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食粽子相關作文20篇

傳統美食粽子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339字

我國的傳統美食有很多,比如粽子、餃子、無毒餅……我最喜歡的要數粽子了。

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常把食物扔進江裡,給屈原吃,但是每次都別江裡的魚吃掉,所以人們把竹葉晒乾,再把飯糰包進去,用繩子捆緊,最後扔進江裡。魚兒們看見這尖尖的東西,都不敢靠近,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每年端午節早上,我都會跟著奶奶包粽子,首先我把竹葉捲成錐形,再把準備好的糯米放進一半,接著放入我最喜歡的豆沙餡,再放一勺糯米拍平,然後,用多餘的竹葉封住口,用草繩捆緊。最後,放入鍋中。不一會兒,就香味撲鼻,饞得我直流口水。

奶奶把一個個粽子端出來,就像一個個錐形的小娃娃,看上去很美味。我趕緊把草繩解開,嚐了一口,豆沙的香味頓時充滿了整個口腔,自己包的粽子比蜜還甜啊!

我喜歡粽子,它象徵著偉大的愛國精神!

春節傳統美食之臘肉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5字

過春節總少不了一種傳統美食—臘肉。在我家鄉,家家戶戶臘月初旬就開始忙著製作臘肉。因為臘肉是春節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

臘肉全體呈金黃色,瘦肥相間,只是看看就讓人口水直流,胃口大開。

臘肉的製作材料很單一,就是豬肉。雖然製作材料簡單,但製作過程不簡單哦!首先把買來的的豬肉放上鹽巴,放在通風處晾幾天,然後燒柴生火,切記火不要大了,再在火上撒一層厚厚的木屑。等有煙冒出時就可以燻肉了。

燻肉時,要用專門的架子把肉架住,並且蓋上蓋子,以防因為煙火散開,導致豬肉燻烤不均勻。雖然不用專人一直看著火,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去看看。這不僅是因為怕肉被烤糊,也是為了把握火候。—火太大或太小都烤不出原汁原味的臘肉。兩三天過後,金黃噴香的臘肉新鮮出爐了。這時候,人們通常用繩子把臘肉從小到大串好,再整齊地晾在房樑或竹竿上,以備春節時享用。

臘肉的烹調也很有講究。它是烹飪界的“百搭王”,與任何一種食材搭配,不僅能成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還別有一番風味。就拿小炒中的芹菜炒臘肉來說吧。先把臘肉切成薄片,再往鍋裡放些許油,待燒熱後爆炒姜蒜和臘肉,最後放入芹菜一起炒。用不了多久,美味可口的芹菜炒臘肉就做好了,真讓人垂涎三尺啊!

臘肉既是春節的一道家鄉菜,也是中國傳統美食中的一員。但在我心目中,它不再只是一種食材,而是屬於中國的一種傳統習俗文化。它源遠流長,深厚久遠,它將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閃閃發光!

傳統美食————臭豆腐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5字

大家都吃過臭豆腐吧?吃過的人都知道,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我就來講講臭豆腐吧。

先來說說臭豆腐的樣子,臭豆腐沒燒之前是青青的,還流著臭臭的汁水,真是不想碰它。燒出來就好看多了,白白胖胖的,放點調料就更好吃,更香了,尤其以放辣椒最好!

臭豆腐的味道也很好,辣辣的,還有一點甜味,真香!咬一口,外面脆脆的,裡面嫩嫩的,太好吃了!我吃了一塊又一塊,結果辣的噴火。

臭豆腐這種傳統美食是從哪兒來的呢?原來,相傳清朝的時候,有個叫王致和的人,來到北京趕考,結果金榜落第。他想回到家鄉,可是沒有錢了,他又想在京攻讀,準備下次的考試,但距下次考試還有太長的時間,他只能在京城做生意。王致和的爸爸是個做豆腐的,於是他也做起豆腐來了。但在夏天,豆腐會壞掉,王致和就把豆腐切小塊,把它醃了起來。之後他不開門,開始讀起書來。到了秋天,他又想開豆腐店了,想起了豆腐,結果豆腐都臭了,他把豆腐送給別人,那人卻說好吃,於是他就開始專門做起了臭豆腐了。

就這樣臭豆腐一代代傳了下來。你是不是很想吃呀?

走進傳統美食“烘糕” 篇4

國小二年級作文 ,340字

在龍城的大街小巷,烘糕可是無人不曉,烘糕是湘鄉的特產之一。至今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了,新的千年到來,幾百年積累的烘糕加工技藝面臨著失傳,這次四年級的小記者們將一同去探訪“張師傅食品廠”瞭解傳統工藝,同時也走進烘糕背後的文化。

製作烘糕,要先把大米粉碎,再把粉碎後的大米加入其他原料進行攪拌,放入模具打壓後,用切割機把它們切成一塊塊的烘糕模型,最後把一塊塊沒熟的烘糕放到傳送帶上,傳送帶經過三到四百度的高溫,最後把香噴噴的烘糕帶出了“大爐”。

我們小記者聽著製作師傅的解說,看著香噴噴的烘糕,垂涎欲滴。師傅要我們嚐嚐紅包的味道,我們哪裡還客氣呢?烘糕入口,酥酥脆脆,香甜可口,讓人難以忘懷。

參觀完烘糕的製作,小記者們還帶著好客的張師傅送給我們的一盒盒烘糕,依依不捨的返回了學校。

家鄉的傳統美食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896字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著獨特的飲食文化。我的家鄉也是如此,我的家鄉是雲南省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的寶丰古鎮。寶丰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歷史上曾是產鹽的富庶之地,繁榮的歷史文化造就了寶丰獨特的飲食文化。

