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碎片化相關作文20篇

面對碎片化生活,何必慌張? 篇1

國三作文 ,1387字

“砰!”宇宙大爆炸,炸出的碎片成就了人類!

“砰!”資訊大爆炸,炸出的碎片卻嚇壞了人類?

在平常生活中總是能看見一些文章類似於“碎片化時代到來,人類迷茫”“碎片化時代到來,我們失去了什麼”……這一類很明顯的批判“碎片化”的言論。可這些的言論的焦點總是在於“閱讀”“思考”這幾個關鍵詞上,我並不是想否認他們,但在內心,我不禁要發問:他們真的瞭解何為“碎片化”嗎?

我估計,那些在網路上,雞湯雜誌上風靡一時的文章的立足點頂多在於淺顯的,表面上的所謂的“時間,閱讀和資訊的碎片化”上。其實,碎片化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早已出現,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中也多有用到,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在大資料的支援下,碎片化瀰漫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甚至什麼都可以碎片化。現今,21世紀的開放現代的見多識廣的人們,卻在到處遊說碎片化弊端無處不在,令人深思。

的確,現在人們離不開手機,熱衷於在網際網路上社交,瞭解社會時事等等,大部分時間也卻是“花費”在了這些事情上,但這絕對不是“浪費”!有人說,碎片化無法造就價值觀,碎片化讓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還有人抱怨資訊太多,不可思議!對於過去落後時代的介紹總是“那個資訊匱乏的時代”,現今資訊多了,還是要遭人嫌棄,那可真是委屈極了!莫非是妨礙了某些人的利益,這不得而知。

當今時代,不論做任何方面的調查或研究,查詢資料相對而言不是一件難事。過去人們需要去圖書館,找上一堆堆磚頭厚的書,全部看完,可能也只能摘錄到一兩句對研究有用的資料,可現在,資訊社會將知識碎片化,我們需要什麼,可能在點選滑鼠的剎那間,知識將會被送到眼前。閒暇時刻,即使時間短暫,隨手開啟一個APP購物消費也是一件易事。更不要說微信微博這些社交工具,將我們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時事熱點,趣聞分享,交友聊天,便捷高效。

再說回碎片化閱讀,這個飽受爭議的焦點。誠然,現今人們閱讀的質量在下降,但這歸結於碎片化嗎?我想,不是的。碎片化生活其實只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閱讀當然包括在內。至於閱讀什麼,其實選擇權一直在人們自己手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選擇面變廣,只是人們不知如何選擇罷了。再加上社會中浮躁之風不止,人們沒有耐心再去閱讀一些傳統意義上的著作,因而形成了現在閱讀低階,短淺的問題。若真是想讀,會讀,能讀,充分利用碎片化,也未必沒有其益處啊。現在連時間都碎片化了,不採取碎片化閱讀,根本難以跟上社會快節奏的步伐。況且,像人民日報時評,羅輯思維等眾多迎合碎片化時代的閱讀材料也是不亞於長篇書籍的能夠為我們帶來思考,思想,價值觀的優秀作品。這時,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要學會如何選擇,而非抱怨選項太多。

面對碎片化,質疑之聲的出現實屬正常。因為人們還沒有做好準備,還不知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它,但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已完全“被碎片化”後的認知,給人以一種無措感,故而抗拒。實際上,物質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碎片化的出現是必然的。抗拒,只會讓自己成為社會大部隊的旁觀者。若真是有志於淡泊出世,那也未必不可。否則,這恐怕也是一種悲劇吧!

面對碎片化生活,何必慌張?馬雲等眾多商界大咖正抓緊時代機遇在碎片化潮流中把握商機創造財富。對於我們而言,走在時代潮流的頂端難度太大,對於思想先進性的要求也過高,但是樹立好了自己的價值觀,跟緊了時代的步伐,我們又何必慌張!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 篇2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596字

一清早,手機裡預設的鈴聲把我從睡夢中鬧醒,急急忙忙地洗臉、刷牙、吃早飯,然後出門上學……

今天一天的課都排得滿滿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還有英語,一大堆任課老師佈置下來的作業,怎麼來得及做呀!於是,趁著老師不注意,我開始在物理課上悄悄地做起了數學題,可還是給老師發現了,他停了一下,皺起眉看了看我後,才繼續他的講課……

