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一夢譜成歌相關作文20篇

紅樓一夢譜成歌 篇1

國三作文 ,998字

曹雪芹的垂名,是因為《紅樓夢》的橫空出世,而《紅樓夢》的傳世,則是因為《紅樓夢》裡面有一群女子爭奇鬥豔,各顯身手,給我們展現了一部充滿詩情畫意和才氣的鉅作。

《紅樓夢》既是女性的讚歌,又是女性的悲歌。

這是前人對《紅樓夢》的評價,而在世人看來,這的確也是最好、最公正的評價。大觀園裡住著一群美麗可人的少女,她們或美麗或能幹或豪爽或有才氣,但這一切並沒有讓這群少女們有一個美滿、幸福的結局。年輕守寡的史湘雲、李紈,出嫁一年便被折磨死了的賈迎春,遠嫁的賈探春,悲觀絕望最終出家的賈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釧兒,撞壁而死的司棋,羞岔而死的晴雯,被強盜搶去的妙玉……

只因為當時的社會姓“封建”,在封建社會裡,無不彰顯出一個明確的意識:女性不是“人”,她們沒有人權,沒有作為人應有的尊嚴,只是一件工具,可有可無。

這是一場悲劇!一群擁有才氣、美貌的少女,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下,無力抵抗,只得默默承受,直到紅香消殆!我的心怎能平靜?不公平!我怎能不替她們喊出口?可是沒有聽到的人,只留下現在“漢世不公,為伊不值”的我們。

我以為,《紅樓夢》還是一曲葬歌!它埋葬了寶黛二人的愛情,也埋葬了寶釵二人的婚姻!

在這曲葬歌裡,被埋得最深的就是黛玉了。林黛玉是個體弱但個性卻很要強,敢指責男性,頂撞長輩的專制,執著的表露對寶玉的感情。

她對不滿的事物不會隱藏,從來都是直言不諱。“花柳繁華地,溫柔寶貴鄉”的大觀園,在她眼中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清靜幽雅的瀟湘館,她卻過“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生活,她的直言不諱在賈家掌權者即賈寶玉的祖母和父母眼裡,成了叛逆,當然不會把她變成自己的兒媳婦,儘管寶玉也與黛玉情投意合,但賈寶玉能選擇的是他喜歡的是誰,卻不能決定他娶的是誰。

賈寶玉與林黛玉兩人沒有結果,賈家當然會再為賈寶玉選妻子。不,應該是為他們選兒媳婦!被賈家認可的是賈寶玉的表姐—薛寶釵。薛寶釵典型的封建淑女形象,幾乎為那些“三綱五常”等一些封建思想放棄了個人思想,一切都以長輩們說的為準。也是這樣,她才會答應鳳姐兒的偷樑換柱之計,頂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牽著寶釵拜天地的寶玉,興高采烈,以為娶了心上人,卻不知自己的心上人此時已氣若游絲,寶玉與寶釵成婚的那一刻,林黛玉留下一句未說完的話“寶玉,你好……”便香消玉殞。

就這樣,一個“良謀”,埋葬了寶釵的青春,黛玉的生命,寶玉的生活!

紅樓遺夢 篇2

高一作文 ,813字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誠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遊走在蒼涼的浮世,夢阮用其一生滄桑,造就一座紅樓,將人世的寓合悲歡盡訴,如同一個淒涼的神話,只留下我們心中深深的眷戀。點點憂傷,都從那虛無漂渺的太虛幻境憶起。

前生前世,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化甘露灌溉,遂得脫卻草胎術質,換成人形,她許願:他(侍者)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不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絳仙子帶著她鬱結的纏綿之意落入凡間,出生在名門望族,書香世家,她便是姑蘇林黛玉。

“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合情目。”這樣一位嬌柔乾淨的女孩,出落得纖塵不染。超凡脫俗。用她的淚水燭照出她生命的光輝,以她最美的姿態,呈現於世人眼中,演繹出這段永不消逝的千古絕唱。

“龍吟細細,鳳尾森森。”“花魂點點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在“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之地”的大觀園裡,這位多情少女的落寞胸懷,雖隔百年明光,仍能透過那脆弱的宣紙傳達出來。她愛得失落,美得失落,以花擬人,從殘紅的命運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面對香飄萬點,落紅成陣的局面,她只能輕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得斷有誰憐;”竹影搖曳的瀟湘幽館,對她而言,也不過是“清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淒冷;在鳥魂悲歌,花魂難留之際,她於情問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原以為,她與寶玉的這場曠世奇緣,這段俗世煙火的鋪排,橫生枝節。凹晶館裡“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竟成了她生命的預兆。寶玉新婚之夜,她終是含恨而去,做回了瀟湘妃子。只是不知在她歸回仙境的那一刻,可否有對下凡歷劫的怨悔。

“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黛玉悄然離去,只希望她能夠帶著今生留下的遺憾,尋找到那一方屬於她的香丘,尋覓到屬於她的真正的幸福。

品紅樓之夢 篇3

國二作文 ,814字

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浩瀚而久遠,名著,不乏少數。則在之上者,有四佳作,曰四大名著。而清曹夢阮之夢於紅樓,亦在其中。縱然夢阮年輕已逝,可其作品,已然亙古流傳下去,不滅也。

在我看來,四名著中最深奧的無非不過紅樓夢了,它那龐大的家族故事與折射出的社會背景不適合當時年齡尚小的我,於是我當時只粗略讀了會。雪芹先生的筆觸,多少帶點滄桑的味道在裡面。

雪芹先生本生在大戶人家,不用擔心吃穿,甚至是前程。只因後家道旁落,叔父入獄,次年被抄家,從此一蹶不振。因此,紅樓夢才能出世。他將自己的自身經歷融入作品,由自身的經歷來向世人敘述那段關乎四大家族的興衰世。可惜的是,這部作品就像本就殘破的天地般,是部殘篇,雖有後高鶚儘自己之力續寫,可仍然讓後世的讀者們糾結萬分。

