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年味兒相關作文20篇

鄉村的年味兒 篇1

國二作文 ,913字

春節,在一向注重傳統節日的中國人眼中,它是重中之重。包餃子,掛臘貨,走親訪友都是必不可少的。呆在城市的人們,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看春晚、搶紅包。過了十二點,便迎來了新的一年。似乎一切都過得太過平淡無奇。不過在鄉村中,團圓飯後的活動可就大不相同。別的不說,在我的家鄉,大年三十一直都有一個特殊的活動??“送恭喜”。

還沒到大年三十,每家每戶便開始著手準備大量的糖果餅乾,等量分好後找個陰涼處放好便是。家庭富裕些的便全家開始包紅包,把一元到十元不等的紙幣塞到紅包中封好,放在一個用紅紙包好的密封箱子裡,開出一個人手大小的洞,等候大年三十的到來。

大年三十到,下午,還未到四點,離小鎮遠的人們家裡便已經開始做團圓飯,五點左右,只見得每個家中的熊孩子們揹著個大書包,有的乾脆拿個大蛇皮袋子,帶上一些摔炮、小爆竹呼朋引伴,拼了命地往小鎮上趕,那架勢每個人都只恨爹媽給少生兩條腿。

小鎮上的人們呢,也是在五點左右便趕緊吃飯,似乎每家每戶都在趕時間,飯後,大人們也不出門,就拿出準備好的糖果蜜餞,擺在門口的大桌子上,開啟家門,坐在門口。孩子們也是拿好包,坐在凳子上,手拿摔炮,雙腿待命。小鎮,一時間陷入短暫的寧靜中。

五點半,第一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到了鎮上,也顧不上喘氣,用力摔一把摔炮,用地方話大喊一聲:“恭喜哦,恭喜發財!”便立馬衝向最近的一戶人家裡,嘴上不停地說著祝福的話,屋內的人笑著把準備好的“貢品”裝入前來道恭喜的孩子包中,那孩子再在門口摔一個摔炮,便馬不停蹄地衝向下一家。小鎮,一下子進入狂歡階段。

鎮上的孩子聽了炮聲猶如運動員聽到了哨聲,二話不說,奪門而出,徑直衝向鄰居家。“恭喜哦……”

每個孩子都說著祝福的話,放著鞭炮,笑著,鬧著。每家每戶都是熱鬧的,家家戶戶都傳出陣陣笑聲。

待到子時,當春晚正式放完時,每個孩子掏出剩下的爆竹一併點燃,小鎮上的每個人都大喊道:“恭喜哦,恭喜發財!”新的一年,便在鞭炮聲中,在人們的祝福中,來了……

鄉村的年味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22字

爆竹一聲春夢曉,沈香亭北牡丹開。

—題記

“貼對聯嘍……”

隔壁的奶奶喜氣洋洋的張揚道。從門口向左右兩邊望去,家家戶戶已經將大紅燈籠掛起來了。而這個時候,鄰居們也都在忙著張貼春聯。搭梯子的,遞對聯的,站在遠處觀看對聯是否貼正的,而路過的人們總會轉過頭來,邊走邊欣賞這些春聯裡充滿喜慶和押韻的詞句。除夕還未到來,年味已經被悄然喚醒了……

夜幕降臨,除夕夜的團圓飯,“超級廚師”—奶奶的親手操勞的一桌子年夜飯菜,讓人垂涎欲滴。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爺爺。要是爺爺在該多好啊。記得每年的年夜飯,我總會把爺爺最喜歡吃的菜悄悄移動他的碗前。

在吃年飯時,看到飯桌上給爺爺留的座位和碗筷,思緒萬千。爺爺雖然已經離開我們接近一年時間了,但是我總覺得爺爺好像從未走遠,他就坐在我的身邊,與我們一起共享一家團圓的溫馨與快樂。

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一些傷感,便安慰我說:“孩子,想爺爺了吧。爺爺會在另一個世界保佑我們的,他希望我們能夠開心快樂。”

這時,爸爸拿起酒杯。提議:“來,我們一家人一起幹一杯吧,祝福我們的家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心想事成。”

當我端起酒杯,心裡仍然在默默的念著“爺爺,這杯酒是孫子敬您的哦,希望另一個世界的您再無病痛。”

第一個沒有爺爺在身邊的團圓飯,讓我百感交集,它讓我真正明白了團圓的珍貴與美好;此時,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一家人能夠都在一起的幸福與溫馨了。

