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故鄉情相關作文20篇

不老故鄉情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5字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每當念起這些古詩句,我的心中往往會湧起思鄉之情。

20年了!我終於站在故鄉的土地上,放眼四周,覺得熟悉又陌生!

四周綠樹環繞,河水清澈見底,空氣清新,以前那了老舊的房屋早已變成了高樓大廈,好似醜小鴨變成了美麗高貴的白天鵝。真是煥然一新,令我驚訝不已!

我招了招手,攔下一輛環保汽車,坐上車,說出了家的位置,司機馬上開車。

路上,司機問:“小姑娘,是來看望親人的吧?”我並不吭聲,只是點了點頭。他無奈地嘆了口氣:“你們這些孩子,幾年才能偶爾回來個幾次!我們這些父可是被苦了!”我聽完了,臉紅得像個熟透了的蘋果,心裡滿滿是對父母親的愧疚。

到了家,付完錢,只見頭髮有些花白的父母親在家門前等候,我一陣心酸,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往下落,將心中的思念化成一個緊緊的擁抱。

回到家,發現有一個機器人管家對我說:“主人,請用餐。”說著為我拉開了椅子,我坐了上去,母親連忙解釋:“這是管家大叔多伯。”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有看到了電子保姆琴姨,心想:“20年的變化可真大呀!科技可真發達!”

吃完晚餐,一家四口出去散步,看到了一個淡黃色的月亮形狀的燈,還散發著陣陣清香,漂亮極了!我不禁把目光轉向月光燈。妹妹說:“這是月光燈,靠月光發電。”有指這一個商店說:“那是‘無人’商店,只要拿了東西在‘無人’幣中扣除就可以了呢!方便極了呢!姐姐!”然後一家人帶著我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我眼花繚亂。

故鄉在我心,不老故鄉情。

故鄉情 篇2

高二作文 ,1520字

汽車的轟鳴聲漸漸低沉下來,直至停歇。我朦朦朧朧地睜開眼,側首遠望,映入眼簾的皆是城市裡不曾見過的青山綠水,這兒便是我的家鄉。

車子才停下,奶奶邊拄著柺杖從屋內迎了出來。自從兩年前奶奶不慎摔斷了腿骨後,爸爸便把她送回了老家。一來是奶奶能有親人照料;二來也是老人在城市裡太寂寞了。爸爸和媽媽先下了車。即便爸爸不明說,我也知曉,他是很期待能回一趟老家的。這個恬靜的小村莊裡,載滿了太多他兒時的美好回憶。不止一次,我聽爸爸繪聲繪色地敘說著他童年的趣事,那些都是我不可想象的。爸爸會與玩伴們逃課溜到山溝溝上打鳥、捉蟲兒,回到學校面對老師的刁難全都對答如流,氣得老師們直瞪眼;也會光著膀子在溪水裡玩鬧嬉戲,順便撈魚;甚至還調皮地跳上一輛目的地不明的貨車,差點兒沒把爺爺奶奶給急死,每每談起這些回不去的曾經,爸爸的雙眼總是透著亮光,有著五分欣喜、兩分得意、還有三分我讀不透的眷戀與惆悵。

可於爸爸不同的是,我對回老家並不熱衷。偶爾行走于田間,看池塘晃著一片被夕陽鍍上的粼粼波光;不遠處鱗次櫛比的小瓦房群上的煙筒上升起的裊裊炊煙,竟橫生出一股不真實感。或許我的確置身於畫中,可卻無法在畫中找到歸屬感。也許對父輩而言,這裡是他們無論漂泊至何方,也會魂牽夢絮的鄉土。但對我而言,我不過是一位匆匆過客。

尚且記得這件小事。一個盛夏時節,家中飛進了一隻蟬,那“嗡嗡嗡”的聒噪之聲好不煩人。那時奶奶還在城中與我們同住,腿腳還算得上靈便,也不知怎麼的,竟讓她逮住了那傻不唧唧的蟬兒。緊接著,奶奶又掏出了根縫衣線,用其中的一端把蟬的腳給套上了。那可憐的小東西沒頭沒腦的四處亂竄,過了不一會兒又讓線給扯了回來,好不有趣!我在一旁看得直樂,便從奶奶手中接過了線頭。哪知沒過多久,那小東西竟然掙脫了束縛,嚇得我連線也不要,扭頭就跑。奶奶見我這幅狼狽樣兒,一邊笑著,一邊又逮住了蟬兒。待她再綁好後要遞給我玩時,我卻死活不肯了。還記得她因此說道:你爸爸小時候皮得很呢!哪有你這半分膽怯!

這樣一來,漂泊無定之感全無,有的只是恍然、有的只是頓悟。

曾聽說過,有這麼一種蝴蝶會在一定的的時節飛渡茫茫大海去到一個美麗的地方,第二年後又重返故土。由於蝴蝶的壽命只有短短几個月,因而當他們再度飛躍海洋時,已隔了整整四代。蝴蝶的子孫如此,但我與爸爸是如此不同。我不能理解他對家鄉的依戀與不捨,我甚至也不太清楚,這被稱為“家鄉”的地方,是否真為我的家鄉。

無獨有偶,臺灣作家席慕容對她的“原鄉”—蒙古,便有著旁人無法完全理解的熱愛。她出生於重慶,生於香港,此後又流離至臺灣,人過中年仍未踏上大草原一步。但在她的詩歌、散文作品中都浸澱著她濃濃的鄉愁。在去到她曾不遺餘力地讚美過數遍的故土後,她如是說:蒙古高原是我血脈裡遺傳幾千年的基因,我也特別珍惜。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草原的孩子,而蒙語是我回鄉的護照。

那些遷徙的候鳥,寒冬之時便南下渡冬;待北國春暖之時,又振翅離去。我想我就像那候鳥,往返于歸程與征程之間,竟失去了自己的故鄉!可真的是這樣嗎?我生於城市,長於城市。可每當被問及關於“故鄉”的問題時,我的心中都會有個小小的聲音在喊叫著:你不屬於這裡。那何為故鄉?王鼎鈞先生說得好:“故鄉是什麼?所有故鄉都是從異鄉演變而來的,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

能如此,更何況我們呢!原來故鄉的烙印早已滲入我的血肉、骨髓中不可分離!