在這部典籍中,各個人物就像萬花園中的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各有各的姿態。黛玉的憐,妙玉的冷,寶玉的博愛,鳳姐的要強……可於萬千花叢,我卻注意到了那名義上的一家之主—賈政。

賈政是王夫人的丈夫,榮國府的二老爺,更是除賈母外府中的最高掌權者。生平酷愛讀書,也曾如東坡淵明,放酒當歌,不像現在般方正刻板。後入仕,只為光宗耀祖,便“歸於正途”。他想做個好官,禮賢下士,濟弱扶危,可不諳世情,受人矇騙,最後卻下場悽慘。他是悲劇的受害者,也是悲劇的締造者。

當初,他在遊覽大觀園的時候就有歸隱田園之心。可能,作為一個嗜書之人,歸隱確實是個好選擇,可迫於家族與時代,他糾結於兩者之間。很多人都說賈政並不愛寶玉,但他作為一個嚴父,只是希望寶玉能擔起家族的重任。他在打完寶玉後,“也就灰心,自悔不該下毒手到如此地步”。他只是恨鐵不成鋼罷了。他也愛詩詞,曾大力讚揚府中姑娘們的詩詞。他僅僅只是個受傳統儒家思想束縛的人罷了,而不是許多人想的那樣的狠毒之人。

雪芹先生於舊曆新年而亡,留下石頭記一冊,已足以稱壽比萬年了。而作為一部活生生的晚清史,紅樓之夢也將被後世讀者延續,繼續的,傳承下去。

紅樓遺夢 篇4

國三作文 ,964字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題記

一、

白衣、素裙、夕陽、殘紅。

花謝花飛,紅消香斷。夕陽下,孤影獨徘徊。“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滿天落花凌空飛揚,拂過她單薄的衣裙,在空中劃過一道道殘缺而又悽美的弧線。夕陽斂盡了餘暉,只有黃昏還在悄然遊弋。河面上,那閃爍的金光是一群苦悶的魚麼?抑或是一段抽象的哀愁?

滿園春色,似無限璀璨。然而,都道是海棠依舊,誰知,卻是綠肥紅瘦。縱然昨夜風疏雨驟,又怎比那三百六十日的風刀霜劍?“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曾幾何時。她擁有驚世駭俗的花容月貌,將來亦無處尋覓,不由讓人心碎腸斷。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二、

寂夜、竹林、寒風、絲絹。

青燈照壁,冷雨敲窗。紅羅帳內,餘意倍纏綿。“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寶玉蒙冤捱打,卻總念他此時必定傷心落淚,特贈絹帕以示安慰。然而,既你我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呢?既有木石之盟,也該你我有之,何必又來一寶釵?縱然你我相知,奈我薄命何!

瀟湘竹在深深庭院裡固執地結滿憂鬱的相思夢,所有的惆悵,都被歲月的車輪碾得支離破碎。“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那得不傷悲!”歲月在牆上剝落,紅顏憔悴。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

三、

有人說,大觀園裡的女子們,有靈的成分,也有肉的成分,而以靈的成分為主,主角林黛玉則是純然“靈”的。的確,林黛玉是“靈”性的,所以她才會與同樣“通靈”的賈寶玉在心靈上有著如此驚人的契合。然而,在那樣一個奢華靡豔的渾濁社會裡,這兩塊“靈玉”終究無法被世俗所容,他們刻骨銘心的愛情也註定只是一個蕩氣迴腸的悲劇。但無論如何,當拂去厚重的灰塵,在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能深深地體會到寶黛二人晶瑩通透的如水情懷,抑或說,是他們如石破天驚般追求愛情乃至心靈自由的不屈靈魂,從古至今一直綻放著不朽的光彩。

而在幾百年前,曹雪芹就已看透了這一切世俗與紛擾,所以,他才能如此真實地譜寫出這一曲綿長而悲慟的哀歌。或許,賈寶玉的確是曹雪芹少年時代的一個幻影,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他經歷蒹葭露冷的滄桑之後那一瞬間的頓悟,和他輾轉紅塵之間那一聲犀利而又細膩柔情的嘆息。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遺夢 篇5

紅樓遺夢作文1000 ,1103字

從中學讀《紅樓夢》後就沒放下,過些年份又翻出來再讀,終究人物、情感線路繁蕪,每次總糊塗飄過,但有一疑問從未更改:後四十回曹老是有手稿的,因歷史緣由倖存甚少,是高鄂與程偉元收集殘稿補續而成,很想知道有多少是曹老本意?

曹雪芹祖上是大清皇族的包衣奴才,風光極勝!在康熙一朝,從其祖父曹璽開始,祖孫四人相繼出任江寧織造達六十年之久,成為江南顯赫一時的望族,雍正即位後特排斥曹家,又因所管銀兩虧空三十萬兩無法補足,在曹雪芹十三歲時被抄了家。

一本《紅樓夢》或叫《石頭記》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每個人都在演繹著不同階級的人生!我個人覺得這該是其個人的自傳,但因當時不如現如今文化的開放,任何人都可寫屬於自己的生活,可以記錄個人生活的點滴!那時是要為國家社稷做出貢獻的人才會有書吏在其死後記錄生平事蹟!他!一個破落子弟,一不能為官,二不懂商賈,整日過著“舉炊無米酒常賒”的日子!只能靠回憶曾經的奢靡生活恍惚度日!元妃薨逝賈家沒了靠山,大觀園被抄,這何其不是他的人生經歷?後因小兒夭折,悲貧交集含恨而死!可看本上卻說皇恩大赦,賈赦賈政官復原職,寶玉賈蘭高中!他真有復走官僚之路的想法嗎?

