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的是愛相關作文20篇

共享的是愛 篇1

國一作文 ,923字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上海作為領頭城市,早已從一片落後的小漁村改變成一座繁榮昌盛的大都市。如今,越來越多的“共享理念”產生了。可在這“共享理念”的背後,一張張二維碼掃出來的是真正的“共享”嗎?

夏日炎炎,耀眼的陽光穿越梧桐樹下,變成一圈一圈的光暈灑在地上。我用手機解鎖了輛共享單車,悠哉悠哉地穿梭在馬路上,迎著風咪起了眼睛,不禁感慨到科技生活帶來的便利。很快,就到了外婆家的樓下。

一敲開門,外婆就連忙幫我把包放下,隨口問道:“今天儂怎麼來的?”我抹了把汗,一屁股坐到躺椅上,“騎車來的呀,現在的出行比儂那時候快多了,路上這麼多共享單車,隨便用!”外婆笑了,嘴角流落出的還是童年時熟悉的溫度。“哎,儂現在的這幫年輕人呦,竟說老一輩的生活不好,儂可知,阿拉那年代也有共享的東西。”

我一聽來了興趣,搬了個小板凳,坐在外婆的腿邊問,外婆又笑了,用滿是皺紋的手在我的肩膀上來回撫摸,把我帶進她的回憶。

記得那時我還剛上幼兒園的年齡,媽媽帶著我去淮海路的弄堂裡看望外婆,那時上海的天還是蔚藍的顏色,滿街的弄堂還沒被拆得一乾二淨。生活在那裡的人都對鄰居互幫互助。天真的我甚是喜歡在弄堂裡玩。哪怕是一個人蹲在石磚地上也能自由自在地耍上好半天。外婆常常帶著我去燒飯,去打水,去和鄰居“嘎汕胡”。弄堂裡的東西幾乎是共享的,幾家人其樂融融地一起燒飯,那味道可是我一直饞著吃的。那個年代,一家人家買了輛自行車,放在弄堂裡,只要是想借用的,都可以打聲招呼就借去了的。還是孩童的我,尤其是對它感興趣。一來到弄堂,就會跑去那戶人家中,爬上爬下自行車,和其它小孩一起玩。你幫我扶下把手,我幫你推下座椅。這個“共享玩具”一直是我的“心頭好”。直到我長大了,直到弄堂被拆遷了,直到上海的天不再那麼藍了,直到外婆搬到了高樓房中,那段快樂的記憶,才慢慢被我埋到心底。取而代之的是快生活的發展,是鄰居之間不再熱鬧,而是獨立的廚房和獨立的愛。

外婆停止了回憶,她再一次笑了,坐在小板凳上的我,看懂了這個慈祥而又無奈的笑。

二維碼掃出來的是共享單車的密碼,而不是那份愛。這個時代,我們除了共享的用品外,就沒了最純真的愛了嗎?共享生活,不止是方便大家。更應該是方便我們內心的愛。

共享的是真心 篇2

國一作文 ,1154字

21世紀,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因為資訊交流的渠道日益增多,便形成了一個共享的時代。

在城市中,共享單車隨處可見。清晨,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早起的人們趕去上班,把共享單車踏得飛快,同時用一雙雙眼睛把四周的嫩綠貪婪地掃描進腦海;週末的午後,慢悠悠地踩著輛共享單車穿行在街頭小巷,行之所至皆是風景,愜意而自在;傍晚,映著夕日的餘暉,全家老少一同在公園中騎著共享單車,兜兜轉轉又鍛鍊了身體,車輪後灑下一路的歡聲笑語,那場景是那麼溫馨怡人……

別說共享單車了,不久前體驗的一次共享拼車才真是讓我記憶猶新呢。說起共享拼車,就是本來要出行的車輛,在共享平臺上公佈出行路線,就有順路的叔叔阿姨們發出拼車邀請,邀請你一同拼車,多方便啊!

