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失敗相關作文20篇

人生與失敗 篇1

國三作文 ,657字

我氣餒過,我埋怨過,我痛苦過,但我也堅強過、嘗試過、成功過,而這樣我體驗到了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就是坎坷曲折。我必須學會面對這樣的人生,這樣的經歷,因為這是我無法選擇的不是嗎?

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我萎縮過;面對別人的誇獎;我驕傲過;面對自己的失敗,我逃避過;面對自己的生活,我也失望過。人不能總在失敗中生存,要知道別人不能幫你過日子,生活中有再多的不順心,我們都要挺過去。我們要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這樣不才是勇敢嗎?

一次考試,我對自己的成績非常的不滿意,但我沒有感到度日如年,因為那不是世界末日。一帆風順的生活是生活嗎?問一下自己,你就會覺得自己並不虧本,為什麼呢?因為有了多一次失敗的經歷,讓更加的努力,更加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心靈的懦弱。我們要把此刻的失敗化為動力,勇敢的承受,把他釋放出能量來,這才有效率。但我也堅信,有朝一日,我會牽著彩虹的手,走向蔚藍的天空。

這次的失敗已成過去,我難道不應該在失敗中總結失敗暗藏的“動機”,去挖掘失敗的源泉嗎?但我並不提倡過度去追究,自己失敗是……

每個人對待事物的觀點都不同,因此人不敢去面對,不敢去接受,只會過分責怪自己,而為什麼不把這樣的時間用來總結失敗的原因呢?去想想接下來應如何去做,如何提高效率呢?你只會認為自己所努力的一切,帶來的結果確是如此殘酷的結局,而你從未尋根問底是什麼緣故?

勇敢的面對現實吧!讓失敗隨光陰流逝成為歷史,在我們的生活中失敗只是一次小挫折。它在我們生活中只充當微不足道的角色,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失敗的。

那一天,我與失敗相遇 篇2

國三作文 ,691字

“叮鈴鈴”,一聲清脆的鈴聲,標誌著我們的初二生涯的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我幾乎是哭著走出考場的。考試之前,我為這次考試做足了充分的準備,想給初二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可是在考場上我還是遇上了難題。

領成績那天,我是不想去甚至是不敢去的,我怕我會接受不了預期的那樣低的分數。到了學校,我一直心情壓抑,走進教室,撇下書包,即使不知道成績怎樣,就一直低頭寫總結,反思,但在我看來,那份總結更像一份檢討。

最難熬的時間還是到了—發成績。成績理所當然地沒出我所料,我的成績“成功”地低於了我前幾次的最低分。像被潑了一盆冷水一樣,我呆呆地看著手中的成績單,眼淚毫無徵兆地流了下來。那一天,我與失敗相遇。接著,班主任毫不留顏面地說了起來:“這次考試,某些同學成績一落千丈,想想這是為什麼……”後面她說的什麼,我已記不清了。儘管我當時是低著頭的,我依然非常確定那時班主任凶狠的目光是砸在我身上的。臉像被人抽了一巴掌,火辣辣地疼,火辣辣地紅。

失敗,就這樣失敗了嗎?失敗後就這樣一直墮落下去嗎?答案:不。那次失敗使我傷心了很久,但失敗也是下次前進的動力。我又在無數個夜晚挑燈奮戰,背了無數個英語單詞,做了無數道數學題,掌握了無數個文學常識……。終於,終於,我在初三的一次小測驗中獲得了較優異的好成績。我知道,我上次失敗後的辛苦沒有白費。是的,我還清清楚楚地記著那一天,那張狼狽的成績單就像一記耳光,狠狠地抽在我的心裡,讓我永遠記住了那天的失敗。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那一天,我與失敗相遇,好多天之後,成功又接踵而至、前赴後繼地向我趕來。但那一次與失敗相遇的經歷將永遠成為我下一次前進的動力。

人生與季節 篇3

國一作文 ,939字

步入不惑之年,雜耍嬉戲少了,思考回顧多了。最近就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生在世,不就像天地間四季的輪迴嗎?人類生生不息,不也是像大自然春夏秋冬的迴圈嗎?且看兩者有多少相似的地方啊!