仙草歸真,為何“通靈”不復位?寶玉與寶釵洞房花燭夜正是黛玉香銷玉殞時,這是何其的不完美!黛玉本是女媧補天所剩頑石下一株因受石頭庇護歷經千年而成的仙草!後與頑石相戀犯天條而下凡受戒律,黛玉死了為何寶玉娶妻還有遺腹子?或許是我太過於追求愛情的完美而失去認知作者的本性!作者的人生經歷大起大落,具有強烈的反叛思想!對封建正統的道德思想持決絕的批判態度,他渴望擁有不分貴賤的情感,自由的相知相戀!就如整個大觀院裡只有黛玉從不勸他讀書考取功名,因此視她為今生唯一的戀人!可現實生活又是晦暗、沉滯、沒有前途的,寶玉黛玉是他想要的理想生活,而現實卻是娶一個不愛的女人寥寂此生!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看《紅樓》的草根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書可證,後四十回全出於高鄂之手。有人罵他是篡改《紅樓夢》的罪人,是虎頭蛇尾!其實一部紅學養活了多少人!有的研究黛玉得肺結核而出名,有的研究晴紋撕扇、襲人的月奉而得出她倆是寶玉的通房大丫頭而成為某某文評大家!可那些都不過是譁眾取寵。《紅樓夢》註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鉅著,每次閱讀都有看點!高鄂的後四十回也是神來之筆,達到以假亂真的高超技藝,使整部鉅著完美無缺!也因有所爭議,《紅樓夢》研究位於四大名著之首,真不知是字元成就了人名流芳,還是作者的爭議使此書存於百世!祝願兩位作者亡靈安好,別介意世俗的胡言亂語。因為天下有兩種人不需解釋:一是懂您的人,他不需您解釋就懂您;二是不懂您的人,就算您解釋了他也不懂您。

死亡,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美——讀《紅樓夢》有感 篇6

讀後感 ,1093字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主要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兩府由盛而衰的過程。這部名著的後四十回是由高鶚續寫的,讀來最讓讀者耿耿於懷的,是高鶚居然讓林黛玉在哭罵上天不公之後,最終抑鬱地死去。

我們中國人是樂見歡喜大團圓的結局的。為什麼不讓她因痛失愛人,哭伏在賈寶玉逐漸冷卻的軀體上,悽慘卻又甜蜜地一起死去呢?那樣豈不更遂人心願?有人這樣質疑。

高鶚的續寫水平如何,自有專家評說,輪不到我這個小女子置喙。但對於黛玉最終結局的安排,我覺得他還是忠實於曹雪芹的創作意圖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也許會有人指責我,說我跟高鶚一樣的冷血。但,諸位為什麼不先去掉腦中的“圓滿”,客觀冷靜地想一想,再來作出自己的判斷呢?

林黛玉,一個為情而生且願為愛而死的女人,可賈寶玉卻未必那麼痴情,這兩人從一開始便註定是沒有好結局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試想如果林黛玉年華逝去,容顏不再,誰又能保證賈寶玉一定毫無二心,從一而終呢?不,不會的!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男人三妻四妾根本就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於痴情的林黛玉而言,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炸了。昔日送的紅玫瑰,也許轉眼就成了牆上被拍死的蚊子血;以往買的白百合,恐怕也最終成了嘴角遺留的飯菜粒。而兩個極盡浪漫的人,又怎堪忍受如此生活重負,此等粗鄙流俗!一遇到塵俗瑣事,你躲避不迭,我唉聲嘆氣,應是生活常態。溫室的花朵,怎經得狂風暴雨?“連理枝”或終被摧折,或終成了“分飛燕”。此等結局,應不難料想。

換個角度而言,賈寶玉娶了薛寶釵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譬如說,在賈家家道中落後,按薛寶釵的心性,應會毅然擔起家庭重擔,穿著粗衣糙布,插著木頭簪子,為賈寶玉辛勤勞作,一個人默默承受一切,毫無怨言。可你能想像出林黛玉換下綾羅綢緞,洗手下廚,洗衣做飯時的模樣嗎?且不說林黛玉弱不禁風,要靠人蔘燕窩維生,靠苦口良藥活命,單就她那孤傲清高、憤世嫉俗的性子,也是斷不肯做這種事的。幸好,林黛玉是在賈府徹底沒落之前去世的,所以也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在人世飽受磨難浩劫,難免落魄沉淪。

平心而論,林黛玉在大觀園內所度過的時光,是相對比較幸福快樂的—有過真心相愛的愛人,有過或閒靜或歡愉的美好時光,也有過揮灑才情、被人豔羨的輝煌。與其在生時傷懷悲愴,倒不如抱著這份美好的記憶死去。

人,生來總有一死,人不應輕生,但也不必太過懼怕死亡。那些恐懼死亡的人,一定不會想到,有時,死也是一種幸福和解脫。對於林黛玉而言,死,也許才是她最完美的歸宿。

這樣看來,高鶚如此安排是不是特有人情味、人性美?

推薦一本好書紅樓夢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05字

窗外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悠揚的琴聲迴盪在室外——“夢中的婚禮”。任何美好的事物也比不上我手中的《紅樓夢》。望著窗外的雨兒,我的心中泛起了無限的遐想,這就是我要向你推薦的書——《紅樓夢》。

撫摸著深沉似海的封面,我不禁暗自嘆息: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寶釵的獨守空房、晴雯的命苦、王熙鳳的性格爽快、史湘雲的心直口快、迎春的溫柔……一個個熙熙攘攘的大觀呈現在我的面前。

“可嘆停機德,堪憐絮詠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裡埋。”在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作者曹雪芹暗示黛玉、寶釵的悲慘結局,都是世間奇女子,都是那傾國傾城的容貌,最後怎能落得如此下場?帶著怨恨而香消玉殞。不消說,看著寶釵獨守空房,我覺得黛玉是幸福的。當她安靜地在地下長眠時,看著寶玉仍在繁華世界尋找出路,寶釵在空房中暗自抹淚,此刻,黛玉是幸福的。

當黛玉奄奄一息時,賈府上下都忙著寶玉和寶釵的婚事,竟然無人探望。是啊,黛玉寄人籬下,又有誰會尊重呢?周瑞家的給各房姑娘送花兒時,把別人挑剩下的紗花送給了黛玉。天生思想敏捷、好猜疑的她當然會挑剔。她的挑剔並不是她高傲自賞,是因她自卑。

賈府上下除了賈母就無人關心她了,她的父母雙亡,唯一愛她的人也去世了,換做誰,誰不會思鄉?誰不會自卑呢?或許她真的是那美麗時間絳珠仙草,惹人憐吧!像黛玉這麼清高,世間花草都不忍見她落淚。如此美人,怎會怒指蒼天,氣極而亡?但續者高鶚讓她死了,如果她活著,她看見賈府倒臺時,寶玉出家時,或許憂鬱而死,幸虧高鶚讓她死了,很好,很好!