此刻,我倚著車窗,沉入了我關於故鄉的混亂駁雜的印象中:灶頭燃著的柴火、溪水下綠得染了墨一般的水草、夜半的蛙聲蟲鳴。如顆顆明珠蹦進玉盤,錯亂無章。但這個念頭卻是越來越清晰,也還真應了北島的話:“是的,我們自以為與時俱進,其實在不斷後退,一直退到我們出發的地方”。

故鄉情 篇3

高一作文 ,771字

時間的飛逝,我在城市的擁擠與喧囂中已經度過了六七個年頭了—那曾經哺育我的小山村在我的胸海中已經漸漸模糊了。有時,她會像遊樂場出現在我的夢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卻又像在霧中行走的路人,若隱若現。偶爾,我腦海裡也會浮現出故鄉那美麗的景象:那是充滿活力的森林,那是長滿了綠油油蔬菜的田野,家門前是一棵高大茂盛的槐樹,還有小路旁的魚塘……

從安徽來到廣東,又從廣東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心情十分激動,愉悅。終於又見到那充滿鄉村氣息的一草一木了。那令人陶醉的油菜花香,一陣陣涼風迎面而來,舒服極了。此時,回到了可愛的故鄉我真想放聲高歌,可是我激動得什麼也唱不出了。

走在凹凸不平的小路上,一股股濃濃的鄉情向我迎面撲來。一群麻雀在天空中自遊自在地翱翔,一座座瓦房坐落在這片土地上,煙管裡冒出陣陣黑煙,那黑煙在空中徐徐上升。田野上,大片的金黃色的油菜花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池塘裡的魚在爭先恐後地跳出水面。還有人在地裡辛勤地耕作著。我仰起頭,看見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就像軟綿綿的棉花糖。我笑了笑,心裡想:原來天上的神仙和兒時的我一樣讒嘴,都愛吃甜甜的棉花糖。

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玩得很盡興。每天放學回家後就拿彈弓去射小鳥,比比誰的技術好,誰是我們當中的“神射手”。一起在魚糖裡摸魚,一條條草魚被我們抓住,我們身子全是髒泥水,日暮回家免不了被父母罵一頓。儘管被父母責備,打一頓也忘不了那開心的時刻。夏天天氣炎熱,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碼頭游泳,在水中打鬧,玩水槍,別提多有趣了。至今這一切還歷歷在目,因為那是我的童年,那是快樂的記憶。

在城市呆久了,我真想回故鄉玩,回到那充滿快樂的小山村。每當想到故鄉,我就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自由自在地和小夥伴們玩雪仗呢,正在玩抓迷藏呢,正在田野上奔跑呢。想到這些,我就會發自內心的說出一句話:故鄉,我想你。

故鄉情 篇4

國一作文 ,660字

記憶是無花薔薇,永遠不會敗落。

—題記

當春風輕輕吹過大地,故鄉到處充滿生機,田野裡,綠草如茵,小草在風中微微搖曳。田埂上,映滿了人們忙碌的身影。

經常夢到小時候的故鄉。夢中的故鄉是一個安謐的小山村。春天勤勞的人們穿梭在綿綿細雨中;夏天,昆蟲樂隊在烈日下演奏;秋天,金黃的水稻謙虛的彎下腰;冬天,道路上寂靜無人,裊裊炊煙在山村的上空迴旋上升。

而現實是殘酷的,現在的小山村,環境已漸漸受到汙染。清晰的小溪變得渾濁、秀麗的山船禿了頭、那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已失去……一切都變糟糕了。

曾記得,小時候的故鄉是個美麗的天堂。夏日的午後,人們似睡非睡,打著哈欠、扛著鋤頭,紛紛來到田裡幹活。我小時候經常跟著媽媽到田裡去,媽媽在幹活,我在和小夥伴玩。

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還有幾個勤勞的農民還在勞作著。在夕陽落去時,小夥伴們也依依不捨的揮手告別。我回到了媽媽身邊,呆然若失的看著田裡汗流浹背的媽媽。

我站得腿有點麻了,就無奈地坐到田埂上,聽著蚊子的叫,玩著田邊的野草,不耐的嘀咕著。

不知過了多久,我終於忍受不了了,帶著哭腔喊:“媽媽,我要回去了……快!快回去了……”無奈之下,媽媽只好放下手頭的工作,過來安撫急躁的我。

月亮出現在漆黑的夜空,月色傾斜下來,勾勒出媽媽彎腰忙碌的身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在故鄉的田埂上,一步一步踩下我成長的印記。

在漫漫的求學道路上,故鄉離我越來越遠,但時間不能把我美好的記憶風化。我的故鄉,心中的無花薔薇千載盛開。

我站在童年之外,站在故鄉之外,可我的心永遠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

能不憶故鄉 篇5

敘事作文 ,3853字

故鄉,總是一個讓外出求學的遊子魂牽夢縈的地方,能不憶故鄉?

時間如雲煙,頃刻間消散,《失去記憶的北京》已在我眼中漸漸變的模糊起來,而故鄉的印跡則清晰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歲月在悄無聲息的流淌中,改變著一部分土地的風貌,少君先生筆下的北京,就這樣在如歌歲月中改變著他的回憶。北京城市面貌及人文背景的大變遷,使離故鄉二十年的作者感傷不已。由此感觸,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溫暖,樸實,令人感動。

大院的故事

外出求學的我,已有兩年多的時間,每每回家,抬頭遙望故鄉的藍天,覺得是那麼的親切,而環望那片生我養我的黃土地,一草一木,更令我釋懷不已。曾經我常常聽媽媽講那大院的故事,它就像少君先生講的北京四合院一樣,溫馨而親切。媽媽說,在大院裡住著許多戶人家,常常在晚飯時分互相叫著到各家去吃飯,親的跟一家人一樣,那時,我就在想,古人所說的“天下本一家”是多麼的富有預見性。

故鄉的人們,總是那樣的勤勤懇懇,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那時的爺爺外出做工,很小的媽媽則與姑媽二人待在家裡並常常在黃昏時刻盼望著爺爺的歸來,有時候,爺爺若不回來,他們姊妹二人則被叫到對門家去吃飯。媽媽還常常對我說,李家奶奶常在院子里納鞋底,因為她家兒女眾多。

我的爺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心善的人,記得當時有一個包姓男子,常常在爺爺飯熟之時來到爺爺家中,於是,爺爺便常常將熱騰騰的麵條端給他吃。現今,我一回到家中時,老兩口總是笑眯眯的對我說:“大學生姑娘回來了”,我則笑著向他們問好。媽媽也常常說起那個早逝的奶奶,媽媽七歲時,奶奶便去世了。媽媽告訴我,當時爺爺總是給病重的奶奶錢,讓奶奶去看病,可是,奶奶卻拿著那些錢去買各種花布料做漂亮的衣服。也許,當時的奶奶自知已經時日無多,於是,想在剩餘的日子裡美麗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曾幾何時,我在不經意間見過奶奶留下的兩條粗黑髮亮的辮子,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一直留在爺爺的屋裡,後來,不知怎麼就不見蹤影了。媽媽告訴我,奶奶年輕時很漂亮,奶奶逝世後,爺爺一直未娶。當時村子裡有許多漂亮的姑娘想嫁爺爺為妻,但是,在爺爺心中,奶奶一直是最漂亮的,對奶奶的愛不言而喻,那是世上最偉大的愛,也許,當時的爺爺不懂得愛情是什麼,但是,奶奶是爺爺這一生中唯一的妻子,爺爺一生未娶。然而,在2007年的一個夏日,那一天狂風驟雨從天而降,好像老天在為爺爺的離世而哭泣,爺爺走的時候很安詳,嘴角掛著微笑,就好像睡著了。

