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處頓悟相關作文20篇

低處頓悟 篇1

國二作文 ,924字

水往低處流,低處納百川。

在千山驚鴻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過無痕,卻只是偶爾驚豔少有驚心動魄,興趣盎然而去,還著些許失落歸來。

在歷史的長河中,多少文人墨客在人生的低處收穫了別樣的風景,濾去了世俗的塵埃頓悟了別樣的境界。

踩一地落英,留一身餘香,越過以隱蔽的叢林,聽一溪淙淨清泉。讓我們伴隨著陶淵明先生的腳步,順著低處的溪水,去尋找一片世外桃源,體驗別有一番滋味的人生境界。我慨嘆陶淵明先生的美好志向和與世無爭的歸隱情懷。他在人生的低處看到了官場的邪惡與腐朽,他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他是官場上的智者,是君主的賢人。我又慨嘆陶潛先生容納百川的情懷,他耳聞世俗風雨,眼見世俗雷電,卻道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人生哲理。也許,只有在陶潛先生的低迷之際,他才能頓悟另一種人生,他才能容納世俗的風風雨雨。

於是,我說:低處,頓悟歸隱情懷。

抹一縷清風,邀一輪明月,挽一片深林,聽一曲幽幽琴聲。是的,我們逃出了蕪雜的人世間,與王維來到了深山裡。山林的靜美,無不使我們想長久居住在深山草屋裡。在暈黃的月光下,我們和著清風,對酒當歌,大談人生。我們絲毫不覺得有滿眼的寂寥與落寞。耳聽王維輕吟:獨作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名月來相照。”我仰慕王維的隱世情懷因為我聽出了他對喧囂城市的厭惡和對山高水長美好生活的嚮往。漂浮的新總會有沉靜的一天;蕩起的鞦韆總會有停歇的一刻;產身的羈絆總會有劃落的一次;流水總會有注海的一幕。只有低處才能容納百川,只有低處才能頓悟人生。

於是,我說:低處,頓悟寧靜人生。

泛一葉孤舟,捧一手碧波,搖一回雙槳,聽一種心愁。我已在湖岸上看了她許久許久,悽美清瘦的她總喜歡憐花自惜,隱隱約約聽她在吟唱:“只恐雙溪舴艨舟,載不動許多愁。”她還是抵不住與朝夕相處的相公分離的哀愁,孤寂的滋味早已溢滿心頭。不錯,李清照,正是在人生的低處,體會到了人生的痛苦和分別的辛酸。我愛她,卻不言說出;我疼她卻又相隔甚遠。憔悴的人兒還是默默承受人生的痛苦。傷感,離愁,我們在低處頓悟。

於是,我說:低處,頓悟辛酸離愁。

經歷低處的痛苦,容納大千世界的辛酸苦樂,讓低處的河水來詮釋世間風格迥異的美,讓低處的百川,彙集一汪明淨的湖,照亮彼此模糊又隱約的心……

冬天的頓悟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7字

記得那是一個寒風呼嘯、雪花飄舞的夜晚,我習慣性地走出門外。雖然那是夜晚,但我還是能看得清大地上的一切。

我靜靜地蹲在一個角落,望著紛紛落下的雪花,看冬姑娘如何給大地換上新衣。看,冬姑娘多細心啊,將大地打扮得楚楚動人。可令人不開心的一幕也呈現了。

從我鄰居家出來一個女人,身後一個小女孩緊追著,只有五歲左右。女人加快了腳步,小女孩拼命想追上,一個踉蹌,倒在了雪地上,一陣刺耳的哭聲刺痛了我的耳膜。她大聲叫喊著:“媽媽,不要走,欣欣要跟你在一起。”

這撕心裂肺的聲音將女人帶回到小女孩旁邊:“欣欣不哭,聽話,以後要聽奶奶的話,知道嗎?”眼淚在女人的臉上形成一條條溝壑,她輕吻了一下小女孩,緩緩起身,眼睛沒有離開小女孩,腳卻在挪移著。

小女孩意識到母親對自己的不捨,想要站起來追過去。但是遲了,不知是什麼時候,奶奶抱住了小女孩。小女孩拼命地掙扎,卻怎麼也掙脫不了那雙大手。絕望中的女孩哀求道:“奶奶,求求你放開我,我要媽媽。”奶奶的手,依然緊緊的。雪花已經在他們身上留下一層白。而那個女人,在小女孩的掙扎聲中,漸漸消失在一片白茫茫裡。

