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笛》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牧笛》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33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是《木笛》。文章主要講的是朱丹去參加音樂比賽,當時他抽中的曲目是一首歡快的曲子,但是他怎麼也不肯吹——那天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離開比賽場,朱丹走到紀念碑前,吹起了悲涼的歌,猶如脈管在滴血。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起笛聲在天地間翩然迴旋,他吹奏的笛聲悲婉淒涼,融入了濃濃的愛國情。

通過文章,讓我深切感受到了朱丹濃濃的愛國情懷。他寧願放棄自己的利益,放棄比賽名次也絕不吹歡快的曲子。其實,他完全可以吹的,可是心中的愛國情制止了他。在紀念碑旁,大師也被他濃厚的愛國情懷感動,破例錄取了他。

愛國的朱丹讓我想到了世界京劇名旦梅蘭芳先生。雖然表演時要刮鬍子,可一生中他卻有十四年年留著鬍鬚,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在日本統治時期,他為了表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和堅決不給侵略者表演的決心,就把鬍鬚留了下來。對於一個把藝術視為生命的人來說,這十四年是何等的痛苦?更糟糕的是,在這十四年的時間裡,梅蘭芳沒有演出,沒有了收入,他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賣了房子。抗日勝利後,他當天就颳了鬍子並登臺演出,臺下的觀眾都為他高尚的愛國氣節拍手叫好!

他們盡了自己的所能,為國家付出。雖然有限,但他們卻為國家著想,哪怕自己沒有任何東西了,也要儘自己的所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

他們的這份心意讓我沒齒難忘,羞愧難當。以後我也要向朱丹、梅蘭芳那樣的人學習,學習他們的為國家付出的精神,學習他們的愛國情懷……

蘇武牧羊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36字

每次讀《蘇武牧羊》時,我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讓我懂得要像愛媽媽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

漢武帝時,蘇武被任命為使節,出使匈奴。但是匈奴人不講信用,把蘇武囚禁起來,還不給他食物和水,蘇武又餓又渴,昏死過去。就在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冰涼的雪花飄在蘇武身上,蘇武被激醒了,蘇武手撫旄節,心想無論如何不能這樣死了。於是,他靠吃雪和身上禦寒的氈毛活了下來。後來,狡猾的單于派人給了蘇武五十隻小公羊,讓他去北海放羊,還說只要讓公羊生了小羊,就能回到漢朝。蘇武沒有屈服,每天拿著視若珍寶的旄節,在天寒地凍的北海牧羊,嚮往著能有一天回到祖國。

十多年過去了,在漢朝強大的軍事打擊下,匈奴和漢朝講和,經過許多人的努力,蘇武終於回到了祖國。當白髮蒼蒼的蘇武手持光桿旄節出現在大家面前,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大家像迎接凱旋的大英雄一樣歡迎蘇武回來。

有人會問:“什麼是豪放的英雄本色?”我想,像蘇武一樣,無論自己遭遇了什麼,始終不忘精忠報國,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這就是豪放的英雄本色!

祖國就像母親一樣撫育著我們,如果沒有祖國的保護,我們怎麼會有幸福安寧的生活呢?祖國像媽媽一樣愛我們,我們更應該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愛我們的祖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祖國都不愛,那他的生活就沒有了意義,在遇到困難時也會變得孤獨無助,就像大漠裡的流沙,不用風吹,自己就會陷下去。

每個人都要在社會上立足一個“忠”字,讓我們做一個跟蘇武一樣的人吧,心裡時刻裝著祖國,學好本領,讓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木笛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88字

我想,身為一名中國人,最不應該忘記的,就是南京大屠殺。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是中華兒女的噩夢。

這是一名出色的木笛手—朱丹先生告訴我的。

朱丹在招考木笛演奏員的那一天,有一項考題是要演奏歡樂的曲目。但朱丹依然拒絕了演奏歡樂的曲目—因為那天剛好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後來,他默默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吹起木笛,和手持紅蠟燭的孩子們一起,緬懷大屠殺中那些四驅車的同胞。而這一幕,被剛才的大師主考官見了,最終,朱丹被樂團錄取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腦海中,浮現出今年的12月13日的畫面。那天的德育小課上,我們通過《拉貝日記》,走進了南京大屠殺。《拉貝日記》中的描述,至今我還記得:

“地上橫七豎八地臥滿了老百姓的屍體,這些屍體大部分的槍傷實在後背上,大概是在逃跑時,被日軍射殺的。”日寇是多麼凶殘無恥呀!南京大屠殺約有30多萬人遇難,凶殘可惡的日寇幾乎把一城的百姓趕盡殺絕了!有人甚至計算過,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日子裡,每十二秒就會有一個生命消失,有多少原本美滿的家庭在日寇的魔爪下,就這樣毀於一旦!在這樣一個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日中,像朱丹這樣的愛國之士,怎麼吹奏得出歡樂的曲子呢?