我想,爺爺與奶奶在天堂重逢,他們一定會很幸福的。

如今的大院,已在歲月的洗禮中改變著自己原有的風貌。曾幾何時,大院中的人們已陸續搬離了這裡,在我多年前的記憶裡,那些高大的院牆早已搖搖欲墜,牆上裂開了許多條縫,每到下雨天,雨水順著牆角流進那些縫隙裡,沒過幾天,那些縫隙裡就會長出許多嫩綠的雜草,若是在夏天一連幾日下個不停,你則會驚奇地發現那些粗大的牆縫裡開滿了各色小花,有粉嫩的,淡紫的,微藍的,甚是好看。而且,你若視野開闊,則會順著牆角發現一片又一片的青苔,那些鮮綠的視覺體驗,讓你不禁有一種清新與溫和之感。

這幾年,我每次十月國慶節放假期間,總會回到家中。在家門前漫步時,我看著那些當年曾矗立在那裡飽經風霜的高大院牆,不知何時已消失不見了,只剩下一?y?y黃土,好像暗示著它曾在這個世界的存在。大院的如今,只在當年原有的基礎上剩下兩間土?y房,不過房門前年年種植玉米,山藥,還有各種蔬菜,地埂上更有向日葵。於是,每次回家,恰巧碰到向日葵盛開之時,我都會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它照耀著人間,傳遞著溫暖,向日葵不愧是光明之源的姐妹。每到此時,弟弟總會拿出相機嚷著跟我照相,那一張張笑魘如花的照片,洗脫了我風塵僕僕而歸的疲倦之氣,弟弟笑的更是合不攏嘴,這幾年的分分合合,已使我們兄妹三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永不滅的回憶,故鄉大院!

故鄉的遺蹟

我讀著少君先生筆下的歷史文化古蹟,紫禁城,天安門,天壇,圓明園,恭王府,那些古老而又氣勢磅礴的文化古蹟,讓人不得不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歎為觀止,然而,對於故鄉的那些遺蹟,我卻是情有獨鍾。

我們曾被外來的人們稱之為長城裡的人,沒錯,當年的土長城仍舊坐落於我們的那個小鄉村,兩千多年過去了,它仍舊屹立不倒。土長城綿延幾萬裡,訴說著當時秦始皇打造萬里長城的雄心壯志,但是,他還不知道,中華大地,長城之外也屬於我們炎黃子孫。

它作為故鄉的歷史遺蹟,是我們兒時玩耍的樂園。如果說,魯迅先生有百草園,那麼,我覺得我比魯迅先生更幸運,我是站在幾千年以前古人打造的萬里長城上玩耍的。很小的我,站在上面,遠望天際,覺得地下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渺小。也許,當時我就想,兩千年以前的人絕對想不到,兩千年後還會有後人站在他們的建築堆上遠望高空,俯瞰大地。不過,說起這萬里長城,還使我不由地想起了孟姜女的傳說,話說孟姜女一路尋夫,感動上蒼,痛聲哭泣之時長城倒了十萬八千里,其夫遺體出現。這段典故,不禁述說了當時女子的堅強意志,更述說了奴隸制度社會人民生活的疾苦。

萬里長城,千年的歷史遺蹟,永遠屹立,就像我們偉大的祖國已一樣。

在我心中,另一個古老遺蹟算是離我家不遠的一個窯洞,裡面漆黑一片,每次路過此地,我都會想起當年毛主席住過的窯洞,我還想著是不是也和這個一樣。聽母親說,曾經有一戶人家,由於家窮,當時就住在裡面,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他們搬了出來,隨後沒幾天,一個神志不清的老人住到了這裡,據說,這個人年輕時刻薄妻子致使妻子致殘,這位年輕的女子忍受不了丈夫的辱罵打,於是告到了公社並且離了婚,而這位男子則一生無兒無女,孤老終身。

觀其這位老人,他在老年時生活貧困,臨終前的日子裡,住在另一個窯洞裡,鄉親們見其可憐,常常送去吃的直至終老被家人埋葬。我那些善良的鄉親們,真的是永遠令人懷念,我相信,我們的後人也一定會如同故鄉的先輩們一樣誠懇樸實地做人。

時間從來都是在人們的忽略中度過的,窯洞裡當然又換成了那些無家可歸之人的住所。

記得有一年,家鄉來了一個從岷縣來的討飯人,在那兒住了一段時間,後來不見了蹤影,我想,她應該回家了吧!我希望她能夠回到自己的家,並堅強努力地生活下去。

歲月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一生坎坷還是一路順風,它最終都會給你想要的答案。

這個曾經被稱作是流浪之人家的窯洞,如今仍舊坐落於那兒,故鄉的人們也從未想過要把它拆除,我想善良的故鄉人一定覺的世上總有一些人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無家可歸,四處漂泊。也許,一個北風呼嘯,大雪飄飛的夜裡,可以保住一條鮮活的生命,畢竟人來到這個世上是多麼的不易。寒冷的夜晚過去,一大早或許就有溫暖的陽光照射進來,使你重獲新生,擁有一個嶄新的明天。

三棵大樹,被我奉稱為故鄉的第三大遺蹟。這三課大樹位於村後一條水溝旁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這三課樹被當地的老人稱作神樹。記得小時候一個玩伴告訴過我,她奶奶在一天早晨大霧瀰漫之時,看見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在緩緩向前移動,後來,當這個女子移到樹跟前時,忽然隱身在了樹種,於是,樹神的傳說由此而來。不過,這三棵大樹除了被人們奉以敬稱之外,也為故鄉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娛樂場所,她枝繁葉茂,高大粗壯,在炎熱的夏日,往往是人們避暑的好地方,每到傍晚茶餘飯後之時,一堆接一堆的人們將會聚集在這裡談天說地,而孩子們則在大樹下追逐嬉鬧,自有一番情趣洋溢在炎炎夏日。

故鄉,永遠是外出的遊子一心嚮往之地,因為那兒永遠是他們的家。

天籟之音

少君先生在《懷念南昌》中寫道:“有人帶來了二胡,大夥兒圍著圈,唱的人一板一眼怡然自得,看的人也是搖頭晃腦饒有興趣”。看到這樣的描寫,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上高中時每每經過的那條街道。那是一條常常瀰漫著天籟之音的街道,因為在那條街道的中端旁邊,常常有三三兩兩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旁若無人,搖頭晃腦地眯著眼,相互應和著拉著二胡,曲聲抑揚頓挫,纏綿悱惻,悠揚而帶著淡淡的憂傷,讓我這個正值高三衝刺的學子頓住了腳。每次一聽到那些聲音,仿若天籟之音。

此時此刻,雖然往昔的天籟之音早已消失不見,但那幅場景仍讓我難以忘懷。現今,只要我一回家,必然經過那條街道,每每回頭張望,側耳傾聽,看那一群群拉二胡的老人是否還在,聽那曾被認為的天籟之音的曲聲是否還回蕩在故鄉的天空。

人生就是這樣,我們往往在回憶中度過,卻又始終抬著頭不斷地追尋著前進的方向,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就是為了追尋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意義就是有所追求。

