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葵花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02字

寒假裡,我像只快樂的魚兒般,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汲取著豐富的“營養”。一本本富有哲理的書一次次衝擊了我的思想,震撼著我的心靈。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決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後,才可能是一個強者。”這段話是曹文軒的長篇小說《青銅葵花》裡的一段話。《青銅葵花》那優美的文字、蕩氣迴腸的情節使我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使我感受到其實苦難中也有美麗的存在。

這本書十分感人,寫了少男少女的純情和生活中的苦難。一個鄉村男孩青銅在一個特別的機緣下,認識了城市女孩葵花,他們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長大,一起生活,一起分享快樂,一起經歷磨難和苦難。而12歲那年,命運又將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就一直在蘆葦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的方向。

葵花和青銅在生活中都遇到了許多痛苦和災難:自然災害,糧荒……在這些痛苦和災難中,他們沒有怨天尤人,他們也沒有手足無措,他們明白苦難是生活裡不可避免的,所以他們能樂觀而勇敢的正視苦難,堅強而優雅的挑戰苦難。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其實,苦難並不可怕,它原本是美麗的。看,一場劫難之後,地上的小草更加彭勃了,水中的魚兒更加快活了,山上的樹木更加蔥鬱了。它們都深深地懂得,是暴雨烈日給了它們強健的筋骨,頑強的意志。它們只不過經歷了一場場生死輪迴,新的生命照樣綻放。苦難美麗,源於它給人們深思和勇氣,為碌碌無為者敲響警鐘。苦難中,人們清楚了一種責任,懂得了一種追求。因為,生存,要自己去把握;命運,得自己去主宰。許多時候,苦難就像砂輪,你是被磨得粉身碎骨,還是閃閃發光,決定權在你自己手中。

我們應當勇於面對苦難,苦難會使我們更加堅強!正如彩虹要經過暴風雨的折磨才能絢麗多彩,刀槍要經過雄雄烈火的錘鍊才能無堅不摧!讓我們從小開始,從現在開始,拿出敢於正視苦難的勇氣和風度,長大後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強者,社會中的強者。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992字

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銅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孩子,那時的葵花因為父親的意外死亡,使得葵花成了一個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一家收養了這個孩子。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用盡了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葵花,幾乎為她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讓葵花看馬戲,青銅頂著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個晚上;為了避免葵花捱罵,青銅勇敢地代妹妹受過;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心靈手巧地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在一個充滿災難的生活中,青銅一家人卻生活的開開心心,收養來的葵花天衣無縫般的融入了青銅一家中,和他們和諧的相處著,似乎是真的兄妹,真正的一家人。

他們是大麥地最貧窮的一家,卻是最幸福的一家,雖然貧窮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困苦,但對於這些,他們總是一家人心連心去面對,因為他們相信這一切的苦難都會過去,沒有什麼跨不去的坎,不經歷風雨哪能看見彩虹。平靜的海面練不出厲害的水手,沒有風雨的天空成就不出強悍的飛機,安逸的生活創造不出時代的偉人。

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與其抱怨自己的命運是如何如何慘痛,還不如打起精神,向著困難,“逆境來時勇敢地嘗試改變它,你可能創造歷史;不敢改變,你就可能成為歷史。逆境給人寶貴的磨鍊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這是一個我不怎麼熟悉的一個名人說的一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

小說的最後由一個畫面,青銅在葵花被召回城市後,痛苦至極,使得他仰天大叫,他張開嘴巴,用盡平生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喊聲震動了每一個聽到這聲的大麥地人,同樣也震憾了我們每一個讀者的心。

最後我想用羅曼罗蘭的一段文字結束這篇文章: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是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的甜蜜。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74字

苦難與愛的洗禮

茫茫的蘆蕩、悠悠的船兒、天真爛漫的水鄉女孩兒……記得去年,《青銅葵花》的封面深深吸引了我,我便情不自禁地翻開了它。沒想到,讀著讀著,竟就“上了癮”,心兒被兩位主人公—青銅和葵花的命運緊緊牽動著……

《青銅葵花》是著名作家曹文軒的一部力作。講述了城裡女孩葵花因意外被迫留在小村莊大麥地,之後成為了啞巴男孩青銅家的一員。這期間,他們一起生活和成長,經歷了許多。葵花12歲那年,迴歸了城市,青銅便總坐在蘆蕩深處,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這部書幾乎寫的都是主人公曆經的大苦難:家境清貧,只能讓一個孩子上學;必須冒著大風雪去賣蘆花鞋貼補家用;沒有燈,只能去同學家寫作業……我常常感到一陣陣酸楚,十分憐惜青銅和葵花。然而,在我心底掀起最大波瀾的,還是記錄他們熬過蝗災的故事:葵花三年級時的春天,大麥地鬧蝗災。飛蝗吃光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口糧。家裡的米一天一天地減少……青銅想讓妹妹吃點好東西,就去逮一隻野鴨,為此受了傷,並且被養鴨的嘎魚一家冤枉,捱了爸爸的揍……後來,經過痛苦的忍受,糧船終於來到了大麥地的河岸!

