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的變化相關作文20篇

湖水的變化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432字

四歲時,我們搬了新家,爸爸媽媽新買房子的小區裡,有一個美麗的湖,湖水清澈見底,能夠看到小魚遊過的水波。

我和小區中的朋友經常到水邊玩,又是餵魚又是玩水,玩的非常開心。我們有時還會將花朵放入水中,花朵像一條旋轉的小船,遊向了遠方。有時又會將食物扔向水中,幾條小魚快速地游到那兒,搶奪著食物。那時我們玩的是多麼地開心啊!

可是隨著這幾年的變化,曾經美麗清澈的湖水,變得又髒又臭,水面漂浮著許許多多的垃圾,部分人偶爾還向水裡吐痰,這時我心中默默地想:“小魚呢?”原來,很多小魚都死了,還有幾條小魚躲到水底的石頭下,可是幾天後同樣也沒有逃脫死去的命運。

因為以前清澈見底又美麗的湖水變得又髒又臭,所以沒有小孩再到這裡來玩了。我每次從美術班裡走回家的時候,常常望著這樣的湖水。唉聲嘆氣,默默地想:“為什麼沒有人管呢?又為什麼有人不愛惜環境呢?”

因為沒有了清澈的湖水也就沒有了美麗的景色!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相信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還會回到你我的身邊。

水的變化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713字

聽媽媽說,在她只有一兩歲的時候,外公總是一隻手抱著她,一隻手挑著扁擔,扁擔的前後兩個水桶裡裝著滿滿的清水,嘴裡還要不停地唱著歌,一路漂漂灑灑的,來回好幾趟,把奶奶家那個大水缸裝滿,這樣在未來的幾天裡,奶奶洗衣、做飯等所有的生活用水就都有著落了。我問媽媽,那水好喝嗎?媽媽說,不記得什麼味了,只記得水缸裡有時漂的幾片樹葉和碗底那白白的水鹼。

後來,在媽媽三歲的時候,外公帶著媽媽搬進了漂亮的新樓房,媽媽說,廚房裡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水龍頭,用手輕輕一擰,水就“嘩嘩地”流了出來,再也不用外公去挑水了;媽媽想洗手的時候,也不用再去端小盆子了,媽媽說,每次開啟水龍頭聽水流出來的聲音就像美妙的歌聲一樣悅耳動聽;媽媽還說,沒過多久,她奶奶家也裝上了一個嶄新的水龍頭,外公還在下面用水泥砌了一個漂亮的水池,夏天的時候,她直接把腳伸到裝滿水的池子裡,那滋味別提有多美了!

再後來,在媽媽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天她回家,發現家裡買了一臺飲水機,想喝水的時候,只要按下“出水鈕”,馬上水就出來了,喝到嘴裡,涼絲絲的、甜絲絲的,可好喝了;如果想喝熱的,只要通上電,燒個幾分鐘,也就行了,而且那白白的水鹼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接著,媽媽說的關於水的故事那就越來越神奇了!洗衣服也不要在水龍頭下一件一件地洗了,洗衣機會幫我們洗;洗澡也不要去公共澡堂擠了,家裡就有熱水器、淋浴房;如果感到家裡空氣乾燥了,還可以把加溼器開啟;而我則最喜歡冰箱裡媽媽凍的冰塊,拿上幾塊放到我的可樂裡,和在“肯德基”買的沒什麼兩樣。

我想水的變化可真大呀!大水缸裡的水、水龍頭裡的水、飲水機裡的水,還有洗衣機裡的水、熱水器裡的水、冰箱裡的變成冰塊的水,我們的生活一分鐘也離不開水。

通濟湖的變化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77字

我的家鄉在浦江。這裡有一個通濟湖,湖中魚蝦成群,泛著微波的水面碧綠碧綠的,真是“一壩如虹掩翠樓,平湖似鏡接天浮”。通濟湖的早晨最美了!天邊的朝霞染紅了藍色的湖水,水面好像燃起了熊熊火焰,一葉扁舟在火焰中緩緩行駛著,拖著兩條長長的水紋。近處,紅白相間的蕎麥花開得正旺。一群野鴨從朝霞邊飛過,嘎嘎地叫著,彷彿在歌頌著通濟之晨的美麗。

