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散為整相關作文20篇

化散為整 篇1

化散為整作文800字 ,863字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網際網路的普及,我們的生活逐漸被分割成碎片,於是乎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購物這些方式開始進入人們的眼簾。當然,這些過於碎片化的生活也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們的心態與認識。我們面對這些碎片化的散落生活應當化

散為整,堅持本心。

由於手機的普及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短篇小說開始風靡於大眾眼中。這些小說大都沒有什麼內容,有的甚至有些低俗媚俗,人們閱讀它只為在零丁散碎的時間裡獲得一絲喜感,但往往哈哈一笑之後什麼都沒有了。久而久之,內心的空洞暴露無遺,甚至有人會開始厭惡那些內容值得思考,篇幅較長的文章。那麼本淡定從容的內心開始轉化為暴躁。我們面對碎片時間的閱讀應該平心靜氣,看一些有內涵的文章。蒲松齡不正是靠著一件件收集而來的碎片短文最終化散為整,程九龍一本千古留名的《聊齋志異》嗎?柳宗元也憑藉自己遊山玩水的碎片時間寫下了永州八記名震一時嗎?我們應該像他們一樣,用著碎片時間來豐富自己的內心。

當然,也有人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社交。但是最近幾年,新聞中報道因為見網友而被騙的案例越來越多。可見碎片化的社交併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古人也說過“日久見人心”。通過碎片化的社交短暫接觸就認定他是個好人未免也太絕對了。王莽便是一開始假裝謙恭,似乎對於權利滿不在乎。但是滿朝文武只是透過表面便擁護這一位“明君”繼承江山社稷,結果可想而知,大好河山只在三年內便拱手讓人。所以通過碎片化的社交來吧一個人當作朋友,全心全意為他付出,這是萬萬不可取的。碎片時間我們不妨在網上與家人或現實生活的好友聯絡,聊聊自己的心事或是分享自己的心情從而增進感情與聯絡。

面對現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我們的時間將會越來越顯得碎片化。人們很難平心靜氣的做一件事情,逐漸在瑣碎中迷失自我,最終發現只是虛度光陰,一事無成。在快節奏的碎片生活下保持本心,化散為整,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豐富內心情感,充實自身。

當今社會,輕狂浮躁充斥著我們的身邊,這是碎片生活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但只要化散為整,積極向上,碎片化的生活會更加充實美好。

化碎為整,整以致用 篇2

化碎為整,整以致用作 ,942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幾萬字的電子書成了大部分人閱讀的內容;簡要的言論成了大部分人的心靈雞湯;零星的漢字成了大部分人聯絡感情的方式。當代人民正悄然習慣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時間,讓人們足以從長時間的工作中得到放鬆;碎片化的閱讀,讓人們足以在簡短文字裡獲得大量資訊;碎片化的社交,讓人們得以從不同的人中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誠然,碎片化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和樂趣。然而,我們不能否認其帶來的弊端,它讓當代人們一天的生活不再完整,讓人們在無形中養成了斷章取義的習慣。

就拿碎片化閱讀來說,其便捷廣泛利於人們閱讀,但其容易造成人們對事情的判斷有誤,造成人們看了大量資訊卻毫無收穫的現象。當人們習慣早晚刷幾條勵志微博,習慣公車上一瞥的標題閱讀,習慣回家路上秒殺式的看完一本電子書時,這樣的閱讀只能窺視到文學的一角,使他們成為了碎片化的“奴隸”,這樣的他們無疑失去了體會閱讀帶來的精神享受和發自內心的思考,以及從中獲取知識的滿足,使我們無法真正進入文學的人生。我想,在人們都爭著看電子書中的碎片時,我們更應該坐在書店,盡情地感受一本完整的書中文字的美妙與那字裡行間的真情實感。

再如碎片化時間,當學生已習慣幾分鐘的學習搭配幾分鐘的玩耍,再配上幾分鐘的背誦,習慣將短短一段時間瓜分成幾段時,他們已然成為一個不完整的“生物體”,這樣的他們,往往有著雜亂無章的思維,很難進行知識系統的構建與複雜思考。同時,人們也會因時間的碎片化,而沒有機會完整做完一件事,失去了體會堅持帶來的成功的喜悅。

在人們都爭著看電子書中的碎片時,我們更應該坐在書店,盡情地感受一本完整的書中文字的美妙與那字裡行間的真情實感。的確,在碎片化的時代有太多的誘惑和選擇,我們能做的是將碎片化的那些準確且有深度的資訊進行收集、積累,再在經過思考後,重新整合與消化,成為真正有價值,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面對滿天飛的碎片化資訊,清醒地判斷資訊的可靠性,而不盲目跟從,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和整理能力。就如史學博士廖峰所說: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麼樣才能夠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

在碎片化的時代裡,我們要懂得不隨波逐流,盲目跟風,保持不染的初心,不必刻意躲避那些碎片,學著將其中有用的資訊化為己用,以此獲得修養的提高和靈魂的昇華。

化零為整 篇3

化零為整作文800字 ,820字

開啟手機,劃劃頭條,你總能遇上讓你感興趣的標題與內容,或學習:“讀書不能死記硬背,要靈活運用”等;或雞湯,如”要學著享受痛苦”。這些碎片化的文字乍一看,很有道理,但仔細琢磨琢磨,自己也沒有什麼實際性的收穫,卻總覺得又學到了些新知識。可究竟要怎樣靈活運用知識,怎樣去享受痛苦,它卻避而不談。

