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詩經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31字

《詩經》是一枚月亮

早都知道《詩經》是浪漫主義的源頭,但面對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時,卻感覺好無韻味可言,索性就將它丟在一邊,結果讓我錯過了這麼一本有價值的書。

《詩經》是咖啡,那麼《詩經是一枚月亮》則是咖啡伴侶,越嚼越有味,於是,我翻開它享受品咖啡的過程。

《詩經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個細膩溫嫻的女子。她將《詩經》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來。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宣其室家。”原以為“逃之夭夭”是正確,這裡只不過是引用而已,經過反覆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這句詩大概的意思是說,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紅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覺得《桃夭》該是一首歌:“桃花盛開朵朵豔,桃林內外紅纏綿;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樂天天。”重點在這“桃”上,“桃”可以引申為桃花林,桃花運等。

現代社會,有不少人都幻想著自己能有一次美麗的桃花運。可這畢竟是幻想,有幻想就會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有又一次桃花運,然後從此“飛黃騰達”。事實證明80%的女生錯過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證你心儀的物件也看中你嗎?女生有了桃花運便會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運只是一次美麗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劇,男主人公是多麼耀眼,我們更不是黃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島上看桃花。所以,現實點,學著《詩經》中女主人公快樂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詩經》中所描繪的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純真的,的確,在那個時代,一個沒有被金錢和地位所汙染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樸實,最真誠的。相反地,誰能想到過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都在為生活所奔波,所勞累,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目標,迷失了自我。若我們都靜下心沉下心來,翻開《詩經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會對《詩經》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厭倦,找找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最真實的聲音。

《詩經》是一個月光寶盒,流注了無限愛意與溫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見最本質的自我。

一行詩句,無限思量。

真好。

詩經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206字

在經典閱讀中追尋生活的詩意

每個人都有詩性,都沉睡在慢慢的閱讀路上,等待被喚醒。而《詩經》就叩響了我通往詩意世界的大門。

《詩經》猶如中國的《聖經》,雖一篇短短數十字卻承載了深厚的文學底蘊,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王小波說過:“人光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初識《詩經》,緣於一部電視劇,劇名已忘,但那主角,他所吟的《關雎》卻深印腦海。

翩翩一公子,踱步橋上,手持摺扇,抹額垂下,眼含笑意,一邊搖頭一邊吟誦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笑聲沉醉,彷彿在撫摸著沉醉在春風裡的柳枝。那一景,朦朦朧朧,卻讓我的筆端開始有了一絲畫意。

再見《詩經》,是在一堂語文課上,老師講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僅一句,十六字,誓言,依稀看見了兩鬢霜華,相互依偎,那麼美好,那麼讓人神往。那一刻,清清晰晰地,給我的文字添上了一分詩情。

而今,深交《詩經》,是在背誦“我愛記詩詞”時,邂逅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簡短的詩詞,飽含的深切祝願,讓我動容,古人真情流露那麼樸實,又那麼雅緻。

於是,我便買了一本《詩經》,閒時讀讀品品。讀來,發現《詩經》的作者大多都是佚名的,為什麼呢?疑惑在我腦海中盤旋,促使我順著詩句,浮想聯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好像聽見了來自一位久經沙場,身體千瘡百孔的戰士,豪飲一罈濁酒後略帶醉意的嘶吼。“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讓我彷彿看見了一個站在城牆上,穿一身素衣,青絲舞動,望穿秋水,卻不見意中人的女子,低低吟著“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使我領略了一幅人民繁重勞作的風俗畫,她們勞累的神態好像在哭吟著一段沉重的歷史……

這麼看來,當時不論身份地位,誰都可以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而現今,我們的詩意,哪裡去了?

