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文化相關作文20篇

茶之文化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0字

品中國之茶,賞古今之文化。

一次考試失意,我若跌入萬丈深淵,身邊只有無邊的黑暗。

週末,天烏壓壓的一片。我無力徘徊在稻河古巷口,低著頭,不住唉聲嘆氣。

忽然,我抬起頭,只見一座古色古香的茶社映入眼簾。我輕叩門扉,推開木門,一股淡淡的茶香撲面而來。

茶社中空空蕩蕩的,無一人。我的眼睛瞟到了一個靠窗的位子,坐下,沉思。

驀地,一位年輕女子從樓上走了下來,她步態輕盈,臉上掛著盈盈微笑,如春風,又似秋雨。

她望見了我,向我走來,並詢問:“小朋友,喝什麼茶?”一向愛紅茶的我便不假思索地回答:“紅茶!”

她聽後,從廚房端來了茶筒與茶壺,便坐在旁邊。我聆聽著她講述茶之文化:“茶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一泡去澀,二泡去苔,三泡留香。”她用纖細白嫩的手指,輕捏幾簇茶葉,慢慢放入壺內,用溫水加以沖泡。當水與葉相融的那一瞬間,茶葉內的靈魂被喚醒,與水交融相伴,散發出陣陣茶香。三次反覆沖泡,茶香瀰漫在整個屋裡。她將一盞茶遞給我。

我輕捧,下肚一口。

口中一陣苦澀,忽得卻無味,隨之一陣茶香在口中“綻”開,令我神清氣爽,迴腸蕩氣!

一會兒,我走出茶社,回首一笑,與女子揮手道別。

這次品茶讓我明白了什麼?其實,人生正如品茶,花開只是一瞬間的喜悅,花落也只是一瞬間的憂愁。,人生在世,應當保持內心的寧靜,才能品出人生的甜味,去往遠方的田野;若一生急匆匆走過,只顧追名逐利,回首望去,便只是滿目苦澀與憂愁。唯有寧靜而致遠。

茶社外烏雲散去,陽光四溢,我走上古巷,心中一陣輕鬆!

芽尖上的舞蹈——我們的茶文化之旅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0字

“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每當我讀到唐代詩人韋應物讚美茶的詩時,就讓我想起5月3日上午,老師帶領我們去天姆山進行茶文化研學之旅的活動。

那天早晨,陽光明媚,校車把我們送到了茶文化展陳館。展陳館裡陳爺爺給我們介紹了茶的種類,有黑茶、綠茶、黃茶、青茶……陳爺爺給我們上了一堂難忘的茶文化課,我們被茶文化所陶醉。隨著隊伍我們來到了茶葉廠。製茶車間瀰漫著淡淡的茶香,真是沁人心脾啊!你看,廠裡的叔叔們忙個不停,一個個汗流浹背,原來我們平時喝的清香四溢的茶,是叔叔們辛勤勞動製成的。

走出茶廠來到茶園,目之所及都是碧綠的茶樹,我們像一隻只快樂的小兔子跳向茶樹叢中,準備開始採茶葉。老師告訴我們採茶葉要一芽兩葉,而且要採嫩綠的。我們按照要求你追我趕地採了起來,同學們靈巧的雙手一上一下,就像鳳點頭似的,又像小精靈在嫩牙尖跳著優美的舞蹈。太陽越升越高,我們的小臉被晒得通紅,但我們仍沉浸在採茶舞中。

今天的茶文化研學之旅,不僅讓我們瞭解了茶的知識,還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

傳承中華之美,飽含文化之韻 篇3

國二作文 ,975字

春節是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節日,它在人們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春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它的存在既代表了人民美好的社會願望,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文化的魅影。

最具文化底蘊的,當然要數“對聯”和“福”字。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通俗性和高雅性相容,雅俗共賞。這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深深地吸引著我。“福”字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同時,“對聯”和“福”字也展示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一橫一瞥,一點一捺,寥寥幾筆卻有無限氣概和感慨,讓我讚歎不已。

接下來,就是我們盼望已久的除夕,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大年三十”,是一家人相聚日子。這一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格外高興。當然,這一天也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習俗,便是“祭祖”、“吃年夜飯”、“守歲”。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非“魚”莫屬,它取“年年有餘”的吉慶寓意。其次,加上春節聯歡晚會這一盛大節目的襯托,顯得更加吉慶歡樂。最後,人們還要守歲。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收穫頗豐。煙花滿天飛,點綴的夜幕絢爛多姿,每個人都靜靜欣賞煙花上升的精彩和綻放的美麗,隨著煙花的升空,默默祝願……

年初一,一定是春節中最溫馨的一天。這一天,每個人都要走街串巷,給親朋好友帶去問候和祝福,也就是俗稱的“拜年”。“拜年”是春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想,這一天也是小孩子們的最愛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收到大人的“紅包”,即“壓歲錢”。這裡面不僅有錢,更有大人們對孩子們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願。時間帶走的是嬌豔的外表,留下的卻是經久瀰漫的醇香!春節正是如此,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它的輝煌,造就了它無法撼動的地位。我們愛春節,更愛創造它的傳統和文化!