這淒涼的情景,這“狠心”的母親,這深深的母女情。那雙失望落魄的眼睛,那無謂的掙扎,讓我淚眼濛濛。

世界情,人間愛,這無奈分開的母女,在20XX年的冬天,讓我深深地頓悟,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永遠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永不分離。

凡心頓悟 篇3

高三作文 ,744字

冬末的陽光竟與夏至般的熱烈。

頂著烈日向著家的方向快速奔去。

輕輕舒口氣,卻甚覺壓抑。開啟屋門,那絲縷涼意迎面撲來,卻與內心的悶熱發生了衝撞,這般水火兩重天的衝擊著,急促的呼吸聲竟聽得如此清晰,卻只有一個人,皺著眉頭看向周圍,沒有規律地心跳擾亂著我的心。

陽光更加刺眼,不再加溫。

工作回家的媽媽有意躲避般不願正視我的眼神。“她死了……”猶豫片刻,似乎只是說給自己聽般小的聲音,卻讓我覺得如雷鳴般響徹雲霄,如雷貫耳般,耳邊縈繞著嗡嗡聲,什麼都聽不到了,只有三個字在不斷的刺激我的大腦,幾近崩潰的邊緣,微顫的身子,使我退後幾步,軟弱地癱坐著,毫無力氣,呆呆地直視前方,毫無神色。

屋外,愈加放肆的太陽侵略著大地。

洶湧奔騰的浪濤卻未因屋外熾熱的驕陽而乾涸,相反卻愈加洶湧,愈加咆哮,浪滔天般狂奔,呼嘯湧出,衝破了束縛,擁抱自由,使它們更歡快,更活躍,無法抑制。你搖著你那輕小靈活的小尾巴,向我走來,依偎在我腳邊,抬著頭,你那充滿著歡樂的大眼睛望著我,思緒將我帶來了過往的歡樂時光。

陽光怎樣強烈,怎樣驕人,全然沒有任何的感覺。

奔跑在田間,我不住地回頭呼喚你的名字,一直向前奔跑,你追我的同時,小尾巴在搖曳著,輕盈的身體,全力地追趕著我,歡聲笑語,迴盪在田間;將你關在家裡久了,期盼著我,在開啟門的那一刻,你興奮地四處奔跑著,空間雖然小,但你卻顧不上,似乎在向我展示你的開心,你的活力,微微上揚的嘴角,看得出你的快樂,不禁我的嘴角上揚。

伸手想要撫摸模的小腦袋,一滴不該流淌的浪花,讓我驚醒。哦,你已不在了。

是啊,有始有終,生命終將走向終止。“靜看庭前花開花落”以一顆平凡心來看待,不摻雜過多的情感在內,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是陽光收斂了,還是冰冷的心需要光的溫度?頓時覺得陽光溫暖了些許。

低處的光 篇4

國二作文 ,784字

幾年過去了,那位老人好像一道來自低處的光,依然使我難以忘懷。

那是一個初秋的夜晚,我和爸爸乘車從北京回到溫州已是凌晨3點,深黑色的天幕不見星星,只有路燈的暖光灑滿了路面。

拎著沉重的行李,我和爸爸穿梭於人群中,從眼前駛過的計程車每一輛都滿員。我略帶疲倦地說:“算了,坐三輪車去吧。”

車伕是個清瘦而幹練的老人,60歲上下,靛藍色布褂,鉛灰色褲子,舊軍帽掩不住兩鬢星星點點的斑白,歲月刻出的皺紋溢滿了滄桑。他從我手中接過行李,乾裂的嘴脣微微咧開,笑笑,做了個上車的手勢。

這樣走了好長一段路,老人似乎有些累了,速度慢了下來。很快,前面出現一道陡坡。

“大爺,趕快讓我們下來,我們幫你推車。”睡眼惺忪的爸爸揉揉眼睛,匆忙說道,同時起身就要下車。

老人卻擺擺手拒絕了:“沒啥,甭擔心,咱當過兵的人,身子硬朗得很。”他聲音洪亮,堅定地回答道。

上坡了,老人猛地欠起身子,剎那間,瘦削的身子彷彿灌滿了力量,好像等待發令槍的短跑運動員,渾身每一寸肌肉都已繃緊。他一邊小聲地喊著號子,一邊有力地把踏板一次又一次踩到底。我擔憂地望著他,那瘦削的骨架從藍衣服上高高凸起,深深刺痛了我的雙眼,一陣又一陣辛酸漫過我的心頭。