可是,幾年前我們去通濟湖的時候,看到的卻是一個垃圾湖,壩前的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垃圾,有廢籃球、塑料袋、塑料瓶、紙盒……臭氣熏天,令人作嘔。我想,湖中的魚、蝦、螃蟹等動物肯定會因中毒而死。

2011年,曾有記者為了去拍庫尾垃圾的照片時,發現路邊的土軟綿綿,原來是有人在垃圾堆上覆蓋了一層泥土。儘管有人為的掩蓋,依然有大量垃圾露出“馬腳”。郭山口的村民對記者說,有數十家水晶加工戶在通濟湖邊上進行磨珠、鍍彩等作業,汙水都是直接排放在通濟湖中。真是可惡極了!

幸好,近幾年在縣政府的領導下,我縣大力開展了“五水共治”活動。通濟湖有救了!2013年底,通濟湖添置了一艘垃圾打撈船,及時地對水面漂浮物進行清理打撈。2014年底又引進了一艘垃圾壓縮打包船,使垃圾“收集、壓縮、打包”工作全部在水面上完成。現在通濟湖又變得十分清澈,魚回來了,蝦回來了,螃蟹也回來了!今天我們去通濟湖,發現許多有人在湖邊合影,咔嚓一聲,留下了一個個美好回憶。

五水共治之小浹江的變化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8字

外婆說,“我的嫁妝是水泥船載來的,小船悠悠,沿著小浹江,從下陳山搖到了渡頭村。”說這些話時外婆滿臉洋溢著笑容。那時候小浹江的水泥船是小港幾個村莊互相運貨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娶新娘時,農作物豐收時,莊稼田裡灌溉時,都離不開小浹江,都離不開水泥船。

媽媽說,“我小時候最喜歡去河埠頭了,平常跟著大人去洗衣服,去淘米,順便在河邊革命草下面去摸些螺螄來。夏天,拿個舊輪胎套在身上,在小浹江裡一泡便是兩小時。”媽媽說這話時彷彿回到了童年。那時候的小浹江清澈見底,河邊的居民用水都離不開這,淘米、洗碗、洗衣服……

曾幾時起,小浹江兩岸雜草叢生,有些地段還造起了小作坊,把廢水、廢物一咕嚕都排向小浹江。小浹江咆哮了,這不再是以前溫柔可人的小港母親河了,河水有些呈墨綠色,有些呈黑色,處處散發著臭氣。水中的魚兒,河邊的小草不知不覺也搬家了,河埠頭也看不見人們洗晒的影子了,小浹江彷彿被孤立了。

在全省開展的“五水共治”下,小浹江變化了。看,長臂挖掘機挖掉了河底的淤泥,加寬河道;河兩岸都種上了綠樹鮮花,拆除了違章建築,還建起了小浹江公園遊步道。白鷺也來河面上棲息了,小魚兒又回來了。晚飯後,河邊的垂釣者,岸上的打太極者,沿著河堤散步者,這是一幅幅多麼美麗的自然與人風景畫啊!

湖橋村的變化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5字

聽爸爸講了四十年的時代變化,四十年變化太大,太多了。

我出生在臨湖鎮湖橋村。聽爸爸說這裡以前到處都是農田,家家都住著低矮的平房,路又小又窄,坑坑窪窪,下雨天兩腳都是泥,從湖橋到街上還有很長一段路,想上街只能走路或騎自行車很不方便。

我家後面是一片池塘,早上一起床就能聽到“呱呱”的青蛙叫聲,公雞“喔喔”的叫聲,爺爺奶奶很早就去田裡幹活了,爸爸說他從小就在村上那間又小又破的教室裡上課,放學了還要幫家裡幹活,晚上外面一片漆黑,路燈都沒有,勞動了一天的人們早早就睡覺了。

後來改革開放,發展致富,村裡很多人都出去打工做生意,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田慢慢地變成了廠房,家家戶戶也通過自己地勤勞造起了樓房,家裡有了電視機,冰箱,每家都安裝了電話,自行車也變成了轎車,生活越來越好了!