這一角,大多拿著手機,那一角,大多敲擊著鍵盤,都沉醉在忙碌中,忙著追求金迷紙醉的生活,忙著捕捉燈紅酒綠的喧囂,獨獨拋棄了那份本應在骨子裡的詩意,在快節奏的生活裡迷失了自我。

我想,可否靜下心來,慢慢翻閱一本《詩經》,傾聽來自古代民間那些樸實無華的勞動者的故事,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等方方面面……都在《詩經》中淺淺吟唱。

願《詩經》的墨香能浸透每位讀者的靈魂,永遠憧憬著“詩和遠方”,尋找生活中的詩意。

詩經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028字

“?G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命不同。”

那是極清冷寂寞的夜。無邊的暗夜將呼嘯著寒風的原野吞噬,星月在重重厚重的暗色雲層後無力地閃著黯淡的光。令人幾近致盲的黑中,幾顆稍顯明亮的星點零落地散落在東方的夜空中,掙扎著將殘燭般微弱的光輝灑向大地。原野盡頭的村落中,只有一間房內透出幾束搖曳的火光。影影綽綽地可以看見一點忙碌著的人的輪廓,仔細看去,確乎是在翻閱著什麼似的。夜深了。

這個夜晚和過去的千百個無月的暗夜差不多,眼下這位官員批改文書疲倦的神情與渙散的目光,大概也與從古至今千萬熬夜苦讀抑或加班加點勞作的人們沒什麼不同。他們沒有顯赫的地位,僅是中華五千年曆史中沒有留下過任何存在痕跡的無名小卒之一。從未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大概將來也不會有人記得他們,所能做的只是奔波於塵世之間,被一樁樁不足道的蠅頭小事攪得煩躁不堪罷了。

或許生活對他們來說真的就像白開水一樣。機械,重複,如同不知停歇的陀螺般週轉於人與人、事與事之間,勞累疲倦卻還是要咬牙堅持、拼命努力,用心中最後一絲信念支援著沉重的身體活下去。就像,暗夜中的小星。明知自己的力量與黑暗相比微不足道,但還是忙碌著把自己散發哪怕一點星光無私地灑向大地。奔波操勞、疲於奔命的同時,內心深處仍天真地渴望光才能被人窺見,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帶來改變。這精神固然可敬,但事實上,不如說是可笑又可悲。

那幾點小星,大概就是無數勞苦群眾心中燃著的最後那絲火苗。學子渴望教科書式的成功,努力堅持埋首書海;職員希望物質的豐富,遂讓青春留在辦公桌前,心底嘆息抱怨卻不知何時休停。為了心願與信念犧牲一切的普通人啊。像小星般竭力為心中不可及的夢想努力發光。

但有多少人在意識到夢想不切實際後就放棄發光發熱的信念泯然眾人了?理想一天天渺茫、熄滅,最後凝固成堅硬冰冷的石頭,墜於大地,遍體鱗傷。

我曾不明白奮鬥的意義。關於未遂的夢、達不到的遠方我有太多猜測。事實上,星空絕不是被無故點亮的,《小星》的含義也正在於此。

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能成為人上人,所能點亮的也不過是偌大天空的百萬分之一。不過,若是每個人心裡常閃爍著這麼一顆明淨的小星——無論有多暗,只要保留心中最本真的那部分就好——心中只要有一點兒希望,那星光必定是璀璨無比的。

小星之火,亦可燎原。

其實,只要活過、真正存在過,那麼留下痕跡與否也就不再重要了。拼搏的人生,才是最美麗的啊。

一部人生的教科書——《道德經》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2字
《道德經》讀後感900字https://wWw.ZuoWen8.com/a/209055.html

三字經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011字

寒假期間,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讀一遍《三字經》,然後再分段逐字逐句的去理解,每次都會有一些新感受,在反覆誦讀的同時,理解體會也在一點一點地加深。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啟蒙讀物,雖然只有200多句、1000多字,但所包含的內容卻很廣博。它裡面的每三個字後面都包含著歷史、故事、做人準則等,靜下心來仔仔細細的琢磨品味每一字每一句,我發現它不但精闢,而且還非常“厚重”。經常誦讀確實能夠潛移默化的起到美化心靈、激勵志向的作用,《三字經》值得我們每個同學來了解它、感悟它。

《三字經》前面的部分,講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及環境對人的影響,然後是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當中必知的一些常識,中間部分是歷史方面的內容,後面部分講的是古代名人勤奮刻苦努力學習、學有所成的故事,最後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勵。”為結束句,勉勵人們要刻苦勤奮!