中午時分,午餐桌上的我拿出了手機,嘴裡吃著飯,眼睛卻一刻不停的盯著手機屏,點選瀏覽、評論點贊……

好不容易到了放學回家時間,依然有做不完的作業在那兒等著呢!看看手機裡顯示:您有5條微信作業尚未檢視。唉,又要做到晚上十一二點了……

夜深了,終於完成了學校和家長佈置的各種作業,可以上床睡覺了。突然間想起了語文老師的話:“我知道你們的作業很多,我不給你們加太多的負擔,只要抽出碎片化的10分鐘讀一段古詩文就行了。”啊,對不起了,我的老師,實在是困得不行了,晚安,好夢吧!……

這就是我,一個初中生每天碎片化的現實生活,瑣碎、平淡、繁複。總有人會說,碎片化的生活將使人一無所獲,可我卻認為,無論是一小段的時間,還是大把的時光,對於我們學生只能接受這樣的“碎片化”,想莫讓年華付水流,只有專心致志的認真堅持做好某件事情,大好的時光自然不會付水流!

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雖然是碎片化的,但我們未來的遠大理想卻是完整的,用豐滿理想拼接起碎片化的現實,肯定能描繪出一幅燦爛的人生畫卷。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 篇3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700字

隨著網路的興起和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從曾經的相對完整,逐漸變得碎片化。時代的趨勢我們無法改變,於是很多人抱怨,在糾結中不得好過。既然是時代的趨勢,不能改變只能適應,消極抱怨不如積極應對,轉劣勢為優勢,充分利用碎片化的生活,以提高其效率與質量。

碎片的前身是完整,人們往往欣賞完整,完美的事物,那麼它此刻的完美與完整便是該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巔峰。生活也是如此,完整的生活容易使人慵懶,會勾引出本性中的放縱,反而容易一事無成。而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閱讀、購物、社交……使得人們為了完成這件事而格外的認真,增強了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生活被分成越來越多的碎片中不斷激發,不斷超越巔峰,逐步提高了生活效率。

碎片意味著凌亂的不規整,不規整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訊息在各種媒體中公佈,在大資料的背景下,碎片化的閱讀有利於人們在短時間內瞭解到大量的資訊,提供了多領域的合作空間,增加了新創造的機遇。獲得資訊的渠道繁多,就需要人們擁有抓取提煉資訊的能力,這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生活效率和質量。同時也正是因為這種凌亂與不規整,使得人們在一天的生活中不得不選取一些重要的片段,而忽視忘卻一些負面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快樂值。

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在措手不及的忙亂中,我們更應該明確目的,將碎片化生活的分散,凌亂,不規整等劣勢,通過視角的轉換,將劣勢轉化為優勢,運用到實際的生活操作中去。

硬幣況有兩面,事物皆有優劣。在大背景下,如何適當地調整自己順應趨勢,是新時代碎片化生活給予我們的阻礙,也是磨練我們在優劣的比較選擇中,取長補短,積極應對的能力。

面對碎片化 篇4

面對碎片化作文800 ,836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而資訊時代的來臨,則是將資訊推向碎片化的頂峰。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心態於認知……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名大學生,每日設定極其詳細的時間表,連休息時間也一一列舉。我很佩服這樣的做法,但不盡認同。我們的日常生活被各式各樣的資訊所充斥,壓力與日俱增,既然這樣,為何還要用時刻表來時時限制我們自己呢?