中華文化之基石——漢字 篇4

高一作文 ,409字 篇美文,一卷卷古文,一本本著作。

小時候,我對漢字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每次媽媽買練字本回來給我練字時,我便歡天喜地地捧著練字本到書房專心地寫起字來,我寫著寫著,常常為我面前的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它們像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耍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中華兒女對漢字的感情是無法形容的,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一種由衷的崇敬。漢字是最優秀的藝術,唯有它能發展成為一門“書法藝術”,在各位書法家的筆下,神奇漢字更是魅力四射。

在當今全球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熱愛自己的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字,傳承自己的文化,讓漢字這個中華文化的瑰寶永遠閃爍著它那迷人的光輝。漢字的飄逸、整齊、輕盈、歡快,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是中國百年來的文化精髓。

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更要熱愛自己的文化,最愛那先生教的方塊字兒,如同做人一樣,橫平豎直,堂堂正正。

美食文化之我見 篇5

高二作文 ,177字

生活雖然現代化了,可我們骨肉間流動著中華的血液,我們不是浮萍,隨波逐流。我們有根,這條根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不要讓風吹塵掩蓋了,不要讓沙迷了我們的眼睛,不要讓脫俗的慾望丟了心的靈魂。

醒來吧!我們手裡握著最好的東西,千萬別讓它丟失了,並不是得不到才是最好的,而是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真正屬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讓中國的美食文化之風來得更猛烈些吧!

品中華文化之芳香 篇6

高二作文 ,833字

開啟書本,拈一朵文學之花,品一杯淡雅清茶,四周氤氳著中華文化的獨特芳香,細細品讀,回味無窮。

文化,不知於何時,你突然出現;不知於何處,你開始熠熠發光。

也許是在遠古,你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帶著先哲們的不朽之作,輕輕地靠近了我。在很遠的時代,你便流行於民間。但我真正地認識你,便是在讀《詩經》的時候。305首詩歌的確是一種文化,開創了現實主義詩歌之路。

在戰國七雄的戰爭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戰亂平息,始皇統一天下後,你便悄悄地帶上了《離騷》上路。這對你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筆極為可觀的財富。不得不佩服你,因為經得住時間的沉澱,往往是永恆的東西。

文化是民族的符號。一個民族的崛起,除了經濟的強盛外,更重要是文化的繁榮。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華文化的復興也擺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面前。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史,雖歷經滄桑,但仍昂首屹立於世界之林,文化的薪火相傳,居功厥偉。乘一隻孤舟,在碧波盪漾的歷史長河中划行—中華文化是一部巨集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因此,“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

神州大地,處處絃歌之聲;誦讀經典,品文化之芳香。

既知中華文化為核心,那我們應當怎樣做呢?我想:傳承中華文化需要創新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實現“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機制體制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改革目標,必須以人民為本,滿足人民的需求。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為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文化之旅 篇7

高一作文 ,853字

掬一捧長江水,你可以不想知道它的源頭,但你在文化長廊裡流連信步時,你一定要去它的起點走走,並隨長廊曲折而前進。

在這個天荒地老的時代裡,文化的世界,書的世界是最寧靜的。中國的青山綠水賦予人之靈感,而人轉而賦予青山綠水以多情。

讓我們翻開古老的書籍,去體會其中的道理、情感。

翻開《詩經》,那樸實的語言描寫出男女情感之深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情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想象一下,劃開小船,撥開蘆葦,對面站著的便是自己日思夜唸的人兒,那是多麼的景象,這是多麼真摯的情。

翻開《論語》,那精煉的話語便是孔子所教導我們的人生真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懂的問題不要裝作已懂,要學會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思焉”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學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是聰明人的作法。

翻開《唐詩三百首》,那被賦予了情感的詩句便是這代人的智慧結晶。是李商隱的“藍田日暖玉生煙”告訴我們,有些理想是可望不可即的,我們應當以實際情況為依據,找到符合我們的理想與追求。切忌定可望不可即的目標。是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告訴我們大自然是美的,我們要敬畏自然,熱愛自然。