我的心在顫抖著!飢餓的蹂躪,離我們這一代著實太遙遠了。所以,我們對精美的食物習以為常,還總是挑食、浪費,絲毫不珍惜這份幸福。要知道,這世界上,還有許多同齡人“吃了上頓沒下頓”呀!《青銅葵花》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使我對過去浪費糧食的行為深感羞愧。從此,每當我抱怨飯菜不合口味、肉太肥時,便會想到葵花一家在蝗災期間所受的苦難,就能將“光碟”進行到底了。

此外,災難中,一家人的真情流露也令人唏噓不已。如奶奶為一家人甘願當掉心愛的首飾,青銅為葵花盡可能地尋找可吃的東西等,都打動了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我很佩服他們互相關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的品質。再聯想自己,有時會控制不住負面情緒,就衝爸爸媽媽大喊大叫。我應該改掉這個壞毛病,充滿溫情地去愛身邊最親的人。

《青銅葵花》是一部交織著大苦難、大美和大愛的詩篇!它能讓人們學會如何面對苦難,成為生活的強者,它也能溫暖到人們靈魂的深處……

是啊,經過苦難與愛的洗禮,我們才能笑對生活。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16字

美麗的苦難

“七歲女孩葵花走向大河邊時,雨季已經結束,多日不見的陽花,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樣,嘩啦啦漫瀉於天空。一直低垂而陰沉的天空,忽然飄飄扶搖直上,變得高遠而明亮。”這是作家曹文軒在《青銅葵花》中的片段。這本書寫的是苦難,苦到極致而變得美麗感人的苦難。

這本書寫了因為小時候的一場火災而失去說話能力的啞巴青銅和失去父親的孤女葵花的故事。他們一家人的相親相愛都是大麥地人有目共睹的。他們這幾年其實過得並不安逸,火災、水災、蝗災都被他們一一嘗試個遍。在大麥地人民都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時,村長對他們說:“把腰都挺起來!挺成一顆樹!”對!這才是大麥地人!倔強、樸質,生活壓彎我的腰,我偏要挺起筆直的腰桿!可命運又把12的葵花召回了屬於她的城市,青銅看到回來的葵花,大聲喊出了那個名字“葵花—”看到這裡,我不禁潸然淚下。

小時候,媽媽教我放風箏,我試了幾次都失敗了。這讓要強的我自信心受傷。媽媽溫柔地對我說:“傻孩子,你順著風向放,風箏當然飛不起來,只有逆風放,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小小的我當然不明白媽媽這句話中蘊含的深意。但看完這本書後,我懂得了挫折就像風,只要你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你就會發現,高處的風景,更動人。

珍珠是蚌經過承受沙爍的痛化成的珍寶,經過自然磨難的樹自然更挺拔,更茂密,果實結的更多。當你承受住層層生活對你的磨練,回頭看看,那些所謂的挫折、困難,早已變成那顆顆圓潤飽滿的珍珠,株株筆挺的大樹,個個甜蜜的果實。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40字

在這個寒假裡,我閱讀了許多的書籍,其中我最喜歡看《青銅葵花》這本書,這本書講了一個啞巴男孩青銅和女孩葵花的故事,葵花三歲時,母親就因病歸西。有一天,她的爸爸也淹死在大麥地的河裡。一次偶然的機會,青銅一家將她寄養了,但在她12歲那年,由於變故,又重新回到了城市裡,青銅每天都仰望蘆花蕩的盡頭。最後,她再一次回到了大麥地,青銅竟然奇蹟般地開口叫了“葵花”。

讀完全文後,我彷彿身臨其境,葵花的遭遇令我痛心,青銅為讓葵花上學,竟把自己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他為葵花無私地奉獻了很多,就連我這個冷漠的人也被深深地感動到了。文中寫苦難的地方,著實寫得好,令人同情,也讓我反思,要學會面對苦難。要為父母分擔等。這篇小說值得我們流淚、傷心、感動和反思!

