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與期待相關作文20篇

知足與期待 篇1

國三作文 ,757字

知足是一種品德,知足常樂是種能力,知足並不是不思進取,並不是安於現狀,而是感激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努力實現我們所期待的。許流年一個微笑,還靜默一份安逸。淺笑也能嫣然

荀子相信性惡論,說人心本惡,生來就有四“好”,其中一個便是“好欲”。在我們只是孩子時,見到鄰居家漂亮的衣服會哭喊著要,看到商店裡琳琅滿目的貨物,雙腳也早已不屬於自己。我們也曾有過擁有太陽、月亮的奇思妙想,也飄過主宰世界的莫名念頭。這是一個“欲”推動著我們在無垠的曠野上。

我曾聽到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我沒有鞋子,我叫苦連天,直到有一天我看見一個連腳也沒有的人。”這啟示著我們要知足,而我更認前者叫苦連天因為欲。我們不可否認,生為高等動物的我們是永不知滿足的物種,但我們卻能物盡其用,人盡其力。

當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時,我們叫苦連天,哀嘆自己的命運不公,卻整日遊手好閒,抒發不人之志,這樣的人應受到唾棄。因為他們雖心裡不知足,但行動卻依舊矗立於後方,不爭取,不拼搏。然而還有一種人,他們也不滿於當下,而他們並不抱怨,而是心懷一份念想,用雙手為自己的成功鋪路。他們也“不知足”,但是他們的想法與行動一致,不會哀苦命數,而是更加珍惜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切。

因為我們不知足,我們不斷探索,所以我們奔月也不僅僅是個傳說。因為我們不知足,所以生活發展迅速,用智慧創造屬於我們的家園。我們知足,但我們還有期望。

當然,凡事都會有個度。印度有一句古話:“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枝。”我們期待飛上枝頭,但如果超過能力範圍,勢必會摔得更慘。我們爬上頂峰後,也一定會走下坡路。所以我們心中應有一個尺度,而這個尺度與期待結合,就是我們的知足。

若是這樣,我們何不利用好心中這把尺,知足常樂讓我們安逸,心懷期待又讓我們奮發。

我始終相信,當下的我們,永遠是最好的自己。

行李箱裡的愛與期待 篇2

國三作文 ,854字

初雪下,橙色毛衣盛滿母親滾燙的溫度,溫暖著我。

最不願意週末放假!每每這時,我總是像個滄桑的旅人:揹著沉重的書包,身後拖著一個累贅—行李箱,那裡面裝滿了媽媽為我準備的下一個星期的衣服。媽媽真是的,每週上學時總把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所有東西全塞進行李箱。她的理由是—住讀生要將寢室當成家,有備無患。可是同學們沒有像我這樣,他們也挺好的。

晚上,吃完飯,坐在書桌旁,漫不經心地用指尖撥過一頁書。媽媽走過來,瞟了我一眼,“聽說,你們下星期全市聯考?”我心裡一陣慌亂,抬起頭,不敢正視媽媽的眼睛,“嗯,是要考試了,我這不正在複習嗎?”媽媽嘆息一聲說:“凡事用心,有備無患。”

又是這句話—有備無患。哎!我的媽媽喲,您……

我無奈,只好趕緊看書。“天氣預報接下來一個星期天氣都不太好,你要把那件厚一點的高領毛衣帶去,我已經給你洗好了。”媽媽的聲音打斷了我,我想起那件橙色的高領毛衣:又厚又重,領口還有點緊。帶它幹什麼,帶去了我也不會穿,穿著它十分笨重,就像猛然間長了一圈肉。我敷衍著“嗯”了一聲繼續埋頭看書。

就寢前,我整理行李箱,發現那件毛衣安安穩穩地躺在行李箱裡,好像睨著眼挑釁我。就不帶你,哼!我把它拿出來,憤憤地塞進衣櫃。

第二天醒來,媽媽已經去上班了,我提著行李箱出門。

沒想到,當天晚上氣溫就開始降低。緊接著,在同學們的驚呼聲中,2015年的初雪昂首闊步地趕來了,寒氣侵入我單薄的衣服,我凍得渾身發抖,一出教室牙齒就打顫。中午回到寢室,我急忙開啟行李箱,想把能加的衣服都裹上。箱子裡,那件疊得整整齊齊的橙色高領毛衣躺在那裡,它微笑著向我點頭致意。我趕緊將它捧出來,正準備鑽進毛衣,一張字條翩翩滑落,撿起來一看,是媽媽的筆跡—玲子,我還是把毛衣裝進了你的箱子,別生氣。我鼻子一酸,趕緊穿上它。瞬間,我感覺一股暖流襲來。我用凍得紫紅的手緊攥著字條,指尖發燙,我知道,那是媽媽傳遞給我的能量。

天空中,雪花紛紛揚揚。我拖著行李箱,感覺裡面盛著媽媽滿滿的愛與期待。

現實與期待 篇3

國一作文 ,789字

當現實與你的期待所處的關係有所不同時,在不同的情景下,我們會有什麼感受呢?