阿冰的《二泉映月》,讓我從此愛上了那憂傷的旋律,而在曲子中透露出的那種對生命的盤桓與無助讓人甚覺人世的悲涼,阿冰在泉水的流淌中藉著皎潔的月光離開了人世,從此他與紅塵再無瓜葛,讓後在另一個世界繼續追尋他自己那份純潔靈魂所到達的地方。

也許,世界就是這樣,我們不知道它是否能夠永恆的存在,只是在時光的流淌中,一部分人來了,一部分人走了,而在每個人短暫的存留中,最終所要追尋的卻是一種讓自己靈魂迴歸最初的本源,因為一切事物的本源是最純潔的。

我帶著這樣的思考,帶著對阿炳命運的思悟,傾聽那天籟之音中生命的旋律,體味世界本源中生命的意義。然而,對於故鄉的人們來說,也許他們從未思考過這些,但是他們卻一直在最質樸的自然本源中追尋那生命的意義;也許他們從不知生命為何物,但是他們卻在一種最平靜地時光中存在著,他們內心純潔如水,他們將世界上人類生存最本質的善與愛留給了故鄉的後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這就是我的故鄉,讓我如此深深眷戀的故鄉,一點一滴,能不憶故鄉!

忘不了故鄉的雲 篇6

國一作文 ,793字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每當這熟悉的旋律在耳畔響起,我的心裡就飄過一片片故鄉的雲。

我並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無錫城裡人,10歲以前,我只是住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鎮裡。那裡沒有林立的高樓,沒有難聞的廢氣,有的只是一河清粼粼的運河水和碧藍的天上飄著的潔白的雲。

我們都是熱愛大自然的孩子,因此我們的老師總是帶我們走出教室,去看水,看天,看雲。秋日的午後,年輕的女老師帶著我們像小鳥一般呼啦啦的奔向一大片草地。秋風柔柔地吹著,慵懶的我們躺倒在草地上,才發現湛藍的天空上鋪滿了羊絨似的雲。那雲彷彿柳絮,薄薄的,透出點金黃的光。偶爾一陣風吹過,吹散了幾朵雲,露出一個圓圓的洞,洞中金光萬丈,彷彿是天堂的入口。不一會兒,這金光閃閃的“天路”就合上了。我們指著天上一朵朵的雲,天馬行空地想象著。我們儼然成了藝術家,在腦海中把片片雲彩塑造成了件件藝術品。我們沉醉在這迷人的景色中,沉醉在豐富的想象裡。直至夕陽西下,天色漸晚,我們才戀戀不捨地歸去。女老師在走之前還說了一句話:“心裡有結的話,就看看雲吧!雲飄過去,就能帶走苦悶。”

我要轉到城裡讀書前,班裡的同學都為我送別。我們還是來到了那片草地上,可是時值初夏,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片雲。我的同學不想讓我失望難過,對我說:“總有一片雲會飄到城裡的,你看到了,就像看到了我們一樣。”說話的時候,他們的眼裡閃著點點晶瑩。

後來,我在繁華的都市裡,漸漸淡忘了在故鄉的同學。直至我小學畢業,來到了新的學校,才在偶然中記起,故鄉還有一群久未探望的同學。匆忙趕回去,已是物是人非。那片草地還在,天上的雲也還在,只是我的同學已經不知何處去了。我一個人靜靜地看著雲,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細數往日歡樂的記憶,我的眼裡蒙上了一層薄霧。

後來,我愛上了看雲,因為我忘不了故鄉的雲,更忘不了故鄉的雲裡載著的濃濃的情。

悠悠故鄉情 篇7

國二作文 ,751字

我的故鄉是河南,在那裡,我度過了學齡前的幸福時光,上學後我就離開了河南,如今我已是實中的一名中學生了,逐漸長大,逐漸成熟。幾天前,外婆的一通電話不禁勾起了對故鄉深深地思念之情。

難忘故鄉的小河。

還記得小時候的夏天,我與幾個小夥伴總愛撩起褲腳,跑進門前的小河裡,歡樂的水花濺到我們身上,好涼好涼,“螃蟹!”男孩子手一提,在我們女孩面前晃來晃去。“呀!”尖叫一聲,我們擠到了一塊,踩著了青苔,一滑,險些摔倒在河裡。雖然險些來個“五體投地”,但心兒,填滿了歡樂,那條河,也填滿了歡樂……

難忘故鄉的竹林。

故鄉的竹林是我記憶中的一個神聖的地方。當夏日的餘熱漸漸減退,月光柔和地給大地蒙上面紗時,竹林下便開始熱鬧起來,忙綠了一天的人們總是不約而同地來到竹林下乘涼,他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邊抽紙菸邊話家常,盡享竹林底下的涼風習習,悠閒自得,而我總喜歡依偎在媽媽的懷裡,傾聽那風吹竹葉動的颯颯聲或是聽媽媽講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

難忘故鄉的夜幕。

月光下,夜幕像透明的紗,把大地罩在裡面,田間像流淌著的牛奶,又像沐浴著水銀,大地沉浸在寂靜安謐的氣氛中,河岸上緩慢著他們的歌聲。月光如水,瀉在植物的葉子上。露水點點,激盪在故鄉的土地上、夜、靜靜的夜……

難忘故鄉的雪景。

雪花是北國的驕傲,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著,似煙樣輕,如玉一樣晶瑩,如銀一樣潔白雪後初晴,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呈現在人們眼前,到處像拉起了白色的帳幕。地上、房上蓋了厚厚的棉被,樹上開滿了雪白的“梨花”。在如洗的藍天下,顯得格外耀眼。

故鄉,這兩個迷離如夢影般的詞,隨著兩行淚水緩緩地、緩緩地淌下,淚水落在衣襟上,歌聲在耳畔迴盪。

“他鄉山也美,他鄉水也秀,難忘我童年故呀故鄉美!”啊!故鄉,我日思夜想的故鄉,今宵可會再入我的夢中?

最是難忘故鄉情 篇8

國三作文 ,604字

故鄉,人們最初生活的地方。從古至今,文人們便寫下了無數關於故鄉的作品。故鄉情也成為了離家在外的人們不能磨滅的一個記憶。

詩仙李白曾寫下過“次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王維也寫下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岑參在《逢入京使》也留下了“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的美句。小時候不懂故鄉情到底是什麼,心裡還想著要早早飛出去,見識一下大城市呢。

姐姐品學兼優,大學後在上海工作。上海可是國際性的大都市,能在那裡工作是多麼幸運而又幸福啊!我們都十分羨慕。去年,姐姐回來了,我們問她:“上海好嗎?”“好!”雖然她說好,但臉上也沒有喜悅,她說,在上海的幾年,工作打拼十分累,心裡還是想家,還念東北的風土人情。懷念家鄉的美食、家鄉的景色、還有親人們。

是啊,人們一離開家鄉,到了外地,便開始了打拼生活,養家餬口,身心俱疲,再加上身處異地,不見故人,自然憑添了無限的孤獨、憂愁。於是便懷念了故鄉無憂無慮的生活。

若是身處異地,能碰見一個老鄉,也是極好的。不由分說,便是熱切地交談。談談自己,談談生活,談談家鄉的面貌。雖然身在他鄉,也會感到十分親切,這便是故鄉的魅力吧。

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能離開故鄉,到外地打拼,那時,我們便會深刻地體會到了故鄉這二字對於遊子們的重要性。

