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至味是清歡相關作文20篇

人間至味是清歡 篇1

抒情作文 ,635字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題記

最近讀了林清玄的一本書,叫《人間最美是清歡》,裡面能品味到林清玄高尚的情操,還有對清歡生活的嚮往,對現代人繁多雜念物慾的評判。

不知不覺,把人代入到了一種沉靜的境界。

清歡不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也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豁然開朗。

何為清歡?書中這樣解釋道,在燥熱的暑天喝一杯茶。在雪夜的風中看一盞燭火。在黃昏的晚霞裡觀夕陽沉落。在蟬聲高唱的樹林裡穿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遠方的朋友。在最高的山上突然思念著兄弟。在落下的一根白髮裡,浮出一生最愛的面容。在明月遍照的鬆崗,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同一輪明月。清歡就是剝去世俗物質的外衣。當在小路邊細看一顆糙石頭,能看出它比鑽石要好,當在亭間觀察黃落葉,比黃金還要重的時候,大概就是真正的清歡吧。

清歡是一種最高的境界之一。許多的文人雅士也未必能達到如此境地,如果你能真正仔細品味每個詩人的詩詞大概就明白了。林清玄提起蘇東坡時,是能聯想到清歡兩個字的,蘇東坡一生清廉,晚年無慾無求,除了小時候享受過一段時間的富裕,其餘時間都在貧困中度過,異常貧困。而蘇東坡卻沒有擔憂,每天讀讀寫寫,與親朋聊天,生活甚是洽意。翻開東坡的一本詩集,裡面竟有三千多首詩,幾百多首詞。只是有很多不被廣為流傳罷了。

我們都應該觀察這個世界,很多東西比物質更加地重要,更加地值得我們在乎。

人間至味是清歡 篇2

國二作文 ,193字

最後一種方式是我不常做的,但每一次嘗試都是最放鬆的—喝茶。有時候我覺得清歡的味道就是茶的味道—濃郁芬芳,清歡的顏色就是茶的顏色—淡雅清純,兩者都需要慢慢感受。如果在喝茶的時候再“神遊”一番,那就更令人放鬆了。

由此三事可知,享受清歡的方式無處不在,而空餘時間的清歡之味,其實也包含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人間至味是清歡 篇3

高一作文 ,1266字

陽光不遺餘力地照射著大地,奇麗的山水、熱鬧的集市和質樸的人們,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賣香菇嘍,新鮮採摘的香菇!”一位身穿黃底紅花襯衫的婦女在村頭的古樹下響亮地喊著。坐在婦女旁的少年忙著幫顧客裝袋稱量。他們是誰?是我和我的母親。

我家裡是種香菇的。種香菇是一件耗時耗力的農活,可我們一家人卻在其中得到了滿足。攪拌木屑,機械裝袋,高溫殺菌,溫室培育,採摘上市,這便是種香菇的基本流程。

像往常一樣,父親推著一捆捆的菌袋前往後院的高爐進行烘燒殺菌。推車在石子小路上顛簸著,突然,車輪卡在了石頭縫裡,父親只能先把車抬起來。可沒想到,這一抬,車子竟把父親帶倒在地,父親的頭不小心磕在了石頭上。一捆捆的菌袋像凋零的花瓣一樣撒落在昏迷的父親旁。

除去白天去醫院照顧父親,半夜,母親還在後院給高爐添火燒柴,時而屈身,時而挺立。火焰在爐中紅紅地燃燒著,正如母親焦灼擔憂的內心。以前晚上燒柴都是父母輪流的,現在這個重任卻壓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一旁的我,看著母親勞累的身影,眼眶不禁溼潤。我對母親柔聲說道:“媽,我來幫忙吧,你休息下。也別擔心爸他了,他會沒事的。”本想拒絕我幫忙的母親,聽我說到父親後,臉色便頓時失落下來,“好吧。”她無力地說。我們倆輪流燒柴,度過了一個個煎熬的夜晚。

早上,公雞一聲聲雄厚的聲音響起,我和母親急忙趕往醫院,卻被父親一句“就要早集了,快回去採新鮮的香菇,然後去村頭搶攤位”給趕了回來。我和母親卻不因此難過疑惑,而是理解父親的苦心。不回來賣香菇,家裡怎麼獲取收入?

