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詩意生活相關作文20篇

閱讀詩意生活 篇1

高一作文 ,794字

閱讀是一種永恆的幸福!

——題記

閱讀,是賞心悅目,陶冶情操;

閱讀,是走進聖賢,親近哲人;

閱讀,是體驗鳥語,感受花香;

愛上閱讀,愛上詩意生活。

在這個大資料的資訊時代,電子閱讀,淺閱讀的風氣已經逐漸蔓延,我們是否思考過:閱讀的本質是什麼?我想應該是提升生活品質,是淨化靈魂。

手指與書頁之間的摩擦,就像是風兒輕輕吹過樹葉,一陣清響,感受書香所帶來的自然和諧之韻,俯首細細品讀先賢們留下來的文字,感受不同時代的文化底蘊,暢遊在文字世界裡句句斟酌,慢慢感悟。

我所謂的閱讀並不是淺嘗輒止的淺閱讀,而是要用心去閱讀。陶淵明喜歡“不求甚解”,而我更喜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態度,唯有深思,我們才會學到精髓。

閒暇時,捧一本《邊城》,任由思緒飄蕩在湘西的自然風光中。青山綠水,竹舟長篙,聽翠翠高聲呼喚著爺爺,靜諡的早晨被打破,邊城開始了新一天的熱鬧。讀完之後,會驚歎沈從文的文筆,清新的風景,淳樸的民風,明淨的人心,此刻都已讓人嚮往不已。

然而,文字的魅力遠不止於此。

這些古人留傳下來的著作影響了多少代人,給後人指點迷津,教人學會做人。讀《論語》,我們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善良;讀《孟子》,我們培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胸懷;讀《道德經》,我們學會“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道理。

質而樸,純而真,用心閱讀,方能讀出灼灼其華。

用心閱讀,感受“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悲壯;用心閱讀,品味“斷腸東風落牡丹”的淒涼;用心閱讀,學習“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用心閱讀,把握“盛年不重來”的青春年華。

用心閱讀,詩意生活。

順隨本心,詩意生活 篇2

高二作文 ,803字

託翁曾說過:“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短暫而又最無情,最寶貴而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時間。”人的一生便是在時間悄悄流逝中度過,短暫迅速,尚來不及回味便已悄然垂成。

短暫的人生如何才能不留遺憾地度過,最重要的便是順從內心,詩意地生活。

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身影,恬淡適然。面對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世俗生活,他毅然選擇歸隱,順從自己的內心,在綠水青山之下,詩意自居。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行在拉薩城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一生都在用情詩堅守自己內心所向。無論世俗如何黑暗,都不曾將他內心的聖潔染黑。在那片神聖的土地上,倉央嘉措用真情打動凡間,一葉一蒲堤,他不曾辜負自己,始終忠於內心,詩意棲居。

最羨慕的女子便是席慕容。一支畫筆,一快畫布,她便能在玄武湖畔畫一下午的荷花。一支鉛筆,一根蠟燭,她便能寫一整晚的詩歌。無論晴朗或是落雨,世間的日子,她都不曾辜負,事物總有兩面,她卻總能看到好的一面。等到繁華落盡,她都始終站在那裡,帶著盈盈笑意。用自己對生活的愛,詩意自居。

在物慾橫流,飛機尚不夠快的今天,林清玄卻從繁華中尋到清歡。一杯清茶,一抹陽光,便是最美的風景。他幼時有過許多的夢想,去埃及看看金字塔,去周遊歐洲,在忙碌飛速的這個時代,他都一一實現。背上行囊,踏上旅途,忠於內心的夢想,他終究不負自己,不負流光。錢鍾書終其一生,寫就《圍城》與《管錐篇》,燈光如豆,先生因書得名,也將名還與書,寂靜書途亦芬芳,是對他人生最好的寫照,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他的一生詩意而又芬芳。

于丹曾這樣解釋“辜負”:“這段時光著實從你的身邊渡過,你卻不曾和它有過關聯,這便是辜負。”

李白“對影成三人”,豪放而詩意;陶淵明“悠然見南山”,清傲而詩意;納蘭“賭書消得潑墨香”,隨性而詩意。

漫漫人生,曾經的滄海已成桑田,曾經的積雪已化成草原,只是忠於選擇,不負內心,在繁華而不真實的世界裡,做最真實的自己。

詩意生活 篇3

高二作文 ,643字

詩意生活源於人們內心的和諧。季羨林曾說過:“真正的和諧,源於人們內心的和諧”。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心裡想法,往往是內心的真實反映。所以特蕾莎修女給每個窮人帶去關愛,袁隆平為飢餓中的人們送去希望。當一個人內心和諧,帶著對萬物的愛去生活,那麼這個人的生活富有詩意。