在鄉下,按照慣例,大年初一是一定要給鄰里鄉親送恭喜的,尤其是晚輩則必須給長輩送恭喜。

大年初一,我和姐姐早早起床了,吃過早餐,便忙著給從周圍鄰居過來送恭喜的孩子們發糖果和禮品。一聲聲恭喜與道賀聲,讓我體味到鄉下孩子們的純真與可愛。他們是過年裡最熱鬧的風景。

隨後,我和姐姐在爸爸的帶領下,給周邊的父老鄉親們拜年去了。

雖然我不認識這些鄰居們,但仍然鼓起勇氣喊了起來:“新年好,恭喜您過個熱鬧年啊!”

“豈敢豈敢,謝謝啦,請進來坐坐吧。”話音未落,糖果便塞到了我和姐姐的手裡面。鄉親們的熱情,驅走了早春的寒意,倍感溫暖。

鄉親們笑眯眯的看著我:“哎呀,長這麼高了啊,都長成大姑娘了哦;那個時候,你才這麼高啊。”伴隨著手勢,接下來便是一串響亮的笑聲。開始,我還有點難為情;當我看到她們憨厚和淳樸的笑容時,內心深處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淳淳的年味便次第蔓延開來……

回來的路上,我們牽著爸爸的手。在這雙溫暖的大手的呵護下,我覺得自己走得很踏實,很幸福……

鄉村的年味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7字

今年大年初三,外公外婆要回老家走親戚,爸爸媽媽決定帶著我和弟弟,還有爺爺奶奶一起回去,我開心極了,在大城市裡,雖然有高高掛的大紅燈籠,有火樹銀花的彩燈,但卻感覺不到老家那種濃濃的年味。

回到老家的第一天上午,我們全家老少都要去祖墳前祭拜老祖宗,鞭炮要放得噼噼啪啪響,好像一定要驚醒地下的老祖宗一樣,我們祈求老祖宗保佑,聽爺爺說,老祖宗地下很靈的。一定會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上完墳後,我們來到姑奶奶家吃飯,只見外面房間一個大圓桌,上面各種豐盛的雞鴨魚肉,裡面房間炕上還擺了一個小桌子,上面是我們小孩吃的菜,我和弟弟趕緊爬到炕上去,哇!炕上好暖和呀!姑奶奶又端來了好多好吃的菜,不停地說:“多吃點,多吃點。”我一邊吃,一邊看著外面的大人們,只見他們笑容滿面地邊吃邊說,談天說地,是不是傳來陣陣笑聲,每個人的臉也慢慢變得紅彤彤的……

吃飽後,我們就在房間裡玩鬧著,老家的長輩可真多呀!一晚上,我和弟弟就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紅包,大人吃飽後就帶著我們出去放鞭炮,爆竹聲響徹雲霄,煙花子在黑暗的天空中綻放。“太美了!”我們發出陣陣歡呼聲……

哈哈,在老家過年真的很開心很快樂,這裡熱情的親人和濃濃的年味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想跟爸爸媽媽說:“以後一定要經常回老家過年哦!”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篇4

國二作文 ,2752字

【篇一:家鄉的年味兒】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裡,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裡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裡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裡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裡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篇二:家鄉的年味兒】

春節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於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媽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裡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麼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裡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的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的婆婆,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裡的那麼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嚐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唉,春節就這麼過了。

【篇三: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家鄉的年味兒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8字

爸爸說他們小時候的年味兒是穿新衣戴新帽;是裝在口袋裡的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媽媽說年味兒是蒸籠上的饅頭和一鍋鍋白白嫩嫩的豆腐。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家家戶戶都準備甜甜糯糯的食物,如年糕、湯圓,送灶神爺“上天言好事”,然後開始購買年貨、蒸饅頭、做包子,然後就是炸丸子,各種美食讓人眼花繚亂,到處都是滿滿的儀式感。超市裡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人們大包小包地往回拎;大路上車水馬龍,忙碌了一年的人們滿懷喜悅地從四面八方奔進最溫暖的港灣—家。

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對於我來說,這些就是年味兒。其實,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讓我們瞭解傳統文化、民俗的好機會。