最近剛考完試,很多人面對在官網公佈出的成績有著不同的看法。平時打馬虎,不太努力的小學渣說自己簡直是超常發揮呀,考了60多分,對自己的成績不能太滿意了;而一般努力的人說自己考得也可以,七八十分也符合自己得水平;但是對於平時拼命學習的學霸來言,考了90多分,竟然說自己是倒了大黴,儘管他們還是名列前茅,但是他們仍舊是不滿意自己的成績。

我不禁疑惑,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他們考取的成績與他們自己的水平相當,卻產生了不同的自我感受呢?直到前幾天看了幾本心理學的書,知道了自我效能感,還有自我期待的相關概念之後。我終於懂了,原來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期待值不一樣,自我效能感也不一樣。

對於小學渣來說,他們平時不努力不學習,他們對自己的期待值是很低的,他們對於自己及格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很低的。在他們看來以他們的能力是不可能及格的,但是成績出來表明他們及格了,那麼對他們來說,他們的成績是比他們的自我期待的成績是要高的,所以他們會感覺到他們自己是超常發揮,感覺十分的開心;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努力程度一般,獲得的成績一般,所出的成績與他們的自我期待值是相近的,因此也算是符合自身;而對於學霸而言,他們平時十分的努力、十分的認真,他們的行為是受到老師褒獎的,他們的平時成績是名列前茅、穩步上升的,因此,他們對自己的自我期待是十分高的。而在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例如試題難度、心理壓力等,他們難以突破自我。因此在他們即使已經是名列前茅,但是分值卻沒有得到自己的所期待的值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落差,進而難過。

當現實與你的期待所處的關係有所不同時,在不同的情景下,我們或欣喜若狂、我們或平靜以待、我們或懊惱不已,這都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或戒驕戒躁,或越發努力,或再樹信心,進而去拼搏罷了!

知足與不知足 篇4

國一作文 ,1328字

知足與不知足,彷彿永遠都是硬幣的正反面。有人認為人如“天地一沙鷗”,無止盡的欲求不會得到滿足,不如安於當下,好好享受已有的,知足方能常樂;也有人覺得“士不可以不弘毅”,人生在世,應有擔當,自強不息,方能更上一層樓。兩種看法都很有道理,相互矛盾難以調和。那是因為將它們單獨來看,如果我們對兩者雲糟粕取精華,找一個平衡點把這枚硬幣立起來,人生便能進可攻退可守。知足與不知足的精髓中不矛盾的平衡,才是人生的較高境界。

廣泛地講,人當知足,知足的人不苛求生活,而能品味自己的快樂。顏回在陋巷僅“一簞食,一瓢飲”,物質條件極其匱乏,但他不追求物質生活,而是一心用於學問,從學習中汲取快樂,其成就使孔老夫子讚歎不已。宋濂又何嘗不是呢?在面對身邊一位位“富官二代”的同學時,不也是於學習中發現樂趣,“略無慕豔意”的麼?這種艱苦求學的生活,便成就了明代一代大學士。然而知足不是絕對的,人不能因“知足”而安逸沉淪消極處世。比如近年來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中興,早在2012年就因向中亞地區出口敏感產品,違反美國法律而被重罰,甚至被迫辭退數名工程師,然而,中興並未痛定思痛,而是繼續知足於安逸沉淪,“歲月靜好”,最終再度被制裁。中興這樣不思進取的“知足”與顏回宋濂的“知足”是完全不同的,應該被摒棄。

另一方面,人亦當不知足,不知足的人自強不息,譜寫人生華章。積極向上,刻苦奮鬥,是不知足的代名詞。宋太宗立志學習王羲之書法,便從師王著。儘管宋太宗的書法水平在王著的指導下飛速提升,但他每次都對宋太宗說:“不行,還差些火候。”如此一來,宋太宗自然更加刻苦練習,最終得以跳脫,自成一家。試想,如果宋太宗只是寫一寫消遣時光,他哪能有那麼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來源於自己的不知足。當然,說起奮鬥精神,中國人民最有奮鬥精神的。我國的氣象科學取得的卓越成績,“風雲四號”衛星升空,使我國也終於有了自己的太空中的照片。若是沒有他們的不知足,微信上的非洲一面的地球圖景何以變為中國的照片?但是不知足亦不是絕對的,人不當因“不知足”而一味的索求,失於當下,走上不歸路。比如北宋大書法家,大才子,朝中重臣同時也是貪官的蔡京,無止境地欲求,壓榨百姓,瞞上欺下,最終在流放途中餓死。所以,人活一世,一定要清楚自己“不知足”的應當是什麼,不應當是什麼。奮鬥成就更好未來才是“不知足”的永遠動力。