讓我更感興趣的是,這篇小說不像其他的作品,以邪惡反襯善良,用相互的猜疑來襯托真誠,霸道來烘托出淳樸。《青銅葵花》中這部書並沒有什麼大壞蛋之類的人物,但仍寫得淋漓盡致,寫出了真誠、友誼和善良。

一開始,我以為嘎魚是個壞孩子,但漸漸地我發現,我的想法錯了。有一次,青銅奶奶病了,他熱心地送來鴨子;當城裡人要帶走葵花時,嘎魚又幫青銅和葵花藏起來……裡面所有的人物都表達著美好與善良。

在文中,青銅雖然是個啞巴,但卻勇敢堅強,將上學的寶貴機會讓給妹妹,經常將妹妹的過錯全攬在自己的身上。這個苦命而又令人憐愛的孩子是大麥地人最好的寫照。文章最後的點睛之筆,一聲撕心裂肺的“葵花”則如一顆流星劃破天際,給人以心靈的巨大震撼。

《青銅葵花》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應當敢於著實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歎!

我們有那麼好的條件,夏天吃冰激凌,冬天吃火鍋,卻還不知足,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跟父母頂嘴,哎!我真不如青銅和葵花。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47字

苦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她,是一個純真美麗而懂事的女孩—葵花,他是一個不能說話但勤勞善良的男孩—青銅。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的她和鄉村的他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但他們的相遇,註定了他們不同尋常的命運……

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青銅一家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的照顧著葵花;為了能讓葵花上學,青銅不惜放棄了自己上學的夢想;為了能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中不惜賣掉自己腳上唯一可以保暖的蘆花鞋;為了能讓葵花表演能更加出色,青銅不惜一下午都在做冰項鍊,夜光下的項鍊閃著純潔而清澈的光;為了能讓青銅和葵花能住上大房子,奶奶不惜當掉了自己戴了一輩子的耳環……

可不久後,奶奶去世了,老牛也死了,青銅一家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而不久以後,城市的人將葵花接走了,葵花走了之後,青銅天天坐在大草垛上,凝視葵花消失的地方……忽然,他彷彿看見了葵花正在從水簾往大草垛這跑,這時,不會說話他在也忍不住了,用盡平生力氣,大喊一聲:“葵—花!”淚水泉湧而出!

曹文軒先生曾說過:“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苦難絕非是從今天開始的。今天的孩子,用不著為自己的苦難大驚小怪,更不要以為只是從你們這裡開始才有苦難和痛苦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而且這個歷史還將繼續延伸下去。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變不驚的優雅風度。”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我們應該正視苦難,面對苦難,尊重苦難,歌頌苦難。因為苦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擁有了苦難,我們才可以感受到更加甜美的歡樂;因為只有在認識苦難之後的快樂,才是一種真正的快樂。苦難是美麗的,因為只要經歷苦難,戰勝苦難,就一定會收穫成功的甜美!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70字

《青銅葵花》是一本講述葵花和青銅一家一起生活發生的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是啞巴男孩青銅與女孩葵花,青銅11歲,葵花7歲。葵花是個文文靜靜城裡女孩。她的媽媽在葵花2歲時生了一場大病,不幸去世。葵花跟著爸爸從城裡到鄉下來,這個地方叫作大麥地,爸爸在葵花七歲時,被龍捲風捲到河中,離開人間。從此,葵花與青銅家住在一起。青銅一家有“六口”,葵花、青銅和他的奶奶、爸爸和媽媽,第六口是一隻可愛的小牛。後來,奶奶為了摘綿花而累倒在了表兄家。葵花是個孝順的孩子,為了讓奶奶好起來,揹著父母去外地摘銀杏。回來時,奶奶已經去了天堂。最後城裡人把葵花接走了。

《青銅葵花》讓我知道,面對一切困難,都要用一顆勇敢的心去面對,先是正視它,然後接收它,最後戰勝它!我們要戰勝困難,而不是逃避困難。

苦難是不可能避開的。它包括自然襲擊、人類野性發作、人們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等……大家有沒有想過:在阿爾卑斯山發生大雪崩時,雪崩將一片片歡聲笑語深深的埋在厚而冰冷的白雪中時,當非洲難民在塵土飛揚寸草不生的荒原上一路倒斃一路遷徒的時候,在東亞地區的海嘯在人們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以迅累不及掩耳之速吞噬了成百上千的生命,這是多麼一個龐大的數字啊!在中國礦山之中,連連因試驗失敗而發生瓦斯爆炸發生的礦難以及汶川地震的死亡數字,我們難到還會以為,這個世界中只會有歡樂與幸福嗎?災害來臨我們仍然克服了下來,是因為我們有著一顆勇敢的心,這一顆閃閃發光紅心照亮了這絕望的境界,讓我們在絕望裡拾起了希望的火花。

這就是我讀了《青銅葵花》後內心的真實感受。走進《青銅葵花》,相信你也會有更多收穫!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907字

從我第一次讀曹文軒的作品時,我就深深記住了曹文軒這個名字。一開始看他的作品,只是覺得寫得很有趣,也許不知是年齡增長的緣故,當我重讀《青銅葵花》時,竟為之深深震撼—原來這親情竟可以這麼純,這麼美好!