翻開宋詞,那優美或是悲悽的詞表現了宋由盛轉衰是人們的悲愁。李清照,這一優美女子,她的“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展示給我們一幅悽慘悲涼的畫面,凋落的黃花滿地都是,也給我們展示了她人生正值晚年,人生路途潦倒的意味。

翻開《紅樓夢》,那人間愛情之悲劇展現在我們眼前,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是不同於對其他丫環的愛,是真正的愛情。但這種愛情在那個封建家長制的年代是註定結不成果的。《紅樓夢》中的詩句是優美的,“花謝花飛花滿天”優美而悽慘,預示著黛玉悲慘的結局。“半卷湘簾半掩門”告訴我們不僅要接納新事物還要保留自身獨特的個性。

閉上眼睛,絢麗的文化便浮現在腦海裡。

文化正如滔滔不絕的江水,生生不息,歷史悠久。文化是不斷進步的,正如“半卷湘簾半掩門”,不僅要改進文化,也要保留好的文化。

文化之殤 篇8

國一作文 ,1078字

翻開歷史,王道士笨拙地用石灰粉刷看起來暗乎乎的壁畫,用鐵錘砸著著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婀娜的體態變成了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了泥巴……

這是餘秋雨筆下的敦煌之殤,令人無比痛心。我們曾指責王道士的貪戀薄利,批判他的愚昧無知。可是,如果從毀壞文化的角度看,一個小小的道士也就是在大漠風塵中加速了幾面壁畫的風化,也就是給燦爛的敦煌文化劃下了幾道傷痕罷了。今天,世人對文化的踐踏,相比於王道士,真正是有過之而不及。

與王道士不同,現代人譭棄文化,手段更高明,理由更堂皇。時下,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口頭上,信誓旦旦復興文化,實際上,是在文化遺產中尋找經濟的賣點,文化已經成為了經濟的附屬品。

現代人不是王道士,王道士只是把藝術珍品賤價出售,現在的人靠自己的想像力,從經典文化中“淘金”,不用花重資贊助黃金時段的廣告,不必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只要包裝袋上多出幾個世人熟悉的古雅的字眼,滯銷的商品就會供不應求,何樂而不為?至於那些文化,與廠家何關?與唯利是圖的商賈何關?於是乎,諸葛亮成了羽扇的代言人,屈原也成了一隻大粽子,陶淵明因為迴歸田園,親自勞作,而被消費者爭來搶去!商業利益的驅動,就像一隻巨大的火球,急速燃燒,將那些脆弱的文化當作火柴,愈燒愈旺,於是,文化的精髓化作了一縷輕煙,隨風飄散了。

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流血,一泓千年不息的文明之水正在被汙染,我們引以為豪的深厚文化底蘊正在一點點地被稀釋、消解,剩下的只有在商業勁風中風乾的幾個名詞。

經濟本是文化生長的土壤。遠的不說,只要看看徽商的殷實,看看徽文化的發達,我們就能擺正經濟與文化的關係。

徽州商人在經商之初,無疑是艱難的。從小離鄉背井,出外賣藝,奮力拼搏。最後,出現了“無徽不成鎮”的繁盛景象。但是,徽商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物質財富。遙望他們遠去的背影,我們還看到了一種“文化”的東西在閃耀:“以誠待人”“以義為利”“以人為本”。徽商創造了徽文化,徽文化的崛起又為原本灰頭土臉的徽州山民戴上了一頂“儒商”的帽子。

回望歷史,我們的文化與經濟,是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可是,今天,我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時候,把文化糟蹋到了何種地步!

美國學者解釋類似文化開發時曾經說,當前中國的文化開發不僅有“過度性”,也有“淺薄性”。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嗎?

歷史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縮影,文化,是維持民族發展的生命線。可是,今天,傳統文化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正在哭泣。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的世界是需要文明的。先哲的話,當給我們敲響一聲穿透時空的警鐘:不要讓我們再重演文化之殤的悲劇了!

