意中看見了“就這樣他的兒子也就死了”。雖然,是幾個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文字,但是我有一種感覺,一種非常想了解它的感覺。

終於找到了那頁,找到了那也得開始部分開始看,起初,我只看了幾句,我發現這個書上講的和我所看的一個電視劇有一點相像,我就接著往下看,最後終於弄明白了,這部電視劇原來就是這本小說,這時,似乎有一種力量在驅使著我更深一次的瞭解他它。

那本小說,講的是叫徐富貴的人的一生,從青年到老年他的家庭的變化及其他周圍人群之間發生的故事。

當我讀到“他兒子為了獻血,也被活活的抽死了,當他的父親(也就是小說的主人公徐富貴)得知此訊息後,非常傷心,傷心過度像是精神不正常的,在自己兒子墳邊,給自己兒子跳最後一次秧歌”時,我心裡有一種感覺,一種從心裡激發出的同情。我想,這種情景如果換作是誰,誰都不會好過,誰都會心裡難過甚至傷心過度而失常。真的,他雖然只是本小說,但是他反映瞭解放前後去窮苦人民生活的狀況卻是現實的。但是也有人會說,每個人都會有不愉快不順心的事的時候,只是他的多一些罷了。其實,這樣也可以,但老天又為何的那樣不公平呢!為何把許許多多的厄運同時拋散在一個人身上呢?那樣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只有有錢的人才能幸福,但事實上,錢並不是萬能的。

每個人開始來到這個世界上,有歡笑,也有淚水。憑什麼在那個時候貧苦任的淚水就要比富有人的淚水流的多些。

我們也需要公平,我們也需要幸福,因為我們也是人啊!

徐富貴的一生,是我們每個人都難以想象的,在他中年時期,由於他自己,他的家庭因種種原因遭受變遷,接二連三的,他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相繼去世,最後只剩下他和她的外孫子孤獨終老。從一個風風光光的青年到孤苦伶仃的老頭,時代的變遷,身份也隨之發生變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越來越好,但是主人公,卻恰恰相反。

人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歷坎坷,怎能獲得希望。

可愛的人間,他總有幸福,只要你又勇氣去尋找。

公平公正是每個人都期盼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有權利說:“我們也需要公平的。”人的一生艱難而坎坷,但是隻要你用心去發現去觀察就一定會有收穫,但是社會又為何是這樣的呢?

活在世上,快樂也好,痛苦也罷,都會隨之遠去,而徐富貴正是給了我們一個範本。我們也正也應該思考一下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要有自己的風格,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得精彩!

活著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031字

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餘華說:“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生存與倖存就像一個硬幣的正面與反面。”我想福貴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

—題記

福貴是一個年輕時不務正業、敗完家產的一個社會敗類。但他有一個好妻子,就算在賭館裡跪著求他回家,任他踢打、任他罵也情願;他還有個能幹的女兒,雖然燒壞了身子變成了啞巴,可幹起農活來賺的工分比他還多;他又有一個好女婿,“爸,我把債還完就給鳳霞買件新毛衣。”旁人隨隨便便一句話都能記在他心裡;那個能說會道的小大人長根就是他的寶貝外孫子,“福貴,你割慢點。”“福貴,那是你割的,這是我割的……”

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卻一步又一步走向悲哀,一次又一次支離破碎。

《活著》中寫道一句大概意思是:幹盡壞事的人雖然令人瞧不起,但命都長。對,福貴就這麼一個人。

他以為憑藉賭錢就能發家,可惜敗完了家產不說還賠上了祖宅,祖宅沒了家自然就散了,可命運多善待他,家珍為她生了鳳霞,眼看著好日子就要過上了可突如其來的文革卻硬生生的拆散了他們,就這樣從幸福到了活著,從活著又到了倖存。

福貴被抓去當了兵,連母親的最後一面也沒看見,欣慰的是家珍生了兒子,可兒子害怕他,因為沒見過爸爸。這是怎樣的時代?或許福貴沒想過,家珍也沒想過,鳳霞也沒想過,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犯了錯誤還被帶上了正義的帽子,可追隨者們不看人心只看帽子,容不得你去想,更容不得最底層人民的反抗。