春天就如同人生的青少年時期!春天是四季的開始,她煥發著生機,充滿了希望,一元復始,永珍更新,處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人們在田野裡種下希望的一種子,滿心的期待秋天的收穫!而我們每個人的青少年時期不也是充滿了生機、活力、希望嗎?我們的家長不也是滿懷希望的把我們帶到人世間,教我們成長成才,期待未來滿滿的收穫嗎?春天裡播種要有計劃,那我們的青少年時代何嘗不是?不是常說人要從小要樹立理想嗎?我們也必須在青少年時代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為未來將來打牢基礎。

夏天就如同人生的青壯年時期!夏天激情似火,熱烈奔放!植物繁茂,迅速成長!雖然有了春的辛勤播種,但是沒有夏的精心管理,艱辛努力,依然得不到好的收成!人生何嘗不是如此?青年時期,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是幹事業的最佳時期!雖然經歷了求學時期的刻苦學習,學的了一定的知識,但參加工作,步入社會,仍需繼續努力,不斷奮鬥,將來才會有沉甸甸的收穫!若此時不努力,將是前功盡棄!

秋天就是人生的中年時期!經過春的播種,夏的管理,迎來豐收的秋天,秋天裡到處瓜果飄香,稻浪滾滾,一片豐收景象!反之將是一無所獲,後悔已經晚了。人生亦是如此,經過前半生的奮鬥,到了中年,亦是收穫的季節,名譽、權力、財富、地位,都會到來。此時算是人生最的豐收時刻!或成為官場上地位顯赫的要員,或成為商場上叱吒風雲的富商,或成為某個行業裡的專家能手!這時總能遊刃有餘,瀟灑自如!往往令旁人羨慕不已!反之,也不會有所得,只能是羨慕、嫉妒、恨了!

冬天就如同人生的老年時期了!大自然的冬天是寂靜的!萬籟俱寂,平靜自然。一切都有了歸宿,不再熱鬧,也不再喧囂。靜等下一個春天的誕生。人生呢,經歷了懵懂的少年,火熱的青年,也走過了殷實的中年,最後步入平淡的老年生活!掌聲不在,權力過時,財富看淡,一切都已煙消雲散。大有“千帆過後歸於平靜”的意思。只想平平靜靜度餘生,沒有了轟轟烈烈的計劃,更沒有了經天緯地的舉動。就像一首歌唱的:只想慢慢變老,老的哪兒也去不了!

朋友們,你看是嗎?一點拙悟,願與你分享!

人生與等待 篇4

國二作文 ,832字

人生如同白駒過隙,卻被等待縈繞歲月。“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是一種等待;“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是一種等待;“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一種等待,生活中,處處都是等待。

有人說:“等待是一把枷鎖,會將你牢牢束縛。”也有人說:“只有經歷過等待,才能等來成功的喜悅。”但我卻始終堅信:心懷等待,善於等待,懂得應何時等待,才能獲得成長。

等待,有時是漫長的,或許會不知不覺耗盡我們的一生。譬如,等待心中日思夜想的人,等待死亡的降臨。但有時,等待也是短暫的,譬如,等待考試成績的揭曉,等待某一時刻的到來。所有的等待,終究都會有結果,無論或好或壞,都會讓人在煎熬中感受成長。

產房前焦慮不安的男人,踱來踱去。他急切地等待著,等待著妻子的平安分娩,等待著那一聲稚嫩的嬰兒的哭聲響起,等待著那份初為人父的欣喜與激動,直至那期待已久的聲音傳入耳朵,他的眼裡便閃著淚光:“我終於等到了。”的確,只有那些心中懷著等待,甘願等待的人,幸福終究會降臨到他們的身上。

越王勾踐成為吳王夫差的階下囚後,受盡吳王的侮辱和折磨,心中的仇恨和恥辱怎能不使他飽受心靈的痛苦。他每日“臥薪嚐膽”,默默等待著復仇時機的到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勾踐打敗了夫差而取得了勝利……流傳至今的勾踐“臥薪嚐膽”體現出這樣一個道理:等待,雖會使我們喪失信心,產生消極情緒,但我們必須以無畏的勇氣和毅力去面對,最終才能獲得勝利。因此,善於等待,也是一種追求勝利的努力。