到寶丰一定不能不品嚐各種美食。豆腐腸、酥肉、油粉、卷粉、驢打滾、餌塊……不勝列舉,走在小吃一條街上,不但能大飽眼福更能大飽口福。

每年冬季絕對是我等吃貨的狂歡節,因為又到殺年豬的時節。各家各戶豬圈裡的大肥豬早就養得白白胖胖。一大早我家就聚集起許多親朋好友,爸爸早早燒好一大鍋開水等著殺豬呢。大人們把大肥豬從圈裡拉到案板上,三下五除二,大肥豬已被切割開來。前腿、後退、內臟、五花、裡脊都一一分開放在一處。後腿會拿來醃製火腿,前腿肉會拿來灌製香腸。豬大腸也不會棄之不用,很快就會變成寶丰最有名氣的美食—豆腐腸。

豆腐腸顧名思義就是用豆腐灌製的腸子,其主要原料有豆腐、豬血、肥膘肉等。先把豬大腸清洗乾淨,泡在清水中備用。豆腐捏碎,肥膘肉切成細條,倒上豬血,加入草果面、火硝、白酒、鹽等調料用力攪拌,這可絕對是個體力活,幾十斤豆腐加上十多斤肥膘肉這麼用力揉啊揉,跟和麵似的,阿姨們的額頭都滲出汗珠了,可她們的臉上卻看不到疲倦,想來是憧憬著十多天後美味的誕生吧。

接下來就是灌腸子的浩大工程了,五六個婦女鋪開一張寬大的塑料布,支上灌腸機就開始灌豆腐腸。她們一個負責往機器料口裡加拌好的豆腐,一個負責把豬大腸穿在機器的出料口上,一個大力士負責壓機器的槓桿,其他人有的用針戳腸子放氣、有的用抹布把腸子清理乾淨、還有得把細麻繩剪成段……好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很快一根紅潤飽滿的大腸就灌好了,接下來把它綁在椽子上,掛在一個陰涼通風的地方,把美味交給時間,十幾天後才可以享用。

經過十天半月的等待,享用美味的時刻到了。切下一段豆腐腸在鍋裡煮上四五十分鐘,切成薄片,外表烏黑的豆腐腸內裡竟是粉嫩的紅色,何其誘人。夾一片放入口中,豆腐的鮮嫩、豬油的肥美伴著各種佐料的味道讓人食慾大增。豆腐腸還可以炒著吃、用來燒烤也不錯,切成丁還可以做麵條的哨子湯……

我的家鄉的豆腐腸的確不錯吧,有空你一定要來嚐嚐。

製作傳統美食 篇6

敘事作文 ,479字

春節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之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過年前媽媽都會帶我到廣州老西關做小義工,和社群內的長者一起製作傳統賀年美食。今年我們製作的是“笑口棗”。

1月31日早上,天寒地凍,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來到了廣州荔灣區逢源街日間託老服務中心,準備參加賀年食物的製作活動,社群的公公婆婆負責將笑口棗的原料弄好,捲成小球。我負責讓小球粘上芝麻,擺好。阿姨義工就負責拿去油炸。分工明確,一個小時後,香噴噴、熱辣辣的“笑口棗”就做好了。做好的笑口棗像一個小圓球,外面沾滿了芝麻,表面有一道裂口。媽媽說剛炸好太熱氣,不能吃,要等涼一下。趁這個時間我請教了社群的公公婆婆“笑口棗”的寓意。公公婆婆告訴我“笑口棗”是廣州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種,因其經油炸後上端裂開而得名,樣子就像人在開口笑,吃笑口棗寓意著全家人開開心心,笑口常開。終於可以吃了,我拿一個塞入口中一咬,啊,香甜暄酥,十分可口,怪不得是廣州人春節必備年貨之一。

製作的食物是送給社群貧困的長者,讓他們也感受到春節的節日氣氛。我喜歡參加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我瞭解傳統美食,也利於學習了傳統的文化。

中國傳統美食 篇7

國二作文 ,568字

你喜歡吃中國菜麼?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看到中國人很注重吃。中國美食多,不同地方的菜有不同的味道,自成體系。

中國菜有四大菜系,川菜,粵菜,揚菜,和京菜。川菜來自於四川一地。它的特色是有麻辣的味道,做菜的時候,不僅用辣椒,還要加花椒。這樣一來,菜特別香。有辣又有麻的味道。有名的四川菜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另一個菜系是粵菜,來自於廣州福建一帶。粵菜的特色是講究原汁原味,味道清淡,湯煲得特別好。一些有名的粵菜有佛跳牆和龍虎鬥。第三個菜系是揚菜。揚菜是江蘇上海浙江一帶的。它的特色是鹹中帶甜,做菜時一般要多加一點糖。幾個有名的揚菜是紅燒獅子頭,白斬雞,和糖醋排骨。最後一個菜系是京菜,起源於北京一帶。它的特點是味道很濃,加很多醬油。幾個有名的北京菜是京醬肉絲,木須肉,和北京烤鴨。

四大菜系的菜用料多種。川菜和京菜用的料比較重,會用辣椒和醬油,所以菜的顏色比較深,很多菜有深紅的辣椒顏色。粵菜講究原汁原味,菜做出來一般比較清淡,沒有濃厚的顏色。揚菜的味道比較清淡,但是也有些菜用醬油,糖,和醋,所以顏色也會濃重。

作為一個住在美國東海岸的華裔,每一次我嘴饞的時候,都想著去紐約的唐人街找一家地道的中國餐館大吃一頓。中國美食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可以一邊享受美味的食物一邊學習中國文化,也算是人間一樁美事。

溫州傳統美食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6字

炒粉幹是我最喜歡的一道溫州傳統美食。

我最喜歡吃的粉幹,是永嘉的沙崗粉幹。永嘉楓林鎮西北的新坊、?爐、兆潭、東岸莊、徐家灣等村莊統稱沙崗,這裡的農戶向來以製作粉幹為副業,故稱為“沙崗粉幹”。

據《永嘉縣誌》載,沙崗粉幹遠在宋代就已成為食中佳品。現今仍然是楠溪江的旅遊美食,是永嘉縣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製作粉幹這項手工技藝,還被申報列為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沙崗粉幹經過包裝,便於攜帶,並出口境外,這可見沙崗粉幹歷史悠久,十分有名。