大棚裡,一個個香菇撐破了袋子開出了“花朵”。我和母親挑選著香菇,不忘父親叮囑的“要採又大又新鮮的”。母親踏著三輪車,載著我和香菇前往村頭。可能因為母親力氣太小,而我體重又太重,車的速度很慢。“看來佔不到好攤位了。”母親嘆息道。我聽了之後,立馬翻身下車,讓母親快騎,我邊推著車邊在後面跑著。母親欣慰而地看著我,不時地問我“累不累,累了就上來”。

村頭,古樹下身穿黃底紅花襯衫的母親在大聲吆喝著:“賣香菇嘍,新鮮採摘的香菇!”那聲音,爽朗,明亮。零零落落的人逐漸在攤前匯聚,邊挑著香菇邊讚歎:“這香菇多麼大,多麼新鮮!”這是父親的功勞吶!清晨的陽光鋪在了母親難得展露笑容的臉上,是那麼得柔和。我看著母親的身影,感到十分欣慰。這時,母親對我說:“你看著我幹嘛呀,快給客人裝袋稱量啊。”我恍然,趕緊給客人稱那又大又新鮮的香菇。母親接過了客人的零錢,我接過了客人“真孝順”的稱讚。

家把生活的沉重與人生的疲憊圈了起來,轉變成了輕鬆與溫馨。一句叮嚀,一夜爐火,一路推行,一聲吆喝。家人的愛,既簡單又幸福,正如蘇軾在《浣溪沙》中說的“人間至味是清歡”。

人間至味是清歡 篇4

高三作文 ,1318字

問世間,多少離合悲歡,到頭來不過是,杯中酒一杯。

閨房記著樂,只因那裡有你的身影。

如果沒有年少的幾多回眸,是否就不會有後來的悲傷別離?在沒遇見沈復前,芸娘沒想過,遇到沈復後,芸娘不願想。她只一心想著,沈郎將會是她的丈夫,從此長久歡樂,久久相伴。而當時的沈復也立誓“若為兒擇婦,非淑妹不娶”,金玉良緣自是天註定,結為連理也是心相通。

婚後的日子,就如沈三白所說“自此,耳鬢相磨,親同形影,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人生若得一知己,死而不憾,芸娘是個好妻子,上敬老,下愛晚輩,同時,她又是值得深交的朋友。

合上書,芸娘可與夫君論“各種古文,宗何為是”,自古書生都言寂寞,可有了芸娘,沈三白卻離寂寞更遠了些。她可為丈夫備好出遊所需,也可收拾行囊,前往城王府廢址住上一月。在滄浪亭裡的無邊月色裡,席地而坐,煮一盞香茶,眼前景是身邊景,對面人是心上人。來這世間一遭,沈三白是幸運的,有妻如此,哪裡會愁歲月難磨。

而以我之前對芸孃的瞭解,她最難得的地方,是肯放下私心為丈夫納妾。雖然結果不甚理想,但她樂得交友。妾要美,更要有風韻,是她為丈夫擇妾的標準。我無從得知她是怎樣做到願與他人分享丈夫的愛,我只知道,她為沈三白傾注了畢生心力。兜兜轉轉,沈三白戀的,也惟有她。

想在天地間尋一方淨土,何其難!尋尋覓覓,才發現小小閒趣,自是一方淨土。

雅人愛雅事,就像沈復花在山水自然上的心思,遠比俗塵雜事上多得多。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山川河流間,才是最最讓人割捨不下的。小時,沈復樂於神遊於微觀的景象中,“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塾,”能在自然中怡然自得的,除了陶居士,更無許多人做到。以山水為樂,而不是僅以人樂而樂,沈復做到了。所以他才能將剪枝養節之事,解的通透。正是“不以紅塵易清福,未妨泉石竟膏盲”。