爸爸說:“到了你們這個時代那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啊,我看到屋後的池塘如今已是一條美麗的小河,泥濘的小路變得又寬又潔淨,家家門前都停著轎車,道路兩旁也種著整齊樹木,晚上路燈明亮,小朋友們你追我趕地玩耍著,學校變成了高樓,設施齊全,感到時代的變化太大了。

爸爸撫摸著我的頭說:“你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回報祖國,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強大。”

我使勁點了點頭,心中湧起萬分自豪——為身為一箇中國人而自豪!

路的變化 篇6

國二作文 ,676字

我家門前有一條路,多少年來,它一直默默地躺在那兒,仰著臉,看著一雙雙腳從它身上踏過。

聽奶奶說,幾十年前,這原是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兩個人並肩休想走過去。那時,只要不下雨,路面就鋪上了一層灰,人走過去,褲腿上就沾滿了灰塵,就像剛從灰堆裡走過一樣;但如果天一下雨,地上就變得坑坑窪窪,泥濘不堪。奶奶小時候上學,光著腳丫走上這條路,不是一身灰就是滿身泥。

後來,在我出世的前一年,村裡為了走路方便,就合資在這條泥路上填了一層石頭,泥土路變成了石頭路。從此,晴天一身灰,雨天滿身泥的歷史就結束了。人們穿著一雙雙布鞋,走在堅實的石頭路上,覺得舒服多了。

但在我五歲那年,石頭路終究還是給蓋上了一層被—鋪上了石子。因為石頭路高低不平,自行車騎上去很不方便。所以,大家齊心合力,使石頭路變成了石子路。在石子路上,時常可以看到一輛輛自行車騎來騎去。人們走在那平坦的石子路上,好不愜意!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中華大地,那只有三米多寬的石子路已遠遠滿足不了現代機動車輛的需要。所以,在我十一歲那年,鄉鎮府正式決定,將石子路修築成一條現代化的柏油路。五個月後,柏油路修成。那又平又直又長又寬的柏油馬路令我們驚嘖不已。從那以後,一輛輛轎車、卡車、摩托車,源源不斷地從這條路上駛過。路的變化帶來了經濟的騰飛,不久我村辦起了三個工廠,農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看著門前這條路的變化,我想,這不正是祖國面貌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真實縮影嗎?這條路的變化不正說明了人民在黨的好政策下走向富裕,奔向小康了嗎?

我堅信,在四化建設的征途中,它將會默默無聞地作出更大的貢獻。

家鄉的變化 篇7

國一作文 ,745字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又有上進心的好地方……”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家鄉時,我都會自豪地回答。

記得小時候的家鄉被別人稱為“不值錢的廢地”,可現在它卻是一塊散發著光芒的寶地。為什麼這麼說呢?相比以前,我現在的家鄉變化了許多!就簡單描述一下吧。

以前,村中的路崎嶇不平,路面上許許多多的坑窪,滿路的沙土被風一吹,直迷人的眼睛,特別是下雨天,每當我放學走回家時就犯愁,一路上泥濘不堪,一不留神就要摔個“嘴啃泥”,每當回到家,滿腿都是泥點子……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家鄉的泥濘小路搖身一變成了瀝青馬路,再也沒有坑窪的小水溝了,筆直的馬路從頭望不到邊際。要是下雨天,我赤著腳,打著花傘,嬉戲在通往回家的大道上,馬路上泛起一層薄薄的水花,留下了一串串歡歌笑語……

再看現在住的房屋,大大的房門,寬寬的屋子,一間一間的房子赫然聳立,完全沒有了以前的樣子。聽奶奶說,以前住的都是茅草屋,夏天裡面漏雨,冬天裡面透風,生活艱苦極了;每天吃的是那各種野菜、糠與地瓜乾子,遇上節日吃頓好的……聽完奶奶的話,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野菜、糠,現在家禽牲畜都不吃的東西是他們唯一的食物,再想想現在,白麵饅頭、大魚大肉、各種各樣的糕點、甜食,食物多麼充足,我們現在所過的日子與以前相比,是有多大差距呀!