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閱讀了大量如此的文章,沒有收穫卻樂此不疲。

掏出手機,點點戳戳,你總能發現購物軟體的存在,像淘寶,天貓,蘇寧易購。閒暇之餘,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看到促銷,買買買,有人團購,買買買,爭先恐後地下單,總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卻沒發現自己買的全是不需要的。

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花了大量的錢買了大量的物件,卻為那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

資訊時代讓好好的生活碎片化了,還沒得到什麼東西,真讓人討厭。

不,不是這樣的。

有了手機等高科技產物,能隨時隨地瞭解新鮮事,能輕輕鬆鬆閱讀多元化的資訊,能足不出戶也可暢快地購物。它們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加速了我們的生活。

資訊時代的到來對我們總體來說是件好事。

可是我們的碎片化讓資訊時代的弊端放大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碎片化的資訊,像是等公交車的十幾分鍾,本是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好法子,效果卻差強人意,腦海裡往往是零零碎碎的片段,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拼湊成樣,卻總是自以為自己囊括天下時事。有些時候哪怕自己恍然大悟,發現了這個弊端,卻也沒法糾正,因為我們自己找不到其中的根本原因。

造成這樣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規劃好碎片化學習或是生活,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碎片化的生活,就像把食物打碎了吃,方便了咀嚼,但你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我們沒有把碎片拼湊整合起來,拿來就用,盲目亂用,就像是考試只會做填空選擇,不會做複雜的應用解答題;就像是盲人摸象,只明白了一部分,卻對整體一無所知。

整合碎片,讓那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完整起來。多視角、多角度地去了解,讓腦子裡的碎片知識變成整體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化零為整”的利弊 篇4

“化零為整”的利弊作 ,728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力發展的今天,生活節奏的變快,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以及碎片化的學習等。碎片化生活的出現,讓我們在零散的時間裡拼成了一些看似“完整”的“拼圖”,但其實背後,它給我們帶來了一些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困擾。

就拿碎片化的學習來說吧!自從上了中學,由於家住得遠,放學回家路上時間比較長,為了能夠抓緊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我就擠出了許多零散的學習時間進行學習。早上媽媽送我的車上;學校短暫的課間、午休;車水馬龍的大街;放學擁擠的車廂。這些時間看似都很短暫,但是抓住他們,不久後就可以“積少成多”。如:英語單詞的記憶。假設每天在這些零散的時間裡記憶510個單詞的話,那一週下來,就能積累2550個單詞。所以碎片化的學習對於我這樣路上時間比較長的學生來說就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碎片化的學習對我而言也是有一些困擾的。

首先,近視眼的問題。我的視力自小學開始就不太好了,因此良好的讀寫姿勢會讓我的視力保持不變。可是碎片化的學習既沒有椅子、也沒有寫字檯;更沒有檯燈,別提什麼“一拳一尺一寸”良好的讀寫姿勢了。我真擔心有一天因為碎片化的學習讓我的視力一落千丈,哎……

其次,碎片化的學習收穫的學習內容背後,也會降低我們的學習能力。如:我們現在查閱資料的時候,只要“百度一下,即可得到”雖然省去了許多時間,也得到了答案。但這個答案不一定是最正確的,或者說是別人“思考”後的成果。你在這個過程中,缺少了自己的感悟、理解;還有自己對知識探索的興趣和總結。沒有自己“習得”的過程,知識獲得如同囫圇吞棗,缺少細嚼慢嚥,難免會“消化不良”。

“碎片化的生活”,化整為零的利弊正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去不斷改變的!

破整為零還是化碎為整 篇5

破整為零還是化碎為整 ,877字

這些天,我總能看見媽媽在房間裡忙碌,忙碌的過程中還夾雜著幾句抱怨。我看著媽媽忙碌的背影,起身去幫她倒了一杯水,可再回到媽媽身邊時,卻看見原本忙的焦頭爛額倒媽媽卻在悠然自得的玩手機。

“媽媽你工作做完了?”

“沒,休息一下,放鬆放鬆。”媽媽回答。

於是在媽媽為時兩小時的工作中,媽媽一共“休息放鬆”了五六次。看著媽媽不斷重複著從口袋裡摸出手機這個舉動,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話“像摸煙一樣摸手機”。

這個舉動在哪裡都可以看到,公交車上,街上,甚至在工作崗位上。就這樣生活在手機中變的碎片化。也許有人說我們只是在利用多餘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這當然很好,但是現實可能卻是你將一個完整的時間拆成了碎片。還給他冠以美名“利用碎片時間。”

可是上網獲取資訊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可就是這種快捷方便全面的資訊會造成你的惰性,讓你不再善於思考。“可是這個問題的本身是人,並不是閱讀本身,人們需要對資訊時代裡紛雜的碎片化知識進行整理,方能系統化,為己所用。”網上有人這麼反駁。這道理誰都懂,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就像菸民說:“我可以在我想抽菸的時候權衡利弊,控制自己。”可當你煙癮犯了,無論什麼煙送到你的面前,你還不是照單全收?

