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非遺文化相關作文20篇

走進非遺文化展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1字

2018年2月5日一大早,我和奶奶就坐車來到位於忠旺路的新華區文體中心,體驗非遺文化活動。展廳內人山人海,宋老師點名集合後,給我們每人發了三張卡片,每張卡片可以親手體驗一種非遺專案。

我們首先來到了木板年畫的展臺,是一個木板上刻著精美的線條,用沾了紅色顏料的刷子刷滿,再把紙放上去,固定好,然後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拿一把幹刷子不停地刷,這時一件精美絕倫的年畫就誕生了。

之後我們又去做了手工頭飾和布藝。手工布藝是做掛墜,我和奶奶一起動手,奶奶幫我縫針,我負責穿線、修剪、裝料。我們還見到了緙絲、鐵板畫、石頭畫……很多非遺作品。

通過這次活動,我瞭解到很多非遺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中國非遺文化的魅麗和神祕。

走進非遺文化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63字

太陽以微笑向我問候,鳥兒歡快的為我唱歌,水波像調皮的小孩,拍打著岸邊,我走在南塘河的街上,趕往參加日報小記者舉辦的文商旅創意節活動。

我來到了遊客服務中心和大家匯合,我被分到了吳老師這組,非遺之旅開始啦!

第一站,吳老師先帶我們來到銀器大師胡老師的專場。我被眼前的編制孔雀跟花吸引。我好奇地提問,做銀器有什麼工序?大師耐心地回答:“先把銀塊融化,再放入模具,成型後變成很細很細銀絲,再慢慢打磨編制。”這就是我看的入迷編制銀飾。這就是藝技的魅力。我還觀賞了孔雀、花造型的飾品,這都是編制的。還有打磨的手鐲,項鍊,耳環等等。

第二站,我們體驗了傳統板畫。吳老師叫我先來體驗。過程很簡單,先把要畫的圖刻出來。再在刻的板上塗均勻,不然會很醜。塗完顏色,把卡紙放上,手扶住,再把按壓器按壓,不然會抖掉。按壓1-2分鐘把卡紙拿下,一片海洋出現在我面前。掌聲響起,一堆誇讚,完美!

接著來到甌窯拉胚1攤位。老師給每人一塊陶泥,啟動轉盤,從上往下把陶泥固定在轉盤上。第二步,從下往上把轉動的陶泥拉長。接著用大拇指輕輕按壓陶泥形成一個漩渦,手指往上擴張瓶口,一隻手在外輔助。本來我想做個碗,哪知成了個小酒杯。老師幫我把小酒杯外形修平整些,最後叫我用迷你吹風機把小酒杯吹乾。陶泥這項活,不允許一點點馬虎,一不小心,可以使碗瞬間變成別的形狀。那裡還有小吃一條街,棒棒糖、炒米、橙汁、羊排、冰淇淋……

吃喝玩樂了一早上,我學會了做一件事一定要認真、細心、專注,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這就是匠人精神。

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 篇3

國一作文 ,708字

微風拂面而過,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勾起萬千思緒,走進了中華文化的世界。

閱詩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短短兩句,將思念之情淋漓盡致地揮發出來,隨帶星星點點的憂傷,更有一種尋尋覓覓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離騷》中的屈原,嚮往美德,縱使九死一生也不後悔,粉身碎骨也永不變心。此堅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謀害而能改變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皎潔的明月之下,蘇軾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陰晴陽缺,好好珍惜大好時光,能與家人團圓便已足矣。

捧一卷詩書,陶醉其中,中華文化所釀之詩書,豈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於美酒之醇厚,不拘泥於樹葉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間之獨一無二。

“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美譽入杯樽,茶之榮也;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閒暇時候沏杯茶,清香溢滿小屋。端起杯,輕輕吹去那漂浮的茶葉。輕啜一口,微微的苦澀,濃濃的清香,通體的疲倦蕩然無存,諸多的煩惱悄然遠逝,遐思也飄遠了。

此時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於茶之中華文化。

聽雨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自古詩人皆愛觀雨。廊下聽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細雨,淅淅瀝瀝的,別有一番風味。大千世界皆為一片天空,但中華之雨,其風趣乃獨一無二。

中華之雨伴隨中華文化,得其精華,隨詩書之朗讀聲,讓人置身於中華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中華文化之精華於其中。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樂在其中。

走進婺劇文化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84字

今天,我們去了天姆山村,參加了一次有趣的婺劇研學活動。現在我就來講一講我們所學到的文化吧!

