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消逝的美好相關作文20篇

不曾消逝的美好 篇1

國二作文 ,580字

一條已佈滿我腳印的小道,熟悉地即使閉上雙眼也依舊尋得到它的方向,日復一日地與它交談,日子久了,也就倦了,一切都歸於平淡了。

天還是暗的,在路燈的照射下,路人的影子長長的,與同學結伴走在這條小路上。曾幾何時,這路是一片爛泥,路燈又在何時佇立在路邊?小草有何時脫去了破舊的衣裳,而曾經的那些美好也隨之而去。

太陽露出了它的腦袋,四周暖洋洋的,這才記起,春天早就來到了。在沉悶的教室中呆了一天,總算到了放學的時間。步行在放學的路上,太陽似乎還不肯離去。小夥伴們提議沿著路邊的一條羊腸小道,到裡邊玩一會兒,我跟在他們的後面,低著頭,沒有注意到身邊的變化。“看,那邊有一片竹林……”順著他的手指的方向,真的有一片小竹林,雖然竹子不是很高,很多,但依舊青翠挺拔。再向四周望去,身邊五顏六色的花兒、蝴蝶、蜜蜂正忙成一團。春,顯得越發濃郁。

再向前走,穿過竹林是一片綠草地。遠處炊煙裊裊,傍晚時分,農戶們也開始準備晚餐。突然,一陣“嘩嘩”的流水聲傳入我的耳朵,是小溪。誰能想到在一條已佈滿柏油的路旁尋覓到一條小溪。周圍的一切顯得如此陌生由熟悉,一塵莫名的激動在我的心裡漾開……

回到那條已亮起路燈的柏油路,回望那充滿春意的羊腸小道,才發現只是拐個彎的距離。拐個彎,美好就在眼前。

有時候,或許只要拐個彎就能夠發現不同的風景,換一種別樣的心情;或許只要拐個彎,人生就會發生轉變。

不曾遠去的美好 篇2

國二作文 ,729字

清風拂面,落葉樹樹繁花萬葉之間,我彷彿又看見你坐在那榕樹下望著我微笑那麼美好。

又是一年落葉紛飛,萬物凋零的秋季,我已經踏上回鄉的路,那麼熟悉寧靜。

兩旁高大挺立的樹襯著一條泥濘的小路清晰可見,我輕輕地走著,細細的聞著,空氣中夾雜著泥土和淡淡秋葉的味道撲面而來,我感到熟悉之間帶著許些滄桑又如淡薄雲煙,被風吹散而不知所去。

時光流逝,匆匆寥寥幾年,恍若幾世那個磚徹起的牆角後有著歡樂,也有悲傷。

那是個圖書上的瓦片已經零散,玻璃窗上佈滿塵埃,只依稀看見牌子上書這個字,請各店,人事,那個姐姐只是已泛黃他又向我打招呼,和我問好,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望向窗外那棵榕樹,只剩落葉寥寥,雲散風盡。

曾經我每次秋季都與你相會在此,一起,靜靜地背靠著背坐在一起,不用言語,彼此心靈相通。

那年秋我第一次回鄉,發現了正坐在榕樹下閱讀的你,風吹起耳邊的碎髮,我向你走去也許是聽到我的腳步聲,一抬頭看我手上的書,對我莞爾一笑。

黝黑的臉上不大的眼睛越發顯得格外明亮,甜甜的酒窩襯起的笑更為迷人。落葉飄蕩的肩上,秋風裡你是那麼美麗,那麼迷人。

也許心意相通,我們彼此成為好朋友。

書是我們之間溝通的橋樑,每到下午我踏著歡樂來找你,你早早幫我借好書,我儘快跑到你的跟前,你抬頭對我一笑,我在你的旁邊坐下,捧起你給我借給我的書,道:是我喜歡的。

秋風徐徐,落葉紛紛,一縷陽光打在我們身上,明亮又溫和,下午的時光在我們的書中慢慢散去,而你也離我遠去…

一次回鄉,我再沒看到你。無言的相識也是無言的相離。我望著湛藍無雲的天,心道,這就是你我,你我之間的知心吧!