一個手機在手,可能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被打發了,但其中的褒貶還要看使用者。而像閱讀一本好書,需要空出一下午的時間,像品名茶般,一口一口抿,才能慢慢入味。有人會說,我很忙,沒有時間。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一擠,總還是會有的。既然我們都承認自己不夠抓緊時間,亦或是我們擠出的時間都無法使碎片化完整,就是我們對時間的珍惜還不夠。

長時間的閱讀會營造一種氛圍,書中的喜怒哀樂會清晰地展現在你的眼前。你與他們在內心也有了一種靈魂交流。你就會特別想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而當你在一週後再看這本書時,書中的所有,對你而言,不過是陌生人。上次閱讀時所萌發的想法和疑問可能已被抹去,那樣,在讀完這本書後,對書的瞭解可能沒有一氣呵成那樣透徹、震撼。

另一種方式面對碎片化便是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做碎片化的事。比如說社交。當我們在等車時,我們可能會開啟手機的聊天介面打打字。

還記得以前小學時,學校每天都要英語默寫,而我那時的默寫一直很差。於是我就在前一天錄好一段音訊,趁著在路上十五分鐘的碎片時間,背背單詞和課文。有了緊張感,背誦的速度自然而然提升了。人在早晨的記憶是一天中的鼎盛時期,所以那些字母一直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不僅我的默寫成績提高了,還順帶練習了我的口語發音,看,一舉兩得。

無論是在等車時聊聊天、看看書,還是在上學、上班路上背背英語,學習外語,都是一種利用好碎片化時間的方式。

在可碎片的時間內做可碎片的事,在完整的時間內做一氣呵成的事,兩者兼得,會讓我們做任何事都更高效、有益。

面對碎片化,我們該何去何從 篇5

面對碎片化,我們該何 ,1442字

“碎片化”這個詞進入我們視野已經五年了,這個最初被微博帶火的詞被認為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仔細回想自己度過的每一天,我們不難發現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逐漸都被碎片化了,身邊充斥著碎片化的事物,更多的是被碎片化的每個人。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說起碎片化的出現,其實這與我們現代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與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正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才使得手機、網路這些高科技元素不斷環繞在我們周圍,導致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沉溺於碎片化的生活中。因此在社會上不斷冒出抵制碎片化的聲音之中,往往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即呼籲人們擺脫網際網路,迴歸到最初不輕易受外界打擾的生活。但其實這樣的做法無異於作繭自縛,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是整個社會的大勢所趨,不去接受它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倒退,這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做到事。所以想要擺脫“碎片化”還得從其他方面下手。

面對碎片化,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碎片化”與“節約時間”是不同的概念,甚至可以說是截然對立的兩個概念。在我們還不知道碎片化的概念之前,我們都知道浪費時間是非常可恥的事情。可是當網際網路、手機、微博這些東西橫空出世以後,許多人在睡覺前、衛生間裡、公交車上只會埋頭刷手機,同時還美其名曰:“我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但實際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手機上獲得的資訊都是無用的資訊,而刷手機的行為與浪費時間也就沒用本質上的區別了。

因此碎片化其實就是人們將自己零散的時間用在了各類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手機和網際網路只是一個載體,是一個會讓我們更容易浪費時間的工具,所以導致碎片化的這個鍋可不能讓它們來背,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我們每個人自身。那麼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想要消除碎片化對我們的影響也必須要從我們自身出發。

前面已經說過了碎片化的成因,總結來說就是對於自身時間的掌控能力不夠,所以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時間管理的能力。要學會時間管理,我們就要懂得時間的綜合利用,學會把工作化整為零,又要懂得利用真正的碎片化。所謂真正的碎片化,與我們的碎片化正好截然相反,能夠把自己零碎的時間整理成塊,絕不會將自己大塊的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其次我們要有意識地讓自己遠離碎片化的生活,與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統統說再見。當然說再見絕不意味著以後在這些時間裡無所事事,而是學會抓緊小塊的時間。每當我們又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機,不妨捫心自問:開啟手機我能收穫什麼,不看手機的話我又可以做些什麼?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而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在這些零碎時間中取得了優勢,所以懂得利用時間我們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最後,我們要學會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碎片化時間,什麼又是以碎片化的名義在浪費自己的生命。除了自己要對這個問題有清楚的認識之外,我們還要懂得適時的拒絕和放棄,放棄一些可能會影響你計劃或者精力的事情。碎片化最擅長的就是因為一件小事而在不知不覺中分散了注意力,而只有當我們專注地對待每件事情時才能高效利用時間。