還文化之甘醇 篇9

國一作文 ,829字

1998年,全體諾貝爾獲獎者,共作宣言: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生存下去的話,必段回到2500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裡吸取智慧!聞之欣然。中華的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向世人散發出它們的睿智之光和甘醇之香,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承認和尊重。

中國的文化歷史演變早已融入浩浩蕩蕩的黃河之中,化為了我們民族的血脈。我們的血液中,由先民們流傳至今的那一道文化清流,汩汩流淌,滋養著千秋萬代。

曾有諸葛亮為我們醞釀出一杯杯忠義美酒,他向我們展現了忠義詩篇: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義之心,日月可鑑。

曾有蘇軾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風雨侵擾卻“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畫面,向我們展現“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人生。

曾有魯迅為我們演繹出一場場無煙的戰爭,他用那帶刺的筆喚醒了沉睡中的國民,振臂吶喊,譜寫出一幅“寄語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篇章……

我們的傳統文化,歷經千百年的滄桑,魅力永存。然而,今天,卻是知道“周迅”的人越來越多,而知道魯迅的人越來越少了……更有甚者,趙薇身穿日本軍旗裝不以為恥,楊丞琳感慨南京大 屠殺日軍戮人太少,對歷史的無知,對文化的盲目,令人心痛。種種的跡象表明,中國的傳統文化正瀕臨滅絕的邊緣,如果再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總有一天,我們的傳統文明,會遠離我們而去,遺棄了我們。君不見,當我們痴迷法國大餐和巴黎時裝時,法國人卻穿起了我們的旗袍,對中國豎起了大拇指;君不見,當韓流來襲,讓我們崇拜得五體投地的時候,韓國人卻小心翼翼地拾起我們遺棄的四書五經,古典文化……或許有一天,我們要屈辱地從外國尋找我們的文化遺蹟,何其哀也!,

還我文化之甘醇,是時候了!“儒家學之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中國的傳統文化,正處窘境中,當“獨善其身”也。我們向世界吶喊,還我文化之甘醇!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之根,是復興中華傳承文化之本,維護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讓這壇文化之酒起釀越香冽!

體驗茶文化 篇10

國三作文 ,722字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曾滿樹繁花,經年月鏤刻磨畫,如今卻是枯藤枝椏。可那鮮花靈動的心卻始終如一地跳動著,催促著人返璞歸真,憶起那茶在水中婀娜曼妙的舞姿,體驗茶文化……

靜謐的午後,在池塘邊的桌椅上眯縫著眼,狀若小憩,時而握起畫筆在紙上勾勒皴擦,亦不知所云。年歲尚小的我,似乎庸碌至極無事可做,直到瞥見漁歸的祖父。他是一個漁者,心思卻極其細膩,時常擺弄出一副陳年的茶具,蘊著神祕的文化氣息,興致勃勃地與我交談,時而迸出幾句意味深長的文言語調,圓著腔嗓,讓人摸不著頭腦。可我依稀記得,他緩緩地放茶,沏茶,濾茶,聞茶,品茶,令我十分憧憬。他又道:“孩子,你要做個如茶般自由卻執著美麗的人。”

這話令我如今都記憶深刻,而那時,我靈機一動,想要切身體驗“茶文化”。看著那茶在水中溫婉盛放的模樣,也依葫蘆畫瓢,也羞澀地扭捏出似印度姑娘的那般姿態,眼神直勾勾地向上,笑頰粲然,踮著腳尖,舒展著腰肢,嫵媚極了。祖父瞧了大笑一通:“孩子,我是指從心靈上體驗。”臉頰微微泛紅,我竟如此滑稽膚淺地趣舞。

百思不得其解,那話仍在耳畔,甚至使我執著,使我魂牽夢縈,久而久之,它成為我一個執著的夢,體驗茶文化,成為一個如茶般的人,而不只是僵硬的肢體,引人發笑的舞姿……

隨著歲月的沉澱,終於學習到,我那隱祕的想望,是能讓我如茶般,在光輝歲月中靜如止水,在黑暗壓抑時破繭重生,像那茶般不急不躁,崇尚自由。

其實,當祖父第一次教我茶道時,便殷殷盼望著,想體驗茶文化,只是不成熟,還很膚淺,而我“東施效顰”般的體驗雖引人嗤笑,卻永遠引領我向著夢最光亮的遠方前行。

感謝祖父的引領,讓我隱祕美好的夢潛伏在心底,經歲月洗禮仍不褪痕跡。雖滑稽無比,卻引我在茶文化之途上一騎絕塵而去……

校園文化藝術節之隨想 篇11

國一作文 ,721字

我們的生活平凡而真實;我們的生活繽紛而快樂。現在,我們繽紛而快樂的生活是這次展示我們才藝的校園文化藝術節。

雖然校園文化藝術節閉幕了,但是閉幕演出體現給我們的並不是沉重的“落幕”,而是更加精彩紛呈的表演帶給大家的歡笑。

演出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相聲《五官新說》。這原本是前幾年春晚上的節目,很有趣味性。但這畢竟是能上春晚的節目,難度係數自然很大。這五位同學能夠“勇敢”地選擇這個相聲來模仿,並背下如此長的臺詞,而且還真的把春晚上這個相聲帶給大家的歡笑“原封不動”的搬到校園的舞臺上,著實讓我從心底生出由衷的讚歎和佩服。這樣的節目,充分體現了我們四中的學生有“能力”。