文中的青銅、葵花是兩個孩子。青銅是一個有語言障礙的殘疾人,葵花是一個年幼就喪父喪母的城市女孩。一個巧合讓他們成為了兄妹,從此,青銅家的生活變得充滿了生機,但又因葵花的出現,家庭的生計越來越艱難,負擔也越來越重……

這整本小說都寫了苦難,很苦很苦:有在鬧蝗災時沒有吃的只能吃蘆根的苦;有茅屋倒塌後無處容身的苦;有為了省下錢來個奶奶治病而故意把考試考砸,放棄自己心愛的學業的苦……可是青銅家的人並沒有因為苦,而從此一蹶不振,而是像竹子一般,在苦難中鍛鍊自己的韌勁,就這樣,平凡的生活中有著不平凡的感動。在發生的諸多故事中,曾有兩件讓我震撼。

第一次,是當我讀到奶奶病重了,葵花心想這必須要有錢給奶奶治病。便獨自一人去江南採銀杏換錢,然而留下的信卻送錯了人,青銅心中百感交集,每天晚上提著個燈籠在橋上等她。漸漸地,大麥地便有了這樣一個故事:啞巴青銅的妹妹葵花為了給奶奶治病,去江南採銀杏,青銅便每天在小河旁等她。在這一瞬間,我的心猛然一顫,眼前浮現出一個點著燈籠的小男孩的樣子。這個故事,讓我的心裡感到很溫暖,很純潔。多麼感人的兄妹情!

第二次,當葵花被市長強行接走,青銅十分傷心,心中有著深深的空洞感。他幾天不吃不喝坐在石樁上,望著湖面上葵花遠去的地方。終於有一天,青銅彷彿看見了葵花,思念的喊聲脫口而出:“葵—花”多麼令人震撼的兄妹情!這種真情居然使青銅—一個啞巴可以說話,真情的力量多麼偉大!

他們面對苦難,身上多了幾分與他們年齡不符的堅毅與執著;他們遇到困難,總會為別人著想,甚至替對方受罪的善良令我感動。

羅曼罗蘭曾說過:“我們因當敢於正視痛苦,尊重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所以我們因當正視痛苦,把每一次痛苦當成一種磨練,這樣痛苦就沒有那麼可怕了。”是的,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我們面對痛苦,唯有堅強抵抗;要學會透過苦難去感受人世間親情的溫度。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12字

青銅,一個倔強的男孩;葵花,一個善良的女孩。青銅,象徵著穩重和剛強;葵花,象徵著纖細和智慧。也許是巧合,又也許是天意,他們相遇成為兄妹,但又不得不面臨別離。一個溫暖的故事,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情節,讓我竟然三次流淚……

求學困難

葵花來到青銅家,已是7歲了,本來家裡是存了給11歲的青銅上學的錢,但因為貧窮,再也存不到第二個人上學的錢了,所以他們之間只有一個人能上學,青銅和葵花都很懂事,想讓對方上學。最後,青銅巧妙地把機會讓給了妹妹,儘管他是如此渴望上學。讀到這裡,我的眼淚不僅奪框而出,多麼偉大的青銅!

奶奶的愛

青銅葵花的奶奶,一個慈愛的老人,為了省一口飯,為青銅葵花掙棉花做棉衣棉褲,年邁的她毅然離開家。但她回來時,卻因勞累得了重病,但依然用微笑慰藉他人。奶奶終於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青銅葵花朝著天空大喊:“奶奶,我們想你!”心裡一震動,也是那時,淚水又模糊了雙眼。一種失去親人的痛苦,在我心中蔓延;那一聲聲呼喊,在我腦海迴盪……

別離之痛

葵花被市長強行接走後,青銅十分傷心,整天魂不守舍。有一天,青銅好像看見了葵花,大聲呼喊:“葵花!”他的淚水泉湧而出,鄰居家的孩子高興地說:“青銅會說話了”多麼感人的親情力量!竟然讓一個語言有障礙的人可以講話!我的淚又一次劃過臉頰。

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我不禁聯想到:當今社會,有多少家庭,執著於“DNA",懷疑自己的親身骨肉,一旦有錯,不惜一切代價去尋找自己真正的兒女。這是多麼愚昧的行為!血液算什麼,只要情夠深!就像小說結尾,青銅的那一聲”葵花“。如果像換做是當今現代的任何一個人,怎麼還會有這樣的奇蹟發生?