碎片化本身其實並沒有對我們有負面影響,甚至可以說反而提出一個概念教會我們利用小塊時間。但是我們作為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反而卻因為自己的無知被碎片化影響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很多事物的兩面性往往都並不是因為它自身的缺點或者特質導致的,而是我們自己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了差錯。所以面對如今來勢凶猛的碎片化,我們只要做好自己,不因外物而或悲或喜,就能夠做到在各種誘惑或影響面前屹立不倒。

面對碎片化的浪潮 篇6

面對碎片化的浪潮作文 ,867字

碎片化正像波普藝術那般將畫面打碎形成各個細小的碎片,而碎片化的生活就是生活的節奏被移動網際網路將原本大塊的時間安排粉碎成碎片式的生活工作狀態。有些人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加以學習,而更多的人卻將自己的生活打碎,終日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

其根本的差別在於前者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而後者在迷茫中被忙碌引向懶惰。

碎片化的出現源於其不可或缺的技術進步。智慧手機則是更小更快發展理念的極致,正是這種隨時便捷性,將原本不可能利用的時間瞬間“充實”起來。

在客觀條件得以滿足以後,商家對於手機螢幕時間上爭奪,加快碎片化的步伐。人在手機上時間是有限的,而商家為了獲取更大的流量,推出更多更吸引人眼球的內容,以此搶佔已有的使用者時間,拓寬使用者在自己內容的時間,因此,原先甚至不是碎片化的時間都被應聲而來的內容擊打的四分五裂。而這時碎片化就變得危害起來。

碎片化打亂了更多的進步與積累,也讓你遠離了自省。當網際網路個性化推薦誘惑著你,讓你甚至是無意識翻看兩眼,而此刻你不僅毫無收穫,也降低之後工作的效率。同時,過往忙碌多有閒暇之餘,哲學的思考也多迸發於此,康德多次說他在從家至大學的路上總能激發出眾多的靈感,但倘若康德生活在今天強迫他聽著音樂看著手機走完全程,那些思考的時間又從何而來?回到自身上來講,閒暇時間的佔用,也擠佔自己安靜下來反思自己、整理自己的過程,而這樣的缺失有會反過來讓我們更容易陷入被碎片化的忙碌且無所作為的泥潭之中。

然而,我們又不可以否認碎片化的內容給我們的好處。碎片化的學習,比如有聲書、知識性訂閱專欄讓我們在不期而約的時間上邂逅令人欣喜的感動與心智上的觸動。而如何把握碎片的應用,則是取決於我們是否瞭解自己究竟要什麼,倘若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便不會因《今日頭條》一篇譁眾取寵的文章而擾亂自己的學習狀態,在真正碎片的時間去利用手機的便利得到自己想要的價值。

網際網路帶來碎片化其實是瓦納格《指環》中的指環與隱形頭盔,多少人為之力量著迷而互相殘殺,但也有英雄利用它拯救世界。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在與工具的關係中掌握著絕對的控制權。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 篇7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951字

如今的生活就像一塊拼圖,總是需要東拼西湊,才能最大化地達到目標。每天無奈於熬夜到凌晨,第二天頂著黑眼圈,哈欠連天地來到學校所形成的周而復始—不知從何時開始,生活逐漸變得碎片化。

清晨,喧鬧的鈴聲打斷了我的美夢。隨手摁掉鬧鈴,急吼吼地洗漱,從書架上拿下最近在看的《花冠病毒》,一邊心不在焉地往嘴裡塞著麵包,一邊沉浸在書中。抬頭瞟了一眼鍾,卻驚覺已經七點了,胡亂吞下最後一點麵包,匆匆離開了家門。

坐在轎車的後座上,我卻無意欣賞窗外的風景。從書包裡拿出英語書,仔細地背誦著尚未熟練的課文。車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鍾,卻為之後的熟練背誦省去了不少手忙腳亂。

下課後,我見縫插針地拿出桌肚裡的小說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當上課鈴再次響起時,才依依不捨地放下書,轉而開始專心地聽講。儘管下課的短短八分鐘裡只讀了四五頁紙,但無數個下課的時間累積在一起,再厚的書也能讀完,不是嗎?