生活中,等待是不可缺少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等待,譬如,《守株待兔》中的農民因撿了一隻兔子而抱著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每日守著那撞死了兔子的木樁而不去耕作,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土地顆粒無收。由此可見,何時應該等待,也需要我們冷靜思考,客觀判斷。

心懷等待,善於等待,讓自己的心中多一份信念,多一份執著,多一份對未來的憧憬。同時又不一味地等待,懂得為自己的未來不斷努力奮鬥,心中的所念所想,終會實現。

人生與書香同行 篇5

高二作文 ,1188字

古人常有“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之語,歌德也曾道:“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交談。”餘秋雨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由此可見,讀書,讀好書,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我是一名高一學生,雖然現在的學習生活比以往緊張不少,不過我還是會擠出一點兒時間來看書。就算是幾分鐘,也覺得受益匪淺。一文一詩,真如瓊枝入眼,娑柳拂肩。

在我看來,一個人如果缺少了文字滋養,那他就像肢體殘缺的人;一個人如果遠離文字,他的精神家園將會長滿莠草,蕪敗不堪。黃山谷說過,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於我心有慼慼焉。

林語堂曾作比,說凡是沒有讀書癖好的人,就好比幽閉在周遭的環境裡,只有和少數幾個熟人接觸的談天機會;而拿起一本好書,就立刻進入了一個世界,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面面相對,和心靈高尚的朋友促膝而談,這等於是逃離牢獄出門旅行。這是何等睿智的譬喻!

每每臨睡前,我都會拿起枕邊的書,翻上幾頁。目光追隨著那一行行鉛字慢慢地移動,合上書後,伴著書香,悄然入睡,心裡無比滿足。

讀書除了能讓我充實,伴我安然入眠外,更重要的是它能為我的成長保駕護航。

每當我遇到挫折時,就會想起羅曼罗蘭的《名人傳》,是貝多芬教會了我“扼住命運的咽喉”;每當我為一道難題而絞盡腦汁時,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激勵了我;每當我體育鍛煉堅持不了時,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讓我重拾了勇氣和信心。

有時候,讀書還給我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記得有一次暑假去書店,在悶熱天氣的影響下,我無心讀書,便隨意拿起一本書胡亂翻了幾頁,草草地放回書架。但真是“無巧不成書”,在一次大型考試中,正是這粗略的瀏覽為我掙到了千金難買的分數。

還有一天,一位同學在作業本上看到《駱駝祥子》這個書名,就感嘆地對我說:“如今連駱駝的名字都那麼人性化!”我聽了不禁啞然失笑,打趣地對他說:“祥子是人名,你覺得你會取一隻駱駝的名字嗎?”這時他才恍然大悟。“那這本書到底是講駱駝還是講祥子啊?”他又不解地問道。“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人力車伕祥子,駱駝只能算他的一個形容詞,它赤裸裸地批判了當時的封建腐敗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頓時一股自豪感湧上心頭。

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於書籍。

朋友們,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書是不可缺少的。它就像一潭清泉,深入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它能讓你稚嫩的心靈飛躍至另一個美好的階段。讀書給人智慧,開拓視野,啟迪心靈,薰陶精神,的確,讀書帶給我的更多的是心靈的沉澱和思想的昇華。只是這種沉澱與昇華並不顯山露水,張揚自詡,它如同黃昏淺月下的暗香浮動,只可微吟相狎,毋須檀板共金樽。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那就一路上與書香同行,讓書香時刻縈繞在我們身邊!