如今能安下心來的人,少之又少,到不是說沒那物件供玩賞,只是其心無法平靜。況且沈三白又有芸娘為之出策。

只是人間百味無常論,最讓人難熬的,是離別愁。“傷心替下窮途淚,想見空江夜雪時。”

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只是,知道此論無解,卻偏偏想要超越這一輪。生而負親恩,臨終卻無法善了。芸娘臥病,父親也纏綿在病榻,往來兩地的奔波,人累,心更累。青君,逢森也是割不斷的牽掛。沈三白一生都在途中,為家庭,為自己。

他忙著,累著,是為了家,也是為了自己心心念唸的芸娘。

離了家,就成了浪子。

家中沒了尊敬的父親,少了心尖的芸娘,兒女已經安置好,再沒有什麼牽絆了。於是世間多了個浪遊四方的閒士。因一個人,戀一座城,而沈復是因一個人,更愛這世間百物了。夥一知己,閱山川,賞西湖,逛書院,遊東嶽……沈復做到了許多人敢想,卻不敢做的事。只因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何為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罷了。我們無法控制這夢的開始與結束,只能被動地參與其中,處於天地之間,是百代的過客。而碌碌世人,能做的,唯有歡樂。天地光陰,是我們無法左右的,而夢中的軌跡,卻是我們自己走過的。

人間至味是清歡 篇5

國一作文 ,909字

狄更斯曾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這個物慾橫流、混亂喧囂的時代,人們內心充斥著貪婪、嫉妒、慾望……不少人興發感嘆:“活著真累!”人們受盡了現實社會帶給自己的痛苦,早已疲憊不堪。與其像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此生,不如轉過身來,去品嚐清歡的滋味。

清歡是什麼?

清歡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要求人們活得簡單、樸素、自由,在清貧的生活中尋求歡樂。例如孔子之徒顏回,只一簞食,一瓢飲,深居防止室之中,人們不能忍受這種清貧窮苦的日子,而他卻沉醉其中。又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居陋室之中卻大呼:“何陋之有?”享受與鴻儒之樂,無絲竹亂耳、案牘勞形的自在生活。清貧的生活已不再是他們這一類人的負擔,而成為了他們領悟人生真諦的磨刀石。

清歡是一種雅趣。在清貧的日子裡,人們常常會有所感觸,則會用作詩、彈琴等方式來表達自已心中所想之事。例如蘇軾蘇東坡,經歷烏臺詩案後被貶至黃州的他,日子是過得相當艱苦只能“雪沫乳花浮午盞,寥茸蒿筍試春盤。”別看這詩寫得清新淡雅,其實說白了就是吃野菜,但蘇軾卻發出感慨:“人間有味是清歡。”他曾與朋友做小舟二遊赤壁,把酒言歡,任憑這小舟隨江漂流,如同一位出世的仙人。在漆黑的夜晚,享受著江上的縷縷清風,山間的幽幽月光,好不快活!清歡,是多麼令人沉醉與流連啊!

與蘇軾不同,林清玄先生從清歡中悟出的,是心境。它是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的一種心境,它不同於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於杜甫“吾廠獨破受凍死矣足”的家國情懷,不同於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洽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延綿愁緒。它可以使人身處鬧市而心無煩躁之氣,身處紅塵而心在遠方,如架盛開的白蓮,聖潔、清新、脫俗。借清玄先生一句話:“當一個人濁為歡的時候,就很難體會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歡樂已盡,濁心再起的時候,人間就越來越無味了。”如此看來,人間至味是清歡。

人間至味是清歡 篇6

高一作文 ,834字

又一次站在木門前,鏽跡斑斑的鐵環,一道道劃痕,一切彷彿還是離開時候的模樣。

輕輕推門,奶奶佝僂的背影似乎又浮現在眼前。“囡囡,快點來吃蒸蛋,再不來就冷了。”她總會這麼說。奶奶喜歡做蒸蛋,然後笑眯眯地看著我吃。記得那時,奶奶搬兩張小板凳到門口的大樹下,她邊剝豆子邊看著小小的我吃,笑得皺紋擠到一塊,像朵花。