黛玉不及寶釵的珠圓玉潤,這也是賈母不讓黛玉嫁給寶玉的原因吧!寶釵是封建家族婦女的典型代表,薰陶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她善於應變,心機極深,當無意聽見丫環的祕密時,她在短時間內就能想出十全十美的計劃:“林妹妹,我看你往哪跑?”既洗清了她的嫌疑,又不會引起丫環的懷疑,此計甚妙。

墨色的書頁,淡淡的書香,《紅樓夢》寫盡了古代人的悲歡離合。“今日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誰。”“趁著這奈何天、悲涼天、寂寥日,因此上演懷金悼玉的《紅樓夢》。”《紅樓夢》是一大悲劇,但它的內容深邃,值得人一讀。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你,這是一本好書。

推薦一本書紅樓夢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841字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一首《好了歌》把我們拉進了《紅樓夢》的故事中。

《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一部古典小說,也稱《石頭記》。全書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悲慘愛情生活為線索,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亡盛衰為核心,描寫了當時封建社會不良現象。

《紅樓夢》中,第一章的賈雨村最不容忽視,他見證了賈府從繁盛走向衰亡,同時他也是當時官場上,那些貪官的縮影。在第三章中,薛蟠上官場的前一天,他給了賈雨村一筆錢,希望他能夠偏袒自己這一方,賈雨村照做了,這不就是因錢而草菅人命的那些所謂的“好官”麼?

在書中,作者在鋪墊後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元春曾說過一句話:“大家可不要太奢侈了,省省吧,不然必有衰落的那一天!”可大家並沒有聽信,依舊該喝酒就喝酒,該玩樂就玩樂,該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比如:螃蟹宴、建大觀園(只為了元春省親)、就連燒個茄子都要好幾只雞來配……看不到一絲一毫節儉的痕跡!這不正是賈府揮霍無度的表現麼?

曹雪芹筆下的賈府,是繁華的、美麗的、精緻的。可災難也隨之來臨——一一次抄家,將原本繁華的賈府,一個人人都羨慕的皇家宮苑,洗劫一空。

這次抄家,將賈家從雲端打落至凡塵,賈府的人死的死,傷的傷,出家的出家:王熙鳳因過度勞累而死,林黛玉因病而終,賈母被氣死後鴛鴦也隨之自殺了,寶玉出家,寶釵搬回自己家……偌大的賈府一夜之間似乎變成了空殼。

看了這本書,我的心中感慨萬千,原來鋪張浪費對一個家庭有如此巨大的影響,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的揮霍無度,曾經隨意浪費東西的一幕幕從我眼前閃過,“我太浪費了”。我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失,不禁在心裡想:一定要節省了,不能再無端花錢,不然,花錢像流水,根本找不回來!

讓我們再捧起這本《紅樓夢》細細地品味吧!相信你會有更多感觸的!

推薦一本書紅樓夢作文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1584字

作為當代青少年,理應瞭解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對我們的學習和成長都是非常有益的。今天我要推薦的這本位居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就是關於歷史的書籍。

想必大家都瞭解過《紅樓夢》,它的作者是曹雪芹,又名《石頭記》。原著偏向文言文,這對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講實屬難懂,我要介紹的這本書是青少年版的《紅樓夢》,它是由何小陸改編的,雖然是白話文,但其中包括了原著中所有的章節。

起初接觸這本青少版《紅樓夢》是在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當時,看到同桌拿著這本書津津有味地看時,我就已經被具有古典美人物的圖片吸引了。當這本書被買來後,我僅用了三天課餘時間,就把這本書咀嚼了一遍。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個坦率真誠、才華橫溢的貴族小姐,但悲慘到臨終前都未能見心愛的人最後一面。賈寶玉是個銜著玉出生的貴公子,具有強烈的反封建叛逆性,始終站在封建主義之外,也許正是書中的兩大鮮明的人物,讓我對《紅樓夢》的興趣只增不減。

通過三次對青少版《紅樓夢》的拜讀,我瞭解到《紅樓夢》這本書是以林黛玉因喪母,被外祖母賈母接到賈府拉開帷幕的,主要寫了林黛玉在賈府與賈寶玉發生的悽慘愛情故事。也許有人看了《紅樓夢》之後,會對先天虛弱、詩化了的才女林黛玉心生憐憫和喜愛。《黛玉葬花》是《紅樓夢》的經典片段,林黛玉憐花惜花,她認為落花進入汙水會被糟蹋,所以她覺得落花埋在土裡最乾淨,同時才華橫溢的林黛玉又對此寫了葬花詞,以花比喻自己。她惜花其實就是愛惜自己,但鮮花的凋零彷彿讓她看到了自己的將來,這也正反映出了林黛玉思想方面的消極。我一度為林黛玉的博覽群書、坦率真誠所吸引,但也為她的消極思想和為愛被動所惋惜。

相比而言,我更喜歡書中的另一位女主角,那就是嬌豔欲滴、博學多才的薛寶釵。這是繼林黛玉之後,另一位對賈寶玉心動的女子。薛寶釵是大家閨秀,舉止嫻雅,而且精通文學、歷史、醫學等,涉獵廣泛。雖說出身顯貴,但衣著樸實,不沉迷於富貴,我總覺得薛寶釵的身上散發著一種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薛寶釵這個大家閨秀是個識大體的人,她對林黛玉處處忍讓,在四十五回之前,因為金玉良姻,林黛玉對薛寶釵多有挑釁,但薛寶釵除了遷怒於賈寶玉之外,便無無禮行為。即使林黛玉的當面頂撞和藉機諷刺。這也正讓我對薛寶釵增加了好感。