詩意生活也是人們對理想的一份信念。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理想,併為之去奮鬥、拼搏時,他的生活是富有詩意的,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他創造的不僅僅是詩歌,更是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新認識,所以他的詩連同他的人共同成就了詩意生活的典範。海德格爾說過,人應當詩意地棲居。我以為,所謂詩意地棲居,指的也就是維護自己的理想不被世俗染黑。

如何使生活富有詩意?前人告訴我們,詩意生活需要人們從閱讀中汲取養料。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變得詩意。詩意生活要人們從儒、道、量、法等家的典籍中去探究為人之道,要從司馬遷的《史記》中開啟歷史明鏡,要從唐詩宋詞之中頓悟文章之法。當你瞭解了為人之道,懂得了歷史明鏡,頓悟了文章之法,那麼你的靈魂便開始得到滋潤。你的人生便開始富有詩意。

在當今社會中,擁有物質生活的人非常多,可真正擁有幸福的卻少之又少。很多人以為有錢就是擁有了幸福,有錢就有了詩意,其實他們在得到充足的物質後,心靈會陷入一種失落和空虛之中,因為他們的生活被忙碌所充斥,被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戒備所充斥,實在是單調無味。

我們要努力去追求這種詩意生活,帶著愛去生活。當世界充滿愛時,人們才會得到這種“高尚”的詩意生活,生活也會因此而“富”起來。

詩意生活 篇4

國二作文 ,681字

初秋的夜晚,閒暇之餘,我獨自坐在書房,泡一壺茶,伴著窗外皎潔的明月和沁人心脾的陣陣墨香,翻開了《你有蔓草,我有木瓜》,與作者在《詩經》裡相逢,沉浸在三千多年前的詩歌世界中。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初讀這四句誓言時,只知這是描述愛情的經典臺詞,在電影、電視劇中已氾濫成災,可當我讀了《國風邶風击鼓》節選後,才明白這詩句竟沾著淚染著血,它有著千般無奈、萬般不甘,與浪漫一點邊兒也沾不上。

於是我來到了那個戰馬嘶鳴、黃沙萬里的情境中。

他是一個士兵,有家亦有心愛的她,茅屋雖小卻足夠儲藏他們的愛與溫暖,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平淡又幸福的日子。可是在那個諸侯爭霸、兵戈相向的年代,一個小老百姓又怎能置身世外呢?於是有了“憂心有忡”,征夫淚就此飄灑。可縱然萬般無奈、萬般不捨,也只能化成眼淚,滴在衣裳鞋襪上,滴在針線上,滴在疼痛的心上。

他又是幸運的,在戰火紛亂中竟死裡逃生地活了下來,原想能儘快地迴歸家鄉,見到日思夜想的她,無奈又接到軍令—原地待命。他累了,茫茫夜色中只能靠思念聊以慰藉,卻一夜白頭。她好嗎?她也在思念著他嗎?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可是距離如此遙遠,時間如此久遠,他和她何時才能相見?何時才能實踐彼此的諾言?

“哎”,我忍不住嘆了口氣,一下子從古代戰場回到了我溫馨的書房。丁立梅用樸素的解讀,引起我的共鳴,讓人身臨其境,震撼心靈,讓我也在為主人公歡樂著他的歡樂,悲傷著他的悲傷……

都說,讀萬卷書還需行萬里路,我說,行萬里路仍需讀萬卷書,在書中有我的詩和遠方……

“詩”意生活 篇5

高三作文 ,860字

我喜歡文學,但我最欣賞的還是那“餘音繞樑”的古詩。讀一首首古詩,就像光著腳丫走在沙灘上,感受著沙子的細膩溫暖,感受著海潮的澎湃激情。欣賞一首首古詩,就如同在和古代詩人傾心交談,感受時代的滄桑,感受詩人的豪情。

我喜歡古詩,喜歡詩中那無限風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山水水,引發著歷朝各代詩人的無限情思。走進鄉間野地,欣賞“綠書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青翠山景,看“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美麗鄉村;登上黃鶴樓,觀“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沙洲美景,望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長江水色。遊在詩中,歷遍山水,或是蕩氣迴腸氣勢磅礴的長江黃河,或是溪流潺潺西風瘦馬的小橋流水,還有遠處煙波浩渺的煙雨樓臺……詩情畫意中,欣賞美麗景色的同時,更多的是讚歎。吟詩作對,賞詩遊景,是何其風雅……