沙崗粉幹之所以能別具特色,原因很多。在原料上,選用的是上等白米。在製作工藝上,改燥磨為水磨,改蒸粉為煮粉,同時選用的水質好。待燒至半熟時,改臼舂為水礁反覆捻搗,直到搗透。因此,粉團粘韌,壓出後細如紗線。壓出的鮮粉幹直接晾晒,先經過竹熟,然後紮成貼,再放到竹簾上邊摸邊晒,使之條子分散而又結成一絞。晒乾後的粉幹,按四絞為一重,疊置於粉幹籮裡,然後手挑銷售。此外,沙崗因地處楠溪江邊,沙丘廣闊,東南風沿江南上,粉幹快燥易幹,故此外熟耐煮,其味鮮美,炒食皆宜。

當一碗熱騰騰的粉幹端上來的時候,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一根根細細的粉幹上鋪著一層薄薄的豬油,泛著金黃的顏色。粉幹條條分明,沒有粘在一起的。

粉幹上的炒蛋、捲心菜、胡蘿蔔等配料,皆為絲狀,為其點綴了一番別樣的色彩,乍一看,彷彿就是大片金黃色的稻田中,有幾塊蔬菜田。

當筷子輕輕插進炒粉乾的時候,很快就會陷下去,因為它實在是太糯太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多吃了幾口粉幹。

夾起粉幹,熱氣迎面飄來。輕輕吸幾口,恐怕粉乾的香氣早就填滿了整個鼻腔。

嚼著粉幹,一股油香在口中迴盪,但實際吃起來去不油不膩。細細品味躺在舌尖上的粉幹,嚼成幾段再咬成細末將其嚥下。粉乾的香味依然在脣齒之間迴盪。

沙崗炒粉幹,是我記憶中抹不去的家鄉味……

家鄉的美食粽子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7字

說起粽子,肯定大家都吃過,口味有許多種:豆沙、甜棗、蛋黃、肉鬆……等等。而我的最愛則是外婆包的四川口味的鹹肉粽子。

鹹肉粽子是南方的發明,而外婆包的,是四川獨有的鹹肉粽。不同於上海,蘇州,浙江的肉粽,四川鹹肉粽是白白的,並沒有把生抽,醬油和到糯米中。它的主要原料就只有糯米、黃豌豆和鹹肉,外加四川特有的花椒,加上一點點鹽。

我和妹妹最愛看外婆包粽子。只見她首先把生糯米和豌豆裝在一個盆子裡,拿出兩片粽子葉,交疊在一起,一手握著捲成圓椎形,另一手拿起勺子,舀幾勺糯米和豌豆,直到盛滿圓錐形的三分之一時,夾起一片鹹肉,再鋪滿一層糯米,最後封底,紮緊繩子,整個粽子完成!

很快,粽子煮好了,開鍋!一股香味撲鼻而來,鹹鹹的,真好聞,剝開葉子,輕輕一咬,一種豌豆的味道在嘴中化開,我迫不及待地咬了幾口,好吃極了。轉眼間,一個粽子被我吞了下去。已經飽了的我,回味無窮,還想再來一個。可是,媽媽對我說:“糯米不太容易消化,一次吃太多會肚子疼的。”我只好控制住自己的嘴,不再貪吃。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垂涎三尺?也想要嚐嚐這“正宗”四川鹹肉粽子的朋友,歡迎來我家品嚐!

家鄉的傳統美食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6字

精美的櫥窗內,那些有著鮮豔外表,爆表顏值的零食,越來越深受大家的喜愛。在街上,它們隨處可見,如各類蛋糕、甜點、花式飲料等等。而那些傳統美食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而慢慢消失。

走進五(3)班,就讓我重新帶你體味一下傳統美食的味道吧。我們特別邀請了慈溪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傳承人“德和塘坊”的諸伯伯為大家現場製作慈溪傳統美食——“老鼠糖球”。

同學們很有禮貌地和諸伯伯打招呼。並用興奮的目光看著諸伯伯從桶裡拿出一大塊黃褐色的糖栓在木棍上。諸伯伯熟練地做著每一個動作,一掛,一拉,一掛,一拉……無限迴圈這個動作,我們發現,那糖的顏色變得越來越淡了。

諸伯伯從木棍上取下糖,頓時,從我面前飄來一股誘人的香味。只見伯伯在桌上慢慢把糖揉圓、壓平,接著把餡包進去,最後的樣子真像一個大餃子。這還沒完呢!隨後,諸伯伯又把它搓得長長的,此時,餡已經均勻地融合在裡面。諸伯伯用兩隻手的大拇指掐住一個點,再一擰、一拉,“哇!”同學們歡叫道,原來是第一個“老鼠糖球”完成了。諸伯伯告訴我們:“老鼠糖球”學名為水糖球,因為水糖球成型後一頭拖著一條長長的如老鼠一般的尾巴,所以又俗稱為“老鼠糖球”。

這看似簡單的製作過程其實並非這麼簡單。已經有31只“小老鼠”誕生了啦,不過你看它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尾巴有長有短,真是一個比一個“特別”啊!

終於可以品嚐這隻美味的“小老鼠”啦!它的味道甜兒不膩,比那些散裝稱斤的糖好吃多了。真令人流連忘返,讚不絕口。

大家品嚐著家鄉的傳統美食,嘴裡甜甜的,心裡甜甜的,笑容也是甜甜的!

傳統美食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389字

你們聽說過“老鼠糖球”嗎?這可是一門將要失傳的老手藝。如果你去過鳴鶴古鎮,就一定見到過。週五,我們上了一節微課堂,由德和糖坊的褚師傅現場為我們做“老鼠糖球”。

褚師傅先拉麥芽糖,麥芽糖的顏色越來越淡,等到沒有粘性了,褚師傅把拉好的糖放在玉米粉上,用手搓成長條,用手捏一捏,用力一拉,麥芽糖拔出了一小條,好像老鼠的尾巴,這應該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吧!

