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朽的人相關作文20篇

諸葛亮不朽的人 篇1

高一作文 ,904字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準確地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

他胸懷大志,卻情願隱居南陽。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當劉備三顧茅廬,詢問天下大計時,他口若懸河,還為劉備制定統一大計,足以證明他驚人的政治遠見和戰略頭腦。他一生收二川,排八陣,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取西蜀,定南蠻,顯示出了他的聰明才智。

赤壁之戰,讓他的機智充分顯現。在東吳,他舌戰群儒,促成孫兩家聯手共拒曹軍。長江之上,大霧之中。他悠然自得地坐在草船之上與魯肅對飲。草船借箭,顯示出了他無畏的氣概和淵博的才識。火燒赤壁,是他眾多成就之中的一個佳作。他不費一後一卒,就輕而易舉地燒掉了曹操的八十萬兵士和無數戰船。火光明亮了他前進的道路,進主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他三氣周瑜,把東吳的大都督活活氣死。既沒有破壞孫劉聯盟,又奪取了荊州。為劉備的霸業開闢了道路。之後,他輔佐劉備取下西蜀,為劉備找到了一個安歇之地。然後他又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使西蜀的北部安全得到保障。又為北上攻打曹操奠定了基礎。

然而,就在即將看到統一漢家江山希望的時候,關羽卻敗走麥城喪了性命。而劉備不顧他的苦勸,揮師百萬入打東吳,卻合命喪帝城。在劉備白帝城託孤時,他本可以一走了之。然而,他為了報劉備的三顧之恩,選擇留下,輔佐年幼的阿斗,這也註定了他後半生的艱辛。而接下來他面臨的是五路大軍伐蜀,他不僅沒有絲毫畏懼,輕而易舉地化解了危機,保衛了西蜀。

他南和蠻夷,但孟獲卻聽從了魏國之言叛變西蜀。他親率兵將,來到不毛之地,平定南蠻。他本可以輕鬆地平定南蠻,但為了使孟獲徹底臣服西蜀。他七次擒獲孟獲,但六次釋放了他。第七次,他火燒藤甲兵,第七次擒拿了他。最終,使孟獲徹底地效忠西蜀。使他的聰明才智再一次大放光彩。

他在西蜀得到穩定之後,他向上書《出師表》其言慷慨陳詞,表現了一們忠君愛國老人的夙願。之後,他率大軍先後六次出入祁山,攻打蜀國。但均因司馬懿的抵抗以失敗而告終。而在失守街亭之後,他獨自在空城之上彈琴嚇退了魏軍。這足以顯現出他無畏的氣魄。

但一個人終究是阻擋不住歷史的潮流,病死五丈原,但他赤膽的忠心,卓越的軍事才能令人敬佩,堪稱不朽之人。

有諸葛亮相伴的日子 篇2

國一作文 ,735字

孔明先生,我,是劉備,您還記得我嗎?我多麼懷念和您在一起度過的日子啊!是您,讓我在對抗曹操和孫權中看到了希望。

記得那年,我用真摯的語言剛剛把您清楚山時,曹操大軍不懈以故,曾揚言要把我和您,孔明先生,活捉。二弟三弟都不信任您,但是,我把令劍給您,擔心得問您:“先生,這一仗您有沒有把握打勝了?”不料您卻微微一笑,很顯然您有足夠的把握可以把曹軍打敗。孔明先生,在您下令時,我雖然擔心我軍寡不敵眾,但還是選擇相信您,您的寂寞果然很靈,這一仗打的曹軍大敗,滅了滅曹軍的威風。歷史上也就出現了火燒新野這一戰。我不敢想象,如果沒有您,我會變成什麼樣。諸葛亮,幸好有你在相伴。

記得那年,我雖然在火燒新野滅了曹軍的威風,但卻遭到了曹操末日般的瘋狂報復,八十萬大軍瘋狂得攻擊我,大戰後,我只得請您到孫權處請求幫助。而此時曹操也有南下之意,孫權處文武將也為降戰而爭。您去了,舌戰群儒,你以你的一己之力,成功的說服了文將,我如一株風雨中牽牛花攀上了孫權這棵大樹。您又以赤壁之戰協助周瑜再次滅了曹操的威風,也使我與孫權成功聯合。我不敢想象,如果沒有您,我會變成什麼樣。諸葛亮,幸好有你相伴。