我喜歡《紅樓夢》這本書中刻畫的每一個鮮活的人物,因為他們的性格特點不同,所以故事就不同。環環相扣的故事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彷彿將你帶到了大觀園中,讓你感受悲歡離合的同時,卻又讓你無法自拔。

這本青少年版《紅樓夢》大不同於原著,它採用的是白話文的形式,語言通俗易懂,言簡意賅,雖然是改編書籍,但也表達出了曹雪芹在原著中一字一句想表達出的“悲歡離合”。簡潔的文字更能讓我們瞭解到故事的所有一百二十回情節。這本書最具特色的一點就是書中幾乎每頁都有栩栩如生的、色彩豐富的插圖,即使是不認字的小孩兒,也能從插圖中瞭解內容。

“《紅樓夢》我至少讀了五遍,開頭當故事讀,後來當歷史讀。”這是我國偉大的領導人毛澤東對其的評價。魯迅先生也給予了《紅樓夢》高度的評價。可想而知《紅樓夢》這本書的歷史價值。而我認為曹雪芹先生能夠以自己和親人家庭的敗落為素材來創作《紅樓夢》就是其中的一大看點。這樣不但故事真實,而且更能反襯社會現象。

當我讀到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在宴會上被拿來取笑時,曹雪芹先生描寫的每個人笑時的動作以及表情,讓我感受到了曹雪芹語言的魅力,不但人物刻畫逼真形象,連對話也運用得出神入化,這也正是我們學生應該學習的。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是否對這本青少版《紅樓夢》感興趣了呢?是否想感受一下曹雪芹語言的博大精深?是否想與林黛玉一同感受“悲歡離合”呢?相信你閱讀這本書後,一定會收穫滿滿。不但會對原著產生更大的興趣,也會對閱讀原著起到功不可沒的作用。

紅樓夢一個人物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3字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作家曹雪芹嘔盡心血,用了十年時間,寫成了這部長篇小說。書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林黛玉就是書中的女主角。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釵之首,賈母的外孫女,從小聰明清秀,與詩書為伴,父母對她愛如珍寶。

林黛玉生得傾城傾國容貌,《紅樓夢》第三回中曾描述她的外貌:“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賈寶玉也做詩形容她"顰兒才貌世應稀"。

林黛玉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十三歲時,在大觀園的海棠詩社比詩中,林黛玉的三首詩包攬前三,拔得頭籌。在大觀園,林黛玉的才識都是非常出名的。她以花比喻自己的《葬花詞》,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詩。

但是,林黛玉也是悲哀的。早年喪母喪父,伶仃一人,常住賈府,雖然賈母對她疼愛有加,但還是形成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在賈府她常常一人對天哀嘆,臨窗流淚。生活的小心翼翼,稍有不順,便鬱鬱不樂,甚至整日以淚洗面。她寫的《葬花詞》最能體現她的多愁善感。也正是由於這種鬱郁的性格,使得林黛玉在17歲時就病死了,叫人惋惜!

這就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美麗有才,但又悲慘一生!

含笑的悲劇——《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976字

曾經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為了“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香消玉殞,還是為了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許久以後細想,當時的悵然似是為了那兩個絕代佳人所展現的不同風華。林黛玉與薛寶釵:一個是寄人籬下,一個是皇商千金;一個天真率直,一個城府極深;一個孤立無援,一個面面俱到。

薛寶釵一出場,容貌美麗,舉止嫻雅,是當時正統淑女的典範。不得不說,與黛玉相比她是完美的,她處事圓滑,很會做人處事,能夠在賈府這個派系複雜、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係。她嚴格地遵守封建道德規範,用封建道德規範來規範自己,也規範別人。可是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她心底渴求的真的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嗎?難道世上真的有喜歡孤獨的女人?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蘭桂齊芳”,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裡麼?寶釵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縱觀全書中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

我同情寶釵,為她的完美卻只落得一個獨守空閨的結局而悲哀。但我更喜愛有血有肉的黛玉。

曹雪芹所創造的林黛玉,形容嬌美,才學橫溢,更有著絕美的“還淚”之說。與寶釵相比,黛玉的形象更加深刻生動,如果說寶釵是生在富貴宗族的大家閨秀,那黛玉就是經受過人情冷暖的江上歌女。因為她的清高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黛玉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裡,來來回回,腦海裡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她的詩,有振人肺腑的感覺,字字句句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她的淚,匯聚成一泓清泉,對映著她的悲劇。淚,是她轉世的緣由,是她悲苦的昭示。

若要我說對這兩個紅粉麗人的最終印象,我無法形容。只能用書中的“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了。

破碎的美——讀《紅樓夢》有感 篇12

讀後感 ,534字

提及《紅樓夢》,想起的都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慨與窺探。一個偌大的家族在短短几十年的光景中就輝煌不復,滿園蕭瑟。家族眾人命運多舛,流離失所。但是紅樓夢中最令我心碎的還是黛玉之死。那樣一個妙人,詩書氣質,憂愁萬種,最後竟絕於閨房中,一縷香魂西去。曹雪芹成功塑造了一個閬苑奇葩,她的每次蹙眉,每次微笑,每次回首,都讓人心悸,沉醉不知歸路。

寶黛的紅粉痴戀算是紅樓夢眾多愛情故事中最為純淨無暇的一個。從小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到長大後的相知相戀、互為知己,無不讓人感嘆世間又誕生了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但在封建社會的泥沼中,這份無暇的愛情註定無法“質本潔來還潔去”。塵世給他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無法擺脫。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對世間俗事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與眾不同。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詩社詠歎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成為寶玉心儀她的理由。當一個人擁有和你相同的價值觀和思想時,摯友或是摯愛,總有一個身份是獨屬於他的。