一口咬下去,一股甘甜直往心裡鑽,太美味了!

媽媽說,她小時候也吃過這個,她也認為很好吃,有一次她還停不下來了呢!

老鼠糖球,又叫水糖球。盛麥芽糖的桶裡,色澤金黃,空氣裡滿是甜蜜的氣味。雖然老鼠糖球在夏天很容易融化粘連,但是吃完以後舔舔手指的感覺卻異常的美好!

上了這節課,我認為“老鼠糖球”在今後一定會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爸爸媽媽童年的味道,我也要嘗一嘗。

學做傳統美食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1字

隨著時代的變化,已經有很多人傳承家鄉傳統美食了——-老鼠糖球、蔥管糖、桂花糖餅……現代人都過著國外的節日,———萬聖節,聖誕節……我們可是中國人,為什麼不過自國節日呢?這個問題,我還得以後再說吧!

2018年11月2日,育才小學五年級三班舉行了一次活動——-製做、品嚐一個叫“老鼠”的糖球。

首先,製作老鼠糖球,我們得先做麥芽糖,製作它,師傅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先培育麥芽,自己種,再斬碎麥芽備用,然後淘洗大米,鋪蒸架,把洗好的大米倒進裡面,開始生火蒸飯,在蒸的時候,要鋪大米,並檢查氣孔,邊燒邊翻米,燒好後,得把大米強制冷卻。過一會兒拌入麥芽,拌好後再轉入發酵池中,新增熱水,過六小時後翻漿。點火,準備熬糖,把漿水倒入鍋中用旺火加熱後過濾雜質。觀察糖情,並炒糖。慢慢熬製,再檢查一次最後,再加工一下,就大功告成了。

你看,光是製作麥芽糖就要這麼長時間……

下面,就是做老鼠唐糖球了。首先要把麥芽糖拉硬,需要費很大的力氣。漸漸的,唐變成了白色。然後把糖鋪在一層黃色的粉上,加入準備好的豆沙餡,包在裡面,搓成長條拉出像老鼠一樣的尾巴就完成了。

“哇!好好吃呀!”大家都可喜歡了。

我們現在是祖國的小花朵,長大後就是祖國的大樹,我們一定要傳承中國的糖文化。

中華傳統美食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467字

中國是擁有著許多歷史的古國,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國中,不僅獨一無二的漢字舉世聞名,而且美味可口的傳統美食也聞名遐邇。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種傳統美味小吃­­——老鼠糖球。老鼠糖球,又名水糖球,是慈溪有名的老手藝,最早是由師橋沈永豐南貨店所創制,至今很難看到,也很難吃到。

那麼要用什麼材料做老鼠糖球呢?它由麥芽糖、黑豆沙、松花和黃豆粉組成。雖然老鼠糖球只需要這四種材料,可製作過程並不簡單。第一步:拉糖。很多人問需要拉多少時間的糖?其實它跟季節和糖的軟硬有關係。還有一個小技巧,來回拉扯幾個回合就要在糖塊上沾點涼水,如果不沾涼水,糖塊會黏在棍子上。第二步:把糖平攤,在一面撒上松花粉,在另一面放上餡,最後把它裹住,不要讓餡露出來。第三步:在揉搓中慢慢變細,搓成大手指粗細時掐成小節式樣,在扯斷的過程中也拉出了一條萌萌的“老鼠尾巴”。瞧,又好吃又好玩的老鼠糖球製作完成了。

老老鼠糖球口味以口感香糯,甜而不膩,不沾牙齒為佳,經過我的介紹,大家是否對老鼠糖球垂涎三尺了呢?

製作傳統美食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4字

從週一開始,我們全班同學就可以期待本週的家長微課堂了,這次的主題是——老鼠糖球。

一直等到了週五,終於讓我們等到了活動的到來。做早操一回來,我們就發現教室裡來了個做老鼠糖球的師傅。只見他面板黝黑,肌肉發達,一邊操作,一邊跟我們介紹:“老鼠糖球又叫水糖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接著,他把一大坨糖放在一根長長的木棍上,不停地來回拉,一開始有點像麵條一樣分層,到後來,顏色越來越淺,由黃色漸漸變成了白色了。

然後,他把那坨糖從木棍上拿下來,放在一塊大木板上摁平,把一大堆豆沙放在白色的糖上,像包餃子似的把豆沙裹了進去,再搓細。最後,把搓細的長條一小段一小段扯下來,扯下來的時候拖著條細絲般的小尾巴,那模樣,活脫脫像一隻只小老鼠。這就是老鼠糖球名稱的由來了。

接下來就是品嚐的歡樂時光了。這個老鼠糖球可以有很多種餡心,如:芝麻,豆沙等。我都很愛吃。

我十分喜歡這樣的活動,十分好玩。而且,可以讓我們瞭解很多傳統手藝。如今,很多傳統手工藝都失傳了,真是太可惜了。當然,“死灰復燃的”的也不少,比如“甌樂”。所以,我很希望,那些瀕臨滅絕的老手藝,也能像甌樂一樣,重新發揚光大,畢竟,這些都是老祖宗們留給我們的遺產!