或許又有人說現在碎片化生活已經成為了最新時尚,可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一味的追隨所謂的時尚呢,你們想想,你們有多少時間沒有好好的讀過一本書了?像以前一樣完全沉浸在書裡那樣,廢寢忘食的讀過了。

其實原本碎片化的生活本來沒錯,但是如果你將完整的時間打碎,並利用大部分時間來上網。那麼碎片化的生活便會將我們碎片化,雜亂無章的文章詞藻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斷章取義的文章矇蔽著我們的雙眼。

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固然重要,但是在沒有練就火眼金睛時,你還須謹慎選擇,小心甄選,網上的世界固然美好,但裡面不乏有魚目混珠的文章。

現在,看著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一個個成為了低頭族,不斷的碎片化閱讀,我不知是喜是憂,是該勸解還是該鼓勵。

其實在碎片化的利弊在於你是化零為整還是破零為整

但在這碎片化的世界中,在這碎片化的閱讀裡,我願意堅守,願意守護並鍛造那屬於我自己的一片完整。

化“碎”為整 篇6

化“碎”為整作文80 ,793字

時間被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所打碎,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比如去讀一本喜歡的書。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說:“我平生所寫的文章,大多在‘三上’,是馬上、枕上、廁上。”而我看書也有三上:地鐵上,廁所上,床上。

早上七點起床,我吸了一口週日緊張的空氣,打了個大大的哈欠,跳下床,快速的穿上衣服,隨意的洗漱了一下,往嘴裡塞上兩個麵包,喝一大杯牛奶,就像一陣風似得跑出了家門,一天的忙碌就這樣開始了。

首先我要去上奧數和英語提高班,我坐上地鐵,拿出一本新的書默默開始閱讀,到站了,我在大概書的五分之一的位置放下了書籤。來到了某某培訓機構,抬手一看錶,不錯,還有二十分鐘才上課。我又接著為書中主人公的命運擔心起來,上課了,我把書籤挪到大約半本書的位置。3個半小時的課上完了,太陽也掛到了正,我來到了一家KFC,裡面的人不少,我花了二十分鐘解決了我的午餐,繼續奔赴我的下一個戰場。

在等車的時候,我再次翻開了書,接著上次的頁數看下去,乘公交車來到了學圍棋的地方,我在棋盤上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漫長戰鬥。

回到了家我還要寫作業,好幾張卷子和一大堆的默寫作業,我寫得天昏地暗,直到睡前才剛剛寫完。

我躺在床上把剩下不多的幾頁看完後,輕輕合上書,抬頭看鐘,上面的兩根指標恰好重合,我把燈熄滅,忙碌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讓我們來一起算一算。一天的24小時裡,除去7個小時的睡眠還有16個小時,而你的零碎時間大約有1、5小時,佔了你約百分之十的非睡眠時間,把一年中,這些不起眼的零碎時間加起來有540多個小時,將近有23天之多,這半個多月的時間,你確認要將它浪費在虛擬的網路上嗎?

所以妥善規劃時間吧,少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比如瀏覽手機上一些沒有什麼用的文章,也許你看過一遍就忘記了,這豈不是在浪費時間?寧願利用這些時間,讀幾篇好書,看幾篇好文,這就有意義多了,牢牢抓住了時間,這樣算來豈不是比別人活得長了?

化零為整 篇7

化零為整作文800字 ,808字

時代與科技的迅猛發展無時無刻不改變著這個社會與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發生了變化—碎片化。這是時代潮流,這是大勢所趨,這是應運新生活而生的新態度。我們被時代的浪潮推著走,無法改變潮汐所指,便從自己身上先著手,我們應將碎片化的時間化零為整。

何謂碎片化?顧名思義,就是不完整的,分散的,瑣碎凌亂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人們總說時間寶貴,當然要將有限的時間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幕幕—公車上男女老少的低頭看手機,餐桌上茶餘飯後的各自狂刷朋友圈,開車等紅燈時的低頭司機。科技發展使我們有條件利用起這些微小時光,而若不是有效利用,化零為整,有計劃的行事,所做所謂“節約時間”之行徑也就是無稽之談。

化零為整第一步—制定計劃。有計劃的做事總是比漫無目的的行路更高效。可以在前一天入睡前想好第二天要幹什麼,需要了解哪些資料訊息,一一羅列下來。第二天,利用各種各樣的碎片時間,便可著手去做這一系列的事情,完成清單,而不是庸庸碌碌地刷著朋友圈,玩著連連看,消磨本可以更高效的時光,所謂做事“不打無準備之仗”,先期的準備工作就可以這樣被完成。

魯迅說過“珍惜時間,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就是延長生命。”有時候,碎片化的時間不是真正碎片化的,而是整塊的時間被我們自己一點點打散的。有時,網路社會的光怪陸離總是讓人們不能靜下心來去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而總是要摸摸手機,看看電腦,瞟瞟電視,這樣一來,原本整塊的時間就被我們自己不知不覺的分割成好多小部分了。所以,化零為整第二波,就是當有時間時,專心致志體改工作效率。當工作有了第一步準備工作完成時,彙總與分析則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碎片時間無法深入思考,而唯有整體與碎片被拼接起來時,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化零為整,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如何在越來越碎的時間中尋找真我,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條羅馬大道,還需要我們自身的不懈努力。