我欣賞古詩,感受詩中吟詠的無限情思。望月傷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總能引起詩人的無限念想;分隔兩地,別來半歲,音信全無,感慨“難相見,易相別”。相思之情,卻無處可說,似雪的花朵遮不住那千愁萬結的離腸,只有那沾淚的紅袖。此情此景,何人不理解其中的情意……烽火狼煙,鎮守邊關。刺骨的風,寒冷的雪,金戈鐵馬,喧囂的戰場,心中寂靜的故鄉,現實與夢境中,故鄉的思念便濃濃地在心底漫開……“風無定,人物常”,人生更多的也許是離別。相逢的日子總是少的。留下的,也許只是“人生如浮萍,聚散兩茫茫”的感慨與嗟嘆……

我敬佩那“結廬在人境”、縱酒放歌的陶公;我讚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風雅的劉禹錫;我也傾慕那“宛在水中央”的回眸一笑的伊人。徜徉古詩,讓我陶醉其中,恍惚中,我也成了一隻閒雲野鶴,成了一個“不求時光不前,但求此身無憾”的詩人……

或許,我沒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氣,沒有“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意氣風發,也沒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凌雲壯志,只要欣賞,欣賞就夠了。

走入古詩,欣賞古詩,我覺得自己也成了一個白日放歌、把酒吟詩的古代文人了。我喜歡古詩,我欣賞古詩。

詩意生活 篇6

國一作文 ,772字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忙忙而過,我們都在看似平靜的生活裡為學習,為生活,為事業而奮鬥,如果說詩意的生活,在我看來並飛坐飛機到巴黎去遊玩,不是像陶淵明隱居田園的滿足而是在人生匆匆忙忙之際。紛繁現實中,留一方淨土種理想。然後去努力奮鬥實現理想,直到實現收穫人生一片金黃麥片。

這種生活的詩意,正是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界:“獨上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是點燃理想的星星之火。理想讓我在煩惱的生活中找到一片空地重新種植理想,讓我在茫茫大海中,把握往前進的道路。理想是一塊大石頭,讓我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撓,越挫越勇。正是有理想才去追求有詩意的生活,人生之路,如何揚起風帆起航衝出一片雲霄。

奮鬥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得伊人憔悴。”詩意的生活就是要奮鬥實現理想,便是拿起奮鬥的斧頭劈開理想的石頭,捲起千層浪來萬丈豪情。沒有水的奮鬥便會激起萬丈的浪花,人沒有奮鬥就沒有希望。歷史上有法國沒有拿破崙奮鬥,從一小兵升到將領就不存在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和對後世的貢獻最大的《人民法典》,奮鬥讓理想熠熠生輝,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承擔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瀟灑自由,躊躇滿志,撐起屬於自己的確生活的一片豔陽。正像拿破崙的“不想當將領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正是由於奮鬥才會實現理想,有了理想生活就詩意。

收穫,是第三層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奮鬥之泉澆灌理想之日。秋天,收穫的季節,這一田麥田無論是大是小都鑑證了收獲的果實,也不再討論這收穫是否值得付出,只是收穫。便已是一種結果。成功了便收穫,收穫奮鬥。收穫,一段詩意的生活,人生。

我們的生活,雖然不是轟轟烈烈的,但理想讓它明亮,奮鬥,讓它真實,收穫,讓它遊一片金黃的濃濃詩意。

用執著打破命運的瑣,讓生活活出詩意,種下理想,努力奮鬥,相信終會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收穫!

閱讀點亮生活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601字

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書,是預示著你人生是好是壞,是福是禍的良策。

如果說人生如畫,書就是那五彩斑斕的顏色;如果說人生如燈,書就是那點亮每個人心靈的光芒;如果說人生如海,書就是那如清澈之泉,溫柔的擁抱。當你無聊時捧起一本書,它會讓你體會到書中的奧妙:《紅樓夢》裡的林黛玉讓你感受到封建社會的殘酷,《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讓你領悟到聰明機智、足智多謀的妙處,《西遊記》裡的師徒取經的故事讓你領略到神奇的奇幻世界。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古今中外有許多成功人士,用閱讀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我就是因為閱讀而點亮生活的,我曾經是個性格內向的女孩,不敢跟同學說話,上課也不敢舉手發言。老師同學都不跟我玩,疏遠了我,而我也變得更加膽小。直到我看了《紅樓夢》,發現書中的樂趣。第二天來到學校,我在心裡喊著,有什麼好怕的,賈寶玉都能對林黛玉表白,我這又能算什麼呢?於是,我鼓起勇氣拍了拍同學的肩膀,熱情跟他們打招呼:“你好啊!”我的心怦怦直跳,直到他們說了一句:“要一起玩嗎?”我心花怒放,直點頭,跟他們玩起了遊戲。我想這都是書的功勞,書啊,真是謝謝你了,是你點亮了我的生活。

讓我們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從書中汲取營養,一生都與好書相伴成長,獲得快樂吧!讓我們一起,讓閱讀點亮,生活吧。

機械生存,詩意生活 篇8

國三作文 ,1601字

“詩意”是什麼?這個時代還有嗎?