故鄉是避風港,是遊子們日夜思念的地方,也是外出人們心靈的寄託。故鄉,不僅有熟悉的記憶,也會有人們對遊子的思念。

最是難捨故鄉情 篇9

國三作文 ,557字

那裡是有情的地方,那裡是充滿銀鈴般歡笑的地方,那裡有最難割捨的情,有最永恆的愛,那裡就是故鄉。

故鄉是我們最大的溫暖,我們還小無法體會到余光中的鄉愁,無

法感受“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的深深無奈之情,也無法理解“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苦、煩悶之感。詩仙李白更是寥寥幾筆創下千古佳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流露出他漂泊在外,深夜孤寂一人,思故鄉、念故鄉、懷故鄉的悽清、心酸之痛。

當一個遊子孤悽無寂的漂泊在外,內心該是多麼無助啊,這時便

是又獨酌一杯清酒,與月亮共飲,訴說著遊子心中那份最痛的情,每當無助的時候,想想那裡,溫存著多少美好的記憶,遊子們捧起那些易碎的夢,繼續將它塵封在沉睡已久的心湖,也許只有那裡,不經意間才會觸碰到那些沉睡已久的心湖。

那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皆是最有情的事物,即使一花一

草,也依舊能點亮遊子心中那盞燈,當風輕輕拂過,最嫩的柳條伸出枝,那份最深的痛又隱隱流出,“舉杯消愁愁更愁”遊子心中的愁唯有那裡能解,那裡,是他們心中最大的牽絆。

無染的暮光勾勒不出陽光燦爛的美好,倦歸的鳥兒展翼向風,正

如那裡,終歸是遊子心裡最痛的傷,最美的花開花落,最美的雲捲雲舒也敵不過遊子那份痴痴的情,故鄉情,任憑那風吹雨落,任憑那滄海桑田,那心那情那夢,依舊人在、情在。

故鄉情 篇10

國一作文 ,581字

“故鄉的歌裡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這首是席慕蓉的詩,也道出了我心中的故鄉。

我的故鄉在雲安,我在那兒土生土長,玩慣了那兒的黃泥,看慣了那兒的瓦房。夜晚,就和小夥伴跑著,鬧著,在院子裡追逐打鬧。白天,就經常到河邊撿石子兒,堆城堡。絕對是熟悉了雲安的各個角落。

偶爾到新縣城玩玩。嗬!多新鮮!光著腳丫在房子裡跑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熱的時候還可以在有空調的房子裡。就像進了冰箱一樣,多麼涼快啊!而且街上熱鬧非凡,各個商場開放著,琳琅滿目。當時,我就想住進這樣的新城,告別那俗氣的雲安。

可沒想到,我這一夢想,到了初中,居然就實現了,因為整個雲安要搬遷的緣故,我們也隨之住進了新城,真是太美妙了。起初,我興致勃勃的。可過了不外,我就懷念雲安了,懷念那兒上了年歲的土屋,懷念那朝夕相處的夥伴,更懷念的是住在那兒的那段日子。

現在住進了新城的我,總是覺得好孤單,好寂寞。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只能坐在桌前,靜靜的想在故鄉發生的一幕幕美好的情景,昔日的夥伴散了,昔日的鄰居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留下的只是略微帶點淡黃的回憶。

以前總是不明白,故鄉有什麼好,為什麼那麼多的名人都寫了無數讚美故鄉的詩呢?現在我終於明白,只有告別了故鄉的人,才會有對故鄉那麼多眷戀,那麼多的思念。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我好想再回到故鄉,去看看故鄉的河,故鄉的雲……

故鄉情 篇11

國一作文 ,650字

掐指算來,離開故鄉已整整七個年頭,七年風雨兼程求學路,絲毫未減故鄉情。

最記得的是故鄉的山。紅紅的土地和連綿的山體,故鄉的土地算不上肥沃,甚至有點貧瘠和蒼涼,小時候爺爺就告訴我那是因為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這是革命的搖籃。故鄉的山上有兩種樹較為普遍,松樹及油茶樹,一棵棵松樹就那麼倔強地挺立著,傲視著,而那一片片油茶樹林,則能榨出有東方橄欖油之譽的茶油,哺育著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休養生息的人民。你若有幸在春天登上故鄉的山頂,感受那山風掠過山林帶來滔滔巨浪般的咆哮,放眼那紅色土地上長出的一片片排山倒海的綠,絕對令你流連忘返。

還記得故鄉的水。故鄉的母親河贛江,是祖國母親河長江的一條支江,流過故鄉的那段江面極寬,因此印象中總記得故鄉的水有一種大氣的寧靜美。在這片廣闊的水域裡,生長著無數種魚,你可以在寧靜的午後或日落之時,看到江邊有人在垂釣,真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圖。

最忘不了的,是故鄉人,小時候爸爸到外面工作去了,媽媽去教書上課了,只留下我和哥哥,由爺爺奶奶帶著。等春天山上松樹長出松針的時候,爺爺總是喜歡帶我們去午後的那片丘陵,爬些低矮的山,回來的時候總是可以順便撿些山上的鬆菇,那鬆菇的鮮美味,這麼多年一直是我最經常回味的。記憶中在奶奶家裡,享受奶奶的廚藝是最幸福的,每天吃飯都可以端著碗到很多小夥伴家中去串門,大多數時候是被爺爺銅鈴般的呼喊聲叫喚著才回家的。童年的快樂就這樣在故鄉流逝。

我愛我的故鄉,故鄉的山,故鄉的水,以及和故鄉山水相連的故鄉人。

這就是我對故鄉永久的思念之情。

月似故鄉情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851字

月亮的圓是團圓,月亮的光是塔光,月亮的缺是異地。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一個大團圓的日子,也是多少遊子思念家鄉的日子。

今年的中秋與往年的不一樣,往年的中秋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餅,賞月,熱熱鬧鬧的,可是,今年的中秋少了一個人,似乎使得這個中秋稍有不愉的度過。

中秋節這一天,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團圓,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喜悅,因為每年的中秋我的姐姐都會從外地趕回來和我們一起團圓。在這一天,我的母親早早地去市場買菜,準備給我們做許多好吃的,我的父親出去賣貨了,他說待會回家時會給我們帶回月餅,然後就不再出去賣貨了。母親從市場回來,原本空空如也的菜籃子如今變得滿滿的。母親說想給我們包餃子,於是,我就幫助母親一起製作團圓餃。晚上,明亮的月亮掛在天上,像一個玉盤,也像一個月餅,今天晚上的月亮格外的圓,散發出的光照在了很遠的地方。熱騰騰的餃子已經被端上了桌,姐姐卻還不回來,突然,電話鈴響了,我趕忙跑去接,只聽在電話那頭的人說:”今晚不回家了,工作太忙,沒辦法趕回來了。”我和姐姐說了幾句話以後就結束通話了電話,母親向我詢問;我如實的告訴了她,只聽母親哦了一聲就回到了座位上,桌上的的餃子已經涼了,我抬頭看了月亮一眼,似乎缺了一角,這代表著一種象徵嗎?也許是吧,誰又有準確的答案呢。

獨自在遠方漂泊的姐姐,也許正在“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許正在疲憊的伏在桌上吧,也許正在看今晚的中秋節目吧,遠方的他,不知還好嗎?