寫關於傳統美食的作文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1字

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一進校門就看到同學們歡蹦亂跳地跑進教室,老師們也急切地走去。頓時,整個學校瀰漫在喜慶的氛圍中。我不甘落後,直接奔向教室。發現我們教室裡多了一些讓人眼饞的食材——麵粉和豆沙。馬上我們就要開始搖元宵了。

我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眼看著餡料猛咽口水,恨不得現在就能吃到美味的大元宵。我們分為三個組,每個組的組員進行了明確分工。我們仔細地看著電視上的製作方法,學著大廚的姿勢比劃比劃,並認真記下做元宵的步驟。不等視訊看完,我們就不約而同地動起手來,將潔白的麵粉倒入洗乾淨的盆子裡,把餡料一個一個輕輕地送入麵粉中。拿起漏勺,把一個個沾了麵粉的餡料撈了起來,迅速地在水裡浸泡了一下,趕緊再次投入麵粉中。大夥兒一起端起盆子,圍繞著一箇中心順時針搖,只見餡料裹上了一層雪白的棉襖。過水

、搖,這樣的步驟我們重複了4次。餡料越長越胖,盆裡的麵粉越裹越少……元宵搖好了,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不經意間,同學們的臉上,頭髮上都佈滿了白白的麵粉,真想把他們一齊丟進盆裡也搖出個真人餡料的大元宵。

這次搖元宵讓我們見識了傳統美食——元宵的製作過程,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生活中的傳統美食作文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6231字

【篇一:吃餃子】

今天是星期六,媽媽帶我去吃餃子,這可是傳統美食哦!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那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它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他命令弟子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後來,人們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子”。

我們來到一家店,那裡可多美食了,我點了最愛吃的餃子,沒多久廚師就做好端上來了。看到香噴噴的餃子,我的口水都快掉下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使勁往嘴裡塞,一個餃子一口就吞了下去,哎呀!好燙啊,嘴巴都燙紅了,媽媽一邊叫我慢點吃一邊給我拿水喝。我後面就慢慢地小口吃,餃子慢慢涼了,我又開始狼吞虎嚥了。真好吃!

我發現這裡的餃子真奇怪,上面是尖尖的,下面是圓圓的,長得像包子似的。我就多點了一份,越吃越多,吃得肚子都要爆炸了還是停不下來。(媽媽說:“就算餃子太好吃,也不能吃撐了,否則,會生病的。”

餃子真好吃,我以後還要來這裡吃。

【篇二:蕃薯丸】

蕃薯丸是福清的傳統美食之一,相傳是解放前的一位官員厭倦了吃蕃薯和大米的日子,於是把管家叫來,對他下了一個命令:“如果在今天之內還是不能想出一個蕃薯和大米的新吃法,就把你解聘。”當時,正值冬至,管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效仿湯圓的做法,把蕃薯做成一層皮,裡面包上瘦肉、香菜、海蠣、紫菜等食物。那個管員嚐了以後,讚不絕口,於是這種方法一傳十,十傳百,流傳至今,變成了我們福清人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之一——蕃薯丸。

要是你想做出美味的蕃薯丸,就趕緊來拜我媽媽為師吧!先看看需要準備的材料吧:肥瘦適中的豬肉、香菜、紫菜、海蠣或者蝦仁、蕃薯。首先把豬肉剁成肉泥,加上香菜和調味料攪拌均勻,再把一些紫菜洗淨剁碎。接著把蕃薯蒸熟去皮搗成泥,再加上一些澱粉,不停地用雙手使勁的和成團,中間要加一些開水(這是為了讓麵糰變得更加鬆軟,蕃薯丸的皮吃起來會更加有嚼勁)。皮和餡都準備好了,我們就要開始包了。先分一些麵糰,揉成球,用大拇指摁下去旋轉,在中間“捅婁子”,然後依次放入肉餡、海蠣(或蝦)、紫菜、肉餡,將麵糰封口,一個蕃薯丸就做成了。煮的時候需要分成兩個鍋,一個鍋煮湯,一個鍋煮蕃薯丸,這樣煮出來的蕃薯丸,又美味又不粘鍋。蕃薯丸湯裡面可以加入香菜、花蛤、小米粉(材料不要太多,加花蛤是因為它的味道比較清淡,不會影響到湯汁和蕃薯丸的味道)。

一碗熱氣騰騰的蕃薯丸出鍋啦,聞一聞,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去,肉的香味、紫菜和海蠣的鮮味在我的嘴裡遊蕩,蕃薯丸皮即有嚼勁又甜而不膩。我狼吞虎嚥的吃了一個又一個,轉眼間,碗裡的蕃薯丸全跑進的肚子裡了。

你們想不想到我的家鄉——福清來嘗一嘗蕃薯丸呢?其實我們這裡還有光餅、海蠣餅、紫菜餅、扁肉、魚丸等許許多多的傳統美食,歡迎你來品嚐。

【篇三:傳統美食——麥油脂】

我的家鄉——臨海有一種小吃,叫“麥油脂”。就是(麥油脂皮有點像山東人的煎餅,也有點像紹興人的麥糊燒),然後用這皮包裹各種菜餚,捲成一個筒,就形成了“麥油脂”。

這麥油脂它很有來歷。話說明朝有位將軍戚繼光,在此駐防抗擊倭寇。臨海是台州府的所在地,東南重鎮。戚繼光駐軍鎮守,保一方平安。將軍治軍極嚴,從不侵擾百姓,深得民眾之愛戴。大年三十夜,家家戶戶吃年夜飯時,那城牆上守城將士,還在寒風中堅守。民眾上城慰勞守城將士,可城上沒有桌椅,食用十分不便。有人想出了辦法,用麵粉做成薄皮,把各家各戶送來的菜餚,包成筒狀,如此既不用碗,也不用筷子,拿在手裡就可方便食用。後來百姓們也照此吃法,故然味道很好。延續至今,成為臨海著名美食。

這麥油脂到底是如何做成的呢?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

中午我跟外婆一起做麥油脂,先來做麥油脂皮。首先,在麵粉里加入淡淡的鹹水,用手攪拌,一定要攪得軟軟的,攪拌好了後加上一點點油,然後再攪拌均勻,放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接著用小火加熱平底鍋,再抓一小把粉漿放入平底鍋,用手一點一點地往旁邊攤開,等粉漿熟後再拿出來,這樣麥油脂皮就做好了。做好的麥油脂皮可香了,一面是白色的,還有一面帶點金黃,入嘴非常的有嚼勁。

麥油脂皮做好以後,我們就可以炒菜了,裡面的菜有各種各樣,只要你喜歡吃的,都可以包進去,我喜歡吃:豆麵,萵筍,豆腐乾,青豆,豆芽,紅燒肉,蘿蔔絲,雞蛋皮等等,過了一個小時外婆就把所有的菜都炒好了,我們開始包麥油脂。

先把麥油脂皮平鋪在桌子上,再把菜一樣一樣的橫著平鋪在皮上,不能太多哦,太多皮就破了呢,然後抓住皮的一邊,把菜裹進皮裡去,等把麥油脂皮捲成一個個胖胖的小圓筒,我們就可以開吃了。

“啊嗚!”我一口咬下去,啊!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太好吃了,我一口氣吃了兩筒!等我們大家吃完發現桌子上還有剩下十幾筒,我對外婆說:“外婆,我真的吃不下了。”外婆說:“沒有關係啊,我們明天做早飯時放在鍋裡倒點油煎起來吃,那外皮就變焦黃,內軟外脆比這個更香呢!”我好期待明天的早飯啊!