首先,我們興高采烈地上了校車,我期待這趕緊能到目的地。過了不久,車停了,我興致勃勃地下了車,我們進了一個像公園一樣的地方,周老師和潘老師舉著紅色的橫幅,上面寫著“體驗茶文化,共續婺劇情”。

金老師說,有位老爺爺會帶著我們去參觀一些傳統婺劇的道具,會給我們講解傳統婺劇文化。於是,我們跟著爺爺走進了文化禮堂的婺劇文化陳列館。哇!我們完全被裡面的一切景象吸引住了,牆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臉譜……

老爺爺指著戲袍給我們介紹著,有的是皇帝穿的龍袍,有的是大臣穿的衣服……從老爺爺的話中,我們知道了老爺爺是婺劇團的團長。

介紹完之後,錢老師讓我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臉譜上的花紋和圖案記住,然後把它畫下來。錢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白紙,讓我們在上面畫臉譜,要求我們得多用些雙股線條。大家畫得都很好,我也局的自己畫的還不錯,就是畫的大了點,我畫是的藍色的臉譜,代表著性格剛強、豪爽的人。誰知,我畫得太陶醉,竟是最後一個畫完的。

回學校的路上我心想:我太喜歡婺劇了,真想永遠生活在婺劇的世界裡啊!

走進婺劇文化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759字

今天,我們虹路小學三(3)班的同學們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去天姆山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婺劇研學之旅。

雖然昨天聽周老師講了許多關於婺劇的知識,但是今天,我仍然滿懷期待,特別想親眼見證婺劇文化的博大精深。

早上,同學們興高采烈地登上了去天姆山的校車。一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一起討論老師昨天說的臉譜和婺劇知識。不久,校車便到達了目的地—天姆山村。

進入天姆山,我們認識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爺爺,我覺得他特別和藹可親,老爺爺帶領我們參觀了婺劇文化館。

首先,我們看見的便是滿牆的臉譜,還有各式各樣的戲服和戰旗,老爺爺給我們介紹說:“臉譜有許多種顏色,而每種顏色代表的意義也不一樣。”老爺爺給我們講得熱情洋溢,我們也聽得滋滋有味。時間過得飛快,不一會兒,老爺爺便一一給我們介紹完了,最後還給我們表演了一小段婺劇的橋段呢!

隨後,我們三班和四班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來到了文化禮堂畫臉譜。同學們在美術老師錢老師的耐心講解下,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工具開始畫臉譜,老師們則在一旁手把手地指導著我們該如何去繪畫。

我畫的是一個長相令人生畏的白臉:它有著一雙下垂的眉毛,有兩顆鋒利而又恐怖的大白牙,還有一個通紅的大嘴,湊成了一臉可怕的模樣。

當我把畫交上去的時候,錢老師說:“哈哈,你這個臉譜也太嚇人了點吧!”我聽了,心想:畫臉譜真有意思,能出忠義的,能出正直的,還能畫嚇人的,以後我還要再畫畫各種各樣不同的臉譜。

這是已經我第二次參加這麼有意義的研學活動了,上個月去婺劇院研學婺劇表演讓我大開眼界,這次又去天姆山實地研學婺劇知識,不僅豐富了我的課外生活,而且讓我學到了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雖然老爺爺的話我沒有完全聽明白,但是也讓我對婺劇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並使我對婺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機會,我一定還要好好欣賞這神奇的金華婺劇!