化零為整,才能有完整的人生 篇8

化零為整,才能有完整 ,868字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腳步發展的飛快,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我們一天有太多的任務要完成,有太多的目的地要奔赴,更有太多的夢想等著我們去實現。因此時間彷彿被切割成無數的碎片,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層出不窮的快捷模式重新整理著我們的認知,正是這些碎片才組成了我們的生活。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就總會還有的。”對於時間來說,碎片化時間讓我們能有效利用不起眼的空間來做些有意義的事或是放鬆自我,碎片化的閱讀讓我們一天擷取的資訊量也更多了,給我們能過自由支配的時間和方式也更新了。我們應當盡力地去利用好每時每刻的空閒,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正因為忙碌的生活,使這一點點空閒顯得彌足珍貴,因此更加不能浪費了。

然而,碎片時間也往往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地方,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讀書做事往往淺嘗輒止,難以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尤其在網路上,“碎片”容易給我們的是斷章取義式的資訊,就像現在許多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故意將新聞碎片化,只取出其中的一段做文章。如果我們只是僅僅貪圖這樣的碎片化帶來的一點點快捷,那不就裡真實越來越遠了嗎?

幾年前我曾看過一部電影《記憶碎片》,主角作為一個短期失憶症患者,只能通過將短暫的記憶不斷記錄下來提醒自己,最終卻發現和原本的真相已經差之千里了。這說明,僅憑零碎的生活,我們無法找到和認清自己的目標,只能活在短暫的歡愉中,而這種快樂是虛擬而自我麻醉的,如果我們要去追尋的遠方是一個目標或夢想,那麼我們只有把這些碎片凝聚在一起,化零為整,才能使自己看清現實。和我們碎片化的生活也一樣,如今各種科技已經強大到可以幾乎代替人去做很多事情,我們快速的運作,快速的生活,恨不得把一目十行的看完一本書,甚至生活,是否也能偶爾停下腳步思考一下,給自己的初心留一方淨土。

其實生活不正是由靈巧的碎片所組成的嗎,我們把生活細分到每一個碎片,又將這些碎片整合在一起組成我們完整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我們始終不忘記我們的夢想還在遠方,路還在腳下,這些碎片會成為我們的奠基石,成為我們人生的沉澱,組成更好的自己。

化碎為整 篇9

化碎為整作文700字 ,749字

當零星幾個漢字與符號在傳送時聯絡了感情,當手機冰冷的螢幕代替了書本的油墨香氣,我想,碎片化時代已逐漸步入我們的生活。

—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意如其名,是些零碎不起眼的時間,所以多數人並不在意。

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而進步,效率隨著人類的有效利用時間而提高,我認為高效率是來源於人類合理的使用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像是在和我們玩捉迷藏,需要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它。而今,無論是在燈紅酒綠的街道上或是僻靜安寧的公園長椅上,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拿起手機刷朋友圈或微博,碎片化時間就這樣悄然而逝。

有人認為碎片化時間是存在弊端的。因為他們認為碎片化時間過於短暫,小息一會便忙著奔赴到下一件事,所以利用碎片化時間是需要主觀意願的。例如學生上下學時速記單詞、古文,工作繁忙的人可以在等公交或地鐵的時間回覆郵件或構思活動方案等。如此便有時間在昏黃燈光的街頭,三五友人談笑風生,細呷一口甜酒,酒香飄然。

—碎片化社交

由於社交軟體的強大功能,人們時常都利用這種功能來暢所欲言,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社交。

我認為網路能夠傳遞資訊卻無法傳遞情感,相比隔著冰冷的手機螢幕,指尖在上迅速的移動著,我更向往著彼此看著熟悉的臉龐,所談的內容不是娛樂八卦不是國家大事,只是談著自己身邊有趣的人或事。正如泰戈爾所說:“多和朋輩交遊無疑醫治心病的良方。”

—碎片化閱讀

當學生遇到複雜難懂的單詞或是公式時,常常想到的是拿起手機用軟體搜尋,然而這只是一種淺度記憶。甚至有人說:“我只要花幾十元買流量就可以瞭解到世界的動態,何必花時間花金錢去各地旅遊呢?”瞭解世界各地的動態一眼即過罷了,而閱讀是為了深入自己的內心。

在碎片化的時代中,我們不能被碎片化生活碎化自身,而應化碎為整、撥開迷霧、充實頭腦。

化零為整 篇10

化零為整作文800字 ,820字

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我們,思想或許早已不那麼“完整”了。

網路上一篇篇的推送,筆記本里一行行短短的句子,口中念著的耳熟能詳的話語。每句或許聽起來都頗具深意,而在不知不覺中,這些被碎片化了的段落都在影響著我們思考、交流的能力,一步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你也許更依賴於上網泛覽短篇小說或瀏覽公眾號上的文章,卻不願出門買些厚厚的書本一頁頁細讀;你也許更傾向於在網店走馬觀花式地看看衣服,卻不願出門逛逛商場,親自試穿;你也許更偏愛於在生活的空隙時間跟朋友在網上有一搭沒一搭地隨意聊兩句天,卻不願約個完全空閒的時間出來,從生活中的瑣事,聊到一顆行星獨特的名字。