這個就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美食——麥油脂,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來品嚐!

【篇四:煎餅】

我們老家的主食是煎餅。

奶奶每次做煎餅,先把水和麵粉混在一起調成糊,用勺子舀上一勺放在燒熱的鐵羅上,然後趕緊用耙子把麵糊均勻地攤開,在鐵羅上薄薄的一層,遠看像一輪十五的月亮。等到上面有氣泡鼓起來的時候,好像煎餅在掙扎著要脫離滾燙的鐵羅,這時就可以取下煎餅啦。

一般人可吃不動煎餅哦,嚼起來韌勁十足,會讓你兩腮發酸。告訴你一個吃煎餅的小祕訣,用煎餅包一些菜在裡面,這樣吃起來就容易多了,而且越吃越香。煎餅的吃法可多了,可以在做的時候就加個雞蛋,雞蛋煎餅黃燦燦,吃起來香噴噴的,我說那是奶奶的味道。還可以做成菜煎餅,先把菜餡準備好,把餡放在兩張煎餅中間,正面煎煎反過來再煎煎,直到菜餡也熟了,切成兩三段就可以慢慢享用啦。

據說煎餅是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剛開始輔佐劉備的時候,常常被曹操的大軍追殺,一次被圍困在山東臨沂的沂河、涑河之間,做飯的鍋灶也沒了,將士們飢餓睏乏,又不能做飯,諸葛亮便讓伙伕用水和麵粉調成糊,把銅羅放在火上,然後再把麵糊倒在銅羅上面,用木棍將麵糊攤平,煎出香噴噴的薄餅,將士們吃後士氣大振,殺出重圍,當地人也學用這個方法來做餅,但銅羅昂貴,而且容易開裂,人們便用鐵製成羅狀的煎餅烙。從此煎餅在沂蒙大地上流傳至今。

歡迎大家來我們家鄉做客品嚐煎餅哦!

【篇五:糖畫】

前幾天媽媽帶我去公園,一進公園就看見樹蔭下面有一排小賣鋪,有賣泥塑的,有賣玩具的,我跑上前轉了一圈,結果一下子就被角落裡賣糖畫給吸引住了,我走上前去仔細觀察糖畫是怎麼做的。

只見一個老奶奶先把麥芽糖放到一個小鍋裡,再用小勺子在上面敲了敲,把麥芽糖融化。當糖稀化開時,用小勺子舀出一些糖稀,把小勺子放在一個板子上磕了幾下,又轉了兩三圈,把勺子抬高微微一斜,糖稀變成很細很細的直線淌了下來,當糖稀滴到板子上的時候,那個老奶奶大圈小圈的轉著一氣呵成,不一會兒小兔子的身體就出來了。那個老奶奶又上下抖動著手中的小勺子,突然奶奶猛地一提小勺子,把糖稀收了回來。太神奇了,只見一隻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就出現在我眼前了。她又拿了一個圓柱形的小模具,在糖畫上摁了一個兔子眼睛,小兔子就更傳神了。然後奶奶又不急不慢的拿起一個小木棍,蘸了一點糖稀,再把木棍兒粘在糖畫上。看到奶奶畫了那麼好看的畫,真捨不得吃啊,可是我又很想嚐嚐它的味道,終於我忍不住咬了一小口!啊,好香、好甜、好脆……真的好美味,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我發現糖畫一點也都不膩,使我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

這個糖畫是誰發明的呢?回到家我上網查了資料。傳說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的家鄉盛產黃糖,他的吃法和其他人不一樣,他是用糖做成畫,一邊欣賞一邊吃,後來陳子昂到長安做了官。有一次他做糖畫被太子看到了,太子非常喜歡,就經常讓陳子昂做,後來就慢慢的傳開了。

看來,這糖畫不僅好吃,而且還有一個那麼好聽的故事,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真希望這樣一個神奇的傳統藝術能一直傳承下去哦!

【篇六:蔥油鹹花捲】

饅頭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而花捲是藝術化的饅頭,因其卷裹如花蕾而得名。花捲種類很多,如糖花捲、鹹花捲、芝麻花捲等。但我們這裡“最流行”的卻是蔥油鹹花捲。這麼好的“吃貨”不會做怎麼能行呢?一大早我就開始央求,決定學做這家喻戶曉的“蔥油鹹花捲”。

媽媽告訴我,做好花捲的祕訣是:“發、揉、擀、抹、撒、卷、切、蒸。”

“發”就是發麵,加了發酵粉後的小麵糰,原本只佔了面盆一點點地方,兩個小時以後,就漲大到了整個面盆!好神奇!“揉”就是揉麵啦!“揉麵還不簡單!倒點麵粉,加點水,然後揉一會兒,不就好了嗎!”我撇了撇嘴。可實際情況卻和我想得不一樣。剛開始揉,麵糰就像蛛絲一樣粘在了我的手上,甩都甩不掉!我急地大喊起來:“這可怎麼辦啊?”媽媽走過來,在我手上撒了些乾麵粉,左搓搓,右揉揉,不一會兒,粘在我手上的面都像一條條小蟲子一樣滾落在面盆裡了,隨著“小蟲子”的增多,我的手就不粘了。媽媽說:“使勁揉,面越揉越勁道,等面光溜溜的,也就揉好啦!”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終於揉好了。我拿起擀麵杖,不急不躁地把麵糰擀成了一張大面餅。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抹”油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勺油倒在麵餅上。左抹抹,右抹抹,整個麵餅不一會兒就被我均勻地塗上了一層滑滑的油。“別忘了放鹽哦!”媽媽在客廳裡喊到。鹽可不像油那麼聽話,在我的手和麵餅間滾來滾去,像無數個沙粒一樣在刺我的手,抬起手一看,手心都紅彤彤的了。