走進婺劇文化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2字

今天,我們來到天姆山參加研學活動。

我們到了之後,來了一位老爺爺,老爺爺是婺劇團的團長。老爺爺帶我們參觀了婺劇展示館,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臉譜,老爺爺給我們介紹了不同的臉譜代表什麼樣的人,臉譜上的圖案都是不同的。比如:小花臉上會有蝴蝶,白臉表示奸詐、多謀,青臉代表狡猾、陰險,紅臉表示忠義、勇武,黑臉表示剛毅、耿直,綠臉代表粗獷、豪邁,大花臉就代表淨。

聽了老爺爺的介紹後,老師讓我們根據我們自己想象把臉譜畫出來,我畫的是白臉,是一個奸詐、多謀的貪官,我在這個臉譜上畫上了許多金元寶和銅錢。畫完之後,老師看了看,又幫我在畫上加了一些特別的顏色,於是整個臉譜就是“活”了起來。我把臉譜剪下,黏在了彩色卡之上,非常好看。

同學們畫完之後,大家一起拿著自己的作品在文化禮堂的門口合影留念。

這次研學活動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讓我對婺劇臉譜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非遺文化學習之旅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736字

今天,我的心情如同陽光一樣明媚。因為我即將參加一次特殊且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葉店文化禮堂“非物質遺產文化學習之旅”。

我懷著激動緊張的心情和我班趙弘胤同學一起去育英樓集合,緊隨著陸陸續續到來的同學和老師,我們手拿筆記本整裝待發。50位同學有序的排好隊伍,跟隨帶隊老師徒步來到我們今日的目的地:葉店文化禮堂。

一跨進紙、龍飛鳳舞的書法作品、栩栩如生的繪畫等琳琅滿目,令人感嘆不已。

接下來是分組活動,我被分到漆畫組學習。漆畫以天然漆為主要材料,它的技法豐富多彩,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們生活相關密切的實用裝飾品。在漆畫老師的指導下:首先,用紅色的漆畫花瓣,下筆輕提筆重,注意每片花瓣的位置,不要群魔亂舞;接下來畫葉子,因為沒有綠色的油漆,就把藍色漆和黃色漆混合在一起,黃色漆多一點,藍色漆少一點,均勻攪拌後就變成綠色的了。畫葉子時要形狀不一,有的大有的小。經過一步步的努力,一副完美的漆畫就完成了。我非常榮幸地得到了自己親手畫的畫板。

第二個學習專案是書法毛筆。書法是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我沒學過毛筆,但我鼓起了勇氣決定去嘗試一下。我拿起毛筆,但感覺手一直在抖。於是,在心中不停的告訴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要戰勝自己。將毛筆輕輕的落在紙上,橫豎撇捺,注意頓筆和輕重變化,一個"木"字就成型了。一看這字還不錯,更有信心地完成後面的作品。

最後一個體驗是神奇的版畫。先是在模版上塗上一層黑色的油墨,用刮板在模版上反覆地刮,然後將白紙蓋在模版上,用手用力的反覆按壓,一副神奇的畫就誕生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的短暫,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不能一一去體驗。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文化禮堂。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學習,讓我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在快樂中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走進鄉村文化大禮堂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9字

在一個炎熱而快樂的暑假,我校與柳湖小學的師生在乾西鄉湖頭村大禮堂一起開展“校村結對雙堂雙進”的實踐教育活動。我們在張大伯的帶領下來到湖頭村的文化大禮堂進行參觀。

首先我們走進了農作具紀念館,那裡有舊年代用棕片縫製的雨衣蓑笠,扇稻穀的風車,灌溉農田的水渠,耕地的耙和犁,捕魚的魚簍等農耕文化用品。我對風車很好奇,不知道是怎麼扇稻穀的。爸爸對我說:“先把稻穀倒進去,然後慢慢搖這個把手,輕的稻穀飄走,重的稻穀垂直落下從下面的出口滑落到竹筐裡。”我點了點頭。旁邊還有:馬桶、梳妝盒、飯蒸、陶罐……看著這些不再使用的用具用品,我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法屋。屋內掛滿了書法和水墨畫,這些都是村民書寫和繪畫的。我們還親眼目睹一位老前輩寫的書法,他的字筆力勁挺、龍飛鳳舞,真是酣暢瀟灑。寫的是“畢竟西湖六月中”,我們都拍手叫好。還有牆上的孔雀牡丹圖、荷葉圖、梅花圖等,都是畫得惟妙惟肖、清新淡雅!讓我看到村民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流傳。

我們還來到了青少年圖書館、詩詞屋。詩詞屋裡面擺放著遊客參觀後寫下的詩詞,真是優美!張大伯說他們村還要建設兩堂七廊,傳播文明!