赤壁之戰後,周瑜便遷兵於南郡,我擔心,我兄劉表的地盤會被孫權所奪。我也遷兵去南郡,一日,我與您在軍帳中議事,忽報,周瑜來見,我吃了一驚,問您周瑜何事,您又笑了笑“必為南郡。”周瑜來後問南郡之事,我便如實相告,周瑜走後,我連忙問過於您,您卻說“幾月後不必讓主公坐入荊州。幾個月後,我果然坐在了荊州的裡面。”我不敢相信,如果沒有您,我會變成什麼樣。諸葛亮,幸好有你陪我相伴。

諸葛亮,幸好有你陪我相伴,我,劉備,再一次感謝您。

了不起的諸葛亮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22字

三國時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賢士,他風度翩翩,聰明過人,深受人民喜愛。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對了!他就是充滿智慧的諸葛亮。

諸葛亮性格豪放,在家中常常朗讀兵書戰策,他戴著一頂藍中透白的帽子,穿著藍色的布袍,外有一件白色的外套,手中輕搖著羽扇,好不神氣!

諸葛亮這個人可不簡單,他可是事情不到先知道。火燒赤壁時,諸葛亮幫周瑜借來了東南風,他早料到周瑜在心裡打好了小算盤,等消滅曹操之後,覺得自己就是後患,所以讓趙雲在山下等候自己,周瑜派出的強將來追他們的小船,可他們哪是趙雲的對手,小船載著他們他們安全脫險,最終,諸葛亮安回到劉備身邊。

如果讓諸葛亮和其他謀士相比,謀士好比螢火蟲那微弱的亮光,而諸葛亮就像天上的月亮一般。相信大家都聽過火燒白望坡吧,曹操攻打劉備,派夏侯淵領兵十萬,戰將千員,謀士一大堆,但抵不過諸葛亮的才能,那他又是用什麼計謀大敗曹軍的呢?原來,他巧妙運用了古戰策上的兵法:軍無糧,兵不戰而敗。諸葛亮先燒了他們的糧草,動搖了敵人的軍心,自然是不戰而勝,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

羽扇綸巾的諸葛亮,讓人喜愛;充滿智慧的諸葛亮,讓人羨慕;忠心耿耿的諸葛亮,才最讓人敬佩!他一生輔佐劉備,殫精竭慮,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可真了不起!

我最喜歡的名著人物諸葛亮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3字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的名字讓敵人聞風喪膽,他被人稱為“智絕”,他是誰呢?他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蜀相,也是我最喜歡的名著人物——諸葛亮。

他的才智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七擒孟獲、三氣周公瑾、草船借箭等這些有名的事情,無一不都歸功於他,但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空城計。當司馬懿帶領十五萬大軍攻打蜀國時,諸葛亮守護的西城中只有2500軍士,而這些士兵還在搬運糧草。如果被其他人遇到,早就忐忑不安,如臨滅頂之災。但諸葛亮反倒更加沉著冷靜,不慌不忙。因為他知己知彼,他知道司馬懿比曹操都狡詐多疑,便利用了司馬懿多疑的心理。他大開城門,在每個城門前讓二十名軍士扮成百姓掃地或做生意,自己則坐在城門上操琴喝茶。司馬懿見狀,以為城中有埋伏,便不敢進城,在城外逗留幾個小時之後,還是領著軍隊撤退。就這樣,諸葛亮不動一兵一卒,一槍一箭,用智謀打敗了司馬懿的軍隊。

他不光有勇有謀,還重情重義。在劉備死後,他鞠躬盡瘁,盡心盡力,一直輔佐劉禪,一直到臨死前還要去照看軍隊,為戰士們鼓舞士氣,他臨終時也是告訴自己的兒子要為蜀國效力。年僅53歲便去逝,他的兒子也為國戰死,年僅36歲。他們諸葛幾代都為蜀國盡忠,這難道不是有情有義嗎?