無論在哪個地方,無論在哪個方向看到的月亮,其實是一樣的,月亮散發出的光總能照亮每一個角落,也照亮了每一個遊子的心。

小的時候聽父母說,家裡的長輩會根據家裡的人數來切分月餅,每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如果家裡缺一個人的話,就會把他的一份留出來,等他回來時再給他。小時候聽父母說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現在竟覺得,這不是一塊月餅的事,這是一份情,是長輩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回家與自己一起賞月,吃月餅,聽自己講過去的中秋人們是怎樣過的,講那些我們從小聽到大的故事。

月似故鄉情,祝願天下人都能在中秋與家人團圓,幸福美滿。

故鄉情結 篇13

國三作文 ,801字

距離上一次回到我的故鄉,感覺已是很久前了。但生活在小縣城整天忙忙碌碌的我早已沒有探望故鄉的心。也許偶然會回想起來,可不一會兒便被淹沒在無窮無際的學海中。

這一次,我跟隨父親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

記憶中的故鄉似乎與現在比起來完全不同地了。兒時的故鄉,好像還有湛藍的天空和清澈的小溪。而現在,往昔的小溪早已乾涸,往昔的建築也都作塵土被風吹去,只剩下斑駁的幾間破屋和麵目全非的土地。不知是拆遷造成的結果,還是自己心智的成熟?但願是後者。

我家並不是書香門弟,自然也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在村中穿行了一陣子,故鄉的老宅便出現了。雖還算不上是一座危樓,但看那泛黃的牆壁就可知道老宅的年代久遠。行到此處,父親輕嘆了口氣。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當時父親正想著他的童年生活。或悲傷,或美好,我並不知曉。我只知道父親有一位很疼他的父親。

的確,故鄉最吸引我的地方,即是我的爺爺,很可惜,爺爺英年早逝,42歲時便撒手人寰,留下奶奶和三個子女。父親每每提起爺爺,眼裡都會泛出淚花,在他的心目中,爺爺就如神祗一樣,神聖而不可侵犯。耳濡目染,我也十分敬佩我的爺爺,或許正是因為爺爺的優良

嘆完氣,父親搓了搓凍得通紅的雙手,站在門前猶豫了一會兒。“你來開門。”父親從青石臺階上退了下來,回頭低聲對我說。我整了整雜亂的衣領,在昏黃的路燈下“多多”地敲了敲那扇搖搖欲墜的木門。

過了一會兒,門“吱呀”一聲被斜推開,屋內的燈光迫不及待地奔出房門,在一霎之間將我的臉龐照得透亮。

開門的是我的奶奶。她笑著迎接我們進去,父親與奶奶拉起了家長,我們要回城了,奶奶轉身從堂屋拿出些新鮮蔬菜遞給父親,說是自己種的,比菜場買的安全。

我和父親走了,夜色中回頭看到奶奶仍倚門而立。

兒時記憶中的家鄉美麗已然無存,但親情仍在!

關上車門,開啟空調,在結滿冰霜的車窗內,我最後一次將目光投向我的桑梓,我的故鄉。隨著時間逝去而被遺忘的故鄉,將在我的記憶中永存。

故鄉情 篇14

國一作文 ,720字

我的故鄉在東北,是遼寧省的一個小村莊,我雖沒在那裡長大,但幾次回故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鄉是美麗的,也是富饒的,尤其在冬夏兩季,冬日的白雪皚皚,夏日的樹叢林立,無不讓人驚歎。

冬日裡,一場大雪過後,整個世界彷彿都在沉睡,寂靜的山裡鄉下,讓人敬畏,彷彿手指一碰,靴子一滑,這神聖的雪景頃刻間就會消失。如果站在山上你會更加震撼,茫茫的白雪覆蓋了高山平原,僅有稀疏的幾處,點綴出鮮活的顏色。閉上眼睛,沉默不語,感受這天地浩瀚,你會覺得自己十分渺小,再睜開眼時,那生機勃勃的山林又是別樣的景緻。

夏日裡,就與冬日有天壤之別了。那是一幅人傑地靈、生機盎然的圖畫。在山上,你可以聽到小溪輕輕地流淌,看到野兔一躍而過,聞到野花的陣陣芳香。一場大雨過後更加熱鬧,洗去了花草樹木的塵埃,真是永珍更新。田地裡那些吸足了養分的玉米結出碩大的果實,綠色的玉米葉子隨風而動,沙沙的聲音彷彿是在感謝上天的恩賜。在夏日的夜空中,繁星點點,銀白色的光芒像珠寶一樣,發出柔和的光,總會把你回家的路照得清晰一點,再清晰一點!

除了美不勝收的風景外,家鄉的特產也數不勝數,除了人蔘、鹿茸這些遠近聞名的特產外,還有許多呢,比如說野蘑菇,就讓人回味無窮。姥姥做的小雞燉蘑菇最是美味的,加上八角、花椒、料酒等輔料,在小火下慢燉,滿屋、滿院都瀰漫著小雞燉蘑菇的香味,再看這雞湯濃而不稠,肥而不膩,在鍋裡咕嘟咕嘟地冒著泡。如果是冬天,一口湯,一片蘑菇,一塊雞肉,溫暖了五臟六腑,驅逐了全身的寒意。

故鄉的人更是可愛的,夏天,在知了的長鳴聲中,火紅的太陽掛在天空中,老人們躲在樹蔭下談天說地,小孩子嬉戲打鬧,青壯年在田地中辛苦勞作,單純簡樸,沒任何虛偽……故鄉的這片土地永駐我心中。

故鄉情 篇15

國一作文 ,1067字

盼著盼著,假期如約而至。家鄉的小土屋,河邊的金柳、山上的野果樹。都是否還在呢?叢林深處的仙人掌們還會再一次跟我開玩笑嗎?爺爺奶奶的小木屋還會為我開門嗎?