月盈則虧,正是因為這份卓爾不群,她鬱鬱寡歡的掩藏心事和情緒,頗有一番孤芳自賞的味道。於是,我們便看到了《紅樓夢》中那個小心翼翼的黛玉,那個葬花吟詩的黛玉,焚詩稿自絕的黛玉,或許,她的死是這場缺憾中唯一的圓滿。

一襲暗紅,灼醉夢 篇13

國三作文 ,791字

夜,冷凝了寒水,唯有一劑秋日裡的哀愁,蟄伏了日空。用那杯中淺酒,桃紅的外表,撥開盪漾開來的昏暈,醉裡夢迴千年。羌笛何須怨楊柳,那晴日裡的愁,點綴了生靈,譜寫了神曲,詮釋著一種生命,便是夢。

“我曾用生命譜寫天下最美的樂章!”這是貝多芬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心中那份為了追夢的執著。“我願用雙腿爭奪天下!”這是劉翔對職業的忠誠和對夢的牽掛。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雖只識彎弓射大雕。為了自己的夢,自己的追求,不惜一切付出過。或許,這是短淺的夢,又似曾悲壯的承諾。

在山的那邊,有著我夢裡的大海,即使翻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鐵索。那一邊,是在對心裡的呼喊。波濤洶湧的大海,風踩著綠色的青紗踱來,我在深深地呼喚,對面的大山,依舊,是張鐵青的臉,反覆著我的話語,我感到旁邊有人在笑我,在諷刺我,我感受到那絲絲涼意。山在沉默,我用盡全身的力氣大聲喊:“你會成功的—”“你一定會成功的—”我笑了,我知道,這是大山的回答。夢,並不遙遠,卻是不懈的追擊。

剪不斷的情情緣緣,燒不斷的欲放濃魂,怒氣長嘯奔天的淚,是霸王殘目的神色。扯一段梅的俏魂消色,自刎別王的悲情淚,蝶身的倒影至此印在霸王潭……千古悽美絕唱的沉澱,歷史,可歌可泣的表態。雖感霸王的怒氣沖天,也知曾經為夢的堅貞。曾想一統天下,曾想後生瞻拜。夢,像擊碎的殘碑屹立於此,因為,即使夢碎,靈魂仍在。

手中拿著半寸粉筆,是白白的塵紗,心靈是白做的,靈魂也是白的,在地板上畫著雜亂的線條,不知不覺中,只留下半截,化為語言,凝聚成心血。不論自己最終是否化為一嵌粉末,被風吹散,心中對夢的信守,成為自己不願倒下的支柱,教育了國家的棟樑,便是最真摯的夢。

夢,易想難成,雖要付出代價!但有夢想的人最幸福,只有超越自己,在不斷地積累和迸發,前進的道路便有勇氣和執著,既然有,就要有價值有擔當。

一襲夕陽的暗紅,灼透了寒風,燃燒了夢想。

真事隱,假語存——讀《紅樓夢》有感 篇14

讀後感 ,912字

《紅樓夢》以寶、黛、釵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講述了一個貴族大家庭走向衰敗的過程,也反映了曹雪芹的親身經歷,暗示著社會的腐朽。

賈寶玉自小備受賈母疼愛,也養成了他頑劣,任性的性格。他憎惡封建禮教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寶玉曾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你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這隻因封建觀念中,男子必須讀書做官的觀念,寶玉憎惡這些世俗觀念,便整天和一群女兒們廝混,追求隨性的生活。曾經的寶玉是一個風流公子,苦苦追求真愛卻一直無果,直至林黛玉進入賈府。

黛玉由於母親早亡,他的父親把她送到了賈府,她在賈府中無依無靠,無權無勢,遭到別人的冷落,還依稀記得黛玉葬花的場景,黛玉見風吹落花飄滿地,不忍落花隨水流到汙濁之水中,便用絹袋裝好埋入土中,讓落花隨土消散,黛玉用落花比喻自己的處境,留下了“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嘆。

寶玉第一眼見到林黛玉,便被她那傾國傾城貌迷倒,兩人從此深陷愛情之中。可這段姻緣卻不被被人看好,在別人眼中林黛玉只是一個叛逆任性、心胸狹隘、小家子氣的女兒,可寶玉卻獨愛黛玉,黛玉從來不勸寶玉追求功名利祿,也正符合了寶玉的性格,清高脫俗,正是這兩人性格的描寫。

在書中人物的眼中,黛玉遠不如出身高貴、舉止嫻雅、端莊穩重的薛寶釵,寶玉和寶釵才是金玉良緣,可是林黛玉的出現卻擾亂了這一切。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事正是封建禮教的表現,婚姻必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寶、黛、釵無一落得一個好結果,賈寶玉和薛寶釵成了封建制度的犧牲者,可結果也沒如書中人物所願。

《紅樓夢》最終的結局批判了曹雪芹所在時代的封建,黛玉在寶玉取妻那一刻含淚而終,寶玉悲傷出家,薛寶釵抱憾終生。在這樣的社會時代,沒有一個人有一個好結局。賈府由榮華走向沒落,直至被抄家,也暗示了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衰敗,表達了曹雪芹對他所處社會的厭惡,他能在家境敗落,生活貧困的情況下完成這一著作,也著實令人敬佩。

讀罷紅樓夢,心中產生了諸多感嘆,因書中悲傷結局而感嘆,因封建風俗所感嘆,讀這本書也帶給了我很多,其中細膩的描寫使我閱讀得更加細緻,也培養了我的耐心,這會是我人生一筆財富。

真事隱,假語存,這其中奧祕我還未完全參透。

永遠的經典,永遠的朋友——我和母親共讀《紅樓夢》 篇15

讀後感 ,1131字

兩本沉甸甸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紅樓夢》擺在面前,我與媽媽相視而笑:這個寒假我們母女要一塊兒看《紅樓夢》。

對我而言,《紅樓夢》是文學顛峰之作,雖斷斷續續地看過幾段電視劇,平日也多提及書中的“寶哥哥”、“林妹妹”,但對於原著,卻至今未完整地讀過。總以為大家之作高不可測,平平小輩不能徹悟其意,因此不願細細地通讀。媽媽“聊發少年狂”的理由很新奇,她在一個節目中看到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對《紅樓夢》瞭解很多,頓生羨慕之意,於是決定和我一起看《紅樓夢》。