走進那個牆角,我彷彿又看見了那個短髮的你坐在榕樹邊,抬頭向我微笑,那麼難忘,那麼美好。

原來美好從不曾遠去,在回憶,在心裡。

尋找消逝的美好作文 篇3

國三作文 ,1747字

【篇一:尋找消逝的美好作文】

有些情感和傳承,就像是被時間牽著細線的風箏,搖搖欲墜……

現今,走在現代化的城鎮裡,望著現代化的建築,用著現代化的物品,體會這便利的同時,不禁感慨:這是我們想要的美好嗎?

是的,也許很多人享受著這飛也似的生活,享受著西方科技帶來的便利,可他們不知道,在城市的某一角落,某些人仍堅守著那傳承於他們祖祖輩輩的精神和意志。

我曾有幸到幾個古城中游覽。親自體會過其中的風土人情。還記得是一間即便在古鎮裡也算得上歷史悠久的瓦塢。在簡樸的土瓦木屋中,端坐著一個年邁而精神的老者,手中捻著一鋒薄而利的刀片,在一塊木板上,仔細刻著什麼,神情貫注,竟是絲毫未曾發現我的臨近。待他用著詫異的目光瞥到我時,我已然在他身旁了。木板略微發黑,似是受了潮。在其上的,是一個古老的屋坊,被老者勾勒出了稜角,刻畫出了柱樑,坊內是幾個零亂的人影,正在翻車推磨。我看出了,這是古老的造紙法。畫面明明定格,卻讓我好似看到了水車的翻動,人影的閃爍。彷彿能夠聞到撲面而來的古木香氣,我也不知這是源自對紙坊的臆想還是這木塊所散發的幽幽木香蠱惑了我。老者看到我恍若入定,臉帶笑意,嘴角微動:“想學嗎?”我張口欲語,可是啞然,我,哪有資本去學呢?現代的生活早已把我同化了,這樣的元素已經難以融入我的世界了。老者只是掃了我一眼,目光在我背後的行囊略微停留了一下,嘆道:“城裡人……誒,後繼無人……”隨後顧自繼續雕畫了。我沉默,邁步離去了。

如今再回憶起,筆下寫來如此漫長,可細想,不過一瞥,一笑,一語,一掃。四個動作,我卻此生難忘,依舊記得那句“後繼無人”,我即便身為年輕人,也不由得生出蒼涼悲愴之感。是啊,莫非那些千百年來的美好,百十代來傳承的,就要如此消逝了麼?這是何等悲哀的可怖事實。身為炎黃子孫,我滿心哀怒的想要做些什麼,可我清晰的明瞭:我什麼也做不了,我是改變不了這一切的,我僅僅能提筆記下我永遠記得的美好,錄下我此時激發的情感罷了。

我會繼續尋找,會繼續追悼,追念這正在消逝的美好。我想如我這般懷古念舊的人不多,可想必也還是會有志同道合之人,與我同邁步,祭奠這持守千年,終將消散的美與情。

願傳承,永不斷,願美好,永不散。萬千情感,化作雙淚,低落在蒼白的糙紙上,卻引陣陣古香……

【篇二:尋找消逝的美好作文】

江河不息,皆付之東逝,永珍倏忽,蓋無常有常。

我聽見那山中月夜千迴百轉的深情呼喚,不禁跟隨著聲音,踏上了漫漫尋找之路—尋找曾在那座山中,古廟拜佛的虔誠;尋找曾在溪畔涉水,笨拙的搗衣聲;尋找曾鋪紗樹冠的月霓裳……

那世外桃源般的山林生活時光,彷彿只是一場如真似幻的夢境,點點美好消逝後便不再留一絲一毫的痕跡。也罷,誰會痴心妄想在喧囂的鬧市闢出山水的淨土?也許消逝的不是記憶中的美好,消逝的只是自己美好的心態。我不願庸碌地生活,我要尋回消逝的美好。