其實結論已經十分清晰了。那然曾經說過:“生活可以不知足,而幸福一定要知足。”

其實知足與不知足,應是人對現狀與對未來的兩種態度。只有二者兼具,才是完整的人。那些巧妙地把握知足與不知足的平衡的人,逆境能安順境可進,處事不驚流芳百世。

總之,我們應當客觀而全面認識自我,把握好欲求與希望的真正含義,這便是知足與不知足的精華所在,亦是二者並不矛盾的平衡所在。

那份期待與自責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359字

整整一天,我都保持著興奮的狀態,為什麼呢?因為今天爸爸要回來了。

我已經足足有一個月沒見著爸爸了,自從去年他們單位人事調動以來,爸爸便被分派到了江西贛州,每月只能回來一趟,據說這樣的日子要持續整整一年。

我從沒如此想念過我爸爸,幾乎每天都是盼星星盼月亮地期待著爸爸回來。而這回更甚,因為爸爸說要把外婆帶來。

自從外公去世,外婆就一個人在老家照顧著太奶奶。外婆是個很內向的人,她不願意離開老家,如今太奶奶去世了,她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了,爸爸媽媽實在是放心不下她,於是好說歹說,總算說動了外婆來我家。

想起小時候,外婆總是帶著我玩耍,給我做好吃的,這回終於可以輪到我孝敬她了。這回,我一定要好好對外婆,教她說簡單的普通話,方便她與我們交流,以前我不懂事,總是嫌棄外婆什麼都不會,現在懂事了,我要彌補以前的過錯,好好孝順她。

知足常樂 篇6

高三作文 ,953字

哪裡會有一路順風的人生?哪一條路不是荊棘滿途?既然能經歷住風雨的摧殘,何不學會坦然接受面前的磨難;與其無休止地抱怨不盡人意的世事,倒不如放寬心態,欣然接受。既然無法改變身處的環境,那就學著去適應它;既然抱怨只能充當無用功,那就收起那些無畏的抱怨,心無旁騖,闊步向前。因為快樂的人生需要學會知足,精彩的人生亦需要一個懂得知足的心懷。

記得有一幅漫畫上畫著這樣一個場景:有一個乞丐有氣無力地坐在地上,兩隻赤裸的腳由於沒有鞋穿而長滿了厚繭,他也因此而抱怨連連。而此時對面卻走來一位殘疾人,這位殘疾人因少了一隻腳只能拄著柺杖艱難地行走。此時,乞丐恍然大悟,說道:“在看到這位沒有腳的人以前,我竟然整天都在為自己沒有鞋穿而抱怨,卻不懂得知足。”

是啊,每一個人都應學會知足,就像是那位乞丐,雖然因為沒有鞋穿而磨損了自己的腳掌,但幸運的是他雙腳健全,不用因為失去腿腳而苦惱,因此也不必再抱怨什麼,而他最終也擁有了一顆知足常樂的心。

追溯歷史,也不乏知足常樂的有識之士。

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軾曾仕途坎坷,滿腹才學卻不被賞識,遭遇貶謫,被放逐黃州。但他卻未因被貶而抑鬱消沉,也未曾抱怨朝廷對待自己是多麼不公,未曾抱怨自己的命運是如何不幸。相反,他卻將自己放浪于山水之間,投身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也許正是因為他曠達的心胸和那種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有了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閒情雅緻,而《赤壁賦》也因為他的無限胸懷而舉世聞名,流芳千古。

如果說知足處世人人皆可,那麼連普通的乞丐都可以做到,我們為什麼不也嘗試著收起自己徒勞的抱怨、學會知足呢?如果說懂得知足是一種高尚的素養,有蘇軾這樣心胸曠達的偉人引領著我們,為什麼不也學會放寬自己的胸懷、收起那些無畏的抱怨,學會做一個知足常樂之人?