之後還有一個小品也令我開懷大笑,那是現代版的追星族,是經過改編原著後產生的一部優秀作品,把原來女生扮演追星的學生這一角色改為男扮女裝,使小品更多了一層搞笑成分,讓大家在笑聲中真真正正地快樂了一番。而這個小品對我們來說也是有意義的,告訴我們不要瘋狂而盲目的追星。體現出我們四中學生追星並不是瘋狂,而是汲取偶像優點充實自我,體現出我們有“個性”。

在歌曲節目中令我欣賞的是初二同學演唱的《最初的夢想》。演唱者把她真實的對夢想的理解與感悟包含在歌聲中,深情演唱,深深的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對“夢想”也產生了感悟:夢想這個詞對於我們並不陌生,我們漸漸成長,已經是中學生,正是帶著夢想踏上奮鬥的征程的時候。“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路就返航…”。我們的夢想不會返航。我們擁有“夢想”。

我們擁有能力,我們擁有個性,我們擁有夢想。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會繼續努力奮鬥,帶著我們的能力、個性與夢想勇敢、大步地向前進發,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

歷史文化城市之魂 篇12

高二作文 ,1077字

“磨剪子咧,鍘菜刀……”耳邊老北京胡同巷子裡磨刀者挑著行頭的叫賣聲由遠及近,由遠及近,彷彿叫出了上個世紀的北京模樣,京味兒十足。言猶在耳,有力難拔。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有越來越多的老城市進行改造,逐漸蛻變成了新世紀高新先進的科技之城。創新是好的,進步也是好的,但在變革的過程中,城市的魂不能丟,城市的根不能被拋棄!

所謂城市之魂,就是這個城市經過百年乃至千年的文化積澱,是從源頭開始產生,經後世不斷補充和豐富的傳統文化,此可謂一個城市的共同記憶。每一個城市的共同記憶都各具特色,各有所異。北京的城市記憶,是西皮與二簧敲敲打打吹出的一場場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內蒙古的城市記憶,是悠揚的馬頭琴聲和在大草原上奔騰的萬馬;蘇州的城市記憶,是江南細雨煙愁,是小橋流水上的邂逅……我們作為城市的一分子,也如同一滴水一樣浸潤在這片文化的海洋,深深感受著這片土地散發出的文化氣息。

然而,數不清有多少優秀城市文化在大刀闊斧的改造中被消磨得一乾二淨。現代人無不手持手機,機械地重新整理著朋友圈,囫圇吞棗般地消化著那些沒營養的內容,看得興起了就隨手轉發,也不管它們是真是假,即使是假訊息也能為民眾所津津樂道,沒別的,不就是圖個高興嘛?可是,還有多少人去聽京劇國粹,又有多少人瞭解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曾繁榮過的傳統文化?細思極恐,泱泱大國可容十幾億人民居住卻還容不下幾座樓閣亭臺,雕樑畫棟嗎?

如此想來,當年樑思誠同林徽因力諫保留北京城舊城真乃一大壯舉,即便最後北京舊城還是被拆除了,但林樑二人的極力留存傳統古建築的行為仍被後人稱頌,傳延至今。

相的的,文革時期大肆宣揚的“破舊四”、“立四新”簡直令華夏子孫蒙羞,而今日開著挖掘機輕易就推平了古建築,同文革時的打砸、燒又何區別?城市是我們自己的,文化也是我們自己的。城市文化靠我們來傳承和發展,而不該以落後或經濟發展為藉口,一棒子打死所有傳統文化。一個民族文化底蘊缺失了,即使經濟發達又有何用處?難不成中華上下五各年的文化還能用金錢買到嗎?那些持優先發展經濟觀而不顧傳統文化存亡的人實在是令人嘔噦,他們枉為華夏子孫。

不某如此迷人,如此美妙的傳統文化就這樣被時代的車輪碾壓,作為新世紀的人民,我們應當肩負起這個城市文化傳承的艱鉅任務,牢牢把握住城市文化的根,共同守護萬千城市居民的共同記憶。借用普希金的一句話來表達我對文化的感受:“你最可愛,我說時來不及思索,但思索之後還是這樣說。”

混沌間,我彷彿聽見西皮二簧鏗鏗鏘鏘地響起了,來人身披一件錦鯉披風,手持雙劍,唱著二六:“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中華飲食文化之美 篇13

國一作文 ,1288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為我們所驕傲與稱讚。中華民族是一個對食物具有狂熱愛好的民族,中國的飲食文化蘊涵著中華文化之美。