張大伯最後給我們介紹了他們村五水共治後的成果。就在禮堂後面有一個湖,以前裡面有三潭映月,所以叫“小西湖”。聽張大伯說以前是垃圾渠,水是臭臭的,是劣五類水。經過治理成了乾淨的“小西湖”,水也變成了三類水。湖邊還有三棵自然生長的參天大樹,已有二百多年了,呈現出一幅美麗的風景!

雖然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這次活動,卻讓我學到了知識,開拓了視野,見識了傳統文化藝術,欣賞到了鄉村的美麗!意識到保護環境是多麼的重要!

走進婺劇文化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11字

你想指導婺劇文化的意義嗎?今天在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終於來到了天姆山村的婺劇文化禮堂。

下車了,我們滿懷期待的走進禮堂。在金老師的介紹下,我們認識了一位老爺爺,他以前是婺劇團的團長,他給我們詳細地講解了以訛寫婺劇的衣服,如皇帝的、皇后的戲服,還有好多好多……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入了神,幻想著皇帝的樣子,皇后的樣子……

在老爺爺的引導下,我們又來到了臉譜的世界,在介紹中,我們瞭解了各種臉譜的意義,原來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人物和性格。

接下來就是我們動手繪畫自己喜歡的臉譜了,錢老師在一邊講解,一邊指導我們畫臉譜,我們畫得很開心,周老師還在一旁給我們拍照呢!

這次研學活動,讓我們瞭解到了傳統文化金華婺劇的魅力,值得我們學習。

走進婺劇文化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415字

今天,我們虹路小學三年級去天姆山村參加研學活動,1班和2班去了解茶文化,而我們3班和4班則是去了解婺劇文化並繪畫臉譜。

我們到了目的地之後,一位老爺爺給我們講解了婺劇的知識,有皇帝皇后的衣服,有打仗的將軍士兵穿的衣服,臉譜代表的意思……

接下來,我們就要畫好看又獨特的臉譜了。開始畫之前,我們的美術老師又給我們講了一番畫臉譜的技巧,並且還給我們看了幾張婺劇的經典臉譜造型。然後,大家就開始拿著紙動起筆來了,一幅又一幅獨特的臉譜在我們的畫筆下栩栩如生,老師們也是幫著我們把畫剪好、黏好,最後展示出來。

我們拿著畫好的一張張作品,一起拍了合照。在等車的時候,我們在文化禮堂前的大樹下討論今天發生的事情,我們班的幾個同學討論了自己喜歡的臉譜,我喜歡的是姜維,張雨溪喜歡的是張飛,幾乎每個人喜歡的臉譜都不一樣。

回來的路上,我的心裡意猶未盡,想著:其實畫臉譜也不難,只要認真觀察就可以了。小朋友們,你們也可以嘗試著畫一張自己喜歡的臉譜哦!

走進婺劇文化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02字

我來到金華好多年了,還是頭一次這麼細緻地瞭解婺劇。今天,我們有幸來到天姆山村,去欣賞婺劇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臉譜。

臉譜的顏色有許多:有紅、黃、藍、白、黑、綠等。不同的顏色表示的意義不同,紅臉表示忠勇,黑臉表示正直,白臉表示陰狠,藍臉剛正,綠臉表示頑強。

我們一到天姆山村,“講解員”老爺爺就帶著我們參觀了表演婺劇的道具:皇帝的龍袍,穆桂英的頭飾,將軍的戰旗等,還有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臉譜。參觀完之後,錢老師要我們記下一張自己最喜歡的臉譜,並且畫下來。

“畫一張臉譜應該不能難吧!”我自言自語地說著。不過,實際行動起來,話臉譜還真有點難度,尤其是鼻子,非常難畫。我們看到的鼻子也就是兩個鼻孔,可是老是說畫要有創意,好不容易畫了一個“關公”,自己卻覺得畫得好醜,再看看大家的:孫悟空、包公、張飛、姜維、張順……五花八門,畫得真好!