而你不知道,讀完一整本書的滿足感與充實感,是與在網路上進行一天的衝浪後帶來的空虛感無法比擬的;你在網店上看到的吸人眼球的物件、衣服,其實實物並不那麼驚豔,不如親身感受物品的質地;你與朋友數不清的聊天記錄背後,其實你連他們近期愛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不知道。

牛頓說,“我的成就,當歸功於精力的思索。”而日新月異的網路世界,碎片化的生活,一點點地吞噬著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你開始被目不暇接的觀點而左右,你的思想被分成一塊塊散落的拼圖,而它們卻拼不成一整塊完整的畫面。你的腦海裡有無數個小人在爭鬥,又怎能做到“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瀏覽那些於你而言無意義的思想碎片,只能打亂你的思維,而進行這種迴圈往復的碎片化式的生活,說得重些,就好比是食用垃圾食品,入口咀嚼時的確有滿足感,食用它確實也有飽腹感,可我們都清楚,它對身體多少是有傷害的。以此來感受輕鬆快樂也並不是什麼大錯,但我們時刻要記得吃些五穀雜糧來維持健康。

一塊塊的拼圖也許是別人的智慧結晶所在,而你在欣賞的同時,要清楚地記得什麼才是自己所要的。如若紛雜的色塊不斷堆積,我們又怎能做到化零為整,還有實現思想上的統一?上帝給予人類豐富的語言,美好的感觸,而你要自己去獲取並且不斷完善的,是一個豐盈充沛的思想。

將生活化零為整,將思想化零為整。

化零為整 篇11

化零為整作文800字 ,816字

時間一點一點的碎開,再一點一點的拼湊,化零為整。我,在當下過著碎片化生活。

對我來說,碎片化的生活就是不得不把一件大事分成碎片;把零散的時間用到點上;把在零散時間裡做得每一件事拼湊起來成為一件整的大事。

一天早晨,我踏著六點的那縷曙光走進那略顯幽暗的地鐵站。登上早晨懶洋洋的地鐵,在人群中,我翻開了便籤本,背起了記載在上面的詞彙。這是我昨天等水燒開時做得事,現又卻是一件有用的舉動了。抬頭,看見人們或坐,或立,或看著手機,或聽著音樂,更有人閉眼小息。尤記得五年前上小學的我。每天哼著上學歌走去學校。母親總是教誨我要運用碎片時間做事,我卻總是不耐煩的迴應。現在,總是知道這好處了。人們所做的那些休閒專案何嘗不是在應用碎片的時間呢。看手機的在獲取原來不知道的知識,聽音樂的在潛移默化的培養自己的音樂才能,小息的則是在補眠。尚不論他們做的事到底是不是他們真正應該花時間去做的,他們也過著碎片化的生活。對自己要求更高一些的話,就是把時間花在值得的地方。

我合上已經對詞彙滾瓜爛熟的便籤本。馬上要到站了,我計劃著今天的任務,快步走出緩緩開啟的門……

我生活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大都市,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必須學會,習慣過碎片化的生活。用上點滴的碎片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背一個單詞,背一首古詩,哪怕僅僅思考一下今天的計劃,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用上幾秒鐘的的時間回頭看看自己走過得路。那裡或許有一朵無心栽下的小野花正在開放,或許有一對飛來的花蝴蝶正在嬉戲。切莫浪費點滴時間。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弊在於這樣可能會讓人們感到疲憊。但利遠遠大於弊,它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充實,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質的飛躍。

當然,在真正需要靜下心來平平靜靜的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切莫控制不住自己。不要在讀書的時候看手機,不要在寫作時煩躁。我們要靜下來。合理過碎片化生活,合理運用碎片時間。

你每天在空閒時翻上幾頁書。或許,有那麼一天,你就會詫異於自己的出口成章了呢?

化零為整的碎片化生活 篇12

化零為整的碎片化生活 ,842字

現如今,許多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手機。大家是否見到過這種情況:在家裡,父母各自抱著手機,自顧自的看著;飯桌上,人們少了荼餘飯後的暢談交流,更多的是將美食拍照上傳自己的朋友圈;地鐵上,你環顧四周,看到的都是低頭一族;甚至在走親訪友之時,也不過是聊個十分鐘的家常,就掏出了手機,刷起了朋友圈。

我自己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暑假裡和同學約好一起散步,剛開始還有說有笑的聊著各自的暑假生活,可沒這幾分鐘,同學就不發話了,我一看,他正低頭看著手機微信,還時不時地發出幾聲笑聲,把我這個一同散步的同伴撂在了一旁。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資訊的爆炸化,智慧手機的廣泛應用,使我們的生活就這麼輕易的被“碎片化”了。我們越來越依賴網路,放棄了好多時間,寧肯低頭刷圈,也不願挪步運動。

在校園生活中也一樣,碎片化的生活,當然也需要有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利用坐校車的時間、課間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還有晚自習的時間,這些零碎的時間都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的。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主持人謝娜吧。她寫過一本書《娜是一陣瘋》。很多人就會問,她這麼忙,哪來的時間寫作呢?其實,她只是充分利用了她的零散時間,比如:拍節目的休息時刻、飛機上的時間、甚至是上廁所那短短的幾分鐘,都在思考與寫作。

所以,在被現代化科技“統治”的時代裡,我們要學會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不要被自己慵懶的思維所禁錮,不要被享樂的念頭矇蔽了雙眼。