現在,日本甚至想愚蠢地抹去他們的罪惡,矢口否認南京大屠殺。別忘了有照片作證,有《拉貝日記》作證,有十五億中華兒女作證,更有《木笛》文中的朱丹作證。南京大屠殺,就是鐵一般的事實。

讀完了《木笛》這篇文章,我已淚眼朦朧,我相信,所有中華兒女讀完這篇文章,都會和我一樣,透過這層淚幕,看見自己心底裡的畫面:在藍色的天空下,美麗而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了……

蘇武,在何處牧羊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55字

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也許,漢武帝執政期間就是一個出英雄的時代。李陵是,司馬遷是,蘇武也是。

李陵是位大漢名將,平時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國士之風;戰場上也有“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重創十萬敵騎,有令匈奴聞之色變的雄姿。卻終因矢盡糧絕,寡不敵眾,而被迫投降。

我想,在被降的瞬間,李陵會有不甘,也會有坦然。不甘就此認輸,不甘被人誤認為叛徒,也因竭力抗爭而平靜。也許他會希望所效忠的君主會懂他信任他,信他那顆愛國的忠心,降敵只是保全,無奈之舉,只是像當年勾踐臥薪嚐膽的隱忍,只是為了有朝一日,再報效漢朝,平定匈奴。也許他也知道以武帝的性格斷然不會容他。後來,也就有了劉徹將他的親屬或殺害或流放,李陵也由此斷了回漢的希望。

平時盡職盡責,危機時為國捐軀者實為英雄。

司馬遷是位文人,也曾對劉徹抱有幻想,異常勤奮的做太史令,成為一個御用工具,博得劉徹歡心。然而,在為李陵辯護後遭受宮刑的殘酷現實下,發生轉變。從一個書生走到了與帝王相依的封建體制的對立面。

君主可以摧殘我的肉身,但摧毀不了我的精神;可以奪去我的生命,卻打不倒我的精神。武帝少了一個太史令,歷史上卻多了一個有傲骨的文人,我想那根傲骨一直就在司馬遷的內心深處,即使沒有“李陵之禍”,在未來的某天,也有與李陵遭遇相似的人等著司馬遷去為其辯護,他遭受刑罰,創作出《史記》,緣於心中的那根傲骨。

有骨氣,有血性,有傲骨的人實為英雄。

蘇武是漢朝使節,出使匈奴,匈奴遊說蘇武變節,但並不成功,於是他被派到“北海”直到公羊產仔時才能回中原,“北海”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那裡即使在盛夏時分也有沁骨的涼意,更何況蘇武在那裡呆了19年。

我想,蘇武在茫茫草原牧羊時,在夜裡的夢中都會想到自己的中原;在他聽聞母親去世,妻離子散,在聽到胡地笳聲也會感到心酸,但他覺得這都是值得的,因為他想君主定會知道自己忠心效國,定會接自己回中原,也因其有執著的信念。

蘇武的忠與李陵的忠不同。

蘇武不投降,因為他是使節,會使國家受辱;

李陵投降,因為他是將領,他要找機會重新報效國家。

有執念,有夢想的人是英雄。

畢淑敏在《蘇武,在何處牧羊》的結尾寫到“我有一個願望,貝加爾湖知道。”那便是貝加爾湖永恆,蘇武永恆。而我也有夢想,只願每個英雄都被世人記住。

《冬牧場》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37字

“我說:‘家裡不是有狗了嗎?’他說。‘誰知道能活多久?’居麻給梅花貓吃肉時,嫂子反對:‘豁切!’嫂子給貓吃肉時,加瑪反對:‘行啦行啦!’加瑪給貓吃肉時,我反對:‘它已經吃了不少了!’我給貓吃肉時,居麻反對:‘它吃得比你還多!’總之一家人就這樣互相寵溺著它。”

每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總會想起七歲時,我在一個電話亭旁看到一個大哥哥,他揹著一個書包,你做夢也不會想到那裡面究竟有什麼?那裡面有貓,不是一隻貓,也不是普通的貓,而是兩隻全身金黃,剛生下來沒幾天的小奶貓!

怎麼才能說出《冬牧場》的有趣之處呢?如果說《雪域豹影》是一幅漫天大雪與一座山的水彩畫;《紅豺》是一幅青青草原地上一隻兔子與一隻鹿地相遇,那麼《冬牧場》則是一個人與一群馬、一群牛、一群駱駝的合影。

在李娟筆下,如此凜冽的環境都能有著如此快樂的氣氛。

也許,你不曾在一個夜晚,一粒牛糞掉進了你張著的嘴裡;也許,你不曾為了打一個電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也許,你不曾因為冬天裡的牛奶,而只給小牛喝了幾口奶?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遠離快樂的人。

如果,你曾經為了捉一隻小鳥,而扮成一顆假樹吸引鳥兒,卻招來了許多蜜蜂;如果,你曾經為了和小夥伴一起快樂的吃蛋糕,卻把臉上、手上塗得全是奶油;如果,你曾經捉了一條魚兒,卻被它的魚尾巴扇了好幾個耳光……

是的,寒冷的冬天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它依舊在我的心中,告訴我沒有風雨地吹打就不會存活。

“每當我獨自走在暮色四合的荒野裡,看著輕飄飄的月越來越堅硬,成為銀白鋒利的月亮”。

《牧犬三部曲》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68字

在寒假裡,我讀了三本書,名叫《牧犬三部曲》。它的作者是牧鈴,他曾被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譽為講故事的高手。