生存與倖存就像硬幣的正反面,可惜死去的人連硬幣都見不到,更何談幸福。而福貴命長就這麼一直生存、倖存、生存、倖存………或許活著就是他的幸福。

他知道自己的錯誤便重新做人,他知道家珍的病重便不讓她下地幹活,他知道兒子是好心獻血死的就沒有殺死春生,與春生的最後一次見面告誡他千萬要活下去,要活下去,他知道女兒有人家要便高興地合不住嘴,他知道自己的親人們一一離去卻仍舊堅強的活著,哪怕是一輩子跟老黃牛相依為命也還是活著。

一雙如何看待世界的眼睛和一顆如何運轉的心,決定著活著的態度,如果時代註定活著要命途多舛,那就利用好剩餘的日子,因為生命的價值不被時間所束縛;如果時代註定活著會一帆風順,那就勇敢前行回報那個值得你付出的時代。

我們不能改變時代改變命運,但可以思考我們一路走來留下的腳印,有深、有淺、有直、有彎,這些腳印僅僅是我們的過去,一場大雪過後,我們會踏出新的腳印。活著就是對逝者最大的寬慰,活著就是對期盼者最大的支柱,活著就是嶄新明天的資本。

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著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946字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好好地活著,餘華的《活著》寫出了真正的意義,書中主人公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一生曲折多變,最後他沒有了所有的依靠,所有的親人,只剩他一人孤獨的活在世間,但他依舊活著,他努力賺錢,只為買一頭牛,與自己共度餘生。

書中主人公福貴幼時家境富貴,不愁吃不愁穿,他生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沉浸在妓院賭場,揮霍人生,揮霍家產,直到有一天,他輸光了家產,他們家一落千丈,他爹也因為這樣死了,他爹死了,他像染上病似的渾身無力,就這樣過了幾十日,他妻子的爹—米行的老闆來了。他是來接他女兒家珍回去的,家珍肚子裡還有個孩子,家珍走後,他找了龍二租了兩畝地,他得養活自己一家人啊。慢慢地,幾個月過去了,家珍帶著有慶回來了,一家人在一起了,即使窮,但也開開心心地,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福貴他娘病了,他去城中請郎中,可是並不順利,他被拉去拉大炮,打仗去了,他害怕極了,他擔心自己就這樣死了,家珍和他的兒女還有娘怎麼辦,就這樣過了許多天,解放軍放他回家,當他到家時,他娘已經死了,鳳霞也因發燒不能說話,後來家珍也病了,她得的是軟骨病,可伶的家珍啊!

家中沒有米吃,人民公社也不發米,人人只能各吃各的,又過了一些天,有慶出了事,有慶的學校教五年級的學生到醫院去給校長獻血,校長(縣長的女人)懷孩子大出血,孩子們一個個的都特別高興,到了醫院,孩子們挨個驗血,驗了許久,都沒有合適的血型,直到有慶才對上校長的血型,可是抽血的醫生一直抽,抽到有慶的嘴脣都白,還不停下,有慶死了,福貴他很傷心,因為他只有一個兒子,他要找到害死他兒子的的人,可害死他兒子的人是縣長,縣長還是當年自己一起打過戰的老戰友。他還能怎樣?有慶死了,家珍也快不行了,只是後來家珍的病慢慢的好像好了些似的。慢慢的到了鳳霞出嫁的年紀,可是她不會說話,沒人上門提親,福貴和家珍就請隊長幫忙,沒想到還真找到一個,叫做萬二喜的人,條件不錯,就是個扁頭,過了幾天,鳳霞嫁給二喜,不久也有了孩子,可生完孩子的後一天,鳳霞大出血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只剩下福貴,二喜和苦根了,最後二喜和苦根都死了,只剩下福貴。

福貴短暫的一生,卻經歷了中國的許多大困難,但他還是活著,沒有放棄生活,依舊為了活著而努力著,他雖然平凡,但卻是偉大的。

活著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805字

【篇一:活著讀後感】

暑假裡,我在媽媽的推薦下,讀了餘華的《活著》。

小說以“我”一位旁聽者聽一位老人講述他過去經歷的形式展開,老人用平靜的口吻講述了他自己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老人叫富貴,年輕時是一個地主少爺,經常在城裡吃喝嫖賭,無所顧忌的胡鬧很快讓他傾家蕩產,變成了一文不值的窮光蛋。他從此一蹶不振,日子越過越窮苦,但厄運總是追隨著他的腳步。他的父親在從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一頭栽入了糞坑;為生病的母親到城裡買藥時,他自己被抓壯丁,飽嘗顛沛流離、飄無定所之苦之後,終於死裡逃生,回到了家,但母親已病故;兒子在一次意外的採血事故中被冷漠的醫生奪去了生命;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失去了說話的能力終於長大成人卻死於了難產;妻子家珍死於軟骨病;女婿二喜死於工地的事故;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都不肯放過。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他親手埋葬了父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四十年後,他仍然活著!並買了一頭老牛,取名“福貴”,與它相依為命。