就像電腦系統用的久了,也會需要清理碎片一樣,讓我們拒絕碎片化的學習,合理利用時間,化零為整。

如何化零為整呢,首先要有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將主要精力投放於最重要的事情上,同時需要系統的學習和思考,不能“東打一搶,西放一炮”,毫無效率可言。專心的做一道題,把那些零散的時間連起來,連貫地做一件事,讓它們成為“整”,這樣你就會發現,做事輕鬆有效,不會再像之前又忙又亂了。

碎片化的時間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就化零為整,成為時間的主人,反之就會成為時間的奴隸。那麼,聰明的同學們,我想你們都知道如何來選擇了吧。

化零為整 篇13

化零為整作文800字 ,795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什麼都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生活不僅讓我們對什麼都是有始無終,還讓我們失去了專心做事的毅力。化零為整,把我們碎片化的生活拼完整,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逐漸讓我們忘記了孟子對我們的教導:“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我們做事應當專心致志,不然一件小事也完成不了。這就好比是讀書,你如果讀一會兒就去幹別的事,那麼你之前所積累的思路就全斷了,那書中的精華你就領略不到,試問你讀這本書收穫了什麼。把時間花出去了,但卻沒有什麼收穫。即使你在別的地方有了收穫,那也不值得;那些把時間放在一起專心做一件事的人,他們用相同的時間收穫了你沒有收穫的東西,他們有了收穫也不失其他的事情。

不專心做事老是想著下面該做什麼,時間就會從身邊悄悄地溜走,當你發現時就晚了。

時間一直流著,不分晝夜。所以時間消逝得很快,當我們的腦子想什麼就做什麼的時候,我們的做事情之間的間隙就會變大,時間就溜走了回過頭髮現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做。如果我們把做一件事的時間都放在一起,整合起來,那麼你做好的事情就會變多,不會零零散散,毫無章法。碎片化只會讓我們消磨時間,到最後發現別人碩果累累,自己卻顆粒無收,浪費了自己美好的時間。

生活的碎片化拆開了對所有事情的聯絡性。它拆開了時間與書籍,交際與友情,生活與收穫等等。碎片化就意味著都碎片成單獨的個體,那麼你單獨做一件事,就會顯得沒有邏輯性,就會亂了自己定的計劃,自亂陣腳。反之將你要做得事一件一件得做好,專心的去做,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包括時間,包括自己的想法,根本無需碎片化。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為了便捷式的生活而放棄了做事原本應有的態度,將一切都都碎片化。但是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卻少之又少,我相信沒有會願意過這種毫無收穫的生活。所以化零為整,將碎片化的生活結合起來,讓我們有所收穫。

化零為整 篇14

化零為整作文800字 ,794字

當今世界瞬息萬變,時間的腳步也越來越快。每天有24小時,而有的人卻能幹完26小時的活,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那就是利用碎片時間,用這些時間來做一些別人沒有做的事情。

“碎片時間”究竟是什麼?“碎片”在現代漢語詞典裡的意思是:“完整的東西破成零片、零塊”。“碎”也有零星,不完整的意思。在這裡,我姑且認為“碎片時間”是指“不完整的,零星的時間”。那麼這個時間可以用來幹什麼呢?

你或許會覺得,既然是碎片,那這點時間幹什麼都來不及,抓緊它又有什麼用呢?可以你真的利用了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正在這一點一點的碎片拼接而成的。比如上課,也許你會覺得下課時間是碎片時間,那上課是不是呢?其實,課堂上的時間也是一個碎片,一課裡講的東西,沒有上就是聽不懂的。這也可以理解為一大節完整的系統的課破成了一小節一小節的課上,而我們的所學到的任何知識它其實也是由各個碎片整理拼接成的。

那麼,我們如何去珍惜這個“碎片時間”,並且歸整它,不讓自己變成一個碎片化的人呢?

首先我們針對某個碎片時間要制定相應計劃,例如,我想讀一本書,可能沒有一個專門的時間去閱讀它,我就利用空閒時間去閱讀,直到讀完它為止。那麼我就利用了這個空閒時間,也就是碎片時間了。零碎的閱讀,需要的是堅持,不能半途而廢。還是以讀書為例,如果你沒有讀完這本書,只看了個開頭,那麼也許並不知道結尾,只能一知半懂,似懂非懂。最後還要歸納整理,利用筆記本將學到的碎片整理歸納為系統的知識,這樣才不至於讓你的腦子一片混亂,什麼都不知道。

生活是越來越碎片化了,就像是打碎的瓷器,誰能精準的復原它就會得到寶貴的財富。對於我而說,更要學習對碎片時間的處理和利用,這將會提高我的學習能力,使我成立更有能力的人。當然也不僅僅是我,而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去積極考慮這樣的問題,儘管生活是碎片化的,時間也是碎片化的,但人不是碎片,要有能力化零為整,才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化碎為整 篇15

化碎為整作文1000 ,982字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網際網路早已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但隨之帶來的就是碎片化般的生活方式。縱觀當下,“碎片化”彷彿已經充斥著不同的意見。批駁碎片化生活是眾多“思想家”所認為最為重要的事,但或許可以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待它。