這三本書主要講了:牧工的兒子林達為了給牧犬黑雲報仇,將黑雲的兒子灰灰藏進了一個古老的陷阱裡,希望按傳說中的馴獒法馴出一條可以獨戰群狼的超級猛犬。不料,灰灰卻墮落為比野狼還要凶殘的牧場公害。而正常馴養的灰灰的兄弟黑頭卻成為了一條優秀的牧犬,在保護牧群的戰鬥中成了灰灰的剋星,灰灰逃入山林,淪為野狗。黑頭因替同伴復仇,遭人追殺,被迫逃入城市,不料遭人誘捕,加入了馬戲班。灰灰擊敗豺狗當上“豺王”之際,黑頭逃離馬戲班,隨著新朋友白娃去了它家。後來,灰灰在山中遭遇偷獵者,陷入了天羅地網之中。黑頭在白娃家裡仍然想念牧場,帶著白娃回到了牧場,白娃被黑狗咬死,黑頭大受刺激,咬死了黑狗。灰灰在山中迴歸了本性,不再濫殺。林達帶領黑頭去尋找灰灰,遭遇狼群,生死關頭,灰灰趕來搭救,最終灰灰迴歸了牧場,成為了一條優秀的牧犬。

從這個故事裡,我得到一個啟發: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只要用一顆從容的心去認真面對困難,一切難題就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罷了。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13字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為什麼?讀了文題中提到的那篇文章後,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因為不是每根竹子都願意經歷嚴冬酷寒,風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夠因此而質地堅硬,頑強蛻變,因此,能用來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經年曆冬。竹子在春夏時長得太散漫了,只有到了冬天,氣溫驟冷,天天經受“風刀霜劍”的考驗,它的質地才能變得更加緊密結實,這樣的竹子製作成笛子後,不管人怎樣吹奏也不走調。

由上面的事我也聯想到,和能製作笛子的竹子相比,人的成長也一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才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經受成功路上的坎坷、辛勞、汗水……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不說那些遙不可及的偉人,就看看身邊那些優秀的同學,哪一個不是付出很多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也許自己並不甘於平凡,也想做一根能做成笛子的竹子,但只有夢想而無行動是不能成功的。於是,所有的“機會”會與你擦肩而過,所有的“鮮花”會與你失之交臂……最終,你就成了一根不能做成笛子的竹子。

人生在世又何嘗不如竹子一般?人在成長過程中應慶幸有疼痛,應慶幸有磨難與考驗。如果沒有挫折、坎坷,人生就如同一杯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奇、無味,只有經過苦難的洗禮,生命才能有永不褪色的美,才能綻放出耀目的光華!

牧羊神豹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48字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牧羊神豹》的動物小說。

豹子也能牧羊?或許你們沒有聽說過,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來揭開這個祕密吧。故事是這樣的:一次,作者在中緬邊境趕集時,遇見一位老人,老人沒有穿鞋,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他對作者說了一大堆緬甸語,說著,他指了指手上一坨黑乎乎的東西,又指了指作者的鞋,這下作者明白了,原來老人是想用這隻像黑貓的東西來交換他的鞋,出於對老人的同情,作者答應了。回到家後,作者讓老梵娌來養小黑貓,老梵娌是隻母狗,已有10歲齡。沒想到老梵娌剛一碰到小黑貓就如臨大敵,迅速煩躁不安,張嘴欲咬。事後作者去請教老獵人,老獵人肯定的說,這是一隻黑豹。作者一聽大喜,黑豹可比黑貓值錢多了。回到家後,他用食物誘惑法讓老梵娌接納了小黑豹,小黑豹漸漸長大,作者取名三點金,一次,天氣格外悶熱,老梵娌放羊途中突然下起了暴雨,老梵娌禁不起這番折騰,病死了。

三點金趕走了作者借來的狗,自告奮勇的承擔起放羊的任務。每次放羊都能把羊群的損傷降到零。有一次,作者點羊時,發現羊少了幾隻,他偷偷跟蹤三點金,發現三點金竟然揹著他給一隻雌花豹送羊去,他一氣之下趕走了三點金,重新買了一隻牧羊犬,一年後,他的狗在樹林裡發現了一隻赤斑羚,他很好奇,到底是誰在給他送赤斑羚呢?第二次,他又發現了一隻赤斑羚,這一次,作者看見了三點金,他想留住它,可三點金一掄尾巴,走了,他又接連收到了兩隻赤斑羚,作者想:這可真是一隻活得有自尊的豹子。

讀完這本書,大家可能都覺得這是一隻知恩圖報的好豹子,可能所有豹子都是這樣,在動物的世界裡,只有吃與被吃,是它們的心理讓它們這麼去做。任何事物都是有善有惡的,我們不能只看它們的一面就定義為善或惡,往往我們都是在妄作定論。另外,知恩圖報也非常重要,既然連豹都懂得知恩圖報,何況是我們呢?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篇9

國小二年級作文 ,909字

Hello,朋友們!今天我看完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以後,我覺得牧羊少年的媽媽給他取的這個名字很好聽,叫聖地亞哥,一定是祝福他運氣很好。

從小,他的爸爸媽媽是想讓他當一名神甫的,後來他自己想去雲遊四方、探索世界,他就買了一些羊,然後趕著羊,放著羊去遊覽了這個世界。

那時他是一個來自西班牙的小男孩,我感覺聖地亞哥很喜歡旅行,他放羊路過了地中海,來到了另一個國度,那裡是阿拉伯,在那裡的城市,他上了一個騙子的當;在海的那一邊他又碰見了冷瑟王;後來他又認識了一位英國人,他跟英國人在綠洲度過了幾個星期;後來又認識了一位著名的煉金術士,最後聖地亞哥沒有在埃及找到寶藏,但是他又趕回了那座在自己西班牙村莊的小鎮子裡面的那座老教堂,教堂旁邊有棵無花果樹,他口袋裡的烏絲和圖明就對他說“你要去挖無花果樹底下,那裡有很多寶藏”,然後男孩聽了它的話就去挖了,結果真的挖出了百寶箱,裡面有很多寶藏,有羽毛啊、黃金項鍊啊等……