就在剛過去的這個國慶節,因為正好趕上奶奶的七十大壽,我與媽媽打算回老家給奶奶祝壽,但苦於爸爸假期出差,媽媽又不敢開車上高速路,只好在購票網站上不停地刷著上海到安慶的高鐵票,期待著能搶到別人的退票,但是奇蹟並沒有出現,轉眼假期已過去兩天了,眼看著回鄉之行要落空,我開始著急起來。就在這時,媽媽突然想起了之前用過的一個拼車平臺,靈機一動打算拼車回老家。起先,我們都有些擔心,畢竟發出邀請的都是素不相識的人,媽媽又是問車況、又是問駕駛員的駕齡等等。詢問了好一會兒才下定決心拼長途轎車回鄉。第二天凌晨四點鐘,天氣格外地冷,我和媽媽手挽著手,推著行李箱走出了小區的大門,只看見璀璨的路燈下,一輛銀灰色的小轎車停在路邊,一個叔叔正雙手插在口袋裡,來回不停地走動,看起來等了有一陣子。見我們來了,他快步走了上來,熱心地幫我們拿行李箱。我瞧了一眼媽媽,只見媽媽嘴角掛起一抹微笑,她有些欣慰、有些感激,或許是在想真是遇到了一位可靠的回鄉人吧。“你好,你好!來來,快上車吧,外邊冷!”我看著眼前這位忙著幫我們把行李箱放進後備箱的叔叔,開始猜測起來:他是幹什麼的?平日裡住哪裡?是否和我們是同鄉?上車後,透過後視鏡,我與鏡中的眼四目相對,他的眼中透露著樸實、真誠,再看看他洋溢著熱情的面容,於是我猜測他是個有夢的人,離開父母來到異鄉打拼,想要獨撐一方天地,但又不是空有夢,而是能夠腳踏實抓住機遇做事的人。我的這一觀點在媽媽和叔叔的聊天中得到了印證。在他們愉快的交談聲中,我把頭靠在車窗旁,慢慢地,我的眼朦朧了,車窗外的天幕開始微微亮起,現出一道純紅,正如同我的心……回鄉路雖漫長,但是這次的拼車之旅卻讓我收穫很多。

也許共享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的出行更加綠色環保,讓資源得以更高效地利用,它還能讓這個大千世界的人,有了更多相遇相知的機會,它讓人們丟下一切客套,用真心說話;丟下一切猜疑,用信任說話;丟下臉上厚厚的面具,敞開心扉,露出面具下更真實純粹的你。共享資源的同時,也共享了我們熱愛生活的真心,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共享的是什麼? 篇3

國一作文 ,889字

社會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是資源共享—在貧富差距逐漸縮小以後,這似乎變成了一種生活的普遍方式。共享時代的來臨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都有了一個飛躍式的改變,但在面對這樣一種新興觀念的同時,我們仍需捫心自問:共享時代,我們共享的是什麼?

顯然意見的是,資源共享已經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國市場。大至書店,小至籃球,我們共同分享有限的資源,也使“共享”理念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生活。以近幾年極為紅火的共享單車為例,人們不再使用自己的自行車,大都轉而選擇馬路上隨處可見的各式各樣的共享單車—它們話費便宜,使用方便,沒有了固定停車位的限制之後更是如虎添翼。但不止於此:資源共享不僅讓生活方式發生轉變,還令生活理念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過去式,我們的未來是一個提倡綠色、節能、環保、回收再利用的時代。正是因為我們深知資源的稀少與可貴,因此“節儉剋制”轉而變為了理念重心。

然而,正如並非每件事都稱心如意一般,資源共享並不能夠帶來品質共享。隨著共享事業的如火如荼的發展,社會上也必定存在那麼一群並不樂於呵護這份成果的人。誠如無數張照片、無數篇新聞通訊稿中所記錄的那樣,有些共享單車被鎖在家中佔為己有、電瓶車被丟進樹叢、車上的二維碼被破壞得看不出原樣……數不勝數的諸如此類事件,都是共享時代還未成熟的證明。我們飛速發展的經濟使我們能夠進行資源共享,但我們的社會仍未有道德觀上的成熟與完善。正是由於這樣,我們便必須承擔一些因他人道德感缺失而帶來的後果;我們能夠做到維護社會資源、公共財產,不給下一位共享者的資源使用帶來麻煩,卻苦於不能共享我們的品質—而這才是這個社會最急需分享的。道德觀念只能被個體所擁有,而不能如同以物易物那樣被人們所分享。我們做到了物質層面的共享,但在精神,在道德層面呢?不,遠未到。