呂樂導演的電影《小說》中,一群中國一流作家開筆會,共同探討詩意的含義和其在當今時代的存活與否。誠然,這是個最好的時代,科技的爆炸發展給每一個人類帶來過去千百年無法接觸的新生活,指數上升的資訊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快速,一切似乎在電子終端面前觸手可及。但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程式化的生活方式,正逐漸抹殺過去曾經有過的深沉思想和跳躍靈感,當思維逐漸趨向於機械化的理性和冷漠,情感的價值將蕩然無存。人類學會了滿足於在網路之上嬉笑怒罵,卻對身邊人情冷暖漠不關心。鋼筋鐵林中,相同的人千篇一律,不同的人遙不可及。井然有序的生活背後,人生觀和世界觀如大廈將傾。有什麼能夠拯救時代的價值?我恐懼,我沉思,我猜測,大約—

大約是藝術化、詩意化生活。

詩意化使機械思考的相同轉化為不同。

人之所以區別於牲畜草木,無非在於情、理、法三字。而這至普通至淳樸的字眼,在不同的人筆下,化為多如繁星砂礫的表達。就以“情”為例,夏目漱石的“今夜月色很美”和吳越王的“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如出一轍,在林覺民心口,書成一篇“意映卿卿如晤”。最簡單的“我愛你”,可以是“彼美孟姜,德音不忘”的一捧赤誠,也能是“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至死不渝,深情如子瞻十年生死,綿長如太白青梅竹馬,悱惻如樂天天長地久。亙古不變的蓮塘之邊,落下誠齋主人眼底映日紅蓮,勾勒易安居士閨閣閒情,香飄習習吹散自清先生夏夜清風,甚至是沈從文先生在幹校接受批鬥期間,給侄子黃永玉信中一句:“這裡的荷花很美,燦爛極了,你若來……”。同樣的景、同樣的情、同樣的感在不同人不同的筆桿下,流露出截然不同的描繪和千變萬化的感動。相同的詩意,提供相同的人提供不同的養料和靈感,促使每位書寫人砥礪前行,流露幾腔真情,

詩意化使機械思考的不同轉化為相同。

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家荷爾德林不受沉濁世態的浸漬,而潛心於自己的神靈之鄉,寫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一般詩句。當時貧病交加的他以一個詩人的直覺和敏銳,意識到工業文明使人喪失自我,因此以詩句呼喚人類尋找歸家之道。經哲學大家荷爾德林的闡發,結合詩性與神性,變為如今“人,詩意的棲居”的思想。其中別樣深邃的禪意和格外鮮活的生機,橫貫古今,在無邊星河中自如穿梭,始終難以被時間侵蝕,成就無數人篆刻心靈之中的筆畫。同一種棲居的念頭,明代有歸有光“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民國是林語堂“宅中有園,園裡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無論身處何方,哪怕身邊僅剩勞績困苦,仍守一方詩意眷戀。不同的景、不同的情、不同的感在不同人不同的筆桿下,有靈魂激烈的衝撞和交流,那是此間相同感動的水乳交融。

機械化的思考憑慣性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固定的生活和社交圈取締了結識新生活的機會。價值觀缺失像程式設計指令劃好上下階層,就連審美和愛好都有了優劣之分,不同取向的階層定要爭個你死我活。但詩意的思考從不分孰是孰非,孰大孰小。我們能接受千山萬壑、大江東去的詩意,而浪花一朵、林中潺潺也不失為絕佳的妙趣。詩意能是周國平一盎無用的醇酒和一具無用的靈魂,是尼采每個起舞的日子和每點白晝的光暈;也能是晨跑時路邊不知名野花搖曳的一片澄澈透白,是冬季回到家中肩上不經意抖落的雪花—詩意總無分高低貴賤。

機械生存,將生命差別對待,

詩意生活,將生命一視同仁。

機械生活,規定差異者保持差異。

詩意生活,鼓勵思考者和而不同。讓相同的思考有不同的表達,讓不同的思考有微妙的共性。能做到詩意化的生命,總是樂觀向善,充滿希望的。

對於文章最初的兩個問題,我想給出我的答案。這個時代還有詩意嗎?“詩意”到底是什麼?