此刻,他想起了那位老吉普賽人,他這才意識到那位吉普賽人是多麼明智,他就把烏絲和圖明放進了那個挖出的百寶箱。突然間,這個男孩現在感受到了愛湧上了他的心膛。風這時歡快的跑來了,它告訴聖地亞哥—法蒂瑪的微笑正帶著風從地中海吹過來,婉婉地吻在了他的嘴脣上。這時,男孩彷彿感覺到了愛,是真正的愛。他想了想,又想到了那個吉普賽人,想把他得到的寶藏的十分之一分給他,男孩就拿著這個百寶箱生活了下去。

我讀了這本書後,還喜歡它的內容很精彩,我感覺牧羊少年這個男孩他喜歡探索大自然,他還喜歡探險,尋找寶藏,在路上他還認識了很多朋友們呢!

在他的這一次旅行中,他學會了更多的經驗,比如說:沙漠的語言,風在咆哮,他還知道風是萬物中誰也不能控制的東西,是風創造了萬物;他還知道了世界之魂,世界之魂其實就是用愛組成的,是牧羊少年他自己的愛組成的。

聖地亞哥還在這次旅途中認識了沙漠中的綠洲,它是一塊沙漠中綠色的,唯一的土地,他還學習了阿拉伯語,即使他是從西班牙小鎮出生的,後來他迴歸了那個小鎮,他再一次看見了那棵無花果樹,它還像往常一樣那樣綻開著,聖地亞哥最終找到的那些財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心裡充滿了愛……

《牧羊神豹》讀後感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38字

考考你們,什麼動物會牧羊?答案當然是狗了。可是,你聽說過牧羊豹嗎?有人會說,豹和羊是天敵,豹怎麼會牧羊呢?起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看了沈石溪的《牧羊神豹》後,我的觀點改變了。

這本書講的是一隻牧羊犬收留了一隻小豹子,但不幸的是,牧羊犬不久就犧牲了,那隻小豹子為了報答牧羊犬,便開始了他的牧羊生涯。

這隻小豹子優點很多,但最突出的是是他的勇敢—他敢獨自一人對付一群紅豺!

一天,小豹子到山坡上去牧羊,忽然,他發現遠處有一些紅點在動,不久,他就明白了,那是一群紅豺!他把羊群趕到一棵大榕樹下,他則躲到了樹上,等豺要吃羊時,他“嘩啦”一聲從對上跳下來,一下把領頭豺咬瞎,其他豺見頭領都倒了,嚇得作鳥獸散。

我覺得這隻小豹子很勇敢,牧羊正要這種勇敢,相反,如果當時小豹子不僅沒有打敗豺,反而退縮的話,那麼羊群就會受到損失,他自己也許還會受傷。小豹子正是靠著勇敢,才克服了種種困難,贏得了這場比拼的勝利,完成好了牧羊這個工作。我想,既然豹子都那麼勇敢,那麼我們人也要更勇敢。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篇11

國三作文 ,689字

“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合力助你實現”。

—保羅?柯艾略

“天命”,是這本書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何為“天命”?它是你一直盼望著的東西,是你一生的夢想。

書中牧羊少年聖地亞哥的“天命”,是尋找一個反覆出現的夢中的寶藏。也許有人會覺得可笑,一個夢而已,代表不了什麼。就像書中那位難民頭領一樣,“財富”就在眼前,卻始終躊躇不前。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不相信美夢成真,不相信奇蹟再現,只生活在安逸而日復一日的枯燥日子裡,沒有追求,沒有嚮往。

可是人總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在圈子裡呆久了,也就麻木了。世界那麼大,人生那麼長,圈外的風景那麼美,為什麼不勇敢地向前邁一步,去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聖地亞哥向前邁了一步,他不再甘心當一個牧羊少年四處遊走,而是漂洋過海,去尋找夢中的金字塔。

這場尋夢之旅似乎很漫長,很艱辛,也讓聖地亞哥明白了許多:跟著心走,它會帶你找到夢想,會讓你知道你真正的渴望。

所以,向前走吧,聽從自己的心聲,不用害怕失敗。夢想不會逃跑,會逃跑的永遠是自己。

煉金術士曾告訴過牧羊少年:在實現夢想之前,往往會遇到許多考驗。這僅僅是為了不讓我們遠離夢想。但這是一個大多數人可能會放棄尋夢的時刻,天命也在此時離開了。

尋夢,同人生一樣,堅持到最後的,才是贏家。無論結果如何,尋過了,笑過了,哭過了,經歷過別人沒有經歷的,這才是尋夢的意義。夜色之濃,莫過於黎明前的黑暗。

男孩最終找到了那筆財富,卻不是在金字塔下,而是在少年曾經去過的破教堂的無花果樹下。

這似乎很可笑,忙活了大半天,卻在自己的家鄉找到了“天命”。

但金字塔確實很壯美,不是嗎?