現在村裡建起了許多工廠企業,就連以前的“懶漢”也當上了總經理,全村的人各有各的工作崗位,每人都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看著村裡這麼大的變化,我不禁感慨萬千:有了黨的照顧,全村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貌變新了,腰包變鼓了,生活變好了……這不僅讓我對村中的變化感到佩服,也對全社會的變化充滿了敬意。有了黨的政策在,我們如小草有了太陽的關懷,小鳥有了天空的關懷;有了黨在,我們如鮮花更豔了,小草更綠了,陽光更燦爛了。

家鄉的變化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885字

群山環抱的山莊—崑崙,是我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

聽爸爸說過去住的是土屋草房,家鄉的路是土路一點都不好走,和城裡的泊油路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更另人難已忘懷的是,風一刮路面上立即塵土飛揚,周圍一片黃沙落在人的身上,於是真正的‘黃種人’出現了。窩窩頭是家鄉人以前賴以生存的食物,這種窩窩頭不和現在窩窩頭一樣,那時候一天吃三頓,而且不好吃,如果不吃餓的你頭就發暈眼花,什麼也幹不成。

在當年,擁有一輛自行車代步,已成為了人們追求目標。人們那時穿的衣服都有補丁,以前有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連鞋子都是靠自己那雙靈巧的雙手做出來的。

孝婦河是我們家鄉的母親河。它蜿蜒曲折地穿過崑崙。過去清清的河水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爽氣息,河邊的小草像一層毛茸茸的綠毯,柳樹像隊隊俏美的小姑娘,羞羞答答的照著鏡子,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一群小魚在淡紅色的卵石中嬉戲追逐,還不時的游到水面吐幾個小泡泡,見到有人來了,又迅速地鑽到水底。可是在近十年來,隨著家鄉工業發展,河面上漂著一層黃白色的泡沫,骯髒的河水夾雜著垃圾汙垢順流而下,空氣裡充滿了難聞的怪味。為了讓河水更清,我們家鄉政府實施雨汙分流,孝婦河景觀改造和氧化塘人工溼地三大工程以後,我們的母親河漸漸的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隨著鄉鎮企業迅猛發展,現在整個崑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破草房,早已改建成高樓大廈了。當年坑坑窪窪的土道不見了。寬闊公路縱橫交錯,四面發達。在平整的泊油路上,車輛穿梭來往,川流不息。道路兩旁是挺拔的垂柳。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走進了每家每戶。工廠等企業先後建起,各村都建設了小廣場給居民一個娛樂和鍛鍊空間。農村也該起了小洋樓,大多數阿姨叔叔騎上了電動車,摩托車,有的還買了小轎車。富了的人們並沒忘記那曾經為崑崙做出貢獻的老人們,為了讓他們無憂無慮的安度晚年,他們建起了敬老院。就連百姓放桌上的食物也有了巨大變化,一前一日三餐很少有肉和雞蛋,過生日的時候才能品嚐到,可現在呢!幾乎每天都是大魚大肉,食物豐富多了。

家鄉的人變了,地變了,交通也變了,改革開放就在我們身邊。

身邊的變化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17字

在我十年的生命歷程中,我們的祖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你看:往日的荒地野坡上,現在卻是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多少個寂靜的小山村變成了喧囂的大城鎮;一條條寬闊的公路四通八達……這變化了的我們的祖國,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家,我們的學校。