下坡了,老人又坐回車座上,身子因過度勞累而劇烈地上下起伏,呼吸聲急促而沉重,但他的腳依然有條不紊地蹬著車。我心裡很不好受,說不出是澀還是苦,只覺得翻江倒海湧起一波波同情,眼睛也酸酸的。

到地方了,我們下了車,爸爸遞給他10元錢。“不,車費是5元。”老人不容辯解。

“大爺,你就拿著吧,我也沒零錢了。”爸爸推開他的手,老人卻追了上來,從口袋裡摸出5枚硬幣,一枚一枚鄭重地放進爸爸的手心,轉身向車走去。忽然,他摘下舊軍帽向我們揮了揮:“謝謝你們,但我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好多年過去了,但那句話,那輛車,那個人,好像是來自低處的光,低微但從不卑賤,平凡但從不平庸。

摩擦中的人生頓悟 篇5

國三作文 ,647字

摩擦是阻止兩個物體接觸表面發生切向相互滑行或者滾動的現象,殊不知,摩擦除了產生力,還有人生。—題記

墨汁與宣紙的摩擦,產生的不只是字,還有中華文明的書法藝術。馬蹄與大地的摩擦,產生的不只是金戈鐵馬的戰爭,還有綿延千年的萬里中華。雲層與雲層的摩擦,產生的不只是風雨,還有不覺耳際的時代浪花。

殊不知,摩擦除了產生力,還有人生。

自從板塊間相互摩擦開始,就註定,不只是力。

鳥兒克服了空氣的摩擦,學會了飛行;魚兒克服了水的摩擦,學會了遨遊;人們克服了生活的摩擦,學會了生活。

摩擦,不僅僅是阻力,你要一直相信。給自己信心,當你克服了艱辛,回頭,微笑,原來摩擦還有推力,對,其實摩擦一直是兩個力。

亙古至今,摩擦阻力有多大,推力就有多大,這不僅是科學,更是信仰。

夢想與現實的摩擦,產生了悲喜心情;語言與語言的摩擦,產生了口角衝突;信念與信念的摩擦,產生的不僅是放棄,更有堅持。

摩擦,不僅存在於表面。

將相和的故事想必大家聽過,如果沒有將相之間的摩擦矛盾,怎麼會有日後的親和和趙國的長期安康。

人與人的摩擦,產生的不只是恨,還有愛。

摩擦,亦艱難或困苦,造就了多少堅毅的人和堅強的心。

如果不是無數無燈的阻力,是否會有鑿壁偷光的美喻;如果不是無燈讀書的困苦,是否會有囊螢映雪的佳典;如果不是人生的艱辛與坎坷,是否會有胸懷家國天下的奮起。

答案亦然,心亦然。

殊知,摩擦出了產生力,還有人生。

某日,當你無意與摩擦擦肩,不要徘徊,不要放棄,那是上帝給幸運的你的唯一信仰。—後記

水不往低處流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1字

今天,南方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水不往低處流。我十分地吃驚,比看到公雞下了一個流蛋液的荷包蛋還驚訝。這時,我的腦子裡彷彿有一百個問號在不停地問:水不往低處流往哪兒流?為什麼不往低處流?怎麼樣才能讓水不往低處流?水為什麼要往低處流?