牧羊神豹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613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喜歡讀書,我想大家也一定喜歡。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牧羊神豹》。

主人公我是個牧羊人,養育著一隻名叫梵娌的牧羊犬,我用一雙膠鞋換了一隻黑貓,梵娌不照顧它。我去詢問了老獵人,老獵人看了看,說這其實是一隻黑豹。我一心想著要發財,就勉強讓梵娌照顧它,可一個星期後,情況變了,老梵娌像親生兒一樣照顧它,它也很愛老梵娌。

終於有一天,老梵娌死了,我給黑豹起名叫三點金,因為它全身烏黑,只有頭兩側有三點金魚,就起了這個名字。三點金咬翻了了新的牧羊犬,又給羊圈裡邊撒尿。我有去問老獵人,他告訴我,黑豹把這當成了自己的領地。

它要充當牧羊犬,我不放心,就親自帶他去牧羊,它越來越像老梵娌,還對我搖著尾巴,但它的尾巴卻像個棍子,見了別人,還會叫。

它牧了幾天羊後,越來越負責,比得上三個平常的牧羊人,最後它和老梵娌一樣可以獨立牧羊了。同時我也出了名。有一天,少了一隻羊。後來,每隔五天少一隻,我發現,它把羊給了一隻雌性金錢豹吃,我就把它放了。從那時起我就和一隻叫青面龍的牧羊犬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現赤斑羚死在我門前。原來它吃了我四隻羊,還了我四隻赤斑羚,從此他就遠走高飛了。

在這本書裡,作者使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更生動,孩子很更喜歡。

在人類世界裡,也一樣,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壞人永遠是壞人,你得永遠堤防。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豹永遠是豹,它不會像牧羊犬一樣聽話,它們是食肉獸,它們是吃羊,而不是牧羊。

草原深處的牧羊犬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911字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草原深處的牧羊犬》,作者是格日勒其木格黑鶴。這本書中敘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牧羊犬的故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一頭勇敢聰明、忠於主人的牧羊犬,它被稱為“甘珠爾猛犬”,它的名字叫都日波。

都日波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四隻眼睛”:它眼睛上方有兩塊金黃色的斑點,像是多出來的兩隻眼睛,這也是蒙古牧羊犬的特徵之一。都日波被主人巴特爾抱回家時,只有一個月大,它謹慎、凶猛的個性深深吸引了巴特爾。之後的十幾年期間,都日波像家人一樣地與巴特爾生活在一起,護衛著巴特爾牧場及其牲畜,每次驅趕入侵牧場的狼,它都表現出赴死般的勇猛。它還救過巴特爾兩次命。後來,巴特爾的兒子哈德為了還清生意失敗的欠帳,揹著巴特爾把都日波賣到了幾百公里外的城市裡。巴特爾以為再也見不到都日波了,可是一個月後都日波掙脫了鎖鏈跑了回來,一如往常地坐在氈包外的草地上等著向晨起的主人問安。

看完這個故事,我被都日波的忠誠、勇敢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體會到,其實小動物們對於人們來說並不僅僅只是玩伴,它也有情感,也有思想,它們對待人們像家人一樣,而人們也應該像家人一樣對待它們。人們一生會有許多重要、值得珍視的人,而小動物們只會有你一個。它想你,愛你,依戀你,信任你,忠實於你。我曾經也養過兩隻倉鼠,每天放學我都會記得去餵它們幾根麵條,而它們也彷彿都在等著這一刻,遠遠地看到我過來,就興奮不已地把尖尖的鼻子伸出籠子使勁地發出“吱吱”的叫聲。每次父親清洗籠子時,我都可以和倉鼠們“親密”接觸一會兒。看見它們扭動著肥嘟嘟的身體圍著我跑來跑去,時不時地還停下來嗅嗅我的腳趾,我覺得我們之間已經把對方當做了最好的朋友。然而,一年多的時間裡,它們都陸續地離開了我,現在想起來我還覺得十分傷心。如果將來我還有機會養寵物,我會更加好好地對待它們。

讀完了《草原深處的牧羊犬》這本書,回想起曾經餵養的那兩隻小倉鼠,我更能體會到人與小動物之間的這份純潔的情感,而這情感又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閉上眼,我總能在腦海裡浮現出在廣袤草原上都日波的身影。我暗暗地許下一個心願:總有一天我一定要去草原看看那些可愛、勇猛的牧羊犬,去尋找我的“都日波”。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56字

有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做什麼,只要你肯努力,你想要得到的東西自然而然就來了。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聖地亞哥的牧羊少年尋找金字塔寶藏的故事。這本書裡有沙漠、有綠洲、有海洋、有高山……每一段都充滿艱辛和苦難,主人公無所畏懼,一直向前。對照牧羊少年,我發現我欠缺很多,在生活中,我常常乾點事,就給爸爸媽媽喊累,學習上,每次上課就等著老師講,自己很少主動去預習,遇到難題就等答案。這種遇困難就躲,遇難題就繞的思想,真的需要我好好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雖然自己始終覺得自己還行,但是為什麼會躲避呢?我想困為還是自己書讀的少,不管是課外的,還是課上的,讀的少,就知道的少,自己對自己不自信,怕別人笑話。

可能我們每個人都報了課外輔導班,音樂、美術、英語、體育,可是我們有多少是自己喜歡上的呢,總感覺自己玩的時間太少了,可是我們卻時常想象自己長大以後成為歌唱家、美術家、運動員,可以不努力學習,我們以後能成功嗎?就是我們班的張凱尉同學,當別人都在休息的時候,他在努力地學習舞蹈,最終成功地被北京舞蹈學院錄取,如果平時不努力學習,他能被錄取嗎。