諸葛亮是我心中的指南針,是我最崇拜的人物,他的形象在我心中成為一座豐碑。

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諸葛亮 篇5

國二作文 ,723字

在暑假裡,我看了一本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講了由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最後三家歸晉的故事。

這本書講的內容很詳細,幾乎每一場戰爭,每個人物都會講述一遍。但是問起我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我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能料到任何事,誰會偷襲,誰是內應,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足智多謀,讓敵人叫苦連天;他盡職盡責,不忘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儘管劉禪無能到了極點,但還是力挽狂瀾甚至一度佔領了魏國的一大塊疆土,他死之前還依然在關心蜀國未來的命運……《三國演義》一看到這裡,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蜀相》這首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同時他也有自己的缺點,也有過失誤,比如錯用馬謖,失掉了街亭,不過他毫不怠慢軍心,立刻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斬了馬謖,並且自降三級。

從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受益匪淺:首先,要臨危不懼,處變不驚,因為這樣才能想出解決的方法,空城計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諸葛亮在魏兵進攻時驚慌失措,急得團團轉,蜀國就早滅亡了。其次,要知己知彼,這樣才能找到別人的弱點,百戰百勝。比如火燒赤壁,諸葛亮知道魏軍在北方,水性不好,容易暈船,又知道過幾天就會刮有利於自己的東風,所以才會大膽的使出連環計。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做人做事不能只依賴一個人,否則萬一出了什麼情況就會一擊即潰。因為諸葛亮去世後後繼無人,蜀國就由盛轉衰,變主動為被動,沒多久就滅亡了。

《三國演義》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引人入勝,讓人意猶未盡,我忍不住要把他多看幾遍。

走進諸葛亮的內心世界——讀《出師表》所想到的 篇6

讀後感 ,1153字

千年的古風未老,氤氳出一雙睿智的眼,訴說著他的情,他的志……

—題記

江山如畫,左右了古今多少豪傑。猶記天下三分,他一雙銳利的眼,洞悉了一切。自信如他,一抹英氣由眉間漾開,指點著天下江山……

臥一間草廬,品一杯清茗,躲避亂世,抑或是在蒼茫人海中等待知遇知己。依稀望見劉皇叔時,他那平淡如水的眸子,霎時似若有了星光點點,直覺告訴他,這便是一生都要追隨的人。面對皇叔的真摯、虔誠,不免心生一絲猶憐,一縷感動,一份堅定,羽扇輕搖,淹盡了眸中的百感交集。他的瞳仁,像碧藍的湖水般,深邃而平靜,令人永遠捉摸不透;最終的堅定,恰似陽光灑滿了湖波點點,從此,三顧頻煩天下計。

臥龍先生,你的眼睛告訴我,你感念三顧之誠,你無悔,無悔走出這個田園。

江畔,霧瀰漫。江水間,徘徊著戰鼓的鏗鏘。江岸上,燈火通明,萬箭齊發。他著一身青衫,執一把羽扇,持一杯美酒,言笑晏晏間,早已借的數十萬箭,那響徹天寰的“謝將年箭”,盪漾了對手多少的自信與倨傲!黑夜,濃霧,他的眸子,似璀璨的星,雖然無奇,卻裝點了天空,無盡的英明與智慧,盡斂其間。

孔明先生,你的眼睛告訴我,你的志向,你要成就一番偉業。

彈一曲古箏,飲一壺濁酒,慵散地坐子危城之間,談笑風生中,眼望面前十分雄兵,眸中,仍舊是平淡如水,波瀾不驚,更添了幾分自信,幾分得意。嘴角略微勾起的一條孤痕,此時恰恰幻化作一把無形的利劍,將對手的來勢洶洶,刺得體無完膚,任再多十萬精兵,也不能震動這座空城半分。有誰曾望見那平靜如湖水的眸中。多了一份釋然,一份從容,恰似一顆小石子打入水中,漾起陣陣綠的漣漪。

諸葛丞相,你的眼睛告訴我,你的無奈,你無奈七年北伐,終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雙睫微垂,神色黯淡,清淚潸然而下,浸染了滿卷斑駁。此時,他的雙眸中,萬分糾結:先主的崩,天下的鼎立,臣子的無奈,出師與否的進退兩難,令人頓生萬般感觸。想起先主的恩惠,他的雙眸頓時放出了光芒,堅定,再堅定,一顆熾熱的心,揮動三軍,為攮除奸凶,興復漢室,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知在風餐夜宿的紅軍途中,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遙望蜀川大地,眼中是期盼,還是惆悵,最終都付之於一聲心酸的嘆息。

有誰曾見七擒七縱的欣賞與渴望?