年三十一大早,媽媽就叫我起床貼春聯。據老人講,今年“打春”就在除夕夜下午,所以要在“打春”之前把春聯貼好。看到爸爸把“福”字倒著貼,我不明就裡大聲提醒“福倒了”,爸爸笑著說:“到了就對了。”原來爸爸是故意倒著貼,寓意“福到了”。接著我們備好酒菜,隆重地迎接灶神回來。“三十下界保平安”,灶神爺在這一年當中會好好照看整個家。

到了晚上才是過年的重頭戲,媽媽準備了一桌特別豐盛的“年夜飯”。餐桌上有一條大魚,奶奶提醒說這條魚不能吃只能看。因為“魚”和“餘”同音,餐桌上有魚,就代表“年年有餘”的意思。吃完了年夜飯,是我們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不僅可以拿到鼓鼓的紅包,還可以盡情地放小鞭炮,更重要的是不受大人的約束,想多晚睡就多晚睡,因為這叫“守歲”。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人們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家鄉的年味兒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5字

“穿新衣,過新年。”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大街小巷濃濃的年味,讓我雀躍,使我沉醉。

春節前夕,是我們家最忙的時候—全家齊上陣蒸饅頭。家鄉的饅頭可有特色了。各式各樣的餡兒,肉餡、豆沙餡、蘿蔔絲餡,甜鹹都有。加水和麵後,把它們蓋在被子里長“胖”。奶奶說這就是“發酵”。睡醒後的麵糰被分捏搓圓,塞進餡兒,然後上籠蒸。蒸籠一層層高高堆疊起來,被鍋爐蒸出嫋嫋白煙,蒸出濃濃饅頭香。邊說笑邊忙碌的長輩們,穿梭在白色的煙霧裡,額間、眉梢、嘴角都溢位滿滿的幸福。

大年三十貼“福”字,這是大江南北都不能少的年俗。這還不簡單?我一口承包下來。剛要貼上一個,媽媽攔下我說:“‘福’字要反過來貼!”“啊?”“妞妞,這是為了取美好的寓意‘福到了’!”原來,小小的“福”字,還有這樣的講究。

大年初一,最熱鬧的莫過於走家串戶去拜年。一年沒有見面的大爺大伯更加精神了,叔叔阿姨更加時髦了,小弟小妹更加高了。我跟在爸爸媽媽後面,甜甜地向長輩們拜年問好,口袋裡、手掌間,乃至帽子裡,都被色彩鮮豔的各式糖果,塞得滿滿當當。剝一顆糖嘗一嘗,甜甜的,美好味道融在口中,甜到心裡。

也許,年味兒就是這樣,是一份溫馨的回憶,一份團圓的喜悅,一份祝福的真誠。濃濃的年味兒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永不忘懷。

家鄉的年味兒 篇7

國三作文 ,890字

記憶中的年味兒,似涓涓細流,一步一步,蔓延,席捲。

臨近春節,家裡總能忙上幾天。一大早,天才微微亮,遠處的山還隱沒在霧氣中,媽媽就叫醒我,要大掃除了。大掃除,是過年的序幕,寓意為,掃掉煩心的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才起床,媽媽便已踩著陽光,把窗簾,床單統統扯下來,準備清洗。進進出出,忙的不亦樂乎。我呢,就負責擦傢俱。偶然抬頭,瞥見媽媽,她在擦玻璃。呵上一口熱氣,再用指甲一蹭,一連串動作乾淨利落。打掃完畢,便在大門上,貼上大紅的福字、對聯,紅紅火火,好不熱鬧。年味兒,便在冬日的空氣中,微微醞釀著。

臘月二十八,便要趕集上店,置辦年貨了。大集上是最熱鬧的,漫天遍地的叫賣聲,無不吸引行人注目。馬路上堵的水洩不通,行人臉上綻放著笑容,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我們全家,一前一後在人群中。買些瓜子,糖果,年糕等小吃,還有肉類,豆腐,蔬菜水果。不知不覺,便逛了一上午,心裡樂滋滋的。路上張燈結綵,掛上了紅燈籠,年的味道,更加濃郁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入暖送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rdquo;一日一日扳著指頭數日子,年味漸濃,新年總算盼來了。