看完後,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著是我,我會不會繼續活下去。想起初一時我們學過一篇寓言《落難的王子》,王子說:“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著災難。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但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

在我們老家對面有一個老公公,已經風燭殘年了。每次我回老家,總能看到他一個人坐在牆角晒太陽,安靜平和。媽媽曾告訴我,這個公公苦難的一生,他的父親在他小時候被抽壯丁就再也沒有回來;他的弟弟在剛好成年時因受不了生活的痛苦上吊而死;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小兒子在一次晚自習回家時不慎掉到萬蒼初中前的溪裡淹死了;大兒子兒媳雷雨天氣時在野外割麥被電死,留給他們一個10歲的孫子;他的媽媽傷心絕望一病不起,離開了他;後來妻子也因痛風去世。兩個女兒遠嫁他人,這個公公曆經磨難,帶大了他的孫子。聽完後,我想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活著》,看著祥和的老公公,我肅然起敬。活著,才是道理。活著,才有希望。

記得中國達人秀裡的無臂鋼琴師劉偉也曾經說過“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的活”,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深刻感悟。無臂的他16歲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後通過了七級鋼琴考試;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記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不僅成為中國第一個達人,而且還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他還用雙腳敲打出來的自述傳記《活著已值得慶祝》,詮釋了精彩的活著。活著才是硬道理,並且要有尊嚴地活著、要有價值地活著……

人生在世,活著,才有希望。

【篇二:活著讀後感】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生命也是擁有一切的源泉,而生命的基礎便是活著。

活著,為什麼要活著,活著幹什麼?在我的認知裡我是為了幸福而活的。文中的福貴他幸福嗎?我不知道。那他是為何而活呢?青年時的他祿祿無為,還敗光了家產。而後,他想要一個平淡和極其簡單的生活,上天給了他嗎?沒有。上天一次又一次將各種苦難降臨在這個樸實的農民身上。文中福貴的一生也與美國民歌中的老黑奴相似,也正如同作者所說的“儘管他們生活大不同的國家,但他們都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但他依舊友好對待這個世界”。福貴的生活是可悲的,也是困苦的,但值得我學習的是他在困苦中卻依舊頑強拼搏和相信希望天明天的那種精神。他不是神,是人。那麼當無邊的苦難在次襲鄭他的身體時,他又是如何活下去的呢?我想,支援他活下去的便是一種相信希望的精神吧!

福貴讓我懂得了我們的一生將會遇到不可計數的許多困難,而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個困難比天大是因為我們還末遇見更大的困難。當福貴的親人一個又一個的離去時,福貴的心痛何人知曉?安定的日子,渺小的幸福。我想這兩樣都是福貴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吧。他所要的並不是冰冷得毫無一絲溫度的金錢,而是充滿溫暖及幸福的一個完整的家。那當這個脆弱的家庭都被無情而殘酷的現實擊破時福貴活著的信念是什麼呢?是希望吧!

當墨一樣的天空染上了一縷金色的朝陽,那便將會是希望的到來之際。在這個如此黑暗的社會中,福貴卻依然保持著一顆象往希望和光明的心,那麼他幸福了嗎?我依舊未知,但讀完這本活著,它帶給了我莫大的勇氣,是一種面對困難無畏的勇氣和對生命充滿希望的精神!

