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02字

《伊索寓言》是由350餘篇篇幅短小的故事組成的寓言故事集。它收集了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並加入了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有著十分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是一部我最喜歡讀的書。

在這部寓言集裡,令我感觸最深的寓言當屬《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篇短小的篇幅講了一隻狐狸因為沒有能力,夠不到高高掛在葡萄架上的葡萄,便找藉口說葡萄是酸的這種自欺欺人的心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漫步在人聲鼎沸的商場、街道,還是在人際關係單純的校園,你總是會看到或聽到類似“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事發生。

“唉,你看那人真醜!”“那兒呢?”“就是穿著我剛試過的那件上衣的人。”“哦!剛才,你不是嫌那件上衣貴,不買了嗎?”“哪兒呀!我是嫌它不好看,才不去掏那份錢的!”—自己沒錢購物,別人買了還說不好。

“老師剛才表揚某某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呢!”“那是老師不知道罷了,昨天放學,我和她一同回家,她突然向前衝了幾步,讓後蹲下身,裝著繫鞋帶,其實是在拾值錢的東西。她沒有拾金不昧,怎麼能算品學兼優呢?”“你知道她拾到了什麼?”“嗯,不知道。“—因為自己沒有受到老師的表揚而貶低他人。

其實,我也不例外。上次統考分班,我對爸爸媽媽說:“這次有一部分成績一般的同學分到了一班,我才不相信一班會比二班好!”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你不是喜歡讀《伊索寓言》嗎?”那裡面有一篇你曾經讀過的《吃不到葡萄酒說葡萄酸》的寓言,你在仔細閱讀,細細品味其中的道理,你將不難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我發現,我就像文中的狐狸一樣在自欺欺人。沒分到一班,不從主觀上找原因,卻以種種藉口搪塞,尋找自我安慰,不正說明我的心理素質較差嗎?

在現實生活中,你,我,他,往往都會因為自己能力有限,辦不成某一件事,達不到某一個目的。希望大家以《吃不到葡萄酒說葡萄酸》為戒,從主觀上多找原因,不要以種種理由為藉口,來尋求自我安慰,自欺欺人。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31字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的寓言作家伊索講述的一個又一個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裡的故事簡單短小、生動有趣、寓義深刻,每個小故事都教育我們、啟發我們怎樣地做人和做事。這些寓言有的講動物,有的講植物……還有的是講人的故事。

原來寓言故事就是用簡簡單單的、容易聽懂的、很有趣味的小故事講述深刻的道理。我以前也聽過和讀過很多這樣的故事,但我不知道這樣的故事就是寓言故事。現在我知道,寓言故事結構簡短、寓義深刻。

《伊索寓言》裡的故事很多。《農夫和蛇》、《狼和小樣》、《狼來了》、《兔子和烏龜》、《裝病的獅子》……這些故事有的我聽過,有的我讀過,還有的課文裡學過。《狼來了》告訴我們:愛說謊的人就是說了真話也沒有人願意相信。《裝病的獅子》告訴我們:做事要仔細觀察、獨立思考,不能別人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因為別人做的事也可能是錯的。

我在書裡還讀到了很多新的故事,有《獅子和老鼠》、《狗和骨頭》、《風和太陽》、《披著羊皮的狼》、《士兵和馬》……《獅子和老鼠》的故事真有趣。獅子抓住了小老鼠又放了他,後來獅子陷入了獵人佈下的羅網,小老鼠反而咬破繩網救了大獅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從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用處,不要以貌取人。《披著羊皮的狼》更好笑。一隻狼披上了羊皮裝成羊,溜進了羊群裡想要吃羊,卻被牧羊人殺了當晚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以為自己很聰明,過分的偽裝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一個又一個有趣又有意思、好玩又好笑的故事,包含一個又一個的道理。讀呀讀呀……笑呀笑呀……想呀想呀……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3

《伊索寓言》讀後感作 ,572字

這學期,我讀了《伊索寓言》,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有了許多感想,書裡面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眼前。

你們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為什麼烏龜能先到終點?因為它慢而不停,堅持不懈;而兔子為什麼輸了?因為它跑跑停停,沒有耐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穩步向前者,往往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我知道了:在求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路可以走的,只有在崎嶇的山路上勇於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學習也是如此,人的智力必有差距,但只要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儘管《伊索寓言》中的一大堆故事與我們生活無關,但有些時候,你卻是書中那些愚蠢的人。這些故事正展示了我們的另一面,《伊索寓言》以各種各樣的動物角色,以一個個精美的小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個人生的道理。

二年級的時候,我自以為學習成績很好,每天寫完作業就開始玩了,既不復習也不預習。久而久之,我的成績慢慢下降了,而有些原來成績中等的同學慢慢超過了我。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我就像《伊索寓言》裡的兔子,走走停停,而有些同學就像烏龜穩步前進著。我終於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此以後,我每天都做好複習和預習,我的成績終於慢慢上來了。