他們承受了不該屬於他們年齡的苦難,但他們任然在堅強地生存著,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親情的溫度,讓愛融化在每個人心中。使我們明白,在苦難中,任然要微笑前行,用盡自己所有的愛感化身邊的人。

因為,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的親人。請摘下冰冷的面具,將溫暖傳承下去!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53字

人們常說,苦難是一種力量,因為它能讓我們變得堅強,可我們似乎忽略了,苦難更是一種美,一種無與倫比,超越一切的美。安徒生的作品中,更多的是淒涼與悲傷,而留給我們的卻是最最美的回憶。

幸福篇

葵花的命運是悲慘的,而她卻毫無怨言,活在幸福快樂的世界裡。即使貧窮,哪怕卑賤,只要一家人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就是他最大的幸福。想想她,再看看我們。這天壤之別,卻更加濃重的體現出所被我們忽視的幸福。有時候,幸福時時圍繞在我們身邊,而我們卻對它視而不見。一次又一次無情的將他從我們身邊趕走,現在看來,還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忘不了葵花與爸爸一同遙望蘆葦蕩的歡樂時光,忘不了葵花與青銅在一起朝夕相處的日子,忘不了葵花一家在一起和和睦睦、幸福快樂的樣子,忘不了……這一切的一切早已成為葵花最美好的回憶,命運從來都是峰迴路轉的,漫漫人生,路途還很遙遠,我們所能給予她的更多的只有祝福……

苦難篇

苦難,不是我們所能夠把握的。它幾乎是永恆的,不論是什麼麼樣的年代,苦難總是圍繞著人們,困苦總是讓人無奈,但卻又力不從心。

也許,苦難是上天賜予葵花的恩惠,讓他在這場人生的浩劫中成長,收穫。真可謂“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這也許就是老天想教導她的吧!

在這場人生的旅途中,相信葵花一定獲益匪淺,她收穫了友情,親情,懂得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她成長了,懂得了,想開了……。她懂得了承受,學會了擔當。

苦難是成長的良藥,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願上天保佑這個可憐卻善良的女孩,因為她,我同樣明白了許多,幸福,需要品味,苦難,需要承受……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268字

“苦”這個字眼在大家眼裡一定毫不陌生吧!它代表的是苦難、痛苦,我一直都堅信,沒有多少人是喜歡“苦”的。《青銅葵花》在享樂主義氾濫成“災”的今天,在21世紀,它無疑不是另一種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思考,它鼓勵著人們正確地面對苦難、尊重苦難!它難道不是對苦難的肯定與詮釋嗎?

這本書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的深刻強悍;這本書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之巔;這本書寫愛—至愛!將愛寫的充滿生機,熠熠生輝……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聰明機智,女孩活潑可愛;男孩有一個疼愛妹妹的心,成為大麥地最好的“啞巴哥哥”,女孩擁有傾國傾城之外貌,大麥地人疼愛有加……這個男孩叫做青銅,這個女孩叫做葵花。一個特別巧的機緣,使城市女孩葵花與鄉村男孩青銅結緣,併成為了以兄妹相稱的、難捨難分的、脈脈相通的一家人。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正當兄妹倆沉醉在童年的天真快樂、無憂無慮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飛來橫禍”降臨在他們的頭上,降臨在大麥地所有人的頭上,命運要召回葵花回到她的城市!從此,男孩青銅經常含情脈脈的望著蘆葦蕩的盡頭,望著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現在的一些人,已經陷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輕薄享樂主義社會中,懶惰成為了習慣。我想提醒那些不能正確面對苦難的人:“朋友們,請從懶惰的世界中脫離出來吧!向那些不屈不撓的人學習,笑對命運,百折不撓!這樣才能看見未來幸福的曙光!才能擁有幸福的未來、幸福的生活!”

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自苦寒香來”,是誰造就了戰火英雄?是苦難!是苦難激發他們的鬥志,釋放出他們內心的力量,張揚出他們的愛國主義之精神!這真可謂是“亂世出英雄”啊!