婺劇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希望這門藝術可以傳承下去,不被丟失。

走進婺劇文化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6字

婺劇,是金華的地方戲,它擁有古老神祕的文化氣息。今天,我們來到天姆山存去了解婺劇,去感受它的魅力和文化氣息。

首先,我們和一位老爺爺進了婺劇服裝的放置處,聽爺爺講啊,穿龍紋黃袍的是皇帝,穿繡了鶴的綠袍的是丞相,同樣也穿龍紋黃袍的還有皇后……

接著,我們參觀了許多的臉譜,老爺爺說,紅臉代表忠勇的人,如關羽,趙匡胤等;黑臉代表正直,鐵面無私的人,如張飛,包拯等;白臉代表善於用心計,陰險,奸詐的人,如曹操等。婺劇的臉譜真是有好多含義和文化內涵呢!

我們還跟著錢老師花了臉譜,我畫了一張紅臉,因為我喜歡忠勇耿直的大英雄,最後大家拿著自己的作品一起拍了合影。

通過這次研學,我瞭解了許多婺劇知識,真是一次有意義的研學。

探訪武林非遺文化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3字

杭州古稱武林,文化遺產眾多,如京劇麟派表演藝術、天香樓傳統菜餚製作技藝、盤扣製作技藝等等,馳名中外,名揚四海。今天,我就來到了下城區武林街道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館進行參觀體驗。

一進大門,我便被裡面精緻的佈局給吸引住了,玻璃展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裡面的展品更令我驚奇:一塊殘缺不全的皇家繡品,儘管早已歷經了塵世的風霜,但那鮮豔的色彩、清晰的圖案卻並未消失,依稀可以看出它曾經的輝煌與美麗;另一旁則是盤扣製作技藝,盤扣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只是在反映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見到過,卻未曾想這也是我們杭州的非遺文化,那些盤扣如龍似鳳,盡情地飛揚著,美不勝收。

走了幾步,我發現一旁的角落裡,躺著幾個圓圓的鐵環,我不禁心生納悶—這鐵環拿來幹什麼用的呢?指導老師趕緊過來給我講解,原來,這小小的鐵環,就是長輩們小時候常玩的遊戲—滾鐵環。指導老師邊說邊示範,一個個大小不均的鐵環在路上自由奔放地滾動著。我好奇地試了試,沒想到這小小的鐵環竟那麼難掌控。我連續嘗試了好幾次,才勉勉強強地滾起來。

此外,我還參觀了十竹齋木版水印技藝、字畫手工裝裱工藝、杭州武林方言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可謂:“自古杭城多瑰寶,直是天堂落人間!”

走進傳統文化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0字

冬日的暖陽,和煦的微風。在這樣舒服的天氣裡,我們來到紅山區第九幼兒園,參加新年廟會活動,走進和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

鑼鼓喧天,人頭攢動,來到九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群穿著花花綠綠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正在起勁兒地扭著大秧歌。你看,他們扭的多帶勁兒!眉飛色舞,歡天喜地,真是一群老頑童,怎麼扭也扭不夠,怎麼玩也玩不夠。這是我們東北最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了。

走進廟會現場,老師帶我們走進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我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東瞅瞅,西瞧瞧。哎呦!這是啥?沒見過?原來是皮影戲啊!我被皮影戲深深地吸引了,內容也是我喜歡的《西遊記》第78回—三打白骨精。雖然唱的咿咿呀呀,我聽不太懂,但動作卻十分利索,金箍棒說打就打,說掄起來就掄起來,人物演的惟妙惟肖,有趣極了。一邊喝著茶,一邊跟著哼哼,好愜意啊!