至今還記得蒸蛋的味道,清淡又不失鮮味。

後來,離開故鄉,再也沒有吃到同樣的味道。

奶奶習慣了鄉村裡泥濘的地,有些嘈雜的聲音,淳樸的風情。當她來到城市時,她就像癟癟的塑料袋,乾枯瘦弱的身體被風吹得有些膨脹。

母親又一次尖銳地叫囂著對我的不滿,像把橫在我頭上的獵槍,經久不衰。夾雜著父親無奈的嘆息。我輕掩房門,淚止不住地往下流。腦中一直浮現著滿是紅叉的試卷,一張一張,淹沒了我。

我按照平時的喜歡,撕開一包薯片,辛辣刺激的味道融化在舌尖,突然有些厭倦這種味道。

“囡囡,吃吧。”奶奶將一碗撒著鹽粒的蒸蛋輕輕放到桌上。望著奶奶矮小的身影一點點消失,彷彿背又駝些了。粗鹽的味道掩蓋著雞蛋的腥氣,舌尖點到鹽粒的那一刻,一碗蛋的味道更加馥郁。眼淚又一次奔湧,在臉上肆意縱橫。真好,還是原來的味道,一種不寡淡的鮮味。

這種味道支撐著我,讓我一次次走出低谷,看到奶奶盛滿笑意的面龐。

然後,奶奶又回到老家了。

過年的那幾天,奶奶也會特地多做點蒸蛋。當在汽車上顛簸了一天的我,吃到嫩滑的雞蛋的那一刻,突然覺得每年一次的來回奔波值得。發現原來我一直想念的是這簡單的蒸蛋,這樸素的感動。每次和奶奶告別,都會看著奶奶一點點變小直到成為一個黑點,但我和奶奶都知道,我們一直都陪伴在彼此左右。

簡單的蒸蛋,在我吃過了很多不同的味道後,才發現我一直在惦念那個淡淡的味道帶給我的簡單的感動,我才明白“人間至味是清歡”,美饌入口,相思入骨。

我終於明白“君自故鄉來,終歸故鄉去”的那份平淡和感動。

人間至味是清歡 篇7

國一作文 ,757字

人這一生,安然地做著自己的事,禁得住塵世的喧囂,安享一份清歡。

雙休日的飯後時刻,偶爾喜歡在小區散散步。走啊走,春光明媚中,花壇中白淨的玉蘭安靜地綻開,木鞦韆吱吱呀呀地搖來搖去,攜一縷怡人清風,伴一陣淡淡花香,覽一覽群書風光,似乎連眉宇間都染上了清水洗不掉的明媚。就這樣漫步於瀝青小路,聽著花兒們細細碎碎的竊竊私語。

禁得住城市生活的快節奏,獨自賞遍這爛漫鮮花,是從心,是清歡。

夏日炎炎,獨自來到練習室練習舞蹈。聽音樂,找節奏,起舞,處理音樂,反覆練習。忘卻夏日的炎熱,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我將身體交給旋律,從基本功到自由式舞蹈,從一個動作到一首歌,縱汗水襲上額頭,也不以為然。曾聽老師說過進階舞蹈枯燥乏味,正因此,許多人都中途放棄。我熱愛每一次在音樂中翩然起舞的感覺,常常想要挑戰高難度,腿部總和其他同學不同,左腿膝蓋上有練舞時的傷疤,有時小腿也有幾處淤青,那些都是和地面親密接觸的產物,像是生命與熱愛產生的共鳴。