我抓起一把蔥花,像天女散花一樣,撒在麵餅上,再小心翼翼地把麵餅捲起來,捲成一個圓筒狀,再切成了一個個長約5釐米的小花捲。大功告成,馬上喊來外婆,把花捲放進了蒸鍋裡。我看著蒸汽冒上來,流著口水在等待著……

20分鐘後,花捲終於出爐了,它們鼓鼓的,一層一層就像花蕾一樣。我小心地拿起一個,顧不得燙,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鹹鹹的,香香的,還有一股幸福的味道!

【篇七:舌尖上的酸梅湯】

鄒雨宸家舌尖上的美食第一講開播啦!今天的主題是——酸梅湯。酸梅湯不僅僅是我國的傳統美食,而且還是我媽媽的拿手好“湯”,我和弟弟的非凡美食哦!

讓我先來說說鄒氏好“湯”的做法吧,這可是獨家配方哦。先稱好一定數量的烏梅、山楂和山楂、甘草放入水中,喜歡有涼味的放一點薄荷葉;需要明目的放一點黑枸杞;想要香氣的放一點木樨。浸泡一段時間之後把它們放入茶葉袋中,裝入純淨水,水和配料比大約是1:500,通常媽媽一次放入兩升涼水的量。大火煮開後,小火熬二十分鐘,然後放入冰糖,再熬十分鐘。說到這裡是不是覺的沒什麼特別的?你知道為什麼我家的酸梅湯顏色特別好看,是帶玫瑰色的嗎?別急,獨家祕方來了,因為媽媽在裡面加了洛神花。在關火前五分鐘放入洛神花,湯色就不再是黃黃的而是漂亮的玫瑰色。關火徹底放涼後把茶葉包撈出來,哇,湯色漂亮的酸梅湯已經擺在我眼前了。我正想喝上一口,媽媽敲了一下我的小腦袋:“小饞貓,酸梅湯要怎麼樣喝才最美味呢?!”啊哈!當然是冰鎮一下啦。我趕緊把酸梅湯藏入冰箱。

在酸梅湯冰鎮的這個時間裡,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酸梅湯為什麼受歡迎吧。元朝末年,朱元璋曾是個賣烏梅的小商販,那時瘟疫橫行,朱元璋也不幸被感染了,一病不起。當他掙扎著去庫房取烏梅時,忽然聞到了烏梅的陣陣酸氣,馬上就感覺精神振作了許多。於是,他便以烏梅為主料,搭配山楂、甘草兩味中藥加水煮成湯,每天服用,過了幾天,他的瘟疫竟然奇蹟般地痊癒了。原來我愛喝的酸梅湯還有這樣的起源啊,今天我可是漲知識了。

聽完故事,涼涼的酸梅湯已經從冰箱裡被請了出來了。我再也顧不得淑女形象,“呲”地一下竄出來,搶過一杯,恨不得把整個臉埋進杯子裡,但又小心翼翼地泯了一小口。哇!爽呆了!——酸,甜,涼。酸中帶著甜,甜中透著涼。“咕咚咕咚”我一口氣喝了個底朝天,而後和弟弟異口同聲地說“媽媽,我還要!”“先給我!”“我先喝完!”“你得孔融讓梨”……唉!這酸梅湯的吸引力可真大啊。

嘿嘿,被我攙住了吧。想吃,來我家啊,但可別忘了告訴我酸梅湯對你的吸引力有多大哦。欲知第二講為何,且聽下回分解!

【篇九:元宵】

元宵是我國傳統美食之一,但要做好它,可沒想象的那麼容易。

做元宵了,我信心十足地從廚房拎出一袋米粉。媽媽小心翼翼地把米粉舀在圓盤子裡,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米粉,小手瞬間變成了白色。我想把米粉揉成團,可調皮的米粉趁我鬆手時逃跑了。媽媽說:“這樣可不行,咱們先把米粉堆成一個小火山,把開水倒入火山口後再揉。”看著媽媽倒水,我又忍不住要抓米粉。媽媽皺著眉頭說:“彆著急,等一會再讓你揉。”我只能焦急地等待著。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難熬,短短几分鐘就像過了一小時。終於輪到我大展身手了,剛揉了幾下,我就受不了了,趕緊要去洗掉手上黏糊糊的米粉。這時,媽媽忽然“啊”了一聲,我立即跑出來一看,米粉成了一堆白色的爛泥。我建議再混入一些米粉。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揉成一個米粉團。然後,我們把米粉團搓成拇指粗細的條,把條切成一個個“小枕頭”,最後,“小枕頭”們在手掌來回揉搓之下,變身為一個個小元宵。

開吃咯!元宵的外表猶如一個個泡在水裡的小冰雹,咬一口,裡面依然象雪一樣的純白,味道像口香糖一樣清新可口,真是無比的美味和無比的爽。

關於元宵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很久以前,有位元宵姑娘,她不幸被選入皇宮當宮女。入宮後,元宵姑娘非常思念家人,她一想到再也見不到家人就很傷心,動起了自殺的念頭。一位大臣碰巧救下了準備跳井的元宵姑娘,並幫助他逃離皇宮。後來,元宵姑娘逃離皇宮的那天就變成了元宵節。

傳統美食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5字

我最喜歡的美食,是家鄉的美食,家鄉的美食怎麼吃都吃不膩,而到了外地,無論多麼美味的食物,也吃不出家鄉的味道,更加吃不習慣,我想這就是鄉情吧。家鄉的美食有很多,如西施豆腐、次塢打面、年糕粥、番薯片、粽子、馬劍饅頭、團圓餅……