經典果然不凡,兩本手捧在手裡,明顯的沉重感,我有些擔心:“咱能看完嗎?”媽媽笑了:“咱們慢慢看。”於是我們就向《紅樓夢》“開戰”了。

最初我們的勁頭兒都很足,一有空兒就捧著看,因此每天都能看好幾回。記得老師說過這本書的前5回,對於理解整部書很重要,應當作重點來看,我也提醒了媽媽,於是我們在前5回上,花了較長的一段間。隨著春季的臨近,家裡越來越忙,讀書的時間被擠的少之又少,而且與看電視、玩遊戲、找同學玩這樣豐富的假日活動相比,安靜地看書似乎成了最不可理喻的事,在娛樂大潮的衝擊下,我們的讀書活動漸漸被荒置了,有時一天也看不了一頁內容。

有一晚,我拖著玩了一天的疲憊的身子準備睡覺,忽然瞥見了桌子上的《紅樓夢》。這本幾天前我還痴迷其中的書如今安靜地躺在那裡,與這節目的歡樂與躁動格格不入。我靜靜地拿起它,同樣的厚實;翻開幾頁,熟悉的內容:它一直都沒變!我忽然明白:這喧囂的世界,節日在變,歡樂在變,但一本書不會變,它內在的文化知識是長盛不衰的。一本書可以享受追捧,也可以容忍冷漠,無論你何時想讀,它都可以安靜地做你的朋友,最冷靜的朋友。

第二天,我對媽媽說:“我們繼續看《紅樓夢》吧。”媽媽笑了:“這些天咱們都把這事忘了。”於是閒暇時分,我們母女又捧起了《紅樓夢》。

兩代人同讀一本書,自然會有不同的感悟。黛玉的孤高冷傲,寶玉的頑劣多情,寶釵的精於世故,當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母女間也有了新的交流話題。我喜歡寶黛之間的純真愛情,認為薛寶釵是這份美好愛情的“第三者”,而媽媽則以她更成熟的眼光來看待這場愛情,她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都不夠成熟穩重,黛玉的性格過於孤傲,即使沒有薛寶釵插足,寶黛也不一定有結果。可能這就是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同認識吧。

可是我們也有相同的觀點,比如在看待賈政教育寶玉的問題上,我們都不反對這樣的教育模式,都以為這樣的教育完全沒有尊重孩子,一味地責罰、辱罵只會導致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深。

不覺間假期就要結束了,雖然沒有讀完《紅樓夢》,但這次讀書的最大收穫並不是對《紅樓夢》有多麼透徹的理解,而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個多變的時代中,一本書是你永恆的朋友。

如花生命——讀《紅樓夢》有感 篇16

讀後感 ,73字
讀《紅樓夢》有感1000字https://wWw.ZuoWen8.com/a/220244.html

幸福的林黛玉——讀《紅樓夢》有感 篇17

讀後感 ,637字

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之幸也!不是我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且聽我細細述來。

如果黛玉還活著,以她瘦弱的身子骨,你能想像她看著寶玉與寶釵過著幸福的生活,在她面前炫耀時傷心的模樣嗎?再者,她能接受賈府被抄的打擊嗎?我想,非也。

在寶玉拜堂成親的那一刻,高鄂將高傲孤僻的黛玉寫得那麼微不足道,她沒有笑著離開,而是指天哭地地走了,如果是那樣的話,她還是我們所認識的黛玉嗎?不是。我覺得曹雪芹本意非此。

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給不了黛玉幸福。他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我們還指望他來保護黛玉嗎?整天跟在一群女孩的後面,對她們溫柔體貼。你怎麼知道他哪一天看上了哪一個女孩,便拋棄了我們黛玉,嫌棄我們黛玉。就如紫娟說的那樣:“你的花言巧語我們已經聽膩了,就只會摳死人。”他與寶釵結婚後,在寶釵懷有身孕之時,棄她而去,做了和尚,讓寶釵獨守空房。他對寶釵如此,那麼,他對黛玉也可以如此。再者,如果有一天,賈府重整旗鼓,你能想象黛玉洗碗下廚做湯的情景嗎?到了數年之後,寶玉突然發現黛玉老了,臉上的皺紋多了許多,再看看,身邊的襲人就宛如當年的趙姨娘,他怎得又不想起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呢?

現實世界本來就不應是非黑即白,也許歷來許多人悲嘆黛玉之身世,可誰又能確定黛玉不是世間的幸運兒呢,畢竟愛過、痛過、哭過、笑過便是人生,既然嚐遍人生之酸甜苦辣,亦沒有白走世間一趟。她的生命在故事最華麗之處結束,如曇花一現,留下世人的無限唏噓,也是一幸事呀。

因此,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的萬幸啊。

尋夢,向紅樓深處漫溯 篇18

高三作文 ,1231字

如游魚熱愛碧水,如白雲依戀藍天,我愛戀閱讀,我願沉醉在那書的馨香裡,長醉不醒!