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淺深。詩意總不該被貼上時代的標籤。

每個人對詩意的理解不同,而這種不同,又恰好是詩意的一種—人類對於機械化最後的防線,一切諸如同情的美好情感來源。

多浪漫。

詩意生活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414字

何謂詩意?

崇尚效率穿梭於鋼鐵水泥之間的都市的人猛然回首,才發現詩意離我們竟如此遙遠。

試問,有誰還去聆聽那清澈瑩亮的泉水叮咚?

有誰還會去注意紫丁香淡雅恬靜的花瓣如何在風中輕顫著徐徐收攏?

又有誰,能抽出閒暇來靜靜等待清晨那第一抹曙光帶來希望的訊息?

在生活湍急的溪流中,我們遺忘了多少?啊,為何我們的心靈沒有一絲空隙來容納這些看似平凡樸素,卻如此驚心動魄的美麗?

路邊的雛菊幽幽綻放,等待人們欣賞;盈盈的綠柳在柔軟的春風中婀娜搖擺著嫩綠的枝條,期待著漠然而過的人們投來讚賞的一瞥;窗前的風鈴隨風而舞,發出好聽的“叮鈴”聲,盼著有誰能記起它曾代表的那份誠摯的友誼;樺樹林的千萬片樹葉發出海浪般的“嘩嘩”輕響,似乎在嘆息無人光顧……清悅的蟬鳴,變化多端的暗影,青青草地上那晶瑩剔透的露珠……

這一切的一切,為何被我們的心靈排擠在外?生活本身就是一首絢麗多彩的詩。只需放慢你的腳步,敞開你的心扉,那看似遙遠的詩意的生活,就在身邊!

詩意生活 篇10

國三作文 ,938字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束暖流暖洋洋地照在心頭,我悠閒地躺在椅子上,手裡端著一杯好茶,慢慢地品嚐其中的奧妙……

“還發呆,再發呆作業就寫不完了!”一句極不和睦的聲音刺破了美好的詩意生活,回頭一看,是媽媽。

“知道了!”我極不情不自願地拿出作業,開始了一輪“龍飛鳳舞”……

“呼,終於寫完了!”我大手一揮,只留下了慘不忍睹的作業。見時間還早,我拿起了媽媽的手機開始聽新一期的《邏輯思維》。

“德國的窮人政府會給他們很多補貼,每天一個冰淇淋,一隻火雞……每個月能拿到一千多歐元的失業補貼……”

“天天不工作,吃喝玩樂還拿的錢比我們多……這日子過的真詩意啊!”我想,德國的窮人一定像我臆想的那樣,天天過著品茶式的悠閒生活吧!

因此,吃飯時,我就滔滔不絕地向爸媽發表我的感慨:“發達國家就是好,天天不需要工作就能過上詩意生活……”

“噢,真的是這樣嗎?”媽媽淡淡地看了我一眼,“你一定是聽了邏輯思維才這樣想的吧!不過我猜你只聽了前半段沒有聽後半段,也許聽完之後,你就不會這樣想了。”媽媽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然後洗碗去了。

“又故弄玄虛!”媽媽的話我並沒有在意。

中午,太陽高照,因為不是夏季,所以太陽並不是火辣辣的,反倒像下午的太陽一樣暖和。我在這溫暖的金色屏障中緩緩進入到了夢裡……

夢中果真像我臆想的那般美好。坐在舒適的椅子上,享受著溫暖陽光的沐浴,不時陣陣微風吹起,感受著微風帶給我的清爽,望著遠處絢麗多彩的七色彩虹,我微笑著抿了一口茶。

“天有不測風雲”,剎那間,風雨大作,下起了傾盆大雨,遠處形成旋風如同一頭凶猛野獸向我撲來……

“啊!”手腳一蹬,瞬間被夢中的恐怖景象嚇醒,好半天才回過神,為了緩解我心中的恐慌,我繼續聽著未聽完的《邏輯思維》。

“德國的窮人不用去上班就能過上很好的生活,他們開始變得十分懶惰,德國的貧民區的人們雖然不窮,但是貧民區又髒又差,就是因為他們的懶惰,特別是在經濟回升的時候,通過努力得到工資的人都搬了出來,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詩意生活。於是,整個貧民區連個正常的保潔工都沒有……”

“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詩意生活並不是臆想出來的,還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的,要不然就像夢裡的情景和德國貧民區那樣,詩意隨之消散……”

“看來那份作業要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