人生與旅途 篇6

高三作文 ,767字

一場旅行重要的是目的地還是沿途的風景?多少年來人們爭執不止,沒有結果。可是為何要分一個高下呢?這僅僅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而已。不需要分得那麼明瞭,每個人都跟著自己的步伐就夠了。

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深夜興起,乘著小舟,踏著月光去拜訪友人,一路上伴著兩岸的風景吟詩作賦,到了友人的家門前,卻未進門,又乘著小舟歸去。後來有人問他:“沒見到友人,你為什麼直接回去了呢?”嵇康回答道:“我本是乘興而來,又乘興而歸,為什麼一定要見到友人呢。”

對王徽之來說,此行原本的目的是拜訪友人,可沿途的風景勾起了他的興致,目的此時已不重要,更美麗的是沿途的風景。

更多時候,對我自己而言,一場旅行往往只是更好地欣賞風景。去年瀏覽棲霞山,在地圖上勾畫好線路,哪條路上山,哪條路下山,看著沿路火紅的楓葉,自然十分快樂。

然而,若把人生比作一場旅行,或許人們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目標,而不是奮鬥的歷程。歷史記住的,往往也是那些達到目的的人。

歷史長河中,無數次王朝更替,無數次起義與反抗,刀光劍影,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有那些成功的才會被歷史記載,被後世傳唱。而失敗的往往只能在歷史的滾滾塵埃中漸漸消散,不為人知,那些殘酷的征程或許只有上天知道。

現在雖早已沒有了那些殘酷的戰爭,可在某些領域的艱難絲毫不弱於戰爭。人們羨慕馬雲,喬布斯的成就,也崇敬他們艱苦的奮鬥歷程。無數人幻想著能夠重走他們的道路,創造自己的輝煌,然而這麼多年來又有多少新的名字被人們熟知,奮鬥史是到達目的地的人才有資格書寫的東西。

人生與旅行相似,在行進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許多事,見到許多風景,眼界會漸漸開闊,閱歷會漸漸豐富;而兩者又有不同,旅行可以重來,人生只有一次。旅行中看見了旅途的風景,下次還有新的目的地,人生卻沒有,所以要把握人生,努力向著自己的目的地前進,才算沒有辜負這場沒有重來的旅途。

人生與臺階 篇7

國二作文 ,822字

俗語有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由此可見,人生應該是一個不斷向上攀爬的過程,並且生活又證明了:臺階可以幫助我們走的更高。因此說一個人在向人生頂點努力時,應不斷為自己搭建人生的臺階,用於輔助需要不斷前進的人生。

生活的臺階是有形的,但人生的臺階是無形的,它能給予我們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讓我們在行走中健全人格,完善自我。

搭建信念的臺階。托馬斯?布朗爵士說過:“生命是一支純淨的火焰,我們依靠內心看不到的太陽而生存。”由此知道,信念幾乎是一個人的立命之本,它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方向與質量。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是藉助了信念之階走向成功的。他從小就立下了做一個旅行家的巨集願,每天鍛鍊身體,在他22歲時,便在沒有任何資助的情況下開始了旅行。34年磨一劍,徐霞客憑藉著他的信念戰勝了所有的困難,用自己的精誠之心完成了40萬字的地理著作《徐霞客遊記》。一部踏上了信念之階,邁上了成功的頂峰。

搭建勇氣的臺階。人生的路很長,也有很多危險,沒有勇氣我們便無法走的更遠,走上勇氣之階我們有理由讓生命更有意義。海明威筆下的桑提亞個老人在80天捕魚毫無收穫的情況下,鼓足勇氣再第81天繼續出海,儘管自己好不容易捕到的大魚還是被鯊魚吃了,但證如他所說的:人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他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老人的話已表明他完全了理解了勇氣之於人生的意義。踏上勇氣之階,讓我們感到了人生散發出的強烈力量。

搭建合作的臺階。人不會獨立與世,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爭取到別人的幫助。清末名商胡雪巖就是靠與別人合作從一個徒工變成一個執江南半壁錢業之牛耳的鉅商。他與漕幫合作,完成了上交糧食的任務,與王有齡合作在商場更是發達,如此種種成就了胡雪巖的一生。合作之階讓人生擁有更多智慧與財富。

人生中的臺階多之又多,每走一個就會有新的發現,不經意間便讓人生有了新的突破,越豐富越有意義的人生往往就在於經歷了更多,現在就讓我們努力搭建更多“臺階”,遊走於天地之間吧。