開始逛廟會了。這裡的商品可真多啊,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老師告訴我們購物要貨比三家,我們還偷偷地討價還價。右手拿著這個,左手拿著那個,手忙腳亂,買的不亦樂乎。我和幾個小夥伴還一起給謝老師買了一些好吃的,謝謝她為我們做的這些。

看秧歌、聽京劇、觀皮影、賞變臉、嘗美食、逛廟會……今天我所看到的這些只是祖國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保護好她,並把她傳承下去。

非遺文化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3字

暑假爸爸媽媽都要上班,我住到了姥姥家,姥姥家在北鑼鼓巷社群。六朝古都老北京在不停的變化和更新,我姥姥家那裡的衚衕也正在進行拆違改造,放眼望去,青磚灰瓦小衚衕的院子錯落有致,綠草花壇大槐樹的道路映入眼簾,平房衚衕小區充滿溫馨和諧,與水泥林立的樓房小區完全不同,多了幾分皇城文化的氣息,還有不同國家的人們在衚衕裡遊覽參觀,好不熱鬧。

今天姥姥、姥爺要帶我去參加社群舉辦的非遺文化活動---“彩拓”

這次活動是在皇城古老的“京師公立第一中學校”書法教室進行,北京一中是姥爺的母校,姥爺的父親也曾在一中教書。北京一中有二百年的歷史了,這座學府原名叫“宗室覺羅八旗高等學堂”。姥爺家是滿族人,姥爺還和我開玩笑的說,要是在那個年代我就是個正宗的小格格了。

我們走進大門,磚雕的校門很古老也非常漂亮。來到學校的書法教室,教室裡座無虛席,牆上掛滿了各朝代名家的書法作品(印製),讓我流連忘返。接下來非遺傳承人王老師給大家講了“彩拓”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術。我認真的聽著,感慨中國文化的魅力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製作開始了,這看似簡單做起來也不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拓出了邊,整幅作品就作費了,還有力量的大小也要掌握好,這可直接會影響色彩的深淺。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細緻製作,終於大功告成了,姥姥姥爺拓印的是一幅“瓦當朱雀圖”,我拓印了一張康熙皇帝書寫的“福”字,老師告訴我這個“福”字裡包涵著:多子、多財、多福、多壽、多田、五個“福”,所以叫“五福臨門”。

啊!中國的書法文字能這麼巧妙的運用,古人的智慧讓我讚歎。回家的路上姥爺還答應下週帶我去香山“拓印”石碑!把這門新學到的古老的非遺技術方法付之於行動。

走進非遺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5字

星期五下午,我們四(3)班的同學一起和校長媽媽去了雨花非遺館學習。

首先,我們去了大廳,大廳的上方有一個正在播放節目的超大電視,天花板上還畫了許多動漫故事。在導遊陳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左側臺階上和校長媽媽拍了一張合影。

拍完照,我們跟著隊伍往前走,一眼望去,高大的毛爺爺彷彿就站在了房門口微笑著歡迎我們。細心觀察才發現,原來毛爺爺是辛勤的繡娘一針一線手工繡出來的。繞過毛爺爺,進去裡間,才發現還有更多優秀的湘繡擺在我們眼前:蝴蝶好像要從繡品裡飛出來、動物瞪大眼睛看著我們、河流在流動,荷葉上的露水在荷葉上滾動流串,魚兒對著水面躍躍欲試……看到這裡,我才感覺到湘繡繡娘們畫工和針功的厲害之處。一針一線都是繡娘們用心血鑄就的作品。或靜或動,都融匯了繡娘們的手上功夫。我們來到下一間滿是編織玩偶的房間,裡面有穿著紅色衣服的小白兔,有穿著黃色衣服戴著綠色帽子的小豬,還有……