校園裡一如既往,吵吵嚷嚷,摩肩接踵。可一旦步入教室,氣氛就陡然變得有些許溫馨—這兒有三年同窗,有親手佈置每一個角落的教室,有殘存無數塗鴉的黑板。陽光溫柔且活潑地跳上每個人的書桌,個個鉛字的輪廓不再清晰,染上了金邊,微微溶溶,那是有點酥麻的溫暖。我想我找回了消逝的美好之一,儘管抓不住朦朧的月霓裳,可我找回了欣賞月色的美好心態,於是抓住了校園溫柔的陽光。

風也依舊是淡淡地微笑著在身邊散步,和著那鈴響時剎那的安靜。老師端著講義走上講臺,白色的粉筆在黑板吱吱作響,記下個個知識點,事無鉅細地講解著。此時,每個同學的目光都如此專注,而老師的目光,又是那麼認真嚴肅,交織著,穿插著。我想我尋找到了另一份消逝的美好,儘管沒在古廟拜佛,可我感受到了彼時的誠心與此刻融合,我找到了師生之誠。

考試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考場鴉雀無聲,大家都埋頭苦寫。刷刷的落筆聲本是那麼細微,可此時卻成了考場唯一的進行曲。慷慨、激昂,那是我的智慧與紙張擦出的簇簇火花!緊張之餘,這刷刷的落筆聲是如此悅耳,甚至令我心生感動。我想,我尋找到了最後消逝的美好,儘管它與笨拙的搗衣聲截然不同,但我找到了同樣令人感動的美好音律。

過去的終究會過去,正如那被浪沙淘盡的千古風流人物。但時至今日,若我們加以尋找,也還會抓住幾縷消逝的美好,匯成遠遠近近,愈加清晰明朗的溫暖。

正在消逝的美好記憶 篇4

國一作文 ,953字

在我看來,生活與文化即為一體,兩者早已緊密結合,難以分離。每一天,我們嘴上說的、筆下寫的全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在中華民族出現的那一刻,便深深地熔鑄在我們的靈魂中,若硬要將它剝離開來,中華民族就成了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再也無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但不幸的是,當今時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或許在我們未曾意識到時,它就已經悄悄地消逝,成為少數人正在遺憾的美好記憶。

我這樣說,並不是毫無根據。還記得某一天下午,父親開車接剛上完補習班的我回家,車上電臺正播著《評書》。聽著說書人用粵語抑揚頓挫地講著齊天大聖大鬧天宮,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說書人身穿黑色長袍,兩手袖子稍稍挽起,露出白色,手中扇子揮舞著,一臉的神采飛揚、眉飛色舞,彷彿投入了他所有的熱忱。雖然我從小就已經把《西遊記》翻看了一遍又一遍,但當我聽見那說書人飽含激情的說道:“啊,誰知那孫猴子,竟有通天的本事,揮舞著手中的金箍棒,掃走了成群的蝦兵蟹將……”,我仍舊沉浸在他的聲音裡,想象著孫悟空能力出眾,無所不能。

正當我聽得入迷時,父親開口說:“這怕是林兆明吧,以前他和張悅楷可是廣州說書的頂樑柱,可惜後來張悅楷死了,現在就剩他一個了”,頓了一頓,父親繼續說道,“廣州人是很喜歡聽說書的,我小時候,每當他們說書節目開始,往往呈現出萬人空巷的場景,所有人都擠去有收音機的人家那聽說書去了”。

萬人空巷,這是一個多麼震撼的場面!試想一下,當今時代,有哪種活動或娛樂節目能造成這樣轟動的影響?怕是沒有了吧。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過的得越來越滋潤,同時網際網路上海量資訊也讓人們眼花繚亂,在這個物慾橫流的花花世界,有誰能夠堅守心中那份簡單的快樂,又有誰能意識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更有誰能夠拯救這些正在消逝的傳統?

我思考著這個問題,動筆寫下這篇文章,源於內心的悲哀:面對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我們該如何待之?悲的是像張悅楷這類傳統文化的繼承人正一個個仙逝;哀的是中華傳統文化後繼無人,而我作為一箇中學生,可以做些什麼?

難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就要這樣一步步走向終結?是時候讓我們肩負起責任,用我們的血肉之軀建築起中華傳統文化的橋樑了!