所以,到頭來,我們要真正明白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共享時代,資源共享開始逐漸變成淺顯的層面,而更重要的是假以時日我們能夠將我們的素質共享給整個社會。共享時代裡,我們共享的是什麼?無關物質,僅僅是我們每人心中懸著的那把裁決之劍罷了。

我們共享的,是一座城市 篇4

記敘文 ,1257字

立於陽臺,吹著愈發涼透的風,瞥見小區大門外道旁的梧桐,秋去冬來,四季更替。似是紅燈轉綠,視野裡突然多出公交、Taxi……還有許些騎車的人。明黃的ofo,亮橙的mobike……

是了,隨著ofo,mobike的紅火,“共享”二字也愈發耳熟能詳。似乎,許多人都覺得,我們即將迎來“共享時代”。其實不然,在我看來,我們早已步入共享時代。

雨絲微涼,春季多雨。是啊,也許年輕人總會這樣後知後覺,直到些糟心的事兒發生了,才追悔莫及。在Lowson中避雨,應該……帶傘的啊……“函青?也去同學聚會嗎?”緩緩地,Lowson藍白的店招下撐開一把淡紫的傘。雨依舊下著,紫傘不那麼平穩,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是傾斜的,歪歪的,本就不大的雨珠劃出淡細水痕。傘下,我抿嘴憋笑—什麼嘛,說是與我共享雨傘,實際是要擠我整我嘛!小樣……抬眸看路,注意到梧桐又添巴掌大的新葉。蜷著的,芽綠色,沾上了水珠。

烈日如火,夏季悶乏,獨自擠入地鐵,隨著人流走著,停下,站定。開了空調的站廳層,不那麼熱,卻是悶的。是啊,有些時候,你越期待某些東西來,卻總事與願違。“學姐!”一道聲音打斷我的急躁,側身,定睛—“我不認識你。”“我知道你啊!你是在結業式上主持的那位學姐,還有哦……”

行駛的地鐵上,一個大女孩身旁圍轉著一個小女孩,前者無奈的聽,後者快活的笑,若說有什麼相似之處,便是“S”了。“S”—市三,是兩者共同處的學校,是她們共享的地方。走向不同的出口,偶遇就此結束。出了站,耳根清淨不少,空氣也悶熱不少,“學姐,我看到你胸前的S了……”不覺又去想小學妹一眼認出我的原因,啞然失笑,走到烈陽下去,道旁的梧桐散發出綠意,葉片舒張,予人明涼。

秋季,正是《易經》中萬物“各安其分,各守其職”的時候。而我的職,便是每週六將跳完舞的小表妹送回家。正值晚高峰,我緩緩將視線落回車內。

左側的小白領捧著方便麵,慷慨與一車人共享香氣,收穫了不少刀眼;前座的老人咕噥著自家今早買的毛豆—4元一斤—貴極了;右前方的女大學生正邊藉著路燈打量著指甲上腥紅泛光的指甲油,邊與電話中的人閒談;側頭去看錶妹。?G?車窗上何時起了白氣?表妹正抹著,抹散那一片朦朦!

窗外,是蒙著水汽的城市;燈火通明,似是不知疲倦。車內車外,是一個世界吧!我們共享的,其實,是這整座城市吧!

梧桐葉不知何時枯黃了,搖搖欲墜……

猛地打一個激靈,回過神來。ofo已是幾度騎過。你用過的車,別人也會再用;你看過的風景,別人也將欣賞……或是一個熟識之人的物件,又或是一所學校,亦或是一座城。這不是一個人的城市,你我註定要共享。人們到來、經過、終又離開,留下的印記會再被千萬人駐足。

人生短暫、資源有限、發展永續!共享,因此成為了答案!共享,成為了人際關係的前提,成為了社會形成的基礎,成為了永恆時間造就的法則。

又哆嗦了一下—真的是冷。抬眸又見光突突的梧桐,這光景又有幾人在看?在觀賞這個我們共享的、剛意識到的冬季。

共享的是什麼 篇5

記敘文 ,1125字

如果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行人:“在這個共享時代,共享的是什麼?”他肯定會回答出各種共享的事物,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共享書店等等。但,人們共享的,僅僅只是這些物品本身嗎?