有誰曾見揮淚斬馬謖的無奈與惱恨?

有誰曾見六出祁山的睿智與嘆息?

秋風吹打著梧桐,亮如明晝的營帳中,他的雙眸依舊不減少年時的英智,自知大勢已去,那雙眸竟沒有絲毫的痛苦與生死的憂傷,在一生的最後一刻,他有哪一分打算是為了自己?朝思暮想,殫精竭慮的是劉阿斗的江山,是紙醉金迷,笙歌燕舞的劉阿斗啊!抑或是,先主的知遇之恩,點燃了他一生邁往終點的明燈。

這就是愛國主義的真諦。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抬望眼,他的眸中依舊似湖水般平靜,波瀾不驚……

與諸葛亮的對話 篇7

高一作文 ,761字

黑夜籠罩了整個大地,一縷清風拂過,月亮盪漾在浩渺的星空。月光靜靜的灑在大地上,給大地披上了銀灰色的紗裙。

突然一道白色出現,一位神采俊逸,手搖羽扇的人站在我面前,我定眼一看,原來是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孔明,他說:“月夜如此美好,何不與我一同慢步?”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與諸葛先生暢談,我問:“先生,您是智慧的化身,在我們這個時代,您的名字就代表著先知和神明,每個人都很敬佩您。”諸葛先生輕搖羽扇,微笑著:“多謝你的讚譽,其實我心中一直有一個遺憾,沒有助後主劉禪一統天下,我愧對先帝啊!”

“劉禪他‘親小人,遠賢臣’這不是先生您的錯,況且您‘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如此說來,先生您本是與世無爭,隱居山林,逍遙自在的,又何苦走入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紛爭中。”我馬上替先生鳴不平。

諸葛先生黯然道:“是啊,我本應該在臥龍崗安度一生的,但先主劉備誠意殷殷,三顧茅廬,讓我深受感動。知遇之恩,無以為報,只有盡其所能,傾其所有。”

“可是先生您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如此豐功偉績,為蜀國鞠躬盡瘁,一生忠於劉備,還要幫助親佞遠賢的劉禪固位拓疆,最終卻無故被疑,抱憾離世,您後悔嗎?”

他說:“幫助劉備父子打江山我不曾後悔。一是為了報答當年先主劉備降低身份三顧茅廬的感動之舉;二是為了要把我自己的才能展現給世人,我做到了,所以不後悔。”

我的心一顫,聲音又響起:“趁著年華正好,做一些自己不後悔的事,這才是生命的真諦啊……”繼而,那道白光又出現,諸葛先生消失了,可他的話一直在我耳邊迴響。

我頓悟,是啊,這才是人生的意義。青春是活力四射的,也是短暫的,我們應該把握時光,做些讓自己不後悔的事,而不是碌碌無為,虛度青春年華。

月光如水,夜色正濃。一陣微風吹過,我們思緒也如生出翅膀的夜鶯,向遠方飛去……

我喜歡的三國英雄諸葛亮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42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三國演義》的開頭詩。提到《三國演義》大家腦海裡一定會浮現出自己喜歡的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的三國英雄便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三國時代,烽火連天不休,魏、蜀、吳三國飽含深仇大恨,經常發起戰爭。

諸葛亮初出茅廬,協助劉備一統楚國大業。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讓諸葛亮製造十萬弓箭,諸葛亮下了軍令狀,答應三日之內製造好十萬弓箭。

於是,諸葛亮就準備了許多稻草人和木船。第三日凌晨,諸葛亮便用這些東西去“借箭”。那天大霧茫茫,曹操以為河上的是蜀軍,便讓戰士們拉弓射箭。

就這樣,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借”到了十萬弓箭。可當曹操發現這是個騙局是,卻為時已晚,想追也追不上了。

諸葛亮鞠躬盡瘁,為蜀國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和平和幸福來到時卻已歸天……這真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啊!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血氣方剛的真英雄。讓我們用心去讀,體會在那個烽火連天的三國時代的英雄氣概吧!