繼續走下去,竟然是一個表演皮影戲的房間,房子的角落裡有一個小小的舞臺,我和曹熙文、李泓睿、謝依燃一起進入那個小舞臺表演節目,老師發給了我們每人一個皮影,我們四個人拿著人偶表演起來,我們用人偶表演出了幾個滑稽的動作,把同學們逗得哈哈大笑。臺上一分鐘,臺上十年功。原來把一個小小的皮影通過手、眼、說唱協調起來,做成故事演出來,真的好難。皮影製作的也是那麼的精緻,一筆一畫都是皮影匠人的汗水。

不知不覺,一下午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回到了學校,結束了下午雨花非遺館半日遊。

今後,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創造非凡的人生。

走讀雙溪文化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786字

“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富陽素有“造紙之鄉”的美譽,造紙業在富陽有悠久的歷史,已達1900多年,而富陽造紙最早起步的地方就在大源雙溪村,據說最全盛的七八十年代,雙溪村家家戶戶造紙,人人都有一套高超造紙手藝。今天,我們郁達夫文學院的小朋友們很榮幸有機會在文學院老師的帶領下走讀富陽雙溪的造紙文化,去了解古老而悠久的造紙工藝全流程。

陽春四月,細雨朦朧,空氣中帶著一絲涼意,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秦望廣場,經過簡單的點名確認後,我們坐上了去大源雙溪村的大巴車。經過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富陽大源雙溪村很快就到了。

首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雙溪武術文化傳承殿堂,一走進武術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武”字,兩邊則是雙溪武術近幾代傳承人的介紹。在這裡我們學習了愛國人士戚繼光保家衛國的感人事蹟,感受了烈士們的愛國情懷,同時還有幸欣賞了程仕潮老師的弟子們為我們表演的四門拳和六合拳,看著他們精湛的武術技藝,我們不禁連聲稱讚。

當我們還意猶未盡時,老師把我們帶往了走讀的下一站-參觀瞭解富陽傳統的造紙文化。走進富陽宣紙陸廠,講解老師邊走邊給我們講述了古今文明的雙溪造紙歷史。富陽竹紙製作技藝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造紙至少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竹紙製作技藝是從一根毛竹作成一張紙的整個工藝,其中製漿技藝的“人尿發酵法”,造紙技藝中的“蕩簾打浪法”均是富陽竹紙生產的絕技。最令人興奮的是,在現場參觀造紙工藝的同時,我也親自體驗了一把做宣紙,在師傅的指導下,我們還親身感受了造紙、抄紙、收水、放紙,之後我又跟著大家繼續認識了其他造紙工序:打漿、晾晒……

這次雙溪文化村之行真是讓我受益良多,除了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洗禮外,還和同學們一起探尋了千年以前的造紙奧祕,重溫祖輩們傳承下來的最溫暖的的工匠記憶。我們應傳承好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讓富陽的造紙文化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行走在節日文化的路上 篇18

國一作文 ,782字

中國,一個有著豐富文化的一個大國,中國有著許多傳統節日,何為“傳統”,就是自古以來都有的一種習慣,且在別人沒有的情況下。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即將進入春天的節日,也有許多人把它叫做“新年”。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團圓在一起吃年夜飯,象徵著圓滿的開始。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聊聊一年中發生的趣事,多美好的一幅“家和萬事興”啊!當然,還有一種習慣,我們叫做“貼倒福”。有的人就可能會有疑問了:為什麼要將“福”字倒過來貼上呢?其實啊,這象徵著“福到了”!“倒”與“到”同音,從這一點也可看出中國漢字的文化。

端午節,是一個非常悲壯、愛國的節日,因為這個節日是為紀念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用此來紀念他。

中秋節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當然不是我們團圓,而是月亮團圓了。在這一天,月亮將會是一年中最圓的時候。根據我國農曆來看,古人早已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推算出這一天的日期了,可見古人的智慧也是專屬於中國的文化。在這一天,即使你不和家人們在一起,但你也可以打電話告訴你的家人們:“我能看見圓月,你們看到的景象也跟我一樣吧!”所以,中秋節不僅象徵著月亮“團圓”,也變相得地讓我們團圓在一起。這是,你們還可以品嚐月餅,一起感受同樣的美味。