所謂“共享”,顧名思義,就是大家都可以享用。共享時代的到來,著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一次,我在逛商場的時候,手機沒電了,我正著急使用呢,怎麼辦?商場裡的一個共享充電寶“救了我一命”,掃碼就能拿走充電,用好了再放回去即可。這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但隨之而來的,是共享帶來的各種問題。許多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卻不知愛護共享的物品,更有歹人靠共享來詐騙。

暑假裡,我常在傍晚到我家附近的小河邊騎共享單車。我每次都是小心使用,然後將車停在規定的停放範圍內。可是,在騎行的路上,我常看到路旁有隨意停放的“小黃車”。

有一天,作業做累了,於是邀著妹妹一起出去騎行。夏日的風雖然吹散了不少白天炙熱的暑氣,但空氣仍有些悶熱。我和妹妹沿著一條小河邊慢慢騎行。突然,路邊一輛共享單車開始“嘟嘟”地鳴叫,聲音刺耳。我皺了皺眉,騎到它旁邊停下。這時,前方駛來了一輛貨車,我有些緊張地退到一邊。從車上下來兩個人,徑直朝那輛單車走去。其中一個人看到了一旁的我,便嚴肅地責問道:“這是不是你弄壞的?”我被嚇了一跳,反應過來連忙擺手,說明我只是路過。那人嘆了口氣,一邊與另一個人將單車抬起來,一邊抱怨著:“現在好多人一點公德心都沒有,這車不是他自己家的,就隨意破壞,瞎停放!真是的……”兩個人此時已經是滿頭大汗,他們把車放進貨車的車廂裡,我上前一看,車廂裡竟裝滿了各種破壞的單車,它們有的是二維碼遭到破壞,有的是鏈條斷了,有的是龍頭擰了,還有的座墊都已經脫落……實在是慘不忍睹。它們橫七豎八地躺在車廂裡,似乎在向人們做著無聲的抗議,又好像是無聲的控訴!在這炎熱的夏日裡,我背上竟感到一絲涼意,我彷彿看到了這些遭受破壞的共享單車的怒目,也感受了到了工作人員內心深深的無奈和嘆息。

共享時代,共享的不僅僅是物品,還需要共享的是人們的自覺性和公共意識。“共享”便利的同時,共享物品也成了一塊試金石,檢驗出人性的善與惡,醜與美。的確,如今社會上還存在不少自私自利的人,他們將共享的物品像自己的一樣隨便使用,卻不像對待自己的東西一樣好好愛護。試問,這樣的“共享”,能維持多久?人類的科技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層出不窮,共享單車、共享書店等的出現,即是一種體現。但,僅僅是科技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隨之發展更應是人們的素養和道德意識,這樣,社會的文明程度才會得以真正提高,共享才會得以真正的實現。

共享時代,在共享各種物品的同時,請獻上我們每個人應有的責任和公共道德,讓共享真正惠及所有人。

共享的愛 篇6

國一作文 ,856字

談及現在的生活,大家會發現我們已步入了一個新時代,越來越多的科技化產品層出不窮,許多共享產品也逐漸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共享單車”提及這個詞語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吧。仔細品讀這“共享”二字,意為大家一起享受這份便利,攜手進入共享時代,而各大民眾看到的則是破爛的自行車,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倒塌的自行車堆,我準備踏上尋找真相的列車,去一探究竟。

家門口附近就有一個共享單車的租借處,我便走到那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輛輛黃黑相間的單車,全都看似美觀大方,質量上乘。而……近距離觀察下的結果卻是有的單車漆被刮花,有些輪胎被扎破,有些則都已散架……我一怔愣,彷彿不太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景緻,這是我所認識的共享時代嗎?