《活著》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912字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朦朧的眼睛還睜不開,陽光灑在臉上,微暖,許久不見的太陽如期而至,幾天的下雨,讓我知道了陽光的珍貴,微風拂過臉頰,舒適。慢慢的,我努力的在床上掙扎這爬起,走向書桌,隨意的拿起一本書,如此之好的天氣,書就是現在的夥伴。坐在書桌上,陽光傾灑,鳥鳴就在耳邊盪漾,桌旁還有一杯茶,一人一茶一書,正好。

讀完後,關上書籍,緩緩閉上眼睛,書中的內容像畫面一樣翻來覆去的演著,不停歇。《活著》它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不一樣的生命力,感受那個時代的跌宕起伏。

《活著》講述著主人公福貴年輕時的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最終還是把家產是的一乾二淨,父親為他的墮落,不爭氣,感到失望,生了病,去世了,搞得家破人亡。

而後妻子家珍陪著他一起受苦,母親也是生病走了,自己被國民黨捉住,幾個月未歸,女兒鳳霞變啞了,長大後加了個老公二喜,本以為迎來了春天,卻不想為生下苦根,大出血死了,福貴的兒子與老師的血型相匹配,抽血過度,導致死亡,二喜在工作時被鋼泥板砸傷而死亡,苦根好久沒有吃豆子,一下子太多而導致撐死。福貴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獨自一人,在時間的消逝下,回憶著與家人快樂的生活。一個個身邊的人離去,再也回不到身邊的感受是很難熬過去的。但福貴最終還是看開了。突出著生命的可貴。

我感嘆著,其實作者餘華並沒有寫的有多悲傷,用樸素的語言講訴著那時候的故事,解放戰士的善良,文革的傷害,紅衛兵的無理取鬧,批鬥著那些所謂的“資本家”,在農村他們經歷的那些苦難,一一的刻在我的心裡,揮之不去,望著現代的世界,原來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我不懂他們到底有多麼的幸苦,但我知道的是,使他們為著我們的未來才打下來的天下,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

努力的活著。

人為什麼要活著?為的是我們愛的人好好活在我們的身邊,為的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最重要的是,我們為的是那個藏在心中的美好夢想,最初的夢想。《活著》讓我感受到生活就像一條鋪滿刺的道路,我們必須靠著我們的毅力向前衝,再苦再難也要撐著,努力的向前攀爬。

我不知道將來的路到底有多長,但未來是不知的,我們滿懷期待著等待她的到來。人生不像是一盤磁帶,我們沒有快進,沒有後退,也沒有暫停。面對著困難我們只能勇往向前。

《疼一生也要活著》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633字

這一天,我在一個小雜貨鋪裡閒逛,無意中看到了一本很破舊的小故事書,裡面的一篇文章名字很快抓住了我的眼球,叫做《疼一生也要活著》。作者是中國作家張銘躍老師。

出於好奇,我將這本書取下來,輕輕翻啟,讀了起來……幾分鐘過去了,我看完了這個小故事,內心久久地激盪著,無法平靜下來。短短的幾頁紙,構成了一個多麼震撼人心的故事啊!

這是一件真事:在2007年12月9日,豫西新安縣的老山深處,揹著乾柴回家的一位婦女劉三娃看見了一個六七歲左右的孩子,坡著沒穿鞋的左腳,正十分艱難地往山頂處爬去。劉三娃走過去看了看,發現女孩子的左腳已經壞死了,這隻腳比常人的腳足足大了兩倍不止,而且有著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傷口,十分駭人的模樣。女孩兒是天生腳裂,被人丟到這老山來的。劉三娃什麼也沒說,背起孩子回家了。從此以後,女孩有了新家,有了自己的父母,也有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多多!

為了醫治多多的腳,劉三娃夫婦向鄰里借了180多元錢,可是,光是多多的手術治療費用,就得要8000塊!這對一戶沒出過深山的老夫妻來說,無異於是天文數字,可是,堅強善良的劉三娃沒有被這數字嚇倒,她將多多交給自己的丈夫,作出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決定—出山乞討!2008年4月4日,劉三娃的乞討生涯開始了,她跪在地上,雙手作揖,不停地朝地上磕頭,地上還擺著多多的病情照,她嘴裡不停地念叨著一句話:“我娃疼,我娃疼……”

劉三娃在外乞討,多多卻開始在家拼命地幹活,洗衣、做飯,樣樣不耽誤。大家都以為多多的腳吃了鎮痛藥不疼了,誰知道……

一天晚上,多多的爹—馬疙瘩路過孩子的房間,聽到屋子裡有一種很奇怪的響聲,一陣接著一陣,令人害怕。他忽然想到了什麼,打著手電摸索著進屋,一看,果然是多多在啃床幫,多多橫趴在床上,那隻腳在空中猛烈抖動著,這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疼痛,不願意讓任何人知道的疼痛!馬疙瘩蹲在地上,像頭牛似的哭了起來……