寓言是一顆魔豆,雖然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寓言是一根魔杖,雖然短,但能變出有趣的東西;寓言是一個個小故事,雖然短小,卻能告訴我們一個個大道理。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4

《伊索寓言》讀後感作 ,386字

書中主要介紹了許多寓言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真假朋友》:一天,狗在路上遇到了公雞,他們一見如故,成為了好朋友,於是結伴在一起趕路。晚上的時候,公雞跳到大樹上,站在樹枝上睡覺;狗就在下面的樹洞過夜。

狗對雞說:“我就在下面守護著你,如果有誰欺負你,就告訴我,我來對付他。”公雞點了點頭,就睡覺了。

第二天清早,公雞站在樹上,一邊拍打著翅膀,一邊“喔喔喔!“地打鳴。

一隻狐狸聽見了公雞的打鳴聲,他跑到樹下,對著公雞說:“我的朋友,你的聲音太動聽了,我真想擁抱一下你。快下來吧,我們來合唱一支美妙的歌曲。”

公雞知道狐狸沒安好心,就對他說:“那真是太好了,我非常願意。不過,你要先去叫醒樹洞裡那個看門守夜的,叫他把門開啟,這樣我就可以下來了。”

狐狸想都沒想,立刻叫門。狗從樹洞裡衝了出來,咬死了狐狸。

這個故事說明:危險面前要機警行事。

這真是一本百看不厭的寓言書!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930字

美好的事物要看品質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源泉”書就像是我的朋友,天天伴著我成長。

我愛讀書。今年暑期我興致勃勃地跟著媽媽來到城裡,親自在購書中心挑選了一本《伊索寓言》,並當即買下了。這本書看似一本普通的書,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裡面的故事蘊含著許許多多的生活哲理,我受益匪淺。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伊索所著,他是古希臘的著名寓言家。書中大部分以動物為主人公,我最喜歡的是《獅子和狐狸》。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是:狐狸譏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子回答說:“我雖生一子,但純屬是自己的小獅子,樣子也像我們!”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它給我的啟示卻不小,深深地讓我懂得美好的事物要看品質而不是在於數量。

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了我們一項抄寫課文的生字作業本,我只用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當時心血來潮,覺得生字太少,便往下把另一課沒學的生字也抄寫好了。那時我暗暗自喜,心想下次老師佈置抄寫的時候我就可以開心地玩了。第二天我把生子抄寫本交給老師批改時,被老師發現了,還在我的抄寫本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請認真書寫,做到規範,整潔!千萬不要超支過急地完成作業就草草了事就算了,下一課的生字可以等學到了再抄寫吧。”現在我明白了。就像寓言裡的狐狸與母獅子一樣,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個,但卻抵不上一頭獅子。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心不在焉地學習,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我認為,學習絕不能急於求成,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好,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伊索寓言》這本書有很多故事,這些小故事各有各自的魅力,言簡意駭,平易近人,在寓言文學史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我覺得其他的寓言故事遠遠不如它。《伊索寓言》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那些性格各異、喜好不同的飛禽走獸加以描繪,用來比喻形形色色的人。又如《擠牛奶的姑娘》這一則寓言,講的是一個女孩子把牛奶擠出來,要把牛奶同送到乳品店,在路上看到一件好看的衣服,於是他有了一個想法。想著想著桶掉了,牛奶倒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過早打如意算盤。

《伊索寓言》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深感十分幸運,我個人覺得如果人生不看這本書,必將後悔一輩子。這本《伊索語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因為它將使我終身受益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53字

奴隸,是一個被社會所排擠的群體,而在這群不起眼的小人物裡,卻誕生了一位“寓言之父”—伊索。

伊索一生從奴隸變為自由的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坎坷,伊索一生的經歷教會我在面對困難不要悲觀消沉,而要坦然面對不幸。而《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告訴我要做個心靈美的女孩。

讓我最受益深刻的是《狐狸和豹》。《狐狸和豹》中,狐狸改去以往狡猾的形象,成為心靈美的體現者。文中講述了豹子和狐狸比美,豹子讓狐狸欣賞它背上美麗的斑點,而狐狸卻說:“我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心靈。”狐狸說的這一番話讓我陷入了深思。在如今的社會上,每個人都被“愛美”的這朵烏雲籠罩著,可他們卻都不知道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知道,就不會怕髒而不去扶摔倒的老人,不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我希望人們都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心靈美才是可以永久保持的美,哪怕你有多麼美麗的外表也只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罷了。

通過讀《伊索寓言》,我不僅學習它的妙語連珠、說理深邃,還明白了蘊含其中的人生哲理,我希望,等我長大以後,也能做個像伊索那樣品德高尚、充滿智慧的人!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45字

在寒假裡,我讀了許多課外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伊索寓言》。伊索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小亞細亞。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運用動物為主角的擬人化的手法,漫遊世界,給人們講寓言故事。後來,人們跟據他留下的寓言故事,在加入一些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編成了最初的《伊索寓言》,分為“動物篇”、“人物篇”、“植物篇”等等,裡面的故事都能教給我們一些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這本書。