當然,書中的主角青銅與葵花也遭遇過非常人能接受的苦難:葵花爸爸的意外去世、大麥地鬧的蝗災、暴風雨使屋子倒塌……這些無疑不對這兩個幼小的心靈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然而,他們沒有屈服,而是正確地面對苦難,快樂地生活。兄妹倆以比常人多幾倍的毅力面對苦難,滿載著希望的小船,一次又一次地在苦難面前起死回生!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紙燈籠》這一章。這一章主要寫了葵花為了幫重病的奶奶掙醫藥費,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便和大人們出去撿銀杏。她的手已傷痕累累,但卻依然抱著“為奶奶治病”的念頭,不幸的是,和藹可親的奶奶還是永遠離開了他們……在生活的磨練下,兄妹倆在生活的“戰場”上變得更成熟!領略到生活的多變!

《青銅葵花》這個故事,同時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不屈之魂,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

中國從2008年新春雪災到2010年的江西水災這兩年中經歷了多少數不勝數的災難啊!5。12汶川大地震、12。20臺灣花蓮6。8級大地震……但中國人民卻越挫越勇,紛紛伸出援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捐款捐物,體現了中國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高尚情操!

《青銅葵花》將青銅與葵花面對的苦難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大麥地這個神奇的地方,它教會了我們怎麼尊重苦難,面對困難。同學們,課餘時間讀一讀《青銅葵花》這本能讓我們深有感觸的書吧,相信你會有不少收穫的!

直面苦難——《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2

青銅葵花讀後感600 ,591字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了挫折,只有面對苦難,不向他屈服,才能戰勝它。本文的主人公青銅和葵花就告訴我們怎樣面對苦難。

文章主要講了葵花的爸爸不幸去世,才使兄妹倆走到一起,一家人相依為命。葵花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家庭,每天上下學青銅都去接葵花……一家人相處得正開心,葵花突然去了城市。這令一家人的心都涼了大半截:乖巧的葵花突然要離家人而去,這怎能不傷心呢?葵花走後,青銅因想念葵花,用盡平生的力氣,喊出聲來了。

青銅是一個善良、無私、關愛他人的孩子。他不是葵花的親哥哥,卻勝似親哥哥。他明白,如果家裡沒有葵花這個妹妹,父母對他的愛就會多一點,可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把葵花當做自己的親妹妹。他不要只享樂,他要和自己的妹妹一起幫助家裡人分擔痛苦。

葵花很有孝心,她為了給奶奶治病,獨自一人去江南撿銀杏。她從來沒有抱怨命運給她帶來的痛苦,而是默默的和家人承擔一切。正是因為青銅一家人給葵花的幸福,才使她變得堅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少年、青年因為無法忍受生活的痛苦,選擇了自殺。而青銅一家人面對苦難,他們屈服了嗎?沒有,而是和苦難戰鬥到底。

其實,苦難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天都在目睹和耳聞這些苦難。可如今的我們不是選擇逃避就是退縮。我們不能一味享樂,而不願忍受一點痛苦,我們應從青銅和葵花身上吸取力量,變得堅強起來,因為,認識苦難之後的快樂,那才是一種真正的、有質量的快樂。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1115字

在茫茫人生歲月中往往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當這些困難來臨時,你會怎麼做?是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就放棄;還是咬咬牙,繼續堅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很容易回答。但真正做到的,又曾有幾個?這本《青銅葵花》就是最好的詮釋……

書中的青銅和葵花因為一個特別的機緣,成為了一對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青銅家雖然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們面對困難,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正視困難,不向困難低頭:在村裡鬧蝗災時,村裡的糧食被洗劫而空,大家都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了,但青銅和葵花仍堅持著,他們挖蘆根,捉水鴨,為的就是能填飽肚子;冬天氣候惡劣,為了一家人能照張相,就拼命做蘆花鞋,讓青銅忍著嚴寒,到油麻地鎮上去賣蘆花鞋;奶奶得了重病,為了讓奶奶能有錢看病,葵花就背井離鄉到離大麥地很遠的江南去撿銀杏……青銅一家面對困難,他們會勇敢地挑戰困難,永不言棄!

那麼,如果把我們換作青銅和葵花,我們還能像青銅和葵花那樣勇敢地面對困難嗎?這時,以往的一幕幕景象浮現在我眼前:那天我已經跑了800米了,累得氣喘吁吁,雙腿也變得沉甸甸的,猶如注了鉛塊似的,但爸爸要我還要繼續堅持下去時,我心想:反正我今天已經跑了800米了,又那麼累,今天就到此為止吧。何況明天還要跑,明天補也行啊。於是我便放棄了,稱自己已經吃不消了,再也跑不動了。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有些慚愧啊!比起青銅、葵花他們遭遇到的困難,我這點小困難還算什麼呢?他們遭受的痛苦是我的一千倍、一萬倍!