幾年後,劉三娃帶著辛辛苦苦討來的錢,帶著苦命的多多到骨科醫院治腳,當醫生看見這隻左腳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隻腳,已經腫裂肥脹,比正常腳大了足足四倍,腿已經變細變色,那種慘烈無比的痛楚早已經深入骨髓!可是,多多卻大聲說著:“叔叔,求你別嚇我娘!我一點也不疼!”話音剛落,在場的人全都愣成了比多多還小的孩子……

讀完整個故事,我的心彷彿被誰狠狠地擊打著,感到無比難受和辛酸。對於文中僅僅只有七歲左右的多多,我充滿了對她的同情和敬佩。一個才七歲的孩子啊,本應該好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本應該躺在媽媽的懷裡撒嬌,但是,病痛的折磨和利爪讓她小小的心不得不迅速地成長起來,其實,在她的心裡,早已經知道死比疼要好受得多,但是,這一次,為了自己的好爹孃,她決定活下來,堅強地活下來,疼一生也要活下來!

故事中還提到了這樣一個片段:馬疙瘩在多多屋子裡找到了一包止疼藥,一百多片,多多一片也沒吃,包得好好的,藏得死死的。馬疙瘩吼她:“為什麼不吃藥?”多多說著:“爹,這藥幾十塊呢,我……我想賣了給爹買件衣服,您看您的衣服都沒辦法補了……”這是何等的愛意!一個只有七歲的女孩,卻能夠把所有的痛苦都承擔在自己小小的心底,也要報答養父母。而我們,這些自稱是祖國的花朵的我們,又有誰能把自己的父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就連平時為父母端一杯水都推推拖拖的我們,是不是該從多多身上看到什麼?

另外,書中的另一個人物—心地善良的劉三娃也是值得我們用詩一般的語言去讚美的物件。她沒有豐富的學識和富貴的錢財,她有的,只是一顆讓上天都感動的善心、誠心,她把撿來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心頭寶,費盡心思讓孩子能夠上學,為了孩子的病而不顧一切去沿街乞討……一個柔弱的女人,就靠著一顆心、一雙手而創造出了一個奇蹟,這是一個愛的奇蹟啊!母愛,就是這樣偉大而無言,看到這兒,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感謝自己的母親?

今天鼓起勇氣將這個故事寫下來,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它,並從中得到啟迪,更加感恩自己身邊的一切。

活著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55字

所謂活著

當代作家餘華的作品《活著》演繹的對活著的理解,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時,似乎還能感覺到夾雜在書頁裡那滄桑和悲哀的味道。

多年後,那個坐在田埂上的老人,髮梢似乎都帶上了一絲蒼涼。陽光映在他已經發白的頭髮上,發出耀眼的光澤。夕陽下他蒼老落寞的背影,已經絲毫找不出當年春風得意的影子。這樣一個恬淡溫和的老人,誰又能想到他的曾經?

曾經的他—徐福貴,是徐家的闊少爺,在同村人的眼中,可謂是上帝的寵兒,過著極盡奢華的生活,享受著榮華富貴所帶來的快意。但是金錢與物質的薰陶,往往會讓人恃寵而驕,迷失自我。福貴沉醉於充斥著銅臭味的賭場,沉溺在雜亂不堪的生活中。嗜賭成性的福貴最終輸光了家產,不得不過上普通人平凡而又艱難的生活。福貴的妻子是一個勤勞又樸實的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她都沒有離開福貴,可是福貴卻在母親病重時,因為抓壯丁被迫離開了家,過上了顛沛流離,惶惑不安的生活。槍林彈雨,食不果腹,一層一層的絕望和恐懼使得福貴非常想家。

曾經,戰場上,作為徵用民工的他,被子彈在身後穿梭不止,但又奇蹟般地地活了下來。當他歷盡艱辛再次站在自家媳婦家珍的面前時,家珍已經老了許多,她眼角溢位的淚水讓人心酸。

對福貴的人生打擊,正如秋雨一般,接二連三,無休無止,使福貴幾乎痛不欲生。兒子有慶,女兒鳳霞的死,再加上一直對福貴不離不棄的家珍的離開。最終,她的女婿,孫子也相繼死去。福貴親眼見證那麼多親人在他身邊死去,而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這是什麼樣的生活遭遇?