除夕夜,吃團圓飯,總覺得自家的團圓飯是最豐盛的。媽媽將事先準備好的豬肉洗乾淨,切成肉丁,放在鍋里加佐料,熬成湯,放在碗中靜置,待成肉凍,這第一道菜便準備好了。過年必不可少的,當然是餃子。媽媽最喜歡做胡蘿蔔餡和韭菜餡的,餡多皮薄,一個個花朵一樣,綻放在菜板上。加入水中,翻滾幾次,便出鍋了,熱氣騰騰的。還有清蒸魚,涼拌黃瓜……屋子裡瀰漫著各種飯菜的香,這是幸福的味道,年味兒。大家便在著濃濃的年味中,吃著美食,闔家團圓。

吃完團圓飯,大家都移步客廳,其樂融融看春晚。一邊看一邊聊,今年的收成,孩子們的工作,左鄰右舍的日子……當然最高興地是晚輩向長輩們要壓歲錢。我們向長輩磕頭,滿口的祝福,他們總是笑眯眯的遞過來鼓鼓的紅包。這柔柔的幸福,便是新年的饋贈。窗外的鞭炮聲,響徹雲霄,連綿不絕。爆竹聲中,人又長了一歲。

任憑舊年的回憶浮現,又帶著懷念期盼新一年。

家鄉的年味兒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91字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們大家都十分喜愛的節日。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們都做起了充足的準備:該打年糕的打年糕,該做臘肉的做臘肉……人人都有事兒做,連我們這些小孩子也都用零花錢買來了愛吃的,愛玩的,就等著過年時與小夥伴們分享呢!

年三十舞著歡快的步子匆匆趕來。

傍晚,一陣陣“啪——啪——”的聲音從樓下的空地上傳來。咦,這是在幹什麼?哦,原來孩子們在玩“摔摔炮”呢!比比誰摔的更響。如果運氣不太好,你還有可能遇上個“啞炮”。孩子們你一個,我一個地摔著,玩得可開心哩!

也有些膽子特別大的,“摔摔炮”顯然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就都趁著爸媽忙碌之時,偷偷拿著自己的零花錢,跑去小店買來了各式各樣的鞭炮。孩子們從盒子裡小心翼翼地取出鞭炮,輕輕地在盒子上一擦,用力地扔向空地上,不一會兒,鞭炮便“砰”地一聲爆炸了,騰出一片煙霧,好似仙女下凡時身邊縈繞的雲煙。

還有的嫌事兒不夠大,還從家裡搬了些爆竹,用打火機給爆竹點上了火,爆竹便開始“噼噼啪啪”地唱起了歌,年紀小的孩子躲在門後,手捂住了耳朵,偶爾從門縫中瞄一眼,卻始終不敢探出頭來,睜大眼睛觀望,年紀大的就嘲笑他們“膽小如鼠”。孩子們的打鬧聲與歡笑聲使這春節更加的歡樂,有趣。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啊!

一陣陣飯菜的香味兒從每家每戶的窗戶裡飄了出來,香氣四溢,香飄十里,孩子們都聞到了,爆竹聲戛然而止,孩子們都紛紛跑到了自己家裡,去吃那美味的年夜飯了。

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擺著各式各樣的美食,有的吃火鍋,有的吃家常小炒……餐桌旁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祥和的氣氛在全中國擴散開來……

吃過了美味的年夜飯,我們孩子可高興了。因為大人們都會為我們精心準備一個個紅包,有厚的,也有薄的,紅包不論大小,但圖的是對待孩子們的那一片心意,一片期望,一片祝福……

到了晚上八點整,大家準時開啟電視機,一邊嗑著瓜子,吃著花生,一邊圍坐在電視機旁看著春晚。大家時而因幽默風趣的小品捧腹大笑,時而被優美動聽的歌聲所陶醉,時而因神奇無比的魔術而瞪大眼睛……直到鐘聲敲響到第十二下,真正地迎來了2020年後,他們才依依不捨地關了電視機,上床睡覺。

躺在床上,靜靜地聽著窗外的鞭炮聲,煙花聲,我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禱道:年啊,你走的慢一些吧!時間啊,你就再等一等吧,就讓這祥和、歡快、有趣的氣氛永永遠遠的在中國流傳下去吧!這年的味道,這年的聲音,彷彿在這一刻靜止了!

家鄉的年味兒 篇9

國二作文 ,1145字

自從來到城市之後,就很少回老家過年了。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依然和以前一樣精彩,可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倏地一下,心裡覺得悵然若失:小時候在老家是如何過的年呢?