一段時間以前,就有部分文章指出國民一年的人均閱讀量約為8本,在全球排名接近倒數。一段時間之後,電子書風靡一時開始大範圍使用,但此時又有人站出來說,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不值得提倡。但我認為目前最需要提高的就是國民的閱讀意識以及人均8本的可悲現狀。當人們拿起手機不再是聊天、遊戲、刷朋友圈,而是開始閱讀時,應該進行鼓勵。儘管碎片化的閱讀有諸多弊端,但多數人們已經能養成讀書的習慣,只要再加以引導,就能使國富民強。

我們進行碎片化閱讀,利用的也是碎片化的時間。作為要面對激烈競爭的應試考生,亦或是每天朝五晚九的上班族,能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太過於瑣碎。而在這顆星球上生存的生命,除了金錢和名利,我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浮躁的心無處安放。這時我們就可以好好地利用這碎片化的時間去享受生活,去撫慰這顆躁動的心,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縱然人生有限,我們所能做的,肯定不是去改變世界、改變他人,而是去改變自己。既然改變不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那把這些零散的時間拼在一起又會能成就什麼呢?三國時期,一位家喻戶曉的神人—諸葛孔明,他在出山之前靜心研讀史書,潛心學習、分析天下之勢,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讓劉備三顧茅廬,能在劉備拜訪之時大刀闊斧地談論天下大事;換句話說,如果諸葛亮整天在茅廬裡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兩耳不聞窗外事,怎麼會有七擒孟獲、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等傳奇佳話,更不會有蜀國的興盛之時。

同樣和諸葛亮處同一時期的又一位名人—司馬仲達亦是如此。在他看來,在朝堂當官參政不如安定的生活更有意義,但事與願違,魏文帝曹丕的慧眼一下就看出司馬懿有鷹眼狼顧之才。而平日裡身處高官的司馬懿在處理完朝政之事後,會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來習文。在他來拿大大小小的書卷比他的生命更高貴。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有如此高的造詣,這離不開一點一滴地積累。

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就當下的情形而言,不太可能有大把的時間真正屬於我們,而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就好比一塊塊拼圖,每一塊有毫不起眼,但倘若能拼接在一起,那就是一副美麗圖畫。讓我們用碎片化的生活拼出最完美的人生!

化碎為整 篇16

化碎為整作文800字 ,778字

近月來,“短視訊”在網路上迎來了一波熱潮,其意圖旨在向大眾呈現某段長影像中最引人注目的片段。久而久之,人們便形成了“一切從簡”,想要直接從網路得到重要資訊的心態。

網路上,類似於“冰心小說精彩文段”這樣的文章層出不窮。在過去,車馬很慢,溝通靠書信,寫下一段文字都要琢磨上很久。而當今,人們都習慣於動動手指,瀏覽片段,便已覺滿足。足以讀上幾個月的厚重書本慢慢演變成了叫“集錦”的”雜誌”。而人們在關注重要情節的同時,也恰恰忽略了往往那些平淡的鋪墊才真正襯托出被推薦文字的點睛之處。不詳讀史鐵生的命運與生活,如何感受他對於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的思考?不詳讀魯迅嬉笑怒罵的文字怎樣理解他蘊藏在文字背後的帶有強烈個人主義色彩的政治立場?

碎片化的生活推動著我們關注自己想關注的,無意間便忽略了自己不感興趣或沒有涉及到的領域,自然而然使得我們的思想變的片面,想法變得一致,個性就這樣被活生生地壓抑在心底。而“個性”二字是今天最高尚的品德,聽別人說不算是個性,讓別人聽見你的想法才算個性。

想要突破這樣的思想禁錮,需要從全面看事做起。不只關注事件的某一部分,而要放眼全部細節,從而產生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生活中正是通過這樣的思想碰撞才達到融合互補的境界。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新與舊在一場混戰後歸於自己內心的寧靜,它推動社會不斷前行,使單一色調的世界染上多彩的染料。

當然,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廣受大眾歡迎一定有其利處,它方便,快捷,利於查詢,對比和融合,而我們要做的正是在利用好它的基礎上不讓其成為弊端,也許我們能從破碎化的資訊下手,再將那些有意義的碎片化零為整。即使這樣的做法,讓你感到辛苦,但只有在經歷了這樣的辛苦後,才能發生改變,打破禁錮,完善自我,一步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與精神,不再因碎片化的資訊時代而失了自我,失了方向,要懂得堅持自我,也同時接納他人。

串聯碎片,化零為整 篇17

串聯碎片,化零為整作 ,751字

比爾盖茨說,網路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生活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面對這麼一大堆的“碎片”,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高效、快樂?

古有“三餘”勤讀,講的是董遇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的故事。所謂“三餘”,就是“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這些看起來“零散”的時間,用刻苦的精神串聯起來,豈能無效?清河張君夢得“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建造快哉亭,以覽觀江流之勝。這是以樂觀的精神串聯支離破碎的生活,豈不快哉?