我的家原來在農村,記得每次下雨時屋裡總是擺滿了盆、桶、罐……我問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嘆口氣說:“我們家裡漏雨呀!”那時我們一家擠在一間小房子裡,不但冬寒夏熱,而且沒有我的臥室。屋內的陳設更是簡單至極,就連最起碼的電視機也沒有。家中來了客人只能睡在客廳的沙發上。出門時,一輛自行車便承載了全家人的夢想。

在我三歲時,我跟隨媽媽到了淄博,在爸爸的工作單位,有了一個屬於我們的家,房子比以前大了許多,媽媽不再為下雨而擔憂,而且有了我的臥室和書房,更令我高興的是家中多了一臺彩電。只是自行車依然疾馳—承載與放飛著全家人的夢想。

五歲時,爸爸因為單位不景氣而下崗,我又跟隨爸爸媽媽來到了東營。爸爸用他堅韌的毅力和艱辛的汗水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小天地。空調使炎熱的夏季變得涼爽起來;暖氣令我家的寒冬變得溫暖如春了……每逢節假日爸爸就會親自駕著自己家的汽車帶我們外出游完。車外天空晴朗,車裡笑臉燦爛,真可謂天晴朗人也晴朗,車裡車外其樂融融。

我愛我的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家。

提起學校的變化,大家更是有目共睹。

記得四年前,我第一次來到了學校,它留給我的最初的印象是:晴天校園裡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我經常因為雨天弄得鞋襪和褲腿滿是泥水而挨媽媽的罵。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加上老師的一張嘴就是我們的全部課堂。

今天我們的學校經過裝修與改建,從裡到外都已煥然一新。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整個校園全部鋪上了花磚與水泥,四周的牆壁上刷上了各種顏色,畫上了漂亮的圖畫,到處充滿了藝術色彩,綠樹紅花、藍天白雲、詩情畫意……既靜謐又活潑。走進校園,人就無法不變的勤奮,無法不變的向上……

老師講課時已經不再僅僅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而是每間教室中都裝上了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裝置為我們的學習增添了更多的興趣。老師們也都人手一臺電腦,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和美好的環境下,我們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我愛我們的現代化學校。

時代在變遷,祖國在發展。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的祖國各方面的變化,令人欣喜,催人奮進。我愛我的飛速發展的祖國,更會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將來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家鄉的變化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4字

我的家鄉在農村,由於路途遙遠,已有幾年沒回去了。今年爸爸媽媽帶我回奶奶家過春節,我是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放鞭炮,難過的是那裡的條件我很不適應。

以前,家鄉的人都很窮,吃的是粗茶淡飯,根本談不上什麼營養,不到春節很難吃上一頓肉,住的是又低又矮的破爛泥土房,碰到雨天更糟糕,簡直無法走路,就連晴天也叫人煩,風一吹,漫天飛揚的塵土,好像起了沙塵暴。由於交通不便,我每次回家叔叔都得騎車到離家很遠的車站接我們,然後帶著我們走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自行車的顛簸,彷彿把我的五臟六腑都給顛了出來,現在想起來還決得難受……

“嘟嘟嘟……”汽車的喇叭聲把我從回憶中驚醒,爸爸說:“快到奶奶家了”。我開啟車窗往外望去,只見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兩邊各有五六米寬的綠化帶,綠化帶邊上是排排鑽天楊,在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麥苗的映襯下簡直美極了,如果是夏天的話,花兒開放肯定要更美的。

在柏油路的盡頭,是我們的村莊:整整齊齊,漂亮的磚瓦房,連小巷也不是泥土的,我高興得讓爸爸停車,一路小跑回到奶奶家。

我現在非常喜歡回家鄉,它是一次次帶給我驚喜。這不,國慶節我又讓爸爸帶我回去了,和春節時相比,又是一番不同的滋味:我的家鄉不僅在物質生活上發生了變化,而且精神文明也變化不小。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黨的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我想,在十七大春風的的吹送下,再過幾年,我的家鄉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