一直以來,我覺得美食中的極品就是西施豆腐,關於它還有一段歷史故事。相傳,乾隆皇帝遊江南時,與寵臣來到諸暨,兩人盡心遊玩,信步來到一農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後,不禁擊桌連聲稱妙,聞其菜名,好一個“西施豆腐”脫口而贊!西施豆腐因此名聲大噪,流傳至今。

西施豆腐口感細膩,入口即化。上次我們一家人去喝喜酒。首先端上來的就是一碗西施豆腐,香氣飄進我的鼻子裡,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碗盛了一勺,正當我的嘴脣碰到碗邊時,突然有人尖叫起來,“啊——-!”原來是我被燙到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其次我最愛吃的是家鄉的次塢打面。關於它也有一段歷史故事,據說當時朱元璋去諸暨,吃了次塢的打面,感覺甚是美妙,索性稱其為“次塢打面”。昨天我和媽媽去吃麵時,正好也是吃的次塢打面,那麵條根根筋道,彈性十足,就像蹦蹦床一樣。

像這樣的美食非常多,怎麼也介紹不完,才剛剛想了一會兒,我就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可見那美食的誘惑力有多大!

中華傳統美食—月餅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349字

中國的傳統美食多種多樣,有餃子、湯圓、龍抄手、重慶火鍋、潮汕牛肉丸、月餅等。我最喜歡的就是月餅了。

月餅是中秋的貢品,在平時是吃不到的,只有在中秋才能品嚐月餅。中秋吃月餅是閤家團圓的象徵。月餅的形狀是圓的,像中秋的月亮,大小像肉包子。月餅頂上有花紋和一些字,有的是一個福字配一條條彎彎曲曲的花紋,有的是吉祥如意配一卷捲浪花,顯得很有中國特色。

月餅不但好看而且好吃。傳統月餅都是烤出來的,有著薄薄的皮和厚厚的餡,比如,雙黃白蓮蓉、五仁、豆沙、火腿等。我最喜歡是雙黃白蓮蓉月餅。用白蓮蓉和鹹蛋黃當餡,白蓮蓉甜甜的,滑滑的;鹹蛋黃油油的,沙沙的。輕輕咬一口,滿嘴都是香噴噴的。一邊吃月餅一邊喝茶賞月,會感到心情相當舒暢。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過中秋節了。

做一箇中國小孩真幸福呀,可以嚐到各種傳統美食。

傳統美食在我心中 篇19

國三作文 ,785字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古往今來,無論是農家百姓,還是騷人墨客、達官顯貴,無不為美食而折腰。

北京烤鴨、蘭州拉麵、糖醋排骨、紅燒獅子頭……那小小的美食真是魅力無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吃貨們紛紛到那些美食聖地一探究竟。

所謂“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地域不同,風情不同,飲食也是各具特色。

在我看來,由菜品還可探人之性情。比如,四川人喜辣,川菜便是以辣出名:辣子雞丁,麻婆豆腐,酸辣粉……,這可不正像那些四川妹子、四川漢子豪爽熱情的性子嗎?又如,內蒙古人,喜歡大口吃肉,素有烤全羊、手扒羊肉之類的美味,而這不正像那些蒙古漢子、蒙古姑娘的直爽,大大咧咧的性子嗎?再如,廣東人喜蒸炒燉湯,菜式豐富多樣,而這不正像廣東人靈活精巧的性子嗎?

由菜品探人之性情,真是趣味叢生呀!如果您還覺不過癮,咱再瞧瞧,那美食背後的深遠寓意吧。品月餅於中秋,意在團聚祝福;嘗湯圓慶元宵,蘊含濃郁親情;食粽子迎端午,又包涵千年情思……

由此可見,不同的美食,在特定的日子裡,有著特定的深遠寓意。

那小小的美食啊,它淌過中華傳承之河,穿越千年而來,豈僅僅是滿足人的口腹之慾?那精巧的美食啊,它留下途經歷史長途的足跡,攜帶情意而至,又豈容人只知其滋味而摒棄其深遠寓意?那可口的美食啊,它揹負著中華民族的傳承重任,蘊含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又豈會於朝朝暮暮間失傳?

那一碗一筷中的美食,蘊中華優秀之傳承,於我心中詮釋不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許,隨著時代推進,中華傳統美食多多少少會有遺失,但是它又豈容華夏孕育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失傳?它會融入詩人筆底,傳唱人們口中……

正如——落紅總是在逝去的同時,轉變為另一種形式的永存。

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2字

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守孝道、親師友、講誠信……這些傳統美德,成為矗立於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範。

中華的傳統美德包括孝、悌、信、仁、禮、忠、廉、恥、勤、勇、恕、儉。其中百善孝為先、如果我們連孝都做不到,那我們就沒有活在這個世上的意義了。

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說:當一個富二代還不如窮一點,只要生活過得幸福就是最好的。前兩天媽媽對我說,她朋友家的小區裡,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家裡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們靠自己的能力掙錢,來孝敬老人,雖然這樣的生活很緊張,但是每天都過得很幸福,讓老人享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而在我認識的一位老爺爺,他只有一個兒子。他的兒子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因為每天都忙著掙錢,所以就把老人自己丟在家裡。老人得不到家人的關心,終日鬱鬱寡歡,。兒子很有錢,但是不懂得孝敬老人,掙再多的錢也沒有用呀!

在孝的後面,就是誠、信了,誠的意思是誠實、誠信,信的意思是遵守諾言、遵守承諾,不能說到做不到。還是古人說得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的交往中,互相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對照著這些要求,我覺得我還是做到了。比如:在與同學交往上,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不要隨便答應別人,只要你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俗話說的好:“言必行、行必果”。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孕育出得優秀傳統美德不止我說的這些,還有尊敬師長、公正無私、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等等。讓我們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引領我們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