碎片化的生活,其實自古就有,只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顯得更加零碎、更加散亂。生活的節奏在加快,各種誘惑在增加,於是乎生活被工作打斷,工作被學習打斷,學習被娛樂打斷,娛樂被交友打斷……比如聚焦到學習上,作業被預習打斷,複習被輔導打斷,興趣愛好被考試打斷,這門功課被那門功課打斷,於是乎時間變得支離片段,學習變得時斷時續,這樣常常丟三落四,不能集中精力,效率低下,我們為此而煩惱。

其實網際網路是把雙刃劍,在碎片化的同時也更加便捷化。一方小小的手機就是一部百寶全書,手指輕輕一點就開啟一個新世界,資訊應有盡有,問題有求必應,工作、學習、購物、旅遊、遊戲等等盡在掌握之中,多麼方便和高效。當然我們切不可在網際網路上沉湎於遊戲,也不可通過微信、微博傳播小道訊息,也不可不經思考就通過網路查詢答案,更不能偷懶宅在家裡跟周圍的世界隔絕、脫離現實生活。

網際網路更是良師益友。我們不要害怕生活、時間碎片化,要積極適應網際網路時代,正確利用網際網路,把碎片串聯起來,使支離破碎變成互聯互通的整體,做到合理分配時間、有條不紊打理生活,豈不快哉!

因勢利導,串聯碎片,化零為整,你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強者。

化整為零,化零為整 篇18

化整為零,化零為整作 ,1491字

常有人說,聚沙能成塔;可卻不曾有人發現或說是在意過,這個社會已經為一隻無形的手捏成了一盤散沙,一堆無章的碎片。“低頭族”人群的日益壯大,聚會越發變得冷清,這一切的一切都向我們無聲地訴訟了一點—21世紀人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

“碎片化”,一個陌生的形容詞卻成了現代人們生活的代名詞。正如這個詞字面意思一樣,人們原本的生活規則變成諸多零塊。訊息來的太快也去的太快,開啟電腦手機,無數打著“精選”名號的段子和雞湯層出不窮,可看過了下一秒便忘記了。更多遊戲能夠上網聯機,可朋友真正出來碰面的次數變得少之又少,就算見面也從無話不談走到了尷尬之極有了上文沒有下文的地步……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文明進步所帶來的副作用,還是人性變得冷漠而為自己找的藉口,沒有人知道。

少時的朋友一起瘋玩,下課興沖沖地結伴而行去買饞了很久的棒冰,空閒時摘一個狗尾巴草,在稚嫩的臉上劃來劃去,追逐打鬧,好不樂哉!“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少時的我們,沒有電腦和手機,沒有心心念念想要嗑金的遊戲,只有快樂。

可長大了的我們,總是漫無目地甚至是盲目地追逐潮流的腳步,追隨社會的腳步,追隨時代的腳步,認知並關注眾人所關注的事兒。一眼掃過點開的熱門訊息,又接著開啟另一條。漫無目的甚至木然,偶爾的興奮感往往轉瞬即逝。

一個“快”字囊括了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地鐵每站的間隔只有3分鐘,課間休息時間也只有10分鐘,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卻有10餘個小時放在工作與學習上。繁忙的每一天壓得每個人身心疲憊,甚至厭煩,每日的早高峰地鐵上低頭看手機的人屢屢皆是,閉目養神的人也不在少數,可捧著本書的人卻鮮有看見。沒有人願意用他們本就緊張的時間,又甚至是空閒荒廢的時間,翻翻已經泛黃的書頁。對那些書架上常年擺放卻無人問津的書來說,想必它們也是無趣的。是啊,恐怕在這個電子書氾濫的時代,紙質書顯得又多餘又無用,人們更樂意去接受碎片化的資訊,而不是靜下心來研讀文字的魅力。中華民族所流傳下來的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之說,正在慢慢消亡。浮躁的內心和浮躁的生活方式,不知何時才能安定。這也許,就是生活碎片化的原因吧。

時間會讓心變得麻木?大錯特錯,是我們自我封閉了發現美的眼睛,封閉了感性的內心,無感地接受碎片化的一切,而無動於衷。

在各種社交平臺上,人們頂著虛假的名字,虛假的身份,虛假的樣子,心安理得地說著諷刺人的話,說著奉承人的話,說著違心的話。因為畢竟這是一個打字不用負責任的年代。啪啪地敲著鍵盤,有意無意地裝作巧舌如簧的樣子,現實見面卻像是被扼住了喉嚨。碎片化的生活給每個人帶上了一層假面,可面對現實卻不堪一擊,面對面談話、說笑、聊心,原本有的濃濃的人情味被碎片化,然後消失殆盡……

可否有人想過放下手機,拿出都快積灰的撲克紙牌,與親人來一場桌遊;可否有人想過放下手機,在聚會裡與許久不見的朋友談天說地,回想過去共有的美好記憶;可否有人想過掙脫碎片化的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海闊騰魚躍,天高任鳥飛。

偶爾抬頭看看窗外的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投映出斑駁光影,一棵小樹的枝椏上結出了一顆青澀的果實,簡單卻也美麗;廢棄的鳥巢中,有些許個破碎的蛋殼,這是生命的痕跡……這世間一切存在既有意義,存在即是美好。縱使生活將一切化整為零,也無需做一個不甘平凡的人,用心感受生活,嚐遍百味,歷經燦爛的一生,豈不更好?

碎片化改變了生活方式,卻沒有辦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若你有化零為整的決心,便一定能有聚沙成塔的力量。懦弱無能,自願安寧不是逆來順受的藉口。每個人即只有一生,何不,瀟灑自在?也許,暮然回首,也會有人在燈火闌珊處等你……

化整為零還是化零為整 篇19

化整為零還是化零為整 ,53字