中國從古代就已經行走在節日文化的路上,這些節日從小了說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慶和喜悅,往大了說,這不就正是代表了我們中國千年以來的文化嗎?我相信著,也堅信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會發揚光大。

走進古詩文的世界 篇19

國一作文 ,641字

對很多同學來說,古詩詞賞析和外選文言文似乎都是考試中的難點。但對我來說,與其說它們是“敵人”,不如說它們是未曾被我們瞭解的朋友,因為,我願意走進它們,走進那片被歷史封存的“世外桃源”。

曾幾何時,我漸漸愛上了古詩文。在父母的教導下,我能背誦不少古詩詞,但它們似乎一直只是文字而已。記不得從什麼時候起,那些總是雲裡霧裡、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妙文字似乎向我輕輕敞開了心扉,打開了它們那個世界的大門。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的確窺見了那一頭的美景。我開始以各種方式貪婪地擴大視野,從書籍到電視節目,一切與古詩文有關的,都會引起我的注意。

終於,我跨入了古詩文的美妙世界。在那裡,我認識了懷才不遇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壯志凌雲的辛棄疾、婉約細膩的李清照……他們的每一句詩、每一闕詞,都令我痴迷,漸漸沉醉,不知歸路。在那裡,我領略了崇山峻嶺、大漠孤煙,遊覽了烽火邊關、煙雨江南。漸漸地,我從對古詩文一竅不通變得能理解文意,更能讀懂詩人們的喜怒哀樂。

現在,我已經將古詩文看做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閒來無事,走在路上,輕吟幾句詩詞,我的思緒便會飛入另一個世界裡,與古人們談笑風生。考場上,讀幾遍文言文,一個個故事就會像幻燈片一樣映在眼前。讀著要賞析的詩詞,詩人寫作時的畫面便無比清晰,彷彿親身經歷一般。這,是隻有我才能聽到的文字的歌。

古詩文的世界,並非遙不可及。只要你願意推開那扇門,它必會帶給你前所未有的美妙體驗。

不要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流淚 篇20

國一作文 ,826字

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難懂的詞句,但它卻有著獨特的魅力。

中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與文明史。人口約13億,是當之無愧的大國。交織著現代氣息和古代文明,彷彿歷經滄桑卻又重新煥發青春的蒼天古樹,屹立在世界東方。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是這棵參天大樹上一個主要的枝幹。

初次認識非物資文化是在家鄉的展覽會上。那時,一位年近九十的老奶奶引起了我的注意。滿頭的白髮,滿臉的皺紋,似乎都在宣告著主人所經歷的風霜。可這些卻絲毫掩蓋不住她對音樂的熱愛,一曲《高山流水》緩緩地流進了我們的心田,時而急,時而緩。一會兒如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雄偉壯觀。一會兒又似滾滾江水般寬廣浩蕩,細細的琴絃一頭連線著現代,而另一頭的歷史卻好像與我們漸行漸遠。

享受了聽覺的盛宴後,又迎來了視覺的衝擊。只見現場閃出一個紅臉“關公”。呵,那“關公”一轉頭竟變成“張飛”變成“曹操”變成“諸葛亮”了。搞得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剪紙真奇妙!”聽到路人的稱讚,我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來:真有那麼好?不過一會我就不這麼想了。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在藝人手裡翻來折去,不大功夫,一幅喜鵲登枝圖就出現我們的眼前,呵!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看了這些精彩的表演,奶奶仰望天穹,佈滿皺紋的臉上漾出喜悅的神情,可是,沒幾分鐘,她似乎又想起了什麼,陷入了沉思,只見她低下頭,輕輕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好好珍惜這美好的一切吧。”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告訴我說:?我國民間手工藝術有著繁多的種類和悠久的歷史,它一直都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民間傳統手工藝術發展前景卻不容樂觀,它們中的許多甚至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孩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將由你們擔起,一定不要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流淚……”

說完,只見她的眼角上閃爍著晶瑩的淚珠,她再一次仰望天空,臉上的笑容就像天邊的紅霞一樣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