迴歸現實,眼前的社會環境正不斷地隨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轉變而變化遷移,即使呈現在面前的只有無奈與不如意,抱怨也只是徒勞,不妨學會知足,懂得知足。

學會知足,學會讓自己去適應變遷無常的世事;懂得知足,懂得讓自己擁有一個豁達的世界。

其實每個人的心都是一扇通往快樂之途的大門,而知足就是那把消除抱怨開啟那扇快樂之門的萬能鑰匙。正所謂,知足予樂,心常樂;樂在知足,心亦安。

期待讓人美麗 篇7

國三作文 ,698字

有一種花,叫做銀蓮花,她的花語是期待,因為期待,所以她一直立於枝頭微笑著,綻放著……

她很美,一片片無瑕柔軟的花瓣張開,花蕊輕顫,清香四溢。不得不承認,這種傳說裡被詛咒的花美,然而支援她的美麗的,我想,應該是期待。

馬路邊,我常常看到一位殘疾老人的身影,粗布衣裳,藏汙納垢,只有半截右臂,像一支短木棒,在身體前晃悠著。他常常在路邊和垃圾箱旁撿飲料瓶,用斷臂夾著袋子,冬天風大,他的袋子常常被風颳走,他便踉蹌著追趕,努力用一隻手去撿,那個袋子亦骯髒不堪,這個鏡頭看得我心裡發寒。有時瞥見他的那件四季不改的破爛衣服,瞥見那隻半截的肉臂,我就心裡一緊。不知他自己覺不覺得累,每次看見他,我都覺得他累,他難。

有一天,我在等紅綠燈時又瞥見了他。正是春花絢爛的季節,夕陽的斜暉下,那個斷臂的老人坐在路邊的道牙子上,手中拿著吃了一半的餅,衝著夕陽,笑得竟如此燦爛。我的心被撥動了一下,那種笑容是滿足的純粹的,會心的期待的,那種眼神是自然的柔和的。儘管他的樣貌依然醜陋不堪。但那笑容,那眼神,真的很美。我愕然:那樣的笑容竟會出現下一個生活如此不堪的斷臂老人的臉上,如此得真切親和,在夕陽下美得如此濃烈。

我騎上單車,穿過馬路,久久地思忖著。我的腦中映現出銀蓮花的倩影,柔韌的花瓣,嬌弱的花蕊,濃郁的花香,期待的花語。因為期待,才不失望,即使失望,也不絕望。

我再一次見到了他,仍舊穿著藍布衣,弓著背,掛著斷臂,夾著破袋子。春天的風已不再將他的袋子或瓶子颳走,他慢慢地消失在車水馬龍,夕陽將他的影子長長地拖著地上……

窮困如此,寂寞如此,卑微如此,但正如銀蓮一般,期待著芬芳,期待著明天,在餘下的生命中微笑著……

總有一種期待 篇8

高一作文 ,1139字

回望歷史,期待未來。

秋色豔陽,萬物成熟。期待已久的大閱兵昭示著中國的強大;雄渾的軍樂歌唱出中國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自豪;閱兵禮上的左手致意,凸顯了一位偉大領袖身上所蘊含的和平之資;天安門前的莊嚴承諾,彰顯了中華民族“尚和平,求和諧”的大國胸襟;而老兵方隊檢閱全體官兵的一幕,更是向世人證明:勿忘國恥,崇尚和平,建我家園,圓夢中華!

悠揚的國歌裡,洋溢著全中國人民奮起的鬥志!

有一種期待,讓我們昂首挺胸。

古老的長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騰的長江翻卷著晶瑩的浪花,千里的草原上回蕩著歷史的聲音,於是,我看到了祖國遼闊的大地上,華夏兒女為這一盛況而驕傲高歌!

有一種期待,讓我們走向前沿。

美麗的中國從城市的改革振興和農村的富裕文明中走來,於是,我看到了春風吹開了人們幸福的門窗,聽到了春天的故事響徹大地。

有一種期待,讓我們滿腔熱血。

九月三日,我靜靜待在電視旁等待閱兵的開始。天安門廣場上人山人海,卻又寂然無聲。在這莊嚴的一刻,當五星紅旗被護旗手撒向空中的一刻,我的心,和所有的人們一樣,充滿激動與自豪;當五星紅旗在空中冉冉升起的一刻,我的身,和所有的人們一樣,充滿責任與擔當。中華好兒孫,落地就生根。黑暗捂住了我們的眼睛,但我們毫不畏懼,因為我們的心中,那抹紅永照心田。

閱兵禮上,來自不同軍區,不同兵種的官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向主席問好,向中國致敬。而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總書記也乘坐敞篷檢閱車走出天安門,檢閱了受閱官兵。“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簡單的話語,是對辛苦保護家園的官兵的慰問,溫暖又親切。

“首長好,為人民服務!”同樣是簡單的話語,卻也是所有官兵對我們這古老而嶄新的國家全體人們的莊嚴承諾!