家鄉,一個普通又簡陋的小村莊,村裡的人不多,有四五十戶,家家戶戶來來往往,互相照應,和諧友愛。這家一旦出現了婚假、喪事阿、修房子啊……鄰里間宴請是免不了的,今天你到我家去幫忙,明天我到你家裡幫忙,大家多聚聚,增加下感情。在我記事起,家鄉就這樣。純樸的民風倍感親切,讓你絲毫沒有感受到陌生。

故鄉的春,是綠色的。之所以是綠色,僅僅是因為我喜歡它,因為綠代表朝氣、生命和自然。春天也有紅色啊、黃色啊!但是我卻對綠情有獨鍾。那時的我,相比現在而言,我個人感覺是快樂自由的,沒有大量作業等待你去完成;沒有高考前這個壓力重大的感覺。相反,我和夥伴們偶爾捉捉蝦、逗一下螞蚱,累了時隨手一摘附近的野果,倚在一棵大樹下,便酣然入睡了。那時候的天是那麼藍,草地那麼綠。大家在一起喜樂融融,那便是別有一番風味兒了。春天是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萬物復甦,沉睡了已久的許多東西換上了新的衣裳,有的還變苗條了不少。蝴蝶你追我趕,蜜蜂忙著謀生,而花朵和鳥兒們就成了蝴蝶們最好的觀眾。故鄉的春,是親切、美好的。遠處一聲呼喊,“隆隆,快回家吃飯,大概是媽媽在叫我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論中通外直,誰還能蓮相較量呢?自然富裕了就類植物純潔和高尚的情操,即使像“泥”那樣的汙濁的東西,也絕不能浸染它的半分純淨。面朝荷塘,氣淨花開,夏日賞荷就是我們的愛好了。泛舟荷塘,摘摘蓮蓬,嗅嗅蓮香。那清澈見底的裡湖,我們家鄉獨有的特色,湖岸邊的小亭子也彷彿是為我們休憩用的。村裡人在這兒淘米、洗衣,夏日炎炎,一席荷葉拂去萬千躁熱,心中頓時舒適萬分,夏日時免不了爺爺的祕製消暑茶了,那是最甘甜,可口的。故鄉的夏,卻不夏。

故鄉的秋,遍地金黃,爺爺奶奶在田間忙活,我呢便負責提供茶水給他們解渴,等著他們收穫自然的豐厚。有時候我也會主動去幫幫忙,幫他們割麥,摘果。結果卻總幫倒忙,儘管爺爺奶奶不在意這些,但我還是會不好意思的。天邊的鳥兒沿者順風飛著,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而我也早已長大,不再是那個淘氣、頑皮、總讓爺爺奶奶不省心的小男孩了。後來我12歲那年,離開了爺爺奶奶去鎮裡讀書,從那以後就沒回過家鄉了。

爺爺奶奶現在也已經離開了我,離開了家鄉。回憶起家鄉的那段歲月,有他們的陪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感謝爺爺奶奶,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要是能再喝一碗爺爺的消暑茶就好了,再回到家鄉,小木屋已經不會在了……”

故鄉情 篇16

國三作文 ,1039字

祖父退休了,暫住我們家。

我的祖父是一個和藹的人,銀灰色的頭髮約有一寸長,一根根精神抖擻地豎立著,一點兒也不頹廢。鬍渣留在下巴上,也是銀灰的,有些扎人。他整天樂呵呵的,偶爾在小區裡閒逛,可更多時候,卻只看見祖父一個人趴在窗臺上,遙望著未知而又迷茫的遠方……

也許是老人“重男輕女”的觀念吧,我與祖父的關係遠不如與外祖父的關係好。每次放學回家,淡淡打過招呼後便各自忙自己分內的事,不再有任何一句多餘的交談。但每看到祖父那瘦弱無助的身影倚在小小的窗臺上時,心中便泛起一陣心酸。我知道,祖父想回到他生長的故鄉。

祖父喜愛喝酒,喜歡用大大的酒桶裝市場上最廉價的高粱酒,喝時再倒到小金茶壺中。每抿一口酒,便接著“咔嚓咔嚓”地嚼一口菜。喝了酒,他白色的鼻子便變得通紅,一直紅到耳根。有一次,老人喝醉了,與我們嘮起家常,說到他的故鄉時,他眼中微微泛起晶瑩的淚花,用沉沉的聲調,操起家鄉的口音說道:

“以前啊,村子裡的老人去世了,那戶人家便會請人擺酒席唱戲。那時村中有八九個唱戲的,我啊,就是其中的一個。”老人抿了一口酒,清了清嗓子,再低低地繼續說著,“那時候,我們從黑夜唱到白天,每次都是唱三夜的。我們幾個就一起,四五個伴奏,兩三個唱。我就是裡邊拉二胡的。”

“現在呢……唉—”老人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眼眶變紅了。他大聲擤了一下鼻子,又說道:“現在,唱戲團裡的老人都只剩下兩三個了。他們唱別人的去世,現在卻變成別人唱他們了……”

祖父說不下去了,他輕輕咳嗽了幾聲,又擤了一下鼻子,放下了他的碗筷,輕輕地離開了座位,再次趴在窗臺上,望著那深色的夜空。但我知道,祖父的心,又一次飛到了他的故鄉……

祖父一直都想回家鄉,但出來了好幾年,故鄉的瓦房早已荒廢了。祖母便也不許,說是再到外打工幾年,有了積蓄再回家。祖父的回家夢一次又一次破滅了。

偶然間一次回家時,見祖父在沙發上埋頭看著我的一本書。他戴著老花鏡,很努力地眯著眼,頭低低地埋向書本。我輕輕喚著他:“爺爺!”他才猛然抬起頭,眼眶紅紅的。見是我,便說:“晗,你過來!”他語中竟有幾絲孩子般的興奮,似乎是剛剛碰面了一個久違的熟人,“這篇文章《月亮》真好!”

我知道,這篇文章所寫的,是農村與城市的不一樣。農村裡的人在月光滋養下長大,月是永遠大而亮堂的;而城裡的夜雖永遠是燈火通明的,但夜空中卻只剩下無盡的黑暗與迷茫……

“鄉下真好,真好……”祖父長嘆著氣,不停地反覆地重複著這句話,這句深深烙印在他心裡的話。窗外仍又是一個燈火闌珊的夜。

二十年後的故鄉情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4字

小溪裡流著故鄉的水,天空中飄過故鄉的雲。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心裡充滿了一份激動,一份期待,一份思念,一份………太多的感觸,讓身在他鄉的我一想到即將回到自小長大的家鄉就激動不已。讓我想起了一切的美好事物。

看著故鄉的田地,小路,山野………把我拉回了童年美好的時光。那時我跟我的小夥伴們在田間野炊,放風箏,玩泥巴不亦樂乎!傍晚,那美麗的晚霞,是如此的令人捉摸不透,這個地方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憶。遠處,那五顏六色的野花是那麼的好看,那麼的芳香。總是讓從念念不忘!還有那清澈見底的小溪,是那麼的可愛。淘氣的我們在那裡留下了許多的小腳印……。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樹。故鄉的雲。故鄉的月。故鄉的花。故鄉的小溪……它們組成了一幅美麗的自然風畫。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久久都無法忘記。

一提到我的故鄉,腦海裡又浮出一句句的古詩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裡的句子同時也表達了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天色已晚,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迎面吹來徐徐的微風,我仰頭看著天上的明月,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小時候,奶奶常在月光下給我講故事,跟我一起做遊戲,童年有太多的回憶,太多的樂趣,我非常懷念兒時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日子。

故鄉的水流在我的水中,故鄉的飄在我的心間,故鄉的小溪印在我的腦海;故鄉是茶,溫暖著我的心。故鄉是牛奶,給我甜蜜。故鄉是薄荷,給我清新。給我一份思念,給一片溫暖,給我太多太多………