我不管了。我回家拿上玻璃杯子、A4紙、塑料紙、一臉盆的水馬上就到稚慧谷來。我剛進入教室,老師正好開始做實驗。只見他先從臉盆裡用杯子舀起一些水,杯口蓋上塑料紙,平攤在手上。忽然,杯子一翻,便把手拿開了。奇蹟發生了!塑料紙居然沒有掉下來,水一滴也沒有漏。老師大手一揮,說:“你們也去做實驗吧!”話音剛落,我們便如一群駿馬,一下子就衝出教室。

我來到水龍頭下面,拿起杯子,灌上水,杯口蓋上塑料紙,可翻過來時,手一拿開,塑料紙就像一位戰敗的將軍,一下子就落了下去,而那些水,就像一隻剛出監獄的關了一百年的野獸,橫衝直撞,奔騰而下。我不厭其煩,做了一遍又一遍,可還是沒有成功。我向陳伊妍借了塑料袋,拿起杯子,灌上水,一翻,便成功了,我歡呼雀躍。

這是為什麼呢?我查閱資料才得知,因為水想出去,空氣想進來,而袋子就像一堵牆,把它們隔開了。於是,空氣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把水給托起來了。所以,生活中的細節都可以做一個實驗,我們要留意身邊每一個細節。

水不往低處流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5字

南方老師今天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大字:水不往低處流。我看了後一臉的疑惑:水不往低處流,那往哪流呢?老師開始拿來一張塑料紙和一個玻璃杯開始了實驗。他首先往杯子裡灌滿水,再用塑料紙蓋上倒過來,然後把手蓋幾秒就馬上把杯子一提,水就被神奇的塑料紙攔住了。我瞪大著雙眼,心裡特別的好奇:老師是怎麼做到的?難道他用了502膠水?隨之老師也讓我們自己動手做一做實驗。

我拿著實驗道具將要開始我的實驗時,看到許多同學雖然一次次的實驗失敗,但還是一次次地去嘗試著。於是,我也開幹起來:首先,我把水杯灌滿了水,再把塑料袋蓋在瓶口上,然後倒過來,過來幾秒後我把水杯一提,結果水灑了我一身,但是我並沒有放棄,還是堅持不懈地做著實驗。後來我發現了這個實驗是有個小訣竅的:要把水杯口上的袋子按上去才可以吸住杯子。這樣我就按著這個小訣竅做了一遍實驗。果真我成功了!高興的像只活蹦亂跳的小兔子。由於我的激動不小心把杯子換個角度,水就像一匹匹白色的駿馬奔騰而來,灑了一地。剛剛還得意的我這時的心又碎了。我自我安慰著:雖然我不小心把水灑了,但是我也曾成功過!

“水不往低處流”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事物雖然有著許多小祕密,但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有所收穫的!

水往低處流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4字

看著涓涓的河流,讓我引發了想象。

為什麼水都會往低處流呢?它們那麼清澈,一眼便能看見水底的一些落葉和沙石。可為什麼它們一直流向最低的地方——大海呢?為什麼它們無論大到江河,小到溪流,最終都要流到海里去呢?想到這,已經有太多的問題值得去思考了,我的思緒又開始在騷動了……

假如把大海比作一個人,那個人的德行應該是非常好的,也應該是非常有智慧的。

因為他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低到離卑微高了那麼一點點?可意義卻截然不同的。因為它會容納百川,卻不能讓別人碰觸到最後的底線。

把姿態放低,也像大海一樣,讓河流全部聚集到自己身體裡。

就好比吸取所有好的品德,流到自己身上。就算有不好的也可以當做反例,告訴自己,那樣做是不好的。當然看到了也可以和他說那樣不好,如果不聽那就不要去煩他了。

如果你碰上一個合理品德一樣活者更為高深的人,那你可就幸運了。你可以和她成為同道中人,也可以和她成為朋友,再不過和她討教一番,那也是好的。說不定你突然又從中悟到了新的道理呢?

水往低處流,如此褻瀆的東西不往上飄而一直往下流,最終止步於最低的地方,海那是不是說,人也是這樣才能最好呢?不,因為海是和德最大的差異,也是唯一的。海雖大,但卻是有止境的,德卻是沒有底的,即使那人死了,他的品德卻是可以永久保留的,就像孔子他老人家一樣,把他一生的德傳於後人……

頓悟 篇9

國二作文 ,766字

這一日,我學完課程,走在街上,一步一步緩緩前行,準備回家。

我相信,在今天,許多的人,或者說絕大部分人,他們的生活節奏是匆忙的,沒有閒情逸致去好好端詳所處的世界。說小一點,就是眼前這個城市,說大了,是身邊的社會。

但今天,我終於可以調慢了節奏,仔細地看看了。

車輛紛亂嘈雜,時刻都要小心謹慎。我看到了—飛速疾馳的年輕人,母親帶著孩子上補課班或接孩子放學回家,悠然無惱的老人騎著自行車靠邊緩行,那熙熙攘攘形形色色的路人、擺攤人,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那一刻,我思緒萬千。

處於同一種社會,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城市,為何會有如此不同?