秋風瑟瑟,這寒冷的風彷彿要將我寒冷的心變得更加支離破碎。

待我回過神來,眼前出現了一位老人。他頭戴灰藍的帆布帽,身著一身洗得早已看不出顏色的工作服,樸素卻又十分整潔。他走到那排破舊不堪的單車邊,蹲下身子,開啟手旁的工具箱,開始進行了修復工作。他表情溫和,早已花白的眉毛卻又一絲上揚,眼裡似有星辰,他那一瞬間的不易令人發覺的期待被我捕捉眼底。在他那雙佈滿老繭卻又十分靈巧的枯手之下,自行車的修復工作已完成大半,但他卻緊鎖眉頭,將那排自行車再三端詳一番,嘴裡還唸唸有詞:“還不夠好……”突然,他眼睛明亮了起來,興奮地將工具箱裡的那罐黃色油漆拿了出來,開始給劃花了漆的自行車上色。那份認真,彷彿在小心翼翼地對待自己心愛的東西似的。陣陣微風拂過,不再是那般冰涼刺骨,像一汪汪春水,治癒了內心的傷痕。

過了很久,老人站起了身來,他笑得眉眼彎彎,儘管臉上的皺紋都隨著這個笑容而擠到了一起,但,又如何呢?

夕陽西下,橙紅的天空將雲彩渲染成了火燒一般的顏色,世間萬物都彷彿籠罩在這份溫柔之中,餘輝灑在我臉上,心裡意外地溫暖……

一抹蘊含不住的笑意溢滿了嘴角,心靈最深處彷彿有一根羽毛拂過,眼裡卻流光溢彩。時間啊,你能停止運轉,這份美好永存嗎?

那個修理單車的老人,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留下的,卻是潤物細無聲的愛……

這就是共享的時代 篇7

國二作文 ,699字

你最近發現“共享”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微博裡,還有你看到的報紙上。你變得越來越疑惑,於是你決定先不想這些,覺得出門走一圈,緩解一下心情。

你走出家門,在乘電梯時熟練的開啟摩拜單車的軟體,預約了一輛離你最近的單車。但是直到你走出小區才發現,天空早已是灰濛濛的一片,似要下雨的樣子,你一拍揹包,發現並沒有帶傘。

於是你的手摸向路邊的一排欄杆,卻什麼也沒有摸到—你記得欄杆上掛著一排共享雨傘呀!你只能略帶沮喪的心情走向路邊的全家,打算買把新傘,卻驚喜的發現並不是共享雨傘不見了,只是放到了便利店而已。於是你美滋滋的開啟支付寶租了一把傘,跨上你預約的摩拜單車,騎向最近的共享書店。

你走進書店,邁步到一排排的書架前,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抽出幾本書,然後你走到櫃檯前,把書放在上面,櫃員迅速的幫你登記了一下,然後你從揹包裡抽出幾本書,交給櫃員—這些書是你從家裡帶來的。你走出書店,再次騎上單車。你剛剛走進的共享書店全稱是雙方面共享書店。

你抬起頭,發現天氣意外的變好了,於是你交還了共享雨傘,打算去打會籃球。

你騎到籃球場,不自覺的走向共享籃球機器前,用支付寶掃了一下碼,一個籃球立馬滾落到你的腳下了。你招呼著,立馬開始了激烈的籃球比賽。

上面的故事可能就在人們的身邊發生著,也可能只是虛構的小故事,不夠都說了一件事:

共享已經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理念。

老一輩的人們總愛說:“東西總是自家的好!”如今也用上了共享,用上了無線支付,這就是共享的力量,這就是共享的時代。

年輕的人熱愛自由,於是他們選擇了共享,他們選擇了這種更加自由的方式。

這就是共享的時代。

那份無法被共享的愛 篇8

國二作文 ,944字

“共享”漸漸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斷出現的高頻詞,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讓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便利,也同時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觀,改變著我們原本那些小小的習慣。

“囡囡,你怎麼還沒來呀,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啊?奶奶還要去買菜呢!”電話中的奶奶聽起來很擔心。“不是的,不是的。奶奶您門口現在不是有很多共享單車吧?您只要用手機掃一下就可以用了,很方便的,就不用每天都在門口等我了。”“那以後你都不來了?”奶奶的語氣變得失落起來。“對呀!您以後出門就能直接去買菜了!”我似乎還沒感受到此刻奶奶的心情,還在為自己的金點子感到“沾沾自喜”。“那好吧……”隨即電話就被結束通話了。平時的奶奶決會把我的吃穿住行都關心一遍,今天怎麼這麼反常?是我出的點子不好嗎?