人生與改變 篇8

國二作文 ,937字

父親今年40歲了,看著他無疑讓人想到的是歲月的磋砣,還有生活的艱辛。父親額前的皺紋,就是歷史和歲月深深刻下的印記。

父親的童年是在苦難中度過的,那時每天天不亮就要砍很多柴禾。遇到忙時,便不能去上學,要留在家裡做農活。甚至有時要從早晨挑一擔東西翻過兩座山去另一個地方賣,然後再積攢下一學期的學費。每當講起這些,父親總是感慨萬分。因此我不能在他面前抱怨學習和生活的苦,把所有的這些都往自己心裡咽,默默地忍受。因為那時,即使生活再艱苦,經濟多困難,但父親的成績仍然很優秀。

轉眼到了父親上中學的時候,那時,奶奶家離學校很遠,要翻過一座大山,於是父親就每週翻過大山,揹著蒸好的黑饅頭和鹹菜去上學,雨雪無阻。父親要努力地學習,靠學習來擺脫這艱苦的日子。但是畢竟在山村,學習條件差,父親總是無法學好外語。為此在高考的那一年,父親因為英語差而落榜了。他其他學科的成績那麼好,如果再復讀,那一定可以考一所不錯的大學而實現他的理想。但家裡的經濟根本不允許他這麼做。無奈之下,父親選擇了回家,他不想拖累爺爺奶奶,給家裡帶來壓力,因為還有兩個姑姑,一個叔叔在讀書,他們也需要學費,於是父親決定一邊自學一邊打工。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大專醫學的專修課程。然而命運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是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他還是被分在了一個基層醫院裡。

這樣的大半生過去了,並不是那樣風調雨順,而是跌跌撞撞,是在逆境中度過的,半生的艱苦給予了他什麼呢?

父親說過,他自己也曾經想到過要放棄一切,但當他拿起鋤頭做著活時,他也曾想到過命運的不公。是那一次,當他聽到一個故事《生命的意義》時,他意識到自己不應該這樣無為地度過生命,於是,他毅然地選擇了重修學業。

如此艱難的境遇,培養了父親現在這樣堅韌的品質,他在逆境中摒棄了對人生的抱怨,而獲得了對生活的信心。

父親也曾教育我:“對任何事情都要努力地去做,不要抱怨什麼,比起我來你還不夠資格。”父親就這樣,度過了自己的大半生,他不屈服於生活的苦難,不甘向命運低頭,而是用自己在逆境中磨練出來的品格,堅毅地走過那段最艱難的生活。這也將會影響到我。這種精神也會伴我成長—不屈服於困難。

苦難或許曾改變過父親,但留給他的,卻是一生受用的財富。

成功與失敗 篇9

高三作文 ,854字

品質再上成的玉石,不經雕琢,也終究只是一塊石頭。如要雕刻,那就只能捨棄一部分。留下的固然是美的,但被捨棄也未必就是醜陋的,只是無法帶走罷了。

已步入高中生涯的我已不再是天真的孩子,但貪玩的性格卻依舊存在。每個課間,我都好像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大家都在互相討論問題或埋頭學習,唯獨我卻一點也不想學習。伴隨著月考的失敗,我竟毫無想法,有空時還是會瘋玩。直到一次回到家,媽媽看著沉迷於手機的我說道:“兒子,你得從一時之快與長久之樂中選一個。”我漫不經心地說:“那肯定選長久之樂啊,一直玩多好!”媽媽沉默了,把頭轉了過去,片刻後遍起身要走,關門時用我剛好能夠聽到的聲音說道:“成功和失敗其實不是結果,而是……”一陣呼嘯的狂風襲進房間,將門重重地砸上,像是閉上了真理的門扉,沉悶聲響硬是把我從遊戲中拉回了現實。

我的心彷彿停了一拍,媽媽的話湧進我的腦中,我一時間不知所措,下意識開啟書包,一張張刺眼的試卷將我抽醒,我抬頭看了看日曆,高一已過去了大半。我站在書桌前,只覺得頭有些隱痛,我想不起來媽媽剛才說了什麼,即使努力回憶腦袋裡也只有遊戲內容。風,仍在嘯著,舞動著的窗簾發出“噗噗噗”的嘲笑聲,桌上一本本嶄新的參考書壓得我窒息。偶然我看到了桌上放著一本日記,只寫了一頁,準確地說是一句話,“成功和失敗也許並不是結果,而是目標。”這是高中開始前媽媽寫給我的一句話。一個人的結果是從最開始選擇目標時決定的,我在無意中選擇了失敗,我捨棄不了令人愉悅的時間。誠然,人人都想一直停留在這一階段,可人要向前看,不能一直留在原地。令人愉快的、悲傷的終究只能成為過去,它只能成為回憶支援著我們走向未來,帶到年老花黃時,再將這份回憶下酒。