中國人對於食物精益求精的追求從不曾因時光的變遷而動搖。古之祖先對於美食的熱愛,也體現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山川自然的熱愛。他們懷著這樣一份源自於對自然、生活的熱愛,甚至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美好,在數千年格物運化中,逐漸孕育出了屬於中國的雅俗共賞的中華飲食文化。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一生清貧,然而他對美食之追求卻未曾厄於窮困之中。當然,中國的飲食文化,也離不開茶。《神農本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作為飲食文化中的“飲”最重要的一部分,茶中流露於“情”,品茶抒情,寄情於茶的詩句數不勝數,便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詠茶賦詩,也為中華文化詩詞注入了新的活力。從遠古時代傳說起,就融於華夏大地的水中,也流入了炎黃子孫的血液裡;自陸羽始,中國有了茶學,也有了茶文化,也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的一部分。陸羽尋出了茶的真諦,並在尋覓“至茶”的過程中形成了不羨榮華,專心研究於茶的品格。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這一句可謂中國飲食文化大雅之寫照。有大雅便有大俗。飲食離不開凡塵俗世,柴米油鹽,而在大俗之氣裡有大雅之氣度。

蘇軾乃一代美食家,他一生放蕩自由,享受生活,對美食的鑽研可謂精妙,所制的東坡肉流傳至今。而他的《豬肉頌》看似一篇娛樂之作,俚俗之作,但“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這一首小詩雖不求押韻,詩人可自搖自扇,火可自文自武,肉香由淡至濃,更讓人垂涎欲滴,難怪詩人又“每天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兩句,顯露出詩人的閒情與雅緻,這不僅是中華美食的一種性格,更是中華文化美食之旅。然而,這東坡肉不正是東坡身處逆境之間,樂安天命的精神境界的體現嗎?也正是因為東坡豪邁曠達,熱愛著繁華世俗的世界,才得以在坎坷、曲折、磨難中尋求自己所愛的食物。我們無從知道東坡等了多久,但在品嚐東坡肉入口即化,吃了還讓人流連忘返的美味之際,我們似乎能體會到他那超越美食之外的,對生活的愛與追求。這難道不是大俗之氣中亦有大雅嗎?

中國的飲食文化隨著時間的年輪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至今仍寄居在我們的味蕾之上。中華文化美食包羅永珍,但中國人的“好吃”更是舉世聞名。然而,不少西方人卻對此頗有微詞,把中國人對於美食的追求看作“貪吃”與“浪費”,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而已吧!文化價值的不同,自然也產生了思想上的差異,但終究都會殊途同歸,都能折射出對美好生活的愛與追求。

美食不僅是中華文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東坡肉也不僅是一道美味佳餚,它蘊藏大俗之中亦有大雅之氣度的中華文化,這何嘗不是一種耐人尋味的睿智的人生哲理的體現呢?

在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也許早已超出其本身,它與中華文化其他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更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一種雅俗共賞,關於情懷的人文精神的意義!飲食文化也能折射出中華文化的氣質,傳承中華飲食文化也是傳承中華文化,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中華文化生生不息,代代流傳而努力奮鬥吧!

走近茶文化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4字

中國人喜愛飲茶,因此,茶文化在我們國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漸漸地,茶成了中國的一種特色文化,許多外國人都來我們國家品茶。由於喜歡茶文化,我們慕名前往武夷茶莊,走近茶文化。

我們一到武夷茶莊,就聞到一股濃濃的沁人心脾的茶香味。茶莊老闆親自為我們介紹中國的茶文化。在他的娓娓道來中,我們知曉了很多和茶有關的知識,還知道了茶莊的主打茶種鐵觀音和正宗武夷山大紅袍的真假識辨方法。

你們知道嗎,關於大紅袍還有個故事呢!傳說有一位秀才在去京城趕考的路上不幸得病,他住在寺廟裡,方丈拿出一種茶葉泡給秀才喝,秀才喝了三杯以後即病癒。後來,秀才中了狀元后把自己身上的狀元紅袍披在採茶的茶樹上,大紅袍由此得名。

茶文化博大精深,泡茶、沏茶也大有學問,其中共有十八道工序,讓人嘖嘖稱奇。感興趣的我邊看邊記,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環節。

關於茶還有很多禮儀知識,茶品知人品,這也是八禮四儀中餐飲之禮的重點內容。這次武夷茶莊之行,我不僅學到了泡茶的知識,還學到了泡茶的禮節。我要多瞭解茶文化,做一個知茶識禮的好學生。