小時候,因為要方便爺爺奶奶來照顧我,我們兩家就只隔了一條馬路。上小學時,我每天放學以後都會去奶奶家吃飯;上了初中,隨著功課變得越來越多,我去奶奶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於是奶奶每天都買兩份菜,一份送到我們家,把自行車也停在我們小區,每天早上讓我再幫她推過去。就這樣,這件小事我做了兩年,也成了習慣。

雖然感到疑惑,但我也沒再多想,這畢竟已經是一個共享時代,奶奶一開始不習慣也很正常,我下次讓奶奶多瞭解一下,說不定就好了!

“叮…叮…”隨著放學鈴聲,我和同學一行走出了校門。我像往常一樣開啟手機,想要開啟眼前的這輛共享單車,突然收到了奶奶發來的簡訊。當看到最後一個字時,我的眼眶中滿含淚水,心好像被揪了一下,立刻騎上自行車想要馬上回家。

回家的路上,那條資訊不停地在我腦海中回想著,回想著……

原來兩年來的這個小小習慣,只不過是因為奶奶想每天看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又長大了,又長高了,是我一直都沒有理解奶奶對我的愛。奶奶說她明白是因為我的學習忙,可她也想我……

當我回到家時,奶奶已經做好了一桌飯菜。看到我回來了,她笑著說:“快吃飯吧!奶奶知道你學習忙,那奶奶每天都過來給你燒飯吃,好不好!”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衝過去一下抱住奶奶,說:“奶奶是我錯了,我沒有考慮你的感受!以後我不管學習多忙,都去你那吃飯,好嗎?”奶奶一下子笑出了聲,重重地點了點頭。這個溫暖的環抱,好似讓我明白了,在這個共享時代,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東西被共享,但是這份愛,永遠永遠都不會。

“嘿!你是共享的嗎” 篇9

國一作文 ,1424字

“共享”可謂是當今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了。

這種新的經濟體系真的讓絕大多數有識之士恨不得上前大賺一筆。可惜,前途之士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分不清形勢而墜入深淵的有不少。讓人們新奇之餘更增添了一絲擔憂,共享經濟還能持續下去嗎?它的發展前途怎樣?到未來是如何?

論持續

看過許許多多的報道,大多都是論共享經濟前途可觀,為國家GDP貢獻之多。可它會持久下去嗎?

在目前的形勢看來,大量的資金投入,讓“共享”蓬勃發展,形勢多元化。如今的共享單車、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等似乎都解決了原本被戲稱為“世紀難題”的各項需求。然而,事物的兩面性告訴我們:“不一定。”

換一個角度來看,社會上的“共享經濟體系”似乎盈利甚少。例如共享單車的大量損壞、丟棄以及佔為己有,不得不讓企業投入大批人力、金錢來維持其平衡。如此低營收,高資本的密集度模式,會十分持久嗎?

其二,行業之間的相互競爭,人們越來越多的需求,似乎有點讓人吃不消。“現在,年輕人以租借取代擁有物品作為生活方式,但共享模式不是每種情況都行得通。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是試圖滿足真實需求,但在其他情況則不是。”這是某投資公司總監的話。可以看出,行業的相互競爭自古以來便是無法避免的了。可真正考驗“共享經濟體系”的是民眾多變且多種多樣的需求。那些避開同行競爭轉向別的共享方式的人,當他們開心地投入龐大的資金,好不容易披荊斬棘走向光亮之時。驀然發現,人們似乎早已不需要這種共享方式了,更好的體系已經出臺。只能獨自嘆之“卻道天涼好個秋!”

論發展

假設“共享經濟”有超強的持續性和耐力,那便要看看它的發展了。這或許是許多企業家最看重的一個問題了。

全球的共享經濟是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狀態了,科技的一次次進步、方式的一次次創新,讓更多的民眾轉身參與進“共享經濟”這個體系當中了。英國、美國、中國表明當下估值或收益最高的共享經濟領域分別為共享金融、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生活服務等。

其實,我國的共享經濟,已經突破了早期閒置物品資源配置的經濟模式,而將資源配置擴大到教育、醫療等服務、媒體內容分享、閒置資金眾籌等領域。可謂說發展極具前途,甚至發展到了外國。

前些日子與遠在澳大利亞的好友相談,很驕傲的說:“現在我們國家的共享單車都到你們那裡去了,怎麼樣?單車還不錯吧!”誰知她卻道:“別提了,已經是亂七八糟了。”“怎麼回事。”“我們這裡的單車是各種髒亂差,熊孩子弄壞不說,就連有些閒來無事的年輕人都拿它打趣,扔進噴泉、堆成山的都不少,地區政府都禁停了。”