其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段話讓我理解了父母和老師不斷督促教育我的良苦用心。以前,爸爸媽媽經常督促我抓緊時間學習,我卻滿不在乎,有時甚至有點反感,嫌他們太嘮叨。偶爾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批評自己,嘴上不說什麼心裡卻有不服氣的時候,覺著沒什麼大不了的,卻沒有想到“苟不教,性乃遷”的道理。正因為一個人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教育指導,即使有善良的本性,也可能被改變。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好像雕刻師一樣,在用他們的教導、督促努力讓我們成為最精美的“成品”。

從“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當中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不恥下問,什麼叫學而不厭。孔子那麼有學問了,還肯拜七歲小孩項橐為師,這樣的勤奮,不放過任何一個求知的機會,確實為我們普普通通的人樹立了榜樣。想想以前自己有時遇到難題,馬馬虎虎不求甚解的態度,實在覺得有愧,真是太不應該了!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古代一個又一個學有成就的人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知識是靠勤學苦練、日積月累得到的,要想為國家有大的貢獻,就必須勤奮!我決心今後一定加倍努力學習,爭取將來能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誦讀《三字經》不但讓我體會到了它語言韻律的精美,還擴大了知識面。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規範、積極向上的精神,也促使我不斷反思,激勵我更加勤奮!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覺得不僅應該經常誦讀,更重要的是取其“精華”,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促進我們健康成長。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95字

詩意如畫映於心

心中彷彿一縷陽光透入,溫暖,宜人,又帶有一絲感動。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有此感觸吧!書中用如夢幻般唯美的語言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詩意的世界。詩意故而在記憶深處低迴,熟悉而又陌生,卻牽動著我的心。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我喜歡這種淡淡的詩意,就像書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事實亦如是,詩意的世界充滿了浪漫,如畫而映於心。

在詩意的世界中,在這幅畫卷裡,儘管紙張有些破舊,有點模糊,可每一筆勾勒,每一抹痕跡,似乎都記載著跨越千載的情思。何人獨倚明月樓?何人琵琶語凝愁,思如淚,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舊,誰嘆那年愁滿頭?詩意的世界,情感總是細膩,朦朧而美好。

夕陽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邊界,馬上就要墜入茫茫黑夜,這一瞬間,人心百轉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可總有那麼一些人日落不得歸。正如《詩經王風》中所說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個字,道出了多少人思歸不得歸的苦,又讓人懂得了多少悲傷與苦痛。每當斜陽晚照你又是否對著夕陽嘆息哀愁?可惜現在每天都忙碌著生活,哪還會有許多人對著夕陽訴說情思?其實,詩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畫般映在心頭,只要你去發現,詩意的世界會被你營造。

水闊山長,辛棄疾曾在登樓時寫下“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他將自己所有的情思寄於樓上。那種愁苦,如今在我眺望遠方時也能體會的到。“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舊用充滿詩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們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們眼裡,風花雪月都是詩,春夏秋冬皆為意。

詩意如畫映於心,在你聽到李清照這個名字,你會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會不禁嘆息到:“風華是一指流沙,蒼老是一段年華。”

在詩意的世界中,你會不動聲色飲茶,踏碎一世繁華的瀟灑,會有執著如淚,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會有月滿西樓人獨守的靜謐。詩意就這樣如畫映於心。