面對傳統文化美好記憶的消逝,我們不能聽之任之,冷漠待之,千萬不要讓傳統文化塵封於正在消逝的記憶裡。

從不曾消逝的年味 篇5

國一作文 ,993字

談論起中國的春節,無疑是團圓飯、搶紅包……但隨著歲月的蹉跎,年齡的增長,年味反而越顯得清淡。但當暮然回首之際,年味卻從未曾消逝。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趁著空閒之餘偷偷溜至大街上尋樂。

走出小區數十米,街道上早已燈紅酒綠,繁華的街道上也只有零零星星的人群。頹禿的枯樹象徵性的長在路旁,一陣凜冽的寒風颳過,僅剩的敗葉也簌簌滑落。幾時,一輛車飛馳而過,在蒼老的年輪上留下斑駁的光影后又迅速消失不見,整座城市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好不悽清。看著條條縱列的商鋪大門緊閉著,一種無限的惆悵油然而生。而這種少有的異樣情緒像是牽引著我步步邁入萬丈深淵,無所適從……

倏忽,耳側多少傳來孩子們嬉笑打鬧的聲音。我尋跡找去,但映入眼眸的竟是另一番景象,這彷彿世外桃源般的發現令我欣喜不已:數十幾米的街道上,左右兩旁掛滿了喜慶的燈籠,由進至遠,由大至小都泛著薰黃的燈光,看上去只想沉醉於此。而不遠處,一堆孩童正來回嬉戲打鬧地燃放著各式各樣的煙火,笨拙而好奇的試探模樣讓人忍俊不禁。身後幾米處的家長也紛紛抱胸長談,話題不斷,從往年的趣事聊到來年的計劃。每個人凍的通紅的臉蛋上卻絲毫遮掩不住對新年的期盼。相反的,我這位不速之客愈發顯得格格不入。我只好自嘲的笑笑便原路返回,又再次回到冷清的黑暗之中。兩條街道卻似兩個世界。一瞬間,我只覺渾身上下,每個骨節縫隙中都泛著讓人無力挪動的酸冷。

不知麻木的走了多遠,當我再次抬頭之時,竟是母親因長年奔波在外而日益衰老的容顏,她那始終平靜如死水般的眼眸中,終於有了驚濤駭浪。接著又是一個讓我猝不及防的擁抱。這個擁抱似忽的將我一下拉出萬丈深淵,輕觸陽光。整晚的陰霾被強行拉開一道縫,投過來的光不偏不倚的落在了心尖上。鼻尖周圍都是母親的味道,只讓人無比心安。驟然,“嘣”的一聲巨響,身後光芒一片,與漆黑的夜色相映生輝。難得一見的煙火看得我如痴如醉。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連綿不斷的爆竹聲中……雖說煙火轉眼即逝,但那份永不堙滅的美麗仍會常駐心間。

年味並不是要大手筆的紅包,也不是口口相傳的客套話,而是那份如煙火般永不泯滅的愛與永恆。僅有這樣的春節才會讓長久未歸家的遊子感到家庭的溫暖,讓全家的成員感到親情的可貴。也僅有這樣的春節,才會更加的彌之珍貴……

不曾消逝的過去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4字

某天,我在家裡翻東西的時候,突然掉出一大堆舊舊的東西。定睛一看,才發現這是很久以前的一些老物件,好奇心促使我開啟看看。

第一個是相簿,開啟看時發現這是老爸以前的同學合影。雖然這本相簿比我還大,但照片竟然都是彩色的。拋開這些不管,我尋找著老爸的身影。找到之後,我發現老爸小時候長得比現在好看。我想象了一下當時的情景:老爸馬上要畢業了,因為畢業肯定要有畢業照,所以校長或老師便叫他們去操場上拍照。他們十分高興,跑到操場上,最後相機“咔”的一下留下了這張相片。這本看完了,我拿出了另一本。在拿的時候掉出了一張黑黑的膠片,朝著有光亮的地方看,便能隱隱約約看見爺爺。這東西可不能弄丟啊。