跨國經營不善?還是當地素質太差?開什麼國際玩笑!現來看看,似乎還是各回各家比較客觀與安全。

論未來

再假設它發展良好,那得預測一下未來的“共享經濟”是如何了。這時的人們務必都得腦洞大開:共享實驗室、共享函式、共享機器人……

在發展良好的前提下,科技的再次突破或許會讓它成為全世界最豐富多彩、最大的經濟體系。說不定未來的國家與國家之間,都是用“共享經濟”來排名、定位、發展的。

且說人類到目前為止,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恐怕連整個自然奧祕的億分之一也沒有,所以,未來科技,並不是指虛無縹緲的猜想和臆想,而是硬實需要人類去研究和發明創造的科學技術,只是,我們目前還沒有達到那樣的先進水平而已。由此,未來的“共享經濟體系”更加需要紮實的科技基礎。

到時,大街上人、動物、甚至是人形機器人,都融入了社會,那凡是每每走上街頭,突然有了什麼需要,那還不得揪著旁邊的人問:

“嘿!你是共享的嗎?”

共享的,真的只是單車嗎? 篇10

國一作文 ,1032字

題記:共享的,不僅是資源,不僅是方便,更深一層的是一種體貼,一種愛意,一種信任。將這份信任始終共享下去,時代,便會為之改變,這才是真正的共享時代。

人們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毋庸置疑。中國現代四大發明: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這可不是逗趣兒的,共享單車,的確引領了一個時代。那這個時代,我們又報之以什麼呢?

上學的路上,停遍了紅的黃的共享單車。也常有身著紅黃各異服飾的人,踩著單車從身邊疾馳而過。也正是這條路上,我看見了許多人看不見的東西。

清晨,下著點小雨,比其昨夜的狂風暴雨來的可要溫和得多。上學路至一半。雨忽地加急,沒帶傘的我驚得往前飛奔起來。迎面同樣跑來一個沒帶傘的大叔,手裡提個燒餅,與我撞個正著。於是他連忙道:“對不起!”繼續往前飛奔。我心裡暗罵:倒黴透了,又帶點鄙地回頭看看他到底跑向哪兒。

只見他忽然停了下來,彷彿被什麼東西驚到了,輕“喲”了一聲。將燒餅袋子往臂彎上一掛,轉身向旁邊那昨夜被吹得東倒西歪的共享單車堆走去。我一皺眉:這人是有毛病吧?轉身便欲走,只見他俯下身子,將單車一架一架扶起,立好。雨珠越來越大,一滴滴子彈般的打在了他的頭上,也打在了在一旁呆看著的我的頭上。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也跑去幫他扶自行車。他從右起,我從左起。直至碰到他的那一刻,頭髮、襯衣、紅領巾全溼透了。他衝我笑笑,我也衝他笑笑。我倆什麼都沒說,又各奔前程了。

我至今想起他,都仍感到佩服。他竟然能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去扶起街邊的自行車,完全不考慮手上的燒餅已浸成一包水。因為他知道,單車是共享的,便也是他的東西,也是他應擔起的一份責任,那怎麼能隨它在雨中橫豎呢?

放學後,雨早就停了。和煦的日光灑在各地。我下意識地又去了早晨那簇單車堆看看,卻看到了比之上午更不可思議的一幕。

一個女人用鑰匙打開了共享單車上的鎖,翻身騎上了車,若無其事地便走了。正當我在想人如何能用鑰匙開啟共享單車上的鎖時。一個念頭浮在了腦海裡,我努力忘掉它,卻始終不行。因為我不信,人心何能如此險惡。

她這樣做,不過是她認為:單車是她的東西,便就是她的東西。那她為她的東西上把鎖,又怎樣了呢?

前者和後者這樣做,想法是近似的,本質卻大不同。這是為什麼呢?所謂“共享”,是用來給大家帶來方便的,不是讓人以鑽空子的。這是我,一個七年級學生所見解的。

我所見,我所感,都不過是“共享”這個時代大背景下的冰山一角,根本算不得什麼。那麼大問題來了:

共享的,怎的只是單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