禁得住烈日下的燥熱,無止境地練習舞蹈,是享受,是清歡。

夜色迷濛,沒有半點星光,路燈灰黃,人影稀疏,偶爾聽見風吹蟬鳴。深夜燈光撕開黑暗的裂縫。一盞燈,一支筆,幾本習題,伏案書寫著一個人的歡愉。偶爾頓筆苦想,稿紙上佈滿函式圖象複雜算式,絞盡腦汁,滿臉紅漲,終深呼一口氣,成功的喜悅在心頭暈染開來。而後埋頭疾筆,和時間賽跑,與深夜較勁。歲月推移,正如林肯所說:“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不後退。”一道道難題漸漸攻破,縱喧囂攻擊內心的寧靜,仍堅守內心,以退為進。

禁得住外界的紛繁雜亂,無數次沉醉題海之中,是不負時光,是人間清歡。

在人生鴻崖之末未見青山老,在心中長出一片清歡森林,禁得住一切阻止我向前奔跑的,將所有的喧囂留給塵世,繼續沉浸在那一抹清歡。

願未來可期,不負眾望。

人間有味是清歡 篇8

高一作文 ,672字

心中倘有一池綠,長長夏日又何患?

—題記

靜謐的書房,厚厚的落地窗簾成了透明玻璃的屏障,竟連一米瘦弱的陽光也只好在窗外垂頭喪氣地徘徊。檯燈發出冷白色的光亮成為這屋中最耀眼的光。我看了看臺歷,離中考只有25天了,嘆了口氣,又開始奮筆疾書。

聽著窗外嘈雜的聲音,心情格外煩躁,想著沒日沒夜的學習,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放下筆,走出家門,想去尋找內心的一片寧靜。

我走在林間小道上,不知不覺已是夜色。一陣清香從看不見的小道那頭飄來,化作一首溫柔的樂曲,叩響了我心中那根緊繃著的弦。我尋著清香尋到了一片湖,湖中有幾蓮。

一池的蓮,一池的清香。我蹲下身子,靜靜地凝望著月光下的倩影和那婀娜的姿態。墨綠色的蓮葉相互依偎,好似親密朋友一般。月光從樹縫間投下,片片蓮葉使湖水泛起淡淡的波紋。清風徐來,池中的蓮競相搖曳著醉人的舞姿,每一片葉子似被附上精靈一般的魂魄,像無數在空中無拘無束飛翔的綠蝶,又似一江碧綠的春水,每一片葉子都如歡快的孩子,興奮、活潑。

心中的煩悶似乎被一池的蓮洗滌地了無蹤跡。我心情大好,不由想起林清玄老先生的《清歡》。他說他愛極了“人間有味是清歡”。我想說我亦是如此。

我以一顆除躁氣戾氣的素淨之心感受到了大自然給予我的饋贈,這真是人生的頭等樂事。

我醉在芳香裡,循著湖邊的小徑漫走,心彷彿盪漾在其間,我輕聲一笑:“有你陪伴,夏日何患”。

抬頭仰望星空,我不捨離去。忽想起易安的詞“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確我“誤”入深處,但我還想愈入愈深,去感受這淡淡的清歡。

夏日喧囂找到一片淨土,別浪費這人間清歡。良辰美景,萬別辜負。

人間有味是清歡 篇9

國一作文 ,760字

艱難地從題海中掙扎出來,我推開鋪天蓋地的草稿紙,懶懶地打個哈欠,數著面前猶如滔滔不絕的江水般的作業,不禁頭昏腦脹。窗外,一陣風吹過,雨後微涼的空氣夾雜著滴滴雨水拂到臉上,讓人神清氣爽。於是我走到窗邊,貪婪地呼吸著這清新的空氣。

一陣淡淡的花香從遠處飄來,十分熟悉,細細辨認,才發現原來是桂花香。恍然,都已入了秋。

循著一路花香,來到一棵桂樹旁—滿園桂樹中普通的一棵。不高大也不粗壯,但給人一種纖巧的美。然而此時的它卻是最獨特的,別的樹還是綠葉蔥蔥,它卻已是滿樹繁花。雨後的葉上沾滿了小雨滴,襯著這些金黃的花兒,十分惹眼漂亮。