中午,教室裡逐漸安靜下來。陽光透過窗子撒進教室,落在桌上的作業紙上。我本想去圖書館,在書香中閱讀,哪知中午老師“騰騰騰”地進來,將手中的一疊試卷,語重心長地讓我們早點進教室,聽試卷分析。我便打消了這個念頭,開始專心致志地做起作業來。在奮筆疾書中,我不時地扭頭看看窗外,往樓下的操場看了一眼。而後又重新投入到緊張激烈的和作業的“抗爭”中。只有作業量減少了,我才能有更多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抓緊一分一秒,不浪費時間,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零零散散的時間。

放學後,我踏著殘陽走在街道上,身後的影子被拉得長長的。身邊的一切都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但是我選擇對身邊的美景視而不見,戴上耳機,一邊聽著英語錄音,一邊默默地背誦著。是不是在現代化的社會中,節奏加快了,時間減少了,對身邊事物的關注也變少了。到最後,我們會不會變成一個冷漠冰冷的,活在自己內心的人呢?

回到家,滿打滿算,當我抓緊時間做好作業時,也已經九點了。剛想拾起手邊的小說,母親推門而入,希望我能再做一份英語卷子,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她的話自然沒錯,我在英語方面的確需要改進。於是,我再次奮筆疾書起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小的水流可以匯聚成波濤洶湧的江水,細微的時間可以完成不少自己想做的事。面對日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只有學會“化零為整”,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生活。

如何面對碎片化生活 篇8

如何面對碎片化生活作 ,1055字

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網際網路的發明,無不提升了人們辦事的效率。這允許了我們更加細緻微小的分割自己的時間,還使我們有了更多“接下來”的選擇,但是同時,也讓我們的生活不可避免的走向碎片化。

碎片化的生活形式給我們造成了許多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變得更加容易分心,生活的目的性也在逐漸變弱。碎片化生活程序上的每一步都很小,並且可供選擇的又多,但也正是因為它的碎片化,每一步我們都可以輕易地拾起來又放下去,這就給很多自制性和意念不夠強的人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他們在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時不時的便會碎片地做一些其他事情,導致做事斷斷續續,效率極差。好比一個散漫的學生做作業,一會兒拿起手機聊幾句,一會兒刷刷微博,一會兒又看兩頁小說……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說到碎片化的另一個特徵,拾起這些小碎片們,我們只需付出較小的代價,換句話說,較少的時間。成本低導致我們特別容易縱容自己,於是乎,只有到了對於時間的浪費已經連自己也忍無可忍的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這就像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在碎片化生活的迷霧中失去了太多太多。

有一部分人,在“恍然大悟”之後,能夠自主的意識到碎片化的生活習慣給他們帶來的壞處,並嘗試做出改變。而有些人,則是繼續“裝睡”,從迷失中的驚醒只能帶給他們一時的理性,隨後,他們會依然我行我素,將自己全權交給碎片化生活的混沌。

我們自然是需要成為前一種人,做到在碎片世界中重塑自我。碎片化的生活無法避免,所以我們要適應它,它也需要我們辯證的看待。碎片化生活就像一幅被打散的拼圖,在我們有序地將之重組復原之後,我們依然能夠過上完整充實的生活,這種有序的排列便是碎片化生活形式的一種良性變種“模組化生活”。它是對碎片化生活的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升格,有著碎片化生活部分那令人痴醉的靈活和自由,卻避免了碎片化生活的無規則帶給我們的混亂。打個比方,一個人要工作兩小時,休閒一小時,體現在碎片化的生活的話,他會工作個十分鐘休閒五分鐘,甚至工作一分鐘反而休閒了兩分鐘;但是體現在模組化生活的話,他會先完成兩小時的工作,然後好好享受一個小時的休閒,亦或者反其順序。不難看出,後者無論是在對工作時間的利用效率上還是對休閒時間的享受上,都有著更佳的效果。這也是模組化生活最大的特點和好處。

在碎片化生活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的現在,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問題,認識到碎片化生活對我們的影響,瞭解它的形式,從而豎正自己的心態和認知來面對它,我們要對碎片化生活揚長避短,而不是任由它撕碎分崩我們的生活。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 篇9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857字