—題記

獨坐在我蝸居的露臺上,靜靜地享受著閱讀,很喜歡一種這樣的感覺,所有的煩惱彷彿都離我而去,沉澱下來的,是心靈的慰藉。當花瓣離開花朵,那是春落淚了嗎?但仍有暗香殘留,對著微風,我暢然一笑,輕輕地翻開《紅樓夢》的扉頁,我已沉醉其中,尋夢,向紅樓深處漫溯……

享受閱讀,我認識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寶玉如是說。你就如那一池流過沁芳閘的活水,帶著靈動,淌入了賈府。於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繹到了極致。兩彎似蹙非蹙柳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給人一種美感,更有的是,那眼神底下蘊藏的無奈與哀傷。水邊,你寫下了《葬花吟》;水邊,你賦出了《唐多令》。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每次默默吟誦你的詩,都有一種莫名的悲傷湧上心頭,你的才學,你那堅持理想,寧死不屈,封建貴族階級叛逆者的超凡品質,多少次讓我如痴如醉。

賈府並不是一個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覺得你被束縛,於是,你不屈地與命運抗爭。那次,海棠詩社,當你在眾人面前寫下“碾冰為土玉為盆,半卷湘簾半掩門”的時候,你的靈動已無可變更地展現在那一尺白晝之上,可李紈卻依舊把勝利的皇冠掛在寶釵的頭上,無庸置疑,寶釵用她特有的淑女風範展現了大家閨秀的自重與懂事,可是黛玉,你又輸在那裡?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句“月窟仙人縫縞初,秋閨怨女拭啼痕”,試問你輸了嗎?沒有,恰恰相反,你爭得了眾人的心。閱讀紅樓,我讀懂了黛玉的無奈與憂愁。

享受閱讀,我認識了你—寶釵。當我第三次合上《紅樓夢》後,你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也愈發的高大。你,豔冠群芳,文墨不輸黛玉,相貌可比可卿,才能不輸鳳姐,女工可比襲人。你,安靜,沉著,有人說過,沉默是一種境界。你在沉默中冶煉性情。縱觀紅樓,你不同黛玉的孤傲,在大觀園中,你從不多管閒事,處事隱忍,適時展現,贏得賈府上下的一致好評。是,我要說,你表面的“冷”,冷得精彩!古語言: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不正是你真實的寫照嗎?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是你對生命的承諾;“不語婷婷又黃昏”,這是你的心聲。透過筆尖,你蘊藏了多少綿綿不斷的情絲。那一回,抽花瓶籤,你抽到了牡丹,下邊一句唐詩“任是無情也動人”。你是“無情”,因為你有著自己的執著與堅定,而這,一定是世界上最為動人的“無情”!閱讀紅樓,我讀懂了寶釵的堅定與信念。

閱讀書海深處,沉醉不知歸路。快樂閱讀,享受閱讀,我醉在那無盡的書香中。閱讀《紅樓夢》,就彷彿閱讀人生,書中百態,讓我反覆沉吟;閱讀《紅樓夢》,讓我這樣的讀者目似蒲柳,望秋而落……紅樓夢,夢紅樓呵!

如綠葉依附樹木,如陽光眷戀湖面。我愛閱讀,閱讀引導我走進一個美不勝收的世界,幫助我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書故,沉吟至今,我願為閱讀守侯終生。

悲劇——《紅樓夢》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49字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它不僅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還大膽地語言了封建統治的未來。

作者曹雪芹筆下那“富貴不知樂業,貧賤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第一無能,古今不肖無雙。”的反叛逆子、混世魔王賈寶玉就是那封建統治下的犧牲品。那“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顰兒林妹妹亦是如此。

“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是金玉良緣。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對待寶玉的叛逆,那情投意合的林妹妹姿勢十分支援,而那相比顯得格格不入的薛寶釵卻是苦苦相勸。本就這,寶黛的結合應是最美的結局。而現實卻並沒有童話般的美好。面對家人的規勸,天意的指令和內心的掙扎,只逼得寶玉皈依佛門,黛玉完成“絳珠仙草”的諾言場面於世。

而隨後,四大家族紛紛衰落。再回頭看看,曾經的“賈不假,白玉為堂金為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的繁華景象也只能成為傳說了。

寶黛的悲劇,十二釵的悲劇,四大家的悲劇,無不叫人嘆息。封建社會玷汙了他們的真善美,迫使紅顏不得不薄命,可悲可嘆,嗚呼。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讓人捉摸不透的《紅樓夢》,讓人為之嘆息的悽美愛情,真的是“一把辛酸淚”啊。

希望它可以沖刷人們心頭的塵埃,洗滌世俗的惡濁,喚醒人們的真善美。望“一把辛酸淚”能“解其中味”。

雖然他們留有遺憾,但我仍祝福他們。祝福“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做一對比翼鳥,雙宿雙飛照耀人間。

論《紅樓夢》待人與言辭 篇20

國二作文 ,727字

紅樓夢裡夢紅樓,一個夢字,盡是哀傷。每一個活靈活現的人兒,都有著自己為人處事的特點,都有讓我喜愛的地方。閱完了整本《紅樓夢》,欲哭無淚,實感空虛,好似被人將魂魄掏了去。

曹雪芹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寫出這千古絕唱。

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好呢功夫不同,眼光不同,看法就種種:經學家見到易,道學家看見淫,文學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而以我這個身份來看,我的知識過於淺薄,還不能領悟其中的奧祕。現在想來,喜歡的就是書中的草灰蛇線,暗喻,伏筆,大多都是一語成讖。初看懵懂,看過後有恍然大悟的驚醒,再看便是不撞南牆不死心了,一點點地印證期待,與無奈。可能是一直在書裡活過的人,恍如隔世。

給予我最大的人生啟示,莫過於對人生的態度與人交往的言辭。黛玉這樣的女子,其善解人意與蠻不講理於一身,集聰明活潑與孤芳自賞為一身,她的性格有豐富的層次,活在現代社會,便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奇女子,絕不發欣賞她的人。但寶釵卻比起黛玉要識大體的多,她為人處世會察言觀色,做人厚道。對於任何家中之事,她有她獨立的思維與見解,知禮守禮,遇逢尷尬場面都能輕鬆化解,為了顧全大局,也會極力隱藏自己的內心,不會把情感輕露於言表。所以說哦,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既要真誠也要識大體。如果太過於小心眼或著力於算計他人,最後很有可能落個“機關算計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的下場。同時,言辭也不能過於尖酸刻薄,給人以虛假之慮,要根據你的性格來思考自己說過的話是否妥當,若是個性張揚,說話豪爽一點也無妨,若是個性內斂一點,說話細膩一些也不會讓別人多疑。

妥當待人,妥善言辭,這不是一種精神,而是一種態度。但那種不畏懼他人的膽魄也不是並無可取之處。若是死後招人惡罵,這能不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