我們現在是小學生,正是學習的好時候,就像書裡這樣說的:“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人一旦步入青年,就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天命了。”天命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好好學習,學知識、練身體,努力使自己充實起來,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學校,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標。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書中的話:書是不必要的負擔,儘管男孩曾養成了一種近乎迷信的觀點:以書為友,開卷有益。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062字

一本好書,無需華麗的辭藻,無需艱澀難懂的句子,無需富麗堂皇的情節。想要評價一本書,時間就是最好的的鑑定師。真正的好書,往往會在時間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無論時隔多少年,仍然風采依舊。我要推薦的便是一部關於夢想,關於完善自我的書——《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在長路漫漫的人生中,夢想是唯一不可丟棄的東西。

書中的主人公,那個男孩,也就是聖地亞哥,在比我們大一點的年紀,便開始實現夢想。他年幼的夢想是雲遊四方,甘願做一個牧羊人風餐露宿,四海為家。直到有一天他夢見了金字塔下埋藏的寶藏,他的夢想變成了尋找那筆寶藏,在麥基洗德的指引下,男孩走上了尋找寶藏,實現夢想的道路。

這本書告訴我們有了夢想更要努力實現。

男孩為了啟程出發,賣掉了跟隨自己幾年的羊群。當被騙子騙走全部錢財時,他沒有灰心,找到了一份工作,繼續踏上了尋找夢想的旅程。儘管他在途中遇到了騙走他全部財產的騙子、沙漠中的戰爭以及在他以為將要實現夢想時卻希望破滅等困難,儘管男孩曾失望過、放棄過、迷茫過、恐懼過,但男孩始終沒有放棄夢想,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這本書告訴我們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也少不了他人的幫助。

麥基洗德告訴男孩“萬物皆為一物。當你想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他使男孩開始實現自己的夢想,使他知道“天助自助者”這個道理。趕駝人告訴男孩“生活往往是,也僅僅是我們現在經歷的這一刻。”使男孩知道現在對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懷古”只能徒增傷悲,最重要的是“惜今”。煉金術士告訴男孩“傾聽你的心聲。”他帶領男孩兒找到了寶藏的所在地,讓男孩隨時傾聽自己的心聲,做到順心而為。

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要不斷尋找、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各個角落裡也都有哲理的顯現。正如麥基洗德所說“萬物皆為一物。”舉個例子:世界上有許多種語言,中文、英語、法語等,但他們表達出人的意思都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出現的。簡單點說,就是用不同的語言說同一句話,意思相同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這就是萬物皆為一物。書裡借人物之口,也告訴了我們生活的道理,讓我們珍惜現在、不違背自己內心的想法。讀這本書不僅僅是主人公在不斷的完善自我,也是我們自己的一場修行、完善自我的過程。

讀完這本書,會讓沉溺在生活漩渦中的你,重拾希望與夢想,繼續上路。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805字

如果不曾遇見你,那我是否還會在黑夜中看見那抹一瞥而過的光亮,併為此感到驚心動魄嗎?

夜幕降臨,無花果樹下的牧羊男孩與羊群慢慢顯露輪廓,透過那殘破的屋頂,我能看見那星星閃爍。穿越夢境,我似乎在黑夜中不停奔跑,每行深深淺淺的腳印都在追尋著那一幕幕熟悉的場景……

世上最大的謊言

撒冷之王說:“在人生的某個時候,我們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命運主宰了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世上最大的謊言。”

一直以來,冥冥之中,人生早有安排。命運是既定的軌跡,任你一分一毫的撼動,也抵擋不住這命運的洪流。有多少的夢想,被埋藏在土裡,被埋藏在日光後的陰影裡,被埋藏於心的懸崖之下;又有多少的英雄,折戟沉沙,混跡於庸庸碌碌的人群裡,從就轉身消失於人海之中。

就像那牧羊少年的父親,他一直的夢想就是去雲遊四方,然而這幾十年來,他都在為吃喝操勞,夜夜在同一個地方睡覺。這何嘗不是世上最大的謊言?

然而,撒冷之王也說:“當你渴望得到某種東西時,最終一定能得到,因為這願望來自宇宙的靈魂,那是你在這世上的使命。”

牧羊少年,只為了那個連續幾次夢到的夢境,他賣掉了所有的羊群,踏上征途,雲遊四方,去尋寶。他想這就是他的天命吧。

當你與夢想相遇時,那剎那間的天崩地裂,那內心湧上的極致的喜悅與幸福的感覺,是你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對於一艘無任何目標在大海上航行的船來說,任何風向的風都是逆風。夢想的存在,讓你富有使命感與力量,它成為你是最為純粹的念想,它是暗夜裡孤獨卻光亮的啟明星,是極夜裡一束溫暖的日光。

尋寶的冒險家

當你開始獨自踏上這世界的征途時,厄運、困境總是無法避免,因為你必須戰勝它們,才能得以成長。如果那時你已感覺到絕望時,你是否還有力量重整旗鼓,整裝待發?