還記得有一次,家庭作業上的一道題難住了我。儘管我絞盡了腦汁,可我還是做不出來。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我的內心倍受煎熬,就在我想放棄時,我想到了《青銅葵花》這本書,我想到了青銅和葵花在面對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我控制住自己那焦躁的情緒,沉下心來,仔仔細細地再把題目審了一遍,檢視自己前面所做的方法和步驟,想著、看著……突然一種解題方法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的思路豁然開朗,問題迎刃而解。在我歡呼雀躍時,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時,我也收穫到了面對困難,永不言敗傳遞給我的那正能量。是的,如果我這次在面對困難時,選擇了放棄,或許我就無法掌握到解題思路。堅持下去,風雨之後總會有彩虹。

是啊,人生有太多的艱難和波折,我們要學會去適應生活,讓自身融入到環境中,但是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去迎接困難打來的一個個浪頭,在拼搏的過程中,體悟人性的溫暖和感動。在遇到困難和波折時,不能輕易放棄,要進全力去克服困難,不能半途而廢,更不能向困難低頭,勇敢地去面對它,做生活的強者,做學習的強者!當困難來臨時,你會怎麼做?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我要像葵花一樣昂著頭,朝向天上那一輪金光四射的太陽!”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59字

這次,我看完了一本告訴我們要正視痛苦的一本書—《青銅葵花》,他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弟相稱的朋友,他們在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書中有許多令我感動的地方。比如,在小說的第四章《蘆花鞋》中,大家用抓杏仁的方式來決定青銅和葵花誰上學。雖然青銅很渴望上學,但為了讓葵花得到更好的教育;他用了一些辦法,最後讓葵花去上了學。還有第六章中葵花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但缺少了一條銀項鍊做配飾。青銅知道了,就取下房簷上的冰凌,敲碎後精挑細選出好的冰珠,吹出小洞。每吹一個都要六七分鐘,青銅吹的腮幫子都麻了。

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青銅非常愛自己的妹妹葵花,他愛護她、保護她,能為她做出任何犧牲,而葵花也很愛自己的哥哥青銅。例如,在第五章《金茅草》中,葵花知道哥哥青銅渴望上學,也知道哥哥因為不會寫字而被人笑話,就決定教青銅寫字。為了給青銅買本子和筆,她省下買頭繩的錢,有空就帶著青銅在沙地上寫字。

這些讓我感動的故事讓我明白了這樣的道理:我們應當敢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是兩位姊妹,而且都是聖者。他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魂。他們是力,是生,是神。凡事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是體味他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我以後也要像青銅和葵花學習,做一個正視痛苦、尊敬痛苦的人。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98字

青銅葵花本是一件事物,在曹文軒的筆下,它們成為了兩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在書中展現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這個寒假,我讀完了這本書—《青銅葵花》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青銅葵花》主要講了青銅和葵花是好朋友,在葵花唯一的親人—爸爸去世後,成了青銅的妹妹,他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是都互相鼓勵,最終戰勝了困難。12歲那年,葵花被城裡人帶走,啞巴的青銅思念葵花,喊出了她的名字。

我印象最深的是葵花,她很可憐,葵花的生命道路十分坎坷,媽媽在幾年前病死,之後爸爸又隨她而去,葵花成了孤兒。在決定由誰來撫養自己時,又面臨兩家人的選擇。住進青銅家後……生活的十分艱苦,可是她不怕困難和她的親人們一起與命運抗爭,雖然生活貧窮,她卻樂觀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

那我們呢?捫心自問,難道我們的生活也如此困難嗎?答案是否定的。但有些人會說,我們週一到週五要早起,去上學那是困難的,我們……如果我們再想一想,比起她們是不是顯得微不足道呢?其實上學是幸福的。我們都說“學校是知識的搖籃”在學校裡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從而增長見識,開拓視野。知識還可以把你變成一個學富五車、講究文明的好公民。同時,在學校裡你也可以交到許多的朋友。而像青銅、葵花等山區裡的孩子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的生活條件差,上不起學。每日要洗衣做飯,吃不飽穿不暖。比起他們,我們的困難真的不算什麼。再比一下精神,誰能如此對待生活,又有多少人會與命運抗爭,少之又少。所以我們要向青銅、葵花這種人學習。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387字