我心目中的諸葛亮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9字

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茅屋中的才者,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字孔明。原隱居山林,號臥龍居士。足智多謀,胸懷天下。因劉備三顧茅廬,下山助劉備。後三分天下,以蜀為國號。有詩曰:

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

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蜀國成立後,劉備封諸葛亮為丞相。諸葛亮知道欲統天下,必安國亂。當時南蠻發生叛亂,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自請鎮服。諸葛亮知道如果要讓南蠻順服,先要讓蠻王孟獲心服口服。諸葛亮七次擒住孟獲,前六次孟獲以各種理由不服,諸葛亮均賜酒設宴,歸回南蠻。直到第七次,才讓孟獲及南蠻歸屬蜀國。

魏國勢大,諸葛亮兩次前往吳國,說服吳國共同抗魏。稱為舌戰群儒。

兩國聯盟,抗擊魏國。諸葛亮遇到了第一個大敵—司馬懿。

司馬懿多智,甚至與諸葛亮平分秋色。有一次,蜀魏交戰,緊缺糧草,諸葛亮研製出了木牛流馬。運送糧草速度極快,馬上投入了使用。司馬懿觀察到了這一切,派兵奪走了木牛流馬。然而,這一切諸葛亮都預料到了。特地在製造是時了一個小機關,於是,諸葛亮派兵悄悄扭動了馬舌頭,木牛流馬便如中了妖邪般嚇跑了魏兵。導致糧草供應不上,從而大敗司馬懿。

諸葛亮中年便去世,臨死之前還心繫蜀國。諸葛亮自知命不久矣,司馬懿也定知此事。於是故意放木偶人在車中,嚇得司馬懿急忙引兵撤退,拖延了好長時間。司馬懿知道真相後,不由自主的說:“諸葛亮真乃神人也!”諸葛亮還贈姜維連弩妙計(後來救了姜維一命)。

此外,諸葛亮還精通陣法,研製了八卦陣,巨石陣等。姜維(此時還未歸順蜀國)曾入此陣中,似有萬千石屋一般,無法脫身。若非諸葛亮岳父相救,早已身亡。

他的才智讓人佩服;他的忠心讓人膜拜;他的去世讓人嘆息!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0

國三作文 ,789字

諸葛亮可謂是神機妙算,智謀通天。但他畢竟也只是一個人,但大家似乎將他神化到了一個不可到達的高度。我們真的應該真真切切的認識他。

諸葛亮憑藉他的智謀和膽識幫助劉備完成了三國鼎立,功不可沒,為蜀國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創造了無盡的傳奇,充分地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還發明瞭許多機械,可謂是鬼斧神工。如諸葛連弩和木牛流馬等充分體現了他的才智是極高的。他七擒孟獲又充分體現了他的仁愛。他善於用兵,任用賢能,重視人才又體現了他的心慮深遠,不得不說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然他被神化了,但卻始終實實在在是一個人,我第一次對他產生質疑是在他揮淚斬馬謖時,既然他已經知道街亭是一個如此重要的地方而且馬謖又不能守,為什麼又同意讓馬謖去呢?最後竟還流著淚殺了他。既然諸葛亮真的如此愛惜這個人才,他就應該堅持不讓馬謖去。對於街亭失守後亡羊補牢地殺死了馬謖我也是不看好的,雖然不知他到底是什麼動機,但這個事卻動搖了我心中諸葛亮神一般的地位。

其次就是對蜀國影響最大的一次—火燒連營。一把大火燒盡了一切也燒去了一條仁君的生命。既然諸葛亮神機妙算那麼也必定應該與劉備同行,這樣也許歷史將會被改寫,而他只是留守了國內。而他佈下的八陣圖則是這次失敗的最讓我疑惑的地方,據說諸葛亮做了最壞的打算,我卻認為比起亡羊補牢,讓失敗不發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一筆劃斷了蜀國的未來。

最後,先帝去世後諸葛亮打著討賊的旗號六出岐山,勞民傷財又無結果,最終命喪五丈原,為他閃著金光透著灰芒的一生劃上了句號。以他的才智和自己國家的優勢完全可以採用勞兵之計拖垮魏國,自己養精蓄銳最後一舉出擊。但他沒有,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失敗!

我想世上沒有所謂的神人,人就是人,我們要以客觀的角度去審度人生,在不同角度對不同人物進行不同模式的分析,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