不知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自從進入21世紀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快,越來越亂了。常常有人剛看一會書,就拿起手機上網聊天,再用手機刷下當天新聞,然後再……難怪專家們常常說:21世紀其實就是碎片化的世紀。

面對碎片化的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人選擇“隨遇而安”,一直碎片化下去;有的人效仿陶淵明,遠離城市,逃避往沒有網路的鄉村,以此來靜心。靜心當然是好的,但是不釋放是弄錯了?因此,我們與其消防陶淵明,不如學習周敦頤。

周敦頤當時的時代與我們現在相似,但周敦頤既沒有隨波逐流,也沒有逃避,他是潔身自好。我們也應如此。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物件是兩組年齡相同的孩子,一組相對比較沉穩、平靜,另一組相對都很好動,難以將沉下心來。該實驗持續了二十多年。最後相對比較平靜的那組在職場上的成功率更高。難怪一位哲人說過:“靜不下心的人是讀不好書的。”片面點來說,讀不好書的人在這個時代是難以成功的。可見靜心對我們的重要性。

那麼就會有人問了:“靜心該怎樣呢?”其實最重要的是限制手機的使用時間。現在的手機越來越智慧化,越來越高階。但是手機新聞卻是越來越碎片化。網上聊天,看電視劇,玩遊戲也會分散你的注意力。所以,我建議每天應只在一小段時間裡才能使用手機的這些功能。在別的時間段裡只能做別的事。

其次是儘可能的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避免在短時間內做很多的事。當你一直只做一件事,並且很專注的去做,這樣你的心也就慢慢地沉靜下來了。

最後但也很重要的是培養一個每日習慣,我建議最好是讀書。因為讀書不僅能增加你的文學情操,更主要的是讀書是需要靜下心來讀的。如果你想把一本書讀完,那麼在這之前,你的心就已經沉下來了。

那麼靜心又會怎樣呢?很簡單,當你沉下心後,你就不會收到那碎片化生活的影響了,同時,你會發現你做什麼事都能條理清晰,渾然有序。這就是靜心的力量。

所以,面對碎片化生活的來襲,不要隨波逐流,也不要效仿陶淵明那樣去逃避—畢竟那樣的鄉村很少或許還不太適合你。那樣的話,和我一起靜心,成為淤泥之中的一朵蓮花吧!

如何面對碎片化生活 篇10

如何面對碎片化生活作 ,707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裝置開始慢慢的融入進我們的生活,而我們的生活也隨著它們慢慢變成碎片化的生活。

就比如我們的學習。碎片化的學習確實可以讓我們利用碎片的時間去做一兩道題、閱讀一篇小短文、讀一篇課文等等。但是不靜下心來閱讀、學習、做題只能看到其中的表面,卻看不透其中的實質,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

記得有一次,我就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當時也很匆忙,只看了十幾分鐘沒有仔細看,我以為我已經會了,便開始做題。結果,沒有了解透那一章真正的內容,交上去的作業有一半全是錯誤的。最後,我還是用了許久的時間再去把那些題目弄懂。花的時間比從頭開始學習要多很多。這便是適得其反。

而購物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現在類似淘寶、京東等等這些網上購物可以讓我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去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即使能夠買到自己東西卻也可能與想象中不一樣,或者磕碰等等,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實體店雖然會消耗大部分的時間,但是能夠保證物品的質量,並且也能夠讓你試穿等等,能買到稱心的東西。

我自己就碰到過一件事。那時我的班級裡要買一本書,媽媽便上網去查,卻發現沒有,連續又搜了好幾家都沒有。終於媽媽在一個網站上找到了這本書,但是發現竟然沒有貨。最終因為不久之後就要用,我只能和媽媽一起去了一次書城。我們到書城去問的時候那裡的人一聽便告訴我們在哪裡,於是我們很快的就買好了回家。後來才發現到書城買書的時間遠遠比在家裡上網找書的時間少很多。

即使是這樣,世界還在不斷地發展,誰也無法預料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同樣,生活的碎片化也無法阻止,我們只能順著大方向走,但是也能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稍微的改變一點,不置於到最後我們所有的生活都變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