牧羊少年在市場上被嚮導騙取了所有的錢財,那一瞬間,他嚐到了從心底裡蔓延出的苦澀與傷心。幸好,這突然其來的背叛的絕望很快就消失了,“他突然覺得,被騙之後,他可以像個倒黴的受害者一樣看待世界,也可以像個尋寶的冒險家那樣觀察世界”。

生命裡無絕對的逆境與低谷,所有最後成功了的人都會說:“那不是低谷,那是為了去山頂而必經的上坡路而已。”再大的困難與遭遇,放到長遠的人生裡來看,或許真的很微不足道,只不過是因為它此刻在你眼前。再小的一座山坡,近距離來看,卻也是那麼地高大而不可跨越。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牧羊少年很快地就遇到了收容他賺錢的沙漠裡的水晶玻璃商人。商人是穆斯林教徒,他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得去一趟聖城麥加。然而他一直都沒去,他說,“麥加是支撐我活下去的希望,使我能夠忍受平庸的歲月,忍受櫥櫃裡那些不會說哈的水晶,……我寧願只保留一個夢想。”

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夢想。夢想是他們的信仰,他們將夢想完好地、純淨地儲存著,一直瞻仰著,感到了感激和滿足。然而,真的可以這樣嗎?

馴服內心的野獸

“因為你永遠不能令它沉默,即使你佯裝不聽它的話,它還是在你的胸膛裡,反覆傾訴它對生活和世界看法,為此,我們需要傾聽心聲。”

在內心深處,彷彿有一頭野獸在那裡,透過你的眼睛去觀望一切,時而安靜,時而憤怒地嘶吼,時而低沉地嗚泣。唯有馴服它,內心才會收穫永久安寧,才會變得強大,強大到可以抵禦一切磨難,可以承受無盡悲傷,可以再次微笑。

牧羊少年並沒有做多久的停留,他終究跟著商隊走進了沙漠,結交了因一場洪水而失去一切的駱駝人。他說:“我們擔心失去的,只是那些我們正在擁有的東西:我們的生命,或我們的作物,但是,當我明白了生命的歷程與世界的歷程全都由同一隻手寫就的時候,這種擔心會消失。”

生命擁有著它既定的軌跡,你以為你擁有了很多,其實到最後,它們都會離你而去;你以為你一無所有,但冥冥之中又擁有了很多。

牧羊少年跨越了千山萬水,歷經生死,兜兜轉轉回到了最初的地方,他在舊日放羊的山腳下找尋到了寶藏,“生命對追隨自己天命的人真的很慷慨”。過盡千帆,你會知道,路途上對於夢想的躑躅,選擇,堅守和追求,才是最大的寶藏。

當夜晚中你偶然瞥見那一束內心閃爍的光亮,不要詫異,不要拒絕,你只須睜大眼睛,並伸手緊握它,從而一路向前,無所畏懼。

牧童和狼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15字

一天,我讀了《牧童和狼》的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牧童正在放羊,他覺得很無聊,於是跟村民們開了個玩笑,就故意大叫起來“狼來了!狼來了!”這聲音從山上傳到山下,村名們拿著鋤頭、掃帚等打狼的武器聞訊趕來,到了山上,這才知道他們被牧童給騙了,應為這裡根本沒有什麼狼,只有牧童和他的羊。看到村名們驚慌失措的樣子,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第二次放羊,他又覺得很無聊,又用老把戲騙了村民們。

後來,狼真的來了,它咬死了許多羊,牧童嚇壞了,他不知所措,連忙大叫:“狼來了!狼來了!快來打狼呀!”然而,這次即使他喊破喉嚨,也沒有人前來幫忙。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

誠信,現在是社會上緊缺的一種品德,許多人都應該擁有它,可是許多人都選擇了拋棄。在網上購網,如果遇到缺少誠信的商家,你就會導致財產的損失。以上我談的是生活中的一件事,其實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不計其數,我也不例外: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在踢足球,我用力過猛不小心把球踢到一戶人家家裡去了。“這是誰幹的?”突然,一個刺耳的聲音從那戶人家家裡傳出來。一聽到這聲音,我們小孩子都怕極了。因為這是我們最害怕的王叔叔家,怎麼辦?我們現在完全沒那個膽子去撿球了。

王叔叔走出家門,指著我和我的小夥伴說:是你們踢的嗎?我不想被王叔叔捱罵,就指著我的小夥伴說:“是他,是他乾的”。王叔叔狠狠地批評了我的小夥伴,他大哭起來!哎這件事情明明是我不對,我還把自己惹的禍推給了他,我真的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萬分慚愧呀!

大家和我一起創造誠信果實吧!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849字

當有人登上一個“高峰”,你會帶著羨慕的目光說一句“真了不起!真棒!”;當有人得到了你求之而不得東西,你會不無醋意的說一句“真厲害!”除此之外,你無能為力。你不會去思考他成功的原因,你不會去反省自己與他的差距。其實他們比你多的,是努力的過程。

有這樣一位西班牙少年,他很貧窮,以放牧為生。他在夢中兩次見到金字塔附近有寶藏,為此心懷觸動決定去尋求寶藏。他在非洲時被小偷騙去了錢財,無奈只好為一位水晶商人工作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信念的指引下,一路上他遇到了鍊金術、預言家,甚至還有與自己一見終情的女孩。為了突出重圍,他與大地、沙土對話,在敵軍團中顯出了“神之力”,來到了壯美的金字塔前。歷經磨難,他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寶藏。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條通往遠方的路,在這條路上,你在後面看到了遠在前面跑著人的背影,於是很多讚美羨慕。想早日成為那樣的人,但你可能忘記了即使是跑步也是有汗水,也是有累的時候,只有比他人多使了幾倍努力,才能多跑幾米的路。