走近些,花香便濃郁起來,卻是帶著一種清新,不使人膩煩,反而更想靠近。

來到樹下,抬起頭,我的身子為之一震,我的眼前為之一亮,彷彿整個世界都為之燦爛而壯麗。周圍的一切都沒有了,我被花香包圍著、簇擁著。滿樹的桂花,在吵嚷,在喧鬧,它們一朵挨著一朵,一朵擠著一朵,爭相將自己的香味釋放,瀰漫整個校園。

仔細地觀察那桂花,花朵雖小如分幣,顏色卻純正如精金美玉。它那小小的花瓣,沒有牡丹的富貴,沒有菊花的燦爛,更沒有梅花的傲然,它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樸實的美。

靜靜地,我已沉醉在這花的世界中。清風拂過,幾朵花飄落,如金色的蝴蝶在空中劃出道道優美的弧線。一陣又一陣或清幽或濃郁的花香如瀑布般向我傾瀉而來,花氣燻人,人也陶醉。設法從樹上勾一簇花兒,一小朵一小朵地放進嘴裡,如同一個聖潔的吻,甜津津,涼絲絲的,輕輕地嚥下,心也香了。

忽的,耳邊響起一陣歌聲,雖聽不清詞,但那輕柔的音樂伴著此情此景,卻是別有一番意味。

踏著輕快的腳步,和著輕柔的歌聲,嗅著清幽的花香,我回到了教室,這陣桂香,帶給我一種久違的愜意。不僅我的身體得到了舒展,彷彿靈魂也得到了昇華。

“人間有味是清歡”,所謂清歡,莫過於此。

人間有味是清歡 篇10

國二作文 ,790字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殘,蓼茸高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

煙雨迷濛,沾溼我的衣裳;雨霧輕輕,拂過我的額頭;葉片打落,貼在我臉上。世間模糊,太陽也不再露頭,只是偶爾笑笑。你的笑有何用?我也看不到,這個世界已不再是我原來的世界。

我站在這綿綿的細雨中,看著那條幼時的小溪,還有兒時的記憶。那時,你是多麼清澈,每到春天,那嘩嘩的旋律吸引我們駐足,吸引我們打鬧嬉戲。世事難料,多年後,那溪水卻散發出惡臭,令我望而卻步。我稚嫩的小臉怡然淡定,但內心卻忍不住恣情悲痛,這被汙濁的不僅僅的溪流,更是心河!

既然歡欣清澈的溪水沒有了,讓我如何去找尋世間的清歡呀!

奔跑在大口呼吸著的土地上,去抓螞蚱,可路邊卻雜草叢生,高的很。翻過牆,便到了哪裡,卻差點把我嚇哭。小時候,總是在祖父的帶領下,在那裡捉螞蚱,一會便是收穫一瓶,拿回家觀看。可現在一眼望去,除了幾朵零星的野花向我點點頭,就是那光禿禿的大地向我哭訴著這些年遭遇。我不明白,現在的人們是怎麼了?為什麼把自己的家園變成荒蕪?到處煙塵滾滾,溝壑縱橫……

我的樂土沒了,只想好好散散。可走在路上,擁堵的車輛、嘈雜的鳴笛讓人想發瘋,尋一處美麗,找一隅清歡,怎麼就這麼難呢?

雨還在下著,我呆坐在榕樹下,不知所措。四面八方的雨露溼潤著我,天空的淡黑也漸漸轉亮了,柳葉飛過,榕樹笑了。

清歡!清歡!是的,這才是真正的“清歡”!

在燥熱的暑天喝一杯茶。在雪夜的風中看一盞燭火。在黃昏的晚霞裡觀夕陽沉落。在蟬聲高唱的樹林裡穿行。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遠方的朋友。在落下的一根白髮裡,浮出一生最愛的面容。我的臉上露出了微笑,其實這些又何嘗不是人生中的清歡?其實清歡處處都有,只是看我們是否擁有感悟美好的心靈。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天地可以荒涼,我心卻不可以荒蕪,因為有你—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