我接著翻這本相簿,結果恰好看到了這裡面唯一一張黑白照片。這張黑白照片是老爸小時候照的。照片上是爺爺和爸爸,背景是一片樹林,地方不是太熱鬧。那時的老爸比我現在還要小,五六歲這樣,爺爺蹲著都比他高。老爸今年三十九歲,我掐指一算,發現這張照片已經有三十三歲了,比我大了二十二歲啊!我都可以管這張照片叫爸了。

看完這本相簿,我又發現了一個信封袋。裡面也裝著一沓厚厚的照片,我不禁吐槽:“咱家怎麼這麼多照片啊!難道以前是做照片的嗎?”不過說歸說,我還是把這些照片拿了出來,這些是老媽的照片,基本都是一個年齡段照的。但是我在裡面看見一張很厲害的照片,這張照片里老媽和幾個阿姨站在一起,這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可這照片裡竟然還有兩個外國人!這兩外國人一男一女,黃黃的頭髮,高高的鼻樑。他們站在老媽和幾個阿姨旁邊很顯眼。看到這張照片,我都有點羨慕老媽了。

很多東西會在時間的沖洗下慢慢消逝,但消逝不了的是滿滿的回憶。

生命裡不可分割的美好 篇7

高二作文 ,1135字

一株紫藤蘿與枯樹相依相存,一叢牽牛花與籬笆相扶相持,本不起眼的事物,為何在一起卻形成了一番景緻?

帶著這個問題,我彷彿置身於時間凝結處,去尋一尋心中的謎底。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古樸的草屋,青煙嫋嫋處是一道挺拔的身影,如萬年的豐碑,屹立不倒。我望著那清秀卻堅定的面孔,好像透過未來看到了這白面書生,與那搖著蒲扇目光深遠的軍師在燭光下共討江山大計。曳曳燭光,閃動的竟是如此的美好。習習涼風,掀起了鼎盛篇章的首頁。

這二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劉諸組合”了。跨越千年,我看到的不僅是江山的恢巨集,還是君臣互許衷腸的靜好。如花和木相互纏扶,生生描勒出壯志凌雲的三分天下圖畫中最細膩的一筆。

歷史的車輪不斷行駛,眼前快速地變換。我看到了董仲卿慷慨激昂地陳詞,那愛國之情溢於言表。連那麼高高在上的帝王竟也舒展開緊鎖的眉頭,展露出難得一見的笑顏。話語相投、志同道合的另一面,是當初雄韜大略的相互探討、相互謀劃,是靜謐夜晚下,絮絮的議論和兩顆同樣愛民如子的心。

一番感慨,兩番盛景。若沒有諸葛亮的深謀遠慮,何來蜀國江山的一片繁榮?若沒有劉備三顧茅廬的堅定不移,何來永垂青史的孔明?同樣,若沒有董仲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獨到見解,何來漢朝思想上的安定統一?若沒有漢武帝的睿智眼光,又何來至在青雲的董仲卿?

像魚和水,彼此依賴,缺一不可。又像水和舟,相互推動,相互前進。脣亡則齒寒,足以懼矣。

眼前那株紫藤蘿與枯樹竟彷彿來到了我身邊,幻化出兩個人形,為我演示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人,一直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們出去旅遊,甲負責帶食物和水,乙負責帶日常用品和指南針等旅遊必需品。期間穿過森林、沼地,兩人都平安度過。然而翻越一座大雪山時,卻出現了狀況。起先,兩人依舊給彼此打氣,加油,撫慰著彼此心裡的焦躁、不安,然而到了雪越下越猛,所有的裝置全部失靈時,他們終於感到了絕望。於是紛紛只顧自己逃難,乙丟下了甲,看著瘦小的甲落在後面一點一點被雪埋沒。

他逃進了一個山洞,看著鼓鼓的揹包心裡竊喜。然而一開啟卻立即沒有了驚喜之色。裡面的食物全部都是生的!原來食物在他們度過雪山前已全部吃光,這些全都是甲在夜晚捕捉的山雞、野兔的血淋淋的肉,乙想起最後那一眼,甲不敢置信的絕望的眼神,不由打了個寒顫。

他努力抹除心中的不適,顫抖的拿著那裝著生肉的袋子,尋找打火機的存在,然後翻遍了所有能找的地方,仍一無所獲。他終於想起它在甲那兒。

乙臨死前,回憶的是與甲相處的點點滴滴。

我知道這是一個深刻且真實的故事。心裡總染上了些許悵然。這便是我想要的答案的昇華境界吧。

原來任何夥伴都不能分割開來。我們都是在彼此的生命裡深深紮根的人。分開了彼此,不是不成風景那麼簡單,而是從此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那曾經的一片美好。

其實不曾消逝 篇8

國三作文 ,973字

常回想起老家門前的那棵老柳樹,也常想知道現在的她還好嗎?