享孝文化之繁華 篇15

享孝文化之繁華作文6 ,559字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孔子探討“仁政”的偉大,與董永分擔賣身葬父的感傷,與黃相體味溫席的孝心……用一指墨香看盡文化深邃與靈動。

文化從那翻滾激盪的黃河開始,便軋植於我們的心田。篆刻於基因,融化於血液。古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長達數千年的中國文化也越來越注重“孝”。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為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越發絢爛壯美。把孝文化作為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孝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

我的家鄉是孝感,孝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從名字可以知道與孝密不可分。當然,作為大孝子董永的故鄉,又為孝感添上了一層濃濃的“孝”意,董永家境貧困,但是他對父母的孝心卻始終如一,對父母的愛卻倍增。當父親去世後,董永痛心不已,但自己卻沒有錢去安葬自己的父親,於是毅然決定出賣自己的身體,讓父親有一個體面的葬禮。

孝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董永賣身葬父的孝心,也有黃香溫席的精神。那些點點滴滴我們都須銘記於心,來日我們應當湧泉相報。孝,常常浮蕩在我的心間,那裡更有24孝圖的感悟,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炎黃子孫的傲骨。它如枝頭梅花吞吐芬芳。我願乘文化之舟,渡孝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真摯,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精神,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孝之盛宴!

不要讓傳統文化之花枯萎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913字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古文、古詩詞、曲、賦等。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寒食節、端午節、中秋節……

可是“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七夕節。春節白天熱熱鬧鬧,而晚上在電視機旁看春晚。可是,現在的春晚沒有意思了。以前,春晚上不是應該扭秧歌啥的嗎?清明節又有誰會在自家的門前插幾隻嫩柳呢?只不過去掃掃墓,僅此而已。中秋節,誰還會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呢?端午節來臨,誰還會閒著去包粽子呢?重陽節又會有誰去登高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遺忘,可見,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一些文化習俗正離我們遠去。傳統佳節現在日益冷清,怎能不讓人擔憂?

想想以前,每當大年三十晚上,村子裡立刻就熱鬧了起來,有敲大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舞龍的……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你追我趕,不停地放著炮,老人聚在一塊兒聊天,年輕小夥子和俊俏姑娘給大家表演節目。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自己家的門前,端午節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會拿著一盤月餅坐院子裡,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的一大樂事啊!可是……現在呢?人們對西方很崇拜。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有了一種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又歆羨的種子。面對這種情況,怎能不讓人擔憂?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倡議大家獻上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屬於整個民族,它更屬於整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節日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我們要保護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積澱了悠久的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人類的美德精華,體現了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讓我們在這裡棲息、成長,讓每個人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我要向別人、整個社會呼籲:不要再崇拜和恐懼西方人了。我們的傳統節日正在和我們告別,我們一定要努力去捉住它們,不要讓它們揮手和我們永久的告別。我們的傳統節日是無可替代的,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傳統文化,不要讓“傳統文化之華”枯萎。

亳州文化之旅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0字

亳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亳州還是三朝古都之地呢!

無極酒窖將悠久的古井酒文化與亳州獨一無二的歷史人文相結合。我看到了酒罈有大有小,大的比我還高,小的才到我的膝蓋。認識人古代是怎樣釀酒和儲存的。

花戲樓,渦水南岸,原名大關帝廟。花戲樓大門分為三層架式,仿木結構,水磨磚牆上鑲滿磚雕,雕有人物、車馬、城池、山林、花卉、禽獸等。花戲樓雖然是歷史文物,但其仍顯得非常的漂亮、乾淨、整潔、美觀。

整個亳州最令我震憾的是曹操地下運兵道,運兵道位於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區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我抬頭一看,呀!曹操的曹為什麼少了一豎?導遊給我們講解道:一山不容二虎。所以曹操的曹字就只有一豎。進入運兵道,整個地道經緯交織,縱橫交錯;佈局奧妙,變化多端。像迷宮一樣,如果不跟著講解員走,真會迷路的。運兵道有寬有窄,寬的可以走兩個人,窄的只能走一個人。是不是古代的人都很苗條呀?曹操多次取得勝利,正是這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術。

這次亳州文化之旅,我收穫很大,我非常敬佩祖先的勤勞與智慧。

茶文化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664字

我愛茶,愛品茶,更迷戀於茶。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品茶了。那茶的味道真是多變無窮。