《伊索寓言》這本書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力神與車伕》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愚蠢的車伕的馬車車輪陷入了很深的車轍中,不能繼續行進。車伕嚇得茫然無措,不知如何是好。過了一會兒車伕大聲喊:“大力神,大力神,我的馬車陷入了困境,快來幫我一把。”大力神來後,看了看馬車,然後對車伕說:“朋友,你用你的肩膀扛起車輪,再抽打拉車的馬,不就行了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力更生是克服困難的好辦法。就像我們學習一樣,只有自己去動腦筋,才會有收穫。

《伊索寓言》這本書就像一扇心靈的窗戶,將它開啟,就會獲得無限的財富。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05字

《伊索寓言》,世界上最古老,最偉大的寓言集,每一個故事都飽含人生的哲理,言簡意賅,趣味橫生,有趣的同時也值得我們深思,生活中是否也會這樣?

讀了這本書,我也是受益匪淺,家喻戶曉的《狼來了》,告訴我們要誠實,《農夫與蛇》告訴我們做好事也要看物件,《龜兔賽跑》告訴我們要謙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狐狸和烏鴉》,故事中的烏鴉被狐狸誇的天花亂墜,結果失去了它已經到手的一塊肉,烏鴉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但是烏鴉為什麼會被騙呢?

“人貴有自知之明”,狐狸正是利用了烏鴉沒有自知之明的特點,得到了肉,當烏鴉放聲歌唱時,它已經被誇得飄飄然,壓根沒有意識到肉會掉,才造成這樣的後果。我讀完這個故事時,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故事:學生出去春遊,老師問學生“你做了什麼準備?”學生答“100頂高帽子”,老師聽後,大怒,呵斥學生。學生誇口道“老師真是剛正不阿,是一個稱職的好老師……”老師教育了一通,便讓學生走了,學生離開後,說“高帽子還剩99頂”。

這兩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中的老師也沒有意識到學生在給他戴高帽子,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稱職的老師,學生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不要像烏鴉一樣被騙,陌生人的話並不是完全可信的,知道哪些話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做事情前,要認真考慮,謹防受騙。

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爭取博覽群書,學習更上一層樓!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84字

我讀過很多的書,有《小故事大道理》《米小圈上學記》等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是《伊索寓言》,我懂得的很多道理也是從這本書當中學會的。

這本書由很多個小故事合成,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揠苗助長》。從前有一位農夫,他種了一地的禾苗,才過了幾天的時間,他就開始不耐煩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於是他用手把禾苗拔高了一截,他認為拔高之後禾苗可以長得更快,所以拔完之後他就回家睡覺了。可是第二天他一來卻發現禾苗全都死了……

我認為這一位農夫他是一個非常貪婪的人,而曾經我也是這樣一個人,但跟他不同的是,我會立馬認識錯誤然後馬上改正。那一次,我放學回來做完作業後,還要進行英語拼讀,可是我不想自己完成,我想讓媽媽回來陪我,因為這樣子的話我會很舒服,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來看電視,但是從來沒有想到過媽媽忙完一天回來會很累。決定好之後,我就收拾書包,拿起手機看起了電視。不一會媽媽回來了,媽媽問我作業寫完了沒有,我說沒有,媽媽就罵了起來:“你明知道還有時間,為什麼不拼讀,想完成作業就不要看電視,你什麼都想要,是不是很貪心?”聽了媽媽的話,我後悔極了。我忙說:“對不起媽媽,我下次會改的。”說完之後我趕緊把拼圖拼完了。從那天開始,我就養成了這種隨時做、主動做好作業,並且不依賴任何人的習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貪懶,要勤快,同時也要看清楚事情的根本原因。(公眾號:可樂小天才)

伊索寓言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41字

這個故事說的是:海島上有兩隻屎殼郎,他們的食物是牛糞便,可是這裡有一頭牛。冬天到了,一隻屎殼郎說:“我去大陸,回來的時候,給你帶吃的。這隻屎殼郎在大陸吃了好多東西,可回去的時候這隻屎殼郎竟然忘了一件事:忘了給朋友帶吃的,還找理由。

這就讓我想起來了,我的同學跟我說的一件她的事。她告訴我說:”她交了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她們倆是好朋友,這個朋友也有一個夥伴,這個朋友就跟她的夥伴說我有一個朋友,我感覺她太傻了,不斷地說她的壞話。你要是交朋友,那就得觀察她,看看她有沒有想和你做朋友。

記得我上一個星期,英語本子沒了,就找朋友借了一元錢,買了一個英語本,並且答應朋友下個星期還給她,回家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要還朋友一元錢,雖然很少,但是我也要還給朋友一元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朋友借給了自己東西,就要還給朋友。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你既然答應了朋友的事,就要說到做到。如果是因為別的原因沒有做到,一定要向別人解釋清楚是什麼原因,不要找各種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