坐在回家的汽車上,眼淚不爭氣地往下淌。她走了,一聲不吭地走了,消失在我的生命中,很快也會消逝在我的腦海中吧……

還記得那時我還小,出門時她總會用她的大手拉著我的小手,當時她的手又軟又溫暖,被她拉著,我有一種一輩子都不想鬆手的感想。她走著,我也走著;她去哪兒,我也去哪兒,直到上學。那天,我死死抱著她,鼻涕眼淚一直往她身上蹭,她說:“乖,你只有上個好學校才會有出息……”最後,我在她的目光下獨自進入校門。

老家門前種了一棵柳樹,不大,卻給予了她和我一片綠蔭。夏天的太陽是最火辣的,她拿著一把芭蕉扇坐在樹下,我躺在她旁邊,聽她唱那不算好聽的京劇,隨著她一上一下扇的扇子進入夢鄉。幾聲蟬鳴驚醒了我,我惱了,她卻在旁微微笑著,不說話。我起身尋蟬,在哪兒呢?她用扇子指指柳樹,喔,原來在樹上,我跳著、喊著,可蟬聲依舊,我氣餒了,回到她身旁,她依舊不語,靜靜地給我扇風,一陣一陣的微風,我的心也靜了,那蟬聲也不似剛才那般嘈雜了,細細一聽,倒有幾分動聽。

白駒過隙,轉眼間柳樹已撐起一片天地,我也要離開她,去往陌生的城市。臨走時,她不言,我不語,她轉過身去,我也登上了車,一聲“再見”,瞬間擊潰我的心理,眼淚嘩嘩下流。

我和她經常打電話,聽著她的唸叨,我心中很安寧,然而她的形象卻在我腦海中逐漸消逝,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會不記得她。終於她不來電話了,我的心亂了,一天、兩天……等來的是家人的一句“她過世了”。我強忍著淚水,儘管那是早已猜到的結果。

“我們回家吧!”

汽車依舊在行駛,窗旁的我呆滯地凝望著窗外的景色,這是她不只一次向我提到的景色。到家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棵明顯長大了卻已經枯死的柳樹,人死樹亡,柳樹果然有靈性。我拖著沉重的步伐來到堂前,眼淚流過我的面頰,閃出微寒的冷光。“奶奶,我回來了。”可剩下的只有空虛,她已經消逝在我的心中,也許從我離開的那一刻就消逝了。

我獨自坐在樹下,拼命回憶和她之間的點點滴滴。我快要瘋了!一陣微風吹過,吹動身後的枯樹和一抹新綠,我訝然了,那是一株很小很小的柳樹,那是老柳樹留下的,是老柳樹的生命延續。我突然醒悟了,即使回憶消逝,可她不會消逝,因為在她看來,我其實是她的另一種延續,而她一直在我心中。

其實她不曾消逝,只是換了一種延續。奶奶,您將一直在我心中。

其實不曾消逝 篇9

國一作文 ,667字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但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題記

在童年的印象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放學探險之樂。

有一天放學,我偶然發現我們的學校旁邊有一條小路,那看起來幽靜而深遠,那條小路少有人走,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我告訴了小夥伴們,小夥伴們經過再三商討,我們終於踏上了那條小路。

小路非常狹小,有身臨“桃花源”之感。向前走越走越寬,但越來越不平,這兒高出許多,那兒又低下去許多,我們像行走在拋物線上。再向前走,路又變得狹窄起來,兩旁生長著一些榆錢樹,槐樹,柳樹等高大的樹木,樹林裡光線陰暗,增加了幾分恐怖的氣氛。我們顧不得看四周的景色了,不由得屏氣凝神,加快了腳步。