猶記得,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家裡人都變得忙活了起來:外公、爸爸和姨夫準備親筆寫春聯;外婆、媽媽和阿姨在灶房裡薰臘肉。我和表弟一臉茫然,而後會心一笑:今天是湖南的小年,大傢伙都開始“忙年”了。家人們急促而溫馨的步履,使新的一年不得不收拾收拾自己,和大家見面了。

我們家鄉有一個習俗,就是要很早地吃年飯。所以臘月三十那一天,家人們老早就起了床,開始準備年飯。於是乎,我在炒飯聲中睜開惺忪的雙眼,趿拉著棉鞋,走向飯桌。飯桌上的菜之豐美是我沒有意料到的: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缽子菜,有外公親手種的大蒜炒上醃了一個多星期的臘肉,有香氣撲鼻的鄉村鮮魚湯,還有鮮嫩多汁的土雞……原本昏暗的天在香氣騰騰的霧中氤氳化開,吐出金黃的晨曦。雖然天才剛剛亮,我和表弟卻很盼望晚上的到來,因為昨天我們約了好友牛牛一起炸鞭炮、看舞龍燈。

我和表弟在堂屋裡亂竄,在田野裡挑逗野雞,在油柏路上奔跑嬉戲……終於熬到了晚上。鄰里街坊都回到家裡去,準備吃年夜飯了。待到大家享用完美味的年夜飯之後,就是長輩們給孩子們發壓歲錢的時候了。媽媽曾教導我說,壓歲錢不僅僅是幾張人民幣,它還飽含著長輩們對子孫們平平安安、幸福安康的期盼。所以,每當我接過長輩遞過的壓歲錢時,心總是很虔誠。收完紅包,大人們開始喝擂茶拉家常,就沒有小孩子什麼事了,所以我和表弟便走出門去,發現鄰居們也紛紛貼春聯的貼春聯,掛燈籠的掛燈籠,好不熱鬧。一股濃濃的過年氛圍仿似充斥著周遭,給人一種安全感。

牛牛從遠處奔來,喘著粗氣分我們人手一盒鞭炮,笑吟吟地對我們說道:“走,我們炸鞭炮去。”我們自然是欣然應許。到了一處空曠的平地,牛牛先是把鞭炮鋪成一條,再用打火機一點燃,噼裡啪啦的聲響就從鞭炮裡迸濺出來,我和表弟連忙把耳朵捂上,臉上卻樂開了花,是啊,“炮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不就是在中不知不覺中開始的嗎?炸完鞭炮,我們仨就去街上看舞龍燈。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紅色巨球作為引導。舞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看到這震撼的場面,使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回憶時,眼前的春節晚會正在如荼放映,可我卻一直望著掛在天穹上的明月。聽說月亮可以遙寄情思,那可否告訴我的家鄉我懷念她,我會一直記得家鄉的年味兒呢?

家鄉的年味兒 篇10

國一作文 ,579字

盼星星,盼月亮。在全國人民三百六十五天的盼望下,春節,這個中國最傳統也最重大的節日,終於向我們款款走來。

為了陪兩位老人過年,我和母親早在臘月二十七那一天就回到老家去了。

臨近過年的那兩天,家家戶戶都在準備著年貨:每家每戶都會時不時的傳出一聲動物的哀叫。大街上人山人海,超市裡的東西都被一搶而空,交費的隊伍宛如長龍。超市裡十分擁擠,我是一個肉丸進去的,一個肉餅出來的。大街上年味十足!

年貨辦好了,就要開始大掃除了。全家上下打掃的乾乾淨淨,寓意新的一年裡不會有些“不好的東西”找上門。

在除夕的那一天,我,爺爺還有伯父在老家門上貼對聯。我們拿著自制的“膠”往門上一抹,對聯往上一拍,OK,對聯貼好了!

很快就到了除夕晚上,我們一桌的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奶奶揉麵,弟弟和媽媽團麵糰,爺爺擀麵,我包餃子(雖然包的不是怎麼好)。我們在餃子裡面放上硬幣,蓋上餡,兩邊一捏,包好了!旁邊的小傢伙饞的直流口水。

守了除夕夜,長輩們給了我們壓歲錢。沒想到初一一大早上就有人來拜年。大家互相的說著“過年好”,聊著生活中的小事,空氣中飄著一股濃濃的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兒其實就是過年時炒菜的香味,是大街上人來人往的熱鬧氣氛,是一家人一起做年夜飯的快樂,是大年初一親戚朋友來拜年時的喜悅。年味兒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