有的人能心安理得坐享其成,有的人需付以足夠的心力得到報酬,有的人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卻只獲得為數不多的維持生存的口糧,還有的則成為街頭乞討者和社會的包袱。

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哪一時期又不是如此呢?大家都在為生活、生存努力。有人高高在上,也必然有人身處生活底層;有的人生活安穩,也必然有人艱難生存;今日多一點拼勁,明天多一份舒心;昨日多一點懈怠放縱,今天便多一份艱苦不順。所有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不勞而獲永遠不存在,它只能維持較短的苟活,最終不會安心。

當我們一味埋怨自己這不好那不好,覺得自己命苦,生不逢時的時候,不妨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畢竟,所有功成名就,自信生活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達到的。當我們覺得自己很辛苦卻無成績,很用功卻蜷伏於底時,要知道永遠有人比你更努力;當我們羨慕他人,一味攀附時,也許真該想想,他為什麼不是自己。

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幸福,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今日的努力會造就明日的欣慰;昨日的堅持不會辜負今天的收穫。昨日已逝,今日仍在,明天尚遠。也許只有抓緊眼前的一分一秒,珍惜現在的每時每刻,未來才不會艱難。

不覺,我悄然加快了腳步,不是因為天色,而是為了自己。

頓悟 篇10

國三作文 ,1184字

軀體內奔波的痠痛還未消散,斑駁白髮間的沙塵還未洗去,別離時的淚痕還未洗去,朋友們的贈詩還在指尖。他來了,帶著一顆滿是疲憊的心來了。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呼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一片小筏在夜裡寂靜的三峽中蕩著。月光照在河面,光卻大都被反射殆盡,照在悽清寒骨的林間,斑斑駁駁像是他稀疏的白髮,而河水,卻墨一般藍的十分深邃。踱出船艙,倚坐船頭,舉觴共飲,與夥伴歌著“窈窕之音”:“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看似歡歌,實則借杜康排解心中積攢的憂愁與苦難。當“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時,蘇子便“愀然,正襟危坐”了。在這樣的悽清之夜,竭力嘶喊卻只能聽到嫋嫋迴音的空無之地,聽聞到如此悠長,“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之音,誰人不感傷許久,何況是蘇軾,這個只有影子相伴的孤獨的,走在人生低谷的人呢?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他一頓。

這裡不正是“孟德之困於周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之地嗎?他又一頓。

這種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他想“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但世上哪有這等美差,有的只是逝去的時光與歲月。算算自己的年紀,元豐五年,此時的他已是四十五歲了。時光早已殆盡他年少時的銳氣,將憂鬱刻在皺著的額頭皺紋間。他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了。而在這人生走勢不振的時間裡,總讓人不自覺想到死亡二字。這時的他是害怕的吧。

人為什麼會懼怕死亡?大概是他並沒有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完美的答覆,他並沒有完成一切他所要完成的諸多事物,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些什麼,他怕自己將帶著遺恨走完一生,在時間中掙扎,卻越陷越深。蘇軾現在正在這個階段,他怕自己無法走出來,永遠的留在這裡,枉了自己來世一趟,怕自己真成了名字中的“軾”,到頭來不值一提。

舟泛開琉璃明鏡般的湖水,月撥開臃腫厚重的雲霧……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他始悟。

天地於那一瞬間不在發生變化呢?萬物都在遵循著自己的生長規律,在自然的週期中發展,就像是迴環往復一般。對於這種幾近特定的規律,萬物又似乎與自己的生命一樣,無窮無盡了。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歸屬,沒什麼值得羨慕,沒什麼值得悲嘆。感受這造物主給我們的神奇世界,“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去享受快樂,感悟憂慮,為活而活,嚐遍這人間百態,到頭來也許就不枉這一行。也許,他此時的悲傷,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情調……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享受吧,用美好的文字記錄吧,留下每個愉快或是不愉快的回憶,總是一筆財富,總能讓人在這世上留下點東西……

他終悟,提筆,揮下濃墨重彩的、永遠的—《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