向前行走了不知多少步,小路突然出現了岔道口,我們只好停下腳步。選擇哪條走呢?我們分成兩派,爭執不休。最後還是年齡最大的一個拿了主意,選擇左邊的那條。我們順著小路前行了一段時間,終於遠遠的便看到了房屋。我們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飛奔起來。我們順利地跑回了家,心中又不禁產生喜悅之情:我們成功了,我們找到了通往家的另一條路。我們回來了,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新路!這時,花草在習習微風中跳舞,小鳥歡快的唱著優美的歌……

從此,我們時不時地走這條小路。春天,我們在小路上摘榆錢;夏天,我們在樹蔭下乘涼;秋天,我們嘎吱嘎吱地走在枯葉上;冬天,我們欣賞林中雪景。我們把那不平的土堆當做“山”,我們在山上扮演孫悟空,我們的笑聲盤旋在樹林的上空……

童年,一去不復返,時間也在不停的流逝,但我的童年卻不曾消逝。

致那些年我們曾遺失的美好 篇10

國三作文 ,967字

翻開日記,密密麻麻的墨色字型總能讓人莫名的感到淡淡的心安。

時光碾過,歲月靜好,不著痕跡的把每天的喜怒哀樂嵌在了回憶裡。那些年少時傻傻的承諾,如今回過頭來靜靜品味,卻只剩下風淡雲輕。

假如生命是一輛疾馳而過的火車,快樂和悲傷就是那兩根鐵軌,在身後緊緊地追隨。所有的時刻都倉皇而又模糊,除非你願停下來,遠遠的回顧。就像厚厚的日記,拿在手裡有種踏實的感覺,卻又殘忍地提醒我時光的流逝。

但是我們都不甘心,不甘心眼睜睜的看著花半開的時候就要面臨凋謝的悲劇。那些生命裡的恍惚時光,那些極美卻極易破碎的景象,真的只能放在書頁裡嗎?在我眼前逐日逐頁的過去令我束手無策的,就是這似甜美而又悲涼似圓滿而又落寂的人生嗎?

面對著些疑問,大人們只會拍拍我的頭,說我還不懂事罷了。但是我的心裡,仍然沒忘,沒又忘記最初的疑惑。我知道,這種關於生命的問題,需要自己用一生的時間來品味,尋找答案。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不再回頭的,不再是古老的晨光,也不再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群和月亮,我們的迷茫與無知,帶來的,是更多的彷徨悔已成為習慣,卻又無法挽留,那些記憶裡的人或事,不再允許我的任性,強迫我一步步的走向成長。直至很久後才明白,這段瀰漫著不捨的時光,就是我們常議論的,青春。

並不像書上說的那樣,額頭上冒幾顆青春痘,身體發育的快了,就是所謂的青春。青春期並不等於青春。我的青春,就像一杯薄荷味的奶茶,入口微甜,然後才感到一股刺激的冰爽,最後只剩下一絲若有若無的茶香,縈繞在在鼻息。讓人還未細細品味就已遺失。

有一首歌說: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也不得不收起曾經的話問自己,你的純真哪去了?有時候,聽著聽著有時候,聽著聽著,沒有來的,鼻尖竟泛著一股酸楚。青春,伴隨著長大,來的悄無聲息,經歷的事也也越來越多,遺失的東西,卻也越來越多。一路走來,我們收穫的,也就只有大人們口中的成熟罷了。當初的美好如落花般,被我收藏在書頁裡了。

別人總會說我愛多愁善感,可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看起來充滿活力,朝氣蓬勃,但也瀰漫著淡淡的哀傷。那些我們曾遺失的美好,卻也是真正存在的。記憶裡曾經多少次在夜裡偷偷地哭泣,曾以為會一直刻骨銘心,如今只剩下了些許無奈,少了幾許挽留。

即便縈繞著淡淡的憂愁,儘管患的患失,但內心仍向著東邊的太陽,對於這樣充斥著喜怒哀樂的青春,我們,仍舊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