就在上個學期的時候,有一次,我和易姿妤等茶藝隊隊員,在易老師的帶領下,到達了茶藝室。我做在易老師的正前方,注視著易老師的一舉一動,易老師一邊泡茶,一邊教我們怎樣泡茶。易老師告訴我們後,又向我們介紹不同品種的茶,如:紅茶、綠茶、黃茶、花茶等。易老師說到這裡,把茶水從三才杯裡倒出,我不禁產生了疑問:為什麼要把第一杯茶水倒出來呢?多浪費呀!易老師好像猜透了我的疑問,說:“為什麼要把第一杯茶水倒出來呢?因為,有些茶是要洗過後才能喝,可是呢,有一小部分卻不用洗茶,直接喝就可以了。”

我們先喝綠茶,我們喝了第二杯,沒想到,竟帶著點苦味。看來,第二杯並不讓我覺得完美,我喝完後,急忙把舌頭上的水甩了甩。我心中暗中猜測:下一杯一定也不好喝,與其這茶比中藥還苦,我還不如不喝的好。

第三杯到了,我決定等等再喝。讓我沒想到的是許多人都說:“哇!真神奇,竟有些甜味!”我的嘴巴都張成了“O”型。我不相信就自己嘗試了一小口,真的,有些甜。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喝下了第四杯、第五杯,竟一杯比一杯甜。新的疑問在我心中誕生了:為什麼越往下喝越甜呢?原來,第一杯之所以那麼像中藥那麼苦,是因為茶沒有完全泡開,漸漸的,就分開了,也就沒有那麼苦了。在喝完茶後,還可以吃一些甜食呢!

正如《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作者盧仝,那品飲完茶後,竟有如此細緻的感受。誰能有著這樣高亢的感受呢?

接著,我們品飲了其它的茶,果然不出我所料,越往下喝越甜呢!

茶的味道奇妙無比值得我們去細緻的品味。

非遺文化學習之旅 篇19

國小三年級作文 ,736字

今天,我的心情如同陽光一樣明媚。因為我即將參加一次特殊且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葉店文化禮堂“非物質遺產文化學習之旅”。

我懷著激動緊張的心情和我班趙弘胤同學一起去育英樓集合,緊隨著陸陸續續到來的同學和老師,我們手拿筆記本整裝待發。50位同學有序的排好隊伍,跟隨帶隊老師徒步來到我們今日的目的地:葉店文化禮堂。

一跨進紙、龍飛鳳舞的書法作品、栩栩如生的繪畫等琳琅滿目,令人感嘆不已。

接下來是分組活動,我被分到漆畫組學習。漆畫以天然漆為主要材料,它的技法豐富多彩,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們生活相關密切的實用裝飾品。在漆畫老師的指導下:首先,用紅色的漆畫花瓣,下筆輕提筆重,注意每片花瓣的位置,不要群魔亂舞;接下來畫葉子,因為沒有綠色的油漆,就把藍色漆和黃色漆混合在一起,黃色漆多一點,藍色漆少一點,均勻攪拌後就變成綠色的了。畫葉子時要形狀不一,有的大有的小。經過一步步的努力,一副完美的漆畫就完成了。我非常榮幸地得到了自己親手畫的畫板。

第二個學習專案是書法毛筆。書法是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我沒學過毛筆,但我鼓起了勇氣決定去嘗試一下。我拿起毛筆,但感覺手一直在抖。於是,在心中不停的告訴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要戰勝自己。將毛筆輕輕的落在紙上,橫豎撇捺,注意頓筆和輕重變化,一個"木"字就成型了。一看這字還不錯,更有信心地完成後面的作品。

最後一個體驗是神奇的版畫。先是在模版上塗上一層黑色的油墨,用刮板在模版上反覆地刮,然後將白紙蓋在模版上,用手用力的反覆按壓,一副神奇的畫就誕生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的短暫,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不能一一去體驗。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文化禮堂。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學習,讓我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在快樂中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愛茶文化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315字

童年時,我在家裡看著奶奶泡茶,喝茶,我心裡想:“茶又苦又澀,又只能補充一點水分,奶奶為什麼每天都樂此不疲呢?”我決定長大後去一探究竟。

三年級了,老師讓我們集體活動,正好我們研究的題目就是茶文化!我終於可以解開童年時心中的問題了。來到茶館,一拐彎,盡是茶葉!這時,店員叔叔來了。

店員叔叔首先給我們講解的是紅茶;泡茶用具有紫砂壺、茶針、茶杯……準備好了,就可以泡茶了,先倒入80--85度的水來溫壺倒掉,然後再放入茶葉倒80--85度水來泡,泡好的茶水倒掉茶針中就可以來品嚐了。原來喝茶還有這麼多講究啊,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那天,我和同學們喝了好多茶水,店員叔叔說多喝茶水對身體有益!

我喜歡喝茶,更喜歡集體活動研究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