有一個成語叫勤能補拙,就算現在還是處於落後的位置,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終能領先於他人。在我小學班級裡,有一個姓王的同學,五年來他的成績一向是從下往上數的,也一直是老師的“重點觀察物件”。可以說沒有被人看好的他,卻是在六年級的一次數學考試中考了全班第一!接著又是連著的幾次滿分,單是數學一門科目可謂是“名列前茅”,使得班裡的“學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後來畢業那天說起這事兒,他說純粹是依靠課前預習、課後鞏固,大量習題與家教給提起來的,

沒有永遠的“學霸”,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學渣”,只有腳踏實地地去不懈努力,你才能離目標越來越近。當你成功時,可以想想,你比其他人多的,是努力的過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967字

它是一本神奇的哲學書。

它比《蘇菲的世界》更加地耐看,而且更容易理解。

作者叫保羅·科艾略,他在自序中寫道:他花了11年光陰研究鍊金術。這句話我認為很荒謬,他在一個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上用了11年的光陰,而它又體現出他堅持的品格。但是過了幾年他全力以赴,仍無結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他自己的感受。而我認為,他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還是他師父給他說的第三類煉金術士:在生活中發現“點金石”。讓我們在生活中找到成功,這正是我們的目標。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幸運的人,他叫聖地亞哥。他先後遇見了一個吉卜賽人,撒冷之王麥基洗德、水晶店老闆,一個英國人,趕駱人,最後遇見了一名煉金術士。它做了兩個一樣的夢,吉卜賽人說他要去金字塔尋找寶藏,他卻不以為然。然後他見到了撒冷之王,“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這是他說的話。聖地亞哥沉默了,他不明白這個老人。撒冷之王又說:“有個掘礦人,他幹了五年,敲開了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顆石頭,就差一顆,而這時他放棄了,這個人為實現天命而犧牲了一切,老人便幫了他一把,他變成一塊石頭,而掘礦人把他扔向最後一塊石頭,石頭爆開,露出了世界上最美的綠寶石。”

這是天命,我們向更加強大的未來行進,就是天命。完成天命需要犧牲,這是絕對的,就像馬雲,他承受住了天命完成過程中的犧牲,完成了他的天命。而天命不止需要犧牲,這是下文水晶店老闆的言辭。

“馬克圖布”大意為“命中註定”,同時,只有肯作犧牲且命中註定的人才能完成天命。當天命出現之時,我們常常不以為然,而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很少有人能把握住自己的天命,但當你抓住了天命,你會發現有很多的人來幫助你完成天命,我們不應把世界看作一個威脅,命中註定,每個人都可能成功。命中註定不可改變,而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唯有做出犧牲。我們現在的犧牲僅為學習。“恰恰是夢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變得有趣。”而這做出犧牲的過程,便是加大夢想可能性的過程,同時也讓生活變得快樂、有趣。

歷史不可改變,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朝著我們的天命出發吧。

牧羊豬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892字

持之以恆,實現夢想

在一個炎炎夏日的午後,我在家如痴如醉地讀了幾遍《牧羊豬》,這是一個關於小豬貝貝從任人宰割到斬獲有史以來第一個全國牧羊大賽滿分的勵志故事。

貝貝一個平凡的名字,許多小豬都擁有它,可在這個平凡的名字背後,卻隱藏著一頭不平凡的豬,他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其他小豬呼呼大睡的時候,他在練習牧羊;在其他小豬大塊朵頤的時候,他在練習跑步;在其他小豬沐浴陽光的時候,他在與主人互相訓練默契;正是他的持續的努力,使他在大賽之日引入奪目。

貝貝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與眾不同,以至於它並不想當一頭豬,而想當一頭柯利牧羊犬,準確地說是一頭獨樹一幟的柯利牧羊犬:牧羊犬總是用粗言穢語和武力控制羊群,這使得羊群想擺脫它的控制,而越是這樣,牧羊犬越是憤怒,最後形成一個惡性迴圈,使牧羊的效率和速度大大降低。再反觀貝貝牧羊,雖然它在速度和體能上不及牧羊犬,但是它對羊群總是那麼的彬彬有禮,使得羊群願意接受它的指揮。

為什麼貝貝在先天條件不如牧羊犬的情況下,還斬獲了??奕?善蠹暗娜??裂虼筧??鄭懇蛭?幢幢繞淥?裂蛉?嗔艘環荻匝蛉旱淖鷸兀?裂蛉?忍煊幸桓鑾幣饈叮?蛉褐皇俏尢跫??用?畹氖勘???運?竊諛裂虻氖焙蛑晃?環荻允奔瀋系淖非螅??還搜蛉旱母惺埽???ldquo;有心栽花花不開”,而貝貝卻對羊群有一份尊重,並不注意時間上的追求,反倒是“無心插柳柳成陰”提高了牧羊的效率和速度。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彬彬有禮地待人,尤其是碰到弱勢群體,不要自以為高人一等就輕蔑無視他人,要知道魔鬼藏在細節裡,任何一個不雅的言行舉止都有可能左右事情的成敗。

貝貝斬獲全國牧羊大賽滿分,除了貝貝與羊群的默契配合外,他個人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學生,特別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滿足現狀,即使過程困難重重、枯燥乏味,也要象貝貝那樣數年如一日的努力付出,提升自己的能力。魯迅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只要我們建立美好地理想,終有一日能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