正如我學過的一句話,“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為了到達那光明的未來,我們要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準備。”那之後好久我才知道,那時媽媽的眼光是那麼的無助、脆弱、傷心。

人的一生如一塊玉石,被雕去的一波分後並沒有黯然失色,它會成為讓我們走下去的動力。雕刻著就是我自己,但矢志不渝地成為我道標的人是母親。

望人生無失情感 篇10

國一作文 ,1197字

科技正在飛速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它們的能力常使我們喟嘆,驚豔世俗,不知覺就充斥著我們的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漸漸難捨難分。

生活因此而變得現代化,人們在這樣的氛圍中被薰染,感性逐步被理性替代,情感被利益佔據了位置。就如同人工智慧一般,能夠完美地做著任務,卻沒有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這便是人類與人工智慧區別之處,亦是優勝之處。可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都不約同淡視其,轉而看重自我利益。

我曾在電視中看過機器人與鋼琴家的速度對決。機器人精細的資料使其毫無懸念地打敗了對手,獲得勝利—它真的體會到了成功的感覺了嗎?它嘴角漾起的微笑彷彿帶著蔑視,它眨動眼睛的動作也顯得自己似是高人一等,這是何故?

無論是轉頭抑或微笑的動作,都是經過人們進行的一種設定,看起來與人相似,能言能笑,但其實哪一種動作都不是發自它的內心—機器人也根本沒有心,無謂情感罷。

人是與之不同的,因為人有獨立的情感,獨立的思想,這是人工智慧所無法媲美的天性。因為有了情感,才有了前人的美德傳承,才有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然其隨著人們的一己私慾而慢慢被淡化、忽略、漠視。那些清澈的眸子被薰上利益的濃霧,汙濁不清,也不再通靈,他們如同人工智慧一般思考,精確地計算著如何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這時候的人們,又顯得如此冰冷無情,人與人的關係變得脆弱不堪。

如一幅圖所畫,看似二人正微笑著握手問好,言談正洽,那另一隻手悄然背在身後,緊緊握著一把刀,藏匿著微笑之下的“戰鬥”—一觸即發。若人們交際時如此“笑裡藏刀”,一片真心便會千瘡百孔,滿目蒼痍之中,又將過多久,人們都帶上了一式的微笑面具,背後握著的刀反射出寒冷亮光?

人們的需求隨社會的發展而範圍不斷擴大,人們的欲想隨之增多。不滿足現狀的心思慫恿著,鼓動著他們以各種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逐漸,身邊的事物淡出我們的眼簾,我們不再流連身邊的景色,不再顧及身邊人的交際,不再重視舉足輕重的情感。我們自顧自地工作,竭盡全力讓自己過得更好,得到自己盼願的物什。

心中的那桿秤一點兒、一點兒地向“所求”那處下沉,最終,情感就被我們貼上了“最廉價”的標籤。

可是啊,多少前人的經歷告訴我們,帶有情感的思考能夠給予我們寶貴的事物?幫助別人時帶給自己的快樂,接觸自己喜愛東西時的滿足,與人交往時帶給自己的溫暖……這些,難道都渺不足道嗎?

充盈著我們一生的情感被漠視,反倒是滿足一時的利益被放之山頂,山腳、山腰處擠滿了向上攀爬的人群,為了使自己更輕鬆容易地攀頂,他們義無反顧地扔下了又滿又重的一揹包的情感與真心。

試想,若是真的有那麼一天,人們都捨棄了自己的情感,成為了沒有感情的“怪物”,如何再拾起當初被棄之敝履的情感呢?

抬起頭吧,多看看身邊美景,多望望身邊人們,多感受生活的美好。能夠保持我們精神與靈魂清澈通明的,從來只是與生俱來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