有一種期待,讓我們暢想未來。

在今年的閱兵禮上,我們破天荒的展示了很多高尖端的武器裝備。這應該是一個訊號吧!中國人民早已不是曾經那手無寸鐵、任人宰割的“東方睡獅”了。這次大閱兵,如同“東方雄雞”清晨的第一聲啼鳴,它既是在向國家和人們保證,同時也是在向世界鄭重宣佈: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中國國防也不怵強敵。中國人們站起來了,我們強大的軍隊,有著維護中國和世界和平的信心與力量,我們,必為世界和平守護到底!

有一種期待,讓我們銘記國恥,圓夢中華。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的美好青春是先輩用生命的代價爭取來的。他們的血,曾染紅了中國大地,也染紅了每個熱血青年的心。祖國是參天大樹,歷史則是堅固的根,我們就是大樹上的綠葉,為它的美好細心裝點。

有一種期待,叫你在同在!

鳥兒期待湛藍的天空,花兒期待美麗的大地,祖國期待安詳、美好的未來。這一切,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讓期待變成現實。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做有為學子,有為中國人,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成長的期待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8字

小時候,總愛問母親一個問題,“媽媽,我長大了嗎?”媽媽總是笑著不說話。我從童年的幼稚到懂事,時間改變了我,在成長的路上,我一直期待長大。

小時候,我打破了花瓶,十分害怕卻又不知該如何,媽媽按了門鈴,我把花瓶的碎玻璃扔進垃圾桶,又迅速去給媽媽開門。下午,媽媽問我有沒有什麼事情瞞著她,我低著頭不說話。媽媽大吼一句:“做錯了事情要敢於承認。”我不敢告訴媽媽實情,就說了一句:“不是我做的。”我說的十分勉強,母親的臉通紅,打了我一巴掌,這是媽媽第一次打我,打完我之後,媽媽說了一句:“你什麼時候才能長大,為什麼你這麼不懂事?”

從那一天起,我渴望長大,卻不懂長大是什麼。

有一次,我在馬路上看到一個哭泣的小孩子,我上前去問他:“為什麼哭?”小孩子說:“媽媽不見了。”我哄他,給了他一根棒棒糖,然後幫他找媽媽。離開的時候,小孩子看著我說:“我長大了以後,一定要像姐姐一樣善良。”我發現,長大便是懂事,在成長的路上,我期待著長大。一路的歡聲笑語伴隨著我成長。

還有一次,鄰居阿姨問我,你長大了想做什麼?我說:“我想做一名歌手,讓我的爸爸媽媽過上好日子。”阿姨欣慰的笑了說:“你長大了。你的爸爸媽媽會為你而感到驕傲的。”那時,我便會開始心疼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為我付出那麼多,我要努力長大,將來好好照顧他們。

在成長的路上,我漸漸成長為一個小大人。一切都將豐富多采!

知足常樂 篇10

高二作文 ,868字

春來秋去,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害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應該做的是珍惜現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者常悲。有些人常常想做一些不可能的事,這樣只會折磨自己,看到自己沒有的,那麼只能獨生鬱悶,自尋煩惱。追逐名利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為了讓自己幸福,卻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喪失了原來的純真和快樂。即便最終獲得了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無法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和快樂,何苦呢?很多人為了名利捨棄親情、友情,成功之後的落寞讓他們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找回,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者常悲,因此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獨自悲哀。

知足者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要學會知足,這樣你才能獲得快樂。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豁達的胸襟來面對這一切,讓人如何不敬佩?還記得陶淵明在官場的生活嗎?他年輕時曾懷有“大濟於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但做官的時間很短。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汙濁與黑暗,他決定還家歸隱。回到自己的老家宅院,他不是尋找一種姿態,而是在迴歸一種生活—過起了自由閒適的田園生活。雖然他們在仕途上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他們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文學財富。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會快樂的。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給予我們千百種生活方式,既然我們認為了其中,那麼就走下去。如何走是你自己的事情,走到何時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既然都是你自己做主,幹嘛要對不起自己,幹嘛要臨陣逃脫?你逃離的不是你的生活,而是真正的自己。也許一生真的不長,但是亦可不必倉促地要把生活的滋味嚐遍。不如在繽紛的紅塵裡,留一份從容,把顏色還給歲月,把純粹交給自己。簡單的拾得,平凡的你我,也許不需要明白太多,只要知足常樂就好。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帶著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這些東西的珍貴,怎麼會不快樂呢?做人要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