啊!我愛我的故鄉。

月是故鄉情 篇18

國二作文 ,662字

空氣清,碧空如洗。深藍色的天幕上懸掛著一輪金黃色的圓月,少許淡薄的雲煙絲絲縷縷纏繞左右,給明月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它似懸於一汪清水之中,悽悽冷冷,幽幽清清。皎潔的月光透過薄紗一瀉千里,柔和的照著寧靜的日夜。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如此美景佳辰,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每當我望著故鄉天空皎潔的圓月。父親給我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傳說。也在那時,才知道月亮裡住著一位美麗善良的嫦娥仙子,有一座金碧輝煌,但卻淒涼幽冷的廣寒宮,有一棵千年飄香的桂花樹,還有可愛的玉兔,金蟾……幼稚的童心曾想,嫦娥姐姐一個人住在月宮裡一定很寂寞吧!吳剛哥哥長年累月不停地砍著桂樹,一定也很累吧!那頑皮的小白兔也一定想來人間和我們一起捉迷藏吧……月圓月缺,春秋幾度,故鄉的月伴隨著我慢慢長大,充盈我的整個童年。在我的心目中,故鄉的月永遠是那麼神祕,明亮……

故鄉是美麗的,沉浸在融融月光下的故鄉更是美麗的,那連綿不斷的山巒,那波光鱗鱗的廣闊湖面,那幽靜而陰森的叢叢竹林,還有那婉轉悠揚的笛聲,無不使人陶醉其中,走在故鄉月光下的林蔭小道上,踏著一路疏影斑駁的槐蔭,盡情的領受著明月賜予的美。清風徐徐,花香滿地,聞著這沁人心脾的槐花香,望著透過樹蔭時隱時現的明月,我似乎聞到了月中的千年桂花香。此時,我只願獨自徘徊在槐蔭下,靜心的傾聽著從遠處飄來的悠悠笛聲,沉寂在這如詩如夢的意境中……

啊,美哉,我的故鄉月,它載著我五彩斑斕的童年夢,它寄著我蕩氣迴腸的故園情,它賦予我與柔情,賜予我力量,激起我的豪情萬丈,此生願化作哪怕是縷縷薄雲,也只為護衛這心中的故鄉月!

故鄉情 篇19

國二作文 ,822字

吟誦著千年的古詩,彈奏著醉人的旋律,漫步在鄉間小路上,感受著社會所給予的和諧與安寧。

—開篇絮語

有一種感情,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褪,反而會因為歲月的長久而醇香。有一種感情,不會因為空間的隔阻而疏離,反而因為距離的遙遠而心近。這便是故鄉情,沉釀於每一個熱愛故土的遊子心中的故鄉情。它不因世殊,不因時移,恆久比天長,深沉比地厚。

沒有它,李後主不會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慨嘆;沒有它,宋徽宗不會流露“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的感傷;沒有它,便沒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流傳;沒有它,便沒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膾炙人口。

古人今人歡聚一堂,同為故鄉放聲歌唱。你聽,“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輾轉難眠的范仲淹如是沉吟;你聽,“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那裡有條美麗的河,雄鷹在那裡展翅飛過,留下一支動人的歌”。韓紅的歌因故鄉情的滋潤而無比悠揚;你聽,“這就是蒙古人,熱愛故鄉的人”。騰格爾發自肺腑的歌多麼令人動情。

故人愛故鄉,“為什麼我的眼睛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一口鄉色酒足以讓人沉醉一生,迷戀一生。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事,故鄉的一點一滴。每一瞬間都留在那兒的光陰都值得留戀,每一個候在那兒的人都值得懷念,每一段生於那兒的情感都令人夢牽魂縈。

“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遊子們還在念著余光中的《鄉愁》落淚,離開了故鄉,他們成了飄蕩在空氣中的一朵朵孤獨的流雲,無依無靠。只有鄉愁化為一保小小的郵票,帶來故鄉的囑咐與問候,聊解相思之苦,寂寞之悲。“喚一聲‘故鄉啊!’問一聲‘你好嗎?’捧一把熱淚,懷一顆赤子之心,親愛的母親,兒一定會回來”。

故鄉是一口滿盛深情的井,我們進不時放下水桶,打撈一份溫度,一份感動。品味一份甘甜,一份芬芳。然後,我們把思念放回去以後作為對井的回報,從而使得故鄉這口井永不枯竭。

故鄉情,攜你一路同行,與你一生為伴,實為幸福。

悠悠故鄉情 篇20

高三作文 ,806字

故鄉是一支歌,帶著翅膀,老遠老遠地飛進我心裡,帶給我一縷細細的溫暖。歌聲飛來的地方,是可愛的故鄉。故鄉是一座古老的城,裹著溫馨的綠,倚在山的腳下,陽光暖照它,聖女般地撫愛著她。關於故鄉,它摻雜著太多兒時的回憶,也融入了太多自己的感情……

曾記得,在故鄉的小屋裡,從臥室的那扇窗望去,是一片起伏的山,陰天時,是灰濛濛的晴天時,便是陽關西邊無限延伸的濃綠。看著它,就像自己也被映成青色的,隱隱約約嗅到花香。

曾記得,在西山那個峰裡有一座古老的塔,時不時傳來一陣塔鈴聲,在悽婉的塔鈴聲中,45°仰望它時,望著陽光在塔尖匯聚成一個光環,我在心裡默默祝福我的故鄉……

曾記得,在故鄉的時候,我也登高望遠,細細地打量眼前這天湖一樣的世界。滿眼善良的水痕一浪接一浪推向岸邊,拍打岸石,嫋嫋的水氣上蕩著傍晚的微風,悠然地蕩著圈。

或從樹隙裡望湖水,湖水像一個個金色小船,和著眼前大團碧色的樹葉,無限美好,或許天地之間的濃淡色全在此了,濃的是緞子般滑亮的天,淡的是那明鏡般清亮的水……

悠悠的故鄉情,是小時候住過的地方?是古塔?是風?是水?還是身處嘈雜的環境的對故鄉的思念?

我想,應該都是的,可如今,人們卻因種種因素,嫌棄家鄉,嫌棄家的祖名,只求改為高大上的鄉名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不知你是否會半夜恍惚,我的家在哪裡,還是以前那個雖土氣卻有人情味的家鄉,還是現在有了光鮮的外表卻內在空虛的家鄉,我想更多時候讓心靈顫抖的更是前者吧!

如此人在家鄉,心卻留在記憶裡之錯位,折射出來的是幾十年經濟飛速發展而人文情懷在逐漸丟失的情形,竟淪落到現在,我們憑滿足虛榮心只為謀得一個高大上的家鄉,我也不知道在物質利益為社會廣泛認可的時代,家鄉成為旅遊景區是好是壞,只知道,當一種醇厚的文化被貼上利益的標籤時,家鄉的味道是否在變味?悠悠故鄉情啊!

悠悠故鄉情,我只希望留下家鄉的情,讓行走在車水馬龍和異國他鄉的男女老少,心裡有一個牽掛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