葵花,你是幸運的,因為你家裡有這麼多人愛你,有爸爸、媽媽、奶奶,青銅……

特別幸運的是,你擁有一個世界上最好的哥哥—青銅。因為他會為你耐心地抓捕螢火蟲,為你用心地做南瓜花燈……

還有一個幸運而又溫暖的家。在夏天的時候,全家人點幾根蒲條薰蚊子,但卻把唯一的蚊帳留給你。夏天的晚上,你的奶奶會用蒲扇為你扇涼,直等你睡著的時候才睡。

對了,還有那一頭通人性的牛,當你在蘆葦叢中迷路的時候,它會安全地把你帶回青銅身邊。

葵花,謝謝你,讓我認識了一個無比漂亮、善良、聰慧的你。但是,你要感謝你的哥哥—青銅,他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你。我覺得青銅的胸懷非常寬廣,就象無邊無際的大海。

葵花,我也和你一樣幸福,有養育我們的父母、有教我們知識的老師、還有陪伴我們一起學習的同學。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爭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用我們優秀的成績來報答關心我們、愛我們的人吧!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7

國小二年級作文 ,339字

暑假裡,我看了一本非常感人的小說—《青銅葵花》。這本小說主要講述了葵花來到青銅家,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雖然青銅家裡無比貧窮,又遭遇了許多災難,但是他們依然盡心盡力地照顧葵花,一家人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在這本小說中,我最喜歡青銅。他是一個聰明的小男孩,為了讓葵花報幕時更美一點兒,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用冰激凌做了一條漂亮的冰項鍊;為了讓葵花晚上做作業時有亮光,就拼命去抓了許多螢火蟲,做成了南瓜花燈。他還是一個善良的好哥哥,非常疼愛葵花。為了讓葵花上學,他寧願放棄自己上學的夢想;為了讓葵花看馬戲,他讓葵花騎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什麼也沒看見,就這樣,站了整整一個晚上。

青銅葵花的故事就像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心窩,讓我懂得愛,懂得愛能讓生活更美好!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8

國小二年級作文 ,302字

假期裡,我捧起《青銅葵花》認真閱讀起來。書中的主人公—葵花吸引了我。葵花原來是住在城裡的,有一個幸福的家。後來,她的爸爸因溺水不幸去逝了,媽媽也離家出走了,孤苦伶仃的她只好去了青銅家。葵花的遭遇讓我不禁同情她,葵花雖然可憐,但她既勇敢有懂事,讓我很佩服。她比青銅小,但很會照顧他,不讓他被別人欺負;她還幫青銅一起去江南撿銀杏掙錢,給青銅奶奶治病……

手握這本書,讀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腦海中不斷閃現出葵花可愛的身影。她面對生活中各種困難時表現出來的勇敢、樂觀,深深地打動了我,她的勇敢與樂觀正是我缺少的。

生活中有許多快樂,更有無數困難,讓我做個和葵花一樣勇敢的人,戰勝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吧!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344字

《青銅葵花》不僅講述了男孩“青銅”和女孩“葵花”的故事,還教會我們面對苦難堅韌不拔、樂觀活潑的品質。曹文軒爺爺的這一作品中人物形象鮮活靈動,敘事簡潔流暢,文字純淨唯美,意境高雅清遠,更是真摯深沉。

葵花母親死的早,和爸爸相依為命。這樣的開頭讓人有一些傷感,中間爸爸也死了,讓我的心立馬提了起來,好在有青銅一家的幫助。我認為結尾青銅並沒有看見葵花,只是他有了幻覺,因為葵花出現的話,一定會大喊一聲“哥”!

這本擁有“大師風範”的書,讀著讀著,在對比童年中,令我感受深刻,珍惜現有的一切,現在的努力,就是為將來鋪路。這樣的經典美文,真值得我們一再品讀,我準備繼續讀讀曹爺爺的《紅瓦黑瓦》、《草房子》、《細米》、《天瓢》和《根鳥》。經常徜徉於書海,一定會令我擁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美好氣質吧!

《青銅葵花》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470字

“草是潮溼的,花是潮溼的,牛是潮溼的,萬物都是潮溼的……”拿起這本書,你還會幹什麼?是直接放下?是讀作者簡介?還是……?

讀完了這本《青銅葵花》,我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書中各種各樣的情誼澎湃了我的心靈。雖然這本書中從來沒有看見過:“父母情、兄弟情、友情”這幾個字。但每一章都在告訴我們要珍惜父母情、兄弟情、友情。

當我讀到作者後記時,每一遍的感悟都是刻在心底的,我很想記下來,但永遠不知道怎麼寫,就像半個身體已經逃到了籠子外面,可下半身怎麼也出不來了。

這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太多了,幾乎每一篇都有一個道理。更讓我把羅曼?羅蘭的一段文字變成座右銘:“我們應該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展開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兼愛快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合上這本書,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葵花坐在老槐樹到回到城市的情景,我讀懂了:人間親情的美好,樂觀向上需要我們自己創造,要有一顆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