我似乎還能聽到風中飄蕩著福貴對老牛的輕聲細語。結局悲歡離合散盡,時間細數了他鬢角的白髮,磨平了他曾尖銳的稜角,福貴曲折坎坷的一生使人心酸。他的經歷發生在中國大轉折大變化的時期,那時,人們把幸福看得如此簡單,吃飽穿暖被人們視為一件最幸福的事。可這樣的幸福卻顯得極其難得,家珍因為一小把米要心疼好一陣子,當時真的很窮苦!

誰不曾活著呢?可是誰又能真正瞭解活著的意義?瞭解人生的意義?我們都不曾對活著有深刻的理解,而福貴一步步的蛻變,他一次次痛苦的經歷,帶給他的,是對“活著”最盡然最透徹的感受。可能極少有人再可以像福貴一樣活著了罷,也可能極少有人能比福貴更有資格談活著的真諦了吧?

書中流淌在文字中的純粹與書中刻畫的最鮮活的靈魂,代表的都是不可撼動的追求。活著,是可貴的,是幸福的,也是不易的。有人說,《活著》,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我信之,且我還要說:《活著》是一部用深刻而強大的內心繪出來的作品,它對“活著”進行了最透徹的詮釋。

《活著》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88字

給媽媽推薦了一本小說《活著》。媽媽看完了以後好像變了個人。

《活著》是餘華先生的作品。小說的主人公“富貴”是地主家出身,年輕時是個浪蕩公子,經常去城裡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賭,可以說在年輕的時候一個典型的敗家子。後來一些列災難降臨在他的身上。當他經歷了一個個生離死別以後,晚年的他平靜的活著。

看了這樣的人生經歷,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沉重。活著一個簡單的話題,原來活出了這麼多的人生狀態。是啊,只是都還“活著”。

推薦給媽媽看的目的是因為媽媽的腳骨骨折,一直在哀怨狀態太,她總是對爸爸這樣說:“你說,我上輩子做了啥錯事,讓我現在遭這樣的罪。手術化療,持續的吃藥5年的治療。想不到今天又這樣了。我怎麼還活著呢……”爸爸只是默默的幫助媽媽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沒有更好的語言來安慰要強的媽媽。

當媽媽把《活著》看完以後,好像換個了人似的。她給我講“富貴”一生的破落和坎坷,遇到這麼多的磨難,仍然活著。她對我說:“小說中的人,其實就是生活中人的疊加,不過看了之後,我知道我這點挫折不算什麼。只要生命不息,我要活出自己的風采。”

媽媽骨子裡是個要強的人,這幾天傷處不那麼疼了,她就自己動手給我和爸爸織襪套。靈巧的雙手,毛線在棒針穿梭。一天的功夫,我和爸爸的襪套完工了。媽媽讓我們試穿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媽媽情緒的轉變。

生活中不僅有風霜雨雪,也有鳥語花香。我們要享受有限的人生時光。好好的活著。

活著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84字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著》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湧現,撞擊著藏在深處的靈魂,《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啟發。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為命運到這裡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願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後,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為命。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並沒有自哀自憐,只是在稍許的麻木後,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著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為命,但他那活著的意志超乎於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鬥志。

《活著》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著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為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著》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活著》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372字

意義的本身就是活著。

前段時間讀了餘華的活著。我感到一種荒涼的壓力。正像小說中餘華用一種蒼涼的筆調,用全知者的心態,默默還原悲劇。我面對這個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老人,用著看似平淡的樂觀回顧自己的一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小說裡福貴的所有親人,母親,兒子,女兒一個個離他去,最終只剩福貴一人以及一頭老牛。在空曠的世間相依為命,一人一牛,同樣的年老,同樣孤獨,同樣活著。

這部小說帶給人們的不應該是生活的態度,更應該意識到文中的他不過是千萬勞苦大眾的一個縮影,從古至今遭受任何磨難人堅持不懈的所有人民。

好好活著,是中國人最樸實的願望,只有好好活著,才有實現其他願望的一切根源。

希望我在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不僅僅侷限於人們所認識到的事物。希望大家都能去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