唐詩茗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229字

清爽的扉頁中,一點點漢字相互磨合成句,句句珠璣,一首首詩自成一體,個個驚天。迷人的水墨氣息透過略黃的紙頁,我在旁賞《唐詩茗》,品詩味,是我在假期中的幸事。

“自在飛花輕似夢,天邊絲雨細如愁。”淡淡的樹影,隔著輕簾,若隱若現。“碧玉小家女,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花雜衣香。”江南水鄉採蓮歌女繞過長橋,淺笑顧盼。“讀書消得潑茶香,只當是道尋常。”一襲長袍,一樹蕭秋,殘陽餘暉,孑然一人。於是我不能不佩服古詩人們敏捷思維,不染風塵的品性,將優美的句子化為至理純美名言。唐詩其豪邁文風與清新淡雅味道洗滌人心。

翻開《唐詩茗》,不怕別人說我無趣矯情,唐詩是我國流傳至今的優秀文化,其雖發源於春秋,成熟於唐朝,興盛至今,文化思想價值深遠。當我想放遠目標,欲窮千里目,自然會獨立高樓並欣然更上一層樓。即使沒有壯麗山色,也是衣沾不足惜,但使登樓之願無違。

我無法用詩的格律讚美唐詩,也無法用理解來全面解釋詩的含意,我只知道唐詩,一種娟秀的文體,穿越千年屏障,傳來陣陣書香,給現在世人以啟迪,難道不是古人對生於今天的我們一種贈送,是千年洗滌過的文化瑰寶。

當一個人有高雅的氣節,不苟且於同流合汙的態度,寫出的詩作也不落於俗套,像李白、王維等大詩人。李白不屬於衰敗的唐朝,他超越世俗、要自由,於是他不羈,超脫了凡世將這種精神寫入了詩中,於是李白的詩便飛越了古今,一世的榮辱興衰,飛越了天地八萬裡的悲歡離合。李白鑲入了歷史,他用唐詩作為自己經歷的痕跡,闡釋其人生。

唐詩中的李白教我不畏強權,自我洗滌,而王維等人卻又告訴我隱居山林,與世不爭,無慾無求。可見唐詩不僅是說明事理現象,其實更表達詩人此時的境地、理想。唐詩像水,如同水一般晶瑩靈澈,沁人心脾,洗滌人心,將人從迷茫中指出道路,又像一陣風,吹走風沙,還人一個清靜,讓人在各種誘惑中清醒。

唐詩更多含有國家甌缺,中原動盪之憂,它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徵,它伴著國家發展,在貞觀、開元盛世有它,在安史之亂也有它,在歷史的洪流中,它從清雅轉入豪邁,像一位幼稚的孩子轉化為風霜老人。我想是不同時代影響詩人,詩人的筆下影響了詩,像李白生於盛唐,終日流連於山水,屬於浪漫主義詩人,詩作筆力雄健,大有為國捐軀之雄偉氣勢而生於晚唐杜甫,憂國憂民,感時傷懷念家悲己,怎奈何一個“愁”字。看來是不同時代影響唐詩,唐詩也能記錄歷史,在後來影響未來,唐詩時刻在變,永不變的只是五言七律的格局。在歷史中,唐詩的詩韻如同春秋時的蛹化為唐朝的彩蝶,越發成熟。

我以詩回想歷史,那曾經的美好回憶,也以唐詩歌傾我們的時代,又以詩回憶那遙遠的歷史,看諸侯吞併,列強爭雄,看塞外長城下黃沙聚起,看琴聲中的止雲停。

春來秋往,詩韻化蝶。因為唐詩的深度,我不會選擇所謂的時髦,因為陣陣書香,才會選擇細細品味!就像紅酒綠茶,入口苦澀,回味甘甜,因為那是唐朝跨躍了時空留下的記憶。

捧著《唐詩茗》,看著窗外嫩綠的枝葉,我便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漸行漸遠,一路化蝶。

三字經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